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饼是用面粉,白糖,五香汾,花生,拷成的礼品饼。最早是看喜(庆贺亲朋的喜庆事)时必备的礼品,所以叫喜饼。其中用于婚庆的,也叫“媳妇饼”;用于生孩子的,也叫“月子饼”。因为那饼太好吃了,后来在平常走动亲朋时也制作。就这样,逐步演变成了一种常见的风味食品。礼品饼的制作关键是调面及烙制。调面加酵母,类同调蒸馒头的面。不过调礼品饼的面,水、油、蛋、糖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比例不同风味不同。面揉好了以后,一般按4两湿面一个,擀成圆形饼。稍放置一会儿,待面二次酵软后,即可下锅烙制。开始急火、稍后小火、最后微火,以既能把饼加热烙熟,又不烤焦饼皮为度。礼品饼最大的特点,有脆、甜、香的共性特色,还有软、润、滑等家庭特点。因在制作过程中,佐料的添加比例、火候把握上,往往各家各有一套,所以出现了不同的特点。礼品饼,以海阳所一带的为最正宗。礼饼是闽式糕饼中的名产品。
它的特点:皮薄如纸,饼馅香肥软润,风味特殊。每公斤6只,厚约15厘米,直径8~11厘米。
原料配方
皮料:面粉5公斤、饴糖1公斤、熟猪油125公斤
面料:芝麻35公斤
馅料:熟面粉10公斤、绵白糖12公斤、白膘丁12公斤、熟花生仁粉2公斤、去皮红枣丁1公斤、瓜子仁125公斤、核桃仁225公斤、糖冬瓜2公斤、精盐015公斤如做椒盐馅的,内放用油氽过的葱末少许。如做甜馅的,则不放盐和葱。
制作方法
1制皮:当面粉、饴糖、熟猪油相互拌匀后要稍加一点水(约175公斤左右),制成面团,略为胀润一下,用拳头加以捣拌约20分钟,尽量使面团胀润起筋,富有延伸性,便于包制。然后将饼皮分成4块,每块摘成30小块饼皮坯。
2制馅:在制馅料内略加水后一起搅拌,拌匀后制成面团,分成10块,每块摘成30小块待用。
3制坯:取饼皮面团(占饼重量10~15%)用手掌延压成圆形、皮薄、面积较大的皮子,把饼馅(占饼重的85~90%)包放,在包馅时要注意厚薄均匀,不破裂和封口严密,再逐渐揿扁(约15厘米厚),然后在饼坯外表洒些水,粘上芝麻。
4烘焙:烘焙礼饼,火力要小,时间也较缓慢,炉温控制在130~150℃之间,烘焙时须翻动一二次,以免烘焦。当饼皮圆周由青绿色转为微**时,即可取出冷却。质量标准 外观金**,没有焦斑,饼面平整,没有破裂露馅情况和明显的人工气孔。如饼面有外突不平,则因包馅时未将空气压去,或馅中水分过多所致;如饼边圆周翘起,中心下凹,则因烘焙不熟所造成。
口味香肥软润,爽口不腻。由于本品有较多脂肪及水分,不宜久藏,以防腐烂。
结婚翻身饼是什么?吃翻身饼的吉利话大全带你找到打通结婚翻身饼口诀,赶紧去看看吧。
一、结婚翻身饼人们用翻身饼寄托最单纯而美好的心愿,企盼新年能够摆脱从前的烦恼,翻身重新开始。结婚当天晚上男女双方各选“全人”陪新人吃“翻身饼”’,小菜6碟,点独明灯。天镇县在吃翻身饼时,还用竹签扎7个眼;左云县男吃饼,女吃“争气果”;广灵还要吃“下议面”。
1结婚翻身饼据说必须出自亲娘的手,要自己的妈妈亲自给女儿烙饼。一般都是坐了高出吃,边吃边说我翻身啦。
2烙饼的要全人,一边烙一边问“翻过了么?”结婚的人回答“翻过来啦。”烙饼人继续问“翻哪啦?”回答“翻蜜罐啦,”等等,每烙一个饼问一回。回答可以变的,比如翻金窝,福个墩儿啦。
3没烙饼的人问烙的人,“谁谁,你做啥呢?”那个烙饼的人说“烙翻身饼呢。”其他人再问,“翻过了么?”那个人回答“翻过来啦。”完了,新娘就能吃饼啦,新娘先吃,别人才能在吃。
二、吃翻身饼的吉利话大全
1艳阳照耀兴隆地,代代儿孙跳龙门。
2金枝玉叶开鲜花,来年生个小探花。
3姻缘相配,白首成约,终身之盟 盟结良缘。
4神仙眷属,新婚志喜,相亲相爱,才子佳人。
5天作之合,心心相印,永结同心,相亲相爱。
6百年好合,永浴爱河,佳偶天成,宜室宜家。
7白头偕老,百年琴瑟,百年偕老,花好月圆。
8福禄鸳鸯,天缘巧合,美满良缘,郎才女貌。
9瓜瓞延绵,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珠联壁合。
10缘订三生,成家之始,鸳鸯壁合,文定吉祥。
三、大同结婚翻身饼口诀
1一般都是坐了高出吃,边吃边说我翻身啦。这是对结婚未来的一种好的期待,也是对新婚生活的美好幸福的祝愿。
2边吃边大声念我要自行车,我要自行车,一种期盼,心想事成。
可以随便想喊什么喊什么,就像是生日的愿望一样,这是结婚的愿望,愿望自己心里所想的能够心想事成,就是一种对未来美满的一种期盼与向往。
乳山喜饼,是独有风味的面食,名闻山东。“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红妆。揭开喜盒相大礼,首饰果饼一箩筐。”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传统婚庆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婚俗多已消失,但结婚时制作并分发“果饼”的习俗却沿袭至今。果饼,在乳山又叫喜饼。
乳山喜饼,呈规则的圆形,直径14~16厘米,厚度4厘米左右,用小麦粉、鸡蛋、花生油和白糖精制而成,不加一滴水,不加任何添加剂,以口感酥软、香甜,外观大方、体面,且经济、营养,保存时间长而远近闻名。据考证,在乳山周边地区,同为结婚时分发给亲朋好友的“喜饼”,西面的海阳是用面粉做成炸果,状如凤凰、金鱼等,虽栩栩如生,但冷却后易变得干硬;北面的牟平则是把面粉做成很小的“抓果”,此类面食自是不能当饭吃,只可作零食;东面的文登、荣成等地,也有“喜饼”,但文登喜饼要比乳山喜饼小很多,荣成“喜饼”的个头更是小得像桃酥,并且很油腻,不松软。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与乳山喜饼类似的。
乳山喜饼好吃,其做法也很讲究。常做喜饼的人都会有经验:十斤面粉,二斤半白糖,一斤六两纯正花生油,四斤鸡蛋,可烙制40余个喜饼。乳山喜饼的制作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把适量酵母泡在少许温水中,化开,成糊状。水的温度,以感觉不烫舌尖为宜。然后把鸡蛋打到盆里,与花生油、白糖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当然,鸡蛋多一点更好。但油和糖多了却不好,会使做出的饼不酥软。混合在一起的材料用筷子用力不断搅动至均匀,然后加入溶好的酵母水和少量面粉,打成“面酵”,等待发酵。这个过程一定不能加水。当面酵表面“冒泡”时,表明面酵已“开”,此时把面粉添加进去,并揉揣成均匀的一大块面团,再次发酵。此次发酵时间不长,面团外观上胀大、面里充满气泡就算发酵成功了。
其次把发酵好的面团稍加揉揣,分成许多等重的小块,再揉,直至表面平整,有筋道,然后用特制的小擀杖擀成饼,要留有一定厚度。擀好的饼还需最后一次发酵。观察饼的表面开始变薄就可以了,有人形容此时饼的表面像小孩的脸皮一样细腻,薄如蝉翼。烙饼要用平底锅,锅表面要涂上花生油,以文火为宜,烙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手指戳碎了饼面,并要勤翻动,避免烙糊。当饼的侧面开始发黄时,可用手指肚轻轻按压一下再立即松开,若压下去的地方接着弹回来,那么,金黄悦目、香甜可口的喜饼就算烙制成功了。
乳山的风俗习惯里,喜饼最早是用于婚嫁喜事中,而且多为女方家准备,因此也常被称作“媳妇饼”。现在,男、女双方都会制作几百甚至上千个喜饼,在办喜事期间分给亲朋好友、邻居街坊品尝。还有一种大的喜饼,直径常在30厘米以上,叫做“囤底”,一般是被切成扇形小块,分给前来参加婚礼的至亲好友。“囤”是盛放粮食的器具,用它来命名喜饼,一是表明其大,二是代表圆满,三是寓意家有“余粮”,人有“余福”,日子过得好。正因有如此意义,所以主人在制作“囤底”时就更费尽了心思,材料用得更多、更好;参加婚礼的人,也都盼着能分得一块“囤底”。一次婚礼,一般要制作8个大“囤底”。
随着时代的变化,喜饼的用途越来越广。逢年过节,过生日,生小孩,走亲戚,甚至是子女升学、到外地上班,都往往会烙喜饼,分发给亲友,并留一些自家享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乳山喜饼的制作逐渐走向商品化、市场化,并涌现出孔氏喜饼等著名品牌。现在,城里人办喜事,多是到商家订做喜饼,既省时省力,又能保证质量。即使不办喜事,不少乳山人也喜欢购买喜饼作日常食品。另外,现在威海、烟台、东营、济南等地,都有制作销售“乳山喜饼”的,虽然其口味称不上完全正宗,但也顾客盈门,购者络绎不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