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彝族结婚是怎样的
每逢快乐的“火把节”或热闹的街市,彝族小伙子都要将束上心上人送的花要带,去寻找情人一起游玩。彝族小伙子中如果谁束了这样的花腰带,就表明小伙子已经有了心上人了。在红河了两边,姑娘和小伙子认识并产生爱情之后,姑娘就会悄悄地绣一条腰带,上面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利用约会的时间,将腰带送给姑娘。小伙子得到腰带后,会回赠姑娘手镯,表示两人真诚相爱。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有些地方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 免费用QQ打电话超清晰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在彝族的婚礼仪式上,还会经常开展一些竞技活动,以助婚礼气氛,而对阵双方则不用说,肯定是男家和女家。
在云南姚安的彝族,婚礼上有爬油杆比赛。每到婚嫁的日子,男家事先栽好一棵又高又滑的松杆,剥下树皮,并在杆上包几道油纸。比赛时,在新娘到来时,由女方兄弟或表兄弟中选派一人爬油杆,如果女方代表顺利爬上油杆,那男方主婚人要饮酒一杯,作为祝贺;如果女方代表未爬上,则由男方兄弟或表兄弟选派一人来爬,方法和礼节和上面一样。
有的地方的彝族婚礼上,还要举行摔跤比赛。结婚的前一天,男方派到女方的迎亲队伍里,必须有摔跤队。他们到女方吃罢酒席之后,第一项仪式就是摔跤比赛。女家的摔跤手作为主方,先站出来说“请”,男家便随即走出一名摔跤手,比赛就开始了。到全部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的出两人表演一场。据说,这项活动是为了纪念一个彝族大力士而形成的。
2 汉族可以和彝族通婚吗
汉族可以和彝族通婚。
彝族!这是我们云南的主要少数民族,而且按彝族的民俗文化的演变来看,他们的祖先当时住的就是石头房子、用石器的。在美姑县,就是彝族文化的复兴地。
解放前,在那个地方的彝族占99。7%,一百个人里面没有别的民族,只有0。
3%的感觉,所以那个地方保持的比较原始,有很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婚姻上,黑彝和白彝不能通婚,这是等级划分,所以每个等级只能和那个等级的人通婚。
等级有土司、黑彝、白彝、奴隶、娃子等。娃子也分黑彝的娃子、白彝的娃子只是后来,解放后,汉文化的广泛进入云南,彝族与汉族通婚的人多了,风俗习惯也慢慢有所改变。
不同地区不同支系彝族女性社会化的状况相联系,彝族女性的婚恋习俗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1949年以前处于封建制的地区,婚姻形态与汉族较为接近,但盛行族内婚制,一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有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彝族支系之间也不通婚。
婚姻礼仪各地也不尽一致。 楚雄州牟定、武定、永仁等县的青年男女多自由婚配,但无论自由恋爱或父母作主,均有说媒、订婚、迎亲、回门等程序。
彝族没有专职媒人,男女均可充当。媒人携带糖酒到女家提亲,同意之后举行订婚仪式,即"吃订酒"。
由男方和媒人带上酒和部分首饰(必不可少的是手镯和一块红布)到女家,女家请来自己的长辈亲属一同商议婚期、彩礼、婚筵规模,迎送亲的人数等事宜。 自"吃订酒"之日起,男女双方不得任意反悔。
新娘出嫁时,按规矩要由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中迎娶。接到新娘后,在去新郎家的途中,凡需过桥、翻山越岭、过河、爬坡坎,新娘均由陪郎背着。
一路上,迎亲、送亲的青年男女弹着三弦、月琴,吹着唢呐、短笛,唱着背新娘歌,跳着舞,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把新娘送到了新郎家。 石屏等县坝区以及江城、元江、峨山、巍山等县,婚姻须经"父母之命,媒的之言。
"江城县彝族多数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严格禁止跟汉族、哈尼族等外族通婚。新婚的第一二天,新娘由送亲的女伴昼夜陪守着,到第三天一早即回娘家。
在娘家住满一个月后,婆家请人去接,仍有女伴数人前来同住。 三天后又返回娘家,再住一月。
直到第三次接回时,夫妻始能同房。有的妇女对包办婚姻不满,往往是长时间住在娘家不回。
巍山彝族男孩八九岁时,父母就要给他定下亲事,称之为"喝定酒";喝了"定酒"后的双方家长已变成"亲家",已许配的姑娘开始称男方的父母为"爹、妈",当儿子长到十八九岁时,父母就要给他们完婚。 尽管部分地区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上存在父母包办的现象,但不少地区的彝族在婚前享有相当的社交自由,与汉族相比,彝族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很少。
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时,青年男女往往利用这些机会唱歌跳舞,饮酒吸烟聚会,开始相识、互恋、递送信物,不少人也在禀告父母而后成为眷属。 第二种类型是1949年前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小凉山彝族地区,婚姻形态也反映了奴隶制的特点。
1949年前小凉山彝族严格实行族内婚制、等级内婚制和家支外婚制。族内婚是指在本民族内缔结婚姻,不能与外族通婚;家支外婚是指同一家支内部严禁通婚,婚姻只能选择在本家支以外进行;而等级内婚乃是小凉山彝族婚姻的最基本特征。
在彝族奴隶制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主要依血缘因素及经济占有和人身权利等条件划分为黑彝、曲诺、阿加和呷西四个等级。黑彝是世袭贵族;曲诺属奴隶社会的隶属民;阿加是经主子婚配成家,住在主子的辖区内,为主子承担田间劳动的分居奴;呷西属住在主子家内的单身奴隶。
等级内婚制严格规定:黑彝贵族只能在本等级内通婚,严禁与被统治等级之间联姻。即使十分富裕长得英俊和有才能的曲诺小伙子,也不得与贵族通婚,如贵族女子与低等级男子相爱并发生性关系,按惯例必须双双处死。
通常勒令贵族女子上吊自缢,非贵族男子则要被火烧死,并把其双手的骨胳打碎,据说是让其后世不能再转化为人。 黑彝男子与低等级的女子通乃是公开的秘密,是不受什么处罚的,但其后代却不能进入贵族之列,这实际上是为保证黑彝贵族血统纯洁的一种手段。
按老规矩曲诺等级也不能与比其低下的等级联姻,但这种限制远不如黑彝等级严格。 此外在小凉山彝族中还实行姨表不婚和姑舅表优先婚。
彝族谚语说:"再缺粮食,甜养苦养不能同吃;再缺衣裳,山羊皮绵羊皮不能合穿;再缺配偶,兄妹不能结婚。"这里所说的兄妹,不仅指同胞兄妹,而且也包含着姨表兄妹在内。
在小凉山彝族的观念中,对亲戚关系,应以母亲的关系为根据。姨母等于母亲,姨表兄妹等于同胞兄妹,差别仅仅在于没有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故严禁通婚。
反之,对于姑舅表兄妹,则享有缔结婚姻的优先权,如彝谚说:"姑家的女儿,不用说都是舅家的媳妇","姑家要舅家的女儿,不费什么力气。"按照习惯,姑家的女儿欲嫁别人,必须征得舅家的允诺,反之,对舅家的女儿亦然。
婚姻的缔结,一般男女在10岁左右,即由父母作主,选择配偶。 男方请人作媒说亲,并请毕摩(祭司)占卜算命,或"看猪胆"定亲(即把猪杀了以后,取胆、胰看吉凶),以猪胆黄大,胰。
3 彝族姑娘十八必须结婚吗
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4 彝族人结婚都有那些习俗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也异彩纷呈,特别是凉山彝族的婚礼习俗。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云南昭通,西接甘孜州;自治州辖17个县市,幅员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余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主体民族——彝族,自称“诺苏”、“尼苏”、“纳苏”、“倮倮”、“撒尼”等。
它的婚礼习俗极其特别、有趣。 订婚 订婚,彝语叫做“吾让木”。
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彝族谚语云:“祖灵可戏,婚事不可戏”,一旦举行了定婚仪式,双方便不得再反悔婚约了。定亲仪式要泼水、抹锅烟子、杀猪宰羊。
当男方使者要来的时候,女方家便喊来邻居妇女,藏好了一桶桶、一盆盆的水,并在手上抹好了黑黑的锅烟子,等待客人的到来。当定亲的客人一来,四面八方的妇女们峰拥而来,向客人泼水、抹锅烟子,客人则须表现得勇猛、顽强,用衣服或擦尔瓦蒙着头,迎着“暴风骤雨”勇往直前,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姑娘们则会紧追不舍,尾随进屋乱泼,把客人泼得一个个像落汤鸡,一张张的白脸全变成了黑脸。
泼水和抹锅烟子时,客人不能生气,客人和主人可以相互进攻。 泼水、抹锅烟子过后,给客人敬酒、敬烧肉(彝话为“舍府则”)。
主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把装有烧肉和酒杯的木盘端给客人中的一个,客人也伸出双手接受,先渴酒再尝烧肉。杯中的酒可以喝完,但盘中的肉不能吃完。
因为能喝酒是好汉,能吃肉是狗熊。当客人喝了酒尝了烧肉后,从包里掏出钱放在木盘中。
装在盘子中的钱,就是“吾让则”(定亲礼),一般都是单数,但更多的是“九”数,如九千九百元,一万九千九百元等。“九”在彝语中为“古”,“古”为久远、牢固的意思。
所以,凉山彝族喜欢九这个数。此外彝族婚礼中也很喜欢被习惯认为是不吉利的“四”,比如彩礼是四万、定亲时四点钟去等,因为“四”在彝语中为“尔”。
“尔”为要的意思,即男方是真的要女方,并且以后会好好对待她,一辈子都只要她。 订婚仪式上,还要订下结婚的日子,结婚的日子一般地说都由男方测定,但要听女方的意见,主要看双方属相和不和,要请毕摩测算。
婚前 彝族以解手为羞,(尤其是异性之间),女人出嫁时结亲、送亲的是男人,且路途一般比较远,为避免路途中和婚礼上在父老兄弟众目睽睽之下有解手之要求,婚前几天,新娘要禁食,每天只吃一两个鸡蛋,喝几口水,或吃一小片荞饼,出嫁那天还要禁水。彝族的风俗中认为,新娘减食的时间越长,便越显得懂礼节,有毅力。
此外部管你是真的想嫁还是不想嫁,都要表现出伤心难过得样子,一说到嫁期将至便哭哭啼啼更好。如果哪一位姑娘在出嫁前还显得欢天喜地、无忧无虑,不知节制饮食,那么她就会受到耻笑和非议。
迎亲 结婚前夜,男方家派两位聪明勇敢的人当“线木”,带去礼品及新娘婚服礼金到新娘家,陈明求婚之来意。女方村子里的姑娘们则贮水以待,到处设置障碍,向他们泼水、抹锅烟,直到把他们两个弄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才肯罢休。
晚上,新娘的姐妹们都前来陪伴,新娘哭,女伴们也陪哭而歌,尤其是在与父母辞别时要诉女子嫁人之苦,哭号陈词,凄婉动人,依依难舍,由此衍生出来了《哭嫁歌》、《惹打》(留住)、《咒媒歌》等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 翌日清晨,女家请一位子女多而且都健康的妇女为新娘梳头、打扮,梳毕头则戴上耳环、头饰、头罩,著新衣彩裙。
鸡啼时,新娘被拥至房前的果树下坐着。她们手持树条和端着水盆,准备对前来摸亲的迎亲者进行一番痛打。
这时男方派出的一名精灵的代表,在其他人的簇拥和掩护下,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委曲中想方设法摸亲。只要他们摸到新娘头上的彩罩,新娘便算是婆家的人了,这时停止了“保卫战”,大家簇拥着新娘开始上路。
送亲的都是新娘的亲戚和邻居,少则十多个,多则几十上百。所地方言区送亲的全是男性,没有女性,自古以来都这样。
什乍、依诺方言区,有少部分女性参与送亲。凉山彝族送亲一般都步行,只有新娘或送亲的老前辈才能骑马,可以说跋山涉水,一路风尘。
沿途居住的新娘的侄女们如果知道新娘要路过,都要在路上接待,给新娘敬油炒饭,给送亲的人敬酒。这是一种礼节,一种祝愿,一种亲情。
迎亲时很特别的是,还要演一出抢婚闹剧,但这次不是在女家,而是在途中。抢婚带有一种表演成分,它热闹、喜庆、祥和,是彝族人民娶嫁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天,打扮一新的新娘,由娘家人将她送至半路,男方家则在半路抢亲,女方的家人和亲戚朋友则在后面象征性的追赶上来,此时,抢婚也就变成一种娶嫁的交接仪式。抢婚既是对女方的一种尊敬,也是彝族人民一种古老的娶嫁形式。
婚宴 送亲的队伍到达新郎家附近时便停下来休息,新郎这边男女老少都前来迎接。男方家便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带上少许钱和烟、酒、一点盐巴、一张羊皮,向客人请安、敬烟、敬酒,然后,送亲的队伍这边又派几个精壮小伙子前往新郎家“抢肉吃”,这些小伙子大摇大摆地来到新郎家门前,走到掌管分发肉食的人跟前站定,男方这边的。
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的。结婚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便可开始参加谈情说爱的社交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姑娘”。“串姑娘”是以群体方式进行的,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单独活动的较少。在此活动中,男子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婚礼一般在秋季后举行,过了春节不宜再举行婚礼。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汉代以后,云南便有了"濮人"居住。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与现在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婚俗历史:
佤族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也有多妻的现象,在一夫多妻家庭里,大老婆在家庭中没有特殊地位,小老婆也不受歧视。过去,佤族也有转房的习俗。丈夫去世妻子可以转房给弟弟,如弟弟已婚,经嫂嫂和弟媳同意,亦可转为弟的小老婆。如女方不愿意转房,也可另嫁,但必须由新夫家付聘礼给亡夫之弟或同姓家族。夫妻不和,也可以离婚,但若为男方主动提出,则不退聘礼;若女方提出,则要退回聘礼。
在云南沧源一带的佤族,还有一种独特的男女恋爱方式:男女青年背靠背躺在地上谈情说爱。小伙子向姑娘赠送东西表示求爱之后,就可以到姑娘家去幽会。不论什么时候,是否有人在旁,小伙子一进姑娘家,就侧躺在院子中间,这等于告诉姑娘家人,求婚的小伙子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姑娘的家人会无动于衷,继续做自己的事。而姑娘无论是否同意,都要从竹楼中走出来,躺在小伙子身边,两人在众目睽睽下背靠背地窃窃私语、情意绵绵。如果姑娘同意小伙子的求婚,她会慢慢转过身来,和小伙子面对面地谈话对歌,一直到海誓山盟,才从地上站起来。小伙子在姑娘和家中成员的欢送下,高高兴兴地离去。如果姑娘无意,那么她虽然也躺在地上,但对小伙子的情话会闭口不答,小伙子讲得口干舌燥,眼见无望,也会知趣地爬起来,另外再找对象。
佤族婚俗简介:
佤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一般十五六岁就开始谈情说爱,形式是“串姑娘”。吃了晚饭,姑娘们就三五相邀于一家,等候小伙子们到来。小伙们也三两成群到姑娘家串马。串姑娘时,男女青年结下情谊,再经过多次交往,加深了解之后,如果小伙子爱上了某个姑 娘,便托人或亲自给姑娘送去求婚礼物。如果姑娘收下礼物,就算答应了男方求婚。然后小伙子请媒人作伴,带上两包茶叶,两桶酒到女家向女方父母正式提亲。妇方父母同意后,小伙子还得带上同样的礼物再到女家去“和翁”,即把婚事进一步定下来。“和翁”的当晚,小伙子提一挂肉到姑娘家,请全寨人都来吃一点。至此,婚约才算最后订妥。
佤族订婚婚俗:
在云南芒堆的佤族青年订婚要经过飞玉(串姑娘)、地亚(抢姑娘杀鸡看卦)、都帕(送定亲礼)三个阶段。
飞玉(串姑娘)
在飞玉(串姑娘)中,主要有唱情歌和“散海”(梳头)两种形式,其中尤以“散海”(梳头)最为有趣。“散海”是由女青年中年纪较大的自愿作为代表,轮流给小伙子们梳头。凡是参加“飞玉”的小伙子都要接受姑娘的梳头。在梳头中,姑娘小伙窃窃私语,相互试探对方对自己有无爱意。如果双方比较投缘,那么姑娘的动作就显得柔和多情,故意拖长梳头的时间,即使其他人有意见,他们也是不会在乎的。
地亚(抢姑娘杀鸡看卦)
“地亚”是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时机已经成熟,考虑婚嫁了,但必须让伟大的“梅神”知道和同意这件事,所举行的抢姑娘杀鸡看卦活动。“地亚”这天晚上,小伙子和他的媒人约上几位同伴,假装到姑娘家“串”。到夜深人静时,人们都已熟睡了,媒人示意姑娘走出房门,姑娘一跟出来,未婚夫就将她的包头抢了跑。姑娘追上去要未婚夫还她包头,小伙子说:“你的包头已经是我的了。”然后又向前走,如果姑娘不走,其他人就推着她走。这时是姑娘选择自己终身大事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同意或临时变卦,她就必须大声喊叫父母亲友将小伙子们赶走。如果同意,她就会假意要包头,一路跟着未婚夫到男方家。到了男方之后,人们杀鸡祭神,求神让婚姻顺利成功,接着大家高高兴兴吃鸡粥。到了第三天,未婚夫就可以带上媒人和礼物去女方家中说亲了。
都帕(送定亲礼)
定亲之后,还要经过三次“都帕”,每次都有严格要求和标准。第一次要送“百来惹”(氏族酒),要6瓶,给女方父亲氏族的男掌家人吃;第二次要送“百来孟”(邻居酒),也是6瓶,给村寨中人吃;第三次要送“百来拔西歪”(开门酒),只要一瓶,给姑娘的母亲吃。
佤族婚礼仪式:
佤族的婚礼仪式简单而质朴。佤族小伙子的求婚热烈大胆,小伙子看上意中人后,便要寻找机会夺姑娘的项圈或手镯装饰品。被抢姑娘即使心中非常爱那个小伙子,也要大叫大嚷,佯作反抗。这种风俗人们称之为“独特然木”。小伙子把姑娘的装饰品夺去后,如果姑娘在三两天内不来索取,就等于接受了求爱,双方即可禀告父母占卜完婚。
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选择在农闲季节:一是在农历四月,即佤族举行砍牛尾巴祭祀活动到盖木鼓房前这个月内;二是九月至十二月之间,从修完房屋晒台到祭祀水鬼这段时间内。佤族姑娘出嫁,父母要为她准备嫁妆。嫁妆主械有衣服、被盖、纺织工具和生产工具。姑娘出嫁时所戴的银器饰品一律不陪嫁,而是采取借戴的形式,借戴一两年后归还娘家,要不就由新郎家出钱购买。
佤族的结婚仪式比较简单,婚期共三天。第一天,男女双方各自请本寨的乡亲们来吃一餐酒饭。第二天,男方给女方家送去聘礼,聘礼中含有部分现金、部分结婚用品和送给女方家的礼物。第三天,父母牵着姑娘的手欢欢喜喜同迎亲队伍一起送到男方家。新娘来到男方家后,由魔巴杀鸡看卦,并对新婚夫妇祝福。
一、原生家庭的悲剧
这个20岁的女孩是陶静,她长相美丽,眼眸深邃。但却因为贩毒,被执行枪决。在这个年仅20岁的女孩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陶静的行为和性格绝大部分来自于原生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异分开,这导致她的性格十分内向,不喜欢和人交流,内心缺乏安全感。因为身边没有亲人的关怀与引导,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尤其是感情方面。
陶静在高中的时候,渴望得到人的关怀。所以她想要通过谈恋爱得到关怀与照顾,在她心里或许爱情是最好的办法。当时她和班上的第一名谈起了恋爱,但却导致两人成绩不断下滑。最终男生只考上一个一般的大学,而陶静更是没有考上大学。这让陶静身心受到严重打击,而男生这时又过来雪上加霜,将全部责任推到了陶静一个人身上,还单方面的要求分手。当时陶静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选择了离家出走,到瑞丽市做起了理发店的小妹。
二、爱上毒贩在发廊,因为陶静长相美丽,受到不少男人的爱慕,身边有很多的追求者。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个名叫杨博的男子,和陶静最终确认了恋爱关系。但是令陶静感到绝望的是,杨博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一名毒贩子。陶静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杨博的身份也不在乎了,决定帮助杨博运送毒品。他们两个采用的人体运毒的方式,来进行运毒贩毒。陶静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还去加上了避孕环。
三、一心寻死没过多久,陶静就被警方逮捕了。警方看到陶静年纪还小,想要给予她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只要如实的交代出她的上家是谁,就能不被判处死刑。但是陶静始终闭紧嘴巴,不向警方透露任何消息,她只想要警方赶快判处死刑,一心只想求死。因为当时的毒贩在国外,罪行十分严重,这样一直流动在社会上,对社会的危害不可想象。所以警方一直在劝导陶静,希望说出上家,但陶静就是不肯说,只想要求死。最后,警方没有办法,陶静并不想要将功补过的机会,警方只好公事公办。
在临刑前,警方还不想放弃,一直询问她。但陶静早已对生活充满失望,并不想要再活下去,选择求死,誓死不说出上家。但在临行刑前,陶静向警方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可以取出身体里的避孕环。她解释道,自己的老家有一个传统,女孩在死去的时候,身上不能戴任何金属品,否则就会变成孤魂野鬼。警方也是表示理解,满足了她的这个要求。
关于民间鬼怪的禁忌之书,那些动作容易招鬼,怎么做才能避免。让我们看一看。
1下雨天打雷的时候,在门外扔一把刀或剪刀辟邪,因为可以防止被打雷吓到的恶物逃入屋内。但是上面的情况可能会招致危险和烦恼。
2不要带年幼的孩子去参加葬礼,也不要去上坟,因为孩子的王冠还没有合上,光明还在。他们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东西,但孩子的阳气不强。很容易被殷琦入侵而生病。
3如果和你熟悉的人在半夜或者雾天叫你的名字,你一定要等到三声才同意。
4半夜不能照镜子,所以在民间,人家家里的镜子都是扣着的。
5新房子的门上应该挂一面镜子。据说是魔镜,现在已经很少了。
6天黑后回家。进门后,转身关门。你不能直接把它带到门口。原因是不祥的。
7半夜起来上厕所或进入其他没人的地方,要先大声咳嗽,提醒阴阳相避。
8中午是一天中最激烈的时候。以前人都是中午三点杀的,这个时候不要一个人在野外乱逛。
9穿红色衣服死了的人会变成鬼,所以不要给将死的人穿红色衣服。
10当你一个人在野外,遇到旋风,在风中间吐两口水。
11人类中指的血液有先天的纯净杨琪,可以辟邪,关键时刻咬中指。
12在野外,遇到单身女性,老人,或者小孩,不要随便和他说话,也不要随便帮他。
13辟邪之物:官服、砚台、婴儿。屠刀。中指血。柳树,古代铜钱。
14辟邪的人:武士,屠夫,头发浓密的成熟男人,有名的举人,有修养的僧尼,80岁以上的老人,新生的婴儿。好人。
15你不能在死者的坟墓上行走。千万不要做。走了之后,还要磕头赔罪。
16烧纸钱的时候,如果火太大,是不能用水扑灭的。它只能被什么东西击中。
17、靠墙。鬼一般喜欢紧贴冷壁,容易导致鬼上身。
18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的,如果侵犯了他们的东西,很容易就可以教训他们。
19榕树放在家里。因为榕树是聚荫植物,也是灵性朋友的最爱,除非你想让它们来你家。
20非特定场合烧鬼纸。纸烧给鬼,金纸烧给神,烧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
21偷祭品。这些食物是属于鬼的,如果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就使用,只会给自己带来难以处理的厄运。
22拖鞋整齐地放在床边。出国旅游时,拖鞋整齐地放在床边,会引起精神世界朋友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在床上闹。
23晚上晒衣服。当一个鬼觉得你的衣服很漂亮的时候,他会借你的衣服,并在上面留下他的气味。
24哪里都不能勾肩。人的身上有三把火,一把在头顶,一把在左右肩膀。只要其中一个熄灭,就很容易被鬼附身。
25拖鞋头朝向床的方向。鬼魂会看鞋头的方向来确定陌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向床边,那么他们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26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一种崇拜的模式,就像香炉上香一样。这样只会邀请精神上的朋友和你分享食物。
值得害怕的事情:
幽灵阳光
中国民间有“阴阳”之说。人们认为普通人生活在“死亡世界”,鬼魂生活在“死亡世界”。人死为鬼,即“归阴”;鬼也可以投胎为人,即“回光返照”。虽然人和鬼是可以交流的,比如人的梦境或者脱体经历,但他们可能会前往“冥界”,进行一次冥界之旅。鬼魂会在夜晚或黑暗的地方潜入死者体内制造事端和伤害。但是,一般来说,人和鬼是不能交往的。这里一个很大的界限和障碍在于太阳。人在白天活动,在阳光下活动,但太阳是鬼最怕的。光天化日之下,所有的鬼都没有藏身之处。所以,太阳快出来的时候,双色球的鬼早就逃了。
鬼避火
当火燃烧时,它会发出火焰。这种光类似于太阳的光,但没有太阳的光强。但对鬼也是很大的威慑。据说人们在夜间行走时,如果遇到鬼,就会点上火把鬼吓跑。没有火种的时候,用手抓头发。据说头发里的火星也有辟邪的能力。可见鬼有多忌见火。人们经常用火来惩罚邪恶的灵魂。据说火可以“烧死”恶灵。
避免鬼爆。
木头和竹子燃烧时,会发出“哔哔”的声音。据说这种噪音也是鬼害怕的。燃放鞭炮、鞭炮、**等。当人们驱鬼辟邪是这个民间信仰的基础。
避免鬼红
我觉得一般的鬼都不敢碰红色的东西。人们常用红布、朱砂、动物血来驱鬼辟邪。
避鬼灯
灯是亮的,功能和太阳差不多;旧灯火照,故鬼讳。
鬼铜避免
鄂伦春族认为鬼有躲避子弹的能力,但枪里有铜扣躲不了。旧时汉人结婚,新娘上轿前,要在胸前藏一面铜镜,俗称“望妖镜”。据说有了这面镜子,有些妖怪不敢侵犯她。
避免鸡鸣。
据说鬼怕鸡,避鸡鸣。据说鬼听到鸡叫会“变短”、“失去”、“惊恐万状”。这种信念来源于“黎明雄鸡报晓”。鬼畏阳,鸡为阳,鸡鸣引日出,日出引鬼。所以云和鸡是鬼所忌讳的。
避鬼避虎。
民间经常在门上画老虎,或者用老虎造型装饰孩子。据说它们可以辟邪驱鬼。可见,在民间的想象中,鬼和人一样怕虎,避虎。
避免幽灵皮带
在过去,葬礼不需要皮带。说话带着恐惧和害怕。害怕惩罚他们。无何集不同意这种说法,引用瓮牖闲评云:“夫人的死不是皮带造成的,是牛皮造成的,我也不想把人的尸体和牛皮混在一起,不怕皮带。”
幽灵桃木
民俗用桃木做弓、刀、棍辟邪。人们相信鬼魂是邪恶的,害怕桃树。
锁
在过去,人们在门口悬挂芦苇来辟邪。云:“大年初一,门口挂芦苇,鬼都怕。”害怕,避免靠近。
幽灵大米
汉族人相信小米可以辟邪避邪。在河北定县,满月的时候回娘家的路上,每个路口都要撒一把米。不然我以为我会被鬼害了。在台湾地区,新娘下轿时,娘家人要举起一个盛有八卦的米筛,盖在新娘的头上,然后才进入大厅。这也是使用与谷米有关的器皿来辟邪和邀请祝福的习俗。当孩子摔倒时,民间习惯在摔倒的地方撒上盐和米,认为这样可以赶走伤害孩子摔倒的恶灵。撒盐饭还能赶走土地神,治眼疾。葬礼时撒上盐饭后,死者的鬼魂不会伤害抬棺者。在江苏“吓哭”的习俗中,谷米常被用作驱邪的主要“道具”。可以看出,顾
俗以为鬼忌豆类。云南人喜欢用红豆做菜。传说共工家有七口人都没有天赋。他们死时是幽灵,害怕红豆。在河北省,新娘出嫁时,必须带很多黑豆到婆家,撒在客人身上和房子周围。据说可以防邪星。腊月二十三,灶神祭祀后,人们喜欢用一个红色的小布袋,把马神饲料里的黑豆装在灶神面前,缝在腰上。据说可以驱鬼消灾。
避开邪恶的人。
俗话说“鬼怕恶人,蛇怕棍子。”恶人难相处。人和肿瘤一样恶毒,鬼也会害怕。民间传说,鬼怕不怕鬼的人。害怕回避。有些精灵甚至害怕“陌生人”。云南彝族有“唤稻魂”的习俗。据说呼唤稻魂时要阻止路人通过,只让“稻魂”行走。我觉得这时候如果有外人出现,会吓跑“稻魂”。“稻魂”作为财富的象征,是不能叫到自己村里的。按照这种流行的说法,“饭魂”是为了避免遇见陌生人。
鬼尿回避
相信常见的鬼,避免污秽,如人尿和脏水。据说在黑马路上遇到“鬼撞墙”,无法前进时,可以通过撒尿来打通。在汉族,给孩子起脏名字是一种习俗,也意味着孩子不被鬼和邪灵纠缠或少被鬼和邪灵纠缠。比如叫“尿壶”“牛屎”“狗蛋”“不纠缠”等等。
幽灵咒语
汉族和其他民族认为他们害怕咒语。据说人们,尤其是巫师、炼金术士、具有神奇能力的僧侣和尼姑所绘制和念出的咒语可以降伏和驱逐鬼魂。除了在特殊情况下特别书写和背诵的咒语外,贴在普通民居上的“门神”、“姜太公在此”、“泰山石敢当”等写在房屋和庭院里的咒语也有类似的作用和意义。据说有了这些护身符,鬼就不敢轻易进屋了。
人们认为鬼害怕很多东西,比如诗书、历书、经书、占卜书、渔网、刀枪、弓箭、茶叶、狗血、黑驴蹄子等等。这些都能让鬼恐惧退缩,都是鬼避之不及的东西。但是,这些都是静态的情况。除此之外,关于鬼在动态方面的行为也有很多禁忌。例如:
避免幽灵问候。
鄂伦春族人认为,在冥界,鬼看到死去的熟人,是问不出来的。一问,鬼就变成骨头了。
避免鬼讨价还价。
鄂伦春族认为冥界有鬼市。鬼市场到处都是绿色的帐篷,这里卖的都是鬼。东西又好又便宜,但是不能讲价。一讨价还价,事情就变弱了,变了。
怀疑有鬼。
俗话说“淹死的鬼”一定要找一个落水的“替死鬼”,这样他才能重生。但是,如果溺水者获救时人们说“OK”,溺水者的鬼魂就变得可疑了。3d认为他没有把溺水者的灵魂放进他的竹筒里,急忙拔出竹筒的塞子去看。这时,塞在竹筒里的灵魂会再次逃脱,溺水者会再次起死回生,但原来的“溺死鬼”无法转世。
避免生错。
人们认为鬼是阴间的鬼,只要表现好,努力工作,到一定时间就会投胎到死者身上。但是,鬼投胎是不会错的。否则,你就不是人,而是野兽。据说鬼魂化身的时候有两扇门。一进门就很热闹,敲锣打鼓。但是你不能进这扇门。因为那些是转世的动物;在另一扇门里,它属于重生者。门内非常冷清和黑暗,孩子们不愿意进去,经常被打出去。据说孩子屁股上的吴琴是鬼魂留下的印记。
避免鬼魂生前犯罪。
有些鬼魂会在阴间受到酷刑的惩罚。据说他们在太阳的世界里犯了罪。民间的信仰是,如果一个人生前犯了罪,死后会受到惩罚。所以鬼在有生之年避免犯罪。据说生前多行善事,死后不久就能有来世,会有好运。如果你生前做了很多坏事,来世就会变成牛、马、狗等牲畜。生前*荡,死后持火柱。如果你在死前浪费食物,你会因为吃了你羞辱过的食物而受到惩罚。如果死前吃了牛羊猪肉,死后就会被牛羊猪等家畜神灵吃掉。如果你死前撒谎,死后你的舌头会被割掉。生前不烧香拜佛,死后走黑暗之路。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应该在死后分配。生前虐待父母的,死后会被折磨;如果你盯着你的父母,用钩子把你的眼睛吊起来。不听父母话,挂耳。如果你打你的父母,钉你的手。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多。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俦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妇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 过去,纳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谈恋爱称为命若贺”,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过各种节日活动和红白喜事场合相识交交往,定期约会于山间田野,对歌弹弦,倾吐衷肠,互赠情物。这种传统的社交自由,与汉文化影响的封建包办婚矛盾尖锐,加上社会中的阶级压迫剥削和农民的贫困加深,致使相爱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噗了忠贞于纯洁的爱情,就相约至玉龙雪山或村寨附近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东巴祭司依据当时所发生的情死悲剧情况,创作东巴经典《鲁般鲁饶》(牧奴迁徒记),并把它作为超荐情死者的经书,在道场仪式中反复吟诵。纳西族第一对情死者从情死鬼头目变成爱神,十二岩子坡这个情死鬼魂的归宿地,也演变成雪山情雪山情国(游翠国),并把情死国描绘成不同境界的三个国。经过东巴教的不断传播,民间又形成口传的长诗《游悲》(殉情调),其故事说女主人公从小在山上放羊,孤单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没有份,就上山打猎。二人相会在深山,互诉苦情,于是相爱,但他们烧香问卜,都难于成婚,便去准备情死的用物,接着双双爬上雪山,经历树上盘恶峰,石上长尖刺”的游翠第一国”和不长草木的第二国,过了独木桥,到了金花不会谢,金果不会落”,没有苍蝇蚊子的理想乐园巫鲁游翠国”(第三国),过上了白鹿当耕牛,斑虎当骑马”的自由生活。 上述文学作品揭露和抨击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歌颂了人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精神和纯真的爱情,但对纳西族的殉情风气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深入实施,恋爱自由和结婚自主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纳西族的殉情之俗早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买:鸡蛋如此包装不易破碎,而且恰似一件奇特的艺术品。
云南第二怪,粑粑饼子叫饵块:捣一捣再烤一烤,抹点酱还特别香,这种携带方便可口的食品叫“饵块”。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炒盘菜:森林里草沟中,枝叶茂盛,养育出的蚊虫个头非同一般。
云南第四怪,石头长到云天外:石林风光天下绝景,鬼斧神工令人不可思仪。
云南第五怪,摘下草帽当锅盖:用草编织而成的帽子当锅盖不仅捂得严,而且还能给食物一种清香。
云南第六怪,四季衣服同穿戴:长年温度不变的气候造就了人们衣着的多姿多彩。
云南第七怪,种田能手多老太:险峻的高原造就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其中妇女尤为能干。
云南第八怪,竹筒能做水烟袋:这玩艺颇具科学性,既保持了旱烟的醇香,又用水过滤了其它杂质,而且声音很好听,“咕咚,咕咚”。
云南第九怪,袖珍小马有能耐:这里土生土长的牲口个头小,但是能驮能爬山,本事非凡。
云南第十怪,蚂蚱能做下酒菜:把蚂蚱做成美味,炸得焦黄,张嘴一咬:“咔嚓——”。
云南十一怪,四季都出好瓜菜: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几乎任何时候都能出产任何蔬菜。
云南十二怪,好烟见抽不见卖:云南人为自己出产的第一流卷烟感到自豪,却也为在自己家门口买不到而感到困惑。
云南十三怪,茅草畅销海内外:山里的东西样样都是宝,改革开放使它们获得了新生。
云南十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山高路险,常常使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有劲使不上。
云南十五怪,娃娃出门男人带:这里的汉子爱妻爱儿成为风尚,“模范丈夫优秀爹”在街头比比皆是。
云南十六怪,山洞能跟仙境赛:近年开发出来的溶洞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
云南十七怪,过桥米线人人爱:滚烫的鸡汤配之以生肉、生菜和用米浆做成的米线构成了云南最有名的风味:一种“线”,“过桥米线”。
云南十八怪,鲜花四季开不败:呵,美丽的云南,祖国的边疆,永远盛开的鲜花迎接着更灿烂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