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后代现状

容闳后代现状,第1张

容闳是“中国留学生之父”,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关于他的后代,有以下一些信息供您参考:

1 容闳与美国妻子玛丽·凯罗克结婚,先后在1876、1879年生下长子容瑾彤、次子容瑾槐。容闳嫡孙容永成曾任新加坡中国留学生会会长。

2 在纪念容闳诞辰190周年“先行者——容闳生平展”珠海开展活动上,容永成从新加坡赶来参加开幕式。

对于容闳后代的具体情况,您可能需要更深入的挖掘,或者询问相关人士获取更多信息。

如何看待李鸿章?

李鸿章,那是真有钱!

"宰相合肥天下瘦"嘛,一点都不掺假的。李鸿章有个女婿,叫做张佩纶,也就是著名小说家张爱玲的祖父,当年李鸿章的女儿、也就是张爱玲的奶奶李菊耦嫁给张佩纶时候,光嫁妆就能吓死人,那叫一个煊赫啊,烈火烹油,繁花似锦,银子如流水一般淌出去。

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陪嫁有多少,已无从查起,但从她后人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房产是她后人提到次数最多的。张佩纶与李菊耦结婚后,一段时间住在天津北洋衙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才双双到南京定居。在南京他们买下了原先靖逆侯张勇的府第。这是一座豪宅,厅堂不算,被人称作绣花楼的楼房即有三幢,另有一个花园。

对这个花园,张氏后人——李菊耦的女儿即张爱玲的姑姑,仍有一分依恋。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是杏花开了,母亲李菊耦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这所房子后来被国民政府立法院长胡汉民看中,购作立法院办公使用,足见其宽敞的程度。购置这样的豪宅,置办费用无疑来自李菊耦的嫁妆。

李鸿章还将上海、青岛,可能还有天津等地的部分房产分给了李菊耦。李菊耦去世时(张佩纶已在十三年前去世),自己亲生的一子一女张志沂、张茂渊均年少,财产只好由张佩纶前妻所生的次子张志潜(长子志沧早夭)掌管,直到张志沂二十多岁才分家。分家后,仅张志沂名下所得,据张子静回忆:"至少1935年左右,他在虹口还有八幢洋房。"此外青岛一幢洋房是属张志沂与哥哥共有的。(张子静:《我的姐姐——张爱玲》)

而这只是李菊耦从娘家带来陪嫁的一小部分。因为哥哥张志潜分得的比弟弟还多。 李菊耦的陪嫁中还有土地。张爱玲写《谈吃与画饼充饥》时便提及她姑姑很爱吃一种点心叫"黏黏转",是用青麦粒做的,青麦粒是"从前田上人带来的";张爱玲小时候,"田上人"还带来一种用开水加糖冲调吃的点心"大麦面子",证明张家有田产、有佃户。

张爱玲还明白地讲,他们家的"田地大概都在安徽,我只知道有的在无为州(现安徽省无为县)",她记住这地名是因为"无为富于哲学意味与诗意"。田产全变卖了。 除了房产、土地外,李菊耦的嫁妆还有各种细软、古玩。直到张爱玲离开父亲的家,她手头尚有不少这类小玩意儿,有的甚至还是舶来品,显然都是嫁妆的一部分。

所以,即便过了两代人,张爱玲童年的时候,依旧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即便她父亲不成器,坐吃山空,她家的祖产一直到吃到了建国后,还有几栋房子没卖完,她奶奶的陪嫁箱子还有宝贝可以换钱。然而这个陪嫁养活了三代富贵闲人,这点东西对于李鸿章来说——那就是九牛之一毛!

李鸿章到底有多少钱?只怕当时都没人说得清!

清代中兴名臣中最富有的,以李鸿章为第一。李鸿章的财产究竟有多少?无确切数字,据容闳《西学东渐记》估计,约合白银四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年财政收入的近二分之一。"宰相合肥天下瘦"殆非虚言呀! 李鸿章如此,他的几个兄弟自然也不弱。兄长瀚章历任湖广、漕运、两广总督;老三鹤章官居道台,后来用钱得了个二品衔;最小的六弟昭庆虽死得早,因随李鸿章在淮军中效力,早早当了知府,死后赠太常卿。只有老四蕴章、老五凤章,一个眼睛有毛病,一个不愿出仕,只愿在乡为李家掌管家产。

李鸿章还是当时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巨头,大地主大官僚资本家。李氏六兄弟,仅在家乡合肥,"每人平均有十万亩",合计共六十万亩土地,"其在外县更无论矣"。李鸿章本人所置田产,每年可收租五万石。直到1936年,"李文忠享堂每年收租稻仍有三万余石",统计者不禁感慨万分:"则是一个骷髅地主仍有田地三万余亩矣!"(《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除此之外,现银和其他不动产的数额也十分惊人。有人称,李氏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而不得其详",分家时"析为五,每房见银三十五万两,田产典铺在外。

六房早卒,遗寡妻幼子,兄弟五人,合银二百万两与之,而五房极富,家中田园、典当、钱庄值数万元不算,就芜湖而论,为长江一大市镇,与汉口、九江、镇江相埒,其街长十里,市铺十之七八皆五房创造,贸易则十居四五。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同上)这里记的自然是属于李家在安徽老家的公产部分,在外置的私产并不在内,而私产所置如上海、天津、青岛的洋房,各大公司的股票,外国银行的存款,更是不计其数。

李合肥不仅官居一品,同时又是帝国首富级别的人物,比现在的什么马云、许家印、马化腾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首先是贪污军饷,和掠夺地方!权与钱是双生子,富与贵又紧密相连。李氏兄弟中,李鸿章权位最高,也最富有。从统领淮军、任江苏巡抚起,李鸿章便一改寒门书生本色。淮军军饷的充足为当时各军之冠,按惯例,各营统带都有截旷、扣建之权,除留作聘用幕僚、来往迎送之资及各营营官中饱之外,还要上缴若干。淮军最盛时达百余营这个截留,为数就不会少。据甲午时暂时接替李鸿章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说,仅留在北洋账上的淮军钱银就有八百万两,这时淮军早已裁撤。

这笔巨款也是后来袁世凯小站练兵的主要经费来源。(《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留在账上的尚有如此巨大的数字,李鸿章个人分润自不在少数。值得注意的是李鸿章平素有一种看法,认为淮军将领多为安徽子弟,随他出征,东奔西跑,战事过后,理应享受荣华富贵,这是淮军将领贪污成风、军纪败坏的根由。李鸿章对此一味回护,以至淮军宿将如刘铭传、周盛传、张树声、卫汝贵、周馥、唐殿奎、涂宗瀛等个个都腰缠万贯。作为淮军头子,李鸿章不是富翁才是怪事。

洋务运动中饱私囊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为弥补军工企业的亏空,他当时创办了为数不少的民用企业,最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局、漠河金矿及天津铁路公司等等。这些企业大多由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权力,腾挪各种官款,再吸收商股兴办,属于所谓官督商办性质。所有企业的总办、督办、协办、会办,都由李鸿章挑选的亲信担任,李鸿章事实上是这些企业的太上皇。每办一个企业,循例这些亲信们都要向有关官员奉送干股,李鸿章应是最大受益者。

至于李鸿章收受了多少干股,亲信们要保持地位又要额外奉上多少孝敬,是查不出来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李鸿章死后李氏家庭仍在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的董事会上占有重要职位。他的儿子李经述做过招商局总办,经述死后,1910年6月,上海举行了招商局第二届股东会,股东们选举盛宣怀为总理(总办后改的名称,盛是李的亲信,后来聚敛的财富更超过李),另二位协理中有一位便是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这一届选举因清政府不承认而告吹,但足以说明李氏在招商局中势力之大,影响之深远。

除了贪腐和搞企业之外,李中堂还擅长外交买办致富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御史们相继弹劾李鸿章主和误国,便涉及了李鸿章在日本财产的问题。御史安维峻说,李鸿章把一千五百余万两交由某日商经营,盛宣怀代为经理,所以不愿与日失和。又有洪良品上疏说,李鸿章有数百万两银子交日商经营,所以主和。这些御史们的话有捕风捉影之嫌,所列数字也不一致,有还是没有,至今尚是疑问。

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绕地球一周,所访各国都隆重接待,他收过不少礼品是事实。有一记载说,俄国为要与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馈赠他达三十万卢布;连副使张荫桓也沾了光,受赠有二十五万卢布之巨。 至于办海军、修码头、购置军舰和火炮,外国厂商都会给回扣,以致能挤入采买人员之列的都要发笔横财,更何况是决定此事的李鸿章呢?

多财善贾,长袖善舞,李中堂的钱都花在刀刃上

清末督抚大员中,论出手之阔绰,首推李鸿章(后有盛宣怀、袁世凯更驾乎其上)。前文提到张佩纶因丧妻回乡路过天津,李鸿章送的丧葬费就是一千两,使张佩纶感激涕零,这尚是小数。一位官员记下另一件事:光绪二年,丁宝桢升任川督,入京陛见,路过天津,李鸿章知道宝桢比较清廉,以"到京后例有应酬"为名,特告丁,已代筹一万两,存于京城某银号,用时便取。

丁宝桢抵京后,各项应酬一万两不够花,干脆一客不烦二主,再向李鸿章借银一万两,据说李鸿章给得很痛快,毫不吝啬,而这笔钱当然是不须归还的。赠银给丁宝桢的,除李鸿章外,还有他哥哥李瀚章也赠银三千两。这位官员最后感慨地说:"勤恪(李瀚章谥号)、文忠二公之重友轻财,均不可及,特述之以为后世交友者劝。"(陈夔龙:《梦蕉亭笔记》)这还仅是一例。 天津位于南北交通要冲,李鸿章迎来送往这一笔开销是巨大的。为保持自己权位,对贪婪成性的慈禧、李莲英及王公大臣的各种孝敬、贺礼、节仪,收买京中御史和百官们的种种使费,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证婚词是证明两人结婚,喜结良缘的致辞,那么应该怎样来写一段精美的证婚词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婚礼证婚词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婚礼证婚词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们:晚上好!

受两位新人委托,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担任他们婚礼的证婚人。

在中国,担任证婚人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要朗读他们的结婚证,不过我不想照本宣科了,只是在这里郑重的公证:新郎,和新娘,于公元年8月11日在中国举行正式婚礼,结为合法夫妻!

我听说,在西方,婚礼的证婚人,差不多就是主持人,一般由神甫或牧师担任,今天,我没有牧师的身份,但是愿意引用他们在这个场合常说的话:我们现在聚集在这里,是为了新人要在上帝的面前结婚立约、建立美满的家庭来做见证。

牧师还会说,愿他们用圣洁的心,以正式的礼仪来结婚,走向幸福和快乐的人生。我觉得这样的证词也适合送给他们。

我并且也愿在这个时刻,介绍一下我对两位新人,新郎和新娘的了解。

坦率地说,我或许是他们最为合格的证婚人。因为我是新娘范铭的母校的老师,也曾经是新郎的职业规划人和情感顾问;特别重要的是,我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爱情故事的见证人,对你们大家许许多多感兴趣的花边新闻,我所知甚多。

一般的证婚词都会提及:“新郎英俊潇洒,成熟稳重,是一位才华出众、事业有成的好青年;新娘具有东方女性的内在美,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心灵手巧、善于理财,是一位可爱的好姑娘”,这样的证婚词不能说不好,但是如果用在和范铭身上,有点不妥,因为如果只是如此平铺直叙,实在是言犹未尽。

除了大家眼睛里看见的他们,我们还应该知道,世人对新娘范铭的作品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对她本人,范铭是一个好编导,她在中国最好的电视新闻栏目《新闻调查》同事们的帮助下,做出了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新闻贡献,其中的一些新闻节目已经永久的、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社会;

而是一个好记者,好作家、兼批评家,他的作品渗透了良知,他的工作甚至跨越了惊涛骇浪、影响到了大洋彼岸,即使是本年度颁发的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里,也饱含了我们今天这位新郎的努力和奉献。

无疑,范铭当年是三好学生;当然,似乎不会是……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今天都是保先青年。在中国新闻界大力号召“三个贴近”的今天,一对如此优秀的新闻人喜结连理,意义深远。尽管,从双方单位的名称看,说“中国中央电视台与《 》喜结连理”有点拗口,不太常见。

、今天的婚礼选择的地方很好,叫做江宁,我查了一下,这是历史上的第五个地名,来自晋武帝,当年晋武帝同志南巡至此,赞美说:“外江无事,宁静如此!”,因之称为江宁。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说,此地适合建设和谐社会、建立幸福家庭。

今天的婚礼选择的时间也很好,8月11日,我查了一下“历史上的今天”,1872年8月11日,经清朝 批准,在陈兰彬、容闳等当时有关领导的率领下,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等30人前往美国留学。此后,他们及其后代,成为中国近代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力量。、今天的婚礼,也是他们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访学的告别仪式,历史有如此巧合,我们作为见证的嘉宾,也应该额手称庆。

各位,前面我说过,西方证婚人在婚礼上会念《圣经》,中国没有《圣经》这个传统,只有《诗经》,那么,作为中国的证婚人,我就来念一段《诗经》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芒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2500多年前的流行歌曲,我上大学时,很怀疑它就是当时的婚礼乐。那么,就在它的辉映下,我们在这里祝愿两位新人同心永结、幸福永远吧。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永远答案是,如果你能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那就是永远。今天,你们要以此共勉!

让我们再一次祝福和!

 婚礼证婚词范文

各位来宾,亲朋好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5月26日,是新郎贡振先生和新娘蔡云霞**结婚的大囍日子。我作为他们的长辈,很荣幸的接受邀请为他们证婚。首先,我谨代表各位来宾,祝贺新郎新娘喜结良缘,新婚幸福!同时,也代表两位新人,向前来参加婚礼的各位亲朋好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在这吉日良辰温馨浪漫的美妙时光里,新郎和新娘一齐手牵手进入了婚姻的神圣殿堂,开始了属于他们新生活的起点,新希望的开始。

新郎贡振和新娘蔡云霞都在无锡市工作,他们分别在国企和民企担任公司财务主管。新郎聪明善良,英俊潇洒;新娘天生丽质,美貌动人。他们的结合,真是珠联璧合,佳偶天成。

借他们新婚之际,我向这对新人,提几点希望:

一、男子汉大丈夫。希望新郎成为一个有作为敢担当的好丈夫,于家,对自己的太家庭成员,要呵护爱护。于公,对工作和事业,要认真负责。

二、结婚生子天经地义。希望新郎以后成为一个好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要倾注关爱,精心培养。

三、百善孝为先。作为长大成人的儿子,不能够娶了老婆忘了娘。对于自己的父母和岳父母及双方长辈要孝顺有加。同样,作为妻子也要懂得为妻之道,贤惠善良,相夫教子,懂得持家,对于自家的父母和新家的公婆也要恪守孝道。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以后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你们在人格上是要相互尊重,生活上要相互照顾,工作上要相互支援,家庭上要相互帮助。你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共筑梦想,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最后,再次祝愿新郎和新娘新婚快乐,早生贵子!希望在座的亲朋好友开怀畅饮,喝好喜酒。

谢谢大家!

 婚礼证婚词范例

很高兴。30年前,我在第二职业高中跟新郎刘影的父亲刘文元是同事,刘老师的真诚、谦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啊!20年前,汪琰校长是我儿子小学时的班主任;而我是汪琰校长的儿子刘影的中学班主任。总之,我今天来做证婚人是缘分所致啊。

今天,很高兴能以证婚人的身份参加新郎刘影和新娘徐婷的婚礼。刘影先生和徐婷**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为牵手一生的伴侣。借用一句诗人的话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甜蜜的爱情。如今,新郎新娘都找到了自己的挚爱。

亚当沉睡了,上帝抽了他一根肋骨,使之成为一个女人。他是她骨中的骨,她是他肉中的肉,二人成为一体,永远不分离。孩子,上帝不仅创造了你们这一对新人,而且还将创造你们的后代,你们的未来。此刻,作为证婚人,我宣布:新郎刘影新娘徐婷从此结为夫妻,我愿意和大家一起见证!在今后的日子里,都会用一生的爱去呵护对方,包容对方,忍让对方,恩爱对方。刚才那两个小伙子在演唱:“……爱你一万年……爱你一万年……”是不是太夸张了依我看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美满幸福,就够了。谢谢

民国时期,多少风流人物竞相涌现,政界、商界、文化界,可谓群英璀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然而细究其子嗣绵延,许多家族都是在出现一个强有力的豪杰之后,再无拿得出手的人物可撑家族栋梁,甚至不乏养出败家子,「 ”二世而斩”的。究其原因,家风、教育乃是关键因素。 就如李鸿章,晚清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在国外出访之时,国外媒体报道称其为「 ”总理”,家族财富上更不用说,当时有「 ”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仅在老家安徽就有田产257万亩,容闳在《西学东渐记》里曾说李鸿章去世后,「 ”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 然而李鸿章的儿孙发展却乏善可陈,在政治上并无明显建树。长子李经方靠倒腾地产和卖古董给洋人发了大财,却养出个败家儿子,连同外人将他赶出上海滩,最终病死大连。这个败家儿子最后也花光积蓄,贫病而死。次子李经述寿数不永,在李鸿章去世后不久也跟着去世。小儿子李经迈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隐居上海,当起了包租公。 曾经有一位李鸿章后人自嘲地说,李家人还是小农意识,富了只会买房置地,再无办实业者。 再如盛极一时的盛宣怀家族,号称清末第一豪门,宋蔼龄给他家当过家庭教师,宋子文曾疯狂追求盛家七**,结果被盛家认为「 ”门不当户不对”而棒打鸳鸯。谁知时移世易,盛宣怀去世后并无人能撑起盛府大梁,赫赫门庭一时风流云散,他最宠爱的儿子盛恩颐,也是上海滩最有名的败家子之一,最后穷到家徒四壁,贫病而死。 然而细看民国,有一个相当牛的家族,靠着良好的家风、学风,子孙后代各个人才辈出,绵延至今。那就是苏州王家。 王季同,出生于1875年,他的父亲王颂蔚是光绪年间进士,清朝三品大员。母亲名王谢长达,也是一位女中豪杰,经常替受压迫的女子打抱不平,苏州人称「 ”王老虎”。她曾于1905年创办了振华女校,得到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的鼎力支持,这些名人还亲自出面,担任振华女校的校董。 王季同年轻时喜爱数学,自学成才,著有《积较补解》、《泛倍数衍》等著作,成为当时介绍西方现代数学的重要书籍。他于1911年在英国爱尔兰皇家科学院会刊发表了《四元函数的微分法》,被誉为「 ”王氏代数”,也被认为是中国学者最早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 中年之后,王季同沉迷佛学,将精力主要放在佛学研究上,神奇的是,他不仅仅是参禅打坐,还将自己的数学爱好与佛学结合起来,发表了《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在中国佛教界引起巨大反响。 王季同一共有十二子女,其中五个夭折,存活者七人。而这七个孩子竟然全是学霸,各个成就不凡,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 王季同四个儿子,第一个儿子是王守竞,就是一个超级学霸。当时清华学校分初等科和高等科,学制各为四年,大概相当于美国中学到大学一二年级的程度。毕业之后,到了国外之后一般是就读大二。但是王守竞一路跳级,插班进入高等科后,在清华园只读了两年就赴美留学,去美国之后直接去康奈尔大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拿下物理学硕士,然后转了行,去哈佛大学读文学硕士,再然后又转回老本行,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 当时正是量子力学发展的黄金时代,王守竞的博士论文成为美国最早的五篇量子物理论文之一,他的论文上没有导师的签名,因为没有人能指导他。他提出的「 ”王氏公式”,走在世界理论物理的最前沿,至今仍被大学物理教科书引用。 王守竞随后回国报效,但当时正值「 ”九一八”事变,王守竞放弃投入半生心血的理论物理,转向实业,他任中央机器厂总经理期间,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发电机、第一台大型汽轮机、第一批「 ”资源牌”4吨汽车等等。王守竞1984年去世,活到80岁。 第二个儿子是王守融,中国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就读于清华大学,曾经担任加拿大帝国机器厂设计工程师。后来也回国奉献,一生心血投给了精密机械制造业。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担任教授期间,编撰出版了中国首套精密仪器工程教育方面的教材,一手培养起第一批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学科的高等人才。 遗憾的是,特殊年代时期,他被打成「 ”反动学术权威”,49岁时自杀身亡。 第三个儿子是王守武,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来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五十年代初回国,出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他是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只锗合金扩散晶体管,第一只半导体激光器,2014年去世,享年95岁。 第四个儿子是王守觉,也是半导体方面研究专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去世,享年91岁。 王季同四个儿子,个个人中豪杰,令人惊叹的是,三个女儿也个个都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 王季同的第一个女儿是王淑贞,在医学界赫赫有名,乃是我国妇产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当时人称「 ”南王北林”,「 ”北林”指的是北平协和医院的林巧稚医生,「 ”南王”就指的是上海的王淑贞。 (图左为林巧稚教授,图右为王淑贞教授) 王淑贞目睹母亲因产褥病去世后,就立志学医。在苏州女医学校就读后,又考取清华庚款奖学金赴美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门妇孺医院一手创建妇产科,随后陆续担任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院长等职务,与「 ”北林”林巧稚一起,填补了当时我国妇产医学的空白。王淑贞1991年去世,享年93岁。 第二个女儿是王明贞,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校史上第一位女教授,被称为「 ”中国的居里夫人”。 王明贞年轻时候为了学习,与未婚夫解除婚约,赴美留学,获得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所工作。王明贞本想回国报效祖国,但当时雷达研制属于保密工作,移民局不肯放她回国,一直蹉跎了两年多,才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回到祖国。随后一直在清华边教学边作研究。王明贞与导师乌伦贝克合作发表的《布朗运动的理论》论文,是关于布朗运动的经典之作,是统计力学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王明贞结婚较晚,终身无子,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物理。2010年去世,享年104岁。 第三个女儿是王守瓈,是这些儿女中最低调的一位,她于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后来长期从事物理学的翻译工作。丈夫陆学善,也是中科院院士。 顺便说一句,王季同的外甥女何泽慧,也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就是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夫人。 王氏一门学霸,与其家庭传承是密不可分的,他的儿女们将他的教育方法总结为 「 ”三句半”。 第一句话是:言教不如身教。王季同的儿子王守觉解释说,「 ”因为大人都喜欢唠叨,小孩是最不愿意唠叨的,所以大人唠叨半天没用,言教不如身教,大人自己怎么做子女自然会学的。” 第二句话是:多说不如多看。要求孩子这样那样,不如观察他朝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发现有偏差了,想办法慢慢影响他,而不是唠叨。 第三句话是:尊重自我发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其自我发展。王季同自己是数学出身,几个儿女却不约而同地钻研物理,也有学医的。王季同一生没上过什么大学,全靠自学,而几个儿女几乎个个出国,全是博士。在第二个女儿王明贞想退婚出国留学之时,王季同本来也是不同意的,后来还是尊重了女儿自己的意愿。 七个儿女出国留学也没靠王季同,全靠奖学金以及勤俭工作维持国外的求学生涯。女儿王明贞当时就虽然收到了四年全奖奖学金的邀请,但是因为凑不够路费,所以又工作了两年,攒够路费才再次出行。 最后一句,是半句话,只有两个字:少管。虽然最是简短,但是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可能也最发人深省。 作者:柠檬

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中国孩子在上海港口乘上一艘轮船,经过漫长的旅程后抵达美国旧金山,开启他们的留学生涯。

这是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1872年到1875年,清朝一共向美国派遣了4批共计120名留美幼童。他们的年龄都在12岁左右,此前从来没有外出求学的经历,更别说跨越万水千山来到语言、习俗、文化等与中国迥然不同的美国。他们在生活方式、语言交流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困难。好在他们勤奋、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大学读书,还在生活上逐渐融入美国社会。

留美幼童

可是,就在他们即将学业有成、载誉归来之际,清朝却因部分为留美幼童信奉基督教、剪掉脑后的辫子为由,将他们提前召回国。1881年,94名留美幼童分3批被遣送回国。

120名留美幼童出国,回来了94名。这是因为有一部分留美幼童要么被提前遣返,要么不幸病故于美国。其中,有2名留美幼童是抗拒了清廷的命令,拒不回国,留在美国完成了他们的学业。

他们名字分别叫谭耀勋和容揆。

谭耀勋

谭耀勋是广东香山人,生于1859年;容揆是广东新会人,生于1861年。谭耀勋是第一批留美幼童,1872年来到美国时年仅13岁。容揆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先生的族弟,受容闳的影响报名成为第二批留美幼童,于1873年到美国留学。

1881年,当清廷召回留美幼童时,谭耀勋早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耶鲁大学,读到了大学二年级。容揆则刚刚被哈佛大学录取,兴高采烈地为大学生涯做准备。清廷的命令,击碎了他们的梦想。

容揆

当其他留美幼童不得不收拾行李,离开生活和学习了多年的美国即将启程回国时,谭耀勋和容揆不约而同地作出了一个选择:抗命不归,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于是,他们在乘车经过美国伊利诺伊州首府春田市时,以下车与朋友告别为由,逃走隐匿起来。

虽然留在了美国,但谭耀勋和容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以前在美国读书,所有费用都由清廷承担。现在没人出钱,他们将怎么办?这时候,清朝驻美副公使容闳伸出援手,对他们进行资助。留美幼童回国后,也凑钱来帮助他们。不少美国友人雪中送炭,给予帮助。

在容闳的建议下,容揆从哈佛大学转到了耶鲁大学,与谭耀勋一起读书。最终,他们都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剩余的学业。

耶鲁大学

1883年,谭耀勋从耶鲁大学毕业,在纽约中国总领事馆获得了一份工作。但他希望能够去加利福尼亚州,为更多的华人同胞工作。加州是华人在美国的第二大聚集地。不幸的是,当年秋天谭耀勋患了肺病,不得不回到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西北的库布鲁克镇养病。那里有谭耀勋在美国的家庭。当年,谭耀勋刚刚来到美国时,在卡琳顿夫人家里生活了近10年。

11月13日,谭耀勋病重去世,年仅24岁。他被安葬在卡琳顿夫人家的墓地里。

谭耀勋在美国的墓地

容揆于188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是在耶鲁大学雪菲科学院学了两年化学,继而在1886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学习工程,直至第二年毕业。

之后,容揆在美国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并与一个叫玛丽·博哈姆的美国姑娘恋爱、结婚。期间,他曾经在1908年携带全家回到中国,在上海和天津生活了半年时间。容揆干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是为清朝驻美使馆工作,担任译员、秘书、代办等。

在1909年以后,清朝曾经派了3批庚款留学生到美国留学,为中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社会家,如梅贻琦、竺可桢、赵元任、胡适等。当这些庚款留学生来到美国后,由容揆办理接待,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到不同学校就读。就读期间,容揆还负责安排、监管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容揆本身就是留美幼童,很关心庚款留学生的成长,照顾得无微不至。

梅贻琦

1943年,容揆病逝于美国华盛顿,享年82岁。201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关于留美幼童的纪录片《幼童》时,曾经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丁,对容揆的后裔丹纳和理查进行采访,获得了大量留美幼童的第一手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813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