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家乡农村婚宴必上哪几道菜?

你们家乡农村婚宴必上哪几道菜?,第1张

鸡,鱼,扣肉,四喜丸子,我家乡必上的菜。

没吃过农村婚宴,不了解。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家乡在广东湛江,我老家农村婚宴必上的菜有三道,如下:

酸甜咕噜肉

酸甜可口,非常开胃好吃,颜色金黄,代表喜庆和红红火火,做法如下:

猪肉切小块,放入干面粉中裹上面粉,捏成面团,起锅烧油,油要多放些方便油炸,待油烧开后放入裹住五花肉的面团,炸到金**捞起装盘备用,重新起锅烧油,放入菠萝块(或者番茄块)、青色和红色辣椒圈、青瓜块翻炒半分钟,加入适量食盐、糖、醋和清水煮开后,加入油炸过的裹有五花肉的面团,翻炒均匀,用生粉勾芡,酸甜咕噜肉就做好啦。

白切鸡

无鸡不成宴,婚宴当然少不了白切鸡,做法如下:

起锅烧水,水开后放入整只宰杀清洗干净的鸡,在鸡肚子放入适量食盐,更加入味,盖上锅盖煮25分钟左右捞起,待温度凉到不烫手时,把鸡切成小块装盘即可食用,配用沙姜、花生油和生抽调制的蘸料吃,味道非常鲜美。

炒三丝

是雷州喜庆摆酒席必备的一道特色菜,它味道带甜,代表甜甜蜜蜜长长久久,也是婚宴必上的一道菜。不但在酒桌上吃,酒席结束后打包装进红色袋子,送给每位来宾一袋作为手信带回家与家人和亲戚邻居分享,做法如下:

1先将白萝卜、胡萝卜刨丝,把生姜切末,蒜蓉、白糖、生粉放小碟,粉丝和虾米浸泡备用。

2然后把白萝卜丝和红萝卜丝放入热锅过水。

3接着起锅烧油,爆香蒜蓉和姜末炒香,加入虾米翻炒半分钟,陆续加入适量盐、生抽和白糖,炒出香味。加入过水后的白萝卜丝和胡萝卜丝翻炒均匀。

4最后加入适量清水水盖上锅盖煮20分钟后,用生粉勾芡起锅装盘。

我的家乡在河南中部农村。

我们农村婚宴,基本上还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特色。

提前数日把同村或邻村会做菜的大厨按排好,提前一天把需要的食材全部釆购完毕。

结婚当天的一大早,就能看到大厨们忙碌的身影,左邻右舍的婶婶、嫂嫂,都成了大厨们的好帮手。

上午十点左右,一道道诱人的凉菜,用盘子盛着,整齐摆放在专设的案子上面;一人多高的蒸笼里面,散发着热菜阵阵浓香。

中午时分,随着新郎新娘结婚典礼进入尾声,十道或者是十二道不重样的压桌凉菜,做为开路先锋,早已摆满客桌。

宾朋入席之后,在一片热闹祥和纷围中,举杯畅饮、欢乐开怀。畅饮交谈之间,又接二连三续上了好几道美味。

酒过三巡,在主持争得贵宾的同意之下,正式开饭。此后所上的菜肴,全部是热菜,并且会按照一稠一汤的顺序逐一上桌。

最后,婚宴以一款特殊的咸汤,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结束。

我们农村的宴席,一般前后都是二十四道菜肴,个别菜品可能会因季节不同,略有所变;但必上的那些,绝不会缺席。

1、五香牛肉和手撕烧鸡

凉菜中的扛把子,下酒的好菜,主人的真诚所待。

2、花生米(油炸或水煮)和凉拌藕片

凉菜中的佼佼者,不但是下酒的最佳之选,还有多子多福,夫妻联手持家,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3、鱼

我们农村的宴席,有"无鱼不成席"之说。暗示着主人对宾客的尊重,也寓意着所有的人都年年有余,生活越来越好。

宴席上的鱼,整条以糖醋、红烧和清蒸为主。当鱼上桌后,一般都是把鱼头对着贵宾,借此,让贵宾喝鱼头酒,然后,贵宾拿筷子开鱼,大家共享。

4、甜糯米

当甜糯米上桌时,还随带一碗凉开水,让贵宾把小勺在水中洗涮一下,开食糯米,便于大家共享。

此时,也是婚宴的一个小结点,标志着已不再喝酒,全心投入吃饭。

5、梅菜扣肉

此道菜上桌以后,随菜而来的还有馒头,标志着宴席中的吃饭环节,已经进入高潮。

6、红焖肘子、红烧方肉和元鱼汤(或清炖鸡汤)

热菜中绝对的扛把子,是主人对宾客的一种尊重。

7、鸡蛋汤

最后一道菜,标志着宴席已经结束,宾客礼节性的喝上几勺,起身寒暄后,开始离席。

朋友们!

你们家乡的婚宴中,哪些菜是必上的呢?

欢迎关注评论!

我来回答家乡农村婚宴必上哪几道菜。在我们河南家乡农村有这样一个习俗,每逢婚礼或者遇到重大喜事,都会举办流水席。虽然农村集镇上有饭店承接流水席,可朴实的农村人还是比较喜欢在家中举办。把厨师请到家中,在院子里搭起帐篷,虽然场地、桌椅有点简单,但是婚宴上的菜品丰盛程度及色香味都不输给城里的饭店。

因为农村婚礼现场是流水席,流水席的特点是酸辣清爽多种口味,共有24道菜组成,这24道菜分为8冷16热。其中,8个冷菜中分4荤4素,是先上的开胃菜、下酒菜;16个热菜分4组,每组都有一道领头大菜,叫“带子上朝”的压桌菜,一道压桌菜加3个蒸碗为一组,都用大小海碗盛装,味道相近。流水席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汤水搭配、酸辣清爽样样都有。各种荤菜根据花钱多少选食材,素菜主要根据季节多选时令菜,每一道菜都非常实惠,凉拌、卤拼、油炸、碗蒸、爆炒、慢炖等等样样都有。

家乡农村婚宴必上的几道菜是:“甜盘子”是必上之菜,“甜盘子”也就是八宝饭(永结喜同心),还有一道“甜碗”就是红薯红糖红烧肉(红红火火),其它必上的几道婚宴菜还有:炒粉(福运绵长)、白灼虾(群龙贺新喜)、腰果丁(金腰怀太子)、扣肉(红袍添喜庆)、花菇小塘菜(翡翠满庭园)、季节鲜水果(瑞果呈祥合家欢)。

家乡农村婚宴的流水席是根据主家的经济情况选定档次的,虽然有这么多必上菜,每桌坐8个人,每人至少一道热菜一道冷菜四个压桌菜共20至24个还远不够。流水席最后一道菜为鱼丸或肉丸汤,类似四喜丸子,但汤碗里一共盛有8个,正好每人一个,这也是必上菜,这道菜吃完后,流水席结束。

婚宴上,我们那边一般上十个菜,分别是:一,三鲜(内置鸭鸡杂及粉条、黄花等);二,汤鱼(就用新鲜草鱼肉煮);三,蛋卷,用鸡蛋加肉馅卷成;四,扣肉,外覆肥肉,内置瘦肉;五,醋鸭,整鸭炖熟切条;六,白切鸡,整鸡切条;七,炸鱼,用草鱼切条拌面粉油炸而成;八,圆蛋,用鸡蛋剥壳油炸而成;九,摆鱼,整条草鱼油炸制作;最后一个菜是蛋汤。十个菜中凡能成形者,上盖八点(一桌坐八个人),下放八点。

烧鸡,肘子,牛肉,鱼

鸡,鱼,猪肘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中国,但是每个地方结婚的风俗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那么,对于农村的人来说,农村酒席有哪些菜呢婚宴10个人一般几个菜呢下面你们策划的农村酒席菜谱大全,一起来学习吧!

1、首先,农村新人的婚宴上一般都有:茶叶蛋、泡椒凤爪、酸辣海带丝、腌制好的豇豆这四个冷菜。当这些冷菜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就会上一道千张肉丝让大家填饱肚子。或者是馒头之类的主食。

2、然后,农村婚宴的热菜一般有:木耳肉丝皮蛋汤、猪肝汤、红烧鱼、烤鸭子、油炸圆子、米粉蒸肉、葱烧大肠、红烧牛肉、红烧蹄髈、鲍鱼排骨汤、白灼龙虾、干炒麻花。当然,不同地方的农村菜肴也许存在一些差异。

前几年我们这里有结婚的,基本就是我们村的几个掌勺的农村做饭的大厨,他们做饭的手艺也非常的普通,感觉流程首先在婚宴上上的第一道菜就是瓜子儿花糖,还有香烟。再有上丸子,肘子,大虾,扣肉,鸡肉,鱼肉,鸡鱼是双份的,再有就是一份汤。

在我们这儿农村的婚宴基本就是上这些菜,当然会根据大厨的不同略有不一样,但是这些是必上的主菜。不知道大家那里的农村婚宴都上些什么饭菜呢?欢迎在下面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谢谢。

典礼上的祈福

典礼上的祈福

新人不时被阻挡接受“刁难”

一对新人

新郎父母合拉娶亲车

的风俗习惯,深受民族传统和汉文化双重影响。 自古以来看重婚姻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并作为一种神圣契约长相厮守。结婚时必须举行双方同意联姻的仪式,也就是“尼卡哈”(证婚)仪式,婚姻才算合乎教律才算有效。和其他民族婚姻一样, 婚礼也经过提亲、送礼和娶嫁等程序,然而实际内容却大相径庭。

提亲

小伙看中一个姑娘,就要托媒人去提亲。有些地方除了这一个媒人之外,还要点定另两位媒人,共商下聘定亲事宜,因而才有“三媒六证”一说。

基于独特的历史背景, 的风俗习惯,深受民族传统和汉文化的双重影响。

婚礼习俗奇异而充满神秘色彩,遵古又贯穿喜剧元素,仿佛一道独特的风景,从中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代文明。

婚礼的整个过程要经过提亲、送礼和娶嫁等程序,然而实际内容却和其他民族大相径庭。譬如提亲,如果一个小伙看中一个姑娘,就要托媒人去提亲。几次三番之后,如果女方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向媒人明确表示。

过去有专事说媒的媒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手托两家,来回穿梭游说,而当事人家为了儿女终生大事办得顺利,往往也会对媒婆好生招待。所以俗语讲:“媒婆婆,嘴吃得油坨坨”。

有些地方除了这一个媒人之外,还要点定另两位媒人,共商下聘定亲事宜,因而才有“三媒六证”一说,可见说媒之事不小,也并非所有人都能担当。

媒人功劳可谓不小。要“说好”一门亲事,媒人磨破嘴皮子不说,跑烂几双鞋也不奇怪。我就不止一次在婚礼上听人对新郎开玩笑:“尕娃子听好了,你可不要‘媳妇娶进房,媒人撂过墙’啊!”

送礼

送礼又有“落话礼”、“水礼”和大小礼之分。

“落话礼”表示女方家答应亲事,接受了礼行。这个所谓礼行也叫“包包子”,包着“糖、茶、核桃仁、红枣”四样东西,且因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包装颜色,又名“四色礼”。

“送水礼”也叫“开口礼”,实际上就是开口要“包包子”。“包包子”份额的多少,取决于女方直系亲属的多少,要“包包子”的人,除了父母,还有父母双方的老人和兄弟姊妹,少则三五家,多则一二十家。“包包子”在 生活中占有相当尊贵的位置,尤其在婚事当中贯穿始终。有些时候看似非常完满的一门姻缘,会因为“包包子”出了问题,导致退婚,从而留下终生遗憾。

送“小礼”,除去“包包子”之外,就是几套衣装和化妆品。送大礼俗称“定日子”,男方家不但要送金银首饰和“奶水钱”,还要一项就是“扎死”。这里所说的“奶水钱”,是 教的一项传统,蕴涵着感戴母亲的养育之恩,不可或缺。而“扎死”,意味着所有“爱待布”(礼数)礼行到此为止、不再派生。

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女方家还有一道“喝花茶”仪式。

“喝花茶”就是新娘告别少女,走向成熟的意思,因而受邀对象均为未婚姑娘。姑娘们一边畅所欲言,回忆青春年少的亲密无间;一边祈愿新娘,走进婚姻殿堂美满幸福。这是新娘人生转折的重要一晚,因而餐桌上要敬上十三个花碟子,各种糖果和糕点五颜六色,令人目不暇接。而那沁人心脾的一壶绿茶,倒在茶杯里,仿佛盛开的绿色花瓣,品茗于口中,则是余香满口,浮想联翩。

在伊犁一带, 还受到 尔族生活习俗影响,“喝花茶”仪式结束之后,还要载歌载舞, 欢娱至深夜才算尽兴。

“认大小”

人娶亲的时候,有一个叫“认大小”的固定仪式——结了婚就是一家人,新郎官就要论资排辈说“赛俩姆”(请安)了。

把参加婚宴称为“吃席”,以前在乡下,一家结婚,全村吃席。特别是那些姨娘婶子们,怀里抱着一个,手里领着一个,有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到了席桌上,端来一盘菜,一人搛一筷子,就已所剩无几,哪个孩子不留神东张西望一下,再一回头就都是空盘子了,于是就“哇哇”哭起来,弄得一桌子人都不好意思。

再看现在的席桌,盘子摆得满满当当,有的时候甚至盘子摞盘子,让人无从下口。冒着热气的焖肉、外焦里嫩的加沙、清香扑鼻的丸子,哪一个不是让人垂涎欲滴啊!曾经有个内地朋友,因为吃过一次 喜宴,至今记忆犹新。用他的话说:“肉多菜少,味道真好,肚子吃撑了,眼睛还没饱。”

其实真正叫绝的,还是 人独有的“九碗三行子”。不仅要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盛菜,而且在摆法上也要讲究对称相等,即每边摆三碗,成为一个正方形,故名“九碗三行子”。除此之外,在上菜时也有技巧,先摆四角,再放中间,而且一律不过油,吃起来不腻人且爽口,别有一番风味。

人娶亲这天还有许多礼节,其中“卧其里应声”最为主要。

“卧其里”是 语,意为“主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由娘舅担任,安排整个婚姻过程,地位仅次于新娘父母,必须终生相认。而所谓的“应声”,就是说序进程,完全由“卧其里”说了算。

事实上,为了烘托婚礼气氛,不少人都乐于即兴发挥一番。 人娶亲的时候,有一个叫“认大小”的固定仪式——结了婚就是一家人,新郎官就要论资排辈说“赛俩姆”(请安)了。

于是就有人开上了玩笑。“说‘赛俩姆’一是声音要洪亮,二是要九十度躬身,你一样都不达标,重来,重来!”新郎脸一红,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又重复一遍,和第一次相比,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新郎官倒是符合了要求,可陪女婿(伴郎)又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只得再来一遍!”开玩笑的人吹毛求疵,不依不饶。

前几日侄女结婚,有人让新郎站在凳子上说“赛俩姆”。新郎本来个子就大,站在凳子上就像踩着高跷,颤颤巍巍的,让人看着都担心,可新郎实在是娶亲心切,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完成高难度动作,直到对方满意为止。

“认大小”一般都是在“卧其里”引导下进行,但也有岳母亲临一线指挥的,就像我的一个亲戚,女儿结婚那天就亲自领着女婿和陪女婿说“赛俩姆”。

“耍公婆”

“结婚三天没大小”,这在 婚礼“耍公婆”的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按照 传统礼俗,娶亲这天,婆家除了给新娘一份“催妆礼”——一套衣服,还有一份事关重要的“裙带钱”。这个“裙带钱”必须男女双方数目相等,类似于新娘的私房钱,押在箱底不能轻易花销,所以民间俗语说:“裙带钱装得齐,一辈子不受气。”

人父母不参加娶亲,一般由新郎的长辈和同辈等代劳。男的讲究要选德高望重的人,女的则要选德淑贤惠的小媳妇,送亲的人也是如此。

这个时候,等候在家的新郎父母,或许已经被那些迫不及待的人们“乔装打扮”起来。或者涂成大花脸,耳朵上再挂一串红辣椒;或者反穿皮袄,后腰插一把大扫帚。都说结婚三天没大小,这在 婚礼“耍公婆”的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想想看,在一个极具淳朴民风的乡村院落,不知从哪里牵来一头毛驴,几个人三下五除二就让公公倒骑在驴背上,一人前面牵着,一群人后面追赶着。如果是一头老实听话的毛驴倒也罢了,一路小步慢跑,虽小有颠簸,却也优哉游哉;如果是一头欺生的犟脾气叫驴,哪里容忍如此“前呼后拥”瞎折腾,说不定老公公刚一跨上驴背就挣脱缰绳跑开了,而且一边跑一边“昂哧昂哧”高叫着,不留神,一个蹶子就把你给撂下来了。

到了城里,就是另一番景象,倒骑毛驴换成公婆一同拉亲车。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公婆,喜笑颜开,情绪激昂,俨然摆出一副“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架势。当然实际上都是做做样子而已,数以吨级的铁疙瘩,根本就不是人拉的。再说了,车上坐着自己的亲儿子和儿媳妇,即使司机忍心,他们也不忍心呀。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结婚第二天早晨,女方家人会做好包子端到新郎新娘面前,俗称“睁眼包子”。就是娘家人有意在包子当中,搭配一两个特别咸,或者特别辣的,其用意既有戏耍的成分,也有考验女婿是否心细的因素。如果新郎是个楞头青,狼吞虎咽时或许真的碰上其中一个,随之大呼小叫起来,一来显得不成熟,二来还成了笑话。如果早有思想准备,即使不小心吃到了,也一定会在不动声色中吞进肚里,因为生活的酸甜苦辣,从此时起已经真正开始了。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因七夕赋予了人格化的牛郎织女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的习俗有拜织女、兰夜斗巧、七姐诞、种生求子、妇女洗发等,也是男女表达爱意赠送礼物的最佳时机。

1、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2、兰夜斗巧

兰夜斗巧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她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

3、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4、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5、妇女洗发

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说到七夕,我和大家讲一个一辈子忘记不了的事,我和媳妇的爱情长跑地位就是在七夕时节奠定的。虽然我没有鹊桥相会的美好爱情故事,但是也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大学期间,和媳妇正在谈恋爱,可谓热恋当中,七夕节那天我并没有记起她就问我要礼物,我自己其实早就忘记七夕了,自己蒙了半天也没有明白过来,但她坚持问我要礼物,我就愣是没有想起七夕来。她很单纯得告诉我----七夕节,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忘记这个节日。每当七夕,我会提前准备七夕礼物,因为媳妇的坦诚和相信,我们一直恩爱到现在,所以大家切记,七夕节的送礼物习俗一定不能忘记,趁七夕让彼此的心连在一起,大家都有啥记忆犹新的七夕经历,我们一起交流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26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5
下一篇2023-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