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穷人到底能不能和富人恋爱结婚

俞敏洪:穷人到底能不能和富人恋爱结婚,第1张

婚姻其实不论贫富,只要你情我愿的两个单身男女,都是可以自由恋爱、结婚的。

一般情况下,穷人先喜欢富人,这种结婚的机率很少;如果是富人先喜欢上穷人,这种感情基础才更牢靠。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环境发生变化,双方都要努力改变,要尽快适应彼此更好的生活,才是真的完美。

俞敏洪是谁

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1993年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截止到2000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

2000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这是新东方与外界第一次的正规合作,新东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精神通过现代化科技以更快地速度渗透进社会。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人物语录:

当你是地平线上一棵草的时候,不要指望别人会在远处看到你,即使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甚至从你身上踩过,也没有办法,因为你只是一棵草;而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因为你是一棵树!

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经过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从自卑中间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从一开始就盲目自信的人其实没有自信。

北大情结:北大踹了我一脚

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上自己

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

“我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

俞敏洪回忆,他的第一次爱情邂逅是在1986年3月26日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这第一份忠贞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一直延续至今天。采访当中,他说他刚刚收到老婆的短信,并一五一十地念出来:“老公,我好想你啊。”说这句话的神情竟然比他之前那句“去年已经有80万学生”还要振奋。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我是惟一他们不会想到我会搞出这个学校的人。”俞敏洪坦然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真是这样,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用事实告诉那些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现在他自诩他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

俞敏洪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在北京新东方校长周成刚调侃地说,“苦苦奋斗了20几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

北大这个令他爱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东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同学盯着名次和荣誉,他的眼光跳过了这个境界。

俞敏洪成功的秘诀

小时候我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二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直到有一天,我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盖了一间房子,然后就继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贫困但不失快乐地过我的农村生活。等到长大以后,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深刻影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我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一堆砖也没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是一堆废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没法实现。当时我家穷得几乎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有钱去买砖,但我父亲没有放弃,日复一日捡砖头碎瓦,终于有一天有了足够的砖头来造心中的房子。

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也成了我做事的指导思想。在我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

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第二年我都没考上,我的砖头没有捡够,第三年我继续拚命捡砖头,终于进了北大;

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单词背,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我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成了一名不错的词汇老师;

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每上一次课我就感觉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好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切生活的基石,它会影响人的一生,当你面对任何问题或是困难时,你都会义无反顾,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成长篇

俞敏洪的人生,历经了两大成功和两大失败。他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中国留学教父之尊,其次在于他教英语教出40亿身家。但这些成功若建立在高考连考3年方中和赴美留学3次遭拒的基础上,故事便有了戏剧性。

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故事追溯到30年前,俞敏洪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将会成为一代“教父”,当时他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待,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到的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北大峥嵘

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人才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个礼拜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帷幕。

最开始的时候,北大分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愤青”俞敏洪读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乐在其中。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他房间通过,24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不去想像里面的内容。后来北大把他从“地下工作者”转岗到地上,腾给他一间北大16楼的宿舍。地面的阳光让俞敏洪感激得热泪盈眶,决定把一辈子献给北大。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

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邂逅并一见钟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俞敏洪的岳父起初对他不太看好。老人家戎马倥偬一生,习惯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先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自觉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最终认同俞敏洪,来自一件小事。岳父母家冬天没有暖气,入冬时要储藏很多蜂窝煤球,因此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球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自此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

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今天俞敏洪在新东方新学员典礼上,时常讲起这些如烟往事里的爱与感恩。

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而且,俞敏洪不想出国,俞夫人想。

“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了TOEFL和GRE。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

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

终于,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最低也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俞敏洪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出现,北大校里校外也不例外。

校内培训班被老一辈教师把持,不愿和前辈抢饭碗的俞敏洪只能校外觅食。结果由于影响到了校内培训班招生,莫须有地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也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序。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夜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电话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已经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提着一麻袋钱去度假”;“老俞最喜欢什么?电线杆!老俞喜欢中关村每一根电线杆”。

俞敏洪自己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今天进入新东方的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和传播俞敏洪的往事,传播其他新东方老师和学哥、学姐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平淡实在、或跌宕起伏、或感人至深,但所有往事都是关于真实与奋斗的故事,关于人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不言败、不放弃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的精神力量所在。

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俞敏洪自己的命运。

大家都知道俞敏洪是教育界的大佬,而如今在一场辩论中他的观点人生不生孩子人生不完整引起了一些争议,当然了这仅仅只是代表他个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是一种责任,并不是说必须的,纵观很多的女性,即使是生了孩子之后,人生依旧不完整,所以说看自己怎么去选择了。

一:人生的定义需要自己去清楚。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选择,有的人就是喜欢生孩子,但是有的人就是不愿意生孩子,两者都没有什么错误,只要自己的想法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只要自己知道想要的是什么,过好自己的一生这就已经足够了。

二:孩子带给自己的是责任。

生孩子并不是女人的义务,但这却是上天赋予自己的一项责任,生孩子就是为了让自己担负起一位母亲的责任,当然了,这一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喊自己的妈妈,把他拉扯大的时候,那就是最幸福的,这就是使命感,责任感,有的人享受家庭的温馨,但是也有人放荡不羁爱自由,不生孩子也没有什么错。

三:人生需要自己去掌握。

就像再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丁克族一样,人生短暂,只想要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想要再去被家庭所拖累,所以自己潇洒一生也足以,但是当万家灯火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也曾后悔过,所以这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就好了。

我们一直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那么什么是完整的人生,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又或者说人生本就是不完整的,多多少少都会有点遗憾。

倘若将生孩子这件事作为一个目标来完成,那么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将会很痛苦。因此不应该将其当成目标,它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痛苦与快乐相辅相成,也是还没有做好准备时,就不要轻易去做的事。

一俞敏洪称女人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生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档视频节目《共识》中,认同了“女人不生孩子,人生不完整”这个观点,再一次引发了广大网友们的热议。这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也引起了反对者们的义愤填膺。

在此之前,俞敏洪就金句频出,诸如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的堕落,此句一出,便让他在许多人心中的美好形象瞬间破碎。根植于心中的对女性不尊重的意识暴露无遗,所以再联想到他对生孩子这件事情的观点,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在节目中,俞敏洪还补充说到,生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共同完成的事情,女性不可能单独做到这些。他还认为没有当过母亲的女性,对自身、家庭和社会的理解都将是不完整的,生孩子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不知道他作为男性,是经历过怎样的感同身受,才能表达出这样的观点,并觉得能代替女性做出这样的结论。

二 生孩子是一种权力,不应是一个目标,更不是一种义务,决定权在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个人对于俞敏洪的上述观点不能苟同。首先怎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对于它的定义都不同,单纯的说生孩子才能让人生完整,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若是不考虑实际情况,明知道生孩子会给自己和生活带来无尽的痛苦,但为了让人生完整而不得不去生孩子,那么这样毫无幸福感的“完整人生”宁可不要。例如独自美丽的杨丽萍,即使不结婚不生子,也照样发光发亮,照样活得精彩而快乐。

其次,生不生孩子是女性的一种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她们活着的一种目标和义务。虽然行使这个权力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但只要前提是在这个女性心中,生孩子的后期回报能到达自己的心理预期,那就是值得的。而不是为了达到别人认为的完整,去做这件事情。

并没有结婚。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称“我和均豪也很熟,问了一下,没有结婚这回事。年轻的王均瑶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家庭,为了生存不得不辍学打工,几年之后摇身一变竟然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但是天妒英才,正当王均瑶的事业突飞猛进的时候,却身患绝症,享年38岁,将110亿的财产留给了自己儿子。

为什么要以生不生孩子作为衡量女性人生价值的标准?无论是丈夫还是孩子,当代女性不应该是任何人的附庸而是应该被当做独立人格看待。俞敏洪这个言论是典型男权思维统治下所产生的思想,可能很多人甚至很多女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

一、女性的人格是独立的而非任何人的附庸

由于性别的二分化以及当代社会男女性别对立问题的激增,很多放在以往社会环境下十分正常的问题在当代就容易引起争议。在以往的社会价值观中,女性是家庭和男性的附庸,大多数女性一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嫁个好人家,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对于这个时代条件下的女性而言,她们的人生都是围绕着家庭和孩子进行的,社会给她们灌输的价值观也就是“女性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尽管这句话槽点十足,但是放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就在于如今都2020年了,新时代的21世纪在这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口中居然还能听到这样的“爹系”发言属实魔幻,而这也就是大男子主义的典型体现。当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让她们不再被困于家庭,而女性在社会上话语权的不断增强也证明了她们不是任何人的附庸。

二、从个体角度而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只能由自己来定义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女性在成为一个妻子和母亲之前她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抛开性别不说,难道每一个独立个体的人生意义需要别人来定义吗?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向往的不同人生道路和轨迹,可能有的女性的人生目标就是结婚生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但这并不代表那些不生孩子的女性人生就是不完整的。一个人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未来和人生,而俞敏洪的这番说教无疑具有一种“多管闲事”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28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