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罗丹是谁

奥古斯特·罗丹是谁,第1张

奥古斯特·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罗丹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拉丁区一个普通雇员家庭。1854年,他进入波提特设计学校学习,与雕刻结下不解之缘。1862年,进入圣体隐修道院,完成了院长艾马尔胸像。1875年,他到意大利旅行,并细心研究了多那太罗、米开朗基罗等人的作品,深受其启发。1876年至1877年间,罗丹完成了雕塑《青铜时代》。1879年,他完成了群雕《号召拿起武器进行斗争》。1880年,罗丹开始创作《地狱之门》。这项工程巨大,一直持续到1917年罗丹生命的完结。1886年,他为文学家雨果塑像。1898年,完成为文学家巴尔扎克的塑像。1916年,他把自己的全部作品捐给法国政府。1917年11月17日,罗丹去世,享年77岁。

罗丹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他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中文名:奥古斯特·罗丹

外文名:AugusteRodin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巴黎

出生日期:1840年11月12日

逝世日期:1917年11月17日

职业:雕塑家

毕业院校: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信仰:基督教

主要成就: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之一

代表作品:《思想者》《加莱义民》《青铜时代》《手》《雨果》《吻》《巴尔扎克》等

人物经历

1840年11月12日,奥古斯特·罗丹出生于巴黎圣宠谷街区的阿尔巴莱特街。他的父亲让·巴普蒂斯特·罗丹(Jean-BaptisteRodin)是警察局的一名小职员,母亲玛丽·德·谢弗来自洛林。姐姐玛利亚出生于1837年,与他感情深厚。1845年,进入当地教会小学,学习算术和拉丁文。

1854年,罗丹去了博韦,在叔父希波利特·罗丹(HippolyteRodin)开的寄宿学校待了三年;同年进入皇家绘画与数学专门学校——小学院,跟随荷拉斯·勒考克·德·布瓦博德朗(eloraceLecoqdeBoisbaudran)学习绘画,他在那里接触到了雕塑,并结识了雕刻工莱昂·富尔凯。

1857-1859年,连续三次报考法国美术学院,均以失败告终;1858年开始为不同室内装饰家、装饰艺术家工作。

1860年,创作半身像《让·巴普蒂斯特·罗丹》,是其第一件保留下来的作品。1862年,姐姐玛利亚的死让罗丹备受打击,他因此进入了圣体隐修道院,一直在那里待到了1863年5月或6月。在此期间,他为修会创始人埃马尔神父创作了一尊半身像《埃马尔神父》。

1863年,一边在卢浮宫博物馆学习绘画,一边为装饰艺术家比耶齐(Bieze)、法尼埃(Fanniere)工作;同年成为国家美术协会的一员。

1864年,参与了哥布林剧院的装饰工程,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位于13区勒布伦街的马厩,第一个在该工作室工作的模特是毕比,他是来自圣马塞尔的贫民;同年他遇见了20岁的女裁缝露丝·伯雷,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其第一尊大型雕塑《女祭司》,该雕塑意外地在一次搬迁过程中损毁。

1865年,模特毕比的雕塑肖像因天气寒冷被冻裂了,罗丹保留了剩下的面模,即《塌鼻男人》面模。1870年,第一次去布鲁塞尔;9月末回到巴黎,被征召入伍,成为国防军的一位下士。

1871年2月,因近视退伍,后回到布鲁塞尔,给雕塑家卡里叶·贝流兹当助手;7月,与贝流兹闹翻,分道扬镳;9月末,定居伊克塞尔;同年参加了安特卫普和根特的展览。

1872年,参加在布鲁塞尔和维也纳的展览。1873年2月12日,与比利时雕塑家约瑟夫·梵·拉什伯利(JosephvanRasbourgh)签订协议:收益平分,作品署名为梵·拉什伯利,以拉什伯利的名义签订订单;同年参加布鲁塞尔和维也纳(奥地利)的展览。

1874年,参加伦敦、根特和布鲁塞尔的展览;同年为布鲁塞尔学术宫创作了系列装饰群像《科学》《商业、农业和艺术》;同年,创作装饰性半身像《苏珊》《多西娅》。

1875年5-6月,《塌鼻男人》大理石半身像成为第一件为巴黎沙龙展接受的作品;秋季,创作《战败者》(后改名为《青铜时代》)青铜像;11月,和布鲁塞尔铸造商布隆兹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铸造《苏珊》;同年,创作《斯瑞亚先生》和《亚历山大梵贝克拉亚》像。

1876年,约在3月赴意大利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游学;同年,多件作品参加了费城世界博览会。

1877年1月,《青铜时代》石膏像在布鲁塞尔艺术和文学俱乐部展出;3月,重新回到巴黎;5月在巴黎法国艺术家沙龙展展出《青铜时代》,展出让罗丹受到了质疑,他被指责采用真人倒模;9月,他开始和莱昂·富尔凯共用弗尔诺街的一间工作室。

1879年5-6月,在沙龙展展出《施洗者圣约翰》半身像;11月,为巴黎保卫纪念碑和共和国政府创作的《贝罗那》雕像均未被选中;同年,为勒格伦(Legrain),克吕谢等装饰艺术家工作;同年,和莱昂·富尔凯前往马赛的隆尚宫,和夏尔·戈蒂耶前往尼斯和斯特拉斯堡;同年,受雇于塞夫勒工场,在那里一直待到了1882年12月。

1880年5-6月,在沙龙展展出《施洗者圣约翰》,同时法国政府先订购了《青铜时代》的青铜像;7月,为方便他展开工作,美术学院管理人员授予他使用大学街182号大理石仓库的工作室,此后这里成为罗丹的主要工作地;同年,《青铜时代》青铜像展出;同年,法国政府委托罗丹为将要兴建的装饰性艺术博物馆制作纪念门,罗丹因受《神曲·地狱篇》的影响,将其命名为《地狱之门》,历经37年终未完成。

1881年5-6月,展出石膏像《亚当》;夏季,进行了第一次英国之旅,在画家、雕塑家阿方斯·勒格罗陪同下,欣赏伦敦的雕刻;10月,政府购得《施洗者圣约翰》青铜像,并订购了《亚当》和《夏娃》两尊雕像,用于和《地狱之门》组合;冬季,着手创作《伊娃》。

1881-1882年,创作《地狱之门》的首批群像《思想者》《吻》《沉思》《蹲着的女人》,以及《阿方斯·勒格罗》人像。

1882年5-6月,展出《让·保罗·洛》和《亚伯特·厄尼斯·卡里叶·贝流兹》两尊半身像;春季,在伦敦格罗夫纳画廊展出《塌鼻男人》面模,引起了部分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兴趣;秋季,采用整体式结构将《地狱之门》的两块门扇组合起来。

1883年2-3月,《地狱之门》和《小夏娃》的首批独立雕像以及一些图稿在巴黎自由艺术俱乐部展出;2-4月,创作《维克多·雨果》半身像;同年,经常参加阿丽娜·梅纳尔·多利安的沙龙,并创作《罗尔夫人》半身像。

1884年5-6月,《维克多·雨果》半身像和《儒勒·达鲁》半身像在沙龙展展出;6-7月,为《地狱之门》做预算;夏季,第一次参加国际美术协会举办的展览(乔治·伯提画廊);同年为康斯坦丁·伊奥尼德制作了《思想者》的第一尊青铜像,《施洗者圣约翰》青铜像也在卢森堡博物馆展出,并创作《永恒之春》石膏像、《安东宁·普鲁斯特》半身像。

1885年1月24日,得到为加莱市创作《加莱义民》纪念雕像、洛林当维尔市创作《巴斯蒂安·勒帕热》纪念雕像的订单,其中《加莱义民》是罗丹在其位于沃日拉大街的第二间工作室创作的;8月20日,委托皮埃尔·班让制作《地狱之门》青铜像;同年,结识莫里斯·佛那叶,并创作《我很美》青铜像。

1886年春季,伦敦皇家美术学院拒绝展出《伊克塞尔的田园牧歌》青铜像;6-7月,《地狱之门》的一些独立雕像在乔治·伯提画廊展出;同年,为智利圣地亚哥市创作《维库纳·麦肯纳》和《林奇将军》模型,并创作《威廉·亨利》。

1887年5-7月,大量作品在乔治·伯提画廊展出,《乌戈利诺》和《吻》在布鲁塞尔展出;冬季,为法国现代诗人波德莱尔创作的《恶之花》样书绘制插图;12月31日,获得荣誉军团骑士勋位。

1888年1月31日,法国政府订购了《吻》大理石像,并为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订购了一尊复制品;10月,《诗人》(1889年改名为《思想者—诗人》)在哥本哈根第一次展出;同年,创作《罗素夫人》半身像,并回到塞夫勒工场工作(1893年离开),《莫拉·尼亚夫人》半身像展出。

1889年6-8月,在乔治·伯提画廊举办莫奈—罗丹艺术展;8月8日,得到为南希市创作《绰号洛兰的克劳德·热莱》的订单;9月16日,得到为先贤祠创作《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的订单;9月29日,开始创作当维尔市的《儒勒·巴斯蒂安·勒帕热》纪念雕像;同年,参与创立法国国家美术协会,并创作了《奥克塔夫·米尔博》半身像,罗丹拒绝在世博会上展出《地狱之门》,转而展出了《加莱义民》群像的模型;同年,《思想者—诗人》石膏像,在莫奈——罗丹巴黎连展中展出,此后该作品改名为《思想者》。

1890年3月,租下了意大利大道的新堡花园宅邸,这个工作室一直租到了1898年;5-6月,国家美术协会首届沙龙展开展,罗丹在此展出了多件作品,其中包括《丑与美》和《达内德》;7月19日,先贤祠委员会否决了罗丹《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的设计方案。

1891年6月,提出了另一个《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方案《维克多·雨果站像》;7月6日,文学家协会委托其设计一尊《巴尔扎克像》纪念雕像;8-10月,游历图尔和安德尔河谷;同年创作《皮维·德·夏凡纳》半身像以及《塞扎尔·弗兰克》像。

1892年6月6日,南希市的《绰号洛兰的克劳德·热莱》像揭幕;6月19日,获得荣誉军团军官勋位;12月,当选为国家美术协会副会长,并成为雕塑分部部长;同年,得到创作《波德莱尔》纪念雕像的订单,但未完成,最终创作了《波德莱尔》头像。

1893年4月,和露丝·伯雷在贝尔维定居,后又搬到了默顿;8月,和吉弗鲁瓦、卡里埃尔游历根西岛;12月9日,《羽毛》(《LaPlume》)杂志举办了罗丹宴会;同年,创作《塞芙琳》肖像。

1894年,因为和卡米尔·克洛岱尔决裂,罗丹遭遇了道德危机,收到多方指责,《巴尔扎克像》的创作停滞不前。

1895年,《思想者》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6月3日,加莱市的《加莱义民》像揭幕;12月19日,买下了位于默顿的布里昂别墅,开始进行个人收藏,尤其是古董和画作;同年,创作了《虹》。

1896年,约在年初创作了《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维克多·雨果坐像)的第四座和最后一座模型;2月,在罗丹艺术展上展出了《皮维·德·夏凡纳》,在日内瓦拉特美术馆展出了《卡里埃尔》,并且首次展出了大量精选的照片,展览过后,罗丹以青铜像的价格将颇受争议的《悲剧缪斯》青铜像复制品卖给博物馆;同年,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大理石像《幻觉,伊卡洛斯的姊妹》《年轻的胜利》《永恒的偶像》《人和他的思想》,石膏像《悲剧缪斯》;同年,创作《大地》。

1897年4-10月,第一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第二届);4-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大型雕塑,石膏)以及多尊大理石像;5-10月,在斯德哥尔摩和德累斯顿展出《沉思》大型石膏雕塑;11月末-12月初,和卡米尔·克洛岱尔通信,讨论《巴尔扎克像》的创作;同年,莫里斯·佛那叶资助出版了由奥克塔夫·米尔博作序的罗丹142幅凹版画画集《奥古斯特·罗丹画集》(又称《古皮尔画集》)。

1898年4月,参加首届维也纳分离派展览;5月,在伦敦参加了由雕塑家、画家和雕刻家国际协会举办的首届国际艺术展;5-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了《吻》大理石像和《巴尔扎克像》大型石膏雕塑,《巴尔扎克像》引起了文学家协会的争议;同年,创作《亚历山大·法吉埃尔》半身像、《亚瑟·杰罗姆·艾迪》半身像;绘制《佛那叶夫人》的首批习作;同年,《虹》在第六届慕尼黑分离派展览展出,并于翌年在布鲁塞尔与荷兰展出。

1899年3月24日,得到创作《皮维·德·夏凡纳》纪念雕像的订单(未完成);5-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了《夏娃》青铜像;5-11月,参加了布鲁塞尔第一届专题展览,继而又参加了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以及海牙的专题展,展出的作品包括大批画作;同年,应艺术评论家阿尔芒·达约要求,提出为1900年世博会制作的《劳动塔》的创作方案,但未完成。

190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萨米恩托总统》纪念雕像揭幕;6月1日,罗丹艺术展在巴黎开幕,展馆位于世博会展馆一侧的阿尔玛展馆,罗丹在此展出了雕像、画作、照片以及《地狱之门》,这是《地狱之门》唯一一次在其生前展出,但独立雕像并未组合在一起。

1901年1-2月,积极参与第9届维也纳分离派展览;3月,阿尔玛展馆被拆,后在默顿布里昂别墅旁边重建,成了一个集工作室和博物馆于一身的展馆;4-10月,积极参与第4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市政府购买了大型石膏像《加莱义民》;同年,参加柏林和德累斯顿的展览。

1902年5-6月,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了《大影子》,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认购《施洗者圣约翰》青铜像;5月15日,伦敦举行了罗丹宴会;5-8月,在布拉格举办了罗丹展览,游历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并结识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其在1905年9月15日-1906年5月12日期间担任罗丹的秘书)、艾莎道拉·邓肯、辛普森夫人;同年,罗丹为辛普森夫人创作了一尊半身像。

1903年5月20日,罗丹获得荣誉军团高等骑士勋位;5月30日,向罗丹致敬的宴会在韦利济森林举行;同年,得到创作《罗利娜》纪念雕像的订单,1906年在克勒兹弗雷斯林揭幕,并创作《欧仁·纪尧姆》半身像。

1904年1月12日,在伦敦当选为雕塑家、画家和雕刻家国际协会新任主席;1-3月,《思想者》石膏像在伦敦国际协会展出;4-6月,在巴黎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12月20日,主持卡里埃尔宴会,并在那里结识舒瓦瑟尔公爵夫人(后成为其情妇);同年,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德累斯顿、魏玛、莱比锡参加展览,并创作《法国》、半身像《伊娃·费尔法克斯》、《乔治·云成》以及《保罗·德斯图内勒·德康斯坦》。

1905年2月,得到为伦敦创作《惠斯勒》纪念雕像的订单,该作生前未完工;4-6月,《阿丽亚娜》和《西布勒》(均为石膏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10-11月,《浪子》大型石雕在秋季沙龙展展出;同年,被任命为高等艺术委员会成员,被授予耶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06年1-3月,14张裸女素描在魏玛展出,引起争议;4月21日,巴黎市政府认购了一尊大型雕塑《思想者》,雕塑被置于先贤祠前面;5月,根据柬埔寨舞者创作了系列水彩画,并在马赛殖民展览会展出;同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柏林美术学院的正式成员;4-9月,创作《娜塔莉·格鲁贝夫》;同年,创作半身像《萧伯纳》《亨特夫人》《霍华德·瓦尔登》《马瑟林·伯希洛》《安娜·诺埃尔斯》《乔治·莱格》。

1907年,被授予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3-4月,创作的大型石膏雕塑《行走的人》和《思想者》在斯特拉斯堡法国当代艺术展展出,罗丹参加了开幕式;4-6月,《行走的人》大型石膏雕塑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10月,在巴黎小伯恩海姆画廊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展品仅限于画作(共300幅);同年,创作《埃利塞夫**》和《查尔斯夫人》半身像。

1908年3月6日,在默顿接待了到访的爱德华七世;4-6月,《俄耳甫斯》《特里通》《涅里忒斯》和《缪斯》石膏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6月1日,《巴黎亨利·贝克》纪念雕像揭幕;6月,得到创作大型青铜像《思想者》的订单,并为布宜诺斯艾利斯购得《地球和月亮》大理石像;10月,在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帮助下,发现了毕洪宅邸,并在此定居;10-11月,在巴黎德旺贝画廊展出画作;同年,创作《舒瓦瑟尔的荣光》。

1909年4-6月,《蹲着的女人》原物大小的模型,青铜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9月30日,巴黎王宫花园《维克多·雨果》纪念雕像揭幕;11月28日,位于圣索沃尔-勒维孔特的《巴尔贝多尔维利》纪念雕像揭幕;同年,创作了《居斯塔夫·马勒,托马斯·F·瑞恩》《德罗昂公爵》《华克威克伯爵夫人》半身像。

1910年3月,画作《思想者》和斯泰肯拍摄罗丹雕塑的摄影作品在纽约摄影分离派291画廊展出;4-6月,两尊女性《半身像》在国家美术协会沙龙展展出;4月29日,在默顿接待来访的罗斯福夫人;5月16日,获得荣誉军团高级骑士勋位;同年,创作《爱德华·哈里曼》半身像。

1911年2月26日,法国政府订购了《皮维·德·夏凡纳半身像》,作为先贤祠的装饰;5月,《行走的人》被一些艺术品爱好者购得,赠送给法国政府;10月13日,法国政府购得毕洪宅邸,将其作为美术学院的管理中心,宅邸的租户被迫迁了出去;11月,英国政府购得《加莱义民》第4尊青铜像模型;11月,由保罗·葛素整理的《罗丹艺术论》由伯尔纳格拉塞出版社出版;同年,开始创作《克列孟梭》半身像,并游历法国。

1912年2月,东京罗丹艺术展开展;5月29日,参演克劳德·德彪西谱曲的舞剧《牧神午后》,俄国芭蕾舞演员尼金斯基带着他跳芭蕾舞,其表演备受争议,因此责备尼金斯基;12月,同舒瓦瑟尔公爵夫人决裂;同年,第一次患脑溢血。

1913年3-6月,参加首届罗马分离派展览;3月,罗丹收藏的古董和其作品一同在巴黎医学院展出;同年游历了法国和英国(伦敦),并创作《萨维尔夫人》半身像。

1914年7月,在格雷弗勒伯爵夫人资助下,于伦敦格罗夫纳宅邸举办展览,并参加了开幕式;9月,一战宣告开始后,罗丹由于害怕,将展出的18尊雕像赠予英国政府;11月,前往罗马,寄住约翰·马歇尔家;同年,出版《法国的教堂》一书,该书配有奥古斯特·克洛特(AugustClot)插图复制品。

1915年4-5月,在罗马游历期间创作了《教皇本笃十五世》半身像;6月,参加在圣弗朗西斯科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7月19日,《加莱义民》在伦敦议会宫前举行了安放仪式。

1916年,再度患脑溢血,分三次(4月1日、9月13日、10月25日)将自己的作品和藏品捐给法国政府;12月24日,《政府公告报》(《JournalOfficiel》)报道了罗丹的捐赠行为,并宣告了位于毕洪宅邸的奥古斯特·罗丹国家美术馆成立;同年,创作《埃蒂安·克雷蒙戴尔》半身像,这是罗丹的最后一件作品。

1917年1月29日,在默顿与露丝·伯雷举行结婚仪式;11月17日,罗丹去世;11月24日,葬礼在默顿举行。

个人生活

罗丹一生有众多情人,包括女模特、贵妇、妓女等。陪伴他一生的是女裁缝露丝·伯雷,他们同居了五十余年。1866年1月24日,他和露丝·伯雷的私生子奥古斯特·欧仁·伯雷出生,奥古斯特·欧仁·伯雷卒于1934年,无子嗣。1917年1月29日,露丝和罗丹结婚;2月14日,露丝·伯雷去世。

罗丹一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情人卡米尔·克洛岱尔。1882年,罗丹接管了一间由年轻女孩组成的工作室,并在那里邂逅了当时还未满18岁的卡米尔·克洛岱尔。1898年,在保持了15年的情人关系之后,二人彻底决裂,卡米尔想成为罗丹的妻子,但罗丹不愿意和露丝分开,其间卡米尔经历了多次怀孕和堕胎。二人决裂之后,罗丹依然会在暗中给予其经济支持。1905年,卡米尔·克洛岱尔公开表示对罗丹的仇恨。控诉罗丹偷了她的作品和想法。1913年5月,卡米尔·克洛岱尔被关进精神病院,罗丹暗地寄钱给她。

主要作品

主要雕塑作品

以上作品来源

绘画和素描

以上作品来源

艺术专著

创作特点

思想感情

对生命的赞颂

罗丹把生命看作最高的艺术境界,只有有生命的雕塑作品才能触动观赏者的内心。因此,罗丹认为有生命的雕塑是美的。美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美,而且是内在美。在罗丹所处的时代,人们认为丑的事物不是艺术品,而罗丹则极力反对,以自己的作品阐述了真正的美。罗丹认为,艺术中的丑既是指外无表、内无真,一切欺骗就是丑的。在罗丹的一些作品中,他不刻意追求感官享受,认为残缺也是一种美。因此,他创作了很多“丑”的作品,如《老娼妓》《塌鼻男人》等。罗丹认为,人的生命是最美的,从出生就开始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直到死亡,每一个瞬间都是美的。在《老娼妓》中,罗丹刻画了一个被人欺负一生的老妓女,她虽然年老色衰,但脸上的皱纹却透漏出坚强和不屈,为了生存,她接受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没有逃避。

对爱与青春的渴望

罗丹以独特的基调和方式表达了对爱和青春的追求。罗丹认为爱是最真、最高尚的感情,青春是最宝贵的事物,因此,在雕塑中不能矫揉造作。在《吻》《永恒的偶像》等作品中,罗丹以男女的热吻为主题,表达了不掩饰的情感,激发了因世俗压抑而深藏的欲念,让人们重燃了追求爱的勇气,感受到了由美而生的喜悦。在罗丹的雕塑中,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接触面虽然很小,但足以激起沉睡的欲望,是罗丹对爱情的赞扬。此外,罗丹在雕塑作品中还表现了两性之间的搏斗。在罗丹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女人的尊重和热爱,女人不再是失败者,在《永恒的偶像》中,女人高高在上,男子则匍匐于她的脚下。

相信上帝的力量

罗丹信奉上帝的存在,他也十分乐意传播上帝的旨意。罗丹的雕塑以独特的形式表达宗教思想,既要表现人类对上帝的敬畏又要表现上帝对人类的怜悯。罗丹的每一件作品都似乎表现出一些哀伤,似乎都在与上帝对话。《地狱之门》是最有基督教特色的作品之一,它耗费了罗丹30余年的时间,不仅刻画了人间和地狱的恐怖,也描绘了天堂的美好。此外,无论是《思想者》还是《影子》,都显示出了上帝的公正裁决的力量。

雕塑手法

第一,草稿塑造法。《巴尔扎克》问世时,由于其所具有的与传统审美艺术不相符合的诸多特性,例如印象派的光影之效、概念化的画面轮廓、粗糙的表面,导致这部作品一度被讽刺成为“粗制滥造”草稿的代名词。“草稿”一词虽源于对其作品的嘲讽与批评,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确实代表了罗丹的创作手法。对于罗丹的作品而言,它不再刻意将作品表面打磨平滑,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原始材料的质感,比如青铜纹理、大理石坑洼,表面的粗糙将依附于古典主义作品之上的做作匠气进行了削减,是一种对自然的还原。在创作的过程当中,罗丹尽量将材料与思想相结合,将石头看作肌肉,将纹理视为线条,整部作品基于处在用自然说话的状态当中。

第二,强调“面”的作用。“面”在雕塑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作品的动感、质感等都依赖于“面”的支配与调节,它的作用不言而喻。罗丹在“面”的处理与选择上作了重要思考,并在此基础之上创作出了一套运用“面”来凸显人物心理活动的技法。在他的作品当中,《塌鼻男人》是一部典型的以“面”生情的作品。男人脸部的胡须扭转,皱纹纵横,略显凌乱的头发,每一个块面、每一条线纹都同光线相冲撞,产生出强烈的错落感。平面毫无重复与排偶,没有淡漠与空虚暗哑,男人原本直挺的坚硬鼻梁从中进行折断,折射出残酷的光泽,观赏者似乎能从这光芒中感受到疼痛的存在。罗丹对“面”的运用与特性都有着极为精确的掌握,平面塑造的必要性在他的作品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罗丹曾在遗嘱当中强调,不要试图将雕塑表面打磨成光滑平整的凸面体与圆弧,只有通过雕塑表面的隆起、凹陷才能形成多层的平面,在微妙的过渡当中,构筑起一定的三维深度,以此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人物影响

罗丹与众不同的创造性观点,使他在同时代的环境中,早已超越他人,更被许多现代艺术的大师们作为研究的对象,例如布朗库西、杰克梅第、马蒂斯、孟克、毕加索以及席勒等,都直接受到罗丹的影响及启蒙。而这个传承其实还不限于现代主义的早期发展,广义来说,它的中、晚期甚至当代,依旧有许多艺术家将罗丹视为永恒的缪斯、灵感的来源。

人物评价

正面

从《塌鼻男人》可以看出:罗丹对表现脸部已有自己的艺术主张。《青铜时代》则证明,他在雕塑人体方面的潜力无穷。(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评)

负面

艺术走向丑陋和‘畸形’的趋势主要是由罗丹引领的,因为按照他的一个吹捧者的说法,他把表现丑当做

你好,首先说一下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他是法国画家,立体主义代表。乔治·布拉克1882年5月13日生于塞纳河畔的阿让特伊,乔治·布拉克的父亲是位房地产经纪人。1963年8月31日卒于巴黎。他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比毕加索小。乔治·布拉克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

《画家与模特儿》也是立体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是毕加索晚年的田园时期画的,时间是1963年。附图就是《画家与模特儿》: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又译奥斯卡·怀尔德)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

  生平

  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全名为: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怀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他的父亲威廉姆·怀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王尔德自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

  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来到伦敦发展。虽然年轻的王尔德还没有获得一个文学奖项,但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的他在伦敦社交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杂志甚至刊登着讽刺他的文章。

  1882年,王尔德在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两年后他与康斯坦斯·劳埃德(Constance Lloyd)成婚,两个儿子西里尔(Cyril)与维维恩(Vyvyan)亦分别在1885年与1886年出生。

  1887年,王尔德成为一家妇女杂志的执行总编辑,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一些小说、评论和诗。王尔德的作品以其词藻华美、立意新颖和观点鲜明闻名,他的第一本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发表于1891年,之后他又发表了散文《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这两部作品都十分成功,但真正为王尔德赢得名誉的是他的戏剧作品。可以说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受着热烈的欢迎,有一个时期,伦敦的舞台上竟同时上演着他的三部作品。他的这些佳构剧被称为自谢里丹的《造谣学校》以来最优秀的喜剧作品。

  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上流社会新旧风尚的冲突激烈。王尔德的自由作风和大胆的政治作风很快使他成为了这场冲突的牺牲品。1895年,昆斯贝理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因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 别名“波西(Bosie)”)与王尔德交往而令到父子不和,并公然斥责王尔德是一个鸡奸者(当时尚未诞生“同性恋”这个名词)。

  对此,愤怒的阿尔弗莱德叫王尔德立刻上诉,告侯爵败坏他的名誉。结果王尔德上诉失败,更被反告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 (committing acts of gross indecency with other male persons)。根据当时英国1855年苛刻的刑事法修正案第11部分,王尔德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了两年苦役。这两年,王尔德停止了戏剧创作,在狱中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在这两部作品中,他的风格发生了转变,已很难寻得唯美主义的影响。在王尔德服刑期间,妻子康斯坦斯与两个孩子改姓为荷兰德(Holland),移居意大利,而他社交界和文学界的大多数朋友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寥寥数人如剧作家萧伯纳仍挺身维护他。

  1897年获释后,王尔德立刻动身前往巴黎,对于英国他失望透顶,不再有丝毫留恋。其后他为了两名孩子曾尝试与康斯坦斯复合,但阿尔弗莱德亦同时表示想与王尔德重归如好,最后王尔德放弃两名孩子而选择了阿尔弗莱德。王尔德在以化名居住法国期间完成并出版了《瑞丁监狱之歌》,之后与阿尔弗莱德同游意大利。但几个月后,两人再次分手。

  1900年王尔德终於在好友罗伯特.“罗比”·罗斯(Robert 'Robbie' Ross)帮助下改信天主教。同年11月30日因病于巴黎的阿尔萨斯旅馆(Hôtel d’Alsace)去世,享年46岁,死时只有罗比与另一朋友陪伴。他在巴黎的墓地,按照他在诗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雕刻成了一座小小的狮身人面像。

  20世纪末,在遭到毁誉近一个世纪以后,英国终于给了王尔德树立雕像的荣誉。1998年11月30日,由麦姬·汉姆林雕塑的王尔德雕像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附近的阿德莱德街揭幕。雕像的标题为“与奥斯卡·王尔德的对话”,同时刻有王尔德常被引用的语录:“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王尔德的审判是英国司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案件之一,也是同性恋平权运动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案件之一。在同性恋不再被视为异端、被普遍接受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他成了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

  代表作品

  小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891年)

  童话集

   《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Tales,1888年)

   《石榴屋》(A House of Pomegranates,1891年)

  诗作

   《诗集》(Poems,1881年)

   《斯芬克斯》(Sphinx,1894年)

   《瑞丁监狱之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1898年)

  剧本

   《薇拉》(Vera,1880年)

   《温德密尔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1892年。又译《温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 Duchess of Padua,1893年)

   《莎乐美》(Salomé,1893年)(原著用法语写成)

   《无足轻重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1892年)(1893年Theatre Royal Haymarket首演)

   《真诚最要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1895年)

   《理想的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年。又译《好丈夫》)

  其他著作

   散文集:《社会主义下人的灵魂》(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1891年。)

   书信集:《深渊书简》(De Profundis,1897年。又译《自深深处》、《王尔德狱中记》原本是作者写给道格拉斯的书信集,1905年作者死后出版)

  王尔德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建筑师王大闳先生将《道林·格雷的画像》译写为《杜连魁》,场景亦转换为当时的台北。

  王尔德:一只唯美的细腰蜂

  奥斯卡·王尔德入狱之后,据萧伯纳说,他弟弟威利是这样为老哥辩解的:“奥斯卡并不是个品格败坏的家伙,不管在哪儿你都可以放心地把女人交给他。”考虑到萧伯纳对这位爱尔兰同乡兼戏剧家同行既羡慕又嫉妒,这话说不定是他捏造的,可是捏造得也真漂亮,恰好用了王尔德最拿手的悖论形式:谁不知道王尔德是因为同性恋才给关进监牢里去的呢。

  要知道克林顿总统给军中同性恋解禁的事儿,王尔德准会后悔自己早生了一百年。虽然王尔德曾经夸张地说,犯罪是现代生活中惟一的亮点,他自己犯的至多也不过是“风化罪”,被判两年监禁,算得上被“严打”了。

  话说回来,王尔德伤害了自己的妻儿。他的妻子后来伤心死去,他的儿子隐名埋姓地过活。此外,他的“腻友”道格拉斯的父亲昆士布瑞侯爵也并非不值得同情。看过《美国丽人》这片子的,一定忘不了那位退休海军军官浑身湿透地抱着男主角————他以为是儿子的同性恋买家————而恨极泣下的震撼镜头。在后脑勺上给他一枪,昆士布瑞侯爵也是这么想的。当日王尔德昏了头,先向法庭控告侯爵侮辱人格,却被后者反控。他本该清楚舆论的倾向的。

  “如今是这样的年代,读得太多而没时间欣赏,写得太多而没时间思想。”王尔德当年感叹道。他天女散花似的妙语隽言警句怪论,让全世界足足受用了一百年,但欣赏他的人也会说,他的思想远不够深刻和博大。当然,一个胸佩铃兰花的唯美主义者,本来就与深刻博大的思想无缘。我们不能向一只细腰蜂去要求犀牛角。

  王尔德这只嗡嗡的细腰蜂,专挑细皮嫩肉的上流社会客厅里的众男女下口。男人当然不在话下:“男人啊越变越老,绝不会越变越好。”“什么东西我都能抵抗,除了诱惑。”女人更糟:“女人对许多事情生来就很精明。除了显而易见的东西,什么也瞒不了她们。”“昨晚她胭脂搽得太多而衣服又穿得太少,这在女人向来是绝望的表示。”“坏女人给我麻烦。好女人使我厌烦。”恋爱与婚姻也成了王尔德开涮的最佳材料:“恋爱总是以自欺开始,以欺人告终。”“男人结婚是因为疲倦,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女人再嫁是因为讨厌原来的丈夫,男人再娶是因为太爱原来的妻子。”

  《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写亨利勋爵故意拿一个念头变戏法,给它涂上幻想的颜色,为它插上悖论的翅膀,将它播弄成了“哲学”,而“事实”却受了“哲学”的惊吓作鸟兽散。但作者忘了添一句说,一个筋斗翻过来,“事实”又回到“哲学”的身旁。这就是王尔德的paradox的艺术,傅孝先认为,这个词不翻成“似是而非”,而应译为“似非而是”。在王尔德的场合尤其如此。调情不是两个人的隐私么?他说得好:“女人可以跟任何人调情,只要有旁人看见。”日记不是一个人的秘密么?他写得更妙:“这里面记录的不过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私下的感想和印象,所以呢,是准备出版的。”最匪夷所思的翻案文章,要数《理想丈夫》里的那一句“他恋家的样子简直像个单身汉。”单身汉的家居然可恋,仅仅因为他是单身!王尔德下面的话有点儿邪了:“一旦男人荒废了对家庭的责任就没了丈夫气。我不喜欢这样的男人,”《不可儿戏》里的少女关多琳说,“他们太动人了。”

  王尔德就这样,将一切流行观念玩弄于股掌之上。他最有名的颠覆之举,是他在《谎言的衰朽》一文中所说的,生活模仿艺术,胜过艺术模仿生活。他用悖论揭示的真理,委实很难反驳。当然,总的来说,王尔德的艺术属于马蒂斯所谓“安乐椅的艺术”———亨利勋爵只要出场,就总是半躺在丝绸垫子的圈椅上。别看王尔德对上流社会的客厅中人极尽嘲弄之能事,他本质上还是属于这个客厅,所以他的蜂刺,顶多痒而不痛。但两年的监禁使他沦入深渊,而深渊使他深刻。在他生涯的最后,他恨不得“连根拔起那轻蔑的舌头”。在客厅里,亨利勋爵曾经说,对伦敦东区(贫民窟)的关心不过是庸人自扰;在监牢里,王尔德终于忏悔道,他早该留意阳光照不到的“花园的另一半”。

  王尔德与中国新文学结缘甚早。在鲁迅眼里,他属于异域“世纪末的果汁”中的一份。1924年洪深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在上海演出,一时好评如潮。丁西林等剧作家深受他影响,便有了不少君子和淑女在戏台上竞逞其巧舌。如果不限文类,那么这一百年里,中国作家谁最像王尔德呢?也许,林语堂有其幽默,而不免矜持;梁实秋同样尖刻,但失之油滑;钱锺书《围城》的心思之灵慧、口角之波俏,与王尔德真能分庭抗礼,可是钱氏大约不会喜欢这么比照吧。

  在我个人看来,张爱玲的行事行文倒是大有王尔德之风。王尔德素以智力上的优势为傲,张爱玲也是“不聪明的人她就不喜”(胡兰成语);两人都喜欢奇装异服地招摇于人前,在擅长自我包装方面堪称合璧;两人的文字,色彩都丰富而敏感,只不过张爱玲调子偏灰一些;最主要的一点,张爱玲那种皮里阳秋爱损人的特点,简直算得上女“王”了。举一个例子。张爱玲也像王尔德一样,对衣饰作为个人心情及时代精神的表征别有会心:“她的发式和服装都经过缜密的研究,是流行的式样与回忆之间的微妙的妥协。”“宽袍大袖的,端凝的妇女现在发现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个薄命的人反倒于她们有利。”都活脱脱像是王尔德的口吻。张爱玲1990年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还引到王尔德的名言:“好美国人死了上巴黎。”

  “才,所以装点世界;情,所以粉饰乾坤。”一百年来,王尔德以他卓绝的才情颠倒了众生。有人问温斯顿·丘吉尔,来生最愿意与谁订交倾谈,这位一直活到91岁的“语言巨子”想到的正是那个46岁就死掉的牛津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他说。可王尔德的名声一度并不好,一些道貌岸然的英国绅士还在以道德的名义不停地声讨他,认为他是一个伤风败俗的“败类”。那时候,王尔德去世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彬彬有礼的英国上流社会“礼遇”给他的骂声一直不绝于耳。可大英帝国首相、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却对他情有独钟,将其视为知音,并把来生预支给了他。王尔德传记的作者写过这样的文字:“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从来还没有过这么出色的善于交谈的作家。”王尔德以他急智妙答的天纵口才闻名于世,这也是我最欣赏的。他天赋的口才成了他的标签属性,他的名字就是擅长辞令口若悬河的代名词。引用于他名义下的任何话都能使语言飞舞。英语文学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被引用的次数比他更多了。文史学家们也许认为他无足轻重,但读者们、热衷于戏剧的人们了解得更深。王尔德最好的作品——就像他所有的“格言”一样——“拯救”了他,并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使他获得赞誉。他也曾自诩为是自希腊人以来最伟大的讲演者 。想必这不会有人否认,对他而言也确是实至名归。

  “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尓德复杂或更有想像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无论是随意交谈还是和朋友相处,无论是在幸福的年月还是身处逆境,王尓德同样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吸印着我们。”博尔赫斯在提到王尔德时如是说。还没有一个作家能像王尔德一样,把生活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他那里,这两者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情趣的事物,而情趣也正是生活和艺术的本质。他一直想把自己充满情趣的生命体验转化成艺术,他真的做到了,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相形其他的作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面跟其作品大相径庭,为人也枯燥无味。这会让我们怀疑起他们在作品中所倡导的主张。而王尔德他一生都在为自己寻找着能表达他的人格魅力的写作形式,能充分发挥他的天才的写作形式,但他更在意的是他的生命在现实生活中演绎许多精彩的篇章。他有了这种充满了生活情趣的真性情,其他的人也自然要黯然失色了。

  《王尔德全集》(六卷,含小说童话卷,戏剧卷、诗歌卷、评论随笔卷和书信两卷),荣如德、巴金等译,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198·00元;《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弗兰克·哈里斯著,蔡新乐、张宁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20·00元

  王尔德真正的文学生涯从1888年起到1894年止,只持续七年时间。1887年,他就任《妇女世界》主编,直到1889年辞职。王尔德第一部值得纪念的著作,是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儿童和成人都很有吸引力。1891年,王尔德惟一的长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问世,英国报章几乎众口一词地予以谴责。王尔德最妙趣横生的随笔集,是他的《意图集》。占全书一半以上篇幅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副标题是“论无所事事的重要”。1892年,王尔德自称“带有粉红灯罩的摩登沙龙剧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在圣詹姆斯剧院上演并大获成功。1895年1月3日,《一个理想的丈夫》首演;2月14日,《认真的重要》首演。两部戏均观众如云、好评如潮。4月,王尔德因“有伤风化”罪入狱,被判服苦役两年。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因脑膜炎病逝于巴黎美术大街13号阿尔萨斯旅馆。

  《道连·格雷的画像》的创作,就像王尔德生命中众多的事件一样,实在是偶然促成的:王尔德和阿瑟·柯南·道尔同美国出版商J·M·斯托达特一起聚餐,斯托达特席间委托他们为《利平科特月刊》撰稿。王尔德完成的是《道连·格雷的画像》,柯南·道尔写的则是《四签名》。

  最早汉译王尔德的是周作人。他将王尔德译为淮尔德。在周氏兄弟1909年编译的《域外小说集》中,开篇即是《安乐王子》(即《快乐王子》)。(文/江弱水)

  王尔德全名是奥斯卡·王尔德。他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但是,他创作的童话比他其他的作品流传更广,传播到了世界上每一个有孩子的地方。他生于都柏林的贵族之家,他母亲父亲是外科医生,是位爵爷。母亲是位作家,是当时一个著名沙龙的主持者。王尔德毕业于牛津大学。他从小就受到浓郁的文学熏陶。在都柏林三圣大学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再加上本身才华出众,很快就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王尔德富有一种诗人气质,大学时曾得到圣三一诗歌大奖,但后来他并没有走上写诗的道路,而是选择了写评论小说和剧本。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的确,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王尔德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讲述性的特点很强。看他的童话,犹如听着琅琅上口的叙述,韵律无穷。几乎所有和王尔德熟识的人在回忆他时,都会提到王尔德无以伦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话,每每让人觉得,这位生活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作家,依然在和我们娓娓交谈,而我们被他的谈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听过他讲话的人一样。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它》(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诚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这本书立刻轰动一时,书的作者也成了人们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话集问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这部书并未像王尔德的第一本童话那样立即受到欢迎,而是渐渐地,特别是在王尔德死后,才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集。这两部作品带有明显的安徒生作品的痕迹。作品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不过,它们所表现的快乐的幽默感和结构美使它们载入了英国儿童文学的史册。这两部童话集在许多方面有区别,体现了作者风格的转变。第二部童话文体更趋华丽,《圣经》体的代名词出现得更为经常。王尔德强调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复写的方式来描写现实,也是对摹拟生活的当代艺术的反弹。不过有时这种“反弹”稍嫌太过,使得故事节奏变慢,失去了应有的明快生动。王尔德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是《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看到城市的丑恶和穷苦,他的心虽然是铅的,也忍不住哭了。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宝石施舍给穷苦的人们,然而,他和小燕子却落得个抛尸垃圾堆的悲惨命运。《快乐王子故事集》至今依然是英国最著名的童话作品之一,多次再版。《自私的巨人》在王尔德童话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富有优美、最富诗意的一篇。机趣和戏剧性,像孪生般贯穿于他所有的童话中,也是他的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尔德善于用华丽的笔法和生动的比喻造成机趣的描写风格,而他每一篇童话所贯穿的善良与美丽形象所经历的变迁——心的破裂与死亡,以及其中的对抗和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的效果———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像《快乐王子》个的王子和燕子;《夜莺与玫瑰》中的夜莺。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无愧为这位“为艺术而艺术”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尔德给儿子讲《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哭了,王尔德说,真正美丽的事物总会使他流下眼泪。

  王尔德的一处喜剧《不可儿戏》未收入词条 原书为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国内有译本 译者余光中

  王尔德当选最智慧英国人 过海关曾戏言申报天才(图)

  --------------------------------------------------------------------------------

  http://wwwqianlongcom/2007-10-16 11:50:00来源:中国新闻网

  100年前,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通过纽约海关时曾经口出狂言:“我没什么可申报的,除了我的天才。”100年后,当这位骄傲的艺术家被英国民众评选为“最有智慧的英国人”时,想必他绝对不会惊讶。

  上周日,英国一家数字频道揭晓了民众票选的“谁是最智慧英国人”,王尔德凭借他临终前在病榻上的遗言“这些窗帘准备杀死我,我们中的一个必须得走”获得了超过20%%的选票,一举当选民众心目中最有智慧的大师。这位爱尔兰作家病逝时,还不属于伦敦赫赫有名人物的行列,甚至还没因为创作《多里安·格雷的画像》或《认真的重要性》而出名。相反,他躺在巴黎一家旅馆的房间里生命垂危,之前穷困潦倒的他甚至因为在监狱的两年中有过“粗俗的不雅行为”(19世纪对同性恋行为的称呼)被判有罪。王尔德临终遗言的措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辩论,这种语言逻辑显示了他会像活着一样死去,这句话也当之无愧成为英语语言中最锋利尖锐的经典之语。

  紧随王尔德之后的是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斯派克·米利甘,他只比王尔德落后两个百分点,这位国宝级的喜剧大师给自己留下的墓志铭只有一句话:“我早跟你们说我有病!”

  在获选前十名的智者中,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政治人物中脑袋最聪明的,他因为曾经和工党国会女议员贝西·布拉多克那次著名的唇枪舌剑而入选第五名。有一晚,丘吉尔在下议院饮多两杯,撞到贝西,这位身材肥胖的女人对丘吉尔咆哮说:“你喝醉了!而更重要的是你醉得令人恶心!”丘吉尔立即回敬:“恕我说一句,你好丑,而更加重要的是,你丑得令人恶心!当然,我们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明天一觉醒来,我便会恢复清醒,可惜你明天依旧很丑。”

  剧作家诺埃尔·科沃德位列第七,这位常有妙言警句的大师曾如此赞美人类的聪明才智:“智慧应该像鱼子酱那样被我们珍惜,而不该像果酱那样随意滥用。”

  有着“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虽然排名第12,却是榜单上最有智慧的女性。这位作风硬朗的女强人其实也是个言谈幽默的人,她曾说:“拥有权力好比做女人,没权力的人才会不断提醒大家自己有权力,不像女人的女人才会不停告诉别人自己是女人。”点点编译

  (来源:新闻午报)

  王尔德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全名为:奥斯卡·芬葛·欧佛雷泰·威尔斯·怀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他的父亲威廉姆·怀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诗人与作家。

问题一:毕加索的画为什么那么出名 你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吧,其实不是这样的, 你看他早期作品很有功底的

问题二:为什么毕加索 梵高 等人的画作会那么的出名 你知道什么是包装、炒作吗?

一般的 普通的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包装,炒作一个人,也没有权威性,如果他鼓吹或宣传,基本没有多少效果,因为懂艺术的人太少,不懂的是大多数,他们一看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就没有多少人理睬你了。

有钱有势、就有话语权,就可以把一个人包装又炒作,然后就有人出高价买他的作品。。。

于是 伟大的艺术家就诞生了。。。

梵高生前是一个最倒霉的画家,他画的画,没有一个人买,只有他的弟弟买了一幅他的作品,并一直全力经济支持和鼓励他,虽然弟弟也是一个贫穷的小职员,但有一点微薄的收入。。

但病魔也来折磨这个贫困苦难的大画家,他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有神志不清的毛病。。所以他的画就和一般的画家非常不同,他的画就是一个精神病人用神奇的眼光看到的一个奇妙的光怪陆离的色彩世界的最精彩的描述!!

当时没有一个人理解和包装梵高的作品,就没有人买这个貌似疯子的画,,虽然有弟弟的苦苦支持,但37岁的梵高感觉已经走完自己迷乱与黑暗的没有希望的路,在画完一幅乌鸦与麦田的油画后,在画画的田野,用借来的手枪打了自己一枪。。他的弟弟不久后也因为思念哥哥而病故,和亲爱的哥哥一起离开了这个令人伤心的冷酷的世界。。。

毕加索就和大多数的画家有所不同,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个画商的朋友,就知道画家出名的奥秘。

所以在大多数的好画家因为没有人包装和炒作,直到死后才被世人所接受和追捧的情况不同,

毕加索在中年后就比较出名了。。。

你说的这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一个是画的好,但无人炒作包装,直到死后多年才被人发现其画的艺术价值被人高价收购(死去的画家出名就比较多,因为这个是 版,值得投资)。

但另外一个人的画就有人来进行包装和炒作(虽然也是大画家),所以出名就比较早,毕加索也是世界画坛的一个奇迹!。。。

所以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情况-- 这就是艺术品值钱的奥秘所在。

问题三:为什么梵高是穷死的,而毕加索是富死的 穷人有穷的原因,富人有富的理由。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因为富人会讲故事,而穷人不会。梵高与毕加索都是天才画家,但毕加索生前就是故事大王,而梵高只会默默作画,他们人生的境遇有着天壤之别:梵高是穷死的,而毕加索是富死的。

梵高是穷死的,毕加索是富死的。梵高穷的原因在于有生之年无法实现与他人的价值共享,而毕加索生前就实现了品牌溢价。

梵高生前穷愁潦倒,虽然一生画了900多幅油画,但有生之年只卖出过一幅画,收入是400法郎……几个月后梵高就自杀了。相比于梵高,毕加索的人生灿烂辉煌。在其91岁辞世时,毕加索留下了7万多幅画作、数幢豪宅和巨额现金。据测算,毕加索的遗产总值达到395亿元人民币之巨。很显然,毕加索是富死的。同样是画家,为什么毕加索会如此之富有?原来,毕加索不仅是个绘画天才,也是位营销天才,更是个会讲故事的金钱达人。

问题四:毕加索是谁?他在YY上面很出名吗? 很出名啊~~去年YY年度盛典的最佳男金牌艺人,现在是娱加的主播,官方都力捧的一线主播。

问题五:有谁能给我讲讲为啥毕加索的画那么有名 因为他开创了立体派抽象派不是他开创的。但他也有点功劳。

其实艺术价值不是说画的画多逼真多漂亮就值钱。

就好像《蒙娜丽莎的微笑》 现在的人或许可以制作出一幅比原作还漂亮还好的画。但这幅画的价值还是一毛不值。

毕加索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的画法不同于前人。他有自己的画法自己的风格。

虽然后人可能画的比他还好。但毕竟立体派是他创始人。

如果没有他或许今天就没有这个立体派了。我也觉得他的画没有其他人画的那么动人美丽。但是他的画是有历史价值有意义。就好像一个明星在一件脏衣服上签个名就值好几万了。 那么你觉得这件烂衣服本身的价值几万嘛。 就是因为他有意义,然而这个意义的价值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问题六:毕加索的成名之作是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作品无数,是目前地球上画画数量最多的艺术家(画动画的当然除外),其最主要代表作有两张:

《亚威农少女》(代表了其创立的立体派风格)

《拿烟斗的男孩》(目前全世界所有画中,拍卖价最高的一幅作品,代表了毕加索的作品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另附毕加索各时期的代表作: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 ;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

问题七:为什么毕加索的画这么受欢迎?我怎么一点都看不懂,像是乱弄似的,怎么回事啊? 毕加索的画属于现代派,它不属于传统的理性的以现实为主的那样,它表达的是画家自己内心的思想,自由

问题八:毕加索是如何成名的? 5分 毕加索早年兜里只剩下十几硬币时,他用钱雇佣了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到巴黎大小画店转悠,临走时都要询问画店老板:有没有他的画,?在哪里可以买到他的画?

一个月后他卖出了�己的作品,并因此而一夜成名。

问题九:毕加索是怎么死的?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毕加索于1973年4月8日逝世,终年92岁。当时,他与妻子贾桂琳正招待友人前来晚餐,毕加索过世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 杯吧,为我的健康干杯,你知道我已经没办法再了。”

官方说法是胃炎导致的衰竭死亡。但至于死因真相,众说纷纭:有说是纵欲过度的;有说是抑郁而死的: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 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崇尚立体主义,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毕加索小时候常常会有意识地画出螺旋状的物体,虽然他根本无法说明画的是什么。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喜欢法兰西非法国。法国只是一个名词,而法兰西则是一首诗、一副画,一首悠美的歌曲。有着灰绿的色彩、青草的幽香,响着《马赛曲》一路驶进我的梦里。

1

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巴黎因有了塞纳河而成为一个及物动词。泉水为源的塞纳河相传是以一位降水女神为名,如此幽美的名字非女性莫属。诗人海涅说:“整个法兰西都是巴黎的郊区。”巴黎也可谓世界的“城中城”。在深秋飘着微雨的清晨漫步塞纳河畔,步入巴黎的“灵魂”。灰蓝天空映衬着橙黄、赭红的两岸梧桐树,晨雾为塞纳河面披上一层轻纱,水面飘浮着深褐、绛紫的落叶。树林的后面林立着一排排庄严的建筑群,古老的建筑在波光荡漾、绿树掩映中愈发显得古朴、幽深。

在秋日夕阳中漫步,在古建筑斑驳的光影中穿越往昔,那披一身金纱的女子可曾是我。倘若穿越到中世纪,可否看到美丽的吉普赛女郎艾斯美拉达牵着她的小羊漫步在塞纳河畔。秋日午后,抑或我会在左岸远远望见一位坐在河畔椅子上静静看书的金发碧眼姑娘,橄榄绿毛衣配酒红色长裙,微微低头,心思全在手捧的书上。身后是高高的梧桐树,阳光打在姑娘的脸上、书上,这样的画面在左岸随处可见。在咖啡馆坐坐,或许恰是当年萨特和波伏娃不时光顾的地方。在晨雾中远眺塞纳河日出,梦游中,时光倒流100年,是否可遇见莫奈。倘若回到十九世纪,或许会碰见福娄拜、莫泊桑、司汤达。微风拂面,阳光穿过梧桐映在水面也映在我身上,那个在左岸书摊看书的人群中仿佛也有我。当然塞纳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浪漫的文艺气息不是仅在左岸走走就能感受到。

坐上长长的游船,观赏两岸的景物、建筑,从左岸到右岸,再从右岸回到左岸,先浮光掠影观赏那些古建筑,再一步步走近,感受其独特魅力。

2

对法兰西最初的印象,不是鼎鼎有名的卢浮宫,而是巴黎圣母院,缘于年少时读过的雨果的同名小说。将来看到的也是遭遇2019年大火后重新修缮后的巴黎圣母院。早在两百年前,雨果便在书中预言,“这座教堂本身或许也会很快从大地上消失吧。”2019年之前看到的这座中世纪教堂也是雨果同名小说出版后进行的修葺,之前因为法国大革命已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我对这座教堂的所有印象皆源于这部文学作品。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序言中写道,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作者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希腊文“命运”。在那以后,人们又粉刷过或者打磨过这堵墙,已经弄不清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字迹就不见了。这个神秘单词是否有过不重要,伽西摩多却永久留在我心中。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著作,让这些人物在巴黎圣母院里演绎着各自的命运。

在童年的画中,教堂只有哥特式。那尖尖的屋顶挂着十字架的教堂总是掩映于丛林中,像古堡一般幽深,以为教堂就应该是哥特式的,高而直的建筑是连接人间与天堂的阶梯。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它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高耸挺拔,辉煌壮丽,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从教堂的北门步入,旋即可看见绚丽的“玫瑰玻璃窗”,在阳光映照下闪着灵动的光芒,是极为朴素的教堂内部最为靓丽的装饰。

登上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不仅可以俯瞰巴黎如诗如画的美景,欣赏塞纳河的绝美风光,更为雨果笔下伽西摩多敲的那口大钟。善良和忠诚熔铸的大钟不一定能让正义战胜邪恶,却激荡着这个世上每一个有良知的灵魂。 在巴黎圣母院也看不到美丽善良的艾斯美拉达、阴险毒辣的克洛德,却可扑捉一点钟楼怪人的影子。抑或,梦游巴黎圣母院并不仅为景点,是看不见的“命运”牵引着我,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建筑的命运、一个城市的命运,融入这些看得见的风景中。

3

步入卢浮宫这座艺术的殿堂,需进入玻璃金字塔的入口。贝聿铭的设计不仅美观、实用,也增添了几分对艺术的敬畏与期待。迈进现代感十足又有些许神秘气息的玻璃金字塔,沐浴在经特殊设计从玻璃穿过的阳光中先奔希腊罗马艺术馆。琳琅满目的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走马观花似浏览不如直奔重点。“胜利女神”雕塑创作于公元前三世纪,是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的。这座无手无头的雕像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者都能看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女神的衣裙在飞舞,甚至衣裙上的褶皱也清晰可见。热情奔放的动态让雕像有了灵魂,抑成正是乘风破浪的气势让她成为卢浮宫镇馆之宝。

断臂维纳斯雕像的形象在我年少时见过,当时不知道她手臂为什么是断的,却以为这样最为调和,倘若真长出两只手来,反觉不协调了。后来一位朋友送我的结婚礼物便是一尊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在我的床头柜上放了许多年,每日清晨一睁眼就看见她,后来不慎打碎了,却未打碎我的艺术梦。石膏像只有维纳斯的形,唯有亲眼目睹方能扑捉她的魂。爱艺术的人皆爱美,又岂能不爱爱与美象征的维纳斯。这座高203米的圆雕,无论从那个角度看皆能感受女神的美。法国大艺术家罗丹说:“这件作品表达了古代最了不起的灵感,她的肉感被节制,她的生命的欢乐被理智所缓和。”抑或这也是木心所说“任何事物,当它失去第一重意义便有第二重意义显现出来……”让我们关注于维纳斯的神韵而非肉体更勿论她的断臂,大概就是第二重意义吧。走得最安稳、久远的生命有着和谐的未完成。

小学时读过达·芬奇画鸡蛋那篇文章,很可能是杜撰的,但从中知道了达·芬奇,知晓了享誉世界的名画《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美在“神秘的微笑”上,关于那微笑众说纷纭。不仅有故事,还的专家对她的微笑进行了科学的考证与分析。在卢浮宫里,我不确定能否看到蒙娜丽莎的微笑,此画尺寸小,而游人如潮。据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看到蒙娜丽莎在微笑,也有人说她实际上没有微笑,只是给人的感觉在微笑。无论蒙娜丽莎是否微笑,抑或在观者心中皆在微笑吧,达·芬奇心里是否也在微笑?姑且相信那个传说,贵族妻子蒙娜丽莎丧子后沉浸在悲痛中,达·芬奇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用了四年时间完成这幅画作。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的奇才,这位大天才在不少领域皆有卓越的成就,画中奇特的烟雾笔法也是他的创新。背景是画家想像的风景,山水幽深苍茫,仿佛在森林中,绿树成荫;又恍惚在乡野山中,崎岖蜿蜒的小路、蓝绿色平静的湖面,与贵妇的优雅不相干的相干着,也让那若隐若现的微笑多了几分神秘。那微笑喜悦中有哀伤,几分无可奈何几分释然,她想着自己的心事,画家想着她的心事,观者也把自己的心事印上了她的面容。

4

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走出卢浮宫,前往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四百多年前,凡尔赛宫所在地原是一片森林和荒地,后被国王路易十三买下用作狩猎的行宫。作为行宫长达107年之久,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至到1833年方改为历史博物馆。人有人的命运、物有物的命运,越是美丽的人或事物越是命运多舛。凡尔赛宫能以今天的面貌示人实属不易。

王宫长达五百八十米,由花园、城堡和镜殿组成。大花园里有1400个喷泉,别具一格的一条长长的人工大运河为宫殿添了几多神韵。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郁郁葱葱。不再看到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兰西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的宫顶,而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更为端正、雄浑。宫殿内部是巴洛克式陈设和装潢,极为富丽堂黄。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存放着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曾在**中、西洋画中看到的画面浮现于眼前,宛如梦幻。画面中,恍惚看到头戴假发、身穿华服的王宫贵族穿梭其间,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与这极尽豪华、奢侈、繁复的装璜调和着。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

镜廊是凡尔赛宫一大胜景。全长72米,宽10米,联结两个大厅的长廊,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漫步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头顶上是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置身其中,仿佛在满目苍翠、芳草如茵的室外园林;又恍惚穿越到几百年前,镜中映照出的游人有“我”非“我”,也如梦幻,不知今夕何夕。

5

走出凡尔赛宫如梦中醒来,更为真实的埃菲尔铁塔耸立于眼前。埃菲尔铁塔是法兰西政府为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修的,我宁可相信那个象征爱情的美丽传说。“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假若你愿意回头看,我一直在守候。”三百多米直通云霄的高高铁塔诉说着世界上最美的情话。据说著名建筑设计师埃菲尔的爱人去世了,埃菲尔就建造了这座塔,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向爱人告白。这个美丽的故事多么契合巴黎这座浪漫的城市。多少恋人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拍婚纱照,见证爱情的坚贞。无论爱人在何方,只要站在塔尖,就能讲出最动人的情话,不用担心爱人能否听到,天上人间,与你相随。

相当于100层楼层高的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瞭望塔”,设有上、中、下三个瞭望台,站在不同高度,定有不同感受。站在中间瞭望台是俯瞰巴黎的最好地方,越往上爬越远离尘嚣,美丽的赛纳河、恢宏的建筑也浓缩成星星点点,仿佛站在云端看世间,千百年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与已有关与已无关,惟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6

到法兰西的南部走走,普罗旺斯的熏衣草、马赛港、阿尔镇,对我的吸引力不逊于赛纳河两岸的古老建筑。如果说巴黎是灰绿色,那么南部的法兰西则是靛蓝与橙黄。从厚重的文化艺术漫步到轻快、闲适的“童话世界”,从刻板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逃离,普罗旺斯是最好的选择。遍地薰衣草在阳光下翻起层层花浪,闪烁着紫水晶般的光茫,空气中弥漫着松树的清香。田野中、道路上,庭院、房屋上皆有蓝紫色和淡雅的幽香点缀。散步再远一点,穿一身轻薄的衣裳漫步到普罗旺斯的小村庄里。踩在石头铺就的小路上,中世纪的城堡,罗马古迹随处可见,小咖啡馆里坐着在灿烂的阳光下聊天的农夫,我恍惚走进了**,置身于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金色向日葵、橄榄树、梧桐树之中,似曾相识的景,却忆不起哪儿见过,是前世的记忆吗?又生出“我是谁,往哪里去”的困惑。

漫步马赛港,只因《马赛曲》;到伊夫岛,也因儿时看过的《基督山伯爵》,抑或可以追寻到小说中的利亚神甫和爱德蒙·邓蒂斯的足迹。普罗旺斯明丽热烈的地中海阳光吸引着塞尚、梵高、莫奈、毕加索、马蒂斯,激发着他们的创作灵感。梵高《普罗旺斯阿尔的农屋》描绘的恰是地中海灿烂阳光下宁静的普罗旺斯农庄景色。绿茵掩隐下的**农屋、湛蓝天空中飘浮粉色的薄云,不正是童话中的色彩吗。如果想要真正的生活,普罗旺斯是最好的选择;想要寻觅艺术家的足迹,普罗旺斯更是最好的选择。

梵高留下如此多感人肺腑的画作皆在法兰西南部阿尔镇创作的。《星空》《露天咖啡馆》《向日葵》系列、《红色葡萄园》《麦田》《麦田上的乌鸦》《加歇医生的肖像》《罗纳河之夜》《圣玛丽海港》,《红色葡萄园》是梵高在世时唯一售出的油画。漫步到阿尔,梵高画中那大片大片饱和度很高的蓝与黄就在眼前,纯净的天空、干净的灵魂,他一生最辉煌的创作盛期就在这里,留给阿尔、法兰西和世界300多幅不朽杰作,精神世界也在这里崩溃。

阿尔的向日葵因梵高的《向日葵》系列而得名。阿尔的梵高纪念馆,不仅有文字、画册、影像、高仿复制品,还有标注梵高在阿尔所有写生的行程线路、各种旅游文化纪念品,世界上各国艺术家慕名而来也为这个小镇增添了不少色彩,与生前寂寞的梵高形成多大反差呀!生前穷困潦倒,死后给阿尔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经济。走在阿尔湛蓝天空、灿烂阳光下,看到镇上庭院里的一株株明黄的向日葵,蓦地有点明白一位文革中遭迫害的老作家看到窗台上的向日葵,骤然泪流满面。梵高在阿尔的画皆有着浓烈的色彩,却唯有麦田的乌鸦与他相伴。

7

对法兰西的喜爱,始于翻译成中文名称的喜爱。对“枫丹白露”的喜爱也如同“法兰西”。徐志摩当年翻译为“芳丹薄露”,后朱自清将其升华为“枫丹白露”。在李健吾翻译的《情感教育》中看到“枫丹白露”,方知道有“枫丹白露”派画家。“枫丹白露”森林是法兰西最美丽的森林之一。当秋季来临, 树叶渐渐变成红白相间,与“枫丹白露”译名十分契合。漫步于撒满薄露的深秋“枫丹白露”森林,斑驳阳光下摇曳的树影,不断变幻的光影,一年又一年,“枫丹白露”还是那个“芳丹薄露”,却不再是福娄拜笔下的弗雷德里克。

因为福娄拜,因为《包法利夫人》,鲁昂也得散步过去。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也因福娄拜而愈加有名。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在鲁昂,寻觅“包法利夫人”,也是寻觅福娄拜,抑或梦中醒来,自己也成了“包法利夫人”。

“看不见的风景决定着可视的风景”,我的窗框镶着一幅幅法兰西风景,只要想看,随时都在。又下雨了,掀开窗帘,那是夏日飘着微雨的塞纳河清晨,雨后,水面映着莫奈的“日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01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9
下一篇2023-10-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