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幼儿集体婚礼的看法

你对幼儿集体婚礼的看法,第1张

每个孩子对于结婚的仪式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应该得到成人的尊重,成人只要给予孩子自己规划和实施婚礼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在幼儿园每天的时间安排中,只要有孩子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就会有机会来实施自己的婚礼。这些婚礼是孩子们自己决定,自己进行的,他们可以邀请成人参加,但成人不可以太多干预。

孩子们对自己的婚礼有着不同的追求,每一对孩子举行婚礼的方式各有不同,我在幼儿园研究期间,观察到了孩子自己自主的婚礼,每一个婚礼都是独特的,是两个进行仪式的孩子的意志体现,这些孩子自主的婚礼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模仿成人型:孩子邀请了双方父母和小朋友们参加,也请老师帮助自己准备婚礼场景(因为参加很多成人婚礼,所以进行场景模仿),请老师担任主持人,进行婚礼仪式中有一下环节:穿“婚纱”(实际上就是在头上披张白纱)、放音乐、交换戒指(孩子请父母提前为自己准备好戒指)、相互亲吻拥抱。这种婚礼很隆重,看得出来两个孩子很用心地模仿着公子和王子结婚的情景,小朋友们像过节一样快乐。婚礼的所有过程都是两个孩子自己商量和决定的,幼儿园和家长只需要协助孩子完成,在这场婚礼中,孩子是主体。

浪漫温馨型:不通知任何人,也不宣布结婚信息,两个孩子默默地将自己披红挂绿地打扮一番后,举着从家里带来的一把大红色雨伞,静静地站在教室的某个地方,两个人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一般,没有任何表情地站上半小时左右,婚礼结束。这样仪式连续进行了两个月后,这场马拉松式的婚礼宣告结束。

生活实用型:两个孩子自己商定结婚,没有任何仪式,只是向大家宣布一下:我们昨天结婚了,就完成了结婚的过程。然后,两个孩子每天在一起过家家,这样简朴的“结婚仪式”成为了大多数幼儿园孩子的选择。

幼儿的爱情和他们的自主的婚礼,对于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有利的,但是,我要强调的是:这个婚礼应该是幼儿自己决定的形式——时间、地点、邀请的朋友、穿着打扮,是否有张扬的形式等,而不是幼儿园和父母来决定的。在这100多个孩子中,有多少孩子想以老师举办的集体婚礼来完成自己的婚礼呢?有多少“恋爱中”孩子根本没有结婚的念头,就被强行加入这个集体婚礼?有多少孩子为了成人举办的这场秀,被成人强行配成了一对结婚伴侣?在这场集体婚礼中,到底是体现了每一个孩子的意志,还是孩子们被老师和家长当成了一个开心节目的工具?!幼儿园为孩子举办集体婚礼,这是对孩子个体的不尊重,剥夺了幼儿对自己婚礼自主的权利。

孩子玩结婚游戏是正常的行为,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结婚游戏就是大家常说的过家家游戏,而且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享受在小的时候做一回大人的感觉。而且小时候大家一定听到过,孩子说自己也有女朋友或者有男朋友了,并且小孩还会告诉父母以后要跟谁谁谁结婚。他们对这种结婚游戏乐此不疲是一种童真,在幼儿园里面最常见家长觉得有伤大雅。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仅仅只是一个游戏,是他们在童年的时候一种快乐的游戏。而且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童言无忌,要保留孩子的这种童真。如果过分的阻止孩子,就会让孩子失去成真。可以给孩子适当的空间让孩子去发挥自己对结婚小游戏的认知,而且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

孩子扮演的角色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应该做什么事情,男孩和女孩在游戏的时候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孩子对于结婚游戏的认知主要来源于父母,家长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做一些不适合孩子看到的动作,要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面成长。如果父母否定了孩子的做法,而且还觉得孩子的结婚游戏给他们带来了影响,家长也要学会怎样让孩子去做事情。

了解孩子的内心

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去保护好自己,结婚游戏从来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有问题的是那些传统观念的父母。要让孩子在一个快乐的童年里成长,就要学会去保留孩子身上所有的特质。孩子本身是没有很有想法的,他们的所有做法主要来源于他们对外界的不了解。只有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帮助孩子的同时知道孩子的内心才能够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记得我还在早教工作的时候,有位不到三岁的女孩说:“我马上就可以结婚了,我还要穿白色的婚纱,变成美丽的新娘子,新娘还要和新郎睡在一起,还要亲嘴,生好多宝宝”。如果这些话是从你孩子嘴里说出来时,你会如何回应孩子呢?

有的家长说:“你还这么小,不能结婚”。家长心理很担心孩子早熟,小小年纪,怎么懂得这么多?所以,家长大部分时候会制止或不允许孩子说类似的话。

著名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在她的著作《善解童贞》一书中说:孩子当下的爱情,与未来经营爱情和婚姻的能力密切相关,爱情教育不是鼓励或禁止孩子的爱情,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一个爱情发展阶段。

几乎每个孩子在3-6岁阶段,其心理发展都会经历一个“婚姻敏感期”,他们开始对结婚、亲吻、生宝宝的话题特别感兴趣。这个时期,父母应该怎么引导特别重要。

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孩子在人际关系敏感期过度后才会产生“婚姻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开始出现对异性组合的意识,比如最早想要和父母结婚,一段时候过后会“爱上”一个异性小伙伴。

在这个时期,父母会发现孩子特别喜欢说“我喜欢谁,我要嫁给谁,我要和谁谁谁结婚”等等。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发展过程中非常正常的现象,如何了解和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是每个父母的职责所在。

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的表现有哪些?

会对结婚的话题感兴趣

乐乐喜欢画画,最近特别喜欢画男孩女孩结婚的画面,一边画一边说:“左边这个是新娘,右边那个是新郎,他们结婚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是自由发挥,画面中透露出浪漫温馨的画风,飞舞在空中的彩色亮片,各种彩色花做成的拱形门,新娘头上的皇冠,脚下的高跟鞋,美丽的长发、婚纱裙;新郎西装革履,显得风度翩翩。一幅充满幸福和浪漫色彩的画面就呈现在了前期,这就是孩子心中所向往的“婚礼“。

孩子希望和一个异性结婚

我朋友的儿子贝贝5岁半,在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喜欢过一个女孩子,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就会说:“我们班的笑笑也喜欢吃这个”,说完兜里装一个,然后第二天带到幼儿园送给她吃。有时候还会说:“我要和笑笑结婚,我最喜欢她了。”

我在幼儿园工作的时候,也发现有些孩子成双成对在一起,而且持续好一阵子一个男孩只和这个女孩玩,上课坐一起,做操站一排,还会主动互相帮助。有时候无意间听到他们的“窃窃私语”:A:“我喜欢和你,你喜欢我吗?”,B:“我也喜欢你,明天我送个礼物给你”。

孩子们有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有的会通过送礼物来表达内心对对方的好感,有的会直接说出“我喜欢你”的想法,孩子们希望是独享两人的爱,不愿意被他人打扰。

模仿成年人结婚的仪式

处在“婚姻敏感期”的女孩喜欢用彩色的纱布盖在头上,用一个环状的玩具当戒指,对着照照镜子穿白色的纱裙(用彩色的布代替);男孩喜欢穿上帅气的小西装,佩戴领结,走起路来风度翩翩。有的孩子会进行“结婚”的游戏,从这头一起走到那一头,然后新郎给新娘戴上戒指,互相表白一番。类似的婚礼仪式会重复进行好几次,然后宣告结束。

如果孩子在“婚姻敏感期”所表现出的行为被满足,就可以顺利度过这一敏感期,反之,就会造成阻碍,后续还会继续弥补。

孩子处在婚姻敏感期时,父母要避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爱情”,用成人的方式操控孩子,把孩子的情感当笑料,否认孩子的情感,也不可以用爱情的话题来逗孩子。

一次在网上看到国内媒体的报道,一所幼儿园园长和老师费尽心思,主动为100多个孩子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中的孩子年龄都在5-6岁左右,女孩们个个穿着白色的婚纱,男孩子们穿着礼服,从远处看就像是成年人的缩小版。男女搭配,女孩挽着男孩的手腕依次上台,整场婚礼的程序犹如西方人结婚差不多,家长们坐在台下为孩子们拍照、摄像,为新“娘新郎们”欢呼祝贺。

在报道中,幼儿负责人说是邀请孩子们自愿报名参加这次集体婚礼的,家长们也是自愿参加。关于这次幼儿园集体婚礼的活动,教育专家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老师提到,在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孩子们的照片中,看不到孩子们发自内心流露出的幸福和喜悦,更像是迎合台下的父母和老师,更像是一场表演,一场婚纱礼物的秀场,而不是让人内心洋溢幸福的婚礼。这样反倒破坏了婚礼的神圣感(穿上礼服走过场),孩子没有独立自主感(婚礼由他人控制),不是由孩子自由意识的体现,也不是孩子需要的。

“因为相爱,所以想给彼此一个温暖的家。”当孩子问人为什么要结婚时,我会给孩子这样的答案。并不会告诉孩子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做相应的事情。

每个人结婚都有非常多的原因,有些可能是年龄大了,有些也许是被父母所逼,有些是因为彼此相爱。抛弃其他的因素,结婚不就是因为爱吗?想要给彼此一个温暖的家,可以彼此相互依靠,相互扶携,这就是简简单单的幸福。如果将结婚赋予了太多的东西,那么就变得那么的不纯粹,也会让孩子觉得婚姻非常复杂。其实婚姻又何尝不是那么的简单,遇到合适的人进入婚姻的殿堂。

孩子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正是处于婚恋的敏感期,这对孩子未来的婚姻观有很大的影响。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多标准答案,但是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婚姻观。有很多家长听到孩子问出这样的问题就会嘲笑孩子:这么小就要结婚,是不是有喜欢的女友等等。

最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进行回答问题,没有必要去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毕竟每个孩子的想法是有所不同的,比较小的孩子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他只要一个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比较大的孩子更需要给孩子进行解释,毕竟孩子会问这样的问题就是有相应的疑惑,那么家长的回答会影响着孩子的恋爱观婚姻观。可以让这些大的孩子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对于恋爱婚姻有什么见解,这些大的孩子对于恋爱婚姻的见解往往是因为受到身边人或者家庭的影响。

其实孩子就是一个小小的哲学家,他们对于任何问题都非常的好奇,而家长的回答往往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1如何解决双方父母对待儿女婚姻问题

父母们也许同样需要理解,他们也许也没有办法,但他们更值得同情。在他们无力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能顺着迫害的惯性把落后延续。

我国《婚姻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可是我们有太多的父母却在无情地干涉着自己儿女的婚姻自由。

所以父母们应该以更平和的心态,更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子女,允许他们自己的婚姻问题上有自己更大的自由,允许他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我选择的权利,也许父母们还有这样那样的不放心,可儿女们已经长大。

2家庭教育:《父母该怎样和孩子谈话》

一位教育家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其实,孩子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父母与孩子谈话,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谈话的技巧。如果你的谈话孩子不愿听,甚至感到厌烦,那么,即便你说的全是“金玉良言”,在孩子的心中还是一分不值。

那么,父母该怎样与孩子谈话呢?

(一)新学期开始时: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或孩子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会有一个新的意识、新的能力,此时家长因势利导,便会“旗开得胜”。

(二)享受成功喜悦时: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感受到委屈时: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

(四)老师来家访时: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提出孩子的缺点,不宜单纯“告状”。

(五)有困难、失败时:家长不是训斥,而是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指点,帮助其走出“困境”。

(六)有较大过失时: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循循善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对某种事物还有浓厚的兴趣时:发现孩子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家长应积极支持、鼓励,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最为重要的。

(八)有较大的团体活动时:这个时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团体争光、培养团体观念的极好时机。

(九)他人取得优良成绩时: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家长要抓住此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孩子一时的热情变为主动的行动。

(十)作客或有客人时:一般来讲,孩子都喜欢听好话,不愿在别人面前丢脸,所以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谈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恰当地提出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26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