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第1张

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1742年,由德国中学教师哥德巴赫在教学中首先发现的。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正式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b任何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 从此,这道数学难题引起了几乎所有数学家的注意。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题库内容:

哥德巴赫猜想的解释

①数论中 著名 难题 之一 。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 实际上 ,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两百多年来, 许多 数学家 孜孜以求 ,但 始终 未能 完全证明。1966年, 中国 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 充分 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简称“1+2”。这是迄今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 研究 的最佳 成果 。②报告文学。徐迟作。1978年发表。数学家陈景润从小酷爱数学。 进入 厦门 大学数学系后,他又与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化 大革命 ”中 尽管 遭到 批斗和不 公正 的待遇,但他仍埋头钻研数学, 终于 完成了被国际数学界所公认的“陈氏定理”。作品文笔华美,富于 哲理 。

词语分解

猜想的解释 ∶ 猜测 ;猜度她猜想他今日来我们从来没有猜想到是这种病,因为当时的病状顶多不过是比较 厉害 的头痛详细解释犹猜测。《孽海花》第三一回:“﹝ 彩云 ﹞正在盘算和猜想间,那晚忽见间壁如此兴高彩烈的盛会,使她顿起

哥德巴赫猜想简介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个关于质数的猜想,由哥德巴赫提出来的,并且当时提出来之后被很多著名的数学家进行的验证,目前依然没有办法能够证明这个猜想的具体性质,而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中的费马猜想以及四色猜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只有哥德巴赫猜想依然没有完全得到证实,在当今的数学领域最为接近这个猜想的数学家是来自亚洲的陈景润,下面带大家具体的认识一下哥德巴赫猜想以及世界三个数学猜想的具体内容和研究现状。

哥德巴赫

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哥德巴赫正在研究把任何数表示成几个质数的和的问题。哥德巴赫发现,总可以把任何一个数分解成不超过三个质数和。但他不能证明这个命题,甚至找不到证明它的方法,于是,他写信全告诉欧拉这件事。在1742年6月7日的信中,哥德巴赫告诉欧拉,他想冒险发表下面的假定;“大于5的任何数(正整数),是三个质数的和”。欧拉回信说:他认为“每一个偶数都是两个质数的和”这论断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定理。显然,哥德巴赫的断语就是欧拉这论断的简单推论(因为:奇数=3+偶数) 。然而,欧拉也不能证明它。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关于哥德巴赫问题,不论是提出问题的哥德巴赫本人还是大数学家欧位都不能做出什么结果。上世纪一个超群数学家康托耐心地试验了从2到1000的所有偶数,说明在这范围内,哥德巴赫断言是成立的,但这能说明什么呢?此后,多少著名的学者都为哥德巴赫问题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力图开辟解决这一问题的道路,或者将它与数学的其他问题联系起来。但要严格证明它,却毫无结果,1912年,数论大师兰道在国际数学家会议上说:这个问题要用近代数学工具来解决是绝对不可能的。

到二十年代初期,问题才有了一点进展,挪威数学家布朗用古老的筛法证明了:每一个偶数是九个互数因子之和加九个素数因子之积,简记为(9+9),延自这一派的方法,1924年拉德马哈尔证明了(7+7),1932年爱斯斯尔曼证明了(6+6);1938年,布赫斯塔勃先后证明了(5+5)和(4+4);1956年维诺格拉多夫证明的(3+3);1958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3)。

另一证明方法是1948年由匈牙利数学家兰恩易开辟的,他证明了每一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和一个“素因子示超过六个的”数之和,简记为(1+6),1962年,山东大学教授潘承洞证明了(1+5),同年,他又和王元证明了(1+4);三年后1965年,布赫斯塔勃、维诺格拉多夫和庞皮艾黎都证明了(1+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789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