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译文赏析

《长恨歌》译文赏析,第1张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长恨歌》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玉扃:门闩。

 9、迤逦开:一路敞开。

 10、阑干:纵横。

 译文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赏析

 《长恨歌》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个人作品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主要成就

 官场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竹林七贤 是指 西晋 初期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他们是当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主张老庄之学。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竹林七贤的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是《广陵散》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

刘伶:好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向秀:竹林七贤瓦解之后,写有《思旧赋》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

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竹林,是一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景观,走进乡间,走进山野,随意举目便能瞧见,一点不稀罕。然当士子走进这平常的竹林,竟产生了文化史的奇观,产生了政治史的奇迹,产生了心灵史的奇谈。

奇观,奇迹,奇谈,一连串奇字,在魏晋间化出了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

竹林和七贤浑然一体,难分难解,人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信老庄,尤崇庄子。他们与竹林物化真趣的景象,用庄子化蝶的故事来比喻,真不知是竹林化作了七贤,还是七贤化作了竹林?抑或竹林本就是七贤,七贤本就是竹林。

竹林七贤是个群体,如若将他们喻为竹子的话,七人犹如七棵青翠的竹子,参差散立在岚气笼罩的竹林中。

有人认为竹林七贤皆是些脱俗之人,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俗气,各自又有各自不同的俗气。其可贵之处,在于以苦苦的挣扎来蔑视俗,打破俗,跳出俗。其可悲之处,在于挣脱的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沮丧,或“迷途知返”,重新与俗合流。

他们的身上有同,至少都有过同,这个同是高蹈出世,是做隐士,是学神仙,是与人间的烟火保持某种距离。没这个同,不可能联袂走进竹林中;没这个同,不可能在一个相当的时间内将竹林视作为家;没这个同,也就不可能被人呼作“竹林七贤”。

然而,正像偌大个世界中,没两棵竹子会是一模一样的,竹林七贤是七个人七个样。这七棵“竹子”,摇曳多姿,各有各的静态舞姿,各有各的青黄季节,各有各的风韵精神。

他们身上有异,有反差很强烈的异,这个异是来自如何对待以祸患为底基的荣华富贵?如何对待以烦恼为伴俦的身家性命?如何对待寂寞为主题的漫长生涯?如何对待说空非空生前身后的名?没这个异,竹林也就太平静了;没这个异,七贤的生存状态也就太简单了;没这个异,竹林七贤也就失去了作为千古话题的意义。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竹林七贤合成活灵活现的众生相。

惟有如此,竹林七贤才是呼之欲出的士人群体。

竹林七贤的精神,使士子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晋王子猷每居空宅,便令人种竹,咏啸着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北宋苏东坡面对惨淡人生,洒脱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有人不禁要问,此书既然为书,为何不写成章节的式样,一气呵成,而要弄成这一篇篇支离破碎的劳什子,是否存心在赶新潮,学时髦?

回答是:非也。不得不如此。

原因有二:一是史料的多寡不均。竹林七贤的史料量,其中嵇康、阮籍、山涛、王戎是正常的。然翻开《晋书》中的向秀本传,会一阵傻眼,傻眼不在传主的传奇,不是传主的名望,也不是传主的其他什么东西,而是本传太短,短得实在不成样子,若扣除一篇不太长的《思旧赋》,居然只有区区九行,不,说得精确一点,是八行半。向秀本传是这样,阮咸、刘伶两人的本传也差不离。三人的本传如此短少,那么是否能借助别的史料?可检览的结果,除了《世说新语》有零碎的记载,其他史书的相关存录更是微乎其微。既然要写竹林七贤的整体,那就不可能绕过向秀、阮咸、刘伶。可是,如此少的史料,拿来给三人做综述性传记,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且与其他四人严重的不均衡。

二是人物的时代跨度太悬殊。无论是杀身成仁的嵇康,还是抱疾而终的阮籍,都亡于曹魏王朝崩溃的前夕,是十足的魏人;而其他五人,一并进入了三家归晋的时代,山涛基本活动在晋武帝一朝,王戎身当晋末的八王之乱,向秀、阮咸、刘伶有各自的大限。由此,缺乏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的主线,若是硬行做来,必产生阅读的凌乱感。

面对这样结构的史料,是棘手的,正因为棘手,为何以前全面研究竹林七贤的成果寥若晨星,也就有了答案。

孙子曰:“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兵法变化之妙,存乎一心,文法当是同理。

冥思苦想,反复变局,方得出这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不是办法的办法,旨在让每一篇有个鲜明的主题,有个相宜的适度,有个史料互补的机会。分之,各为一题;合之,汇成总题。

谈起撰写中国历史的文或书,给人的感觉,似乎有很翔实的史料层垒堆积在那儿,从事史学者只要信手拈来,做些排比、翻译、诠释,就能把古人栩栩如生地传递给今人。其实不然,大不然,作者面对的是已入土的时代,一种没有任何一个活人能充当见证人的时代,它只记录在虫蠹风朽的断简残篇之中,隐藏在布满暗红水渍绿锈斑驳的文物之内,镌刻在黑幽森然角缺身裂的碑石之上。秦时明月汉时关,古人故事,陈物旧书,要予以复活,绝非一件省心的事。

将历史化为现场,顾名思义,应该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更不能是点线的。想时容易做时难,这个难,难在分寸的把握上。过分渲染气氛,会向小说靠拢,活是活了,但活得不可信,活得失去了那个时代的味。过于强调忠于史料,无血无肉的枯燥呆板又会接踵而至。故而,既不可太虚构,又不可胶柱鼓瑟,一种特殊的中庸之道便成了写作的原则。

要完整再现过去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不得已而求其次,求的是尽量靠近过去的时代,尽量发掘过去的时代。在确立主题思想后,通过史实钩稽,加以文学手笔,哲学思考,心理分析,“还原”历史场景、人物活动及风土人情,勾勒出时代、王朝、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轨迹,揭示盛衰转化的生态起伏,揭示成败相依的悲剧因素,揭示祸福相倚的永恒命题。

史学是对人的生活的记录,文学是对人的生活的描写,哲学是对人的生活的思索,三位一体,均源于人基本的生活。把学问变成纯粹的学问,远离人的生活,这是违背了学问的初衷。

史料是骨架,文笔是血肉,思辨是精神。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史上硕大的丰碑,成为文史二界的经典,其中的行文方式,足以让人寻味。

风流倜傥的清代大才子袁枚,有一方印章,上镌“钱塘苏小是乡亲”。笔者不才,然也想治一方印章,上刻“夏阳马迁是祖师”。

备了这样的印,怯弱的胆气兴许能壮些。

竹林七贤不仅在文学上颇负盛名,而且个个是出了名的好酒者。有关其事迹在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在传世名画和出土文物中也有反映。南京市西善桥东晋墓中,发现一幅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图上人物广袖长衫,衣领敞开,跣足袒胸坐于竹林中,嵇康抚琴,阮咸弹阮,刘伶捧杯,阮籍、山涛、王戎席地而坐,面前置酒杯,向秀似醉,颓然坐地。东晋画家史道硕所绘的《七贤图》,也是以竹林七贤为题材的。唐常粲的《七贤像》,形象地描绘了七贤各自独特的风姿。此外,上海博物馆收藏一幅唐代画家孙位的《竹林七贤图》,也称《高逸图》,此图织本设色,画面已残缺,仅剩下四个人物:上身赤裸,抱膝而坐的山涛,手持如意、赤足而坐的王戎,手握酒杯回首欲呕的刘伶和执尘尾扇、面露讥笑的阮籍,均刻画得入木三分。

竹林七贤生活在晋王朝统治比较昏暗的年代,由于不满于当朝的统治者,常“饮酒昏酣”、“遗落世事”,颂扬老庄学说,纵酒清谈,正如杜甫所云“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悉绝”,除了借酒消愁,主要目的是隐于酒乡,遁世避祸。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言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嵇、阮、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竹林七贤以酒来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和人事上的纠纷,常常做出一些怪诞癫狂的举动。

刘伶以其善饮、豪饮而闻名于世。其酒量之大,举世无双,可称为中国古代的“醉星”。“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极广。

据记载,刘伶平日少言寡语,惟以饮酒为乐事。常纵酒狂饮,数日不止,刘伶常带着酒,并命人拿着铁锹跟在后面,嘱令说,“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刘伶的妻子见他嗜酒如狂,苦苦劝说,刘伶对妻子说:“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总下不了决心,只能向鬼神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办酒肉敬鬼神吧!”妻子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准备了酒肴,要刘伶对鬼神起誓,哪知刘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取过酒肉大吃狂喝,顷刻间,喝得烂醉如泥。某日,妻子酿制了一大缸酒,刘伶见了又要酒喝,妻子说:“待酒熟之后,让你喝个大醉。”酒熟了,妻子唤刘伶喝酒,刘伶兴冲冲地揭开了酒盖,酒香扑鼻,刘伶忍不住俯身就喝,妻子一把将他推进了酒缸,随即压上了盖子,气恼地对缸中的刘伶说:“这回叫你喝个够!”三天以后,刘伶妻听缸中寂然无声,急忙打开缸盖,发现缸中酒已见底,刘伶垂头坐于酒糟上,妻以为刘伶死了,急得大声呼叫,谁知刘伶慢慢地抬起头,笑着对妻子说:“你不是答应我让我喝个大醉吗?如今怎么让我闲坐在这里?”其妻啼笑皆非,知道无法让他把酒戒掉,只好任他日日长醉。

刘伶性情旷达,不为礼教所拘束,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脱光,裸体在屋里一边喝一边晃来晃去。一天,有人去访刘伶,见他如此模样,实在看不下去就讥讽他说:“你也是礼教中人,似这等行径实在有失体统。”刘伶听了,醉眼一翻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你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了?”客人哑口无言。

竹林七贤,莫不嗜酒。阮籍又是酒徒中巨擘之一。他为了逃避混乱政局的滋扰,便以酒避祸全身。据说,晋文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阮籍女,阮籍不敢直接回绝,只好一醉六十余天,天天酣睡,使司马昭始终找不到开口的机会而作罢。阮籍家附近有一小酒店,女店主颇有姿色,阮籍常去喝酒,醉了就躺在女店主身旁酣睡,虽有醉态却从无越轨行为。他母亲死时,他正与人下棋,棋友劝他赶紧回家,阮籍坚持下完棋,然后饮酒三斗放声大哭,口吐鲜血,几至昏厥。

听说步兵营厨人善酿酒,储酒数百斛,阮籍竟主动找晋文帝要求补步校尉之缺,此举颇为刘伶所不喜,阮籍笑对刘伶说:“校尉府中有美酒300石,够我们享用一番了。”从此二人躲在校尉府中日日酣饮,直到把酒喝光,阮籍又毫不含糊地提出辞职。司马昭的谋士钟会,每欲加害阮籍,但阮籍天天烂醉如泥,使钟会无法罗织罪名。阮籍靠酒的掩护,躲过一场又一场灾祸。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对酒的嗜好不下于叔父阮籍。“处世不交人士,惟其亲知弦歌酣宴而已。”据《世说新语》说,阮咸常与族人一起聚众饮酒,饮酒之具不用普通的杯、盏,而用大盆来盛酒,众人围坐肆意痛饮。有一天,大家正围坐喝酒忽然一群猪跑过来,挤在盆边喝酒,阮咸见了,并不哄赶,而是不在意地与猪同盆喝酒,共享快乐。

阮咸之子阮孚也是一个酒徒。他身材矮小而秃顶。为人机敏诙谐,深得皇帝喜爱。皇帝曾将十余个酒瓶上都扣上帽子,置于室内以戏耍阮孚,意思是粗矮的酒瓶与阮孕的身材相仿。阮孕进屋见状,立刻装作诧异的样子说:“弟兄们为什么在此相对闲坐,还是趁早随我回家吧!”于是持酒而归,逗得皇帝抚掌大笑。后因将皇帝所赐的金貂换酒喝而遭弹劾。阮家父子皆可谓酒坛怪杰。

山涛喝酒更有一绝。据说,山涛饮酒八斗而止,多一点都不喝。一次皇帝请山涛喝酒,为了证实山涛八斗之量,让人拿出八斗酒让山涛喝,趁山涛不注意时合人偷偷多加了一些酒进去,山涛喝够八斗,再也不喝了,皇帝也连连称奇

提要:通过检索《大正藏》的相关译名、实地考察遗址并综合分析文献资料后得出结论:东汉至西音时期汉译佛经中的释迦牟尼说法处“竹林”,大多数译为“竹园”,有关“竹林七贤”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典故的观点值得商榷。

自古至今生长竹子的河内山阳,处于邮至洛阳之间,魏晋之际为达官贵人的庄园别墅区,属政治敏感地区,竹林之游发生于此地引人注目。“竹林七贤”故事的传播过程中,两晋之际的琅琊王氏家族起了重要作用,最终通过孙盛之笔,在历史的记忆 中定格。

关键词:竹林七贤 佛经 山阳

关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贤同游竹林的记载,自东晋初期见著于史传后,一千多年间几乎没有人对其真实性提出疑问。近代学术巨子陈寅倍先生首发新论,认为“竹林七贤”系东晋士人受佛教“格义”学风影响,取释迎牟尼说法的“竹林精舍”之名,附会《论语》“作者七人”之事数而成,并非历史实录。此论石破天惊,影响了当代学术界的研究思路。一些学者沿着这条思路继续发展,对“竹林七贤”说进一步“证伪”,认为竹林七贤之甲的年龄差异和居地距离,使其不可能同时聚会于山阳,而且考证出造假者可能是东晋谢安。然而,笔者通过对“竹林之游”遗址的实地考察,并梳理了与竹林七贤有关的文献资料后感到:尽管大师与时贤的观点推动了竹林七贤研究的深化,但智者干虑,难免有失。

其次,自东晋初期“竹林七贤”说流行后,佛经翻译才开始了由“竹园”向“竹林”的缓慢转变。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竹园”译名逐渐下降,“竹林”译名逐渐上升,“竹林园”的译名也逐渐上升,统计结果详见表3。如何解释这个变化呢如果还未找到更好的理由,那么,“竹林七贤”历史典故的广为流传,可能就是影响佛教译名变化的原因。换句话说,不是佛经的“竹林说法”典故影响了“竹林七贤”称号的产生,可能是“竹林七贤”的典故影响了佛经翻译。

两晋之际“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的佛教格义,是以中国的名词概念和学术思想去附和解释佛经,而不是相反。况且格义的最重要规则是解释者与被解释者之间存在着可类比的共同性质。因此即使双方出现互动,士人以佛经典故比附中国历史文化现象,也应遵循格义规则,在类似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然而,中国的“竹林之游”与印度的“竹林说法”性质不同。首先,前者是几个朋友相聚,清谈饮酒的平等交流;后者则是教主向信徒布道,听众动辄千万,如竺法护译《无极宝三昧经》载“一时佛在罗阅抵竹园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持心梵天所问经》载“一时佛在王舍城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六万四千,菩萨七万二千”。再者,汉晋之际的观念中,圣人不可学不可至,贤人与圣人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可同日而语。竹林七贤属于贤人,与佛教中高僧地位相当,故孙绰作《道贤论》“以天竺七僧方竹林七贤”。佛祖则与圣人同,孙绰《喻道论》说“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耳”,故他没有以七贤去“方”诸佛,因为两者不能类比“格义”。

太行山以南的北方地区,自古便生长竹子,甚至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人工种植。《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汉晋之际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北方的士大夫在修建风景秀丽、自给自足的庄园时,一般要种植竹子。汉末仲长统是山阳高平(今山东济宁)人,年轻时代活动足迹在北方地区,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后参曹操军事,长期生活在邺。而他在《昌言》这样描写理想中的庄园:“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西晋潘岳的庄园则位于洛阳南郊的洛水之滨, 《晋书》卷55《潘岳传》载其《闲居赋》:“爱定我居,筑室穿池……竹木菇蔼,灵果参差”。由此可见,河内山阳嵇康的庄园中有竹林是完全可能的,而历史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证明,“竹林之游”的两处遗址——即嵇康的两个故居:山阳园宅和嵇山别墅,竹林并非虚构。

第一,山阳园宅。《水经注》卷9《清水》:“又径七贤词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中散大夫该国嵇康,晋司徒河内山涛,司徒琅邪王戎,黄门郎河内向秀,建威参军沛国刘伶,始平太守阮咸等,同居山阳,结自得之游,时人号之为竹林七贤。向子期所谓山阳旧居也。后人立庙于其处。庙南又有一泉,东南流,注于长泉水。郭缘生《述征记》所云:‘白鹿山东南二十五里,有嵇公故居,以居时有遗竹焉。’盖谓此也。”郭缘生《述征记》关于竹林遗址的记载,又见于多种类书征引,其中《太平御览》卷64《居处部四·宅舍》所引最为详细:“山阳县城东北二十里,魏中散大夫嵇康园宅,今悉为田墟。而父老犹谓嵇公竹林地,以时有遗竹也。”郭缘生生平事迹不详,《隋书·经籍志》卷2《史部·地理类》记载:“《述征记》二卷郭缘生撰。”该志《史部·杂传类》又载:“《武昌先贤传》宋天门太守郭缘生撰。”可见,郭缘生是南朝刘宋时期人,《述征记》是记载山阳嵇康园宅遗址生长竹林的最早文献资料。《水经注》中的“七贤祠”,元末改为佛教庙宇“竹林寺”,但寺内有“七贤堂”,供奉竹林七贤。庙南“七贤泉”,后名“竹林泉”。此庙此泉见诸历代文献,如《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乾隆《获嘉县志》、 《辉县志》、道光《修武县志》以及今修《修武县志》等。竹林寺(七贤祠)遗址与竹林泉相邻,位于今河南辉县鲁庄与山阳村之间。如今竹林寺已荡然无存,而竹林泉却流淌不息,汇成清澈的小溪,绕竹林遗址东流,岸边有大片翠绿的竹林。访问村民得知,他们不知“竹林七贤”典故,种竹不是为了纪念先贤,而是当地重要副业。但是对我们这些竹林七贤寻踪者来说,清凉的泉水和茂密的竹林则有了特殊的意义。

第二,嵇山别墅。魏晋士人除了经常性居住和经营的园宅,还在依山傍水处修建游乐性的别墅,史书中称为“山墅”。嵇康也不例外,他在距竹林泉庄园西北25里左右的嵇山便拥有别墅。嵇康在与郭氏兄弟互赠的诗中,透露了这一信息: “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亮无佐世才,时俗所不量。归我北山阿,逍遥以相佯”。其中的“北山阿”,不是表达理想憧憬的文学描写,而是坐落在嵇山的别墅,竹林之游的第二个处所。当笔者沿着漫长而曲折的进山古道,到达群山环抱的山坳——天门山百家岩下的嵇山时,理解了“北山阿”一词的含义。《修武县志》还附有古代地图,与考察结果相同。以上文献中出现的白鹿山、天门山、嵇山,实际上是对同一座山几个山峰的不同称谓。该山位于太行山南部、修武县北境,山势极雄伟。百家岩是天门山南坡下一个约高170米、宽500米的巨大峭壁,峭壁下的一低矮的小山丘便是嵇山。峭壁与嵇山之间有个约宽30米、长百米的平缓地,可供百家人居住(故名“百家岩”),有清泉、山溪,风景秀丽,嵇康的山墅即建在此处,后被佛教庙宇百岩寺取代。竹林之游的古迹,集中在这一带,如刘伶醒酒台,孙登长啸台,阮氏竹林,嵇康锻灶、淬剑池等。对此处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道光《修武县志》等做了详细的记载。

“竹林”的存在已得到了证明,那么,“七贤”故里之间的距离,是否能成为他们聚会“竹林”的障碍呢曹魏前期,士人多离本土,集中到首都洛阳和京畿地区居住,以至选官制度改变了传统的乡里选举,改用九品中正制。竹林七贤的实际居地与籍贯并无关系,他们多数居河内郡,少数居洛阳,相距不太远。

汉末长期战乱造成北中国人口锐减,出现了大量的无主荒田,这种现象在主战场首都洛阳附近的河南、河内郡更为明显,故曹操迁汉都于许昌,而定魏都为邮。黄初元年迁都洛阳,当时地广人稀,官员们多在京畿地区占田建宅,连原籍冯翊的半退职官员杨沛,也在洛阳西郊“占夕阳亭部荒田二顷,起瓜牛庐,居止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对南方孙吴用兵,从皖北寿春到洛水以南被划为屯田区,故官员占田主要在洛水以北。因此位于洛阳北部的河内郡成了战略后方,地位相当于东晋的会稽。河内郡位于太行山南麓,土地肥沃,多泉水瀑布河流,遍布达官贵人的庄园水碓,其中“有公主水难三十余区”。嵇康原籍为谯郡人,其父为曹魏督军粮侍御史,本人则与长乐亭公主结婚,山阳的庄园既可能由其父所建,也可能来自其妻的陪嫁。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原籍琅琊,可能也是魏初由其父王浑在山阳置下园宅,成为嵇康长期的邻居,“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山涛与向秀原籍分别为河内郡怀县(山阳南邻,今武陟县)的小虹桥村和尚村。即使山涛、向秀仍住在故里,与嵇康园宅相距亦不过70多里,在“自由”占田的时代,可能住地更近。向秀《思旧赋》说“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居止”不是指住行,而是指居住,上文杨沛“居止”草庐中,是其证。沛人刘伶同样不在原籍居住,史书所见其活动范围不出洛阳与河内一带。此人行踪不定, “常乘鹿车,揣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与山阳、怀县相邻的河内获嘉县有刘伶墓,距嵇康竹林园几十里,比山涛、向秀故里更近。

阮籍住在洛阳城外谷水转曲而东流处,该地因此得名“阮曲”。阮咸随其叔阮籍同居此地,“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虽然洛阳与山阳相距较远,约250里左右,但并不能阻碍阮氏叔侄去参加竹林游宴清谈。当时长住洛阳的达官贵人,最喜欢北上河内,到太行山南麓的青山绿水间渔猎,在山墅中饮酒清谈。应璩的《与从弟君苗、君育书》透露了有关曹魏士大夫“山阳情结”的宝贵信息。应璩是建安七子应{?}之弟,在洛阳上层交际甚广,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大将军长史等要职,嘉平四年逝世。从信的内容看,原籍汝南的应氏家族如今已在河内山阳落户,拥有土地园宅。应嫁在信中劝在山阳务农的两位从弟千万不要入仕,而要致力于扩大庄园的经营规模,“追踪丈人,畜鸡种黍。潜精坟典,立身扬名,斯为可矣……郊牧之田,宜以为意,广开土宇。”自己混迹官场,是不得已而为之。最高兴的活动,是越芒山、渡黄河,北上河内山阳,“闲者北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朦,风伯扫途,雨师洒道。按辔情路,周望山野。亦既至止,酌彼春酒。接武茅茨,凉过大夏;扶寸看修,味逾方丈。逍遥陂塘之上,吟咏菀柳之下。结春芳以祟佩,折若华以霸日。弋下高云之鸟,饵出深渊之鱼……何其乐哉!”最理想的生活是退出政界归隐,“吾方欲秉未耜于山阳,沉钩缗于丹水”。这不是文学意象,而是有确切地理位置的庄园。丹水出太行山东南流,经山阳境内的邓城,后与沁水汇合

1 学生对老师的结婚祝福语应该怎样写

1、祝恩师美满良缘,幸福永远。

2、祝恩师永浴爱河,鸳鸯璧合。

3、师傅师母佳偶天成,琴瑟和鸣!

4、祝福老师幸福仪表天下,子孙满园。

5、桃李天下漫花雨,幸福常在你心底。

6、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7、白首齐眉鸳鸯比翼,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8、恩师永铭记,师恩久难弃,祝老师幸福永远!

9、老师为我们的成就骄傲,我们为老师的幸福骄傲。

10、祝福尊敬的老师和漂亮的师母永结同心幸福美满!

11、琴瑟在御 琴瑟友之 情投意合 琼花并蒂 喜缔鸳鸯!

12、丝丝思念,化作殷殷祝福,祝恩师花好月圆,缘订三生。

13、老师神仙眷属 才子佳人相亲相爱 祥开百世 珠联璧合!

14、心心相印 相敬如宾 钟鼓乐之 昌符凤卜 唱随偕老 唱随偕 乐 诗咏好逑

15、敬爱的老师,谢谢您以辛勤的汗水滋润我们的心田,并抚育我们茁壮成长。愿您所有的日子都充满着幸福、欢乐与温馨!

16、一生平凡,一世艰辛,默默把知识奉献,您是文明的使者, 您是辛勤的园丁,衷心感谢您,在这个美好的时刻,祝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

17、今天,我带着喜乐、感恩的心灵,代表教会向你们致以衷心地祝愿:主作之合永恒情,情投意合爱不息;愿上帝祝福你们的爱比高天更高更长,你们的情比深海更深更广!!

18、亲爱的老师,您就象那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您给予我们的爱和关怀将鼓舞着我们走过艰难困苦。在您新婚之际,祝您俩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

2 老师要结婚学生给写的新婚祝语

写给语文老师: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论学问,四书五经样样通晓

讲口才,三言两语句句精妙

诗词歌赋尽显雅士风度

语段篇章全显中华文明

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

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

讲关系,伯仲叔季样样通

说人物,旦末净丑个个明

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

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

汉语兴衰存乎汝心

民族荣辱永在尔怀

评得失,四大名著显精妙

论善恶,八方美文蕴雄奇

朝花夕拾,秋月春风莫等闲

古训今闻,宋词元曲要记牢

3 女老师结婚,作为学生该说什么祝福语

1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2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3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4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

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5由相知而相爱,由相爱而更加相知。人们常说的神仙眷侣就是你们了!祝相爱年年岁岁,相知岁岁年年!6相亲相爱好伴侣,同德同心美姻缘。

花烛笑迎比翼鸟,洞房喜开并头梅。7在这春暖花开,群芳吐艳的日子里,你俩永结同好,正所谓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祝愿你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8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9房花烛交颈鸳鸯双得意,夫妻恩爱和鸣凤鸾两多情10新婚快乐,早生贵子!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夫妻恩恩爱爱到永远!11愿你俩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

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12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13新婚快乐,早生贵子。14在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祝你新婚快乐!让好运与福气结交,让财源与吉祥结伴,让美梦与健康结对,让问候与祝福结缘。

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美满幸福,相约永久!15幸福,是洁白的婚纱的在风中跳舞;幸福,是灿烂的笑容在脸上驻足;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道路;幸福,是今天一起迈向甜蜜的脚步。祝福百年好合,永结同心![2]16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

祝新婚愉快。17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18仟僖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

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29愿快乐的歌声永远伴你们同行,愿你们婚后的生活洋溢着喜悦与欢快,永浴于无穷的快乐年华。

谨祝新婚快乐!30珍惜这爱情,如珍惜着宝藏,轻轻地走进这情感的圣殿,去感受每一刻美妙时光。31最有生活味的朋友结婚贺词——“希望你幸福地上缴工资,爽快地交出存折密码,藏好初恋的情书,迎接一个全新的生活!”俨然是新好男人的婚后守则。

32最意味深长的结婚贺词——交警工作多年的朋友,出于职业习惯写出的朋友结婚贺词就是简单的八个字:新手上路,小心驾驶!此言一出,笑翻全场,让人“回味悠长”。 33最语重心长的结婚贺词——大哥以过来人的身份忠告老弟,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学会了坚定不移,有些事一定要主动交待,有些事“打死也不能说”。

[3] 英文结婚祝福语 [4]1 A wish to two happy people for a future of dreams es true, Congratulations!祝两个幸福的人儿,来日美梦都成现实。 祝贺你们!2 Only once in a lifetime that a special dream es true And suddenly your entire world seems beautiful and new Best wishes always!一生中只有一次美梦实现的奇迹,你俩的整个世界顿时变得绚丽新奇。

祝永远幸福!3 You two are a perfect match Here's wishing you both a lifetime of happiness你们是天生的一对,祝你们永远幸福。4 We never knew two people better suited to each other我们从未见过如此般配的一对。

5 You're the luckiest guy in the world你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儿。6 God bless you and yours, and surround you ever with his blessing愿上帝祝福你和你的爱人,永远赐福于你们。

7 May you two always be in love! May happiness increase with age愿你俩永浴爱河,祝你俩幸福与年俱增。8 Wishing you a world of happiness and love as all your dreams e true但愿天从人愿,幸福与爱情无边!9 He must be extra special, because he is marrying a lovely girl新娘如此可爱, 新郎必定英俊不凡。

10 May the joy you share on your wedding day Be the kind you'll share all along life's way愿你俩婚礼之日分享的喜悦,将伴随你俩共度人生的岁月。11 I wish you many more anniversaries each happier than the last愿你们有更多周年纪念日,一年比一年更幸福。

12 On your SILVER WEDDING ANNIVERSARY Yesterday… memories,Today… happinessAlways… love恭贺你俩银婚之禧!昨天是回忆,今天是幸福,永远是爱情。13 Happy anniversary! May the years ahead fulfill all your hope祝结婚周年快乐,愿今后年年如愿以偿。

14 I look forward to greeting you on your golden wedding anniversary May you have many gold years在您们金婚纪念日之际,向您们表示祝贺,祝你们有更多的金色岁月。15 It was love that brought you two together, love that joined your hearts as one And may you find with each new year your love has just begun是爱情把你们结合在一起,是爱情使你们心连心,愿你们发现,年年岁岁你们都像初萌爱心。

结婚祝福语诗句01手捧甜茶讲四句,新娘好命荫丈夫;奉敬家官有上取,田园建置千万区。02甜茶相请真尊敬,郎才女。

4 学生庆祝老师结婚的祝福语

写给语文老师: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论学问,四书五经样样通晓 讲口才,三言两语句句精妙 诗词歌赋尽显雅士风度 语段篇章全显中华文明 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 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 讲关系,伯仲叔季样样通 说人物,旦末净丑个个明 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 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 汉语兴衰存乎汝心 民族荣辱永在尔怀 评得失,四大名著显精妙 论善恶,八方美文蕴雄奇 朝花夕拾,秋月春风莫等闲 古训今闻,宋词元曲要记牢 曹操曹丕曹植,为建安文学增色 苏洵苏轼苏辙,给唐宋诗词添彩 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美满的婚姻是神所赐恩的;愿我们的神将天上所有的福,地里所藏的福,都赐给你们和你们的家庭! 在这喜庆祝福的时刻,愿神引导你们的婚姻,如河水流归大海,成为一体,不再是 二,并且奔腾不已,生生不息! 愿你们的爱情,比美洒更美;比膏油更加馨香;比蜂房下滴的蜜更甜;且比极贵的珍宝更加宝贵! 愿你们真诚的相爱之火,如初升的太阳,越久越旺;让众水也不能熄灭,大水也不能淹没! 愿你们的爱情生活,如同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又如葡萄树开花放香,作基督馨香的见证,与诸天穹苍一同地每日每夜述说着神的作为与荣耀! 愿你们的人生,像《诗篇》般地优美,像《箴言书》般地智慧,像《传道书》般地虔诚,像《雅歌书》般地和睦! 愿我的弟兄如同以撒,诚实勇敢、信靠顺服,如展翅飞腾的鹰;愿我的姊妹如同利百加,温柔善良、勤劳才德,如多结果子的葡萄树! 愿你们二人和睦同居,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全身;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彼此相爱、相顾,互相体谅、理解,共同努力、向前,建造幸福的基督化之家! 愿你们的家园如同伊甸园般地美好###,在地如同在天! 愿耶和华从至圣所赐福于你,愿你们一生一世都看见圣城耶路撒冷的好处! 愿你们一生听从圣经,孝敬上辈,友爱邻舍;好使你们在世得福百倍,将来大得赏赐! 愿你们的后裔敬虔有加!愿你们对后裔的教导,乃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你们自己也要如此,遵行主的旨意! 愿你们的家庭,成为教会复兴的一大力量;也成为社会、国家的一大贡献! 愿你们无论到何处,遇何境,做何工;一举一动都有新生的样式;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分别为圣,昼夜思想耶和华的律法;好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果树,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你们所作的尽都顺利! 未了,我要加上一句勉励的话:“耶稣基督爱你们,你们要努力向着标杆直跑,因为最好的还在前头!” 愿神的慈爱、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和众人同在!直到永远,阿门! 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

愿你俩情比海深! 祝福你们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永在,白头偕老! 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过别难过,每个人最终都会走进坟墓,放心去吧,阿门! 两情相悦的最高境界是相对两无厌,祝福一对新人真心相爱,相约永久!恭贺新婚之禧! 祝你们永结同心,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 你们本就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而今共偕连理,今后更需彼此宽容、互相照顾,祝福你们!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他是词,你是谱,你俩就是一首###的歌。

天作之合,鸾凤和鸣。 千禧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

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愿快乐的歌声永远伴你们同行,愿你们婚后的生活洋溢着喜悦与欢快,永浴于无穷的快乐年华。

谨祝新婚快乐 托清风捎去衷心的祝福,让流云奉上真挚的情意;今夕何夕,空气里都充满了醉人的甜蜜。谨祝我最亲爱的朋友,从今后,爱河永浴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于茫茫人海中找到他/她,分明是千年前的一段缘;无数个偶然堆积而成的必然,怎能不是三生石上精心镌刻的结果呢?用真心呵护这份缘吧,真爱的你们。 辛劳了半辈子,贡献了几十年,在这春暧花开的日子,恭贺您再婚之喜,正所谓“夕无限好,萱草晚来香”! 人生三大喜,亲爱的朋友,在你新婚的日子,让我诚挚地祝你新婚快乐 愿爱洋溢在你甜蜜的生活中,让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都像今日这般辉煌喜悦! 今天是你们喜结良缘的日子,我代表我家人祝贺你们,祝你俩幸福美满,永俦偕老! 在这春暧花开、群芳吐艳的日子里,你俩永结同好,正所谓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祝愿你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愿你俩用爱去绾着对方,彼此互相体谅和关怀,共同分享今后的苦与乐。

敬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听说你最近结婚了,新娘子和你很般配,身材丰满,皮肤白理透红,所以大家说你们是猪联碧合的一对。 恭喜你找到共度一生的灵魂伴侣,婚姻是人生大事,我也相信你做出的会是最明智的决定,到时有了爱的结晶生了可爱的宝宝,别忘了请我吃油饭喔! 我爱你对你付出真意不会飘浮不定,如果你要为我再想一想,我决定爱你,一万年!嫁给我吧! 仟僖年结千年缘,百年身伴百年眠。

天生才子佳人配,只羡鸳鸯不羡仙 我们的爱情,已经好久了,结开的花朵,已。

5 学生恭贺老师结婚的红包怎么写

在记忆的金色沙滩上,我赤着脚走着,捡拾着记忆的彩贝。

回想起那六年的光阴,那些有哭有笑的快乐日子让我多么怀念啊!在新的教室,新的环境中,我时常记起以前老师对我的帮助与关心。

记得有一次,我早饭还没吃就去学校了。课上到一半,也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同桌说我脸色苍白,我一惊,想道:一定是早饭没吃的原因。我不愿打扰老师精彩的演说,便没有跟老师说,但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不正常。我回答说:“早饭没吃,有点头晕。”老师连忙说:“你怎么可以不吃早饭呢,快点去办公室,我抽屉里有一些饼干,你先拿着充充饥吧。”我点点头,来到办公室。老师们正在聊天,看见我进去,挺惊讶的,问我:“怎么了?”我有气无力的说道:“我没吃早饭,老师让我来充充饥。”老师们一听,便纷纷拿出吃的东西给我,我一一接过,鼻子一酸,泪水便在我的眼眶中打转。数学老师还给我倒了一杯水,让我慢慢吃,别着急。我再也忍不住了,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那是感动的泪啊。

我轻轻擦去泪水,慢慢咀嚼着老师们无私的爱。

老师,我懂你,你付出的艰辛,只是为了看见我们成功后一个胜利的微笑。

老师,我懂你,你辛苦劳作,努力教学,淡泊名利,无私的把所有东西传授给我们,只是为了让祖国多一个人才,多一个栋梁,让祖国的花朵开满遍地。

老师,我懂你!

所以,老师,谢谢你!

6 老师结婚要写祝福语要怎么写

愿你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此生爱情永恒,爱心与日俱增!

让这缠绵的诗句,敲响幸福的钟声。愿你俩永浴爱河,白头偕老!

相亲相爱好伴侣,同德同心美姻缘。花烛笑迎比翼鸟,洞房喜开并头梅。

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你俩情比海深!

伸出爱的手,接往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花朵,迎向你们未来的日子。祝新婚愉快

百年好合!新婚愉快,甜甜蜜蜜!早生贵子!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相亲相爱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长。愿你俩情比海深!

为你祝福,为你欢笑,因为在今天,我的内心也跟你一样的欢腾、快乐!祝你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

珠联壁合洞房春暖,花好月圆鱼水情深

婚嫁祝词,古来丰富。根据被祝对象,归纳甄别,大体两类:一是对于新郎新娘,一是对于新人父母。

对新人的祝词,按期断分,可分婚礼前、婚礼日两种。

婚礼前,对于新人的祝词可用:志同道合、喜结良缘、百年好合、珠联壁合、比翼高飞、连枝相依、心心相印、同心永结、爱海无际、情天万里、永浴爱河、恩意如岳、知音百年、爱心永恒、白首偕老、天长地久;

婚礼日,对新人的祝词可用:恭贺新婚、婚礼吉祥、新婚大禧、结婚嘉庆、新婚快乐、龙凤呈祥、喜结伉俪、佳偶天成、琴瑟和鸣、鸳鸯福禄、丝萝春秋、花好月圆、并蒂荣华、幸福美满、吉日良辰;

对新人的父母所用祝词也各有差别的,对新郎父母的祝词有:令郎婚禧、家璧生辉、恭贺字婚、祝福早孙、贺子纳媳、增祺添丁;

对新娘的父母所用祝词有:令爱婚禧、福得佳婿、恭贺女嫁、于归志喜;

对双方父母共贺祝词有::恭贺秦晋、贺继朱陈、联姻嘉庆、结亲兼福。

婚嫁祝词,古来丰富。根据被祝对象,归纳甄别,大体两类:一是对于新郎新娘,一是对于新人父母。

对新人的祝词,按期断分,可分婚礼前、婚礼日两种。

婚礼前,对于新人的祝词可用:志同道合、喜结良缘、百年好合、珠联壁合、比翼高飞、连枝相依、心心相印、同心永结、爱海无际、情天万里、永浴爱河、恩意如岳、知音百年、爱心永恒、白首偕老、天长地久;

婚礼日,对新人的祝词可用:恭贺新婚、婚礼吉祥、新婚大禧、结婚嘉庆、新婚快乐、龙凤呈祥、喜结伉俪、佳偶天成、琴瑟和鸣、鸳鸯福禄、丝萝春秋、花好月圆、并蒂荣华、幸福美满、吉日良辰;

对新人的父母所用祝词也各有差别的,对新郎父母的祝词有:令郎婚禧、家璧生辉、恭贺字婚、祝福早孙、贺子纳媳、增祺添丁; 对新娘的父母所用祝词有:令爱婚禧、福得佳婿、恭贺女嫁、于归志喜;

他心里应该是这样想的:我怎么还是觉得有点不踏实啊,还是再继续了解一下看看再说吧,别急着这么快就扯证,对待婚姻还是慎重一点好!他这样做其实就是想多用一点时间了解你而不是用这个时间让你了解他,因为是他觉得对你了解不透彻,对你的感觉还没有沉淀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既然这样你就不要着急了,他这样做尽管目的上是对自己负责,但实际上对你也有同样的好处,因为婚姻中的双方只要有一方不合适那就是双方的不合适,那就是这个婚姻的悲哀。所以那就等一等好了!

是的

我的老师对当年《简·爱》的横空出世曾经有一番评论,我觉得还蛮有道理的。

他的大意是说,当时的文学风潮是描写“落难佳人”,小说的女主角可以遭逢不幸,可以穷困潦倒,被打击,被践踏,童年被虐待长大被小三,为尊严毅然出走险些饿死冻死却无论何时也不放弃与命运的抗争,但她必须是美人,最好是楚楚可怜的那种,如此设定才能最大限度激起读者对她遭遇的不幸的同情心以及对她的怜爱。可是简爱的作者并没有这么写,她是反其道而行之,偏要把简爱设定为一个相貌平平、矮小瘦弱的女性,人家就是不靠容貌优势和现实遭遇的落差来惹人怜爱尊崇,而是靠精神和人格上的魅力来打动读者的心。而显然夏洛蒂·勃朗特是成功了的,她的这种写法可谓开一时之先河,当时的读者从没见过这样的女主角,更没见过这样不靠美貌靠人格魅力吸引了男主的爱情,而且还这么有说服力,那万千读者自然会为这样的小说和女主深深折服,不火才怪呢。

所以说,即便到了今天,平凡女主通过不懈努力而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戏码已然不再稀罕,但《简·爱》在这方面的先驱地位仍然不能被抹杀,毕竟在那之前几乎没人这么写过,它算是“前无古人”的存在了,加上小说里的一些先进思想的确穿越时空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那么今日的它依旧受到重视和肯定,也是应该的啊。

以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成型的时期,这一时期,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的道教人物把道教的哲理、神谱、斋醮科仪、禁咒符、修炼服食都系统化、理论化,使道教完成从追求救世太平到追求不死成仙的重大历史转折。

1道教成型的原因。

东晋南朝文化的影响。道教的真正成熟与建立在南方的东晋南朝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东晋南朝的活动区域就是以前楚文化高度发达的区域,北方民族南迁之际,楚文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南方的特殊地理环境使人们一直保持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当普遍。其次,魏晋之际,社会动乱,政治风险使得士大夫阶层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即不再对传统礼制与儒家感兴趣,而以抛开职责、藐视功名为追求,寻找清高、玄远、旷达、放任,乃至于颓废。因此,道教的长生不老丹药,避祸祈福的斋醮,令人平安的符,成为他们的目的所在,士大夫的与道教结合,直接促成了道教的成型。

佛教的兴盛。佛教从东汉传入我国,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羽翼开始丰满,而此时道教也开始兴盛,宗教为了争夺自己的发展空间,就开始了相互之间的攻击与争论,企图打倒另一教派,而唯我独尊。道教攻击佛教剃度出家,不结婚,不要后代,说这些规则是老子定下来,之所以定这些规则,即不符合中国礼教人伦的教规教法,是因为胡人太野蛮,不开化,想让他们绝种,才叫他们男不娶,女不嫁,认为佛教是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佛教则谩骂道教装神弄鬼,*荡无耻,为了获得统治者的支持,还指责道教挟道作乱、妖言惑众。在佛教与道教的交锋中,虽然道教在谩骂上占了上风,但是由于理论体系上有所欠缺,缺少精密的哲理体系,在仪式上庞杂而不规范,因此,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在与佛教的对抗中,取得理论上的平等,士大夫对道教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改造,理论上引进了老庄的道德思想与哲学,形式上则是编排经典,整理神谱,在行为规范上也采取了比较明确的戒律,并且也有固定宗教场所即仿照寺庙的道观。

2道教成型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葛洪,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生活于晋。魏晋时期,受道教的影响服食求长生之风在士大夫阶层中颇盛。但很多人只是相信通过服食药物或养生方术可以延年益寿,而对不死成仙表示怀疑;有人则根本否定有所谓神仙的存在,如向秀即其一,反对嵇康神仙可信的说法。针对于此,东晋道教学者葛洪乃撰神仙传、抱朴子等书,以证仙扬道,将神仙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对神仙道教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的核心,肯定神仙有无论思想,直接关系到神仙道教的发展。虽然神仙思想早已有之,但无仙论思想早在求仙思想的萌芽时期也与之并存,无仙论最重要的论据就是仙人无验,无人见过,汉魏两晋时,无仙论者又加上一条,即儒家经典没有记载,圣贤不言神仙怪异。葛洪认为周孔等圣贤哲人何以不谈神仙,儒家经典何以不载述神仙之事,是人所好恶,各各不同,葛洪撰写神仙传的目的,旨在说明仙道之不诬。在葛洪看来,神仙不仅存在,而且还有等级之分,与神仙的等级相一致,葛洪以为仙药亦分为上中下品;朱砂为金,服之升仙者上士也;茹芝导引,咽气长生者中士也;餐食草木,千岁以还者下士也。

神仙传向世人昭示:神仙不仅实有,而且可学、可致。

抱朴子一书与神仙传的内容相似,全书分内篇、外篇。内篇专讲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长寿、辟邪消灾;外篇则是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葛洪论证世界上确有神仙,仙人主要靠药物和种种方法养身延命,使身体内部不生疾病,使来自外部的祸患不能侵犯,从而达到肉体不朽,长生不老。修炼者只要掌握这些仙术,一定能够成为神仙。葛洪的这些道教思想中还包含了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主张,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作了一定的结合,为道教的上层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寇谦之,上谷昌平人。曹魏以来,北方广泛流传天师道,但由于天师道内容混乱,因此天师道还经常被利用为农民起义的工具,因此寇谦之以天师道后裔的身份,改组天师道,成为北方新天师道教主,重建规范管理制度与活动章程,使之向官方体制靠拢,变为符合士大夫阶层的上层道教。

寇谦之作为北方道教的领袖和改革者,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消除过去道教在统治阶级中的不良影响,使道教在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地区站住脚,并且官方化。他公开攻击过去以道教为旗帜的起义者攻错经道,惑乱愚民,诳诈万端。歌颂北魏政权载在河洛,悬象垂天,是上合天意、下应民心之正统;宣扬儒家中的中庸、忠、孝、仁、义、信等思想,人为道教的原则是专以礼度为首。他的教义、教规实际上已开了道教改革中融合三教之先河。不过,此时寇谦之引儒佛入道,可能还只是一种宗教上的无意识行为,即并非一种自觉行为。

寇谦之在改革天师道的时候,特别增加了斋醮仪范方面的内容,使道教的仪式趋于完善,寇谦之所增设的斋醮科目有:道官受录斋仪、道官道民求愿斋仪、道民犯律斋仪、为人治病斋仪、为人超度斋仪、为祖先亡灵解厄斋仪等。从魏太武帝开始,北魏的历代皇帝即位,都要接受天师道的符录,以此作为鲜卑拓跋部统治汉族的依据。

陆修静,吴兴东迁人。陆修静生活的时代,道教经书混杂不堪,伪造的也很多。陆修静四处收集,将各种道教书籍加以排列,编写目录,写成了三洞经书目录,这为后世的道教经典整理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同时陆修静在总结天师道原有的各种斋仪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的修持仪式和儒家的礼法,从修身与治国相统一的观点出发,对道教的戒律、斋醮仪式作了一系列的整理,经过他修订的道教礼仪,扩展为包括天师、灵宝、上清各派在内的九斋十二法,后世的斋醮礼仪大都不超过这一范围。

陶弘景,丹阳人,出身南朝的士族家庭,自小对道教有兴趣,不愿为官,到句曲山建了一所房子,起名华阳馆,成为南方茅山道派开山祖师,进行道教活动。陶弘景多才多艺,他所撰写的道教著作有50多种,通过他的努力,茅山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

陶弘景对道教重要的贡献很多,一是创造了道教的神谱,使道教的神仙世界井然有序,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再按天上到地下的次序,把神鬼世界分为七层。二是通过编著真诰一书,对道教的传授历史作了整理。三是发展了道教的修炼理论,除了接受养神、炼形、少思寡欲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外,还非常重视炼丹。四是逐步结合佛教与儒家的思想到道教中去,南方由于葛洪、陆修静道教改革以来,道教的地位、道教的教义教规等问题,大致已经解决,所以陶弘景似乎更注意融合三教,以满足士大夫精神生活的需求。于是,他利用自己既精通儒学,又熟悉佛学的有利条件,在其道教著作中有意识地加进了儒家经典中的中庸、至忠、至孝,佛教中的去性存性、三毒、生死轮回、地狱、顿悟等学说观念。

并在实践中努力贯彻其融合三教的理想。

东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从民间走入殿堂,逐渐定型化、成熟化、官方化的时期。它除了要求改革者们在政治上满足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通过改变、充实教义、教规、教仪的内容,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服务外,还必须适应这个时代儒、释、道融合的大趋势,以满足上层统治者的精神需求。

“竹林七贤”在历史上小有名气,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竹林七贤”,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说不出七个人都是谁,但大部分都知道 嵇康 和 阮籍 。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颜值担当,长得非常帅,有一个成语叫“鹤立鸡群”,出自晋代戴逵《竹林七贤论》,说有人在大街上看见嵇绍,“ 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竹林七贤”的另一位 王戎 听完笑了,说我就喜欢你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你要是见了嵇绍他爸嵇康,你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鹤立鸡群“了。

嵇康不仅长得帅,而且很有才,唐朝画家张彦远评价嵇康“ 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 ”,简单来讲就是琴棋书画什么都会。

这种长得帅又有才的人,当然得找一个好媳妇儿,嵇康的妻子是曹操的孙女,长亭乐公主。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 高平陵之变 ”,夺了曹魏的权,从此江山姓了司马。

作为曹魏的驸马,面对着掌握实权的司马氏,嵇康的内心是崩溃的。而司马昭还想征召嵇康做官,嵇康的内心是拒绝的。

严格来说,司马昭想找嵇康来做官,不能叫“征”,只有皇帝找的人,才叫“征”,大臣们找的人,叫“辟”。司马昭并没有正式称帝,名义上他还是曹魏的一个臣子,所以他想找嵇康做官,是“辟”。

后来,嵇康因为陷入一对兄弟吕巽吕安的“迷奸二嫂”案,遭小人钟会(此人是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儿子)趁机陷害,被司马昭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白居易写进他的诗《杂感》,“ 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

在行刑的当天,三千太学生上街请愿,请求赦免嵇康,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速了嵇康的死亡。

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的群众基础,而且他还不能为你所用,那么他也不能为对手所用,最彻底也是最残忍的办法就是让他永远躺在那里。

司马昭得不到嵇康,就想得到阮籍,他多了一个心眼,如果嵇康阮籍这样的文化人直接征召不行的话,何不先与他结为亲戚呢。

于是司马昭打算让儿子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但是阮籍不愿意。阮籍他爹叫阮瑀,是“ 建安七子 ”之一。阮瑀的老师叫蔡邕,蔡邕还有一个学生叫曹操,因为这一层关系,阮籍心里还是向着曹魏的。

阮籍也多了一个心眼,明着拒绝司马昭也不是很好,他就喝酒,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司马昭想聊个天也聊不了,想约个饭也约不了,连着六十天都是这样,司马昭终于放弃了。

蔡邕也不简单,不仅有曹操这样的学生,还有个名气比他还大的女儿,叫蔡文姬。按照武侠小说里面的套路,曹操是蔡文姬的大师兄,蔡文姬是曹操的小师妹,当然也有可能是师姐和师弟的关系。

阮籍的侄儿叫阮咸,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按照一般的观点,阮咸也是放浪形骸之辈,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的姑母前来吊唁,阮咸看中了姑母家的奴婢,非要娶了。当时家里客人多,姑母回去的时候,阮咸没有注意到,阮籍就骑马去把奴婢追回来,然后跟她结婚。在母丧期间结婚,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啊!

阮籍这一家,的确牛逼得不行!老子是“建安七子”,儿子和孙子是“竹林七贤”,有文化,对当权者(司马氏)很不屑,可谓三国最硬核朋友圈。

“竹林七贤”里面也有在司马氏手下当过官的, 山涛 做过礼部尚书郎,他离职的时候,推荐嵇康接替他的位置。嵇康大骂山涛,还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说自己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大意都是自己受不了当官的各种规矩约束。

王戎和向秀也当过司马氏的官。

王勃在《滕王阁序》谈到过“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说的是阮籍这个人比较放纵自我,他每天赶着马车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走到前面的没路的时候,就在那嚎啕大哭。

阮籍哭的是眼前没有路,更是他的人生没有路,他心里是曹魏的人,身外确实司马氏的天下,这样的人生哪还有什么路啊!

阮籍这个人“猖狂”,还表现在他follow his heart,而不受礼法风俗的约束。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吃饭睡觉打豆豆,别人都说他不对,母亲去世竟然一点也不悲伤。

但大多数都没看到,阮籍一个人的时候,是如何把苦胆都哭出来了的。悲伤是自己事,表达悲伤不一定是在人前大哭,甚至不一定是哭。

阮籍还有比较孩子气的一面,对于不喜欢的人,他就朝人翻白眼,并且他翻白眼是对事不对人。他母亲过世的时候,嵇康的哥哥嵇喜作为司马氏的政府官员来吊唁,阮籍不喜欢,就朝他翻白眼;过了一会儿,嵇喜又提着酒来,作为朋友来看望慰问,阮籍就高兴了,不朝他翻白眼了。

“竹林七贤”中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 刘伶 ,他跟阮籍类似,有点疯疯癫癫的。

他也喜欢赶着马车到处跑,跟阮籍不同的是,他的马车后面跟着一个身背铁锹的奴仆,这个奴仆只做一件事,就是如果刘伶死了,他就挖个坑就地埋了。这是“荷锸任埋”的典故。

陆游对于这个情况,在他的《夜读刘伯伦传戏作》这样评论道:“ 生本无心死可知,徐徐掩骨未为迟。一奴仅可供薪水,那得闲人荷锸随? ”

刘伶也是放纵自我的类型,他喜欢一丝不挂在家里,有人来了问他怎么这个样子,他说我把天地当做房子,这房子就是我的裤子,你们跑到我的裤子里来,还要说我!

刘伶酗酒成瘾,他的妻子像帮他戒掉,他对妻子说我这爱喝酒的毛病需要向鬼神祷告才能治,你就准备好酒肉祭天吧。

妻子按照他说的,那酒肉都供好,其中酒有五斗之多,刘伶跪在神前,神神叨叨的说了些什么,然后自己把这酒肉都吃了喝了,大醉。

用喝酒来治疗酒瘾,刘伶的小伙伴们一定都惊呆了。

“竹林七贤”生长在曹魏,当时司马氏篡权夺位,他们对司马氏,有不屑。他们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放浪形骸,既保全了自身,也不为司马氏所用。

自东汉末年、到三国、到西晋,期开始,灾害连连,兵荒马乱,人们面对着太多太多的祸福生死,不断祈求、祷告天地、神灵、祖先,似乎并没有得到庇佑,于是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哲学。

“竹林七贤”崇尚老庄哲学,面对着那个操蛋的世界,他们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虚无缥缈中寻找精神寄托。

柳哲

“夫圣妻贤”这个词汇,查遍各类成语词典、辞书,竟然未录,进行百度搜索,也仍然未载。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各个时期的《展氏族谱》上,刊载了一篇二千多年前的《家范》,首次出现了“夫圣妻贤”,用以歌颂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圣贤柳下惠及其夫人姜氏的丰功伟绩与坚贞爱情。《展氏族谱》《世系》卷,对柳下惠10世孙展瑞,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瑞,字伏图,景慕先烈,介节自持,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自终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展瑞所撰《家范》,言简意赅,短短80字,高度概括了先祖柳下惠的高风亮节。

《展氏族谱》始修于柳下惠8世孙展迈,家谱如此记载:“迈,字子越,不求利达,锐志潜修,仰溯先德,创修世系,以垂于后。”展迈的孙子展瑞在续修家谱时,又撰写了《家范》,使家谱更为完整,既有《世系》,又有《家范》,代代相传,教育后人。展氏《家范》,以“夫圣妻贤”,赞誉先祖,可谓实至名归。《家范》开首两句:“派衍周公,宗鲁道范”,交代了柳下惠的家世与家风,展氏出于周公之后,尊奉鲁国“道范”。《家范》接着这样记述:“夫圣妻贤,邃矣渊源。三黜不去,闺门可质。岑鼎明信,登对岩岩。书以三筴,当途钦仰。受命却师,邻封服言。”,概述了先祖柳下惠的主要事迹。“蔽贤窃位,孔氏所讥。三公不易,孟氏特阐”,以孔孟的评价,充分肯定了柳下惠的高尚人品。最后四句,“风师百世,箕裘谁嗣?子子孙孙,宜潜玩焉。”子孙接续祖宗事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家范》涉及的典故不少,如三黜不去、岑鼎明信、受命却师、蔽贤窃位、三公不易等,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赘。现把“夫圣妻贤”深入诠释一下,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柳下惠夫妇感人至深的爱情与事业。历史上,夫妻双双成圣成贤,长命百岁,可谓鲜有其人。柳下惠寿享百岁,按照私谥之制,他的弟子们,要为先生定谥。贤明的夫人姜氏,看到弟子们反复斟酌,难以定夺,就当仁不让说:“你们几位小子,不如我对先生了解,还是我来定谥吧!”于是她写了篇《诔文》,为丈夫定谥为惠,因展禽晚年食采柳下,故称柳下惠。

汉刘向《烈女传•贤明•柳下惠妻》有这样的记载:鲁大夫柳下惠之妻也。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妻曰:“无乃渎乎!君子有二耻。国无道而贵,耻也;国有道而贱,耻也。今当乱世,三黜而不去,亦近耻也。”柳下惠曰:“油油之民,将陷于害,吾能已乎!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与之处,仕于下位。柳下既死,门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虽遇三黜,终不蔽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魂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门人从之,以为诔,莫能窜一字。君子谓柳下惠妻能光其夫矣。诗曰:“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此之谓也。颂曰:下惠之妻,贤明有文,柳下既死,门人必存,将诔下惠,妻为之辞,陈列其文,莫能易之。”

这段古文,简单翻译一下,大体意思如下:柳下惠妻子对丈夫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郁闷的呢?我听说,君子不屑于两件事,一是国家昏庸无道,却助纣为虐,得势一时的;另外就是国家政通人和,却好吃懒做贫贱一生的。现在鲁国昏庸无道,你多次被罢黜,却依然痴心不改,近乎于耻辱了。柳下惠说:芸芸众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如何能置身事外呢?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我不会被这染缸玷污的。展禽写了这样一段话,以表白心迹,他这样写道:“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展氏族谱》记载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与传统说法不同。家谱记载更是还原到具体人物、时间、地点、对象、情节、评价等等,其可信度更高,进而说明柳下惠“坐怀不乱”,并非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柳下惠慈悲仁爱、乐于助人的高尚美德,不愧是一位“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的道德典范!该族谱记载道:“桓公十六年乙酉,和圣年二十五岁,六月十八日,尝独行至瑕邱城东坡野,遇雨持盖坐,有**文曲英氏,四顾无避雨处,招之同坐。妇不得已,坐于怀间,惠毫不为意。其介如此,廉非止廉,于财也必更廉于女色,是以清廉风闻。廉顽起懦,为百世之师也。”

根据家谱与年谱记载:公元前701年,鲁桓公十一年,禽二十岁,娶妻姜氏。据查,桓公十六年乙酉(公元前696年),这一年,柳下惠25岁。根据《和圣年谱》、《圣祖年谱》记载,公元前701年,柳下惠娶妻姜氏,时年20岁。故事发生在柳下惠结婚后五年。故事发生的地点,则在“瑕邱城东坡野”。据史料记载:“瑕邱,古县名,春秋为鲁负瑕邑,西汉置瑕邱县,治所在兖州之东北。晋废。隋复置”。由此可知,“瑕丘城东坡野”,当在今之兖州境内。据嘉靖《开州志》(河南濮阳)记载:“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礼记·檀弓上》云:“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伯玉(名瑗)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柳下惠帮助的对象,是一位“**”,名叫“文曲英氏”。文曲极有可能是地名,抑或是姓氏的郡望。“英氏”,古老的姓氏之一,如今人口却不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英氏出自偃姓,皋陶之后,以古国名为氏,大禹赐姓。现在的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兴国村,约有800位英氏后人。据族谱记载,他们是从山东费县英家疃迁徙到现在的居住地。

根据《和圣年谱》、《展氏世纪》等记载:柳下惠二十九岁任鲁国上大夫士师一职,同年被黜。三十四岁复用为士师,三十六岁被黜。四十岁再复为士师,四十一岁被再黜。四十九岁又再为士师,同年再被黜。据记载,柳下惠辞去鲁士师后“在鲁教育门人”,柳下惠85岁食邑柳下后,由于他德高望重,从游者越来越多。90岁那年,正式上门求学的,就有上百人,这在古代教育史上,可谓是蔚为壮观了。这也开创了90岁高龄以后,仍在从事私立教育的历史奇迹,柳下惠享寿百岁,门生不计其数。目前为止,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柳下惠门人,除了儿子展喜、鲁男子等外,施仲良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以为,柳下惠创办私学,在其晚年达到高峰,并影响后世。柳下惠的学术与教育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比他晚一二百年出生的孔子孟子,这在孔孟的著述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柳下惠夫圣妻贤,可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做到了极致。他们家庭和睦,夫妻恩爱,情趣相投,治家有方,造福社会,泽被后世。柳下惠54岁就在鲁国教育门人,创办柳下书堂,长达半个世纪,弟子数以千计。柳下惠开创私学,道承唐虞,学开孔孟,推动儒学,甚至对老庄、孙子等学说,也不无影响。柳下惠,孔子称贤,孟子尊圣,推为百世之师、圣之和者。柳下惠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女人——贤明的夫人姜氏。他们志同道合,夫唱妇随,成就圣业,光耀千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74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