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第1张

《西游记》导读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排行第五,是家中老幺。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为生计所累,所有孩子自幼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但非常难得的是,尽管一贫如洗,但所有孩子都学会了读书习字,并念完了小学。

未来的作家在孩提时代便体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极高的禀赋,他非常痴迷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期间,奥斯特洛夫斯基积极参加了地下革命。

192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利沃夫战役中受了重伤。伤愈后,他在基辅铁路工地工作。在此期间,他得了伤寒。此外,他还感染了骨结核,病情迅速恶化。

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瘫痪,卧病在床。他的双目开始失明。正是在这一人生的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最初创作了小说的前几章节,但手稿却在邮寄过程中不慎遗失。自那时起,作家便开始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创作。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但他10年来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哀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将这部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朋友对他的文学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他誊写一页页书稿。1931年10月,小说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年5月杀青,1934年出版。

奥斯特洛夫斯基刚刚开始小说创作时,并未配备助手。他的妻子赖莎·波尔菲里叶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尽管疼痛难忍、躯体几乎不能动弹,但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1931年初,他的母亲与妹妹前往莫斯科与他团聚,他才改为口述著书。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见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只能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中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他的精心锤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早在1934年,该书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瓦语和楚瓦什语。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一些文学评论家,尤其是现今的评论家,一直置疑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艺术价值。争鸣当然是允许的。但不容置疑的是,这部作品曾帮助世界不少国家的众多读者度过了乍看上去似乎无法逾越的难关,它令众多濒于绝望的人获得了重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才是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而奥斯特洛夫斯基与病魔搏斗所体现出的勇敢精神,已成为全人类顽强抗争的宝
榜样。

————————————

俄国剧作家。一生为俄国舞台提供了近50部剧本,创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为俄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生平 1823年4月12日出生在莫斯科小奥尔顿卡街(现改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街)。父亲是法官,退休后,从事商业活动,家中来往的大多是商人。184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入莫斯科大学攻法律,1843年肄业,1843~1851年先后在“良心法院”和商务法院任书记官。在法院

工作期间他开始写作。1847年发表剧本《破产者》的片断,引起文坛注意。全剧写成后,用《自家人好算帐》的剧名于1850年正式发表在《莫斯科人》杂志上,受到进步文坛的赞美,但警察厅却禁止上演,到1861年才得以公演。从此以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或几部作品问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除了进行创作外,还翻译过不少外国剧本,其中有莎士比亚,W、戈齐,C、哥尔多尼,C、塞万提斯‧萨维德拉,Mde等人的作品。他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1865年,他发起成立了莫斯科演员联社。1870年,由他倡议组织了俄国剧作家协会。经他和鲁宾斯坦多方努力,于同年创办了演员训练班,培养了萨陀夫斯基、萨陀夫斯卡雅、马克歇耶夫等一群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他的倡议下还创办了模范人民剧院。

1886年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各皇家剧院的艺术总管理人。但还未能充分展开他对于剧院制度的改革和戏剧艺术的提高,便于6月14日在谢雷科沃(现为柯斯特罗姆州奥斯特洛夫斯基区)逝世。

创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年代,正逢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变化。他自己曾说,他是遵循果戈理, 的创作道路的。他坚持揭露社会的不良风气,用讽刺的笔触来描绘当时社会的众生相。于是初露头角的商人阶层的粗暴和幼稚,新兴资产阶级和蜕化中的农奴主、地主的虚伪奸诈、残酷无情,贵族和官僚的愚昧、堕落等等,都成为他剧中人物的特点。早期的作品,如《各守本分》(1852)、《贫非罪》(1853)、《切勿随心所欲》(1854)等,在思想上带有美化俄国宗法制的倾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涅克拉索夫对这些作品提出过批评。随着19世纪50、60年代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从1856年起,几乎所有的新作都发表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现代人》杂志上。这时期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大雷雨》,具有较明显的暴露社会和暗示革命的倾向,因而受到反动势力的围攻。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得不暂时放下迫切的社会题材,转而写作历史剧。从19世纪60年代末起,又重新面对现实,并出现了创作的高潮。从1868年一直到80年代初,他的作品大都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包括讽刺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内的一系列剧本,对农奴制残余中蜕化出来的新型实业家和欧化商人进行了嘲讽。稍后的诗剧《雪女》(1873),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没有陪嫁的女人》等几个剧本描绘了才能卓越的俄罗斯妇女在当时虚伪、自私的社会中备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全部剧作,按其内容的性质和人物所属的阶层,大体可以分5大类。

描写商人生活的剧本:《全家福》(1847)、《自家人好算帐》(1850)、《非己之长,勿充内行》(1853)、《贫非罪》(1854)、《他人饮酒自己醉》(1856)、《节日好梦饭前应验》(1857)、《大雷雨》(1860)、《一知己胜两新交》(1860)、《莫管闲事》(186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861)、《孰能无过,孰能免祸》(1863)、《艰苦的日子》(1863)、《小丑》(1864)、《炽热的心》(1869)、《人无千日好》(1871)、《真理固好,幸福更佳》(1877)、《最后的牺牲》(1878)、《心非铁石》(1880)等。这些剧本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用否定的态度描绘了商人。

关于人民生活的剧本:《切勿随心所欲》(1834)、《闹市》(1865)等。在这些剧本中,作者描写的是从农民转变为小商人、小市民的一些人。他们保持着民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剧本有些类似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民歌风味,曾被改编为歌剧。

描写小官吏生活的剧本:《穷新娘》(1852)、《肥缺》(1857)、《深渊》(1866)、《贫人暴富》(1872)、《富新娘》(1876)等。

表现所谓“社会头面人物”的剧本:《意外事》(1851)、《女弟子》(1851)、《性格不合》(18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来得容易去得快》(1870)、《森林》(1871)、《血 饭》(1874)、《狼与羊》(1875)、《没有陪嫁的女人》(1879)、《名伶与捧角》(1882)、《美男子》(1883)、《无辜的罪人》(1884)、《世外事》(1885)等。这些剧本揭露了贵族地主和社会名流们的丑恶灵魂。

历史剧:《柯兹玛‧扎哈罗维奇‧米宁苏霍鲁克》(1862)、《僭主德米特里与瓦西利‧隋斯基》(1866)、《土辛诺》(1867)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历史剧是逃避现实,抵御迫害,但主题是积极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还有与索洛维约夫合写的《别鲁根的婚事》(1878)、《蛮女人》(1880)、《有光无热》(1881),与聂维仁合写的《妄想》(1881)。

戏剧观点和写作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剧本应该是为全体人民而写的”。戏剧比其它一切文学作品更接近广大人民。舞台上演出的戏,要写得强而有力,要有巨大的戏剧性和热烈的真诚的感情,要有生动而有力的人物。在所有俄国古典作家中,他的剧本占演出剧目的绝大多数。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写人民的生活,为人民写作,丝毫不会降低戏剧文学的价值,相反,“它可以增加它的力量,使它不致庸俗和堕落;只有那真正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永垂不朽。这样的作品,迟早总会被别的民族,而最后被全世界所理解和欣赏”。

奥斯特洛夫斯基每写一部剧本,都要对他所描写的事物作深刻的观察和周密的思考,并搜集充分的资料。他写剧本之前,不仅开列剧中人物名单,而且还开列谁适合扮演什么角色的名单。他所写的人物的性格的惯用的语言都有活的模特。在写作过程中,也常常更换扮演者,使之更相适合,从而使特定的演员最能发挥他们的艺术才能。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使女演员们能发挥各自的特点并取得成功,使她们拥有自己的剧目,因此许多女演员特别爱戴这位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重视台词的表现力。他的剧本对白清晰动听,语言优美。他能掌握舞台上的位置和调度,能恰到好处地安排演员上下场,这就使他的剧本演出具有很高的戏剧性。

奥斯特洛夫斯基常把西欧名家的剧中人写进自己的剧作,使之更易于为俄国演员和观众所接受。例如,把莫里哀《吝啬鬼》(一译《悭吝人》)中的守财奴阿巴贡写进他的《贫人暴富》;把小仲马《私生子》中的女裁缝的儿子写进《无辜的罪人》,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排戏过程中,他经常听取演员的意见,修改自己的剧本。《大雷雨》中卡杰林娜关于自己少年生活的独白,就是根据第一个扮演卡杰林娜的女演员柯西茨卡雅的自述补写进去的。

评论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在俄罗斯文学和戏剧中具有珍贵的美学价值。俄国的重要评论家和作家,如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冈察洛夫、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奥斯特洛夫斯基以高度的评价。杜勃罗留波夫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熟悉俄国生活的人,是人类心理的天才描绘者,性格描写的巨匠。他说,奥斯特洛夫斯基能抓着生活的实质、时代的脉搏。他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大雷雨》之前的许多剧本中所描绘的俄国生活,称作黑暗王国的形形色色。把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题名为《黑暗王国》,这是俄国社会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大雷雨》一出现,杜勃罗留波夫就立即写出一篇新的文献性论文《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他认为《大雷雨》女主人公卡杰林娜在宗教迷信、封建势力、愚昧习俗等层层压迫之下,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抗议。她的投河自尽,标志着在俄国革命日益成熟的形势下,一个善良、美好的女子终于忍无可忍,跨出空谷足音的一步,这是革命巨浪即将到来的先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曾在俄国舞台上广泛上演,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俄国演员。莫斯科小剧院曾以演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而闻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1926年导演他的《火热的心》,梅耶荷德,在1924年导演他的《森林》,都成了重大的戏剧事件。直到20世纪80年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些名剧还是苏联剧院的保留剧目。奥斯特洛夫斯基剧作最早介绍到中国的是《大雷雨》。1921年出版了耿济之翻译的《雷雨》,1937年改名《大雷雨》,在上海演出。到80年代中,在中国已有20多家剧院、剧团和戏剧院校演出此剧。除《大雷雨》之外,1922年出版了郑振铎译的 《贫非罪》和柯一岑译的 《罪与愁》(即《孰能无过,孰能免祸》)。《罪与愁》曾由钱颖和张庚改编为《爱与恨》于1936年在上海演出。《没有陪嫁的女人》(冰夷译)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林陵译)于抗战胜利后相继在上海出版。后者于1962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还有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或改编为中国形式的戏(如陈白尘根据《没有陪嫁的女人》改编的《悬崖之恋》,又名《卖油郎》),或搬上银幕(如《无辜的罪人》改编为**《母与子》),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18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4
下一篇2023-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