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苏东坡的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他十八岁的时候父母为他选取家住青神的比他小两岁的王弗,婚后王弗就做了苏东坡的贤内助。
苏东坡才华熠熠,在仕途上他仍需由低级而上升,在他不够成熟老练之时他需要妻子的忠言箴劝,王弗在务实际、明利害方面远胜过丈夫,他对丈夫非常佩服,知道自己嫁的是个年轻英俊的诗人。而才华过人的诗人和一个平实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时,往往是显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个诗人丈夫,而是那个平实精明的妻子。
妻子的悉心照顾,尽到做妻子的本分,苏东坡事事多听从妻子,她警告丈夫要多提防那些过于坦白直率的泛泛之交。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情深。苏东坡的妻子以26岁之年病逝,十年后苏东坡写词以寄相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苏东坡有三个妻子,一个最爱的人。
三个妻子都姓王,最爱的一个人的姓苏。
他的妻子的名字依次是:王弗、王润之、王朝云。
他最爱的人的名字,不可考。每个神气完足的人物的心底萦绕的那些甜蜜,总是那么隐晦而迷蒙,叫人望眼欲穿也捉摸不透、看视不清。只知道那位女子是他的堂妹。正因如此,东坡才未能娶此伊人。设若那个女孩子不姓苏,我实在想不出东坡娶不到哪一个聪明秀丽的女子。因为,聪明的女子总会爱上东坡的。或许他的堂妹才真可谓是“苏小妹”,美丽端方,机灵聪慧。而传说中嫁给秦观的那位苏东坡的亲妹妹,则纯粹是捕风捉影,胡编乱造而来。堂妹最终嫁给了柳仲远,名不甚大,才不甚高,品行端正,清贫一生。她比颠沛流离的东坡早逝,香消玉损之际,东坡心如刀割,不顾年高体衰,往坟头吊谒,作祭文一首。以前东坡也写过两首诗给她,但平常视之颇不易解,因为那实在像倾吐衷情、表达爱愿的情诗。
再说他的妻子。苏东坡颇有女人缘。当然这里不是讲他的风花雪月史,而是说,东坡的一生颇受女人的理解及照顾。除了三个妻子,他所侧身的宋朝中,有两(三位?记不清了,懒得查)位皇太后都曾在他受小人排挤之际努力保护过他。女人最能理解男人,当苏东坡受到这么些女人的眷顾及帮助时,这些女人是值得尊敬的,她们不啻为“巨眼英豪”,而东坡更值得夸赞,只有他这么样的人,才具有让很多优秀的女人理解的能力。
王弗是东坡的结发妻子。也是东坡的姨家表妹。不知娶了表妹却不能娶堂妹的东坡在结婚的时候有何感想,他那时只有18岁,可能由于年轻气盛,未能留下诗文。幸而王弗颇有才华姿容,且知书达理,明晓事体。所以,在旷达豪放的东坡和生人晤谈时,总有王弗在“垂帘听政”,因为事后她能告诉东坡要不要和他见面的这个人深交。林语堂曾经这样评价王弗:“才华过人的诗人和一个平实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时,往往是显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个诗人丈夫,而是那个平实精明的妻子。”可惜红颜易老,王弗在26岁时归西,苏轼将之安葬在母亲坟旁,并在那里种植了3000株松树。十年后,39岁的东坡写下了那首悱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死后三年,东坡和王润之结婚。之所以是三年,是因为期间东坡要为死去的父亲苏洵居丧。王润之是王弗的堂妹。她打小就佩服姐夫的文采风流,并且她也有一个对东坡五体投地的哥哥。于是,因父母双亡有了婚姻自主权的东坡在润之哥哥的张罗下,和润之结了婚。这时候,东坡大概是32岁,王润之20多岁。王润之温柔贤惠,不比王弗善于识人,她事事迁就东坡,默默地支持苏轼度过了他一生中坎坷不已的二十多年。其间,东坡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槛:乌台诗案。但是,王润之在死时也享尽了尊荣,因为那时正好是苏东坡被重新启用,且官居三品的时候。王润之有一个风光的葬礼,更重要的是,东坡死后和她葬在了一起。王润之对东坡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她在杭州时为东坡纳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妾。
这个小妾就是东坡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她12岁时即被王弗收纳。在王弗死后,东坡将之扶正。朝云比东坡小了近三十岁,但还是比东坡早亡,在四十岁左右死于疫病。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说明王朝云对东坡的理解程度: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之后,东坡为纪念朝云在西湖边建“六云亭”,并写楹联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东坡晚年对佛法情有独钟,朝云亦是,且被东坡称为“天女维摩”。
东坡虽有娇妻三人,却都红颜薄命,让人唏嘘。
但如果,我们假设王弗能伴东坡终老。或许,在这位精明的夫人的匡助下,东坡的人生路途就不会那么崎岖了。而路途一旦平坦,也许就没了那隐藏在诗文中的极致之美。
幸耶?哀耶?
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在时间的广淼之湖上泛舟的东坡,或许不会这么看,这么想。
宋代文豪苏轼逝世,享年65岁。苏轼有三个妻子。可惜三个老婆都比他死的早。巧合的是,三人都姓王。但是,姓后面是前两个。他真的是个要命的男人,“爱妻”吗?但不管怎么说,苏轼还是很爱他们的。他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可以称得上幸福美满。他给他们留下了许多故事和故事,也为他们写了许多诗。
早在公元1054年,18岁的苏轼嫁给了比他小2岁的四川眉山人王符。他们在一起生活了11年,王福生下了他的大儿子苏迈。1065年,27岁的王符去世,苏轼29岁。那时苏迈只有6岁。
Qvodbsp,取人性命;结过婚的妻子王福,年轻漂亮,懂读书,懂礼貌。很孝顺,很照顾苏轼;两情相悦,爱情。王福堪称丈夫的左膀右臂,有“幕后听”的故事。苏轼心胸宽广,疏于管教,王符在屏风后倾听,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了他。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也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都在身边,整天不在。苏轼偶尔忘记,她从旁提醒,可谓苏轼的贤妻良母,标准的“红袖添香”。王符病逝,对苏轼打击很大,内心和精神的痛苦不言而喻。按其父苏洵的话说,苏轼是“葬在你娘坟旁”,在附近山头种了三万棵松树以示悼念。十年后,苏轼为王符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被誉为“千古第一悼词”。900多年来,这个词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1068年,32岁的苏轼与比他小11岁的21岁的王闰之结婚。她是王符的表妹,似乎有种“姐妹好嫁”的另一个版本的感觉。他们一起生活了25年。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佩和三子苏果;加上长子苏迈,三个儿子都是由王闰之抚养长大的。1093年,王闰之去世,享年46岁,苏轼57岁。
王闰之的表妹王符死后第三年,她嫁给了苏轼。她从小就仰慕苏轼,端庄贤惠,性情温婉,处处依赖苏轼。王闰之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年,包括乌台诗案、黄州贬谪,与苏轼同甘共苦,宦海沉浮。在最困难的时期,她和苏轼一起采野菜,赤脚耕田,想办法解除丈夫的烦闷。在王闰之生日之际,苏轼放鱼祝福她,并作年谱蝶恋花。“三颗珍珠,膝下王”一词,是赞美她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相亲相爱。王闰之死的时候,苏轼伤心欲绝,写了一篇悼词:“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元秋。一点也不,先抛弃了我。谁遇见我的门,谁喂养我的田地?我很无奈!用眼泪擦干你的眼睛。出国旅游,我没那么大方。只是同一点,还是按照这个说法。唉!”妻子去世一百天后,他让朋友李龙绵画了10张罗汉像。当和尚被要求为她念经时,她会将这些佛像献给她妻子死去的灵魂。公元1101年苏轼死后,其弟苏辙将他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他“同穴而居”的愿望。
最初,王朝云是一个被买来服侍王闰之的女孩。她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吉。她比苏轼小26岁。12岁时,苏轼当时正在杭州工作。六年后,公元1080年,18岁的王朝云被44岁的苏轼纳为妾,两人正式同房。从那以后,王朝云和苏轼一起生活了16年。公元1083年,王朝云在湖北黄州生下了苏轼的第四子苏盾。可惜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从那以后,太伤心的王朝云再也没有生第二个孩子。1094年,苏轼被贬至岭南徽州,只有王朝云跟随他。在1096年,什么
王石朝云,我的妾,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她英俊,优雅,聪明,极具灵性。是她说苏轼“吃饱了肚子不合适”。秦曾称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也最多,称之为“天女维摩总解禅”。比如其他著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明艳阳,山空雨奇;要拿西湖比西湖,浓淡总相宜。”根据描述,写的是西湖美景,其实包含了苏轼初遇朝云时的暖心情怀。
再比如西江月,菩萨蛮,雨中花慢等。当苏轼最困难的时候,他身边的妃子纷纷离去,但忠贞的王朝云却始终陪伴着他。苏轼贬谪徽州时,王朝云常常以唱蝶恋花字来排遣愁绪。每当朝云唱到“枝上吹柳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时候,他就会压抑自己的忧郁,难过,不哭了。
不幸的是,苏轼的妻子晁云也因一场严重的瘟疫在徽州先于他去世。苏轼在悲痛中写了一首诗悼朝云并引,“终生再未听到此词”。苏轼按照王朝云的遗愿,将妻子安葬在徽州西湖孤山南麓齐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中,并在墓旁建了六个亭子以示纪念。他写的对联是“不合时宜,唯有云能识我;一个人弹着老调,每逢黄昏下雨就想起青”,还有那真挚的墓志铭。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景点。
上周介绍了苏东坡,我实在是太爱他了,所以我还想介绍一下苏东坡身边的三位女性
他第一位妻子王弗,四川眉州人,她16岁的时候就跟他19岁的苏东坡结婚了,这个女性度过了青春夫妻的十年,她知书达礼,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后来去世了,苏轼非常的怀恋她,在去世十年之后,他忽然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王弗回来,就写出了我们最熟悉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从古至今,都是写给外遇的人很多,写给原配的非常少。苏轼也算是中国好男人啦~
第二个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四川眉州人,王弗去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比苏轼小11岁,生性温柔。她是苏轼三个妻子最辛苦的一位,这个期间苏轼一直处于奔波官场,被很多很多的人陷害,又被抓到监牢去,这个做妻子的在家里带着孩子,还要抵挡这个恐惧,王闰之对丈夫的那个爱真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王闰之几乎就是每天灰头土脸在忙家务,一直到晚年,也先于苏轼逝去。
苏轼还有一个妾——王朝云,浙江钱塘人。朝云很可怜,因家境清贫,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8岁进妓院,她认识苏轼是12岁,苏轼替她赎身。后来朝云在苏轼落难的时候最大安慰的一个人,苏轼他很爱吃,常常就摸着他的肚皮,就问别人说,你们觉得我肚子里面是什么,旁边的人说是一肚子的锦绣文章,他摇摇头,朝云说:一肚子牢骚~
苏轼跟朝云真的有一点像知己,写给她的诗词最多,朝云很年轻就去死了,临死的时候,苏轼在她旁边为她念《金刚经》然后埋了她,朝云逝后,苏轼再未婚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