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告诉这位大哥一句,我国婚姻法规定女子法定结婚年龄是20岁。不然是拿不到结婚证的大哥。呵呵!(走后门除外)其次,我们随州这里在结婚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风俗。但是女孩子18岁就结婚难免会有闲言闲语。结婚风俗如下:一,结婚前当然要到你女朋友家见过他们的父母及相关亲属,并且在结婚前一段时间下一定的聘礼(是经济条件而定,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这个是必需的哦。二,结婚前一天女方家里会办酒席,亲朋好友都会来祝贺,不过当然嫁女儿没有娶媳妇热闹了。三,结婚当天,我们这里的男方会用8辆轿车大清早到女方家去接女方来自己家,俗称“接亲”。“接亲”当天女方家会有一系列的礼节,比如要红包,送亲。到时候你可以在具体礼节上和你女朋友及岳父岳母协商一下。一般有以下情况男方(1、礼金 ,金额可以协商2、送礼物肉 、对子鱼等等3、套饼(婚礼的时候送)、糖果、饼干之类的加起来最少四样,量不需要太多4、婚礼的服装之类的 5、回门之前还要再送一道肉 三四斤五花肉+点糖就可以了6、结婚的时候看情况还需要买家居用品7、迎亲的时候多准备红包,金额不大,数量要多,女方出门了不要回头一直走上车8、认亲的时候也是要有红包的,现在基本上都是每个小孩一个100的,条件好的可以多点)基本上就这些了 最后媳妇娶进门到你家就不用问怎么办了啊。呵呵。
我们农村是这样,是由女方带着男方到各个亲戚家转一转,认识认识,给双方做下介绍,给亲戚带的烟酒点心不能太寒酸了,否则女人会觉得很没面子,本家也会被家族的其他分支看不起。大致的标准是比给亲家的烟酒低一个等级就行,有的也是相同的级别。一般的时候这些亲戚会回请男方,大家会变得亲如一家,很亲切的感觉。很多的地方东西只会留一部分,有的也会回礼,说:我的酒也给亲家尝尝。这些风俗好多好多年了,作为一种乡土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我们江南一带农村,尤其是在皖南山区我的家乡,乡亲们遇到婚丧嫁娶、庆生祝寿;还是上梁乔迁、金榜题名,都是在家里操办宴席,宴请答谢四乡八邻的亲朋好友以及左邻右舍。宴请的形式是一直沿袭下来的“流水席”。
所谓“流水席”,就是宴请客人的一种形式,在农村最为常见,是一种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也是一种乡土民俗文化的体现。“流水席”,说白了就是农家酒席,在自家的大院子里搭起顶棚,顺着墙角垒砌一溜排锅灶,请一至两位在当地手艺高超的乡厨烹饪菜肴。“流水席”的特点,比如婚宴,不像城里人在酒店几十桌一起开,他们通常是三四桌或者五六桌就开席。“流水席”每桌坐八人,陆续后到的来客,只要坐满八人,就马上端盘上菜。这一拨人吃完了,抹抹嘴走人,换另一拨人再吃,这样一轮接一轮,客人随到随吃。请来的乡厨手艺毫不逊色于专业厨师的水准,尤其是一些农村土菜,他们那带有乡土技术的烹饪方法做出来的美味比城里大饭店的还地道。
在婚宴的前几天,主人就与厨师联系好,家里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按照请来的厨师安排,购买宴席上所需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当然离不开鸡鸭鱼肉,其中蹄髈千万不可少,对于这个要求,我至今也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婚宴非得要有猪蹄髈?外带香菇木耳,时蔬小菜等一系列配菜。婚宴上的事务庞杂,都有待客的主事安排,他们分工清晰明确:内外打杂、端盘上菜、倒茶递烟、散发杯筷、洗碗帮厨等,一应俱全。这些帮忙的人,除去家里的表姨二大爷外,大多是来自本村的姑娘小伙,他们纯属是尽一份义务。婚礼结束后,主人都会象征性地发给红包,一般包个百把块钱,再递上一盒香烟,大方一点的主家,再捧一些糖果就算完礼。往往在这种时候,就更能体现乡里乡亲、左邻右舍的和谐和那种深浓的乡情。相比现在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即使在一个楼道里居住,几年下来还不知对方姓甚名谁,家家都把大门紧闭,没有了邻里那种亲热的关系,更谈不上像农村那样,端一个饭碗跑遍好几家的恬适。
厨师在婚宴的前两天就要来到主家,开始婚宴菜肴的准备,垒砌的锅灶上放置一口口大铁锅,灶膛里红彤彤的栗炭火烧得正旺,锅里煮着特等五花肉;炖着大锅的猪蹄髈;那边一群妇女正忙着搓圆子、炸圆子,给婚宴“流水席”做着准备。
婚宴开席一般在中午一两点钟左右,那些早到的亲朋好友,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喜庆的时间,在一起叙叙旧,聊聊家常,仿若亲朋好友一次亲密的聚会,从而拉近彼此间的友谊。“流水席”那深浓的人情味,让你感怀之时,更是摇曳在心灵深处一抹深浓的乡情,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在婚礼的前一天下午,新郎带着红包,红包的多少,视当地标准,一般不少于伍佰元左右,外加三四斤连着的肋条肉,俗称“连耳肉”,前往月老家,请月老到主人家吃饭,主人家办一桌丰盛的酒席款待。月老被恭敬地安排在上座,旁边另有长辈相陪,表示对月老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对月老牵线的美满姻缘表示感谢!
今年春节年初六,应老家堂弟的邀请,去参加侄子的结婚喜宴。从省城驱车一路劳顿,到了家乡已是中午时分。大老远就看见堂弟家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的来客,好不热闹。正中堂屋里已摆好了四桌,外加小客厅里一桌,首开宴席五桌,桌子四围都已经宾朋满座谈笑风生,外面还有暂时没坐上位子的来客在一起说笑着,等着下一轮的席次。每桌的中央,都放有果盘糕点,香烟茶水。看着宾客满座,主事一声“开席”,随后就有专门人员迅速撤走桌子上的果盘茶水,端来一只点燃的酒精炉。这时专门传菜的小伙子,两手高高举起红漆漆的托盘,走到桌前,将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锅仔,放置在每桌的酒精炉子上。
在我的记忆中,原来乡下的婚宴一直是十个白瓷七寸大海碗,并且一齐上,称之为“十大碗”,象征着十全十美,如今盛菜的怎么变成了锅子?我正在纳闷之时,上首就坐的二大爷见我不解,就慢条细理地说:“姑娘,你不知道吧?现在乡下办喜事,都是用锅子,原先‘流水席’用大海碗已经是老黄历了。”哦!原来是这样。锅子比以前的海碗要大得多,清一色铜质材料做成,油光锃亮,铜锅两边各有一个耳朵,方便端着。看着铜锅的'大小,再加上农村人的实诚,锅仔里的菜满满的。故乡“流水席”不像一般的宴席那样,一次性上齐所有婚宴菜肴,而是很独特,一道一道菜上,仿佛吊人胃口,吃完一道撤盘,再上下一道菜,甚至于这道菜还没吃完,也照样撤下。
首先端上来的锅仔是炖肉,内有香菇和木耳。炖肉,它风味独特,是故乡婚宴喜庆及节日必备的名菜之一。先将整块带皮的夹层五花肉拔去猪毛刮洗干净,冷水下锅焯水,撇去浮沫煮至六七成熟,待之晾凉,再切成大小适中的肉块,肉块稍大一些,不然被人说是主家小气。然后放入早就熬制好的卤汁大锅里慢慢搅拌,让肉块紧紧裹满汁液,同时加进清洗干净已经浸泡好的香菇,再倒进适度自家酿制的糯米酒,少许精盐,最后把装满肉块的大铁锅放置木炭火上,以文火慢慢炖,直至肉块软烂绵柔,最后放入少许煮熟好的木耳配之。开席时,揭开大锅盖,一股浓香立刻夺锅而出,金**的炖肉烂而不碎,方块整齐,肉味浓郁醇厚,再有那淡淡养眼的香葱碎,怎不令人垂涎欲滴,食而不厌。软烂味美的肉香里,氤氲着淡淡香菇的清香,再配以浓稠的肉汁,简直是舌尖上美味。
就在我碍于面子羞于下箸之时,传菜的小伙撤走还没吃完的炖肉,紧接着换上了一锅仔捶肉。看着那清澈的汤汁,鲜嫩的肉片,还有那乳白色的豆腐皮,一下子就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竟然不顾自己的斯文,筷头伸进锅仔里夹了一筷头,旁边的大嫂还帮我小碗里舀了一些汤汁,我抿了一口,真是鲜美。那天我来时,去了乡厨忙碌的厨房,亲眼目睹了厨师捶肉做汤的过程:在一个餐盘子里倒入农家纯山芋粉,先将猪里脊肉切成小片状,然后将切过的小块肉片,在山芋粉里裹蘸,致使肉片两边都沾满了山芋粉,然后厨师用小木槌轻轻敲打,用劲要恰到好处,继而使肉片被捶成一层透明的薄片,然后把捶好的薄片放在篾子里。这边锅里加入水,烧制沸腾,迅速将捶好的肉片下到沸水锅里,紧接着将撕碎的豆腐皮放入,待肉片浮起,再加入生抽、鸡精、精盐,撒入少许白胡椒粉,最后碧绿的芫荽沫点缀,滴入点点麻油,一锅捶肉汆汤就大功告成了。这肉片色入白雪,又透着点点绿,既有肉片的鲜美,又有豆腐皮的浓香,入口绵软滑嫩,那口感令你过喉不忘,让你含在嘴里,有不忍心吞下肚去的感觉。现在这道菜,故乡很少有人做,因为麻烦,既费时又费劲,但在喜庆的“流水席”上,还是少不了这道人人爱吃的捶肉汆汤。
三锅仔是鸡(丝),第四是水煮鱼。宾客们大快朵颐,喝酒行令,犹如行云流水,热闹非凡。
接下来的是肚丝,这上来的几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因为有汤水,又有将锅仔里的汤水舀到小碗里的习俗,所以故乡将这称作“小碗汤菜”,这也是“流水席”的经典所在,有汤水做伴,淡水夫妻之说。每一道菜肴上菜顺序有深奥的讲究,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严格把关,千万不能把顺序颠倒了。故乡有顺口溜为证:一炖(肉)、二捶(肉)、三鸡(丝)、四鱼、五肚、六圆、七蹄、八汤(和粉)、九红烧、十时蔬。若是上错了菜,那将被宾客们耻笑,说主人家没做过事,不懂规矩!眼看十道菜已经过半,下面的第六道将是圆子。圆子历来都是吉利的象征,是农家婚宴上不可缺少的菜品,所谓“无圆不成席”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圆子上桌,寓意婚姻美满,欢喜团圆。
我自小就喜欢吃圆子,对圆子情有独钟,记得小时候盼过年,就是盼着能吃到母亲做的糯米圆子。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到一口圆子那可是奢侈的食物,尤其是在那让人刻骨铭心的三年困难之时,幼小的我们想都不敢想,只能在梦中吞咽着口水,奢望着能吃上一顿饱饭。那时的圆子仅仅是糯米饭揉捏而成,加点盐放入葱姜就这么简单,不像现在,圆子里还要掺入上等的五花肉馅,配以香菇冬笋粒,品尝起来外层松脆,一股肉香在舌尖上缠绕,让你吃过欲罢不能。现如今,家乡人更是把圆子发挥到了极致,圆子的品种也呈多样化,什么荤菜圆子、素菜圆子、山芋圆子、绿豆圆子、挂面圆子应有尽有,一种圆子一种风格,一种圆子一种美味。乡亲们由品味圆子而图得好彩头盼个好事成真,来追求事事圆满的美好愿望!
正在我遐思缕缕乡愁怀想之时,传菜的小伙子擎举托盘来到桌前,轻轻地从托盘里端下一个雪白蓝边磁碟,碟子里放有四个滚圆的糯米肉圆,上面覆盖着“囍”字红纸,再看看其他几桌,都是这样,经仔细一看,那四个圆子竟然是没有经过烧煮的生圆子。正在我一头雾水纳闷之时,坐在桌子上首的二大爷又说话了,别看二大爷已经是耄耋之年,可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说话声音朗朗:“这是厨房的厨师及帮厨人员,向主家素要喜钱了。”呵!原来是这样!只见主家的主事笑盈盈地从随身的包里掏出好几个红包,放进蓝边白瓷碟里,看来这是早有准备。至于红包里到底包有多少喜钱,大家都不知情。传菜小伙喜滋滋地将磁碟放进托盘,小步如风地端回厨房。可没过一会,又同样端来覆盖有“囍”字红纸的生圆子,看来端去的喜钱太少不够分,主家的主事又在蓝边磁碟里放进多个红包,额外又添加了一包中华香烟。这样接连重复了三次厨房才罢休。满满一锅仔糯米肉圆子端上了桌,眼望着那一颗颗滚圆饱满,色泽金黄的圆子挺立在锅仔里,仿若金灿灿的小山,让宾客们看着都舒服。不要说一口咬下去,那软糯绵柔在舌尖上的享受,单就是厅屋里氤氲的圆子的肉香和香葱味,就足以让你垂涎欲滴。
接下来想必就是蹄髈了。看着宾客们跃跃欲试的样儿,我在文章开头提出的疑虑,为什么婚宴上非得要有蹄髈?就已经猜出八九不离十了,原来这道菜是乡亲们的最爱!只见传菜的缓缓从托盘里端下锅仔,呵!猪蹄清炖黄豆!一股浓香,一种艳丽。这盘锅仔就像一场戏里饰演的主角,在人们渴盼的眼神和呼号声中精彩亮相。那白嫩嫩的蹄皮上,散散的香葱碎碧绿诱人,更是给人一种万山丛中一点绿的美好,又透着一抹金灿灿的黄,仿佛是深秋里那变换的景致,令人怀想!清澈的蹄汤在炉火的蒸腾中热气腾腾,皮肉晶莹光洁,整个锅仔里的蹄髈都在微微颤动,没有任何杂七杂八的调料,尽显猪蹄原有的本色。肉汁酥软香味扑鼻,浸满蹄汤的黄豆更是有着特殊的美味,既有肉的浓郁,又不失黄豆本真的豆香味。这时大家没有丝毫的客气,所有的筷子都伸向它,大有不歼灭“敌人”决不罢休的气势!不一会功夫,这一锅仔的蹄髈就风卷残云被扫荡一空,有的宾客似乎意犹未尽,还在残羹里寻找着什么。
在江南故乡的小镇,每到除夕那顿丰盛的年夜饭中,几乎家家都少不了这道猪蹄髈,主妇们各尽其能身手不凡,不是红烧就是清炖,要不卤制。对于这,故乡民间还有一种流传的说法,说是除夕年夜饭多吃猪蹄可以发财升官、吉祥如意!记得还在家做姑娘时,每到吃年夜饭,母亲总是要夹起一小块猪蹄,放进我的碗里,并且还笑嘻嘻地唠叨着:“看我姑娘吃了这块肉,将来一定会找个好婆家。”引得哥嫂们一阵嬉笑,每当这时,我的脸就像火烧似得,羞红了面颊。虽然这只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祈盼,但却体现了故乡人对蹄髈的喜爱。这是一种抹不去的丝丝乡愁和情怀。
临到八汤(和粉)上场,此汤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汤,而是有腊肉丁、小朵木耳片、香菇丁、冬笋丁,用鸡汤慢火烹煮,熬制汤色浓稠为好,再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前,将打散的鸡蛋液倒入搅拌,这时,大铁锅的汤里便浮起丝丝黄白色的蛋花,最后再撒上一小撮葱绿,滴入数滴小磨麻油装锅上席。这道颜色悦目,清淡鲜嫩的“和粉”,家乡人都啧啧称它为“鲜羹”。舀一勺轻放嘴里是那样的润滑爽口,精细、雅致,充溢着民间烟火味,是地道的故乡舌尖上的风味,尤其是“和粉”里溢出的那一股农家土猪腊肉的浓香,更是勾起童年的记忆,不经意间想起母亲做这道菜肴的鲜美,是定格在心灵深处那一股永远的温暖。
九红烧,,我猜想应是故乡宴席上引人注目的“门槛肉”浓重出场了。所谓“门槛肉”,说白了就是肉块敦厚实在。这种大肉,我还是小时候哥哥结婚时,家里举办宴席时看到过,但我从不伸筷子,也许是肉块大,大都又肥腻,看着就够了。但在那六十年代中期,农民生活刚刚有所改善,宴席上能有这大块头肉,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是用上等五花肉,加上繁杂的工艺烹制而成。将带皮猪五花肋条肉刮洗干净,放入锅内煮至六七成熟捞起,用上好酱油均匀地抹在猪皮上,然后将五花肉猪皮朝下,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猪皮起皱呈小泡状取出晾凉,切成十厘米长二厘米厚的长薄片,然后碗里放入花椒、葱段、当然姜片不能少,将切好的肉片皮朝下放入碗中,再淋入酱油、腐乳汁、五香豆豉,少许精盐,上大蒸笼蒸透两小时取出,到开席时,再入蒸笼温热,一碗碗反扣在铜锅仔里,去掉垫在碗底的葱段、花椒、姜片,颜色红润油亮,汤汁粘稠鲜美,那码放整齐的一块块“门槛肉”在锅仔里高高隆起,一排排肉皮上搁置一两根香菜点缀。轻轻夹起一块,亮晶晶的透明状,入口软糯而不失其形,让你大开胃口。故乡人因了它的形状仿佛乡下的大门槛,肥瘦相间,敦实滑爽而得名,犹如故乡淳厚辛劳的乡亲们那样为人实在!这道大菜,是我们皖南地区传统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十锅仔里的名菜。
写到这“门槛肉”,故乡还有个传说:相传唐代有一个朝中的宰相段文昌,他不光是官宦之人,更是远近闻名的美食家。他对美食颇有研究,同时自己还是烹调高手,不时地亲自下厨烹制美味。这道“门槛肉”就出自于他的首创。唐穆宗年间,段文昌回老家省亲,宴请亲朋好友时,厨师做了满桌子菜,其中有一道形如门槛,块大肉肥的菜肴,一看就使人腻得慌,整个宴席下来,几乎无人下箸。宴席过后,段文昌找到这位做菜的厨师,对他提出了改进措施:他让厨师将肥膘肉换成上等猪五花肋条肉,脂肪与瘦肉层层交织,色泽粉红且嫩,将胡椒换成豆豉,又额外添加几种调味料,亲自操刀做示范。
数日后段文昌要离别家乡,为了答谢家乡父老的盛情,再次设宴宴请乡亲,厨师按照他的指点重做了这道大菜。此菜色泽金黄,肉质松软,味道鲜美,肥而不腻,虽说与上次的大相径庭,但味道大有改观,此菜一端上桌,客人们便争相品尝。宾客们纷纷问道,这道是什么菜名,段文昌见此菜形如门槛,便随口取了个名字:“门槛肉”。至此,这道菜便渐渐走进了大小餐馆以及民间老百姓家的餐桌,并经不断改进,流传至今,成为一道大众美食,深受欢迎。
百合象征着爱情,这最先不知是哪位先人想到这绝妙的浪漫语言?简直是太恰当不过了。我想也许是因为百合洁白的缘故吧!那么最后一道锅仔,当然是时髦的时蔬,西芹炒百合了。那西芹的碧绿与百合的纯白相配,那是绝配!这道菜典雅委婉,寓意深情,翠绿里透着玉般的白,仿佛江南女子,骨子里都蕴含着婉约,还有那丝丝惆怅之美!令人似有不忍下箸的怜悯。这是婚宴上常见的一道菜,城里也一样!寓意百年好合!给这婚宴上的十锅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祝愿新郎新娘夫妻恩爱!幸福百年!
回望故乡婚宴“流水席”上的十锅仔,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汤有水清淡可口,品尝起来油而不腻,口感柔和,是舌尖上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更是一缕浓淡恬静的乡愁,是心灵深处烙下的不可磨灭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家乡厚重的情节。
。这个在我们四川那边叫的“龙眼肉”
还有一个叫原名叫夹沙肉
其实做这个很难的,一般要有厨师级别的人做错来才好吃,达到油而不腻的境界
一般肉的下面还要蒸糯米。
1 猪肉摘净毛,洗净,入汤锅中煮至七成熟取出,趁热在肉皮上抹上蜂蜜水,晾凉;
2 炒锅上火,入菜籽油,至五成热时,下猪肉炸至呈板栗色,捞出沥油;
3 锅下核桃仁略炸,捞出沥油;
4 沥过油的核桃仁拍成末与豆沙混合拌匀;
5 糯米淘洗干净,加水入锅煮熟成糯米饭;
6 蜜饯切成小丁与糯米饭拌匀;
7 将五花肉切成夹刀片,中间夹入豆沙,整齐码入碗内,铺上糯米饭,上笼蒸;
8 取出扣入盘内,浇上熬好的蜂蜜、白糖即成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去参加婚礼,这两天,浙江小伙子徐晓明(化名)就收到了大学同学的婚礼邀请,不禁感叹上:“时间过得真快呀,仿佛昨天,刚刚大学毕业,没想到现在朋友们都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了。”然而看了自己,他自己还是单身呢。既然同学向他发起了邀请,他必须得要前去捧场,毕竟这是他大学关系最好的舍友了。路途上面奔波了一天,终于从浙江飞到了黑龙江,这还真是挺劳累的呀,因为天气原因,飞机改签差点没赶得上婚礼,终于在前一天晚上赶到了。听到朋友这么一说,徐晓明表示必须好好喝一喝。
女子旅游遇婚礼随礼吃当地美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浙江小伙去黑龙江,参加同学婚礼,随礼1000元,吃完之后说:真值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去参加婚礼,这两天,浙江小伙子徐晓明(化名)就收到了大学同学的婚礼邀请,不禁感叹上:“时间过得真快呀,仿佛昨天,刚刚大学毕业,没想到现在朋友们都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了。”然而看了自己,他自己还是单身呢。既然同学向他发起了邀请,他必须得要前去捧场,毕竟这是他大学关系最好的舍友了。
这位舍友是东北黑龙江人,平时也都是特别的热情好客,和舍友们相处的都十分融洽,大学的时候没少邀请朋友们去他那玩,但是大家当时都没有时间,一直也没有去的上,这次也正好去感受感受东北的风景,顺便在品尝品尝东北的美味菜肴,这段时间没少在手机上刷到,对东北菜还是挺馋的。
路途上面奔波了一天,终于从浙江飞到了黑龙江,这还真是挺劳累的呀,因为天气原因,飞机改签差点没赶得上婚礼,终于在前一天晚上赶到了。看到徐晓明能来,同学是非常高兴的了,对徐晓明说:“今天晚上咱们就好好休息,明天我结婚,咱们得好好喝一喝,毕业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在一块好好喝过了。”听到朋友这么一说,徐晓明表示必须好好喝一喝。
到了第二天婚礼现场,真是热闹啊!听说他们是在当地最大的酒店办的,配置上也算得上是非常豪华的了,不知道这块的随礼习俗是什么样子的,徐晓明随了1000块钱,这个礼金也不少了,毕竟他目前也刚毕业没多长时间,自己手头上也不是多么的宽裕。
等他坐到了席位上,也到了婚礼开始的时候了,在新人和父母讲完话之后,这一道又一道的菜品也端了上来。徐晓明还真是挺期待这菜品的,见到了之后,也是口水直流的。吃完之后心里想:“这次婚礼参加的太好了,1000块钱的礼金随的真值!”
“红烧鱼”
像婚礼这种盛大的酒席,这红烧鱼当然是不能缺少的了,而且一般都是第一道菜,就把鱼肉端上来。看到这美味的鱼肉,鱼肉被制作的红红嫩嫩的,而且周围的汤汁看着也是鲜嫩无比,光是看到这道菜,就足以让徐晓明口水直流了。而且这道菜刚上桌就能闻到那美味的鲜香味道。“这一定非常好吃!”徐晓明心里想着。
吃一口就感觉这鱼肉非常的嫩滑,而且还能尝出甜甜的味道,吃到嘴巴里的感觉,美味丰富,一点都没有油腻的感觉,平时徐晓明还真就是不喜欢吃鱼肉的,但不知道怎么了,今天饭桌上的这道鱼肉深得他的喜爱,感觉怎么吃他都吃不够。
“锅包肉”
要是问到徐晓明对东北菜有没有什么认知,那他一定会说这道菜了。原先在大学的时候,同学就喜欢带他去吃这道菜,当时他们学校对面有一家东北菜馆,每到月初手头宽裕的时候,生活费刚刚到账,几个人就会去东北菜馆好好吃一顿。当时可是必点这锅包肉的。
这几年工作之后,徐晓明没事也会去东北菜馆吃这道菜,但是今天吃到了最正宗的,感觉之前吃到的都没法和他相比。这味道是酸酸甜甜的味道,在空气当中无限的弥漫,夹上一块儿就能听到酥脆的声音,吃到嘴巴里也是甜蜜无比,非常吸引他的胃口啊!
“乱炖”
徐晓明没事刷视频的时候,经常看到东北菜,在众多菜肴当中,最好奇的就是这乱炖了,因为这道菜里面不光有豆角,排骨,土豆,玉米什么的,竟然连大饼都能跟它们炖在一起,真的不知道这个味道会是什么样子的,这次可以吃到,必须要好好尝一尝。
不得不说,他们这个菜盘子是真的大,感觉这个菜的盘子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盆了,夹起一块排骨,放到嘴里面,轻轻一咬就能把肉全部咬下来,吃起来一点都没有干柴的感觉,而且一点也不油腻,香味始终,香浓郁郁这肉香味儿实在是太迷人了。
要说到这道菜里最吸引他的,还要数这饼了。这大饼和菜炖到了一起,完美地吸收了这汤汁的味道,吃上一口浸满了汤汁的大饼,是那种主食的口感,但味道确实肉香味道,搭配起来还真是美味十足。
“怎么样啊?小明,这些菜合你的胃口吗?此时同学走过来问他,“新婚快乐呀!老同学,不得不说,你们家的菜是真好吃,比我在别地方吃的好吃多了,赶紧喝点去吧!”说着,徐晓明便和老同学来到了他们那一桌。
这时候,他在仔细观察到了桌子上放的酒水,一瓶酒水是他们在大学经常爱喝的三君台珍藏酒,另一瓶是红花郎酒。
三君台珍藏酒:原先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会在一块儿小聚,喝点酒,当时就爱喝这酒。喝到嘴巴里浓郁香甜,酱郁十足,而且入口非常的浓烈甘甜,刚开始喝到嘴巴里面是有那种浓浓的粮食味道,喝上一会儿之后就感觉香味儿从粮食香变成了瓜果香。
要说徐晓明对这酒印象最深的是啥?那就是喝完之后,杯子放到了第二天还是很香的。上大学的时候,他们还都挺懒,喝完酒之后不会当天洗刷这种小杯子,就会把小杯子留到第二天,香味也跟着带到了第二天。而且它的酿酒人可是原茅台酒厂的酿酒大师陈兴希老师。
红花郎酒:在这大喜的日子,它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很适合人们在婚礼上品尝,鲜艳的包装就很符合今天这个气氛,喝起来也是味道鲜美,入口爽滑,清香芬芳感扑鼻而来,喝到嘴里面,香味特别的浓。徐晓明喝完之后表示很爱喝。
大家觉得1000的礼金值不值呢?今天就到了这里,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
女子旅游遇婚礼随礼吃当地美食相关阅读:
河南女子参加同事婚礼,随礼500元,看到桌上的菜,直言给多了
参加婚礼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一方面是可以见证一对新人的喜事,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自己一次大快朵颐的理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婚宴上的菜肴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似乎它的好坏可以定义这场婚礼的成功与否,虽然我不认同这样的理论,但是一场“不好吃”的婚礼,确实对很多单纯参加婚宴的人来说,有些不痛快。
最近,河南女子小南参加了一场同事的婚礼,本来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看到桌上的菜品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事情是这样的,小南在公司工作了5年时间了,无论是老员工还是实习生,和她的关系都不错,所以平时有个生日结婚的宴请,小南都会去。这天小南和往常一样,去参加婚礼,随礼500元,看到桌上的菜时,后悔了,将菜品发到网上,还直言给多了,200差不多。
小南晒出的菜品中,确实是比较家常的。首先能看到的是牛腱肉,牛腱肉是婚宴中的常客,因为属于凉菜,所以可以提前准备好,宴席开始后,直接上桌就可以了。荤菜还有类似凉拌午餐肉,午餐肉在宴席中出现的次数不多,至少我没见过,可能是每个地方的宴席饮食风俗不一样,不过这道菜和牛腱肉一样,可以提前准备好。
荤菜还有干炸小鱼,这道菜比较常见,做起来既方便也快,不过每次上菜后,基本上都是凉的,应该是提前炸好,最后只需要摆盘就可以了。炒虾仁的分量不多,一桌上要是人多的话,没人吃一勺基本上就没有了,不如水煮大虾,人们在剥虾的过程中,还能延缓一下时间。
还能看到的荤菜是荷香肉,食材是五花肉,加上一些配菜,用荷叶包起来。味道也比较香,肉汁保存得很好,虽然我没在宴席上吃过,但是应该是道不错的菜品。素菜里有凉拌菠菜,凉拌木耳,凉拌水萝卜等,都是比较家常的凉菜,也是婚宴上经常能见到的。
如果单是看到这些菜,谁都会觉得这顿宴席不太好吃。后来小南看到很多网友的评论,觉得不妥,又发文道,不止这些,至少有20多道菜,只不过分量都不多,味道也不太好,后来同事也给大家解释了,因为没有提前试菜,只看了菜单,觉得不错就定了,没想到会这样。看来还是不能单方面地看一件事,婚宴也确实要做到面面俱到才行。
三春不赶一秋忙。这是东北广大劳动人民的真实场景。从春天忙到入冬。也只有在猫冬的时候有空闲时间。这时候的东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那是真冷啊。整个是个天然的大冰箱。天寒地冻的。养了一年色肥猪也膘肥体壮。自家腌制的酸菜也晶莹剔透,入口酸脆蒜脆滴。忙了一大年猫冬了有时间犒劳犒劳自己个。养一身冬膘也抗冻。
8酸菜历来就是东北冬储必备菜品。几乎家家都有腌酸菜专用的大缸和压缸石。自己家种的大白菜。传统的腌制手法和酸爽的口感是东北人留恋的味道。猪肉是国人餐桌出现率最高的肉质食品。现在更是土豪肉。杀猪菜就是奢侈和传统的结合。自家圈养的肥猪,亲手腌制的酸菜是自给自足的劳动成果。自家圈养的肥猪既能节约生活支出的成本。也能补充优质的动物蛋白。杀猪菜的主角酸菜
猪肉都是唾手可得自产自消化的传统美食
东北人爱吃杀猪菜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生活环境的影响。东北的冬天漫长寒冷。具备长时间储存食物良好条件。杀猪菜一次烩出很多可以随吃随取,方便快捷。杀猪菜含有大量的动物脂肪和热量。进屋一碗热气腾腾的杀猪菜驱寒暖身……爽口爽心
东北人性格豪爽喜欢酌酒小聚。香而不腻的大片五花肉,入口软滑的血肠,口感糯糯的猪肝。满口留香的小肠,越嚼越香的手撕肉……烫壶黑土地的纯粮烧刀子,三五朋友推心置腹,相见恨晚的边喝边聊的场景不亚于武侠小说里大侠聚会和三国中桃园结义。
杀猪菜是东北人从小就记忆深刻的妈妈的味道,是一种每家每户传承的味道。东北人对杀猪菜的喜爱早已超出了单纯的味蕾上满足。因为杀猪菜代表的是东北人的饮食文化。杀猪菜体现着黑土地上纯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代表东北人对黑土地热爱于留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