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男女结婚为何说是“嫁女又嫁郎”

瑶族男女结婚为何说是“嫁女又嫁郎”,第1张

瑶族的婚礼仪式向来古老、神秘,不但有着很多的传奇色彩,马鞍底,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一个边远山乡,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有着很瑶族婚俗长的边境线。又因其地处国家级金平分水岭自然保护区,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景色如画,山峰连绵,奇秀迷人。马鞍底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在这里居住着瑶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由于这里地处中越边境的丛林地带,交通不畅,这里的少数民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极小,还保留着自己传统、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其中,瑶族的传统婚礼便是一个独特的景象。

爬楼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

走进吊楼楼的大门,便会发现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嫁女又嫁郎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已故的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

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瑶族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瑶族人口最多的县,占全省瑶族总人口的38%,占全县总人口的62%根据居住地和经济生活,可将江华县瑶族分为高山瑶、过山瑶和平地瑶,其中高山瑶主要集中在明渚岭及其以东的高山区,主要经济活动为林业生产"招郎入赘"是江华高山瑶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育文化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县”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瑶家婚俗独具风韵,令人神往。

恋爱 赶歌圩、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

江华歌崽多又多,出门三步歌绊脚。瑶家姑娘小伙都是在歌里浸泡出来的。每年的二月初一歌鸟节、三月三日瑶歌会、四月八耍春牛,五月五端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六盘王节,各村寨都会举行歌会。 届时,姑娘小伙都要打扮一番赶歌圩。小伙子会主动把山歌抛过去:“山高岭陡弯弯多,看见小妹想唱歌。歌唱不好不怕笑,就怕小妹连别个”,以试探虚实。若姑娘有意会马上把山歌接住:“你要连妹就唱歌,你要撑船就下河。半心半意不会唱,唱就唱到心窝窝。”至此,小伙更会扯开喉咙尽情唱:“我要连妹才唱歌,我要下河才解脚,连妹就要真心连,哪个骗人四个脚。”这样,一唱一和,就撞出了爱的火花,情到深处就会互相赠物留念,播下爱情的种子。

“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子谈情说爱的另一种途径。“会歌堂”又分几种:客来歌堂——外村青年到村上做客,村中青年相邀客人对歌;路遇歌堂——在赶集路上几个男女青年相遇对歌;婚嫁歌堂——是姑娘出嫁前在家里特设的歌堂,唯独小伙子们不请自到。

订婚 求婚、看家、送日子,是瑶家姑娘小伙结婚的前奏曲。

小伙子求婚时,媒人会拿一包竹叶包扎好的4只鸡蛋到女方说亲。女方收下了表示应允,媒人立即将喜讯告之男方。媒人第二次去时,带酒肉各两斤、少许糖食果品,与男青年一起到女方相亲,双方愿意,则求婚成功。接着,女方在姑嫂姐妹的陪同下到男方“看家”,了解基本情况。女方满意时,男方则选择“好日子”举行订婚仪式。订婚的当天上午,男方请一位诚实稳重的同辈人相陪,挑60斤酒、60斤猪肉到女方。女方把姑娘的出生年月日写在大红纸上,做成“龙凤帖”,郑重地交给男方。姑娘家里将男方送的60个半圆形约两斤重的油炸粑粑分赠给亲戚的家族,传播喜讯,表示姑娘“名花有主”。

姑娘出嫁前,男方要办“过礼茶”,备米酒80斤、猪肉60斤、衣物若干、首饰一套,送至女家。之后便是送“日子”。 男方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用大红纸修成“吉日书”,再备60个糍粑,放在柜中堆成宝塔形状,两人抬送到女方。女方虔诚地收下“吉日书”并珍藏好,等待喜庆的日子到来。

结婚 坐离娘月、吃鞋子饭、哭嫁,结婚是瑶家姑娘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难舍难分的日子。

姑娘见男方送来了“日子”,依恋之情油然而生,便开始“坐离娘月”。临近出阁的一个月 ,不下地干活,只在家做针线嫁妆。同时还要“吃鞋子饭”,即女方亲朋好友在这个月内相继 请姑娘作客惜别。姑娘 要给亲戚朋友送一双亲手做的布鞋,表示感谢与纪念。

出嫁前两天,新娘开始“哭嫁”,遍接至亲朋友及村寨里姐妹来家里聚会,连续两晚,头晚茶点相待,哭家人。先哭父母,除叙离别之情,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外,对父母不顾死活把自己推入火坑的作法和内心的怨恨一一哭数出来;后哭哥嫂,即数感激之外也历数哥嫂的“错处”,不容己,将自己推入他人家里受苦受罪;再哭姊妹,姊妹对哭时,心心相印,同病相怜,感情丰富,生动感人,似有生离死别的痛苦,依次大小哭完为止。次晚设酒宴,宴后齐集歌屋“坐歌堂”。

天亮后,鼓乐齐奏,鞭炮齐鸣接新娘下座,同时,欢送男歌手出门,坐歌堂到此结束。

早饭后,新娘梳妆打扮一番,头戴花冠,髻插银钗,两耳垂吊银环,手戴银钏,胸束崭新围裙,腰上系着耀眼银链,脚穿绣花尖头鞋,在一片鼓乐声中上轿出嫁,被颤悠颤悠地抬着前行,进村庄,拜堂、入室、进洞房。

新娘相晓丽一早便梳妆打扮整齐,站在自家堂屋门前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伴娘们身着传统花蓝瑶服装为宾客们倒茶递烟。临近午时,婚礼现场愈发热闹,各方亲朋好友纷纷到来,在新娘家门前燃放烟花爆竹表示祝贺。

这一幕出现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大岭村大凳屯花蓝瑶婚礼的现场。与一般男娶女嫁不同,这场婚礼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俗称赘婚。新娘相晓丽是花蓝瑶族人,她迎娶的新郎是一位汉族小伙。

新娘相晓丽是名大学生,她和新郎青梅竹马,大学毕业后便走到一起。相晓丽称,老一辈花蓝瑶民众倾向选择族内通婚,他们这代人则不一样,由于大多受过教育,与外族人交流不存在隔阂,与汉族及壮族等民族通婚已是常事。六巷乡乡长高如金说:“花蓝瑶的婚礼十分简单,没有拜天地的仪式,在结婚当天不会大摆喜酒。”

广西瑶学学会副秘书长胡宗传接受采访时表示,花蓝瑶民众认为只有在夫妻双方生育第一个孩子以后,夫妻关系才算真正稳定下来,到那时才会办正式的结婚酒。但是在迎娶外族人时,花蓝瑶会更加重视,因此在婚礼当天也会摆酒。但即便如此,在夫妻双方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满月时,仍会再次摆酒庆祝。“真正的结婚酒是在孩子满月的前一天晚上,结婚酒和满月酒同时举办,称‘双喜酒’,头天晚上是父母的结婚酒,第二天早上便是孩子的满月酒。”胡宗传说道。

胡宗传说,目前,“双喜酒”的习俗仍然在花蓝瑶地区盛行。在花蓝瑶的婚宴上,新郎新娘会穿上花蓝瑶传统盛装祭拜祖先,告知祖宗家中添了新人。新郎新娘会坐在香火堂前的长凳上喝交杯酒,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将双方酒杯中的酒相互掺杂,祝福二人恩爱百年,白头偕老。胡宗传表示,花蓝瑶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主张男女平等。即便是入赘婚,男方依然享有较高的家庭社会地位。双方生育的孩子既可以随女方姓,也可以随男方姓。

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金秀被称为“世界瑶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长期在金秀进行瑶族研究。金秀境内居住的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五个支系。花蓝瑶主要分布在金秀大瑶山中部和西南部,聚居于金秀六巷乡、长垌乡、罗香乡等十一个乡村里。由于处在地域狭小的大瑶山内,资源有限,花蓝瑶从古至今每家一般只生育两个孩子,因此花蓝瑶一直保持较低的生育率,人口数量相对稳定。

高如金表示,花蓝瑶独特的民俗已成为当地文化瑰宝。2018年11月,当地花蓝瑶同胞自发捐资注册成立了金秀瑶族自治县花蓝瑶文化协会,致力于保护和挖掘花蓝瑶传统民俗文化。目前,当地政府正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在六巷乡门头村花蓝瑶寨建立一个花蓝瑶文化传承基地,使其与花蓝瑶博物馆、费孝通陈列馆等相互融合,成为金秀全域旅游的重要部分和亮丽元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153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