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语》的意境是什么?

《琵琶语》的意境是什么?,第1张

乐曲的开头非常空旷,仿佛是在一个深深的山谷中,有泉水的声音,还有很遥远的回音。而后镜头慢慢拉近,琵琶声响起,一位低眉拨弄琵琶的女子的形象显现在眼前。她仿佛是在一边弹弄琵琶一边吟唱。诉说她的故事,她的故事肯定是个非常凄美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一定有一位男主角,而这个男主角肯定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和这位女子发生过一段惊心动魄的过去,而如今他已不在她的身边,是迫不得已去了远方或是已经不在人世。女子在反复诉说她的故事,她非常怀念这个男人。她反复的祈祷,求佛,希望能够再见他一面。

 

钢琴声响起,她的愿望实现了,若梦若幻,总之他出现在了她的眼前。他诉说着对她的爱怜,以及无法回到她身边的痛苦。此时碎碎的低低的琵琶伴奏仿佛就是女子轻声的哭泣。高亢的女声和声是对爱情的歌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

 

渐渐男人在眼前消失,只剩下女子的独自弹弄琵琶。悠扬的洞箫声起,这肯定是一位优雅的男士在听到女子的琵琶语之后对女子表达的爱慕。然而女子无法接受他,因为女子心中始终有那个男人,优雅男士极力想配合女子的旋律却始终无法合拍。此时钢琴声轻轻想起,仿佛是在劝说女子接受眼前的感情,但始终无法说服她,并且最终反被女子说服。

李贵昕,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族器乐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鸡西市琵琶演奏家协会主席,鸡西大学音乐教育系客座导师,建国六十周年鸡西市百名文化名人。他在琵琶演奏、琵琶教学、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曾两次举办了李贵昕琵琶独奏音乐会,他的艺术业绩辑录文化部建国六十周年《华夏辉煌》文献。

李贵昕1955年于山东潍坊市,七岁就跟一位邻居音乐老师学简谱。13岁跟启蒙老师周春信学琵琶。1975年被保送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攻读琵琶专业,师从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任鸿翔教授,之后,受教于李武华、常树蓬等琵琶名家的指导。1979年毕业后,先后任职鸡东县东海中学音乐教师、鸡东县文化馆辅导员、鸡东县文化局业务组长、鸡西市文化局文化艺术科长等职,现任鸡西市琵琶演奏家协会主席,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

一、李贵昕有深厚的琵琶艺术积淀。他经过三十多年的琵琶教学和演奏艺术实践,继承和发展了琵琶演奏艺术。他功底扎实,技术娴熟,音乐线条流畅,发音饱满圆润,音色清脆宽厚。形成了感情深刻,委婉细腻,热情豪放,富有感染力的演奏风格。李贵昕演奏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浏阳河》、《彝族舞曲》、《渭水情》、《春雨》、《诉-琵琶行》、《十面埋伏》、《草原**妹》等琵琶独奏曲,分别在陕西省国庆音乐会、全国西安民族器乐琵琶专场音乐会、西安音乐学院民族艺术之声音乐会、全国第xx届、第xx届哈尔滨之下音乐会、黑龙江省文艺汇演等大型演出和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并在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了“李贵昕琵琶独奏音乐会”,受到了任鸿翔等老一辈艺术家和校领导的的充分肯定。

二、李贵昕有独道的教学经验。他在长期的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他侧重因材施教,启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注重挖掘潜在的演奏能力训练。善以情带声,一声传情,将传统的口传心授法融入琵琶教学。在演奏技能上,他要求学生努力锻炼左右手末梢神经灵敏度的反应能力,敏捷触弦与大脑明晰信息的能力。他还创造了贴弦演奏法的训练和触弦后发力的技能,以及训练法的慢练技巧,达到点与线的统一,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触弦力度。为使泛音更加晶溶剔透和滑品音更加明亮,他创造了用左手指甲按音滑奏的方法,丰富了琵琶演奏技法和内容。由于他的教育方法科学、适应、有效,为国内有关艺术团体和艺术院校培养了余一傲等一批琵琶专业人才。

三、李贵昕有深厚的理论修养。他在长期的琵琶教学和演奏中,坚持巩固传统的琵琶演奏技法基础上,总结发展了:右手演奏手型的“凤眼、龙眼、鸡眼”的有机变换;弹挑指法是所有琵琶技法演变之母;表能和潜能的挖掘途径;指力、臂力和腕力的互动作用;琵琶轮指的点和线以及琵琶正轮与反轮交叉使用等理论观点。他编著了《琵琶演奏教程》上下册,《琵琶综合练习曲》;撰写并发表了《琵琶演奏深层次技术指导》、《琵琶独奏曲演奏指导》、《回复乐友琵琶演奏疑难问答》等多篇论述文章;录制了《琵琶独奏曲光碟》、《琵琶演奏示范光碟》,为琵琶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男。

根据名人官网资料显示,俞冰,男,中国内地艺人,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代表作《不忘相思》。

俞冰出生于音乐世家,六岁习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如今是上海民族乐团的琵琶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称俞冰为“琴痴”。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

“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扩展资料: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

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

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150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7
下一篇2023-10-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