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发展史中曾经留下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技术产物,其中某些产物我们至今还在沿用。不管是指南针等物质层面的发明,还是诗歌词赋等精神层面的文化,亦或是数学、天文等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或多或少的都在一点一滴的影响着我们当今的生活,而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事物之一,便是数学,从古至今,中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哥德巴赫猜想,他震惊世界
陈景润被誉为“天才数学家”,这个称号是陈景润凭借着自己在数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得来的。1957年,华罗庚推荐陈景润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自此,陈景润开启了他的实习生涯。在随着导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著名而神秘的哥德巴赫猜想深深的吸引到了陈景润,对于数学的迷恋,促使着陈景润一步一步踏上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漫漫长路。
基于自身特有的数学天赋,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路上终究是有了成就,而且还是震惊中外的成就。陈景润曾经先后在1965年和1966年这两年发布了相关论文,随后又在1973年发布了自己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终极理论。陈景润的终极理论刚一发布,就在世界数学研究界内引发了极强的波动。一时之间,陈景润成为了国际范围内数学领域的热门人物。
数学领域界对陈景润的终极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陈景润的研究铸造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新一代里程碑,他的理论不但被命名为“陈式定理”,更是因为该理论的重要性而被记入数学研究史册。国家对陈景润的数学贡献也表示了高度的肯定,为了鼓励陈景润,同时也是为了更大限度的发挥人才价值,1980年,陈景润获得了中科院数理系院士的殊荣,那一年,他仅有47岁。
数学之路坎且艰,他天资聪颖
陈景润的数学天赋是有历史渊源的。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数学早已在商朝时期便已经有了雏形,比欧洲领先了将近20个世纪。令人痛心的是,原本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中国数学,却因为清朝统治者的独裁专制而受到极大打击,数学知识对于老百姓而言是禁物,这使得我国的数学发展不进反退。
时间渐渐来到了近代,随着封建主义思想的破碎,中国人民的思想开放了,之前被封建统治者严防死守的数学、天文等知识,也终于重新回归到民间,为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用。在这期间,我国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熠熠生辉。其中在数学领域最为著名的,当属华罗庚和陈景润了,二人是师徒关系,在数学领域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933年,陈景润在福建福山出生。当其他孩童还在玩耍的时候,幼小的陈景润就已经展现出了对数学极高的学习天赋和热爱;当其他小孩子还在磕磕巴巴背《三字经》时,陈景润就已经对数字和数学运算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1949年,还在高中读书的陈景润提前参加了高考,过人的天赋让他被厦门大学数理系录取。
但纵使在数学领域颇有天赋,陈景润的数学研究历程也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1953年,大学毕业后的陈景润依据分配要求,在北京中学担任数学老师的职位。但是从小就在福建生活的陈景润,在家人和周边其他人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下,免不了拥有一口带有福建气息的口音;同时,由于长期醉心于数学研究,陈景润在人际交往方面远远不如他在数学领域那么得心应手。因为这两个原因,陈景润竟然面临着被中学辞退的处境。
幸运的是,当时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南和在数学界已颇有名气的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的数学才能,知道他在数学领域具有惊人的天赋,这才使得陈景润免于被辞退,继续留在学校里进行数学研究。
两耳只闻数学事,他盼得良人
虽然陈景润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而巨大的成就,但是他对于自身的事情,尤其是终身大事方面,他一直漠不关心,这是因为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数学研究之中,他的眼中、耳中、心中,除了数学之外,他对其他的所有事物都不闻不问,似乎再也没有其他事物可以在他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了。但随着由昆的出现,这一切终于有了变化。
1977年的11月,陈景润因为身体不适在309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上文所提到的由昆,就是陈景润住院期间的当班医生,而身为军医的由昆那时也刚刚从武汉调回来。两人因为陈景润的住院治疗就此结识,从此结下了剪不断的缘分。
那时,由昆作为陈景润的当班医生,需要经常与陈景润接触,过问关怀他的日常生活。时间久了以后,陈景润被由昆的专业负责和温柔体贴深深吸引,这让他的内心终于出现除了数学以外的事物。于此同时,陈景润的才华也强烈的吸引到了由昆,但当时两人身份地位上的差距,让由昆差点望而却步。
面对陈景润的表白,由昆难掩内心的自卑,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怎么能和陈景润这样的大科学家在一起?看出她的犹豫却步,陈景润说:“如果你不嫁给我,我这辈子就再也不结婚了。”话已至此,由昆终于抛下了所有的顾虑。1980年,47岁的陈景润和29岁的由昆终于喜结连理,婚后二人感情十分深厚,让旁人很是羡慕。
二人在婚后生下过一个孩子,名叫陈由伟,从孩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二人是多么的恩爱了。或许是陈景润的天赋遗传,也或许是家庭的耳濡目染,陈由伟也像父亲踏上了数学研究之路,曾考取过数学专业的硕士,在毕业后又自己创业开公司。
结语
天资聪颖是陈景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孜孜不倦的学习、刻苦钻研的探究精神更为重要。他的这些品质或多或少给他的孩子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同样激励着当今的年轻人在数学方面勇于探索,积极进取。
那要看军医有没有军衔了。有军衔的属于正规部队编制。军医和其他军官一样都属于干部编制,但是军医属于文职干部,没有职务,军医文职一般都是技术等级,等级越高,工资越高。军官就有职务,比如像排职啊,连职啊,营职啊,军医呢按等级基本上跟军官待遇都差不多,只是没有什么实权,属于技术性的人才。但依然是干部身份。以后关系处的好一样可以转成军官。转业过后也可以也属于国家公务员,最差也能进事业单位。利弊你自己分析啦,反正工资和福利待遇都相当不错,也有奖金啊等等。不过可能没有额外收入。
好处就是:你嫁给他就是军嫂了,看病可能还不要钱,家里有个免费的医生来保障你的健康,各方面都有保障。
弊端我觉得长期在部队里容易与社会脱节,可能还会染上部队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还是可以。。
呵呵,祝你幸福哈。
数学作为中国教育学科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大部分人把数学当作累赘,任务。只是义无反顾地完成,现如今,很少有人真正的热爱。当然,我们不可否认19世纪末端欧洲出现大量数学家,比如莱布尼茨,牛顿,高斯等。
只是现在大多数孩子把数学当作难以完成的科目,不仅计算繁琐,推论更是难以证明。但是中国仍然不缺少热爱数学的人,其中陈景润就是中国天才数学家的其中一个。对小孩子来说,数学就相当于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对于中学生来说,数学好比一门必修课,这是他们的专业,代表了自己的成绩。对于数据学家来说,这是精神世界。
中国也出现过大量数学家,其中耳熟能详的华罗庚,被称为中国数学事业的第一人。第二位就是陈景润,他被后人称为"中国天才数学家",但中年结婚。在国内教育行业中,也有大量的知名教育家前来拜访,让众人好奇的不是他的天才智商,而是他这种天才是如何度过一生的?
一、数学天才陈景润
1933年出生的陈景润,福建人,刚好生于战乱时代,但乱世之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数学的热爱之心。短短六十三年里,他用一生的成就,贡献,为中国数学界创下了历史性高潮,谱写一幅传奇人生图。
陈景润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和姐姐,在他的记忆里:"家里可以用殷勤来形容,因父亲在邮政局上班,家里的条件相对比其他家庭条件好一点。父亲的朋友都是邮政局里有文化的进步青年。"所以,陈景润从小就喜欢读书,无聊时可以用读书来打发时间,就这样他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把中国四大名著阅读完毕。
陈景润虽然读的文学书籍颇多,但是自己最擅长的还是数学。他认为:"数学是至高无上的学科,容易接受,开发大脑思维"。这些话可能出自于自己对数学的看法,或许再加上天才智商。
陈景润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花费时间较多,以至于让现在的高中生十分羡慕。为什么呢?因为陈景润因在高中数学成绩全校第一被保送到厦门大学数学系,被当地人同龄人称为偶像。但是对陈景润来说这并没什么,只是个开始,梦想的起点罢了。陈景润自年幼就表现出于常人不同的数学天赋,也是因为有天分,让他在大学期间和工作都是如鱼得水。
1953年大学毕业之后,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担任数学科目。但是因福建语言口语化太严重,不符合北京教育的标准,之后返回厦门大学。历经两年后的洗礼,再次回到厦门大学的他已经不是学生身份了,而是担任数学系教师职务,时间一晃就是四年。
二、站在数学金字塔最前端
陈景润因年轻有为被校长提拔为数学系主任,那时的他已经是三十岁有余。陈景润在1966年发表《偶数是一个素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算是让全国的教育家都认识他,这篇文章原本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在基础上对哥德巴赫有了新的认识。同样也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发表让世界一流数学家对中国的数学家刮目相看,确实值得被后人称赞。
时隔七年后,陈景润于1973年在《中国数学学科》中发表:"1+2"的证明过程和推导过程,并且改进了1966年初次发表的数值结果。他的改进结果被全球数学界认可和称赞,外国人称他的理念为:"陈氏定理"。
那时的他已经年近半百,但被后人看作站在数学金字塔的顶端,他对数学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歇。有专家称:"他对数学的喜爱是,只要他的心脏还在跳动,就一直会研究下去"。
在陈景润的认知里,数学就是他的全部生命。从高中上学时代就有,为了某个数学难题可以花费几晚睡觉时间来解答,为了一个数学题可以整夜不合眼。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拘小节,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形象,但是对待数学问题却是分毫必争,绝对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
这种被后人称为"数学怪人"的天才什么时候才能遇见爱情呢?1978年的夏天,当时陈景润刚参加完全国科学大会,感觉身体不适,便被送往医院。就在医院他与一位29岁的军医由昆相遇,人生如戏,岁月如歌,巧妙地是"一见钟情"出现了。可是当时的陈景润已经是47岁,两人情投意合,跨过年龄的隔阂,最终两人相爱。
在他的世界里,生活不再只是枯燥的数字,自从有了由昆的出现,生活充满了气息。
三、患难与共、爱的结晶
1980年两人只经过两年的恋爱便促成夫妻关系,走进婚姻的殿堂。当问到由昆为什么会选择陈景润时,她的回答让人十分感动:"如果遇不到你,我打算一辈子在医院呆着",这样的回答让陈景润更加珍惜这突如其来的爱情。
因为是你,所以等待。因为是你,所以结婚。两人一同跨过16个春秋,当时很多人纷纷表示:"两人相差18岁,会有共同话题吗?"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两人的生活过得很幸福,谣言也是不攻自破。
1981年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但不幸的是1984年冬天陈景润被查出帕金森综合征。在轮椅上度过了12年都秒如年的日子,最终离开人世。陈景润生前想让孩子知道母亲的辛苦,便要求孩子跟随母亲姓氏,但是妻子拒绝了要求,孩子最终命名"陈由伟"。
陈由伟不像父亲一样喜爱数学,但对音乐有独特研究,经过加拿大留学后,返回国内进军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总之孩子没有忘记父亲的嘱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心尽力,找到自己的天赋,努力奋斗"。
在中国的数学历史上,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人物,他的名字叫陈景润,他把自己的人生完全投身到数学这门课程上,后来,四十而立的他邂逅了一段美丽的爱情,并且毅无返顾地在这段爱情中,获得了爱情的结晶。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最后才能取得成功,努力才能够带来希望的力量,年轻时单身并不可怕,只要足够优秀,总会吸引到很般配的人,正应和了那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有一位数学伟人出生了,他就是后来被称为数学天才的陈景润,他的人生从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如他跟数学最近相爱相杀这么多年,他拥有着不一样的曲折经历,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们家就不是非常的有钱,是一个很贫困的家庭。
后来他去上学,也因为自己敏感、孤僻、自卑的性格,成为了被大家排挤的对象。在被排挤的过程中,陈景润那幼小的心灵越来越偏近于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索,他越发的觉得,只有数学能够让他他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后来他就遇见了他生命中的一位伯乐,这位伯乐就是他的数学老师,这位数学老师一眼就看中了他的数学天赋,并且非常无私的鼓励他。
这个数学老师是留学回来的,所以目光非常的敏锐,思维非常的敏捷,给了他很多无私的帮助,让他第一次进入了数学的殿堂。成为了数学之中的一位畅游者,再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陈景润到厦门大学学了一段时间,成为了厦门大学的一名助教老师,助教这个职位对于他的数学天赋来说,其实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像他这种数学实力,一般都应该是教授的级别,但是他却当上了一名助教。但是他从来没有为此抱怨,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前行着。陈景润甚至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思路,他认为当他成为了一名助教的时候,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数学了,而不必受到更多事情的干扰。
不过在陈景润当助教的过程中,也曾遇到很有趣的事儿,后来有一段时间,他突然发现在书本上写的关于陈景润的一个话题,他认为是是错的,华罗根是堂堂一代数学名家,怎么会说错呢?他就仔细看了一下,还是觉得他这个论点有问题,所以就写信给华罗根,想说他这个问题,华罗庚头一次看到有人给他指出问题,他觉得很有趣。
看了陈景润提出的观点,他觉得陈景润说的是完全正确的,他是一个很慧眼识才,宽容大度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他让陈景润受到提拔,不要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所以后来陈景润就来到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做出了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
陈景润四十岁还没结婚,他本来已经做好孤独终生的准备了,但是后来慢慢的,他又遇到了爱情的垂青。40多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生病住进了医院里面,在这医院里面遇到了1个女孩,女孩长得非常的美丽动人,而且那青春的模样,深深地刻在了陈景润的心理。陈景润跟他慢慢的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二人在结婚之后生了一个孩子,老来得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对于陈景润来说也是如此。
他本来打算对自己这个孩子多多的进行培养,增添他的数学思维,让他在数学的书山书海里面尽情遨游,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陈景润后来才发现,原来他这个孩子最喜欢的是商业方面的知识,并不喜欢数学方面的知识。
后来他也就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商业方面遨游,等他的孩子长大以后,就读了一所外国大学的商学院,留学归来开了一家公司,现在已经把公司开的风生水起,盆满钵满,是一家很好的上市金融公司。
看来这就是龙生龙凤生凤,优秀的人生出来的孩子,怎么也不会太差。孩子继承了他很厉害的头脑,所以才能取得这么杰出的成就。
军婚就是不能离,军婚是受相关法律保护的,不管任何原因谁让你是军婚撩的结婚证就没有了办法,那就是阿军婚就是如此呀,就问是不能破坏的,我们那儿有个人你知道吧,两人青梅竹马,然后生气了,然后这个人加了一个大兵,俩人就是就见一面儿,然后就就你给我弄,然后办婚礼。
学是基本学科,从小学起我们就要学习,从小学到大学,每个人都在吐槽数学怎么会这么难啊!什么线性方程、微积分、勾股定理太复杂,其实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找准方法就简单了,或许还能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数学天才陈景润就找到了。
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一户普通的职员家庭,家中有四个孩子,陈景润排行第三,父亲收入微薄,家中揭不开锅的日子也有不少,哥哥姐姐都没有读过书,小陈景润渴望读书。
他母亲不愿让孩子吃苦,又起早贪黑起来给大户人家缝制衣服多赚取一份收入,也将陈景润送入了村里面的学堂,陈景润十分聪明,学知识相当快,年年都是班级前列,特别是数学一直都是第一,读书没几年,陈景润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天才。
进入福州英华中学出时,陈景润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沈元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兼陈景润的班主任,在一堂课上,他突然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的一个未解问题,人们把它比作皇冠上的明珠,你们应该把它摘下来!
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信时提出的一个猜想:任意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即:n为偶数,且大于5,n=2+(n-2)。当n为奇数,n=3+(n-3),n-3也是偶数(现今猜想为a+b)。
哥德巴赫无法证明这个猜想,于是写信给大数学欧拉,希望他能够证明,欧拉觉得这个猜想非常有意思,然而一直到死都没能证明,这个猜想成为了大数学家穷极一生都想要破解的难题。
陈景润也是一样,高三毕业之后,就读于厦门大学数理系,毕业后在北京第四中学教书,1954年回到厦门大学担任资料员,他也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将自己关在屋里里面,证明了一张又一张纸,堆积起了一个麻袋又一个麻袋,证明了近20年,1973年他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也就是1+2。
陈景润的理论发表之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是可证的,这意味这个猜想不再是难以攻克的难题,作为先驱者,陈景润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近2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陈景润成为了全国青少年的学习榜样,不过亲戚朋友却有些担心,他们担心的自然是他婚姻,陈景润都已经40岁了,还没有处对象。
陈景润倒是不担心,1977年,陈景润因病住进了309医院,当时由昆从军区刚调入医院进修,此时的由昆不过才26岁,青春靓丽,陈景润一眼就相中了这位悉心照顾他的女孩,但是陈景润没有接触过女性,也不会说什么浪漫的话,表白的时候,急得满脸通红。
由昆问他:你是大数学家,有好多人崇拜你,为什么偏偏选中我?
陈景润说:我想过了,如果你不同意,我这一辈子就不结婚了。
一般来讲肯定要说一说女孩的优点,别人才好接受,陈景润还真不会“说话”,不过由昆照顾了他这么久,也知道他的脾气,她没有立刻答应,在组织的帮助下,由昆打算先相处一段时间。
两人在这段爱情当中长跑了3年,1980年47岁的陈景润和29岁的由昆终于修成正果,两人养育了唯一的儿子陈由伟,陈景润去世时,陈由伟才十五十六岁,失去父亲的打击可想而知。
陈由伟很努力的读书,不想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先是读了文科,后来在加拿大读了商务,最终还是选择了应有数学,一开始他是不想笼罩在父亲的光环里,才选择其余的路,最后才发现自己也喜欢数学,不过他没有从事攻读数学,而是开了一家医疗医院,或许是因为父亲的病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