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的新婚嫁娶习俗
旧时的澧州,即澧水流域一带的男婚女嫁,讲究门当户对,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法度,遵循“一女不嫁二夫,有子守节抚子,无子终身孀居”的古训,有权有势者,三妻四妾。除媒妁说合之外,婚姻形式还有:指腹为婚、摇窝婚、抢亲、换亲、早婚、重婚、近亲婚姻。而人们对视为终身大事的男婚女嫁,却持十分审慎的态度,并还兴起许多规矩或程序,增加了生活的喜庆乐趣。
一、定亲
男女婚嫁极重“明媒正娶”,男方一般在10岁左右时,其父母相中了某女,便请媒人说合,若女家同意,便接算命先生合“八字”,称为“合婚”。合婚主要看男女双方的八字生、旺、合、衬以及刑、冲、克、害的程度与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订吉日交换男女生辰八字,谓“换庚”。男方备礼,随媒人到女家,确立婚姻关系,叫“定亲”,即订婚。解放后,此俗演变为“看人家”,由女方本人及女方己亲3至5人不等一起到男方家相亲。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为数不多的彩礼,一般是几尺自制的土白布(即裹脚布,为女子裹脚用,此礼在解放时废止)。这时,男女双方一般不走动,因此,互不相识。但男方要主动向女方家赐节气、拜年,即农历的五月初五、八月十五、过大年,男方都要带上彩礼送往女方家,称为“过茶”。礼品主要有自酿白酒、猪肉、粉丝、红糖等。男方回家时,女方则回赠一些礼品,如女方自做的布鞋、绣花鞋垫(即掩底)、荷包、丝制甩缨裤腰带等。
二、报期
男女双方到十七、八岁达到婚龄时,男方开始请媒人向女方正式求婚,并把结婚佳期定好,请媒人送给女方,这叫“送日子”,也称为“报期”。报期一般定为农历8月,报期时男方备下的彩礼都颇为丰厚,如猪肉、鲤鱼、米酒等,一般每样16斤,流糖饼(用面粉制作,里面放糖烧烤而成)120个,一对副食包(每包12两至一斤,老式秤16两为一斤)等。女方家同意后,回赠鞋、袜、伞等,同时列出享受“小礼”人员名单,一般同辈人不享受小礼待遇,只有父辈、祖父辈才能享受,凡享受小礼的长辈在女方结婚生孩子后,必须参加“娃周”喜庆,送去贺礼。另外,男方还应为女方做新婚嫁衣。
三、过礼
临近婚期,男女双方都要做好婚庆酒宴准备,男方叫“接新姑娘”或娶亲,女方叫“嫁新姑娘”或嫁女。双方除邀请客人之外,男方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鹅、鱼等,还要做好新房(洞房)的准备,备一张新婚床,其余木制家具均由女方准备,即两口木箱子、两口大木柜,称两箱两柜或四箱四柜,还有盆、瓢、碗、碟、瓷器等;女方要准备床上用品,被子各两套或四套。凡在报期时女方向男方要的彩礼多,女方在出嫁时嫁妆也就相应多些。这时候,男女双方都要邀请亲戚朋友,大摆宴席,以示祝贺。
正式结婚的先一天,由男方把礼物,如女方嫁衣、整猪、整羊、大鲜鱼、流糖饼、红包等全部由媒人带新郎一同送到女方家,称为送“水礼”,也叫“过礼”。
四、陪十姊妹
女方接到男方送去的生活礼品后开始设宴整酒——“嫁新姑娘”。新姑娘在这一天要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即“开脸妈”为新娘“开脸”,也就是用细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绞掉,因为开脸了才称为大人,没开脸的只能称为毛女。同时,插花抹粉、妆扮新娘。晚上要请同辈份的年龄差不多的,未婚的九个姑娘陪新姑娘,叫陪“十姊妹”。主要是陪吃、陪喝、陪唱。此时新娘开始哭嫁,哭嫁内容主要诉说难舍故土之情、父母的养育之恩、姊妹情谊等等,哭得越伤心、越动人就越说明新姑娘品行好、孝心好、懂事。陪十姊妹时还要燃放鞭炮。
五、陪十弟兄
就在女方家里准备嫁“新姑娘”的同时,新郎家里要选九个年龄相当,同辈未婚的男子陪伴新郎,叫陪“十弟兄”。陪“十弟兄”时,主要以喝酒吃菜,唱歌为主。在“十弟兄”中要推选一位活动能力较强的主持人来主持,增加欢乐气氛。下厨的厨师在为他们准备的酒菜盘中展示雕花艺术,一般用生萝卜、黄瓜、辣椒、青菜等简单制作而成,意为收取小费。食客在喝酒时唯恐欢乐内容单调,由主持的带头吃有雕花的菜,也有的按花的摆放位置、朝向、近位者带头吃花。一般要好一点的菜才有花,由于婚期一般在冬季,所以晕菜上桌后容易受凉,要将凉菜换成热菜,也跟吃有花的菜一样,需得用钱买,由主持人、新郎、带头将赏钱丢在要换或要加补的菜盘中,其余食客均要给赏钱,多少不限,跑堂的人将要换或加的菜盘端给厨师,厨师将赏钱一大部分留给自己外,另一小部分赏给帮厨的人,这样皆大欢喜。陪“十弟兄”一般要进行到半夜左右(澧县梦溪一带的“陪十弟兄”则在新婚夫妻完婚当日,拜过天地之后进行,新娘一同参加。待此议程结束,新郎新娘才进入洞房,“闹房”开始)。
六、送亲
正婚日那天,女方送亲除上亲外,还有己亲。女方的发亲一般较迟,视路程远近而定。而男方在这一天则热闹非凡,安排有专门的人筛茶、敬烟,还有一名专门招待客人的“支客仕”,一名收情管钱的“管帐先生”,一班“座堂吹”(一般有两支唢呐,一面鼓,摆在新婚堂屋的街沿两角,见有客来吃酒,便吹打一番,因此称为“座堂吹”)。这时,新郎家所有房屋均应布置一新,门上贴喜联,洞房贴婚联、纸花,新房内除一张新人床外基本上再无他物,待女方嫁妆到后,立即摆放家具,以示热闹、气派。到男方家吃酒的百客开席较晚,一般都在新娘娶进新郎家门之后。吃酒者都要上人情,上情一般为大洋,有的上稻谷,有的上大米,现在则流行上现金。
七、接亲
接亲时,男方要组成接亲队,一般要50——60人。接亲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抬轿的20人左右,他们要分别抬一顶大轿、五顶小轿,大轿专门接新娘,五顶小轿分别抬送亲的媒人、两个上亲、两个舅哥。此日舅哥称为“书客”,因为这天他是最受尊重、可以直接在书房休息的人。大轿一般是由八个人抬,小轿由两个人抬。在抬轿队伍中还有专门的挑箱工、剃刀工(专门在前面为抬轿队伍扫清道路两边的树障);一部分是“点子”乐队,唢呐、锣鼓,称为“点子”,有的请一班“点子”,有的请两班“点子”,现改为乐队,有6——12人左右;另一部分是专门安排抬嫁妆的人,一般有10——20人左右。娶亲的人到了女家,女方家的厨师和帮忙的人都会关门,向新郎索要喜钱凑趣逗乐,然后方才开门备酒席,筵毕,新郎给女家长辈行四大礼,新娘戴凤冠霞披,这一切就序后,女家燃放鞭炮,鼓乐齐鸣,新娘上轿,送亲、迎亲队伍即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
新娘上轿时,由新娘的兄长(舅哥)将其背上轿,新娘不能穿鞋,意为新娘不能将娘家的灰尘带到婆家。迎亲队伍快到男方家时,凡抬嫁妆的队伍要先进屋,以便迅速摆放家具,新娘随行的“嫁被”要被安排专门的“牵被”人(一般是贤惠又有儿有女的中年女子)迅速将新婚床铺好,洞房随之布置完毕。女方的嫁妆,包括嫁被在离开女方家时,都会为抬嫁妆、“牵被”的人,巧妙地放入“红包”,亦叫“封头”、“喜钱”。
八、成亲
新娘大轿到了男方家门前,要不断停顿,即所谓“碍轿”,意思是要新郎出来给新娘和上亲,特别是给新娘敬礼,要新郎亲自出门请亲,新郎即在媒人、亲友的拥簇下来给新娘行鞠躬礼,经过这样不断反复停顿、敬礼后,迎亲队伍才慢慢将新娘抬进男方的房屋,快进屋时,男方即燃放鞭炮,意为“接亲”。迎亲的大轿也可一直抬进男方堂屋,再由男方指派专门挽扶新娘的“引亲婆婆”将新娘挽引下轿,当即由礼仪先生司仪: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喝交杯茶,进入洞房。于是,“闹房”开始,所谓“闹房”,即在新房内找新郎、新娘嬉戏、讲笑话、作乐,这一般是同龄同辈人居多,但也有长辈或晚辈的。闹房时,不管客人怎样讲话,怎样开玩笑,即使有过份行为,新郎、新娘都不得生气,因为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规定:“新婚三天无大小”。可见闹房时的欢乐气氛之浓。
九、拜茶
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洗完脸后,由男方指定的长辈,有的是姑母,有的是舅娘,将新郎、新娘带领着介绍给客人们。介绍顺序为上亲、父母,其他亲友,新郎、新娘则按介绍顺序开始抬茶献茶(所谓抬茶,即用一个专为筛茶的搁盘,新郎新娘将搁盘抬着请茶),茶为红糖开水,称为新姑娘糖茶,有的称为新婚抬茶,新婚夫妻则称为“拜茶”,“拜茶”都应在客人围着四方桌落座后方才进行。但也有为老一辈送茶上房、送茶上床的。在“拜茶”的同时,对长辈一般要“献鞋”,凡所献之鞋都是新娘待嫁时亲手所做的布鞋(现一般是买的鞋,也有的取消了此俗),以示新娘乖巧、能干、懂礼行。献鞋时不献给上亲,只献男方长辈。凡喝抬茶者都要给茶钱,喝茶后将钱放在茶杯里,由新娘收着作为私房钱,茶钱给多少,数额不定,一般己亲、长辈会多给一些,其他客人表示一下就可以了。凡接到鞋的客人“茶情”最重。早饭后,所有客人离去,婚宴结束。上亲回家时一般人平一斤肉(称为“吊吊肉”),一对包(副食),作为回礼。
十、回门
新娘一般在新婚后10天回娘家(叫“回门”),也有的三天回门。现都改为第二天回门,回门后当天返回。新婚蜜月期一般为30天,30天满为“满房”,也意味着新婚蜜月期的结束。满房后新娘可回娘家住,叫“住娘屋”,一般住28天,到时新郎会去将新娘接回。(于乾松、谢成东)
1给新婚铺床怎么说四句
一、铺床四言八句:1、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男婚女嫁,花烛洞房! 2、铺床铺床,喜气洋洋;担头一响,都吃喜糖;担头一落,端茶来喝;担头一毕,拿烟来吃!3、先铺四角,后铺中央;夫妻恩爱,共枕同床;早生贵子,播种成双;一儿一女,龙凤呈祥!二、结婚铺床四句好话:1、金屋人间传二美,银河天上星成双,志同道合创大业,携手并肩奔小康。
2、上慈下孝全家福,夫唱妇和老少康,新婚新喜新气象,幸福美满万年长。3、绣花帐子高高挂,十彩被子铺满床,鸳鸯枕头床上放,绫罗绸缎装满箱。
4、春雨浓浓育新苗,鸳鸯戏水配成双;自由恋爱结硕果,创家立业是楷摸。5、洞房花烛红似火,夫妻恩爱万年长;新婚夫妇饱作田,一年胜似几十年。
6、今年我们来铺床,明年添过状元郎;大红枣子撒几把,早生贵子早得力。7、两岁入学堂,四岁能成章,能文又能武, 步步高升出国镀金去留洋。
三、结婚铺床七言八句:四个床头按一按,养的儿子当县官; 四个床头理一理,养的儿子当总理; 铺床铺得满堂春,养的儿子当将军;铺床铺得满堂彩,养的儿子当总裁;铺床铺得满堂红,养的儿子当总统; 铺床铺得整整齐,养的儿子当主席;太阳一出红似火,幸福人家喜事多; 喝了喜酒喝闹酒,金银财宝天天有。铺床铺床,喜气洋洋,一铺鸳鸯戏水、二铺龙凤呈祥、三铺鱼水合欢、四铺恩爱情长、五铺早生贵子、六铺儿孙满堂、七铺百年好合、八铺地久天长、九铺家庭和美、十铺前途辉煌。
2结婚铺床吉祥语有哪些
结婚铺床吉祥话 1、 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 绣花帐子高高挂,十彩被子铺满床; 鸳鸯枕头床上放,绫罗绸缎装满箱。
春雨浓浓育新苗,鸳鸯戏水配成双; 自由恋爱结硕果,创家立业是楷摸。 洞房花烛红似火,夫妻恩爱万年长; 新婚夫妇饱作田,一年胜似几十年。
今年我们来铺床,明年添个状元郎; 大红枣子撒几把,早生贵子早得力。 结婚铺床吉祥话 2、 铺床铺床,喜气洋洋,各位亲戚,听撒洞房。
一撒荣华并富贵,二撒金玉满池堂,三撒三元及第早,四撒龙凤配呈祥,五撒屋子拜宰相,六撒同春长,七撒夫妻同皆老,八撒八马转回乡,九撒九九多长寿,十撒十全大吉祥。新人房里好嫁妆,两面摆的柜和箱,中间架的百子床,棉质被窝铺满床,麒麟送子高堂上,一男一女世无双,新人丽貌赛天仙,月中嫦娥下九天,双双成对百年好,二人好似并头连,少年美貌对少年,好事合福二神仙,手挽手啊肩并肩,白头偕老万万年。
wed114结婚心得为你解答,希望答案对你有帮助。
3结婚铺床的祝福语
明天的日子真是强,公公婆婆来铺床,填上芝麻桔,生个儿来当大官(什么官,省委书记吧!)
铺秫秸,铺豆秸,儿女上学中秀才,(什么秀才,大学生吧)。铺上豆秸暖和和,放上栗子、枣一棵,铺得香,人才旺,金银财宝堆一炕。
铺上褥和被,一胎生俩是一对,左一把、右一把,一胎生俩不受罚。
明天的日子顶着天,铺上褥子和被单,被单上面有凤凰,单凤凰、双凤凰,明年生上一对状元郎,明天的日子真是好,金银财宝化不了。你赶会,我赶集,结婚以后生大儿,新娘、新郎住新房,结婚不忘爷和娘。新婚是新郎娶新娘,公公婆婆来铺床。
一铺金,二铺银,麒麟送子送上门。(继续铺)三铺床是桃李园,恩爱夫妻一百年,四铺铺上四季财,金银财宝滚滚来,五铺、六铺是致富,七铺八铺堆金库,九铺铺上大元宝,十铺铺的真是全,也生女来,也生男。生个女的当娘娘,生个男的是状元。新毛毯、鸭绒被,小俩口子一头睡,明年一生生一对,一男一女齐鸣声,天生一对大学生。铺床铺的这么好,一对小子跑不了,铺床铺的这么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新婚忌让寡妇或未生育过的妇女做被褥、铺床、搀扶新娘,不准往新娘订上坐。
这当然是不吉利的啦
婚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意味着独立家庭的出现,它的意义只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因此,求子乞嗣便成了婚俗的主要目的,如:在缝制新婚被褥时,要缝上大枣、花生、栗子,象征早生贵子。铺床(炕)时,也撒上大枣、花生、栗子,撒帐时,往新人身上撒的还是大枣、花生。栗子,都是为了早生多生。还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早生贵子,儿女满堂”等等。这种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和生育观
铺床又叫“扫床”、“撒床”或“撒帐”等。在河南许多地方,饮交杯酒后新郎家还要请一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人铺床。也有让公爹或大伯子哥铺床者。铺床前,新娘要把婚床上故意反铺的席翻正过来,翻席时新郎要问“翻过来没有”,新娘须答“翻过来了”,否则闹房人不依。铺床时,铺床者将一双竹筷装入枕中,再把红枣、花生、栗子、籽棉、核桃等抛撒在床上。铺床人边撒边唱“铺床歌”,歌词诙谐而灵活,多为赞祝新人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之意。
成都方言有“霸床”和“铺床”的说法,也是一种风俗,专指结婚时的一种仪式。结婚当天晚上,要请双福双寿、子孙满堂的老年妇女为新人铺床,认为这样就能将铺床者的红运带给新婚夫妇。铺床的人手里拿什么,便说什么,大都是说些祝贺新婚夫妇的吉利话,如“霸床,霸床,对倒中梁,先引(生)儿子,后引姑娘”等。铺床时,新婚夫妇必须在场,亲朋好友也在一旁观看,说笑,铺床人往床上丢一样东西(如枕头、被子之类),新郎便要给她一个红包。
黔江民族风情
为新郎新娘的新婚铺床也很有讲究,必须是夫妻双双健在,有儿有女的人才能为新婚夫妇铺床,直到如今,这个风俗还保留了下来。贫穷人家的姑娘出嫁时,由于娘家没钱,送的被盖少,没有多余棉絮做垫絮的,夫家则要下盖去平坝地区提前找好稻谷草,晾干理净,捆扎成12个草把,在结婚时均匀地铺在新床上,盖上床单,就成了新郎新娘的婚床。
嫁女是隔夜出闺房。即在婚期前一天,迎亲队伍就来到女方家中,把花轿放在院坝内,然后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把新娘背出闺房,下雨天坐在阶檐下,晴天就坐在院坝里,由亲友和同寨的姑娘相陪,一起唱哭嫁歌,哭嫁歌有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唱对乡土故旧的难舍之情,按“寅卯发亲,辰巳不动”的习俗,到寅卯之时歌歇,姑娘上轿,由迎亲队伍接到婆家。
4风俗结婚铺床说词
我们都知道从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就已经是法定的夫妻了,但由于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按风俗习惯人们常常还要举行一场婚礼,体现了结婚的神圣。 婚礼不仅仅是向大家宣告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大家祝贺男女双方甜甜蜜蜜、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孝敬父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即将出生的孩子祈祷和祝愿,盼望早日出生,盼望儿女双全,盼望孩子将来有美好前程。
尽管各民族、各地的结婚风俗习惯不同,在婚礼上祝愿新人“早生贵子”已经成了共同的习惯。这是我们古老的传宗接代思想的继承。
婚礼当天晚上的“铺床”节目许多地方都有,具体做法又各具特色。有的地方风俗中是很形象化的做法,把一件婴儿的衣服盖在被子的下面,让新娘结婚当天就有一种责任感,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传宗接代的重任在身。所以新婚夫妻的结合更多的融进了传宗接代的意义。
我们河北保定的“铺床”节目采用了说顺口溜、放干果的做法。今天我的一个同事结婚,我们单位的很多人都有了相应的职务。我和张姐、梅妹是扮演的铺床人的角色。选这个角色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公认的人性好,有孩子有丈夫,最好还是个“全可人”--“全可人”就是孩子、丈夫、父母、公婆都健康的媳妇儿。
晚上,新娘吃“岁数饺子”。饺子要包的小小的,一般新娘多少岁就包多少个,最好有几个大饺子里面还包着一个小饺子的,煮饺子时要煮几个半生不熟的,新娘吃到没煮熟的饺子,就会有人问她:“生不生?”她就回答:“生。”然后把生饺子放起来。哈!饺子的“生”谐音“生子”的“生”! 接着,就是铺床了。我以前也在亲友结婚时给人家铺过床,但有别人说词,我就一边听一边铺,从没想过怎样说。这次我们三个人中,让我负责说词,对怎么说一时心里没底,只好先向邻居老人请教,又上网查询,还自己编了几句,怕记不住,打印成一个小纸条。 新娘子也在卧室笑嘻嘻的看着我们。我们三个把床上的多余被褥放到壁柜中,就开始正式铺床。张姐说:“红官绿娘子”,我和梅妹整理着被褥,红、绿两床被子就铺上了。还把两床被子挨着的一边打开后叠在一起。铺的过程中放进一些花生、栗子、大枣、糖果、核桃,我念念有词:
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 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儿聪明生女巧。 被边压被边,生个孩子做大官。 被角压被角,生个孩子心灵又手巧。 被角塞一塞,最好生个龙凤胎。
还有几句没有想起来,我掏出小纸条大声地念了起来,逗得大家笑弯了腰: 撒把花生花着生,撒把栗子早立子。 再撒一把生花生,一男一女插花儿生。 撒上一把糖果,日子越过越红火 找到其他的台词我就没有说。我觉得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文化,都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不适合的就不使用。民俗的形成和变化也是在历史中不断的选择和演绎中进行的。 因为我们北方一般只准备枣、栗子,不准备莲子、桂圆,所以南方水乡的“还有莲子和桂圆,连生贵子中状元”就不用说了。 因为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古老的祈愿“东一摞儿,西一摞儿,老婆孩子一大群儿”也不能说,那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产物。 因为现在计划生育的国策要求一孩化,所以尽量不把那些多子多福之类的话带进来。 哈哈!不同的风俗习惯里体现着相同的对孩子的愿望。早在胎儿未在母体中形成之前,结婚典礼的当天就已经大张旗鼓地为孩子祝福和期盼了。 总结这些顺口溜也很有意思吧?说不定那个朋友结婚时某个姐妹给他(她)铺床时会需要呢。如果你听说过当地的此类顺口溜,或者你编出了更好的台词,一定要告诉我啊。我把它们放到郝律师婚姻家庭网/家庭文化栏目,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借鉴。
呵呵……
5结婚铺床说的吉祥话
婚嫁百科 (jlbwiki) 结婚上婚嫁百科,上一次就够了! 更多婚嫁知识上婚嫁百科查看哦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绣花帐子高高挂,十彩被子铺满床,鸳鸯枕头床上放,绫罗绸缎装满箱。
春雨浓浓育新苗,鸳鸯戏水配成双;自由恋爱结硕果,创家立业是楷摸。洞房花烛红似火,夫妻恩爱万年长;新婚夫妇饱作田,一年胜似几十年。
今年我们来铺床,明年添过状元郎;大红枣子撒几把,早生贵子早得力。两岁入学堂,四岁能成章,能文又能武,步步高升出国镀金去留洋。
6结婚铺床四句怎么说
结婚铺床四句:1、金屋人间传二美,银河天上星成双,志同道合创大业,携手并肩奔小康。
2、绣花帐子高高挂,十彩被子铺满床,鸳鸯枕头床上放,绫罗绸缎装满箱。3、洞房花烛红似火,夫妻恩爱万年长;新婚夫妇饱作田,一年胜似几十年。
4、今年我们来铺床,明年添过状元郎;大红枣子撒几把,早生贵子早得力。5、两岁入学堂,四岁能成章,能文又能武, 步步高升出国镀金去留洋。
还有结婚铺床四言八句,七言八句等供你参考:。
婚礼,是建立一个新家庭的开始,人类什么时候开始有婚礼,我们很难查到准确的记载。但在我国,春秋战国时就有娶妻要“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的记载。而结婚之日,男方到女方家中亲自迎接,即“迎新”,则在《五经异义》中就有记录:“自天子到庶人皆亲迎。”
看来结婚之日,男到女家“迎亲”已经有很悠远的历史了。迎亲用轿,这除了表示郑重之外,也还有喜庆、炫耀的成分在内。其实,古代轿子不过是一种代步工具,相当于现代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车辆。乘轿的人,除了皇室成员、官宦富绅以外,乡间迎亲也常用轿子。轿子又分为二乘轿(二人抬轿)、四乘轿、八乘大轿几种,只有皇帝出行才用十六乘大轿。
在雄安新区安新县,船轿当属特殊之例,以船轿迎亲,是水乡人家在婚礼中一种自娱自乐的喜庆习俗。白洋淀上的婚嫁很有讲究,除去一些早已被废弃的迷信礼仪外,一般有六道程序:提亲、订婚、过礼、催妆、结婚、回门。
船轿迎亲是结婚中真正热闹的日子,也是婚嫁仪式的高潮。船轿一般用两顶,一顶是男青年坐的简单的蓝轿,一顶是迎新娘用的红轿。红轿轿顶是彩缎搭成,轿身也都用红绸缎扎好,就连架在船舷上的轿杆,也都用红绸裹严。驶船的艄公都是村民公认的驶船高手,船轿驶在广阔的淀面上没有一丝偏斜晃当,表示平平稳稳的意思。
结婚前一天下午,新郎披红戴花乘坐蓝色的船轿到女方接亲。晚上,女方在家设盛宴款待。当晚,女青年和自己平素相好的姐妹在家中彻夜长谈话别。凌晨时,男方将花轿抬到女方门前,铺好红毡,才能叫门接亲。女方的**妹们友好地戏耍男方,直到男方送上糖果和红包,向**妹一再求情,才给开门。
此时的新娘神采奕奕,身穿红衣,头蒙红绸,娇羞中带着欣喜,由伴娘扶上花轿抬到船上。扎牢轿杆后,鞭炮鼓乐齐鸣,开船起轿。这时,接亲的、送亲的船队都以船轿为准尾随其后。波光粼粼的淀水中,映着红色彩轿的影子,就像是朵朵小红花在水中随船漂游。淀水有节奏的“啪啪,啪”地击打着船头、像是陆地轿夫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着。
坐在船头吹奏乐曲的小伙子们,拿着缠绕红绸的唢呐,十分入神地吹奏着。有时,也会有比新郎小的小伙子故意把身子向船一侧靠去,船一倾斜,轿里的新娘夸张地喊叫着,惹得满船人大笑。聪明的新娘会从轿子里扔出一条较好的香烟,算是对乐手们的一点小小“贿赂”吧。小伙子们心满意足了,吹着、笑着,神气十足,船轿又平稳前进了。
如果船轿路过荷花淀,那可是花红人红,人比花艳啊!船轿载着新娘,带着满船荷香和喜悦到达了男方所在村。此时此景,著名歌唱演员宋祖英在一曲《十八湾水路到我家》中已经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了。接下来就是走马鞍(鞍与安谐音,意思是平平安安)、迈火盆(生活火爆)、踏石板(意思是生产平稳,没有坎坷)入洞房等一般常见的习俗了。
船轿迎亲由来已久,并为白洋淀人所津津乐道,大概它太富有水乡特色、令人回味无穷的缘故吧!
水族,现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擅长农耕,以种植水稻为主。
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种已经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文字,但只有400多个单字,仅限于宗教活动中使用。这些文字全靠誊写抄录,没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书基本一致。大部分水族人不认识。他们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从夏历八月底到十月初有四个亥日,是水族各寨轮流过年的日子。水族过年称“借端”,十分隆重热闹。届时敲响锣鼓,吹响芦笙,还举行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水族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抚水蛮”;州这一地名暗示以“水”为自称的人群已经形成。13世纪中期,有大规模的汉族人移到此处;13-17世纪,又有大量的汉族士兵被调到此处戍守,设屯安家,他们的后代也逐渐融合于水族。
云南的水族有8000多人,占中国水族人口的2%。主要聚居在富源县黄泥河乡,彝良县的大河,龙安等地也有分布。
服饰
水族在建国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主产水稻,兼手工业,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这个特点,在水族的服饰上有鲜明的表现。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
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而节日和婚嫁盛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胸前的银饰是节日才佩带的。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风采翩翩。此外妇女刺绣的背带更有艺术性。说是“带”,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T”形“帘子”,上端两边有带,“帘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儿。它是将白色马尾缠绕上白丝线,再加上其它彩色丝线,先把各种图案分别刺绣好,最后将绣好的图案拼镶到背带布料上做成的。背带美观实用,是母亲对出嫁女儿最好的礼品。结了婚的妇女用背带背着她的小宝宝。背带绣得十分精致,这也是她个人装饰的一部分。
习俗
民间有尊老习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辈儿女要特意缝制自制白布长衫和白布头帕敬献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人死实行土葬。死者系妇女,要由娘家验看后才能人殓合棺。停枢期间设堂开祭,请男女歌手唱歌跳舞。
悬挂镇宅“吞口”是水族特有的风俗,“吞口”的种类有5种,有特殊的名称和形状,总体是一个木雕人头。挂在民宅门头,用以“吞”没妖魔邪恶,消灾弭祸。
婚俗
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父母包办,现多自由恋爱成亲。
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友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中午出娘家门,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食俗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
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需的肉类食物。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为开胃。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烤制米酒。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不开以酒待客。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
节庆
水族除与周围汉族同样欢度传统节日外,本民族主要节日有三月三祭龙节(又叫祭天节)、六月六和六月二十四日祭山林节等。节庆期间,喜跳铜鼓舞和芦笙舞,做五色饭宴客,男女喜饮白酒、甜酒。
水族的节日习俗根据“水书”记载,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复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其岁首,阴历的八月为其岁尾。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端”节和“卯”节。“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逢水历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上旬(阴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的亥日,就是水族端的节日。但各地所过的亥日不一样。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内外套以第一个亥日为节日,水龙地区过第二个亥日;恒丰,三洞地区过第三四个亥日。节日前,各村寨普遍响起过端节的铜鼓声,家家户户把家具收拾得整齐干净。
节日期间,男女老幼穿着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青年们唱歌跳舞寻求配偶。他们聚集在“端坡”上举行赛马大会,邻近各族也赶来参加,坡头上人山人海,形成民族和民族之间团结的盛会,端节的来源,传说在远古时代有兄弟数人,分家后各居一方,平时很少见面,到了谷子黄时,兄弟们彼此走访,共庆丰收,亥日是他们分家的日子,以后这个节日就世代相传下来。这就是说:“端节”是水族祈求丰收的一个盛“卯”节水族语叫“借卯”,逢每年的水历十月(阴历六月)择一个卯日举行。这个节反三都九阡的一部分村寨和独山县的水庆、永康、水利、莪蒲等地的水族才过。节日那天,人们要穿盛装上“卯坡”,尽情地唱歌预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晚上击铜鼓、皮鼓娱乐。
建筑
水族居住区处于亚热带,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水族居住“干栏”住宅,正可避免地面潮湿和野兽的侵害。
水族木楼,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是整个上层房屋的承重部件,因此先修好基脚,根据木屋间架结构的性能,屋基只要求按地形用块石安稳柱脚即可,一般不要修整屋基平面。下层柱粗(直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柱身榫眼用穿枋纵横连结,每排底柱上端扣架粗大的原木作为横梁,梁与梁之间铺着垫木,俗称“楼枕”,枕上铺着宽厚的楼板(多为松树或枫树解成的板子),形成平整的楼面。上层屋架,一般每排为五柱四瓜(或称十一檩水步),也有五柱六瓜(或称十五檩水步)。木楼为穿斗式结构,在柱与柱之间用穿枋组成网络。特别是上层屋架柱脚扣枋为鱼尾式的斗角衔接,是水族木工在干栏建筑中最出色的创造。柱脚扣枋的这种鱼尾式“斗角”结构,牢牢固定每根柱子的方位。顶上再用檩子卡住各排柱头和瓜头,各部衔接处都是齿榫铆紧,使建筑物整体性强,十分稳固。下层的抵柱和横梁与上层排架必须对应,俗称“柱顶柱”,这使木材抗压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 结婚入洞房铺被的词怎么说
扫炕。
吃罢夜饭,由一全脘人来给新人扫炕铺被。这一任务必须由新郎不怀孕的嫂子来担任。
扫炕也有扫炕歌,歌曰:?喝罢酒,吃罢糖,?俺给新人来扫房。?一扫鸳鸯枕同床,?二扫夫妻恩爱长。
三扫早生贵子,?四扫儿女满堂。?五扫新郎勤奋劳动,?六扫新娘手巧心灵。
东一扫,西一扫,闺女小子满炕跑,?东一轮,西一轮,闺女小子都成人。?扫扫炕,两口子浪,?扫扫炕边儿,生个状元儿,?扫扫窗台儿,生个红脸儿(男孩),?扫扫炕角儿,生个天仙儿(女孩),?……等等,歌词都是些良好祝愿和一些戏闹的内容,往往扫的新郎新娘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铺被。也很讲究,有的嫂子只给他们铺一个被窝,并要当场让夫妻二人脱衣入睡,(这一目的往往不能实现),一般铺条大红被子,有的嫂子虽铺两个被窝,但被窝口儿,不朝下而是相对。
两个被窝其中有条大红被子,嫂嫂偷偷地告诉两方每一个人:“要抢红被窝,谁抢到红被窝,日后谁就能支使对方。”实际上,古时男女结婚都较早,都有害羞心理,谁也不愿先开口说交欢。
如果都抢红被窝,势必二人都钻进红色被窝,一个被窝里一男一女,干柴进烈火,哪有不燃之理。?长明灯。
洞房第一夜,不能灭灯,要点一根长蜡烛到天明,长明灯意为长命灯。听房。
新郎新娘躺下后,新郎的嫂子们弟兄们蹑手蹑脚来到新房的窗户下,大气不敢出,听一对新人说私房话。如果二人情投意合,当然是话语绵绵,叽叽喳喳,以后二人便开始“那个”了。
听房的人就高兴地告诉新郎的父母,俩人可好哩。家长也就放心了。
如果俩人感情不合或互相不答理,或吵架。如吵架拌嘴,家长就要在院子里斥责他们:“不睡觉干啥哩,有啥事天明再说。”
如果本家没有嫂子,也要请外姓的嫂子来听房。实在找不到嫂子的,新娘的婆婆也要听房,主要是对二人感情摸个底儿。
没有婆母、嫂子的,要用竹扫帚靠到窗户跟,蒙上件上衣,目的是怕妖邪听房。?。
2 结婚铺被说什么
,一般铺床时都唱《铺床歌》:
甲:铺床铺床,两头适当。
乙:先生贵子,慢生姑娘。
甲:枕头两头架,新郎倌两头爬。
乙:枕头两头丢,养的儿子像泥鳅。
明天的日子真是强,公公婆婆来铺床,填上芝麻桔,生个儿来当大官(什么官,省委书记吧!)
铺秫秸,铺豆秸,儿女上学中秀才,(什么秀才,大学生吧)。铺上豆秸暖和和,放上栗子、枣一棵,铺得香,人才旺,金银财宝堆一炕。
铺上褥和被,一胎生俩是一对,左一把、右一把,一胎生俩不受罚。
明天的日子顶着天,铺上褥子和被单,被单上面有凤凰,单凤凰、双凤凰,明年生上一对状元郎,明天的日子真是好,金银财宝化不了。你赶会,我赶集,结婚以后生大儿,新娘、新郎住新房,结婚不忘爷和娘。新婚是新郎娶新娘,公公婆婆来铺床。
一铺金,二铺银,麒麟送子送上门。(继续铺)三铺床是桃李园,恩爱夫妻一百年,四铺铺上四季财,金银财宝滚滚来,五铺、六铺是致富,七铺八铺堆金库,九铺铺上大元宝,十铺铺的真是全,也生女来,也生男。生个女的当娘娘,生个男的是状元。新毛毯、鸭绒被,小俩口子一头睡,明年一生生一对,一男一女齐鸣声,天生一对大学生。铺床铺的这么好,一对小子跑不了,铺床铺的这么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新婚忌让寡妇或未生育过的妇女做被褥、铺床、搀扶新娘,不准往新娘订上坐。
这当然是不吉利的啦
婚娶在封建社会中并不意味着独立家庭的出现,它的意义只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因此,求子乞嗣便成了婚俗的主要目的,如:在缝制新婚被褥时,要缝上大枣、花生、栗子,象征早生贵子。铺床(炕)时,也撒上大枣、花生、栗子,撒帐时,往新人身上撒的还是大枣、花生。栗子,都是为了早生多生。还有“麒麟送子”、”五子登科”、“早生贵子,儿女满堂”等等。这种早生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民俗和生育观
铺床又叫“扫床”、“撒床”或“撒帐”等。在河南许多地方,饮交杯酒后新郎家还要请一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人铺床。也有让公爹或大伯子哥铺床者。铺床前,新娘要把婚床上故意反铺的席翻正过来,翻席时新郎要问“翻过来没有”,新娘须答“翻过来了”,否则闹房人不依。铺床时,铺床者将一双竹筷装入枕中,再把红枣、花生、栗子、籽棉、核桃等抛撒在床上。铺床人边撒边唱“铺床歌”,歌词诙谐而灵活,多为赞祝新人夫妻恩爱,早生贵子之意。
成都方言有“霸床”和“铺床”的说法,也是一种风俗,专指结婚时的一种仪式。结婚当天晚上,要请双福双寿、子孙满堂的老年妇女为新人铺床,认为这样就能将铺床者的红运带给新婚夫妇。铺床的人手里拿什么,便说什么,大都是说些祝贺新婚夫妇的吉利话,如“霸床,霸床,对倒中梁,先引(生)儿子,后引姑娘”等。铺床时,新婚夫妇必须在场,亲朋好友也在一旁观看,说笑,铺床人往床上丢一样东西(如枕头、被子之类),新郎便要给她一个红包。
黔江民族风情
为新郎新娘的新婚铺床也很有讲究,必须是夫妻双双健在,有儿有女的人才能为新婚夫妇铺床,直到如今,这个风俗还保留了下来。贫穷人家的姑娘出嫁时,由于娘家没钱,送的被盖少,没有多余棉絮做垫絮的,夫家则要下盖去平坝地区提前找好稻谷草,晾干理净,捆扎成12个草把,在结婚时均匀地铺在新床上,盖上床单,就成了新郎新娘的婚床。
嫁女是隔夜出闺房。即在婚期前一天,迎亲队伍就来到女方家中,把花轿放在院坝内,然后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把新娘背出闺房,下雨天坐在阶檐下,晴天就坐在院坝里,由亲友和同寨的姑娘相陪,一起唱哭嫁歌,哭嫁歌有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唱对乡土故旧的难舍之情,按“寅卯发亲,辰巳不动”的习俗,到寅卯之时歌歇,姑娘上轿,由迎亲队伍接到婆家。
3 给新娘铺床怎么说吉言
《新婚铺床歌》版本一:铺床铺床(噢) 喜气洋洋(啊) 各位亲戚(噢) 听撒洞房(啊) 一撒荣华并富贵(噢) 二撒金玉满池堂(啊) 三撒三元及第早(噢) 四撒龙凤配呈祥(啊) 五撒屋子拜宰相(噢) 六撒六合同春长(啊) 七撒夫妻同皆老(噢) 八撒八马转回乡(啊) 九撒九九多长寿(噢) 十撒十全大吉祥(啊) 新人房里好嫁妆(噢) 两面摆的柜和箱(啊) 中间架的百子床(噢) 棉质被窝铺满床(啊) 麒麟送子高堂上(噢) 五男二女世无双(啊) 新人丽貌赛天仙(噢) 月星嫦娥下九天(啊) 双双成对百年好(噢) 二人好事并头连(啊) 少年美貌对少年(噢) 好事合福二神仙(啊) 手挽手啊肩并肩(噢) 常发齐财万万年(啊) 版本二:铺床、铺床 喜气洋泮 男婚女嫁 花烛洞房 一铺鸳鸯戏水 二铺龙凤呈祥 三铺鱼水合欢 四铺恩爱情长 五铺早生贵子 六铺儿孙满堂 七铺百年好合 八铺地久天长 九铺家庭和美 十铺前途辉煌。
金屋人间传二美 银河天上星成双 志同道合创大业 携手并肩奔小康 上慈。《新婚铺床歌》版本一:铺床铺床(噢) 喜气洋洋(啊) 各位亲戚(噢) 听撒洞房(啊) 一撒荣华并富贵(噢) 二撒金玉满池堂(啊) 三撒三元及第早(噢) 四撒龙凤配呈祥(啊) 五撒屋子拜宰相(噢) 六撒六合同春长(啊) 七撒夫妻同皆老(噢) 八撒八马转回乡(啊) 九撒九九多长寿(噢) 十撒十全大吉祥(啊) 新人房里好嫁妆(噢) 两面摆的柜和箱(啊) 中间架的百子床(噢) 棉质被窝铺满床(啊) 麒麟送子高堂上(噢) 五男二女世无双(啊) 新人丽貌赛天仙(噢) 月星嫦娥下九天(啊) 双双成对百年好(噢) 二人好事并头连(啊) 少年美貌对少年(噢) 好事合福二神仙(啊) 手挽手啊肩并肩(噢) 常发齐财万万年(啊) 版本二:铺床、铺床 喜气洋泮 男婚女嫁 花烛洞房 一铺鸳鸯戏水 二铺龙凤呈祥 三铺鱼水合欢 四铺恩爱情长 五铺早生贵子 六铺儿孙满堂 七铺百年好合 八铺地久天长 九铺家庭和美 十铺前途辉煌。
金屋人间传二美 银河天上星成双 志同道合创大业 携手并肩奔小康 上慈下孝全家福 夫唱妇和老少康 新婚新喜新气象 幸福美满万年长 更多可以在婚礼妈妈看看,有相关的可以去看看,希望对你有用。
4 给新婚铺床怎么说四句
一、铺床四言八句:1、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福贵双全,永远吉祥;男婚女嫁,花烛洞房! 2、铺床铺床,喜气洋洋;担头一响,都吃喜糖;担头一落,端茶来喝;担头一毕,拿烟来吃!3、先铺四角,后铺中央;夫妻恩爱,共枕同床;早生贵子,播种成双;一儿一女,龙凤呈祥!二、结婚铺床四句好话:1、金屋人间传二美,银河天上星成双,志同道合创大业,携手并肩奔小康。
2、上慈下孝全家福,夫唱妇和老少康,新婚新喜新气象,幸福美满万年长。3、绣花帐子高高挂,十彩被子铺满床,鸳鸯枕头床上放,绫罗绸缎装满箱。
4、春雨浓浓育新苗,鸳鸯戏水配成双;自由恋爱结硕果,创家立业是楷摸。5、洞房花烛红似火,夫妻恩爱万年长;新婚夫妇饱作田,一年胜似几十年。
6、今年我们来铺床,明年添过状元郎;大红枣子撒几把,早生贵子早得力。7、两岁入学堂,四岁能成章,能文又能武, 步步高升出国镀金去留洋。
三、结婚铺床七言八句:四个床头按一按,养的儿子当县官; 四个床头理一理,养的儿子当总理; 铺床铺得满堂春,养的儿子当将军;铺床铺得满堂彩,养的儿子当总裁;铺床铺得满堂红,养的儿子当总统; 铺床铺得整整齐,养的儿子当主席;太阳一出红似火,幸福人家喜事多; 喝了喜酒喝闹酒,金银财宝天天有。铺床铺床,喜气洋洋,一铺鸳鸯戏水、二铺龙凤呈祥、三铺鱼水合欢、四铺恩爱情长、五铺早生贵子、六铺儿孙满堂、七铺百年好合、八铺地久天长、九铺家庭和美、十铺前途辉煌。
5 风俗结婚铺床说词
我们都知道从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就已经是法定的夫妻了,但由于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按风俗习惯人们常常还要举行一场婚礼,体现了结婚的神圣。
婚礼不仅仅是向大家宣告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大家祝贺男女双方甜甜蜜蜜、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孝敬父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即将出生的孩子祈祷和祝愿,盼望早日出生,盼望儿女双全,盼望孩子将来有美好前程。 尽管各民族、各地的结婚风俗习惯不同,在婚礼上祝愿新人“早生贵子”已经成了共同的习惯。这是我们古老的传宗接代思想的继承。 婚礼当天晚上的“铺床”节目许多地方都有,具体做法又各具特色。有的地方风俗中是很形象化的做法,把一件婴儿的衣服盖在被子的下面,让新娘结婚当天就有一种责任感,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传宗接代的重任在身。所以新婚夫妻的结合更多的融进了传宗接代的意义。 我们河北保定的“铺床”节目采用了说顺口溜、放干果的做法。今天我的一个同事结婚,我们单位的很多人都有了相应的职务。我和张姐、梅妹是扮演的铺床人的角色。选这个角色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公认的人性好,有孩子有丈夫,最好还是个“全可人”--“全可人”就是孩子、丈夫、父母、公婆都健康的媳妇儿。 晚上,新娘吃“岁数饺子”。饺子要包的小小的,一般新娘多少岁就包多少个,最好有几个大饺子里面还包着一个小饺子的,煮饺子时要煮几个半生不熟的,新娘吃到没煮熟的饺子,就会有人问她:“生不生?”她就回答:“生。”然后把生饺子放起来。哈!饺子的“生”谐音“生子”的“生”!
接着,就是铺床了。我以前也在亲友结婚时给人家铺过床,但有别人说词,我就一边听一边铺,从没想过怎样说。这次我们三个人中,让我负责说词,对怎么说一时心里没底,只好先向邻居老人请教,又上网查询,还自己编了几句,怕记不住,打印成一个小纸条。
新娘子也在卧室笑嘻嘻的看着我们。我们三个把床上的多余被褥放到壁柜中,就开始正式铺床。张姐说:“红官绿娘子”,我和梅妹整理着被褥,红、绿两床被子就铺上了。还把两床被子挨着的一边打开后叠在一起。铺的过程中放进一些花生、栗子、大枣、糖果、核桃,我念念有词: 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
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儿聪明生女巧。
被边压被边,生个孩子做大官。
被角压被角,生个孩子心灵又手巧。
被角塞一塞,最好生个龙凤胎。 还有几句没有想起来,我掏出小纸条大声地念了起来,逗得大家笑弯了腰:
撒把花生花着生,撒把栗子早立子。
再撒一把生花生,一男一女插花儿生。
撒上一把糖果,日子越过越红火
找到其他的台词我就没有说。我觉得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文化,都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不适合的就不使用。民俗的形成和变化也是在历史中不断的选择和演绎中进行的。
因为我们北方一般只准备枣、栗子,不准备莲子、桂圆,所以南方水乡的“还有莲子和桂圆,连生贵子中状元”就不用说了。
因为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古老的祈愿“东一摞儿,西一摞儿,老婆孩子一大群儿”也不能说,那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产物。
因为现在计划生育的国策要求一孩化,所以尽量不把那些多子多福之类的话带进来。
哈哈!不同的风俗习惯里体现着相同的对孩子的愿望。早在胎儿未在母体中形成之前,结婚典礼的当天就已经大张旗鼓地为孩子祝福和期盼了。
总结这些顺口溜也很有意思吧?说不定那个朋友结婚时某个姐妹给他(她)铺床时会需要呢。如果你听说过当地的此类顺口溜,或者你编出了更好的台词,一定要告诉我啊。我把它们放到郝律师婚姻家庭网/家庭文化栏目,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借鉴。 呵呵……
江西赣州寻乌县晨光镇结婚风俗有
一、采茶戏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上映。
二、江西方言
汉语目前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湘、赣、闽、粤方言和客家方言。江西大部分地区通行赣方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昌话和抚州话。赣方言的语音特点是一般没有浊音,因而赣方言许多词语的读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甚至会发生歧义。赣方言的词汇特点是保留了许多古代词汇,被汉语史专家称为古代汉语词汇的“活化石”。如南昌、抚州话称“白天”为“日上”,称“谈话”为“话事”,称“多少”为“几多”,称“脏”为“腌臜”等等。
三、赣剧
赣剧是江西传统的地方代表性剧种,源于元末明初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县,亦称“高腔”,曲调高亢激越,粗犷奔放,所演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台戏为主,加之它善于“错用乡语”,即能入乡随俗,故在明代便风行全国,并由此产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如青阳腔、义乌腔、徽州腔、京腔等。清代以来,赣剧在弋阳腔的基础上,吸取了昆腔等诸腔,在艺术表演方面,注重程式化的同时,仍保持了接近生活、细腻逼真的特点,传统剧目,包括联本戏和折子戏,共有三百多种。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除赣东北各县专业剧团外,南昌还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题名的“江西赣剧团”,该团的传统剧目《珍珠衫》、《还魂记》曾被拍成舞台艺术影片在全国上映。
四、波阳节节高
节节高”由学龄前儿童扮演群众喜爱的历史或小说人物,每8人为一节,组成三百多节,称“节节高”。表演时,庞大的队伍或川流不息,或排列阵式,或组成造型,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五、金阁老龙灯
进贤李家渡一带百姓为纪念神话传说造福于此地的金阁老龙而扎制的巨形彩灯,用木、竹、藤、稻草、丝绸、金属等为原料。龙身长百余米,上置数百个花盆、花篮及农产品模型,龙头高数米,长数米、上挂宫灯、花篮灯、八宝灯、鲤鱼灯及包公、孔明、穆桂英等人物造型。须几十上百人扛在肩上游动,使整条“金阁老龙”上下起伏,左右蜿蜒,周身熠熠闪光,大有倒海翻江之势。
五、江西老表
“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之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有一年,江西大旱,便选出代表去南京以“老表”名义进见皇帝,要求减免赋税,朱元璋为笼络天下,果然下令减免了税收。从此,江西人乐于自称、亦被别人称作“江西老表”。
六、江西山歌
江西山歌以赣南客家歌为代表,尤以兴国山歌著名。据《赣州府志》记载:赣南客家山歌起源于伐木客,伐木工人边伐木边唱歌,山鸣谷应,引起樵夫、农民的唱和。
客家山歌的特点是,运用比兴、夸张、拟人、反衬、谐音、重叠等多种手法,触景生情,因事起兴、即兴而歌。内容根据需要,可长可短;音调因情而异,或慷慨激昂、或委婉低回;表现形式有对花、猜花、锁歌、盘歌、捡脚跟、丢观音、绣褡裢等。唱腔开头是一声独具韵味的“吱呀嘞“,接着是一句或两句歌头,定下一首山歌的内容和韵脚,结束句前有句呼应声“心肝哥”或“心肝妹”等衬词,它使山歌有亲切感,同时也预示了结束句的到来,形成赣南客家山歌独一无二的风格。 客家姑娘小伙子常常以歌代话,相互叙说衷肠,结交知己。每逢节日、山歌会、婚嫁等喜庆场合,客家男女老少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智慧和祝愿,直唱得山舞水笑如痴如醉,客家山歌无歌不传情,无情不成歌。
七、鄱阳鱼灯
鄱阳湖的渔民们将各种鱼类彩灯顺序排列,头灯为鳌鱼。其次为春鲢、夏鲤、秋鲑、冬鳊,象征四季太平,接着还有其他鱼类灯,最后是风稍尾鱼灯。各种鱼灯色彩缤纷,相互辉映,使水乡泽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八、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彩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饮食中的信仰、禁忌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我们都知道从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就已经是法定的夫妻了,但由于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按风俗习惯人们常常还要举行一场婚礼,体现了结婚的神圣。
婚礼不仅仅是向大家宣告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大家祝贺男女双方甜甜蜜蜜、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孝敬父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为未来即将出生的孩子祈祷和祝愿,盼望早日出生,盼望儿女双全,盼望孩子将来有美好前程。 尽管各民族、各地的结婚风俗习惯不同,在婚礼上祝愿新人“早生贵子”已经成了共同的习惯。这是我们古老的传宗接代思想的继承。 婚礼当天晚上的“铺床”节目许多地方都有,具体做法又各具特色。有的地方风俗中是很形象化的做法,把一件婴儿的衣服盖在被子的下面,让新娘结婚当天就有一种责任感,知道自己已经有了传宗接代的重任在身。所以新婚夫妻的结合更多的融进了传宗接代的意义。 我们河北保定的“铺床”节目采用了说顺口溜、放干果的做法。今天我的一个同事结婚,我们单位的很多人都有了相应的职务。我和张姐、梅妹是扮演的铺床人的角色。选这个角色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公认的人性好,有孩子有丈夫,最好还是个“全可人”--“全可人”就是孩子、丈夫、父母、公婆都健康的媳妇儿。 晚上,新娘吃“岁数饺子”。饺子要包的小小的,一般新娘多少岁就包多少个,最好有几个大饺子里面还包着一个小饺子的,煮饺子时要煮几个半生不熟的,新娘吃到没煮熟的饺子,就会有人问她:“生不生?”她就回答:“生。”然后把生饺子放起来。哈!饺子的“生”谐音“生子”的“生”!
接着,就是铺床了。我以前也在亲友结婚时给人家铺过床,但有别人说词,我就一边听一边铺,从没想过怎样说。这次我们三个人中,让我负责说词,对怎么说一时心里没底,只好先向邻居老人请教,又上网查询,还自己编了几句,怕记不住,打印成一个小纸条。
新娘子也在卧室笑嘻嘻的看着我们。我们三个把床上的多余被褥放到壁柜中,就开始正式铺床。张姐说:“红官绿娘子”,我和梅妹整理着被褥,红、绿两床被子就铺上了。还把两床被子挨着的一边打开后叠在一起。铺的过程中放进一些花生、栗子、大枣、糖果、核桃,我念念有词: 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
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儿聪明生女巧。
被边压被边,生个孩子做大官。
被角压被角,生个孩子心灵又手巧。
被角塞一塞,最好生个龙凤胎。 还有几句没有想起来,我掏出小纸条大声地念了起来,逗得大家笑弯了腰:
撒把花生花着生,撒把栗子早立子。
再撒一把生花生,一男一女插花儿生。
撒上一把糖果,日子越过越红火
找到其他的台词我就没有说。我觉得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文化,都应当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不适合的就不使用。民俗的形成和变化也是在历史中不断的选择和演绎中进行的。
因为我们北方一般只准备枣、栗子,不准备莲子、桂圆,所以南方水乡的“还有莲子和桂圆,连生贵子中状元”就不用说了。
因为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所以古老的祈愿“东一摞儿,西一摞儿,老婆孩子一大群儿”也不能说,那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产物。
因为现在计划生育的国策要求一孩化,所以尽量不把那些多子多福之类的话带进来。
哈哈!不同的风俗习惯里体现着相同的对孩子的愿望。早在胎儿未在母体中形成之前,结婚典礼的当天就已经大张旗鼓地为孩子祝福和期盼了。
总结这些顺口溜也很有意思吧?说不定那个朋友结婚时某个姐妹给他(她)铺床时会需要呢。如果你听说过当地的此类顺口溜,或者你编出了更好的台词,一定要告诉我啊。我把它们放到郝律师婚姻家庭网/家庭文化栏目,让更多的人看到,让更多的人借鉴。 呵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