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好是哪里人

陈好是哪里人,第1张

陈好

陈好,1979年12月9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内地女演员、主持人、歌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会副会长。199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

1998年,参演了剧情片《那山、那人、那狗》,这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1999年,出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九州任逍遥》节目主持。2000年,出演了古装传奇剧《乱世英雄吕不韦》。2001年,主演了古装喜剧《李卫当官》。2003年4月30日,主演的都市轻喜剧《粉红女郎》播出,陈好凭借该剧获得了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演员奖;12月11日,主演的古装武侠爱情剧《天龙八部》首播,陈好因饰演“阿紫”而获得了北京地区春节期间最佳人气女明星奖。2004年,主演了都市轻喜剧《双响炮》,凭借该剧获得了第五届大众电视“双十佳”最佳女演员称号。2005年10月16日,陈好以歌手的身份推出了首张同名个人专辑《陈好》。2006年,出演了喜剧**《求求你,表扬我》。2007年,出演了古装宫廷剧《皇上二大爷》。2008年,凭借年代剧《纸醉金迷》获得了第四届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团特别奖。2009年,参演了历史**《建国大业》。

2010年3月28日,凭借专辑《幸好》获得了第14届华语榜中榜最佳跨界女歌手奖;5月2日,参演的古装战争剧《三国》首播。2012年,出演话剧《日出》。2013年,主演了都市喜剧《新编辑部故事》。2015年4月29日,主演的都市家庭轻喜剧《待嫁老爸》播出。

中文名:陈好

外文名:ChenHao

别名:好好、万人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射手座

血型:O型

身高:166cm

出生地: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出生日期:1979年12月9日

职业:演员、主持人、歌手、教师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研究生

经纪公司:中信国安传媒——东阁文化

代表作品:粉红女郎、双响炮、天龙八部、李卫当官、我爱河东狮、纸醉金迷、三国

主要成就: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演员

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团个人特别奖

第五届大众电视“双十佳”最佳女演员

第四届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团特别奖

第14届华语榜中榜最佳跨界女歌手

北京地区春节期间最佳人气女明星奖

丈夫:刘海峰

早年经历

1979年12月9日,陈好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从小就多才多艺。中学时期任青岛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1996年,升入高三的陈好报了艺术班;同年参加了团中央主办的“飘柔之星”评选活动,并获得“活力之星”的称号;随后她又客串出演了由黄建新执导的喜剧**《埋伏》。1997年,陈好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在班级中担任班长、团支书。

演艺经历

1998年,参演了由霍建起执导,滕汝骏、刘烨主演的剧情片《那山、那人、那狗》,陈好在片中饰演侗族姑娘,这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1999年,出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九州任逍遥》节目主持。

2000年,陈好出演了由张铁林、宁静领衔主演的古装传奇剧《乱世英雄吕不韦》,她在剧中饰演用情最深、遭遇最惨的侍女“芸姜”。随后,她又与王学兵搭档,主演了都市警匪剧《欲望阻击》,在剧中扮演个性独立、开放的现代女性“肖肖”。

2001年,陈好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并出演了首部网络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饰演身患绝症的美丽女孩“轻舞飞扬”;9月,与徐峥、唐国强、杜志国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喜剧《李卫当官》首播,陈好在剧中饰演知书达理、敢爱敢恨的“岳思盈”,该剧被评为2001年台湾最受观众喜爱十部电视剧之一。

2002年,与佟瑞欣领衔主演了由郭宝昌执导的民国情感剧《宅门逆子》,陈好在剧中饰演为了成全爱人而牺牲自己“张素馨”;随后又与刘小锋、何赛飞等主演了古装喜剧《选妃记》,陈好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

2003年4月30日,与刘若英、张延、薛佳凝等主演的都市轻喜剧《粉红女郎》播出,陈好出演仪态万千,美艳动人的“万人迷“,由此获得了第5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受观众欢迎女演员奖;12月11日,与胡军、林志颖、刘亦菲等共同主演的古装武侠爱情剧《天龙八部》首播,她在剧中饰演美貌俏丽,但为人刁蛮阴戾的“阿紫”,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北京地区春节期间最佳人气女明星奖;12月13日,与张卫健、关咏荷、薛佳凝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剧《天下无双》播出,陈好扮演无往而不利的官宦**“如意”。

2004年4月8日,受法国**节组委会邀请,与姜文、蒋雯丽、徐静蕾等为“法国**展映”活动各部参展影片做代言人;9月26日,与胡兵、白冰冰、刘怡君等领衔主演的都市轻喜剧《双响炮》播出,陈好在剧中饰演身手矫健的捍妻“吕霞”,凭借该角色获得了第五届大众电视“双十佳”最佳女演员称号。

2005年10月16日,陈好以歌手的身份推出了首张同名个人专辑《陈好》;10月26日,与孙兴、李威、张耀扬等共同演绎的超越时空现代剧《我的武林男友》播出,陈好饰演单纯可爱的女孩“Cary”;11月16日,与焦恩俊、薛佳凝领衔主演的古装轻喜剧《我爱河东狮》在台湾中视首播,陈好扮演集美貌、文才、歌艺于一身的“杜月红”。

2006年3月27日,陈好与贾一平搭档主演的都市青春爱情剧《美女也愁嫁》首播,她在剧中饰演发愁婚嫁的美女记者“沈恬”;6月16日,与范伟、王志文等共同主演的喜剧**《求求你,表扬我》在东京首映;11月1日,与唐国强、黄海冰、廖京生等领衔主演的古装剧《大敦煌》播出。

2007年,与李立群、恬妞、李修贤等联袂出演了由刘仕裕执导的古装宫廷剧《皇上二大爷》,陈好饰演工于心计的蛇蝎美人“郑妃”。

2008年,与罗海琼、邵峰、于和伟等主演了由高希希执导的年代剧《纸醉金迷》,陈好转型饰演由于生活所迫,最终堕落成交际花的女大学生“田佩芝”,并凭借该角色获得了第四届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团特别奖,成为在首尔电视节获单人奖的首个中国人。

2009年6月16日,由沈东执导,程瑶瑶、倪萍、唐国强等主演的公益**《寻找微尘》上映,陈好在片中首次出演警察;6月19日,由姚光华执导的民族奇幻动画**《马兰花》上映,陈好为女主角小兰担任配音;9月16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建国大业》上映,陈好在片中扮演抗日名将傅作义之女傅冬菊;11月13日,陈好时隔四年发行第二张专辑《幸好》,依然选择的是温暖情歌路线,还首度尝试了异域风情的电子曲风。

2010年3月28日,陈好凭借专辑《幸好》获得了第14届华语榜中榜最佳跨界女歌手奖;5月2日,由高希希执导,陈建斌、于和伟、陆毅等主演的古装战争剧《三国》首播,陈好饰演绝色美女“貂蝉”,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第六届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中国地区最受欢迎女演员第一名;9月7日,陈好在话剧《日出》中出演交际花“陈白露”。

2011年8月6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陈好与赵薇、蒋雯丽、冯远征等被选为副会长。

2012年2月20日,陈好产后复出,接拍了由郑晓龙、小岛执导的都市喜剧《新编辑部故事》;4月24日,陈好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再登话剧舞台,再次出演话剧《日出》。

2013年4月22日,与吕丽萍、黄海波、井柏然等共同主演的都市喜剧《新编辑部故事》首播,陈好在剧中饰演时尚海归女魔头“安妮”。2014年,陈好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任教。

2015年4月29日,与王志文、朱丹、刘蓓等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轻喜剧《待嫁老爸》播出,陈好出演渴望成名的女演员“文雅”。

个人生活

孝顺

陈好刚刚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把学习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打零工挣学费了,接拍广告、电视剧,攒下的钱不仅交学费还带回家。有一年,陈好拍戏是高烧39度,躺在医院里打吊瓶,母亲打来了电话,她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还撒谎说自己很好。

婚姻

2009年12月份,陈好与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结婚。2011年5月,陈好产下一女,并首次亲自承认结婚。2013年,陈好再度产下一女。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待嫁老爸-2015,饰演文雅

新编辑部故事-2013,饰演安妮

三国-2010,饰演貂蝉

大槐树-2010,饰演冯媛

美丽鲜花在开放-2009,饰演孙红

纸醉金迷-2008,饰演田佩芝

皇上二大爷-2007,饰演郑妃

谁为你作证-2006,饰演陈蔚

美女也愁嫁-2006,饰演沈恬

大敦煌-2006,饰演梅朵公主

我爱河东狮-2005,饰演杜月红

我的武林男友-2005,饰演Cary

双响炮-2004,饰演吕霞

天下无双-2003,饰演万如意

天龙八部-2003,饰演阿紫

粉红女郎-2003,饰演万玲

宅门逆子-2002,饰演张素馨

选妃记-2002,饰演杨荷花

秀才豆腐-2001,饰演杨菁菁

李卫当官-2001,饰演岳思盈

乱世英雄吕不韦-2000,饰演芸姜

欲望阻击-2000,饰演肖肖

None-1998,饰演田好

参演**

None-2009,主演,

建国大业-2009,饰演傅冬菊

寻找微尘-2009,饰演警察

None-2009,饰演小兰(配音)

求求你,表扬我-2006,饰演欧阳花

那山、那人、那狗-1999,饰演侗族少女

埋伏-1997,饰演劳模的女儿

话剧作品

(以上)

参演mv

(以上)

音乐作品

杂志写真

社会活动

2005年11月28日,陈好携专辑《陈好》在北京西单为MusicRadio等单位发起的“微笑行动“举行签售,将所得一万元版税全数捐出,并获得了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爱心大使的荣誉称号。

2007年9月,在广州的一次代言活动中,为当地某学校的贫困学生捐款60万,并同时补捐20万给希望工程,共计80万元人民币。

2008年4月6日,在以救助白内障患者为主题的公益晚会《春暖光明行》上,陈好现场捐助10名患者,帮助他们的双眼重见光明;5月13日和18日,分两次为汶川灾区捐赠共计20万元的善款,抱病坚持连续5天参加全国范围内的5场地震慈善演出,义演筹款130万。18日,参加了央视赈灾晚会,随后又录制了两首赈灾公益歌曲。25日,陈好应邀担任爱心大使,并于5月31日携6箱玩具赴川抵达成都,参加东方卫视与四川卫视合办的赈灾义演,现场为灾区孩子送出玩具。

2010年4月20日,参加《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并朗诵诗歌。

2013年4月,与《新编辑部故事》导演郑晓龙,主演黄海波、吕丽萍等剧组成员通过韩红爱心基金会向地震灾区捐款;5月31日,由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儿童福利周”系列活动在北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院内进行了启动仪式。陈好作为该活动的明星大使受邀出席了活动,并呼吁人们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他们的梦想。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陈好凭借其不凡的实力不断呈现给观众以新鲜的角色,从人艺小剧场《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轻舞飞扬”,到《粉红女郎》只谈情不结婚的“万人迷”,再到《宅门逆子》中为爱痴狂的女人张素馨,以及《双响炮》中充满正义感、雷厉风行的吕霞,陈好的形象千变万化。(搜狐娱乐评)

从《粉红女郎》里的“万人迷”,到《待嫁老爸》中的文雅,陈好用自己扎实的表演,将这些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人物,诠释得令人不忘。(中国日报网评)在电视剧《纸醉金迷》中,陈好一改“万人迷”的形象,把“田佩芝”这个悲剧角色完成得十分准确和到位,成功转型。(《深圳晚报》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袜子的时候,小脚趾容易勾住袜子。而且在夏天的时候,穿着拖鞋,你会发现他们的小脚趾有两个盖子,把小脚趾盖分成了两片。而且具有这种特征的人,山西的居多。其实,他们是鲜卑族人。

一、小脚趾有两个盖子的人,是鲜卑人的分析。

根据民间所传,鲜卑人都是小脚趾有两个盖子的。李渊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他是唐朝的皇帝,她的母亲就是鲜卑人,而且小脚趾盖有两个

在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后,随着多年的繁衍后代,这种小脚趾有两个盖的特征,就被遗留下来了,并且随着基因遗传,有点神奇吧。

二、为啥有人说,小脚趾盖有两个的人,是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后人呢?

听老人讲,在洪武年间发生过一次人口大迁徙,因为当时由于粮食短缺,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的人们,不得不远走他乡,寻找生机。

因为人们迁徙的方向不一,这次的迁徙也是为了能够生存下去,等以后条件好了再回来,但是时间不确定,如果时间太长,若干年后,后代们可能互相不认识了。

因此,他们就在小脚趾盖上划一道口子,把它分成两片,这就是一种记号。目的就一个:方便以后认祖归宗。我们应该都知道,古人比较看重这个,即使到了现代,也是如此。

当然了,关于人口迁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人说,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弥补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地区的人口空缺,所以才把山西人迁移过去。

至于迁徙的原因,我们不需要知道的太清楚,我们只需要知道,如果两个陌生人,都是小脚趾有两个盖,那么,他们的祖先应该就是同一个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跟迁徙没关系。那就是山西人以前都是一个盖,只不过后来某个山西人,在小的时候,因为干农活,不小心把小脚趾盖划破了,分成了两片。

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就没有医治,当时条件很苦,不会因为脚趾受伤了就会停止干农活,所以一直都是带伤干农活,等小孩长大了,他的小脚趾盖已经定型了,从而也改变了脚趾的基因。

所以,小孩长大之后,与别人结婚,生下的孩子,孩子的小脚趾盖都是两个,等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再结婚生子,时间久了,拥有这种特征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三、是山西人,这种说法有没有依据呢?

其实,还真有依据,有人曾经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那就是上海复旦大学的一个老教授,经过他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他惊讶地发现,小脚趾有两个盖的人,山西人的比例居然高达75%。

不仅如此,而且他还发现,距离山西越远,具有这种特征的人就会越少。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调侃的话:山西人真的好奇怪,五个脚趾六个盖。

四、小脚趾盖有两个,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或尴尬呢?

尴尬的就是,夏天穿着拖鞋,如果你身边的人,很少存在两个盖的情况,他们会仔细地瞅瞅,甚至说一些调侃的话,大家也别放在心上。因为物以稀为贵。

如果小脚趾盖有两个,在生活中还是有些烦恼的。比如,穿袜子的时候,小脚趾盖很容易勾住袜子,会有点疼。因此,很多人就把它剪了,可是它还是会再次长出来,哈哈!

五、为啥有些南方人,他的小脚趾盖也有两个呢?

这个就需要追溯到历史了。西晋灭亡之后,很多的鲜卑人就入土中原了。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北魏了。北魏的第六个皇帝,非常主张学习汉文化,并且鼓励与汉族人通婚。

正是因为如此,在那个时候,鲜卑人和汉族进行了高度融合,那么,就很自然地把这种基因带给了汉族人。甚至把小脚趾盖是不是有两个,作为鲜卑人后代的特征。

那么,一旦种族融合了,因为汉人会走向全国各地,就把这种基因扩散到很大的范围。因此,有些南方人,他也会存在小脚趾盖有两个的情况。

如果你有这种情况,而你爸妈没有,那只能说明,你的祖先应该与鲜卑人或鲜卑人的后代通过婚,所以也会存在隔代遗传的现象。

现代很多医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古人长期不穿鞋,而且又辛苦劳作而产生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关于这种说法,有点类似于上面提到的传说。

总之,是不是鲜卑人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你们是同一个祖先。所以,下次如果遇到跟你一样的人,如果对方位高权重,可以用这个套点人情哈,也许能帮你一个大忙哦!

这就是陕西十怪

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一、 面条像腰带

俗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盛产小麦。小麦也就成了关中人的主要食粮之一。而面条则是关中人最主要的饮食。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并称之为“biangbiang面”。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肉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二、 锅盔像锅盖

锅盔是用麦面制成面坯,在铁锅上烙烤而成的一种饼子。它既是陕西人的主食,又是出外随身携带的干粮。关于锅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锅盔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后,为帮关羽稳定军心而发明的;有的说,在唐代修乾陵时,因服役的军人、工匠人数过多,往往为吃饭而耽误施工进度,受到惩罚。于是,有一名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团放进头盔里,把头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了饼。因为是用头盔烙制而成的,所以叫做锅盔。不管怎么讲,算起来锅盔在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陕西人做锅盔,将面和得很硬,甚至用手都揉不动,只能借助木杠子,用全身的力量来压揉,压成圆饼以后,放在铁锅里,用麦秸火慢慢烙烤,并用微火煨熟。这样,烙成的锅盔外脆里酥、清香可口,放上十数八天也不会变味。陕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所以烙出的锅盔又大又厚,很象一个锅盖。这大概也是陕西人纯朴性格和豪爽气度的一种显现吧。

三、 辣子是道菜

陕西盛产辣椒。陕西的辣椒色红个长头尖,味极辣,当地人俗称“线辣子”或“尖辣子”。出口到国外,被称为“秦辣”。人们普遍认为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实, 陕西人吃辣椒比湖南人、四川人厉害的多。湖南、四川人只是把辣椒当作一种调味品,而陕西人则实实在在地把辣椒当菜吃。陕西人吃辣子,是先将辣椒摘去蒂把,用文火炕干,再用舀子捣成粉状,经过筛罗,再让上细盐,最后用较多的滚油泼一下,就成了当地著名的"油泼辣子"。这种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这种辣子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具有开胃、下饭、增进食欲之功效。

四、泡馍大碗卖

陕西的冬季漫长、寒冷。所以,人们就要吃一些带汤水而又热火的饭食。于是就产生了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大肉煮馍、羊血泡馍等极受人们喜爱的种泡馍。这种泡馍有干有汤,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口。所以,一般人都能吃得很多。各个泡馍馆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便选用了一种耀州产的大瓷碗来装盛泡馍。于是,“泡馍大碗卖”就产生了。

五、碗盆难分开

陕西人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直径一尺左右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在关中农村,差不多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人们聚在一起吃饭的地方,或大槐树下,或村头宅边。每到吃饭时,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蹲在一起,一边滋滋有味地吃着饭,一边津津乐道地啦着话,什么变换花样的饭菜,大家甚至还要互相品尝一下,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陕西人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时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六、帕帕头上戴

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织而成的土布梁成黑色。所以,在关中农村,中老年人有服装大多是黑色的。 这大概与秦始皇以水为德,崇高黑色的遗习有关吧。关中农村的老年妇女,差不多人人头上都戴着一块黑色或白色的帕帕。外地人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种帕帕的实用性很强,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可擦汗、可洁手,还可临时用来包东西。

作者: george60416622 2005-4-6 21:25 回复此发言

--------------------------------------------------------------------------------

2 这就是陕西十怪

七、房子半边盖

由于我国幅源辽阔,各地民居的式样都各不相同。但是像陕西这半边屋的建筑式样,却实属罕见。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近百年来陕西农业缓慢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却迅猛的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产生了我国建筑史上的怪胎--房子“半边盖”。这种“半边盖”的房子,看起来是一种奇特的形样,实际上这是人口膨胀的一个危险信号。我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半边盖”的房子可能会有减无增,直至消失吧。

八、姑娘不对外

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浇灌方便。只要有种子入土,基本上便可不为吃饭而发愁。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池于他乡异地。关中地区很早就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四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姑娘们不远嫁,主要原因是为了和娘家人好互相照应,互为亲戚的双方好走动。

九、不坐蹲起来

由于关中的男人们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开老碗会”,而且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加之,人们冬天喜欢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或或者"丢方"下棋。于是,关中人就养成了"蹲"的习惯。外地人说这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十、唱戏吼起来

陕西民风古朴,关中人干活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关中的主要地方戏秦腔,其特点就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当地人称之为“挣破头”。外地人开玩笑说:"唱秦腔要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这种说法尽管过分,但是吼上两句戏,对于关中人来说,无论是唱的人或听的人都是很乐意的。在地里干活,累了,吼上两句秦腔,吼得人有劲了,听的人也不乏了;赶马车途中,寂寞了,吼上两句秦腔,吼的人有精神了,听得人也高兴了。每当农闲之季,或者逢年过节,爱唱戏的人们总喜欢聚在一起,吼上几段。这时候,只要弦索(笛子、胡琴等管弦乐器的俗称)一拉,锣鼓一打,附近的男女老幼立刻就会闻声而动地聚拢而来,或当演员,或当听众。这就是既不花钱、又不费事,还十分热闹的“自乐班”。爱唱的、会唱的,都会在"乡党"们的推荐下或者是自报奋勇地吼上几句。这种吼是义务的,不取任何报酬,只要听众们能叫声"好",吼戏者的高兴程度不亚于获得了什么大奖。吼的人,脸红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听的人,息声静气,听得如痴如醉。关中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秦腔,听起来过瘾、解馋、嘹得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599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