闽南地区的女儿出嫁时,为什么要盖一张黑白格子布在头上?

闽南地区的女儿出嫁时,为什么要盖一张黑白格子布在头上?,第1张

南的风俗,女儿出嫁时娘家必须给准备一条黑白格子布,称之为“花被”,结婚当天新娘出门时要盖在头上(类似北方的红盖头),更重要的功能是孩子出生时用来抱BB的!特别是BB未满周岁,晚上出门一定要用花被盖头脸,据说能避邪。

讲究的人家,还会在花被上用红线绣个“卍”,并压上一个小铅片。这个“卍”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绣的,必须家人“4脚在在”才可以,即家里有儿女、老伴,爸妈、公婆都健在。“4脚在在”代表稳稳当当,一生好走。

铅片叫做“铅钱”,在闽南话里,“铅”音同“缘”,是希望新娘及BB“有人缘,得人疼”。花被在喜铺店都可以买到,闽南各地的还不太一样,厦门的格子大,漳州的格子小。

按照闽南传统风俗,每个闽南人家的女儿出嫁之前,娘家会为她备好所有今后在夫家日常用品,其中不仅包括夫妻俩平时要用到的梳妆台被单被套枕头,牙膏牙刷洗脸盆,泡茶用具等等,还包括将来小外孙的薄被子厚被子等等。这些东西会在新娘出嫁之前送到婆家,叫做“前头走”。不同的巷子,不同的村落,娘家准备的“前头走”在数量品种上可能不一样,但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落下的,那就是“黑白格子抱被”,闽南语叫做“花被”。

说起结婚包红包,很多人都是有点忧桑的,包多了自己的生活过不下去,包少了就相当于把朋友关系买断了。那么厦门结婚包多少红包呢来看看厦门红包给多少才能让自己有面子,又能让自己给钱后好好的生活下去。

厦门结婚包多少红包

结婚后清点红包时发现有一个朋友包了300,在我们的认知里,白事才是1、3、5开头,结婚的喜事都是2、4、6之类的双。长辈颇不悦,本来也没在意,被这么一说好像也不太舒服了,毕竟结婚是喜庆的事,各方面都图个吉利。和包300的这个朋友说了,我说退100给她,图个吉利,也是长辈的意思。她很生气,说她结婚时好多厦门本地亲友都是包300。说白事尾数会+1,例如201、301这样。因为这件事都和朋友绝交了。

如果是同事的话,都是外来务工的,同事变动比较大,所有的同事一个价,200;不管是什么酒店办,都一样,如果是本地的,那就不一样的,按本地的来就好,人去最少400,人不去200。

厦门有些地方的红包最少是600,厦门虽然是一个市,但面积还是有那么大,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一样,结婚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在参加婚礼之前还是要好好的了解一下,要不会将原来高兴的参加婚礼,最后弄得不高兴就不好了。

 

结婚包红包有什么讲究

结婚份子钱多少合适

1如果在酒店办喜筵的话一般在进门处就有收红包的人,把礼金装在红色的信封(有专门装礼金的红包)给收红包的人,再报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收礼金的人会把你的名字记下来。红包上不用写名字。

2如果是同学、朋友、同事结婚,就不必要考虑太多习俗之类的,一般都是考虑关系亲近,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给。还在读书的一般给100-400之间的份子钱都可以,意思一下而已,不必太在意。如果在工作可能给400、500、600、800、1000这几个数多。当然如果是给200,对方以后就会跳过300回400,;给500,对方以后可能回还600;给600,时间久点对方会跳过700直接回800;给1200,跳过1300直接回1400。

3如果是亲戚结婚,先看亲戚关系亲疏,再结合按照当地习俗来送。丰城这边现在喜欢送这几个数字200、400、600、800、1000,男方的亲兄弟姐妹之间可能会送得多点,一般在2000以上,更多会选择送4000到8000之间的数。需要注意的是同样亲近的亲戚可能比较多(比如好几个亲舅舅、亲姑姑等),相互之间可能会有比较,所以大家都会在送礼前讨论后,大家送同一个数。除非家境相差很多,送的礼金会不一样,否则很容易有出风头之嫌。

面介绍了厦门结婚包多少红包及结婚份子钱多少合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好,厦门有风俗,如果快要结婚的时候,一般是一两个月(60天)左右,是不能去喝别人的喜酒的。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一些地方的喜酒风俗也不尽相同。

所以,厦门风俗,结婚多久才能去喝别人的喜酒。一般是结婚后可以去喝别人的喜酒,但结婚前一两个月是不能去喝别人的喜酒。好像原因是怕冲撞了自己的好日子。

地方方言:厦门的方言为闽南方语(闽南语)厦门话。

地方戏曲:歌仔戏(又称乡剧),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出现了“歌仔馆”。明末清初,受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歌仔戏”,先在台湾流行,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新,再取名“乡剧”。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厦门歌仔戏剧团的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由香港长城**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发行东南亚,其它剧目如《火烧楼》、《五女拜寿》、《杀猪状元》、《哑女告状》、《白蛇传》、《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电视戏曲片。

传统习俗: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栽种花草,是厦门人的一种爱好。不但自家有盆栽,还喜欢到市面买各种鲜花用清水养起来摆放客厅、卧室。人们还常用新鲜花卉编扎花篮、花屏和龙、凤、灯等造型,用作喜庆场面的陈设。

民间的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时扫地,被人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

婚庆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最为犯忌,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

进餐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上,因祭祀时往往在饭上插香。这是对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时,最忌讳摆六盘菜,因为依清朝旧例,死囚临刑前才食以六盘菜肴;

在婴儿面前不要谈猴,认为谈猴会招致婴儿多病难养;也不要夸婴儿肥胖,要说“好看”、“好养”。

以上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在厦门,结婚、寿辰、生儿育女等喜庆,统称“红事”,而丧葬则称为“白事”。

结婚。成年男女结婚,以往礼节甚繁,现已大为简化。一般市民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以示庆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生日寿辰。厦门人做生日以少年16岁和老人50岁、60岁大寿为重。少年男女,年满16岁,被看作长大成人。族人亲戚要送活鸡、线面、衣料等礼物去庆贺。当事人父母则设筵回礼。老人寿辰,尢其父亲60花甲、母亲50寿辰,已成家的儿女要备好猪腿、寿面、美酒、鸡蛋等四色礼物奉献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会设筵款待亲友。

生儿育女。民间视为一大喜事。儿女出生满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备好“油饭”派人送到娘家报喜。满一个月,再以“油饭”分送亲友和邻居,称为“弥月”。随后4个月、周岁,也要热闹一番。

丧葬。以往也讲排场,现在废土葬为火葬,诸事皆由殡葬管理所料理。

传统节庆:和各地一样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

端午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区的龙舟池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热闹非凡。

中秋节同其它地方比较而言,在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之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来的“博饼”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该活动规则是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几百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厦门地处闽南,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保留了很多独具特点的习俗,逢年过节时这些传统习俗便体现得尤为浓烈。

除了农历春节、上元节闹元宵、踩街、闹花灯、舞龙舞狮这些我国传统的节庆仪式外,厦门还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节扫墓踏青(闽南地区的扫墓活动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端午节吃粽子和抓鸭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饼。

上元节又称“ 灯节 ”或“元宵节”,是紫微大帝的生日。这一天,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并且占卦,预测一年的福祸,祭酒之后烧金纸,而后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

厦门话将门槛叫“户磴”。在俗信中,不但门有门神,门槛也有“户磴神”。偏偏小孩又最喜欢会踩踏或蹲坐在门槛上,因此往往被大人不断训斥 。不准其踩门槛。商店的门槛,更忌踩踏,无论有意或无心,被店主看到,总要皱起眉头,好似一天的买卖就此给砸了一般。游客购物时要注意。

扩展资料: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参考资料:

-厦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87207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