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梵高悲剧的一生

天才梵高悲剧的一生,第1张

2019年6月19日,疑似梵高自杀所用的左轮手枪在巴黎拍卖。 手枪最终以约十六万两千五百欧元(约合129万人民币)价被一名私人收藏家竞拍购得。但此次竞拍活动也引发了外界的争议。负责照看梵高生前居所的梵高学生会发文谴责这一“将悲剧商业化”的行为。并称毫无证据显示这把手枪与梵高的死亡有关。1965年,一位农民在梵高自杀的田地见到了这把手枪。因检测显示这把手枪被埋在地下已有75年与梵高1890年的死亡时间相吻合。因此拍卖公司“艺术竞拍”坚称这正是梵高自杀时所用的手枪。

梵高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他并非一生都穷困潦倒。他1853年出生在荷兰,家境还不错,几个叔叔是当时最大画廊的大股东。梵高从10岁开始就画画,他喜欢画人,例如穿着棉袄拄着拐杖的老大爷、缩在阶梯上熟睡的老妇人等这些特别朴素的生活人物。而当时社会的主流是线条整齐、画面细腻逼真、表现贵族的生活的作品。因为梵高从小就不喜欢大众的风格,他画出来的画自然就不会受欢迎,所以当时家里人觉得梵高不适合当画家,而是让他去做画商,卖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梵高并不喜欢那些主流的宫廷贵族画作,结果得罪了客人,也丢了工作。而这是梵高第一次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追求。

离开画廊后,梵高通过家人的关系给他找了份牧师的工作,这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收入稳定,工作不忙不累。后来因为长时间和当地农民工人接触,被上司排挤,被迫离开了。

27岁梵高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在37岁离世前,他创作出了2000多幅作品。包括900多幅油画和1100多幅素描。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传达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用扭曲现实的方式,简单的来说他的情绪会影响到他观察的事物。他的代表作品《文森特的椅子烟斗》描绘的是一张偏黄的椅子,但是椅子的边缘可以看到蓝色的边框,这个边框就是因情绪而诞生的。梵高拥有比常人更强的情感感受能力,所以使用了更加表现自我的方式来描绘物体。

作品《房间》用鲜艳的色彩描摹了**的床脚,淡蓝色的墙壁和鲜红的被单。梵高曾经和弟弟的通信中表示,画这个房间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休息。在梵高的启发下后映像主义的艺术家只把客观物体当做表达艺术理念和情感的一种媒介。

1886年的冬天,梵高与高更在巴黎相遇了,当时他们跟印象派的画家们一起研究,并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这种画的用色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空间关系,运用鲜艳的颜色来表达画中的事物。高更和梵高都很喜欢浮世绘,梵高也临摹过好几幅浮世绘。他们因此得到了启发,也意识到色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梵高和高更的画,都有着各种明亮的**、红色、蓝色、黑色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这也是两人最初相互吸引的点。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到他所在的阿尔勒一起生活一起画画,而向日葵系列,就是梵高为了迎接高更到来,送给高更的礼物。其中有一幅叫做《十五朵向日葵》的画最为有名,直到现在,这幅画还是整个西方艺术界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受欢迎的静物画。个**的背景墙,底下是一张棕色的桌子,桌子上是一个深**的陶土瓶子,瓶子里插放着15朵向日葵,每朵向日葵的大小形态和开放状态都不一样。那为什么画中的向日葵是15朵呢?有人说这15种不同形态的向日葵,是代表着从花蕾到盛放到凋谢的一生过程。不管怎么说,从画面可以看到,梵高运用了非常饱满的**去表现这象征着太阳的花朵。其中整个画面的**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两人一起讨论着如何调色用色、讨论关于构图关于绘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甚至还同进同出。可是这样的时间只持续了一个多月。慢慢的,两人发现彼此的创作心态有着巨大的差异。

梵高和高更两人的风格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一个高亢一个沉静,一个激烈一个苦闷。梵高更偏向于写生,不喜欢靠想象去画画,而高更是偏向于表达象征性的风格。

同样是画咖啡馆,梵高喜欢喜欢从街道上取景,画面上是狭长的街道,街道上的一边有一间明**的咖啡馆,里面有人在喝咖啡,另一边是一排绿色的树。这样蓝色的夜空中,有**和绿色的映衬,整个感觉是明亮的。这幅画的名字叫做《夜间咖啡馆》。

而高更画的不是咖啡馆本身,而是咖啡馆里老板娘的形象。老板娘坐在咖啡馆前面,身后是在喝咖啡和交谈的客人,而老板娘神色凝重,像是在听着客人讲话,又像是在沉思着。整个画面主色调是黑色和暗红色,给人感觉沉稳但是又觉得压抑。

两个人的矛盾和分歧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在一个圣诞夜前夕,两人就闹掰了。梵高曾情绪激烈地期待高更的归来,也想要维持两个人的关系。而高更一直冷漠对待这段关系,使得梵高情绪变得更加激烈,他选择了自残,把一只耳朵割掉。

之后梵高还画了一幅自画像,画面中他嘴里叼着一个烟斗,上面还冒着烟,他的半边脸被纱布包裹着,在一边耳朵的位置还显现出一些血色。你乍眼一看会感觉这个人面无表情的怎么那么凶恶,那么可怕。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反而还有点得意。自从他割掉耳朵之后,精神状况越来越差,后来就住进了精神病院。

住进了精神病院的日子里,面对好友远离自己,又要独自一人面对精神科医生和身边各种精神病患者,他再次跌进了人生的谷底。但恰恰是这时候,却创作出最让人惊叹的作品,《星夜》。当时他从房间的窗口看去,看到的是漫天的繁星。不过这些星星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深蓝色的星空的背景下,形成一圈又一圈的光晕,旋转着流动着。

梵高在绘画后期的用色和笔触都跟别人不一样。

第一,在用色方面,他几乎是不调色的。不调色意味着色彩的饱和度很高,也就是颜色的纯度很高,非常鲜艳,基本上是颜料从颜料管里挤出来,就直接用到画面上。但这样高饱和度的颜色,是不好驾驭的。当时的油画家一般都会在作画前先在调色盘上调好颜色。比如想要给人物的皮肤上色,会从颜料管里挤出一点**和一点粉色,将两者调和在一起再上色,经过调色后,画面看上去会更加柔和逼真。

第二,在笔触方面,显得大胆而有力量。如果你把梵高的这幅《星夜》放大观察,会发现画面上的色彩并不是连贯的,而是一小节一小节的色块组合而成的。你会感受到,画家的笔触非常快速大胆、非常有力量。想要画出这样的画面,是需要经过仔细的布局和设计的,需要画家非常冷静地去作画,这样才能构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夜》的动感和力量感。这样的艺术作品,如果是一个神经病人,应该是没办法画出这样的效果。

梵高曾经说过:“当我画太阳的时候,希望人们能够感觉到它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旋转,散发出光热巨浪……”从《星夜》来看,他确实做到了像他描述的那种画面感。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描绘散发出光热巨浪的太阳,非常吸引人。在他住精神病院的这段时期里,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他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梵高经过了一段创作高峰之后,很快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而他生命中最后的一幅画,是一幅自画像,名字叫做《没胡子的自画像》。梵高把自己想象成没有胡子的样子,脸看起来有一点肉感,脸色有点红润,头发也利落整洁了。看他那微微上扬的嘴角,有种想笑又装着严肃的感觉。就像你内心有点难受,但是又想微笑的感觉。他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外衣,双肩看起来有点不太自然,侧向了一边,像是在掩饰着什么。那他要掩饰什么呢?对,就是他那边被割掉的耳朵。可能你又觉得奇怪,当时割的时候那么从容,为什么现在却想要去掩饰了呢?!其实是因为这幅画,是梵高要送给母亲的礼物。

当时他的弟弟提奥也已经结婚生子了,一直以来提奥不仅支持着梵高的绘画,而且还给他资助帮他度过很多艰难时期。如今看到弟弟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他也不愿意继续成为弟弟的负担。在1890年7月28日,梵高从旅馆老板那里借来一把有点锈迹的手枪,一如既往地带着画架到户外写生。但这次跟以往不同,他来到了一片麦田,放下了陪伴多年的画架,走到他喜欢的金灿灿的麦田中,突然一声枪声,一群乌鸦受了惊吓而飞向上空……当时的梵高并没有死,而是几天后由于伤口感染而去世的。

梵高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他没有结婚,没有太多朋友,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连街上的小混混也经常欺负他侮辱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死后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宝库。

梵高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一个城市画家。我不是属于这儿的。我是一个农民画家。我要回到我的田野里去。我要寻找一个太阳,它热得把我体内的一切,除画画的欲望之外,统统烧光。”

资料来源

得到每天听本书:《梵高传》

得到严伯钧西方艺术课

**《挚爱梵高》

环球时报

梵高是一个天才的画家,同时又是一个悲情的画家,一个苦命的画家。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来到巴黎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最后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

扩展资料:

画作创作特点:

1、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

2、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3、梵高绘画追求的是厚重、粗犷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有很大的差异。

-梵高

往期回顾:

孤独的流浪者 -- 梵高和他的朋友们(一)

孤独的流浪者 -- 梵高和他的朋友们(二)

孤独的流浪者 -- 梵高和他的朋友们(三)

1888年初梵高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阿尔勒(Arles),他在这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小镇住下来,并创作了许多作品。他用画布来呈现身边普通生活的不同方面,他画了一系列的肖像画,自画像,景物画,静物花卉(向日葵)等。梵高的一些最为人熟知画作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为了将他对绘画的想法表达出来,他疯狂地工作着。这可能是梵高人生最快乐的时期之一,他充满自信,头脑清晰,醉心于创作,非常满足。

约瑟夫·罗林(Joseph Roulin)是一位邮递员。在阿尔勒期间,梵高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成为梵高的一个亲密、忠诚、并且支持他的朋友。对约瑟夫来说,梵高是他敬仰和真正崇拜的艺术家。

梵高在1888年到1889年间为罗林家的家庭成员画肖像画,他的妻子奥古斯丁(Augustine)和他们的三个孩子:阿尔芒(Armand)、卡米尔(Camille)和马塞勒(Marcelle)。梵高把这家人描述为“真正的法国人,即使他们的容貌看起来像俄罗斯人。”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把奥古斯丁和孩子们画了好几遍。这个家庭中的孩子年龄从4个月到17岁不等,这也给了梵高一个创作不同年龄阶段肖像画的机会。他总共给罗林的家庭成员画了二十多幅肖像。他将完成的肖像画分别赠送给他们每人一幅,这样罗林家的成员都可以拥有一幅自己的肖像画。

这个肖像系列在很多方面都是绝无仅有的。尽管梵高喜欢画肖像画,但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他很难找到模特,因此他画得最多的是自己。能找到这样的一整个家庭,全家人都愿意坐下来让他画肖像,对他来说无疑每一幅画都是弥足珍贵的犒赏。

这一系列肖像是在梵高最高产的时期创作的,这使他有机会将过去几年里对绘画艺术的学习和对色彩搭配的研究付诸实践。如何在画作中传达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是梵高作为艺术家的创作目标。梵高并不是单纯在创作像照片一样的肖像画,而是运用他的想象力、色彩和主题,以及他艺术性和创造性的笔法来激发观众的情感。

梵高以他的风景画而闻名,不过他觉得肖像画才是他最大的追求。对于肖像研究,他曾说过:“绘画(肖像)能让我兴奋的是那些灵魂深处的东西,这让我觉得自己是无限的。”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在一幅画(肖像)中,我想说出安慰人心的话,就像音乐能给予人安慰一样。我想用那些象征永恒的光晕来描绘男人和女人。”

梵高使用强烈的色彩来产生戏剧效果。每个家庭成员的衣服都大胆采用了原色,梵高在背景中更是使用对比色来加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约瑟夫·罗林于1841年4月4日出生在兰贝斯(Lambesc)。他的妻子奥古斯汀-亚历克斯·佩利科特也来自于兰贝斯,他们于1868年8月31日结婚。在画这些肖像时,罗林的年龄是47岁,比他的妻子年长十岁。这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家庭,罗林是在火车站工作的邮递员。

梵高和罗林相识并成为好朋友,同时也是酒友。梵高曾多次将罗林比作苏格拉底。虽然罗林并不属于最有魅力的那种人,但梵高却发现他是“如此善良的灵魂,如此睿智,如此充满感情,如此能够信任。”罗林的相貌让梵高想起了俄罗斯小说家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样宽阔的前额、宽阔的鼻子以及胡须的形状。

罗林见证了梵高在阿尔勒度过的快乐和艰难的时光,在梵高和高更决裂进入精神病院后,他也一直陪在梵高的身边。

罗林的夫人奥古斯丁·罗林(Augustine Roulin)于1851年10月9日出生,于1930年4月5日去世。在梵高给她的丈夫画了几幅肖像之后,奥古斯丁也来到梵高和高更所住的黄房子,成为了他们的模特。她坐在房间的角落里,坐了一晚上。梵高和高更同时画出的奥古斯丁是完全不同的,这是艺术家们分享相同模特的典型结果。高更画的肖像背景是他最近完成的一幅名为《蓝树》(Blue trees)的画。他以最直接的方式来画奥古斯丁,不加任何修饰。

相比高更,梵高画得更快,他采用了浓郁的色彩使这幅画更富有表现力。梵高很欣赏荷兰大师弗朗斯·哈尔斯的作品,哈尔斯的肖像画的特色是生动的笔法和直接的、率真的风格。

在这幅画中,梵高用**笔触来表现奥古斯丁头部侧面煤气灯的反光。他没有特意刻画夜晚的气氛,而在背景中画了几盆发芽的球根植物。梵高通过对背景的设计,将奥古斯丁的朴实自然表现出来。在完成这幅画的几天后,梵高开始画其他的罗林家族成员,包括四个月大的婴儿马赛勒。

此外,梵高还创作了几幅被称为“La Berceuse”的肖像,画中奥古斯丁手拿一根用来摇晃摇篮的绳子,而摇篮并不在画面里。梵高把“La Berceuse”称为“我们的摇篮曲”或是“摇摇篮的女人”。画中的色彩和背景是梵高为“摇篮曲”设定一个场景,意在给“孤独的灵魂”带来安慰。梵高也为这几幅画设想了几种摆设方式,比如把画挂在渔船船舱的墙壁上,或者是放在两幅向日葵的中间。

梵高画这幅画有着特殊的意图。他对画面的气氛比对罗林夫人的肖像本身更感兴趣。奥古斯丁是母亲身份的象征。这幅画的标题和色彩,就像摇篮曲中的音符一样,意在唤起那些看到这幅画的人感到舒适和温暖。

阿尔芒·罗林(Armand Roulin),罗林家的长子(1871年5月5日-1945年11月14日),梵高给他画肖像时,他正值17岁。他在画中被描绘成一个严肃的年轻人,他当时离开了父母的家到铁匠铺当学徒。这幅藏于佛克旺博物馆(The Museum Folkwang)的肖像展现了阿尔芒的样子,他身上穿的可能是他最好的衣服,一顶优雅的软呢帽、鲜艳的**外套、黑色背心和领带。阿尔芒看起来有点悲伤,或者可能是坐着感到有些无聊。他的身型充满整个画面,让人觉得他是个自信、充满阳刚气的年轻人。在第二幅作品中,他的身体微微转开,他的眼睛向下看,似乎有些悲伤。甚至连帽子的角度都给人悲伤的感觉。

卡米尔·罗林(Camille Roulin)(1877年7月10日-1922年6月4日)出生在法国南部的兰贝斯,罗林家的小儿子。梵高给他画肖像时,卡米尔已经11岁了。梵高博物馆馆藏的卡米尔肖像展示了卡米尔的头和肩膀。他身后背景中明亮的**令人联想到太阳。另一幅非常相似的画收藏在费城艺术博物馆。第三幅红色背景里的戴着制服帽的卡米尔似乎在凝视着什么。他的手臂搁在椅背上面,嘴巴微张,似乎是在沉思中迷失了方向。这是卡米尔的肖像作品中比较大的一个。

马赛勒·罗林(Marcelle Roulin)是罗林家最小的孩子(1888年7月31日- 1980年2月22日),在她四个月大的时候,梵高给她画了肖像,三幅是她自己的,两幅是坐在妈妈腿上和妈妈一起的。其中三幅个人肖像都展示了马赛勒的相同头部和肩膀,她胖胖脸颊和手臂,全都采用了绿色的背景。梵高把其中一幅寄给了提奥,当时怀孕的提奥妻子乔安娜·梵高(Johanna van Gogh)看到这幅画时,她写道:“我喜欢想象,我想我们的孩子会像她一样强壮、健康、美丽,而且他的叔叔总有一天也会给他的画肖像的”。

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奥古斯丁抱着小马赛勒的肖像。画中的母亲阴影中的脸部神情轻松。从奥古斯丁倾斜的粗壮肩膀、手臂和手可以看出她努力工作照顾家人。奥古斯丁抱着她的宝宝,她用右臂支撑着婴儿的背部,用左手扶住婴儿的腹部。马塞勒的脸向外,生动的吸引着观众。梵高用浓重蓝色勾勒出母亲和婴儿的轮廓。

为了象征母亲和婴儿的亲密,他使用了相近的色系,绿色、蓝色和**。明亮的**背景会在母亲和婴儿周围产生温暖的光芒,就像一个巨大的光环。关于他的色彩使用,梵高写道:“我不是在试图重现我眼前所见的东西,而是用色彩…更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作品用了不同的笔触,有些是直的,有些是紊流的——这让我们能够看到一种能量的流动,“就像湍急的水流”。梵高的朋友埃米尔·伯纳德(Emile Bernard)是这幅画的最初拥有者。

这幅母亲抱着婴儿的肖像的第二个版本现在收藏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后来,罗林搬去了马赛,梵高只能偶尔去看他,但即使是这些短暂的拜访也对这位画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To be continued…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

扩展资料: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

-梵高

一: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祖父母是嫡系表兄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达尔文成为科学巨人。

而且达尔文的妻子同他是姑舅表兄妹的关系,但是他们的六个儿子,除幼子早夭外,其他五个中有三人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学术成就都十分高。

二:"世纪伟人"爱因斯坦,他也是近亲结婚的产物,他的父母是近亲表兄妹。但这并不妨碍他推动历史进程,公认的世界无双。

三: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

四:达芬奇,这个象征人类智慧的意大利画家、科学家,竟也是近亲结婚的产物。

五、除此之外,还有贝多芬、梵高、拿破仑、斯大林、爱迪生、麦哲伦等人。然而,牛顿30岁后向宗教,贝多芬、凡高有躁狂症,一个失聪一个失耳……

这些人达到了巅峰,各项全才,但却不约而同地有着各种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疾病。

参考资料:

近亲结婚的危害网页链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881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