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围城》

再读《围城》,第1张

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说的对,书是要重读的,尤其是好书。而《围城》是毋容置疑的好书。

第一次读《围城》,听说它是一本禁书,而我还是青涩少年,偷书一样的囫囵吞枣,不知道它的好,也没有读到什么。那时看书从不做笔记,也不看作者介绍、内容简介、序等等这些,直接读主体部分,因此并不知钱钟书是何许人也,只当是看了一般的爱情故事,也没看出为何成了禁书。

此次再读《围城》,本是为了完成共读任务,谁料想竟陷入其中,不能自拨,就连说话都带着一种“围城”腔。书中朴实细腻的描写、生动恰当的比喻,将人物的遭遇和故事的发展如春雨一般,润进心里,不小心就跟着走了。

《围城》整整写了两年,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版,一九四八年再版,一九四九年三版,直到一九八四年,每次重新印刷的时候,钱钟书先生都会“改正了几个错字”,“或修订一些文字”,“又校正了几个错漏,也修改了几处词句。恰好这本书又要第四次印刷,那些改正就可以安插了。”可见真是“锱铢积累地写完”。

一、内容简介

鸿渐留学归国,带着买来的博士头衔,带着船上初恋的经验以及与苏文纨的“绯闻”回到上海,不曾想竟爱上了苏**天真直率的表妹唐晓芙。

面对有头脑,有身分,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的苏文纨,“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洗手帕,补袜子,缝钮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自己凭什么享受这些权利呢?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难道自己言动有可以给她误认为丈夫的地方么?想到这里,方鸿渐毛骨悚然。假使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钮扣也是扣留不放的预兆。自己得留点儿神! ”

方父认为:“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他,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

而方鸿渐“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

但他却可以在唐**面前做自己。他说“女人有女人的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得跟她的举动一样。有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蕃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

还说“现在的留学跟前清的科举功名一样,我父亲常说,从前人不中进士,随你官做得多么大,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心理,并非为高深学问。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们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痘出过了,我们就把出痘这一回事忘了;留过学的人也应说把留学这事了。”

方鸿渐在与唐晓芙书信往为的同时,也一直与苏文纨暧昧不清,虽然几次想说清楚却又一再延迟。与唐晓芙分手后深受打击,“把信还给唐**时,痴钝并无感觉。过些时,他才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昨天囫囵吞地忍受的整块痛苦,当时没工夫辨别滋味,现在,牛反刍似的,零星断续,细嚼出深深没底的回味。卧室里的沙发书桌,卧室窗外的树木和草地,天天碰见的人,都跟往常一样,丝毫没变,对自己伤心丢脸这种大事全不理会似的。奇怪的是,他同时又觉得天地惨淡,至少自己的天地变了相。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人家的天地里,他进不去,而他的天地里,谁都可以进来……”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苏文纨后来嫁作他人,而方鸿渐却阴差阳错地与“同情兄”赵辛楣成了好朋友,并由其介绍同去三闾大学任教,期间与孙柔嘉“日久生情”结为夫妻,因工作原因回到上海后,却因两家互不相容,为鸡毛蒜皮的事吵个不停……

鸿渐:“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了。”

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们自己离亲叛众。”

遁翁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两家攀亲要叫“结为秦晋”:“夫春秋之时,秦晋二国,世缔婚姻,而世寻干戈。亲家相恶,于今为烈,号曰秦晋,亦固其宜。”

“鸿渐跟柔嘉左右为难,受足了气,只好在彼此身上出气。鸿渐为太太而受气,同时也发现受了气而有个太太的方便。从前受了气只好闷在心里,不能随意发泄,谁都不能够像对太太那样痛快。父母兄弟不用说,朋友要绝交,佣人要罢工,只有太太像荷马史诗里风神的皮袋,受气的容量最大,离婚毕竟不容易。柔嘉也发现对丈夫不必像对父母那样有顾忌。但她比鸿渐有涵养,每逢鸿渐动了真气,她就不再开口。她仿佛跟鸿渐抢一条绳子,尽力各拉一头,绳子迸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这绳子又松软下来。气头上虽然以吵嘴为快,吵完了,他们都觉得疲乏和空虚,像戏散场和酒醒后的心理。回上海以前的吵架,随吵随好,宛如富人家的饭菜,不留过夜的。”

孙柔嘉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她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大妇。孙柔嘉聪明可喜的一点是能画出汪太太的“扼要”:十点红指甲,一张红嘴唇。一个年轻女子对自己又羡又妒又瞧不起的女人,会有这种尖刻。

“现在想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相识相爱的时候,双方本相全收敛起来,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倒是老式婚姻干脆,索性结婚以前,谁也不认得谁。”

“可是很多读者每对一本小说发生兴趣,就对作者也发生兴趣,并把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当作真人实事。有的干脆把小说的主角视为作者本人。高明的读者承认作者不能和书中人物等同,不过他们说,作者创造的人物和故事,离不开他个人的经验和思想感情。”(杨绛先生)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读者或在小说中找到自己or熟悉人的影子,或读到感同身受、深表赞同的东西,因着这些熟悉与认同而读下去,就如找到了知己,点灯夜读就如与知己饮茶长谈,好不畅快!

二、我读到了什么

1、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2、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围城”不仅是指婚姻、爱情,其揭示的是人的精神困境。现代人有多少是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结果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像主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

3、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

4、那只著名的祖传老钟,方鸿渐的爸爸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儿子儿媳的宝贝钟,每小时“只慢7分钟”的“很准”的钟,这会儿已经慢了5个钟头的钟: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5、有些西方批评家说《围城》写了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有中国批评家说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失败,但钱钟书更着力于嘲讽伪文化人的可笑、可怜和可耻,更多地是要写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窘迫和困境。

6、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钟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7、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

8、《围城》中的讽刺更多的是基于对人性的解剖。比如方鸿渐著名的克莱登大学假博士,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等等,又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陆子潇以国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赠书给自己等等,举不胜举。扪心自问,做过这些事的似乎不止这些人,有时也包括我们自己。

9、《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一是以现代文化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线装书中“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类。二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如买办张先生式的洋泾滨。三是探讨对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诞,如方鸿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所说的,“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闾大学中的“导师制”。

三、我喜欢的句子

1、……他老觉得这种小妞儿腔跟苏**不顶配……譬如小猫打圈儿追自己的尾巴,我们看着好玩儿,而小狗也追寻过去地回头跟着那短尾巴橛乱转,说风趣减少了。

2、鸿渐道:“这不是大教授干政治,这是小政客办教育。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像你们的报纸宣传品、训练干部讲义之类。”

3、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你闻的时候,觉得非吃不可,真到嘴,也不过尔尔。

4、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5、鸿渐道:“这意思很新鲜。鬼的存在的确有时间性的,好像春天有的花,到夏天就没有。”

6、鸿渐道:“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咱们以后恭维人起来,得小心旁边没有其他的人。”

7、辛楣道:“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8、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的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跟科学不大相同;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

9、一切图书馆本来像死用功的人大考时的头脑,是学问的坟墓;这图书馆倒像个敬惜字纸的老式慈善机关,若是天道有知,办事人今世决不遭雷击,来生一定个个聪明,人人博士。

10、辛楣宣扬教义似的说:“有群众生活的地方全有政治。”

11、真到忧患穷困的时候,谎话都讲不好的。

12、鸿渐然发现西洋人丑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得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13、鸿渐闷闷回房,难得一团高兴,找朋友扫尽了兴。天生人是教他们孤独的,一个个该各归各,老死不相往来。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容不下的情感,要找同伴来分摊?聚在一起,动不动自己冒犯人,或者人开罪自己,好像一只只刺猬,只好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要亲密团结,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鸿渐真想把这些感慨跟一个能了解自己的人谈谈,孙**好像比赵辛楣能了解自己,至少她听自己的话很有兴味——不过,刚才说人跟人该免接触,怎么又找女人呢?也许男人跟男人在一起像一群刺猬,男人跟女人在一起像——鸿渐想不出像什么,翻开笔记来准备明天的功课。

14、新太太进了门就害病,汪处厚自己给人弹劾,官做不成,亏得做官的人栽觔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致太狼狈。

15、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

16、范**发现心里有秘密,跟喉咙里有咳嗽一样的痒得难熬。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17、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过一会儿“喵”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18、这太像个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儿了,辛楣说她装傻也许是真的。鸿渐的猜疑像燕子掠过水,没有停留。孙**不但向他求计,并且对他言听计从,这使他够满意了,心里容不下猜疑。

19、得学位是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先生;教书是把讲义哄过自己的学生。

20、“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

21、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死一次,自知免不了一死,总希望人家表示愿意自己活下去。去后的毁誉,正跟死后的哀荣一样关心而无法知道,深怕一走或一死,像洋蜡烛一灭,留下的只是臭味。有人送别,仿佛临死的人有孝子顺孙送终,死也安心闭眼。这些学生来了又去,暂时的热闹更增加他的孤寂,辗转半夜睡不着。虽然厌恶这地方,临走时偏有以后不能再来的怅恋,人心就是这样捉摸不定的。去年来的时候,多少同伴,现在只两个人回去,幸而有柔嘉,否则自己失了业,一个人走这条长路,真没有那勇气。想到此地,鸿渐心理像冬夜缩成一团的身体稍觉温暖,只恨她不在身畔。

22、鸿渐暗笑女人真是天生的政治家,她们俩背后彼此诽谤,面子上这样多情,两个政敌在香槟酒会上碰杯的一套工夫,怕也不过如此。假使不是亲耳朵听见她们的互相刻薄,自己也以为她们真是好朋友了。

23、鸿渐的心不是雨衣的材料做的,给她的眼泪浸透了,忙坐在她头边,拉开她手,替她拭泪,带哄带劝。

24、她仿佛跟鸿渐抢一条绳子,尽力各拉一头,绳子迸直欲断的时候,她就凑上几步,这绳子又松软下来。气头上虽然以吵嘴为快,吵完了,他们都觉得疲乏和空虚,像戏散场和酒醒后的心理。回上海以前的吵架,随吵随好,宛如富人家的饭菜,不留过夜的。

25、约翰牛一味吹牛,Uncle Sam原来就是Uncle Sham;至于马克斯妙喻所谓“善鸣的法兰西雄鸡”呢,它确有雄鸡的本能——迎着东方引吭长啼,只可惜把太阳旗误认为真的太阳。美国一船船的废铁运到日本,英国在考虑封锁中国的军火。物价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公用事业的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恨不能像戏院子和旅馆挂牌客满。铜元镍币全搜刮完了,否则挤车的困难可以避免。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廉耻并不廉,许多人维持它不起。发国难财和破国难产的人同时增加,各不相犯;因为穷人只在大街闹市行乞,不会到财主的幽静住宅区去,只会跟着步行的人要钱,财主坐的流线型汽车是赶不上的。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地底下原有的那些阴毒暧昧的人形爬虫,攀附了他们自增声价。鼓吹“中日和平”的报纸每天发表新参加的同志名单,而这些“和奸”往往同时在另外的报纸上声明“不问政治”。

26、“我呢?”柔嘉脸上不露任何表情,像下了百叶窗的窗子。鸿渐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静寂。

注:整理这些句子的时候,其实是很艰难的,只为喜欢的太多了,篇幅受限,只能留这么多了,看来以后还是要重读《围城》的。也有朋友推荐看黄蜀芹拍的电视剧《围城》,说80年代、90年代的电视剧都是忠实于原著,值得一看,如1986版的《西游记》、1987版的《红楼梦》等等,有道理。

最初知道《围城》来自于他人对婚姻的援引,婚姻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好奇这本书中对婚姻的真实描述,所以在三月底开始读这本书。在我看来,书中方鸿渐并没有对真正的爱情的理解,和女人的接触往往看出自己并非主动想去追求,多是迫于周遭环境,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

鲍**是他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接触的女人,鸿渐被她的性感火辣身材吸引,船上日子风流快活。快到下船时候,鸿渐的无心反倒期望鲍**对他有所感情。谁知鲍**不过是逢场作戏,人鱼登陆立刻变成娇妻追寻自己的未婚夫。鸿渐也是,既然玩玩,何必生情嘛。第二个女人,苏文纨在回国船上对方鲍二人的私情全都看在眼里,见鸿渐示好鲍**,自视甚高的苏大**不免瞧不起看不惯,孤傲过头了,男人自然不来叨扰。于是放下身份,凑上与鸿渐为好,鸿渐还没反应过来,她却换装女主人,帮忙照看鸿渐,所以就有了回到上海,自信认为鸿渐喜欢她,要和她交往的念头。其实鸿渐对苏无感,只是迫于苏的面子,敷衍她的每次邀请和电话。鸿渐中意苏的表妹唐晓芙,两人暗送秋波,眉目传情,还算是用情算深,至少我读这段感觉两人情感焦灼是开启一段爱情的好开端,不幸的是这段脆弱的感情最终毁于鸿渐不能再拖的摆脱苏的狗血中。苏对唐晓芙和盘托出说方鸿渐种种不好,唐深信不疑,方鸿渐不去解释,反而接受现实,选择送还二人书信结束往来,最终这棵嫩绿的爱情萌芽死于彼此对对方主动挽留的妄想期待中。鸿渐作为男人这样维诺犹豫,这段感情的烟火迟早也会熄灭。此时,同为苏甩了的赵辛楣和方鸿渐同为天涯沦落人,互诉衷肠,方听从赵的建议决定同去内地从教。

同行路上,方的第四个女人出现,二人婚姻最终促成,流言蜚语同事玩笑反倒是成为月老。孙柔嘉不漂亮但心机深,方鸿渐无能又没主见,哪能看得到孙背后的心思,这是他那种无主的期待又开始泛滥,期待孙对自己有好感,虽然觉得自己对她没爱情,但还是放不下。于是在流言蜚语的重压之下,他再次屈服,决定娶孙柔嘉。这对情侣中,个人认为孙不爱鸿渐的,她只是想国内大学毕业的女学生嫁给留洋博士,对自己来说算是飞上枝头做凤凰了。于是,便顺水推舟嫁给方鸿渐。从订婚到结婚可以说都算是那个时代的闪婚了,临时组建的夫妻,在外人看来百般恩爱,在家中争吵不断。看到这里,真难以想象自己能耐心听完书中他们争吵的聒噪。婚后琐事不断,整天吵嘴的两人愈演愈烈。辞职的鸿渐本想决定回家蓄心待柔嘉好,柔嘉在家等鸿渐盼望他和姑姑和好在她厂子里给鸿渐找个工作。如果剧情按照预设发展,结局也许不坏,没料到鸿渐偷听到姑姑的坏话,之前的误会反而情绪转变一吵定输赢,最终,二人不欢而散,鸿渐一事无成。

读这本书时,一直有种压抑的感觉在心里释放不出。鸿渐与女人的纠缠不休多半源于自己的犹豫维诺和无望期待。对待感情,当断则断不给自己留麻烦,不喜欢就不要暧昧,不用真情就别期待实意。对爱的人别留遗憾,没有误会;对不爱的人别屈服,不搞暧昧。积弊太久 只会拖垮自己。另外,难道这本书真的讲的婚姻和爱情吗?方鸿渐、苏文纨、赵辛楣三个人各自的婚姻是真的婚姻吗?如果不是真的,为何高歌该书的婚姻观呢?

 你读过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吗?对此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呢?以下是的我为大家整理的“《围城》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围城》读后感800字1

 围城这本书,我已读过多遍了。

 最初接触时,是在初中的阅览室里,本没抱多大期望,还以为钱老的作品会像鲁迅的文章那样深涩难懂。读后却感觉处处是譬喻,形象而生动;细细体会书中情节,模仿书中各人物说话的神情语调,其乐无穷。

 那时年少轻狂,喜欢反复翻阅围城,喜欢背诵那些譬喻,喜欢用譬喻来评论某事,喜欢学习钱老在围城里说话的腔调,觉得玩弄文字游戏是最过瘾的事了。后来,看的次数多起来了,对围城更熟悉一些了,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才明白围城能够这样通俗亲切,从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入手,也能令人忍俊不禁,是因为作者在生活中历练,体味生活,鞭笞生活,从生活中看到人性的弱点、人生的真实,并透过生活掀开人生的面纱,用含蓄又不乏讽刺的笔调揭露客观环境的无奈和人本身的猥琐,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作者以围城为名,叙述了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遭遇----毕业、回国、恋爱、失恋、求职、任教、结婚、婚姻失败。无疑都是在围城内外反复转悠,这一切的经历无非就是为了说明婚姻像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方鸿渐经历恋爱又失恋,求职又降职,最终与孙柔嘉走进婚姻殿堂,然而结婚后两人都发现对方有双方婚前未发现的缺点,再加上生活琐事,工作不顺心,经济尴尬等原因,婚姻陷入破裂,最终分道扬镳,阐发结婚就如深陷围城的道理。这样的婚姻生活,现在仍然在很多的家庭中看到它的翻版,绝对是现实又不新鲜的。退一万步讲,方鸿渐娶了孙柔嘉,到底不是自己的意中人,维持的婚姻不长久,可如果方鸿渐得偿所愿娶了意中人唐晓芙,围城会不会牢不可破呢?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意中人,且能够共入围城,也会发现‘‘如果娶了意中人也不过尔尔,结婚后发现自己娶的总不是意中人”。每个人在长大后都会追求自己认为美满的爱情,追求到了,又一无反顾的进入婚姻,然而真正寻找到理想的婚姻,维系好婚姻,通过婚姻使爱情美满,这样的人几乎少之又少。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正如杨绛所说,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现在我们是学生,应对着学业;成年后,参加工作,应对的是职场;等到有一天,我们坠入世俗去成就婚姻时,应对的是爱情。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循环,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是,个人的心态决定了这个循环是恶性还是良性。知足常乐者安于现状,积极进取者奋发向上,然而一味厌弃自己的生活,空想不实际的事只会令自己陷入围城。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读后感,知足常乐。作为学生,爱情、婚姻,对我们而言,还太遥远,但是,生活中的事,又何尝不是围城呢?

《围城》读后感800字2

 《围城》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故事。小说以从欧洲留学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以调侃、幽默和极富讽刺意味的笔触,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和婚姻恋爱等方面遭遇到的重重矛盾和纠葛,揭示了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表现了作者对旧中国西式知识分子的无情嘲弄,以及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审视。

 小说中方鸿渐这一西式知识分子的形象十分突出。他出身于封建世家,其父亲是前清举人,他靠着其死去的未婚妻(包办婚姻)的父亲(点金银行的周经理)的资助赴欧洲留学,由于他“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懒散”,四年中换了几所大学,但却一无所获,没有学到任何专长,眼看着回国在即,最后他不得不从一爱尔兰人手中花40美元骗得一张“克莱登大学”(子虚乌有的大学)的博士文凭。还有,由于他受西方生活的影响,生活放荡,在回国的船上,他挡不住诱惑,与轻佻的鲍**偷情,干那苟且之事。虽然方鸿渐的性格中有不求上进、游戏人生的一面,但他的性格中也有正值和热情的一面。在应邀的一次演讲中,他鄙薄西洋文明给中国带来的只不过是“鸦片和梅毒”;他拒绝大官僚的千金苏文纨的自作多情的许爱,多次揭穿对方的庸俗、势利和虚伪;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看不惯那里的黑暗的人事制度和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还有,当他从职的华美新闻社被敌伪收买后,他没有顾及自己的生存问题和亲友的反对,毅然离开了报馆。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一定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却处处碰壁,处处受到冷遇。方鸿渐的悲剧,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那些比较正值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这一“围城”中的悲剧命运。

 小说除了着力塑造方鸿渐这一主要人物形象外,还成功地塑造了其他一些知识分子的形象。如满口仁义道德,但却满腹男盗女娼的封建半旧遗老李梅亭;虚伪庸俗的,以在情场上施展手段而得意的大家闺秀苏文纨;俗不可耐的小胖子“大诗人”曹元朗;外形木讷,内心龌龊卑琐的假洋博士韩学愈;道貌岸然却老奸巨滑的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溜须拍马、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顾尔谦等。这些活跃在新“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物,真实地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空虚和精神上的病态。

 这本书写得很有文学色彩。作者幽默的笔墨使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跃然纸上。有人说,方渐鸿是作者本人的影子,无论是真是假,方渐鸿这个人物作者描写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笔墨幽默,在几处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也得以体现。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讽刺嘲弄一些社会现象,文字顺畅,使人读起来易懂。在写作方面这本书也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其实,有时我们也会身陷“围城”,但更多都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我曾经也有很多烦恼和困扰,现在看来,也不足为奇了。成功要靠自己努力争取,“如果你失败了,就说明你还不够强大,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吧!”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变自己。只是我去适应环境,环境并不会来适应我。想要打破自己身边的“围城”很简单,凡事应更多地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围城》读后感800字3

 《围城》一书当中作者以两个亲戚的形象为原型: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常自吹自唱。在此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经历,构造了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但有趣的事,作者的经历由于方鸿渐的经历大不相同:同是留学,但方鸿渐却是在国外聊以度日,最后弄了个假文凭,回国后还要被人嘲笑;回到上海后,未婚妻已经去世了,要住在岳父家里,在岳父的银行谋事,寄人篱下;爱情来了,但去得也像来时那样迅速,仿佛一切都只是一场梦;偶然中和辛楣成了患难之交,到了三闾大学后却又要分道扬镳;难得的婚姻在回到上海又有遭遇失败,一切都好像没有了终点。

 对于方鸿渐而言,经历过的苦与累,别人对他的嘲讽与怠慢,都磨光了他刚留学归来时的才气。在与唐**还没有开始便结束的恋爱中,鸿渐受尽了失恋的折磨,同时也让他看清了周经理两夫妻的小人之心:一边说着鸿渐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女婿,若是将来鸿渐结婚了,一定要让那女孩做自己的干女儿,在知道鸿渐恋爱后,对鸿渐的态度却变得越来越差,似乎鸿渐对不住他们已死的女儿。如此态度上的变化,难怪最后会闹翻。当鸿渐收到三闾大学的电报后,即准备动身到三闾大学任职教授,路上与赵辛楣成了莫逆之交,揭示了他人生中的另一半——孙柔嘉。即使在三闾大学的生活并不愉快,也在那里与辛 楣 分 道扬镳,最后回到上海更是受尽了气,与柔嘉的婚姻生活也不尽人意,但这就是围城,一切都在重复着,没有结束的一天。

 对于方鸿渐,我佩服他的才气,小说的上半部分中充分显露了他的口才和余人打交道时的圆滑。后来的生活遭遇使他受尽委屈,本应是左右逢源的留洋学生,却被生活逼的脾气暴躁,也已收回了自己的婚姻与事业,令人可悲可叹。

 苏**可以说是一位巾帼英雄,若是说鸿渐的学位是可以乱真金的黄铜,那么苏**的学位就是24K的足金。无论是修养还是学识,这位苏**在小说的前半部分都代表了男人心目中理想的形象,有学问,家世好,人长得也漂亮,就是年纪大了点。

 苏**喜欢鸿渐,这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了。她不喜欢看见鸿渐老是和同船的鲍**在一起,在鸿渐与鲍**在一起时她对鸿渐是冷淡的,等到鲍**在香港一下船,她便与鸿渐变得友好,事事为鸿渐着想。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明天,他替苏**搬帆布椅子,有了些力,衬衫上迸脱两个钮子,苏**笑他‘小胖子’叫他回头把衬衫换下来交给他顶钮子。”

 回到上海后两人便分道扬镳,过了好久才再次来往。当鸿渐主动去拜访苏**的时候,苏**对她的态度异常冷淡,那一次鸿渐碰到了苏**当时的未婚夫赵辛楣。苏**在辛楣面前说鸿渐的好话,惹得辛楣嫉妒,从此两人便结下了梁子。鸿渐也在那里认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这个令他爱的痛苦的女人。后来的一段日子里,苏**与鸿渐的来往愈来愈频繁,终于有一天,苏**向鸿渐表明了爱意。鸿渐当时傻了眼,好久才恢复过来。隔天他在寄去的信里表明了决绝之意。苏**心灰意冷,与曹元朗结了婚。一年后,他们在香港再次相遇,苏**已变成了势利之人。

 苏**纵使学位高,家世好,但她身上却有女人普遍拥有的嫉妒心理。在她与鸿渐来往时,她也千方百计阻止自己的表妹与鸿渐见面。在鸿渐向她表明自己已经心有所属时,她又到晓芙那里抹黑鸿渐,最终致使两人的恋情告终。加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个充斥着名利的世界中生存,使她变得势利,也看不起人。 苏文执也是可怜,自己的人生在她的嫉妒心和欲望的驱使下扭曲变形,也不只是活该还是可悲。

《围城》读后感800字4

 读罢《围城》,我的情绪是复杂的。我同情方鸿渐的遗憾人生,我难过孙柔嘉的工于心计,我思考苏文纨的执着追求,我欣赏唐晓芙的直爽聪慧,我感叹书中无止境的斗争,我感叹人生的变幻无常。正像苏文纨说:“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由这样的一座城。

 方鸿渐的优柔寡断,玩世不恭以及苏文纨的矜持自负使他们错过了彼此。思想陈腐守旧的董斜川,“新古典主义”诗人曹元朗,方鸿渐好友赵辛楣,以及聪颖美丽的唐晓芙,在小说的一开始就上演了一出知识分子百无聊赖的宴饮大戏,这足以见到他们各自内心的“围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在这样庸俗无聊充斥着虚假笑脸的社会中,他们用这样的一座城保护自己。

 方鸿渐,赵辛楣和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在起航南下的过程中组成了“小社会”,各种矛盾和各种调侃,各种嬉戏及丑态,将人性的思想弱点描绘的淋漓紧致。接着是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书的经历。大学里,上自校长,下至学生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镜像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粉末登场,他们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的半旧遗老,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的假洋博士,也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伪君子,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的势利小人。这座大学,也是一座“围城”,在这一座城里,表面光鲜灿烂,而暗地里各有各的无奈虚伪。

 最后,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了,他进入了另一座“围城”,孙**“千方百计”地嫁给方鸿渐后,她的挑剔,她的心机,她的虚荣,她的势利,渐渐都映在方鸿渐眼里。最后那掷梳子的一幕,大概是让方鸿渐最伤心的吧。毕竟他俩从确定恋爱到结婚,实在是太迅速。婚后的吵吵闹闹也许是很多青年男女婚后的故事,他俩像是一家人,又不像是一家人,两人的个性都太强,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姑妈,一个人不喜欢她的叔叔,谁也不肯让谁。但也许是因为责任心,方鸿渐还是希望维持这种夫妻关系,而又因为心太软的人一出手就太恨了点,方鸿渐还是将她打走了。在这一座“围城”中,方鸿渐试图逃出来。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我总觉得方鸿渐属于第一种人。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有着这样的一座城,我们努力着努力着走进它,当回过头时,我们发现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此时的我们就只剩下回忆……

《围城》读后感800字5

 最近有看书的意愿却总是不能坚持,觉得自己应该多读读名著,便跑到图书馆一楼借了钱钟书的《围城》这本书,想好好拜读一番。

 说实话,我看不太明白,更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以至于只能一点一点慢慢的推敲,使得我现在还没有看完这本书。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这本书是作者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背景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或许正因为此故事情节才显得更真实,人物才更生动。

 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船上与留学生鲍**相识并热恋,但被鲍**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 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 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很多人喜欢《围城》,或是因为它记叙的贴近大多数人的心理,许多感受都触动到了那曾经历的心里状态吧!杨绛在《记钱钟书与

 “围城”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无论婚姻,事业都在一个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每个人 都陷在一座围城中,被生活,婚姻,事业磨砺,打击和束缚。文中的方鸿渐本就懦弱,没有与命运抵抗的勇气,任由命运摆布。最后终逃不过悲凉的结局。

 围城总是存在的吧!学校,家庭……背负着老师,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期待。有时身心俱疲,想要冲出围城。可当真正冲出的时候才发现不过是进入另一座围城罢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成功与失败,学习与娱乐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一种色彩当它们存在时,生活才会感到满足,才会变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会想到要逃离围城,也会感到幸福满足。

钱钟书说:只有女人才看透女人。

没错。

《围城》里一共有四个主要的女人,鲍**,苏**,唐**,孙**,她们分别先后与男主人公“留学博士”方鸿渐进行过交往,而最终是长相家境都十分普通的孙**(孙柔嘉)完美胜出,抱得“美男”归。

孙**既没有鲍**妖艳动人,也没有苏**高贵典雅,比之方鸿渐的真爱——唐**的率真善良,她也显得并不那么可爱。初次见面,方鸿渐甚至“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看清楚。”

杨绛先生曾这样评价这个角色:她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但却有自己的主张。

可以判断,孙**普通,完全是凭实力成功上位,活脱脱小说版的郑文迪。而网上有不少“钢铁直女”问,说不知道那些“绿茶婊们”怎么恋爱的,我们就借此全方位解析一下绿茶婊恋爱套路。

注意,我们解析这些套路目的是揭露,而不是说这样做是对的。

第一,适当保持距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不好

恋爱中,女人常犯的一个问题就是需求感过强,会不自觉地提出超越现阶段关系的要求,这样容易让男人望而却步。

苏**不幸踩了雷区:

“苏**捡一块自己的手帕给方鸿渐道:‘你暂时用着,你的手帕交给我去洗。’方鸿渐慌得连说:‘没有这个道理!’苏**努嘴道:‘你真不爽气!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快给我。’鸿渐没法,拿了一团皱手帕出来,求饶似的说:‘我自己会洗呀!脏得很,你看了要嫌的。’苏**夺过来,摇头道:‘你这人怎么邋遢到这个地步。你就把这东西擦苹果么?’方鸿渐为这事整天惶恐不安,向苏**谢了又谢。”

苏**内心急切的过度关心,让方鸿渐毛骨悚然。他知道苏**的效劳不好随便领情,她每多付出一点,自己良心上就增一分向她求婚的责任。

显然,苏**一出场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而孙**呢,同样是对方鸿渐有好感,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去展示自己的美好建立吸引,表现出小女生天真幼稚的一面,很显然方鸿渐很吃这一套:

“方鸿渐讲到飞鱼,孙**闻所未闻,问见过大鲸鱼没有。新梅觉得这问题无可猜疑的幼稚。鸿渐道:‘看见,多得是。有一次,我们坐的船险些嵌在鲸鱼的牙缝里。’灯光照着孙**惊奇的眼睛张得像吉沃吐画的O一样圆。……孙**道:‘方先生在哄我,赵叔叔,是不是?’新梅鼻子里做出鄙夷的声音。鸿渐道:‘鱼的牙齿缝里溜得进一条大海船,真有这事。你不信,我可以翻——’……”

不仅如此,孙**日常与方鸿渐的相处中,也是进退得宜,面对鸿渐与新梅的日常斗嘴,她“只是笑,像母亲旁观孩子捣乱,宽容的笑。”完全塑造出一个温柔的女性形象,以至于后来方鸿渐与新梅发生不快,鸿渐竟然觉得“孙**好像比新梅更能了解自己”。

第二,懂得有技巧地示弱

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男生更能俘获女生的好感与亲近,而女生适当展示脆弱面,会激起男生呵护的欲望。

孙**苦于被陆子潇追求不知道怎么应对,向方鸿渐求助“孙**感激道:‘我照方先生的话去做,不会错的。我真要谢谢你。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错了事。我太不知道怎么做人,做人麻烦死了!方先生,你肯教教我么?’这太像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儿了……孙**不但向他求计,并且对他言听计从,这使他够满意了。”

懂得示弱的女生会吸起男生的兴趣,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智慧。切记,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傻白甜,那只存在于偶像剧里,现实生活中处处示弱,会显得你价值很低。 可以适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展示出自信,在不擅长的领域里表现出弱势。

第三,想试探男生的态度,可以直接后撤一下

在他们一行人赶往三闾大学的路途中过一险桥,方鸿渐怕得要命,孙**巧妙的照顾了方鸿渐的面子前提下,“护送”方鸿渐一起走过桥,“鸿渐只有敬佩,想女人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里都给她温存到”,孙**步步为营,编织了一个天真的温柔网让方鸿渐跳进去。

孙**在婚姻的最终促成上颇费心思,巧妙的采用了后撤策略,利用情敌——陆子潇的出现,去试探方鸿渐的态度。方鸿渐在偶然听别人谣传孙**的情人并非自己后竟“刺心难受”,至此,孙**的求夫之路大功告成。

孙**虽然普通,却努力争取不普通的自己,可以说,她是小说中一个较有心计的角色。讽刺的是,婚后的孙**,感情生活并不幸福。其实,她把自己局限在了婚姻的小圈子中,以为女人结婚就是圆满的结局,殊不知爱情本身,并不都是为了所谓的结果,恋爱的本身,是更高的生存议题——学会成长。

还没到走进婚姻的围城的年纪,亦不能感同身受那围城里的生活,更无进入婚姻围城的念头。生来性子懒散的我,又带些自命不凡。年少轻狂时多读点书的毛皮,便道应试教育的无用等等。而今又却在这围城外面兜兜转转,踮脚往里头张望。这多像方鸿渐到欧洲留学,由最初在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懒散。到后来发现那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每当我夸夸其谈时,旁人问起我哪个学校毕业时,我便涨红了脸。因为我没有那片树叶,就那么赤身且木然站在那。也许我现在也急切想成为克莱登大学的校友,来掩盖自己的空疏、寡陋、愚笨。总而言之,我是一个无用的人。业已弱冠之年,却仍学无所成。但愿今后成为略有所用的人。

1婚后发现妻子跟结婚前完全不是一个人。

方鸿渐和孙柔嘉未订婚前,孙柔嘉为了得到方鸿渐,耍了一些小心机,他在方鸿渐面前表现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做什么事情总要问问鸿渐的意思,对他言听计从,让他总有种被需要的感觉和虚荣心。订婚后,孙柔嘉一改之前的小姑娘的做法,开始表现出真实的自己,特别有主意,而且开始调教未婚夫,方鸿渐比她多了8年的生活阅历,因此,能看穿她的小心机,但不戳破。只是感觉娶的人和恋爱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2家里的亲戚,佣人对于婚姻的影响。不应该让亲戚等掺和到自己的家事中来,本来一点小事,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却把事情闹大了。

切勿把家事向着亲戚毫无遮拦的讲,尤其是家里的坏事丑事,老公的缺点,尤其是本来就关系不好的,对老公有意见的亲戚不要请到家里来。

孙柔嘉靠着自己的姑母,得到一份薪资高于丈夫的工作,本希望方鸿渐与姑母搞好关系,从中获利,谁知鸿渐偏是个不愿巴结讨好人的,与姑母竟搞到势如敌人。柔嘉每次与鸿渐闹意见,或者与公婆有问题,都会与姑母说,或与佣人说,佣人是柔嘉小时候的奶妈,所以凡事向着柔嘉,有时会向柔嘉姑母传话,姑母因为鸿渐不肯巴结自己,所以也会偏帮柔嘉,每每数落鸿渐的不是,被鸿渐听到姑母在背后和柔嘉嚼自己的舌根,说自己坏话,导致夫妻矛盾升级。

3夫妻双方朋友对于婚姻的影响,说话应该懂得瞒。朋友的话应该瞒着老婆,否则会引起老婆敌意。

方鸿渐和赵辛媚因为被误认为是情敌,不打不相识,两人都失恋后,一起去大学任教的路上,方鸿渐认识了孙柔嘉,赵辛媚火眼金睛,看出了孙**的心思,并在最后鸿渐和孙**在一起后,向鸿渐点破,说孙**千方百计终于如愿以偿,得到鸿渐,鸿渐因为和孙**结婚,关系更近了,于是把朋友说过的话都告诉了孙**,导致孙**讨厌赵辛媚。

4公婆关系,妯娌关系要顺其自然。

孙**未进门时,公婆在谈及孙**时,很是满意,导致两位妯娌醋意大发,站到同一战线,敌对孙**,说话指桑骂槐,拐弯抹角骂人不带脏字,惹得孙**常常一肚子气。婚后,因为在外居住,两妯娌专门来暗中观察打探她的嫁妆多少,不明就里的她热情地介绍自己置办的家具等等,知道妯娌意图后,很是懊恼。婆婆也是暗暗拿捏孙**,嫌弃孙**上班,不能好好照顾儿子饮食起居,且工资比儿子高,觉得媳妇的工作应该让给儿子。

妯娌关系,婆媳关系有时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顺其自然就好。

5夫妻本都是想向着好的方向,却被推向了另一端。夫妻应该多沟通。提前沟通。

鸿渐辞掉报社的工作后,接到赵辛媚的信,说可以为其介绍工作,柔嘉不想夫妻成为异地,于是想求姑母为鸿渐解决工作问题,谁料姑母在家中和柔嘉说起鸿渐的坏话,正好被鸿渐听到,导致夫妻矛盾升级。事情不受控制。柔嘉若早点和鸿渐沟通,说明不想异地,两人一起再想办法,或许结局又会不一样。

6不要跟妻子聊前任,或者以前追过的或暗恋的女孩。

鸿渐经不住妻子诱惑,把以前追求唐**和被苏**追求的事情都讲了出来,以后每次吵架,孙**总会耿耿于怀,拿出来说事,说自己不是鸿渐的真爱云云。也只有我这么傻,才能忍得了你,唐**苏**肯定受不了你。

没有哪个女人可以忍受丈夫心中有别的女人,哪怕是追求过也会吃醋。所以,聪明的男人一定要守口如瓶。

以上是通过读《围城》对婚姻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不重蹈覆辙。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

很清楚。

开始在船上见面的时候孙**就对方鸿渐有兴趣。所以在他面前装小女生,不谙世事。建立了依赖关系,满足了方的大男子气魄。后来陆子潇追求孙,孙也是装作没注意去请教方,而使方心里担负了心理责任。

孙**的心计还表现在后两次出场都有意无意地提到了外界对他们俩的闲话,这真吓倒了方鸿渐。其实针对他们俩的闲话全书也只提到李梅亭和陆子潇这两个对孙**有意思的人说过,其他人没动静。而后来起重要作用的、有人写信给孙父报告闲话的事我估计也是孙**自己瞎说的(因为后来方鸿渐提起时,孙**显得非常局促),给方鸿渐施加压力。李梅亭本来就鄙视他的方鸿渐更恼火了,而且在李陆二人赶来之时,孙**有意无意地“伸手拉鸿渐的右臂,仿佛求他保护“,“李陆二人的眼光全射在自己的右臂上“。紧接着,方鸿渐虽说了些气话,可没提到订婚。这时孙**“迟疑地说:‘那么咱们告诉李先生——’“引得李陆大叫:“告诉什么?订婚了,是不是?“自己却“把鸿渐勾得更紧了”。此时的方鸿渐,怒气冲冲,又听得傻了,“如在云里,失掉自主“,也有维护自己男子的形象。糊里糊涂就答应了。在赵辛楣迷汪太太时,方鸿渐提醒他:“咱们这批人,关在这山谷里,生活枯燥,没有正常的消遣,情感一触即发,要避免刺激它。

而且本身方鸿渐就喜欢单纯没有城府心计的小女生,比如唐**。而在他眼中孙**也是个单纯的女生,且对他很依赖,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加固了他的责任感。所以会订婚,而结婚后他才渐渐的了解和真正认识了孙柔佳,所以才有后来的婚姻悲剧。所以方鸿渐的性格导致的感情悲剧、围城意义的所在。

我第一次读《围城》是在初一。那个时候正是豆蔻年华,对世界所有一切都抱着美好幻想,读书只能读童话故事,相信灰姑娘嫁给王子后过着幸福的生活,无法接受一辈子可以和好几个人谈恋爱,偏执地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是个盖世英雄,崇尚着结婚一定要嫁给最爱的人的不然宁可老死的理念。所以我翻开了两页,看见鸿渐和鲍**那么轻佻地在一起又分手后就理所当然的不喜欢这本书,一直到今年才重新拿起。

没想到甫一翻开,我就丢不开手了。

这本书钱先生写了两年,以前无法理解,一本薄薄的通俗小说以钱先生的才华何以要写两年这么久的时间,现在我懂了,这简直就是一部解开婚姻本质的人生宝典呀!

一、

方鸿渐是个很普通的男孩子,他不是惊人的帅气,也没有令人艳羡的才气,他有点懦弱,有点虚荣,他不坚定,极轻易地就被鲍**的美色给吸引了,面对方**的示好虽然有心拒绝,却总是犹豫不决,导致最后两人的决裂。他也有点不学无术,去国外待了几年却连个学位都混不到,最后只能想出买个假文凭这样的馊主意来糊弄自己名义上的岳丈。

这样说起来,他好像真的不符合少女的梦幻男主角,甚至在别的小说里连男主角都可能当不上,但是他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的男孩子的样子呀。

虽然每个女孩都曾经幻想过霸道总裁爱上自己的故事,但是最后,她们往往爱上的就是像鸿渐这样普普通通带点无伤大雅的小缺点的男孩子。他们在普通庸常的生活中相遇,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相知,在罗曼蒂克的氛围下相爱。

二、

鸿渐最爱的人是唐**,但是他没有和唐**结婚。虽然在后面,钱先生解释说是因为唐**太美好了,他不忍心叫鸿渐一个这样平庸的人得到她。但是否也可理解为,我们都得不到自己最爱的人呢。

方**喜欢鸿渐,但她嫁给了另一个她不爱的男人。

辛楣追了方**好多年,最后还是娶了一个适合结婚的女孩子。

而鸿渐,也在失去唐**后落入了孙**的圈套。

《围城》里面几乎没有人真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虽然好像只有孙**,她想要得到鸿渐,她成功了,但她其实也没得到自己渴求的生活。

我们,都没办法和最爱的人结婚。

三、

鸿渐和孙**的婚后生活简直是普天之下大部分夫妻的相处常态了。钱先生说得好,丈夫只有对太太才可毫无顾忌地发脾气,因为朋友会离开,上司会得罪,只有太太,骂了就骂了,吵了就吵了,这道理对于太太来说也是一样的。

鸿渐和孙**之间拌嘴是常事,甚至每次鸿渐都会专挑一些刺到人心里的话来讲,如何伤感情是没有关系的,要紧的是一定不能认输。这态度,不像是对爱人,而像是对敌人。

但是在我所了解的生活中,好多夫妻都是这样的。

拌嘴的时候,无论面前的这个人你有多爱他,无论你以前对他立下过什么样的承诺,无论你们一起有过多么快活的时光,甚至就算你明知道你说出这句话会造成怎样惊天动地的后果,你也一定要赢这场战争。

为什么?为什么要在一次次的争吵中伤人又伤己?

这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辛楣曾经对鸿渐说,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鸿渐也曾经幻想,若是当时是和唐**结婚,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会不一样吗?不一定的。

我们都是一样的自私,这自私从我们进化为人的那一刻就紧紧贴在我们身后,甩不脱也改不了。

就算是热恋期间的男女朋友也一样会吵架,只是那时彼此心里都还有一点怜惜与恐惧,因着这点害怕对方会离开自己的心思所以就算吵架了也一定会有人先低头,先拥抱。而一旦结婚,那点害怕也不复存在,那薄薄的一张证明让彼此确定对方不再会离开,因而也就有恃无恐了。

四、

鸿渐和孙**之间也有温情时刻,如果一点感情也没有,那鸿渐也不会娶孙**。

在他们初识的时候,鸿渐心里经常会对孙**抱有那么一些怜香惜玉的心思,他认为她只是个弱女子,为她出头,为她逞能,甚至一时冲动夸口要娶她。他刚刚说出这句话,心里就后悔了,但是他的懦弱,这让他失去唐**,和苏**决裂的懦弱,再一次出头,这一次让他掉进孙**精心布置的奶酪陷阱。

而陷阱里的奶酪在他掉进去的那刻就变成了束缚的荆条,他越挣扎就缚得越紧。

孙**希望鸿渐能去姑母的那边做事,好多赚点钱。鸿渐却因着尊严问题,无论如何也不愿屈服。

鸿渐希望孙**能多去陪陪自己的父母,但是孙**却十分不喜他们古板守旧的处事风格,经常弄得他们家鸡飞狗跳。而鸿渐就在孙**一日一日的缠磨中,越来越厌恶自己的原生家庭,越来越不喜自己的父母兄嫂。

孙**赢了,她成功收服了鸿渐。

但是最后,她再一次和鸿渐为了姑母的事情大吵,这一次鸿渐没有回头。

五、

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结婚。鸿渐娶孙**、孙**嫁曹先生、辛楣娶小女友,他们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

结婚能让他们变得更幸福吗?并没有。结婚能让他们变得更富有吗?也没有。那为什么要结婚?

甚至,我们为什么要恋爱?

无可否认,恋爱会带给人快乐,但是也会让人精神失常,情绪变化多端,喜怒瞬息万变。

我很久没有恋爱过了。我很害怕。

我是一个很独立的人,但是恋爱的时候,我变得一点都不像我。我害怕他喜欢的是恋爱前那个自立的我,害怕他看到我的粘人,我的小脾气,我的喜怒无常以后而厌恶我。

明明不是一个爱计较的人,却会因为他没有及时回复我的消息而怨气丛生。

明明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却会因为他和别人多说一句话而愤愤不平。

明明不是一个妄自菲薄的人,却会因为他今天无意的举动和话语而自我怀疑。

这样的自己,真的很可怕。

六、

就算真的熬过了可怕的恋爱,他没有因为你各种各样烦人的小缺点而离开你,你们顺利结婚了,婚姻生活也是一道大难题。

他的父母不喜欢我,他的朋友不喜欢我,他的同事不喜欢我。

他吃完饭从来不洗碗,他脱下来的袜子从来不拿到厕所,他看见我清洁的时候从来不帮忙。

他一回家就只会打游戏,他对我的问题总是敷衍了事,他新洗的白衬衣总是弄得脏兮兮,甚至连他吃饭时拿碗的样子也觉得十分讨厌。

恋爱的时候,所有的缺点都被忽视,而一旦结婚,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攻击下,一点点琐事都变成了战争的导火索。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伤逝》,讲的是一堆青年因爱而同居最后在每日琐事的磋磨下又分开的故事。

生活真的是爱情的天敌。

我是个胆小的人,我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自己规律的生活被打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771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3
下一篇2023-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