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我能行

陶行知 我能行,第1张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我想知道这首诗

解析: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众诗人、大众教育家、社会家于一身的行动理论家。他在他的“中国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基础上,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以民主与创造去追求、探索全球现代化的崇高愿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激励人们并和人们共同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这使命就是运用我们的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这是我们对于千万年来祖宗先烈的责任,也是我们对于亿万年后子子孙孙的责任”他的一生正像他自己所预料的那样:“经过一番觉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那中国的平民的路奔流回来了”。一部1~12卷本的陶行知全集,洋洋21191页822万字,就将陶行知经过一番觉悟后奔流回来的历程和行动中的学术成就,作了翔实的记载,这是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今为止最为齐全,最为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我们学陶师陶活动必须具备的教科书。随着第十二卷与2002年9月出版,1~12卷本的陶行知全集就出齐了,自1989年到2002年总共经历了十三年的艰辛,前两年到1991年七八月间,一次出版了前十卷,占全集总量的80%,速度很快。后两本补遗卷,占全集总量20%,却花费了十一年的时间。可见,补遗的难度大的很多。当然,编辑人员的大大减少和现有编辑的逐年衰弱是其中部分缘由,但主要还是搜集和考证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中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见。尽管如此,我们仍感到十分欣慰。因为陶行知的著述,却如他在一首诗里所说的那样:“不写客气语,但传心消息”。他对学术乃至人生的赤诚令我们深受感动。一切艰苦都不在话下,反而乐在其中。所有稿件都来之不易,都有如获至宝的快乐。如第12卷卷首插图第6页的两张照片,是收藏在胡适1916年6月16日和7月5日的日记中,6月16日的照片,题为:“杜威先生与胡天 ”,系陶行知的摄影作品。图前,胡适还附有两行文字:“杜威(Joho-Dowey)为今日美洲第一哲学家,其学说之影响及全国之教育心理美术诸方面甚大,今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部长。胡陶二君及余皆受学焉”。7月5日的照片,题为:“陶行知与张仲述”,图后,胡适附有一行文字:“上图为县陶文(知行),左为天津张彭春(仲述)。两君皆今日留学界不可多得之人才也”。这说明胡适、胡天、张彭春与陶行知同与191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同时师丛杜威。回国以后又都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从事新教育的传播。这两张照片虽已是八十六年前的,但对了解他们四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胡适与陶行知的干系还是有益的。又如插图第4页陶行知与陆璀的那幅照片,是1937年他俩分别代表救国和全国学联从事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照片是在美国一个大学图书馆里所保存的华文报纸中发现的。这张照片已经过了六十五年了,他俩的神态和服饰正如陶形容他自己1914~1917年在美国留学时一样:“我的中国性、平民性是很丰富的,我的同事都说我是一个‘最中国的’留学生”。陶、陆二人虽身在异国他乡,却仍然是两个‘最中国的’旅美华人。这三幅历史性照片重新显露,怎不叫人高兴。

1991年8月13日,我们曾经讲过:“遗憾的是:陶行知尚有不少的文章、演讲、书信来搜集到,只得留待未来以竞全功”。我们虽尽了全力,却未能实现以竞全功。我们仍然感到遗憾。这只有留待未来弥补了。1994年12月,我们曾编有《陶行知留学美国的活动线索》,1998年4月——11月,我们又编制了《陶行知访问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活动线索》。这里面提了三百余条线索,曾经委托上百出访人员根据线索去找。但终因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去查,又无图书专业技能和陶研情况不熟,因而没有多少效果。只是有位热心的美籍华人,凭借她担任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的专业能力,花了三小时工夫替我们找到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仅及线索的10%,还有90%的尚待查实。陶晓光保存的遗物,有将近200个文件袋的英文稿件待清理。《备忘录》的外文手稿,我们也只清理少许。这些材料尚待花大力气才能重新显现。关于诗歌,按方与严的预料至少还缺250首。书信、教材更是多数未搜集到。因而仍然殷切希望海内外的有识热心人士都能来搜集,把佚著和线索提供给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他们的主持下共同完成这有益于人类的善举。我们相信会成功的。

补遗二卷收入1919年至1946年间的陶行知著作185篇及相关附文115篇。陶行知的著作主要是两部分:一是有关中华教育改进社的三次年会的书面社务报告,可惜第四次年会上的报告没有找到,否则,有关改进社的历史情况,也就补充齐全了。改进社是陶行知随着新教育思潮向中国的平民的生活教育运动奔流的转折点。不能忽视这段历史。二是西旅期间写的诗文。这些诗文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政治贯彻在生活之中,笼罩在生活之上”。例如,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得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6日陶行知就在纽约华文《先锋报》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这次西安事变是最不辛,……惟有采取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方能避免内战,把枪杆一齐对外,以保障中国 领土的完整”。27日陶又在纽约主持召开关于西安事变和抗日救国的时事谈话会。参加会议也有 人士。陶行知在作结论时讲:“在抗日联合中,国共合作是很重要的,为 起见,为 起见,为中国民族起见, 与 应该合作”。他主张全面抗战,“中国抗日运动必须四管齐下:(一)军事抵抗,(二)经济抵抗,(三)文化抵抗(四)政治抵抗”。1937年2月18日陶行知、陆璀与在监狱里的救国会七君子互通音讯,陶自称是“监牢候补犯”。除住在女牢的史良以外的六君子3月19日复信,对监牢候补犯什么时候回国答复说:“如果我们还是要继续坐牢,那么我们认为你无回来候补之必要,你们还是在国外做救国工作为好”这封信也是发表在纽约《先锋报》上的。

陶行知的诗文在12卷中有两个方面至为重要,一是对他在1945年提出的创造的民主与民主的创造有所补充和充实。这个命题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内容:1民主化的全球意识,1937年11月19日在加拿大国会演讲讲到“民主力量联合起来”时的第五项提出“World is one”即“世界一体”。2民主是人生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最高原则,他提出“民主第一,民主至上”3做的最高境界是创造,依据民主原则共同创造。“让我们与民主结婚”,“创造新中国!创造新世界,创造新民主”。民主与创造结为一体才是实现全球现代化的关键,他还极为简明地用二十四个字表述了生活教育过程的实质:“观察世界,/说明世界,/变化世界。/感觉困难,/迎接因难,/解决困难”。用以促进全球现代化。二是有关生活教育理论的探讨。第12卷中有四篇文章是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探讨的:1陶行知1939年7月3日在重庆北碚温泉讨论生括教育会的发言提纲。2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 1942年2月27日在延安陶行知教育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3教育学专家陈友松1956年10月16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4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人邓初民1957年7月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从而可以了解当时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概貌。

相关附文是指本卷的附文,和其他各卷附文一样,基本上是生活教育运动史料。本卷有两个特别的地方,从518至622页,全是陶行知逝世时保留下来的信件,其中多为最后100天在上海收到的信件,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社会服务工作多么广泛,多么繁忙!他真正是一位社会学的行动家。另一特点是纪念陶行知逝世的多不为人们熟知而又很重要的文章。这是根据一些读者的建议搜集的。

除以上论著和附文外,本卷第二部分为“全集附录”,有642页433350字,占全卷总量48%。内分三个小部分。一为1927年到1996年生活教育缩影,收入前十一卷未收的能反映生活教育发展历程的可贵资料。二是陶行知西旅长编,这是根据《备忘》1~24册及有关材料,将陶行知1936年4月23日至1938年9月26日的活动按时序详细列出,并将这一时期发生的两广事件、西安事件、第二次国共合作等历史背景作了动态式的交代。其中还有一篇余受之老先生1996年从美国加州寄来的文章,回顾1937年8月至9月陶行知在墨西哥期间,与他一道进行华侨救国运动的情况,对阅读《备忘》10~11册颇有助益。三为陶行知用过的名字,举凡全集上的文章署名按出现先后列出。这对引导查阅陶著及了解署名旨意是有益的。

篇幅有限,只能简略介绍以上这些。愿以七十年前一首陶诗与大家共勉。

做人只做自由人,

敲钟只敲自由钟,

众生共走自由路,

海阔天空路路通。

2002年12月31于于成都

1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0页。

2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1、42页。

3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1、42页。

4月夜,陶行知全集第12卷32页。

5转引自《胡适作品集37·胡适留学日记(四)》36页。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版。

6转引自《胡适作品集37·胡适留学日记(四)》43页。

7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陶行知全集第8卷40页。

8编后,陶行知全集第10卷1475页。

9纽约时事谈话讨论西安事变及抗日救国,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6页。

10十二月运动一周纪念,陶行知全集第12卷236-238页。

11纽约时事谈话讨论西安事变及抗日救国,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7页。

12救国六君子狱中来信,陶行知全集第12卷494页。

13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陶行知全集第4卷573-574页。

14在加拿大国会的演讲提纲,陶行知全集第12卷245、256页。

15让我们与民主结婚,陶行知全集第12卷415页。

16让我们与民主结婚,陶行知全集第12卷415页。

17教育过程,陶行知全集第12卷。

18这四篇文章见陶行知全集第12卷371-375、830-837、931-936、937-946页。

19献给自由世界之创造者——申报六十周年纪念,陶行知全集12卷。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走进陶行知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1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献身教育的忠实记录。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他丰富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知行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谆谆教诲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我们读陶、知陶、研陶、师陶,最关键的就是学习、传承、弘扬和践行陶行知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无疑是一个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从以下这个实例就可以看出: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因此我认为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是一个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应该有自己的魅力;也要善于用激励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最重要的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下面我就这几点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班主任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耐心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课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需要教师去引导。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我们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耐心”这词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与学生接触越多就会越丧失耐心,每次同一个问题要说很多遍,同一件事情要叮嘱几十遍,我常常会跟学生开玩笑说:“老师就是一只喷火龙。”这个时候学生就说:“那我们帮你扇扇风。”真让我哭笑不得。有时候冷静下来,也常常会反思自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耐心,看来我还要继续修炼自己。那如何能够更有耐心地对待他们呢?结合我自身陪小外甥女玩的经历,我知道了:我应该从心底里去爱他们。什么是爱学生呢?爱就是尊重学生,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学生的一切,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就是班主任的爱不能泛滥,我们常常会进入一个误区,就像我之前一样,我勤于跟班、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弄到后来学生都不把我当老师看待了。因此,在这里我要强调的就是班主任工作需要爱,更需要的是我们通过爱的传递,把科学的思想、良好的品德传承给学生。

  二、提高自身素质,具有人格魅力

 “润物细无声”,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当然班主任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丰富自身的知识涵养。我们经常会听到: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的影响可见一斑。我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早读课要认真朗读,写作业的时候保持安静,作业不拖拉,上课不迟到,更要专心听讲等,要求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善于激励学生

 陶行知认为“你的教鞭下难有瓦特,你的冷眼下难有牛顿,你的讥笑中难有爱迪生”。就拿爱迪生来说,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脚,常常把毒药带到学校来玩,先生不理解他,觉得厌恶,便以“坏蛋”之罪名,把仅学了三个月的爱迪生赶出了学校。然而他的母亲不以为然,她说她家的蛋没有坏,她便和她家的儿子约好,历史地理由她教他,化学药品由自己保管,将各种瓶子做记号,并且放在地下室里,他欣然接受了母亲的意见,于是这里那里地找东西,高高兴兴地玩起来。结果就由化学引至电学,成为世界有名的发明家,虽然那三个月的学校教育是他一生仅有的形式教育,但是由于他母亲深切地理解他,终能有此成就。因此,在教育学生时要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集体性的奖励应多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我在教育我班的时候就缺乏这种激励教育,可我有时候发现,只要我多激励他们,关心和爱护他们,他们其实都挺可爱的,其实也挺优秀的。通过研读陶行知,我觉得教育学生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就是“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上健康快乐”。

  四、营造良好的班风,提升学生能力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整体风貌。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既是一个组织者,设计者,又是一个引导者,同时还是一个参与者。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有效组织,正确引导,积极参与,在班级文化的营造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确实如此。陶行知创办了一个晓庄学校,可惜的是后来被查封了。可他留下的精神是永存的,晓庄的小朋友自发创造了一个自动学校,淮安几个小光棍,居然在各大学大演其说,几乎把一两位教授的饭碗所依赖的传统信仰打破;山海的张建不但能帮助他的哥哥创造了一个濮家宅工学团,而且与非战的马莱先生舌战一时,使马莱先生印象深刻。从前六岁的小桃,曾教五十七岁的祖母,居然教完一册《千字课》。可见小孩子真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还有更神奇的一幕是大学生去听小学生的演讲,为此,陶行知还特意写诗

 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

 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

 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

 谁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这么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习惯造就人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主要从这五方面入手: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②课前准备好,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③回答问题响亮,朗读清晰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背诵、记忆的习惯;⑤培养学生合理分配好时间的习惯。

  六、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材施教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思想或行为上出现错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作为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心灵,很好地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花,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免于枯萎。

 身为教师的我们有时要放下师教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要学会宽容和了解学生。就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法拉第在利波的铺子里做徒弟,订书订得最慢,但是利波了解他是一面订书一面读书,终于让法拉第在电学上造成辉煌的功绩。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善于发现学生“那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么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中焕发光彩,成为亮丽的风景。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丰富而有创新特点,对我们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成为更棒的班主任,更棒的教师。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2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掩卷沉思,我觉得获益匪浅。越是走近陶行知先生,越是感觉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越是钦佩他的教育思想的深邃,越是感动于他人格的伟岸。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实践爱的教育呢?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认为,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但是,尊重不是放纵,爱里要有严,尊重里要有教育。当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教师要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让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正确前进的路。由此我认为,我们现代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不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成为学生心灵的慰藉者,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当然,教师也会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而一时不理智地做出有伤学生人格的事,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陶行知先生正是怀着对教育事业不懈的执着与满腔的热爱,在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三十多年中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生动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先生的众多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可以说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是力的表现或变化。世界是力创造的,所以解决困难也必须拿力来才行。”“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些陶行知亲自阐述的教育思想,读来耐人寻味,让我明白了教育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挖掘的',教学生死的知识,不如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去领悟……

 不仅如此,陶行知还将“教学做合一”,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3

 陶行知,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却不曾了解,当拿到《走近陶行知》教育读本,看到“一个不知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真的要认真的去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了。认真拜读了这本书后,顿觉获益匪浅,它不仅囊括了生本教育的教与学,还强调了做,与我们的新课程标准不谋而合。陶行知先生不愧为中国现代大教育家,他的学识与为人,随世推移,其伟大至今与世人共识。

 陶行知认为,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既学又做;教学不只是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师的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来定,而学生的学要看这件事该怎么做,所以一切都归根于“做”这个字上面。

 例如,在跑步过程中,一年级的小朋友跑步的时候经常不能跑成直线,老师要求他们跑直线,小朋友们就学习怎么跑成直线,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小脑发育不完全,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不强,老师就要教他们沿着地上的直线先走后跑,慢慢的让他们形成直线跑的空间感觉。所以学生要做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就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去学,学还得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定,学情不一样,学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教师教的方法也跟着变化。这也就是教法、学法、做法应当三者合一。所以教师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

 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学,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书,也不再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和一的精髓

 教学“做”字当头,没有学生的参与、行动、思考、探索、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学相长的同时,陶行知还认为,“做”非常的主要,教和学都应落在“做”字上面,没有做,就没有实践,没有经过实践而得出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积极参与、行动,思考,然后探索、创造出来的,才是真理。但教师实施的这个过程才叫做教育。教师用嘴告诉学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而获得知识的传统教育,就好比人类吃维生素片代替吃蔬菜,吃各种营养剂代替食物,虽然营养一样的吸收了,但是人的消化系统却没有发挥他应有的功能,久而久之消化器官便会退化。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己实践探索,直接从教师那里拿来已成型的知识,他们的大脑没有思考,就慢慢的会退化,就会变成一个生锈的转不动的机器。

 比如学生在学习弯道跑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整个身体向内倾斜,左膝稍向外展,左前脚掌外侧着地,右脚脚掌内侧着地,同时摆臂时,左臂摆动幅度稍小,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稍大。学生便只知道模仿这样的技术动作,如果让学生先体验直线跑,然后体验弯道跑,让学生自己谈谈两种跑的区别,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自己总结出弯道跑的方法,他们学到就不仅仅是弯道跑的技术动作了,学到更多的是一个思考与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锻炼。

 这就和陶行知先生认为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学,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书,也不再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的理念一致了,那我们的教育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始终处于自由、安全、宽松、积极的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教育与生活要高度一致。想要受什么教育,就要过什么生活”。

 那么在当下的学校中,我们的教育是否脱离了生活,我们是不是通过生活来实施教育的呢?我们在教室里和学生说,不要乱丢纸屑,垃圾要丢进垃圾桶,见到老师、长辈要礼貌的问好,可出了教室,出了校园,学生还记得不能乱丢垃圾吗?在校外见到老师还记得要问好吗?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校外,一学生和妈妈逛街看到对面的老师迎面走来,瞬间把头偏向一方装作没有看见。

 那我们的这些来自生活的教育,这些超出课堂、学校以外的时间,才是更好的教育时机。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4

 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

 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

 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陶行知的夫人

吴树琴(1912- )安徽休宁人,中共党员,是陶行知的续弦夫人。她崇敬陶行知的人格与创业精神而相爱结婚。陶行知曾为自己创作一首结婚歌词:“男先生,女先生,结了婚,打日本,怎样打日本?团结去斗争,结婚革了命,不再为自身,为民族,求生存,联合起来誓不分”。他们彼此相爱、尊敬、支持,如同志、如战友、如师生。陶行知为民主、为革命斗争胜利了,她祝贺,受挫了,她心焦;陶行知生病了,她是特别护士;陶行知饭凉、衣破了,她是贤内助。而她所从事的药品研究与制作工作,总能得到陶行知的全力支助。

陶行知不幸去世,她悲痛欲绝,终于化悲痛为力量。五十年来她精心保存了陶行知的许多遗物书籍、文物、资料、墨宝,为研究陶行知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第一手素材。近十余年来,她不顾体弱高龄,时而著文,时而演说,百余次地出席全国、省市、地区、学校等单位举办的陶研活动,为学陶、师陶、研陶出力。陶行知已作古,但她仍然从精神世界上与陶联合战斗誓不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0666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