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长子县结婚风俗习惯

长治市长子县结婚风俗习惯,第1张

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旧时,乡俗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

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议婚讲究“身世田园,门当户对”,选择门户极为讲究。

在沁县,过去门第观念十分严重,社会上分三等,“诗书宦门者为上等,业农工商者为中等,唱戏乐户抬轿者属下等,上等不与中下等为婚姻,而下等亦难与中上等作嫁娶,各称世家,对其门阀”。

(《沁州志》)

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猴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相生者可成,相克者须忌避,故乡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长治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或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长治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象”是也。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

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

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

有些地方,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

定亲这一天,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

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

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上党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

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

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

壶关、平顺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

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

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上党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

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

×××鞠躬”。

女方给男方的“凤帖”上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

姻愚弟(兄)鞠躬”。

“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柬制成,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

有的则叠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后,武乡还有“请期”的规矩,即男方择吉日备礼纳彩,由媒人率领,用食盒两架抬送女家,并告迎娶月日。

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

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称为“会择”或“择期”。

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

当地各种属相的迎娶月份分别是:“鸡兔正、七月,虎猴二、八月;猪蛇三、九月,龙狗四、十月;牛羊五、十一月,鼠马六、腊月”。

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

屯留一带称为“送天气”,平顺等地则称为“下书”、“下帖”。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

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

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男女双方准备婚嫁前,要举行送彩礼仪式。

男方要根据女方的要求给女方送衣服用品和聘金。

彩礼基本有六种:聘金、喜饼、喜面、插戴、成衣、喜红等。

喜红是红棉布,用来制新妇女裤。

彩礼其他五种不一定强求,但喜红必须有。

上党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夕,男女双方互赠“牲料”,婿家牲料有少许米面、一刀猪肉(约一斤)、一块生铜、一块熟铁。

女家牲料缺猪肉,有少许咸盐。

每种物品都象征一定的意义:米面,表示米面夫妻,祝愿夫妇勤俭持家;猪肉,表示死肉换活肉;生铜、熟铁,表示铜铁姻缘,祝愿夫妇终身相依,白头偕老;咸盐,表示有缘分,祝愿夫妇和睦相处。

男家牲料由新婿亲自送到女家;女家回赠,由新婿带回。

“回面”后,岳家要用红布包生铁小块,一双筷子和一把米面,含义是米面夫妻快生子。

至于新娘穿红,各地皆然。

结婚为大喜,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求得吉祥如意,类如八音会、拜天地、枕头内装筷子(快生子)、点婚灯等,皆属此例。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

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

武乡、黎城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沁县、襄垣、长子的一些乡村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

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

“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

“开脸”又叫“开面”,平顺则叫“皓脸”。

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

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

“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

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

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婚礼前一晚上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日程,男方需要找一个能说会道者。

一般是议定第二天的时间、车辆的安排。

注意:男方需携带面一袋、肉五斤。

(不是玩笑)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迎娶前夕,新房内要由几名男青年同睡,俗称“暖房”。

迎娶之日,婿家于大门两旁各置一捆谷草,叫作喜草。

喜草上张贴“喜”字斗方,内藏两响炮,俟迎娶临门点燃。

解放前,还要备一捆谷草放在天地神位前,同时备一把铡刀,夫妇俩铡草,只准七刀铡完,因此叫七刀草。

铡好的草一部分填充新枕头,一部分装入斗里,备阴阳使用。

启程后,在大门和新房张贴喜联。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

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

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迎娶之时,男方需选伴女婿1人、引新娘女2人,连同鞭炮手1人前往女家。

返回时,女方需1名跟新婆和1名夹礼单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相送至男家。

有时女方的姑舅至亲也同往男家送闺女。

上党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

武乡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

有的地方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

有的地方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

对陪伴新郎的人,一般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

“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上党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

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

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

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 、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

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

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

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

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新婿出门时,随带一块猪肉,叫作打虎肉,到了女家,将其扔到新妇居宅的屋顶上。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

新郎进入女家,也要先到祖先牌位前行礼,女家必须给新郎赠送拜礼。

女家设宴款待新郎及娶客。

饭后,女家一般要向新郎索要“离母盘”(钱财)。

有的家庭还索要梳头礼等。

女婿离开女家时需“偷”女方家一件东西带回,意为吉利。

偷的一般为酒盅、茶杯之类的小物件,由女方家人准备好并暗示给女婿。

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襄垣一带还有“抓富贵”之俗:男女双方各在自家父母怀中抓几把预备好的钱钞,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钱花,但不能抓完,须给父母留下一些财源。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

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女儿出嫁离家时,上党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

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

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

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两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4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

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扰。

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平顺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

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

个别地方,还能见到新娘着装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

后来 蟒袍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当天男方派尽量多的车辆到女方迎娶,头一辆必须是红车。

最后最好有容积较大的车辆(如面包车),以便饭后送女方众多的亲戚。

男方最好在11点左右到女方家,以应付女方亲朋好友的刁难。

(一般是善意的,上头商量不充分容易搞成真的。

)较重要的是女方会有人讨要梳头钱等小款项,男方要给女方穿鞋。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

新娘到了男家后,男方要给“下轿礼”,新娘才下车(马)。

女方嫁妆随新娘送男家后,男方查收嫁妆毕,要给持礼单者、跟新婆及运送嫁妆的帮手开付赏钱。

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仪式: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礼品(多为结婚戒指)、进入洞房。

有男方总管主持,大致有以下内容:介绍婚恋经过、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女方这时要正式地喊爸妈)、夫妻对拜(这时会有小的暴力行为,女方须警惕,不过一般都是善意的,不会搞成刑事犯罪。

)

然后男方需要身背新娘上楼,男方最好于婚礼前一个月开始体力训练,否则尴尬。

到家门口时,门上一般悬挂一件难以触及之物,需要男方肩抗新娘尽全力努力。

在郊区一带,娶媳妇的花轿到门庭,新娘头蒙花布,红毡铺地,有人搀扶,音乐齐奏,鞭炮齐鸣接到彩棚下,新郎立左,新娘站右,父母长辈坐在正中,此时宾朋高唱:

“男女才貌配一双,相亲相爱拜花堂。

五年生下三贵子,状元榜眼探花郎。

恩爱夫妻花花转,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同入洞房”。

尔后夫妇互拜,喝交杯酒,并且有对酒歌。

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

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

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上党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

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

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

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

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

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

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

婚宴时一般需要新娘新郎给来宾敬酒,新郎需要有一酒量大者替自己完成。

宴后最好有男方车队送女方来宾回家。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

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入洞房时,由大伯子铺床,小叔子或婿家外甥提便盆。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

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

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灭,俗称“长命灯”。

夜半,男女新人要举行“敲升子”仪式,二人倒坐门槛喝疙瘩汤,俗称“儿女汤”。

汤中放枣、花生、草节等,边拌碗里的疙瘩汤,边念诵一段民谣:“左手拌疙瘩,儿女一扑摊。

”同时还敲梆子念:“邦邦邦敲升子,明年就生乖孙子,男的会念书,女的会扎花,坐下一板凳,起来一海楞。

”体现了沁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憧憬。

过去,从举行婚礼时就期待生子,在潞城一带,洞房门上常用的对联是:“喜今日银河初渡,贺来年玉树生枝”。

新娘一进洞房,就有人把红枣、花生撒在床上,意味着早生贵子。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礼”。

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在壶关一带流行洞房酒歌:

女:这盅酒,我敬你,当家主事全凭你。

男:这盅酒,我敬你,管米管面待亲戚。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遮风又挡雨。

男:这盅酒,我敬你,叫你生儿又育女。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不要忘了妻。

男:这盅酒,我敬你,尊老爱幼守家底。

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回门;第九天,新娘还要再次回娘家并小住几日,叫作“住九”。

大凡男女新婚,房事必然频繁,若不找点借口让他(她)们分开几日,岂不对身体有害。

看来,“住九”还真有些科学道理。

壶关将住九叫“接九”,有“新婚不接九,死后不如猪和狗”的俗语。

上党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

洞房之夜,热闹非凡。

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

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回门

新婚次日上午,新人向户族及亲戚长辈行跪拜礼,受礼者向新妇赠送拜礼。

家族中的平辈和晚辈也要来见新娘,俗称“分大小’或“见大小”,其意义是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

这天,女家家长随带糕点和面食礼品,前来婿家向翁婆致贺,俗称“道喜”。

婚后第3天,上党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招嫁”,又叫“圆饭”的古 俗。

这一天,女家及其姻亲前来女婿家送饭,并来看闺女,生怕女儿初到婆家拘谨,吃不饱饭饿着。

圆饭意味着确定与婿家的来往关系,如果不愿与婿家来往,便不来圆饭。

沁县等地则叫作“看3日”或“打听三天”。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也流行于上党各地,基本上是在婚后第五天的,也有在婚后第3天的,或在婚后第6、7、9、10以至12天的,因地而异。

新妇回娘家,当日返回,叫回门,又叫走5日。

若娘家专门派人来接,叫接5日。

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

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成双成对,又称为“双回门”。

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

不过,深受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欢迎的这一习俗,对于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单单是新娘的妹妹们,他就招架不住。

这些放肆的女孩,把烟灰、黑漆往姐夫脸上抹,让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饺子,无所不用其极。

新女婿在被戏闹的过程中不能发怒,即使手足无措,备极尴尬,也还得满脸堆笑,听凭发落。

上党一带回门时流行请女婿,即女家宴请新婿,此后,新婿方可择便到女家。

过去,请新婿必须具请贴通知婿家,新婿还要在女家住九天,叫作住九。

此间新婿“会亲”,不仅两亲家加深了了解,联络了感情,就是双方亲友也初步结识,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回门”在上党大多数地方即算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

然而这一带还有“住满月”一种习俗,婚后满一个月,新媳妇要回娘家住够一个月才返回婆家。

至此,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

新婚第一年,逢一定节日女家到婿家探望女儿,叫追节。

追节一般两次。

第一次是临近八月十五,随带礼品有成套的月饼和时鲜水果。

第二次在临近春节,传统的礼品是花样面食,有灯糕、豆枕、面兔、剪箍等。

现在普遍改用糕点。

  结婚流程

  1婚礼筹备计划

  1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

  12确定婚礼预算

  13草拟客人名单

  14召集好朋友讨论婚礼计划

  15确定伴郎、伴娘

  16确定主婚人、证婚人

  17成立婚礼筹备组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2婚礼前准备

  2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211就婚礼筹备计划和进展与父母沟通

  212发喜贴给亲友

  213电话通知外地亲友

  214网上发布结婚通知

  215再次确认主、证婚人

  216及时反馈亲友受邀信息

  217对于重要亲友再次确认

  22结婚物品采购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电、家具

  2212床上用品

  2213彩色气球

  2214彩灯(冷光)

  2215纱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8插线板

  221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2226烟、酒、饮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叶

  2228录像带、胶卷

  2229预定鲜花

  22210预定蛋糕

  22211水果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备

  231新娘开始皮肤保养

  232新郎剪头发

  24拍婚纱照

  241挑选婚纱影楼

  242预约拍摄日期

  243拍照

  244选片

  245冲印或喷绘

  25布置新房

  251请清洁公司彻底打扫新房

  252布置新房

  26确定婚礼主持人

  261就婚礼当天计划与设想与之沟通

  27婚宴预约

  271估计来宾人数

  272估计酒席数量

  273选择婚宴地点

  274确认酒席菜单、价格

  275确认婚宴现场的音响效果

  276与酒店协调婚宴布置等细节

  277预定酒席

  28婚礼化妆预约

  281选择化妆地点

  282与发型师、化妆师沟通

  283确认婚礼当天的造型

  284预约化妆具体时间

  29婚庆车辆预约

  291确定婚车数量

  292选定婚车司机

  293预约扎彩车时间地点

  294确定婚礼当天婚车行进路线及所需时间

  295预约婚车

  210婚庆摄像预约

  2101确定摄影社摄像数量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3婚礼前一天准备

  31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31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

  31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分工与筹备组作最后沟通

  31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

  31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

  31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

  31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

  32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32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32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2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

  32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或闹洞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33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

  331最后试穿所有礼服

  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33准备两瓶假酒

  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结婚证书

  3353戒指

  3354红包

  3355要佩戴的首饰

  3356新娘补妆盒

  3357糖、烟、酒、茶、饮料

  3358焰火道具

  34新郎新娘特别准备

  34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

  342预演背新娘动作

  34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

  344预演交杯酒动作

  34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

  34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

  35准备闹钟

  351确认一只正常工作的闹钟

  352将闹钟调到5点半

  4婚礼当天流程

  41化妆

  411 5:30 起床

  412 7:00 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新南门女方娘家附近等待

  413 7:45 新娘妆完成,通知新郎

  414 化妆师、美发师红包

  42婚车

  421 6:30 开始扎彩车

  422 7:00 专车送新郎至新南门

  423 7:30 彩车完成

  424 7:45 专车送新娘回新南门娘家(8:30前到达)

  425 9:00 所有婚车到达新南门

  426 司机红包

  43抢新娘

  431 8:00 伴郎准备好鲜花、红包

  432 8:30 新娘回到娘家,藏好新鞋

  433 8:40 新郎带领兄弟们开始抢人

  434 8:45 敲门、盘问、塞红包、挤门

  435 8:55 新郎找新鞋,向女方家人承诺

  436 9:00 彩带师到位气球到位

  437 9:05 新郎背新娘出门,彩带,踩气球

  438 9:10 车队出发

  44迎新娘

  441 10:00 车队到达化成小区男方家

  442 10:05 新郎抱新娘进门,彩带,踩气球

  443 10:10 小孩子滚床

  444 10:15 伴娘准备好茶

  445 10:20 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446 10:40 新郎新娘出发至酒店

  45酒店准备

  451 10:00 将糖、烟、酒、茶、饮料等带至酒店

  452 10:10 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453 10:30 准备好新郎新娘迎宾香烟火柴糖

  454 10:45 彩带师到位酒店门口

  46酒店迎宾

  461 10:50 新郎新娘到酒店,彩带

  462 11:00 签到处人员就位

  463 11:00 引导人员门口就位

  464 11:00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门口迎宾

  47婚礼仪式

  471 12:15 主持人准备

  472 12:15 音响准备

  473 12:15 结婚证书、戒指准备

  474 12:15 气球、彩带到位

  478 12:20 奏乐,新人入场,彩带、踩气球

  主持人介绍

  主婚人致词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人父母上台

  新郎新娘交换戒指,三鞠躬

  新人给父母敬茶

  双方父母代表讲话

  双方父母退场

  新人开香槟、切蛋糕、喝交杯酒

  游戏

  479 13:00 婚宴正式开始

  4710 13:00 新郎新娘退场、速食,新娘换礼服

  4711 13:15 新郎新娘逐桌敬酒

  4712 14:00 宴席结束,宾客与新人合影

  48下午休息

  481 14:00 宾客离开或到棋牌室娱乐

  482 14:30 新郎新娘进餐、休息

  483 14:30 清点所剩烟酒糖等

  484 14:30 统计晚餐人数

  49晚餐

  491 17:00 通知酒店晚餐准备数量

  492 18:00 请宾客进晚餐

  493 20:00 清点所有物品,离开酒店

  410 闹洞房

  4101 21:00 开始闹洞房

  女方藏结婚证

  新郎找结婚证

  其它节目自由发挥

  4102 22:30 宾客离开

  411摄像摄影

  4111摄像a从新娘化妆开始全程拍摄新娘

  4112摄像b从新郎抢亲开始全程拍摄新郎

  4113摄像c拍摄婚礼仪式全过程

  4114摄影适时拍摄

  4115摄影摄像人员红包

  5婚礼项目结束

  51 伴郎伴娘率筹备组另寻别处进行项目总结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亡羊补牢--为期不晚

王八扛叉--自觉有光

王八拉车---有前劲,没有后劲

  王八心肠--直肠直肚;装不住啥

王八咬手指--死不松口

王八爷的眼眶眶---自有规模

王八钻火炕---连憋气带窝火

王八作报告--憋鳖声憋鳖气

王宝铡爱上叫化子--有远见

王安石画圆圈--留下一个尾巴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八吃西瓜--连滚带爬

王八的 --规定龟腚

王八肚子上插鸡毛---龟归心似箭

王大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王道土画符--自己明白

王府的奴才---百依百顺

王老道求雨--早晚在今年

王麻子吃核桃--里外出点子

王母娘的蟠桃--再好也吃不到

王母娘娘吃蒿菜饭---想野味

西瓜掉进油缸里---滑头滑脑

西瓜掉进油锅里---溜溜滑

西瓜皮擦 ------没完没了

西瓜皮打掌子---不是正经材料

西瓜皮当鞋掌------开溜

西瓜甜不甜----看心

西瓜子拌豆腐---黑白分明

西门庆请武大郎----没安好心

西山出太阳---难得

西施坐飞机------美上天了

西天取经------任重道远

西装配拖鞋------不伦不类

吸菸烧了枕头---怨不得别人

惜来的锣鼓--此时不打何时打

惜米还糠--气鼓鼓

惜债买藉吃--窟窿套窟窿

稀了的泥----糊不上壁

稀泥巴糊墙---要开口的

膝盖上钉掌---离了蹄题

蟋蟀打架----看谁嘴硬

蟋蟀斗公鸡------各有一技之长

洗脸盆里泅猛子---不知深浅的东西

洗脸盆里洗澡------扑腾不开

洗脸盆里游泳------水平太低

洗脸手巾---老是提着

喜鹊尾巴---老翘著

戏场里头打瞌睡------图热闹

戏里的朋友---假义气

戏台上打架---不知真假

戏台上的刀枪------全是假的

戏台上的垛口---布城不成

戏台上的夫妻------有名无实

戏台上的父子------没大小

戏台上的公子------离不开扇子

戏台上的狗---下不了台

戏台上的官---当不长久

戏台上的官------一晃就散

戏台上的花旦------要多美有多美

戏台上的皇帝------威风不了几时

戏台上的将军------没几个兵

戏台上的拦头------叫干啥就干啥

戏台上的娄罗兵------多少无所谓

戏台上的娄罗兵------只能靠边站

戏台上的娄罗------轮不到你我唱

戏台上的媒婆------妖里妖气

戏台上的韦生------一表斯文

戏台上的小生------能文能武

戏台上的小卒------走过场

戏台上的钟旭------不怕鬼

戏台上堵枪眼------死不了人

戏台上喊阿爸---应的人多

戏台上喝彩---自吹自擂

戏台上喝酒---不见得有

戏台上结婚---不是真夫妻

戏台上看火---热火加热火

戏台上娶亲------欢乐一时说一时

戏台上系人------不能当真

戏台下掉泪----替古人担忧

戏台下开铺---图热闹

戏园里挑媳妇------一厢情愿

戏园子门前堆垃圾------煞风景

戏院里挂钟------群众观点

戏子搽脸蛋------光图表面

戏子的脸蛋---要哭就哭,要笑就笑

戏子的眼睛---会惹人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

细糠做饼---好看不好吃

虾公掉进烫锅里------落个大红脸

虾 上戴大枪------没人怕

康熙三十年四阿哥成婚,在康熙三十三年四阿哥才开府出去,也会就是说当时用正式住在乾西五所或者是乾东五所成婚的。

乾东五所位于内廷东路、千婴门以北,西临御花园。

乾西五所在乾隆即位后,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如果说乾西五所是雍正帝所住的地方的话,那乾隆此举甚为不孝(这家伙没见他对自己老爸孝顺过),如果你认为乾隆还没有做得那么绝的话,就当雍正以前住在乾东五所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287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