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80后”今年也30周岁了。
如果80后上班一直在一家单位工作的人,现在也都是“老员工”或“技术熟练工”了。如果这家单位福利待遇不错,那他(她)们会一直在这家单位上班;如果在这家公司感觉不到“有前景”,那他(她)们都会选择辞职,自主创业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上班。
我自己是“80后”,身边同学、朋友也都是80后,我们是比较大的80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在为生活努力打拼。
身边朋友赵某,1981年,2000年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刚开始在大厂矿开磨床(也就是机加工行业),干到2004年,他觉的机加工行业不是他所喜欢的,于是辞职后到电脑城上班,赵某在我们朋友中是第一个买电脑的人,非常喜欢电脑,他自己的电脑都被他拆装过很多次。到电脑城上班一年后就成了售后维修骨干,一直工作到2011年,用赵某的话说:“他看到电脑都想吐,实在不想再碰电脑了”。于是他又辞职了,辞职后找了一家做蛋糕设备的售后安装及维修,做了一年,闲工资太低,又辞职了。在家休息几个月后又找到了一份监控设备维护维修的工作,做了不到一年,觉的维修工作太不确定性,随时要去维修,并且时间催的都很急促,又辞职了。现在加盟了一家全国连锁的街头小吃店,自己做老板,又一次艰苦创业,每天过的很辛苦,早上10点到店里,晚上10点到家,连出来和朋友们吃饭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
身边朋友许某,1981年,2000年到大厂矿上班,也是机加工行业,刚上班那也是年轻人,工作激情高,干活很有劲儿。大约到2012年时,他也开始带徒弟,他的徒弟是“90后”,那时徒弟干活的一半产量是师傅的,带徒弟一年后,徒弟开始自己正式独立干活,徒弟干活激情高,干活也有劲儿,很多朋份的工资比他还高。这三、五年他们单位又进“90后”的新员工了,他们车间主任也喜欢年轻的新员工,已经多次透露出让他换车间的意思,平常给他安排的活都是比较难干的,拿钱不多的活,他这两年一心想辞职再找工作。
身边朋友马某和白某,80后,是夫妻俩,马某是大饭店主厨,白某是前厅经理,二人结婚有孩子后,家庭生活小事比较多,不能加班,时不时还要请假,于是饭店就把白某前厅经理的职务取消了,提拔了另一位90后没有结婚的女职员。于是他二人辞职了,自己开了一家小饭店,家庭式经营。
我自己也是一名“80后”,想十多年前刚上班时,也是热情满满,工作积极性很高,那时我们取代的是“70后”。
现在“90后”已经参加工作,随着技术的熟练、业务的精通,也会逐渐取代我们“80后”,成为单位的骨干!
90后,最大的年龄层已经接近三十岁,而80后最大的年龄层也已经接近四十岁,最少的80后也已经三十岁了。由此可见,对于80后而言,平均年龄实际上已经步入中年的状态,而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一部分是到了公司的中高层,成为了公司的核心话语权代表;另一部分则是选择了创业或积蓄了一笔资金做自己投资生意。当然,还有部分群体,既不是创业,也不是步入公司中高层,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或做自由职业的工作。其中,对于自由职业者而言,实际上在 社会 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对于不少80后而言,通过多重兼职或自由职业的身份来实现收入来源,这也是未来 社会 发展的趋向之一。
查了下人口出生数量
80年代共计出生:217亿
90年代共计出生:167亿(90末尾大部分还在学校,可对比的数据可能14亿左右)
高出30%的人数优势,在职场上却呈现出了相反的感觉,只能说相对于90后,80后在 社会 中的存在方式是一种离散状态,他们都分布在哪里呢?
1创业: 13年后注册的公司中,80后创始人达到54%,90后只有不到23%
2自由职业者: 新媒体和内容创业的双重火爆,成为了很多职场上升不畅的80后新选择
3退出率: 这是一个很沉重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话题,留在职场的80后大都成为权力集中者,而还在基层苦苦挣扎的80后注定了被90后代替的命运,看看滴滴司机和美团骑手的年龄,你就知道了 历史 的车轮是多么的无情!但是,请别嘲笑他们,每一代人都肩负着自己的 历史 使命---80后是真正意义上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拨人,他们在拥有传统思想和话语权的人下生活成长,又要面临新一代思想群体的冲击,又恰逢这个年龄段是人生中最难熬的阶段,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80后还在努力的生活着,就请给他们掌声!同时,让自己快速成长,别等到10年后再来问同样的问题!
体制内的八零后现在也都成单位的骨干,一般也就在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了,在窗口或柜台前的基本上都逐渐被手脚麻利,但工作经验欠缺,业务能力需要提升的新人接替。本人就是81年的,现在也就是这么个情况。
而体制外的职场中,一少部分随着资历和贡献的进入管理层,其它大多八零后们上有老,下有小,因各种各样的琐碎事缠身,一般在工作上没有太大贡献的话,老板很少会用高薪养着你,家族企业除外。现在的新人除了资历不如你,你还有的拼吗?这不就是典型的中年职场危机么,不光我们这一代,都是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职场中虽然八零后逐渐谢幕,但创业、打零工或者自己当老板的八零后却多起来了,为啥?被职场淘汰,总不能被生活也淘汰吧!说白了,还是得养家糊口哇!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可是中学时代的90后,真的一点不被看好,因为当时网络算是刚开始普及,各种非主流文化席卷90后这个群体,泡网吧,玩网恋,打群架成了大家对90后的最统一的看法,所以90后还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所有人觉得90后以后步入 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当时身为90后的我觉得挺委屈的,因为这三个我都没有沾边,不过身边确实有这种人。
但是等90后真的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都改变了以往的看法。人们开始觉得这些90后很有活力,比如我们看某平台的视频时,总能感觉到即使是官方,因为90后的加入,也变得调皮可爱了许多。而且他们也的确有实力,可以玩转很多平台,并不像曾经“预言”的那样。同时90后也很有魄力,当然这也有两个极端,比如如果一个公司对他们提出无理的加班要求,他们多数会毫不犹豫拒绝,他们更懂得用法律,用网络曝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是好的一面,也比如有的人吃不了苦,动不动就辞职不干。
正因为90后的反差太大,所以导致我们觉得职场上的80后越来越少,职场基本上是90后的天下了,那80后去哪儿了呢?我想说的是80后哪也没去,还在职场待的好好的。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大家应该明白80后最年轻的也有30岁了,而最大的已经39岁了,所以他们很多人的重心更多的是在家庭上,比如结婚生子,照顾老人小孩,而90后却可以全部的身心投入其中,所以现在的职场也该是90后为主导。
不过家庭并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最权威的答案,我觉得最权威的答案应该80后他们在职场中的位置所在。他们这一代人在职场打拼的时间最少也有5年或者6年了,他们不可能, 社会 也不允许他们一直做一个小职员,所以这些人要么在自己创业,开工作室自己当老板,我身边就有几个朋友开的自媒体公司,自己做老板。就算不做老板,他们现在的位置大都也在主管或者经理级别人,而我们很多人在看职场的时候,经常会忽略这一级别的人,这就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了。
当然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80后的身份和处境很尴尬,因为他们没有90后那样对网络很熟练。也没有70后那样有经验,可是他们还要顶着生存压力,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所以一些80后挺迷茫的,有的甚至出于失业当中,不过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存在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一切都不是问题。
其实说白了就是以前我们觉得80后工作勤恳,90后可能会耍滑,但是现在发现90后也同样满怀热情,而且比较灵活, 时尚 ,所以才会有这些疑问。你觉得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80后上靠不到老(父母下岗潮正中靶心),下还有小,中间自己啥大趋势(改革开放大果子在6070手里,互联网移动手机高薪打工机会在88年以后90手上,现在人老的慢想当老总有6070后压着,新趋势有9000赶着)也没赶上,86前的80后是到了血霉的一拨,前段时间最具代表80后创业家茅侃侃为何自杀,李想现在还在创投圈瞎混,虽然年龄比二马小,但互联网创业可不比马云晚几年啊都二十年的老战士了,可结果都是渣啊,二线企业家都算不上啊,最惨的是什么,80后是整个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和见证人,是看到猪跑却总也吃不到猪肉的最典型受害人
80后这一代相比70后和90后是很不幸的,是笔纸时代和网络时代之间的断层带,独生子女没经过传统的挫折教育,教育扩招受教育质量下降,进入职场民企兴起,没有系统培训和定向培养,成家赶上房价高企,解决房子孩子后,发现网络时代来临,自己的知识和观念需要自我颠覆再造,到了现在,80后步入个人发展的黄金阶段,一部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前十年积累了资本和资源,在各自领域里成为中坚力量,另一部分,可能是大部分,面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甚至不久的将来的5G时代,充满迷惘,甚至恐惧。不得不说,现代职场,尤其是新兴企业职场,80后相比90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无论技能方面还是理念方面,甚至有被淘汰的风险。
小傻傻,打工一辈子?人生的归宿要么是创业,要么成为别人企业的股东(如果你没有超常人的能耐本事,还是别想这条路了),不然,结局就是人闲狗不爱,看看60,70后就知道了,所以不要再自己验证了。
当然,创业有风险,而且很大,胆量不足,知识储备不足,经验积累不足,建议别轻易尝试,不出意外的话,会输得很惨。
但是无论如何,想法不能丢,那种尝试的冲动不能没有。
并不是职场中的80后越来越少,而是职场中的90后越来越多了,新人替旧人,是从古至今职场更迭的普通现象。
作为 社会 中流砥柱的80后群体,仍奋战在 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最前线,他们见证了中国众多改革事项的经过和结果。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使命,都在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做贡献,对于每一位先驱,我们都该心怀感恩,不管他处于什么领域什么阶层。长江后浪必推前浪,但这不是一种悲哀,而是一种接力和传承!
做为80年出生的我,是个资深80后,我现在的状态是,基本完成了自我养老金储备任务,父母也不需要我供养,没结婚无子女,自个挣的钱自个花。有朋友需要人帮忙我就帮把手,人家也不白让我忙活,没事我就宅家里发呆,基本算自己给自己退休了。感觉还不错,虽然有人怀疑我啃老,但我还没傻到给他们看我存款单的地步,所以他们爱怎么想怎么想吧,反正即便真啃,也是啃的自个爹妈,他俩都没意见,别人有意见也是白有。原来还总有人指责我不婚,这两年也不知道什么风刮过,对不婚的人歧视渐消,还有变相鼓励的趋势,深感自己真是赶上好时代了,感谢父母感谢党,感谢日渐强盛的国家和开明无比的政府。但是,后辈们,40岁就自我退休是有一定条件的,我18岁就参加了工作,到30岁之前,起的比鸡早,常常和夜猫子一起入眠,一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完事还总加班。虽然没干比牛还累的体力活,但35不到时,我头发白了一小半。记得我工作时同事问我挣钱不花留着干啥,我说工作忙没空花。其实我当时就想着攒起来,等够养老金喽就自个退休,因为着实喜欢米虫的生活,有条件就当米虫,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当上米虫。有人说我思想消极不思进取。但我觉得智商我比不上爱因斯坦,创新能力我比不上马云,要姿色没姿色要后台也没后台,一个比卖菜大妈段位高级不了多少的平凡女子,能不拖累别人已是我的极限,再让我勇往直前的去拼博,那真真是比要命还要命的事情了。我估计像我如此想的80后应该也有吧,这可能也是80后消失于职场的其中一个原因。
玩网络游戏好处很多啦:
1、可以交很多朋友
2、如果会玩的,还可以在买卖网络虚拟财产是小挣一笔
3、无聊时可以消磨一下时间
4、心情不好可以玩一点带有暴力的游戏来发泄(很灵)
5、大部分游戏都可一锻炼反应能力,社交能力,个别还可以锻炼胆量
等等等等好处N多
我们认为,网络利大于弊 网络,给信息带来了强大而有力的传播途径,并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收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自从网络开始慢慢普及,各大公司纷纷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页和网站,介绍公司的情况、宣传公司的产品。更多的公司已经在网上公开征集订单,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类似的网站越开越多,许多不同种类的网上商城开业,并且标榜自己的产品比平常到市场中购买更便宜更合算。顷刻之间,信息在上网一族之间广泛地传播开来,致使供给和需求的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人们只要在网上输入自己想要的商品,搜索一下,大篇幅的供应商资料就会呈现眼前,而供应商也可以籍着网络的资料,查询哪些消费者对于自己的商品有最大的消费能力,统计数据,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地宣传。足不出户,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达成交易,大大促进了市场的供求两旺的局面。 在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且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好的传播媒体。对于学生来说,许多大型的考试报名和分数查询,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打永远繁忙而且昂贵的声讯电话去查询。近两年来,国家的统一公务员考试也在网络上公布详情,考生们只要打开所在地区的招考网页,招聘部门、招考人数、职位、要求等一系列详细情况就一目了然。连同报考需要带备的资料和报名地点也明确地在网上显示,使考生们能非常方便、非常容易地了解情况。对于发布信息的单位来说,不再需要逐个地点逐个地点派遣人员去宣传;对于想知道情况的考生来说,也不必千里迢迢、奔波劳碌地去到指定地点索取招生简章、了解招生情况,两方面都从网络信息的传播中获益匪浅。 网络,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 众所周知,网络上的游戏在不断发展壮大,游戏类别也越来越多。就拿我们最常接触的OICQ为例。许多朋友之间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办法常常在现实联系。QQ就为处于这些情况的朋友提供了良好的联络途径。在QQ中,不但可以和老朋友联络,还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在短短的聊天和沟通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拉近。在其他不同的网络游戏中,人们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识相知,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人们也可以通过E-mail在网上进行书信来往,互相告知安好。 在SARS横行的最近两个月,各地区疫情不一。在疫情严重的香港和北京,就有为数繁多的中小学生停课。在学生停课期间,教育部门就是利用网络在网上开办“空中教室”,为学生们提供基本的学术问题解答和习题演练,使得学生们在家也能如常学习,并且学习方式的新颖更加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类似的远程教育在许多其他教学中也有应用。像我们现在大四的学习中,因为有部分同学已经出去参加工作,不能回校参加剩余课程的学习。但是无论在校上课还是在外工作,都必须进行毕业考试。老师为了方便缺课的同学,就把笔记放在网上,让同学们易于自学。 不但是教育和学习,贸易会议等也可以在网上进行。“net meetting”一词在网络上广泛流行起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家、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络会议,协调和讨论商业上的重要问题,省却了召集与会人员、商定会议时间、地点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步骤,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总结一下就是 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查阅资料、交友聊天、看新闻是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新闻的时效性在网络上体现得尤其突出。就拿前不久的美国“9.11”事件来说,不仅让人们最迅速地了解情况,还能发些贴子,满足发表欲。 有人总结了上网的五大好处:一是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二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三是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四是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五是自己动手做主页已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 这当然是利比弊多啦!!!!! 现代化的生活是缺不了网络的! 不了解网络的被定为新一代文盲,真不知认为网络比大于弊的人是怎么想的呢! 明智的人都知道 利大于弊! 如此之多的证据,足以证明,我们的观念是正确的啦! 你们有理就说! 网络是虚幻的,是进步的,是当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上网的利与弊,重要的在于你自己。 不过当然,利大还是弊大,关键还在自己的把握!
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我们小学生。小学生上网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我方坚信: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 1必要性。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邓小平同志不是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2实用性。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上网还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3现实性。我省的曙光工程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我省每所中小学建立因特网教室,普及计算机因特网知识,推动小学生家庭上网,实现远程教育与知识共享为全省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课内外辅导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再看看我们身边,学校的网站不正搞的红红火火,年段、班级的网页不也都在紧锣密鼓的制作吗? 的确,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中学生处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家长的指点下,必能使我们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应用网络这种工具。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相信,我们今天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终将会聚沙汇塔,终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再一次陈述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津津乐道地谈网上教育,但网上教育不过是商家的夸大其词的炒作罢了。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权威杂志《今日美国》的调查表明:86%被调查的教师、图书管理员以及电脑管理人员相信,孩子们使用因特网不会提高他们的课堂成绩。 刚才对方辩友滔滔不绝,无非是向在座各位展示了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和方便性。但我奉劝您对小学生上网可不要雾里看花,我愿借对方一双慧眼,把网络的利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量上说,目前网络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类是网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黑客、病毒和网上欺诈等;第二类是指传播色情暴力和仇恨的不良信息;第三类是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和垃圾,就在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四分钟陈词里,全球主要网站已经被黑客入侵了近200次,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可能已经被最新病毒感染了170万台次……现实中,小学生上网已带来了诸多危害: 其一,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小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不仅耽误了学习,甚至犯罪,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随心所欲"地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 其二,小学生极易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患上"网络疏离症",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以网络的这么多弊与网络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快捷性、方便性这一利相比,难道不是弊大于利吗? 其次,从质上说,我们今天讨论特定主体是小学生,他们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但他们生理、心理还未成熟,对待新事物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制力差。这些固有的特征,与网络固有的问题,在本质上就构成了小学生与上网之间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现实迫使国家机关颁布关于网络管理的专项法律,但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无疆域特征也导致了法律难以奏效。正如尼葛洛庞蒂所指出的,在网络世界里,人类社会现存的法律,就好像一条条"在甲板上叭嗒叭嗒拼命喘气的鱼"。所以,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网络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也许将来某年某月某日,网络将成为一方净土。但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现实是网络已经对中学生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同学们,面对我们的伙伴自投罗"网",而一"网"情深,为避免"网"事不堪回首,我们呼吁该下网时就下网,清清爽爽好时光
随着80后人一天天的长大成人,随着《奋斗》的播出,随着《士兵突击》的走红。80后骚动的心又一次达到了高潮。转眼又是大学生毕业准备找工作的时候了,特地写下下面这些文字,送给中国2亿80后人,想创业的,想干一番事业的,想活出自己的朋友。1: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有使命的感的人。不然金钱只会让你活得象具行尸走肉。 2:用正当的手段,别走歪门邪道。玩什么游戏就讲什么游戏规则。别用黑白道来达成你的利益。 3:创业与学历无关,茅侃侃初中文凭;创业与关系无关,人脉是靠自己去积累,其实这个世界上最靠不住的也就是关系;创业与长相无关,马云奇丑无比,但是人家不会去看他的相貌,看的是他的人格魅力;创业与身高无关,孙正义,身高不到160cm,但是他的身份是软银老总,是亚洲第一首富 创业与一切无关,与理想有关。 4:别看别人的眼光。你永远是为自己而活,你是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不能人言说不好你就不做,不能因为别人觉得你的活低下你就不干。只要自己觉得有价值,那就干下去。请记住,你是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5:创业之初别去想能拿到多少钱,涉世之始你主要是来学习经验的,多积累点经验,经验就是资本。集邮界有一句名言,叫“惠我邮品不如惠我邮识”,现在送给各位“惠你于金钱不如惠你于经验”。 6:有了目标就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别怕苦,别怕累。知道当年比尔盖茨一天工作多少时间吗?你猜不到,其实是一次连续工作48小时。 7:要有打败仗的承受心理。失败无所谓,我们输得起,我们可以继续拼搏。而且要永葆激情。一切失败都只是为最后的爆发作铺垫。 8:必须要有先知先觉的眼光。别看眼前,想下二年,五年,十年后你现在干的这个行业的发展。 9:要有总揽全局的眼光。知道为什么李彦宏刚从硅谷回来创办baidu的时候,他们的办公地点就选择在清华旁边的大厦,他拉开办公室的窗帘就可以俯瞰整个清华 10:多读报多看新闻,了解国家的政策。顺风行驶你才会行得更远。 11:想到就做,马上做。你应该知道,在中国,UC、ICQ任何一个即时通聊天工具永远不能和QQ相媲美。在即时通聊天工具领域,QQ真的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他们成功的关键只在一点:QQ先强占了市场。 12:自信!自信!!自信!!!把它浓缩在你心里,把它洋溢在你的脸上,把它表现在你的行动上。 80后的我们,身上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搏精神,我们是最有活力的一群人,心中总有说不完的豪言壮语,总有无数的伟大理想,很多时候我们恨自己不够成熟,我们应该很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挑战自己。最后,我希望我们80的人,想创业的,想干一番事业的,想活出自己的。 记住这些名字;马云、陈天桥、潘石屹、江南春、柳传志、陈一舟、施正荣 特别是我们八零的这群先锋;Mysee-高燃、PCPOP-李想、MaJoy-茅侃侃、康盛世纪-戴志康 不是让你拜金般的去数他们有多少美钞,有几辆名车,有几栋别墅。是让你去认真的仔细的读透他们背后的故事。 80后为什么都生活的这样迷茫!
当韩寒和春树用“叛逆”和“浪漫”定义文学的时候,当谢霆锋和李宇春用“潇洒”和“帅真”赢得尖叫的时候,当姚明和刘翔用“自信”和“速度”征服世界的时候,另一群“80后”正用“创新”和“梦想”挑战着财富。康盛世纪首席执行官戴志康、163888翻唱网首席执行官郑立、PCPOP首席执行官李想、MaJoy总裁茅侃侃、“创智赢家”畅网科技首席技术官陈曦……当这样一批“80后”的商业才俊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他们的到来。都是一种必然。
时代,给了他们权利
创业不是“80后”的专利,只不过历史的车轮给了他们一种叫做“年轻”的财富,就如同19岁的比尔・盖茨创办微软,26岁的丁磊创办网易一样,年轻人历来对创业情有独钟。“80后”自豪的是他们处在了年龄的“黄金期”,理所当然担当起了创业的先锋。当然,他们也要感谢自己所处的时代,“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给了他们更多的物质条件,“高考扩招”和“互联网”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美国的“X一代”(生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曾经被他们的父兄辈定义为:自私、懒散、不忠诚、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感和我行我素的人。而今,他们用成绩证明了他们存在的价值,盖茨和戴尔是他们的代表。
对于中国来说,“60后”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代,曾经的努力为他们成为今天的中流砥柱奠定了基础。“70后”在刚过去的10年,迎来了国际化的浪潮,他们的表现同样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而今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似乎跟美国“X一代”有许多相似,从父母离异到就业压力,这一代人面临着许多考验,“自我、独立、叛逆”成为这一代的关键词。
1992年,曾经有一篇轰动一时的文章――《中日夏令营的较量》,作者警醒中国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太差。而今,这群孩子已然成为今天“80后”的主角,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似乎并未改变――实践能力成为他们就业的最大障碍。“‘60后’下海是被生活逼的,‘70后’下海是被老婆逼的,‘80后’下海是被自己逼的。”这是北京微互动科技有限公司CEO段彬对于“80后”创业的形象的描述。
然而“80后”遇到更多的是机会。互联网的“草根经济”无疑成就了这些年轻人,使更多人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可能。无论是否从事着互联网行业,他们的行为中都注入了互联网的影子:分享、专注、技术。他们不用再为生存担忧,也不用再东奔西跑去打通各种关系,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跟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他们无所畏惧,更懂得了合作,他们可以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创意,证明着自己的实力。作为机会型创业,他们的领域主要集中在IT、文化等新兴行业,当互联网拉近中国和美国的距离的时候,这群年轻的一代也有了更多赛跑的权利。
成长,最好的答卷
长辈们习惯按照自己的轨迹去规划孩子的未来,但年轻人的本性往往在这个时候爆发,反抗要么成为一种决裂,要么相互妥协。而研究成功创业者的历史,往往会发现宽容和引导是他们最宝贵的牵引力。
目前已经突出的“80后”几乎无一例外感受着这种家庭的恩惠。作为教师的祖辈和父辈从来都任着戴志康使性子,只要自己想干,就“不惜代价”。茅侃侃的家庭“从不拿学历和文凭当回事”,母亲告诉他,你自己的路,自己选。搞艺术的父母给予李想“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家庭如此,社会亦然。批评也许是一种动力,但质疑并不能阻碍时代的发展,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当他们成为主流的时候,其他人只能是去适应而非改变。事实上,美国社会在经历了对“X一代”短暂的批评期后,很快全社会就开始了对“X一代”的适应与调整。
近日媒体大肆炒作的“高燃出局”以及“吴莹莹事件”似乎揭示了国人普遍的“仇富”心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等着看笑话的人太多了”,这是像李想一样的“80后”们遇到的典型尴尬。
现在还不能用成功与失败来衡量“80后”创立的事业,也许几个月后又会有出局者,又会有复出者,但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他们都是成功者,这种创业的经历给了年轻一代最宝贵的财富,这种成长的教育,也是任何一所大学所不能提供的。
除了被媒体暴光的,实际上还有更多的“80后”,他们放弃了就业、甚至是学业,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很多都是没有大学毕业的,但学历并不代表着学习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缺少什么。他们通过网络和交往吸收的讯息和知识,远远超过同龄人,这让他们显得早熟和老练。相比那些整天在大学里无所事事,或者拿着铁饭碗的人们来说,他们是最值得鼓励,也是最聪明,最有价值的年轻人。
创造,新经济中国
相比2000年的网络泡沫,“80后”创业产生了更多经得起推敲的网络商业模式。一方面,他们满足了同龄人的需求,例如郑立的163888翻唱网满足了草根歌手表现的欲望,高燃的MYSEE满足了年轻人在网上看电视的欲望,而戴志康的社区则满足了兴趣圈内人们交流、发泄的欲望。另一方面,他们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打上了互联网的标签。虽然“80后”们对传统产业还涉足不深,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碰撞的火花让他们眼睛发亮。他们会“把最喜欢的事情当成事业”,因为喜欢车,李想2005年又搞了一个“汽车之家”网站,目前在独立汽车门户方面进入前三名;而茅侃侃则干脆把喜欢的电子游戏变成真人秀。
新经济催生出了无数新的商业模式,虽然目前并未形成主流,但伴随着新经济企业家和新经济用户群的崛起,他们必将缔造中国主流的商业文化。从短信到网上购物,从网络游戏到网上交友,这一代人选择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首先,这是一种“草根经济”,网民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他们成为网上内容的创造者,草根的力量勃然而发。其次,这是一种逆向经济。它是将传统经济活动的终点作为起点,网民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最后,这是一种搜索力经济。搜索将目标客户缩小或者说放大到了“关键词”的级别,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方式、消费方式。
美国有本畅销书《极客与怪杰》(Geeks&Geezers),书中定义了这样一群叫做“极客”的人,这个词正被用来代表智力超群和努力,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的人。他们带来了一种蔑视常规的商业力量,比尔・盖茨、乔布斯、迈克・戴尔、杨致远,都是他们的代表。
极客并不是每一代都能有机会大量产生,而“80后”有幸遇到了极客批量生产的时代。经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人类正迈入信息时代,信息革命浪潮汹涌而来。作为网络新经济的核心,数字内容产业、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正催生着数以万亿的市场。另一方面, 中国经济也正在经历了从农村“能人”走入城市转变为企业家、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到现在的“海归”、“草根”企业家的崛起。而处于这场革命的风口浪尖的“80后”,必将带来一种颠覆传统的力量,成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门槛,来自心理
据人事部的调查,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比去年实际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虽然有巨大的就业压力,但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尚不足1%,而且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而国外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最高可达30%。
靠着800块的创业成本,戴志康几乎一个人收入几百万,把Discuz做成社区软件的老大;1999年,18岁的李想的个人网站靠送上门来的网络广告就赚了10万:远东控股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给了相识不过数月、大学毕业不到1年的高燃100万。赚钱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的神话虽然让许多“80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现实的困境却让大多数人退缩。
很多人一提起创业就想到了资金、人员、场地、项目、资源等种种限制。的确,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扶持力度小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也远远小于大企业行为或者年长者。但选择创业就是选择困难,当大家都认为很容易的事情,那一定不是创业。实际上最高的门槛,是每个人心理的门槛,跨了过去就不会觉得高。
另一方面,也是整个社会的心理门槛。小商品、小企业、小规模为特点的温州“小狗经济”让无数经济学家叹为观止,因为“温州人人都想当老板”。目前我们整个社会的观念仍停留在“学而优则仕”而非“学而优则商”。看看目前“考研”、“考公务员”的热度便知。目前很多省市的创业资金落实到大学生身上,就少得可怜;而在高校里,大部分创业中心只是老师分配虚拟项目,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没有让学生真正接触市场。有人说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像摸**,但创业者的数量却远远少于彩民。我们在鼓励年轻人勇往直前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一个优良的政策和舆论的环境,这种责任更多的来自我们的政府和高校。
赛跑,才刚刚开始
艰辛与创业与生俱来。创业者的素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独立思考,野心,想象力,勤奋,商业目光,好学,耐得住寂寞……如果仅凭借一个想法。年轻的创业者们所谓的激情便毫无意义,创业更是一种执行的过程。
网络的泡沫依然存在,无论对于暂且风光的或是苦苦挣扎的,这群最聪明的人必然要经历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成功的理由有千万种,而导致失败的因素往往都惊人的相似。李想说:“创业者首先要有梦想,但创业过程是在做事,而不是在做梦。”“80后”最大的挑战也正在于如何以20岁的心态,做30甚至40岁人的事,而做事的前提,首先是做人。
相比较而言,目前“80后”最缺的不是野心,不是智慧,不是经验,更不是财富,而是行动。行动可以去实现野心,赢得智慧,积累经验,创造财富。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在于,做错了事,会有机会去改正,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把握住这种犯错误的机会。当一小撮“80后”的创业者们勇敢地证明他们的存在,挑战着传统的时候,还有更大一批年轻人仍然为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而茫然,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茫然,因为没有去找自己的位置。
无论是几千万,还是几百元的生意,无论是自己做还是给别人打工,无论对于刘翔的跑道还是李想的互联网,对于即将或刚刚踏上社会的“80后”来说,都是一种创业,每个人都面临着堆满栅栏的长长跑道。梦想,对于每个人也都是绚丽的,但他们需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证明他们并不是眼高手低,证明他们梦想的可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无法预料5~10年后,当“90后”开始兴起的时候,这些不再年轻的人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去诠释他们曾经的“年轻”。但是毫无疑问,那些事业有成的35岁左右的人们,必将为他们年轻时候的勇敢而自豪。
李想:京城四少、80后、互联网新贵
“京城四少”热持续的半年中,“互联网新贵”李想每天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登上各种时尚杂志。他衬衣也有订做的,100块一件;他也打网球和高尔夫,只不过仍是宅在家中,玩WII(任天堂的新一代电视游戏机),并继续对文艺片嗤之以鼻。
“啊!李想,你怎么没在里面考试?”
采访李想没其助理说的要“等一天,查看总裁日程安排有没排满”那么麻烦。事实上,李想本人在收到约访电邮半小时之后就回复了邮件,并附上手机号码。
2009年,作为“汽车之家”和“车168”的创始人,28岁的李想实现了四年前由IT转型做汽车资讯的目标,而公司资产也从十年前的十万元升至两亿元人民币。
在李想位于北京中国电子大厦的办公室里,堆了不少时尚杂志与财经期刊,这些刊物几乎全都专访过他。李想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
这般光景对于十年前的高中毕业生李想来说,自然是未曾想到。
虽然在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套用当下时尚的叫法,即一个IT个人网站的站长。
但当时,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市工商局回复说,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三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李想连泡都懒得泡,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彼时,持类似想法的还有张朝阳、李彦宏和丁磊。这三个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青年,一个正在为成立不足一年的搜狐奔波上市纳斯达克,一个刚决定回国创建百度,一个在广州一间八平方米大的“公司”里,终于等到了第一笔来自华尔街的投资……
听了儿子的想法,李宪法并不特别意外。李想从初中开始就迷恋电脑,上了高中,李想越来越沉迷于电脑与电脑杂志,最后“嚣张”到连考试都懒得参加。
李想烦写作文,尤其烦写“阳光射在哪里”、“大海怎么样”之类的语句,但他写的电脑性能测评报告却大受欢迎。来自各电脑期刊的汇款单频频寄至家中,平均一个月有四千多元,比父母的工资还高。高三时,他办了首个个人网站“显卡之家”,以同类网站流量第一的地位,广告费月入万元。
思前想后的李宪法最终同意了儿子的选择。于是高考那天,李想骑单车去快递公司取网页制作软件,路过学校门口时,有熟人认出了这位好久没出现的学生,“啊!李想,你怎么没在里面考试”
“京城四少”
2001年,李想将公司迁至北京。思路很清晰,北京聚集了中国最优质的资源,网站在那里才能继续做大。
在北京,做IT产品资讯的远不止泡泡一家。超越竞争对手,李想的做法很简单,每天的最新资讯必须要在早上完成更新,所有资讯都比别人早发布几分钟。
这是李想几年前做“显卡之家”积攒的经验。当年,电脑还是奢侈品,大家基本都去网吧,网吧清晨与其余时间的小时费用分别为一元和八元,许多人喜欢大清早上网。李想坚持每天早上五点更新资讯,点击量自然越来越高。“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成功其实容易得一塌糊涂。”李想说。
2005年,泡泡网跃居为国内第三大中文IT网站,年营收近2000万,利润1000万元。彼时,李想却开始考虑转型做汽车资讯网。“我发现自己每天再工作50小时,也超不过前两位时,我只有去寻找其他的增长市场。”李想说,“在IT业,只有做到一哥,你才有话语权和定规矩的资格。”
转型初期,李想卖广告卖得很费劲,中小客户尚好,国际大客户却不买这帮“小孩”的账,即使当时访问量已做到前几名。做品牌推广,还得烧钱,烧很多钱。
2006年,25岁的李想获得年度十大创业新锐奖,成为首个获此荣誉的80后。五年前,百度CEO李彦宏也曾获得这一奖项,其他知名IT精英,如丁磊、张朝阳、杨致远等,也纷纷包揽各项荣誉。李想与他们的财富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当媒体慕名而至,汽车之家市场拓展负责人做了一个策划,将北京其他三名与互联网相关的同龄财富新贵凑到一起,作为80后“样板工程”进行宣传。
这四名被封为“京城四少”的80后——李想、Majoy总裁茅侃侃、北京康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EO戴志康、中国娱乐网CEO高燃——一夜成名。
他们四人均家境普通,白手起家,特立独行,经历传奇。他们的形象颠覆了80后身上“垮掉的一代”、“迷失的一代”的负面标签,成为同龄人追捧的偶像。“京城四少”热持续的半年中,李想每天至少会接受一家媒体的采访,或被要求扮成潮人状,登上各种时尚杂志;他频频被各种时尚PARTY邀请,在名流、红地毯、高级订做时装与晚礼服之间,穿着ZARA或杰克。琼斯突兀地穿梭其中。
媒体报道热带给李想最大收获是,“至少省了2000万广告费”。李想红了,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的网站。而对于个人,“完全没影响,该干嘛干嘛”。
“准老男人”
李想始终没被“熏陶”为一名时尚人士,他到现在也分不清名字不同的咖啡到底有什么区别;他最烦穿西装,喜欢穿仔裤和套头衫,最贵的仔裤是Levi‘s;他最大的爱好是宅在家里,看《越狱》、《士兵突击》、《奋斗》、《蜗居》等热门影视剧,打游戏。
2006年下半年,几乎一帆风顺的李想遇到创业后最大的危机。
其时,公司许多管理层与员工反对李想转型,认为泡泡网已经做得很好了,转做汽车之家,每年要烧几百万,投资回报前景不明确,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短短几日之内,五百多名员工集体辞职。
李宪法说,这次风波与李想的性格有关,他不太擅长与人沟通,如果对方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不会坚持争取对方认可,而是埋头坚持自己的想法。
危机后来扭转,2008年,汽车之家实现平本,开始进入高回报期。同一时间,中国互联网业也结束了第一波热潮,转而进入以博客、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第二个高峰。
不过李想从没有考虑进入开心网、校内网等热门社交网站领域,“我只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把握的”。
李想不认为自己的成功,缘于紧扣中国互联网业的黄金十年。“我最感谢的人是我自己。”他说。父母时常会提醒他“说话谦逊一点”,但李想觉得相比同龄人,自己已算成熟、“想得很明白”的。
李想从不掩饰自己的学历,他招员工最看重对方实干、目标明确。他反复向应聘者强调,别跟我说你的想法,我根本不感兴趣,我只看你在这个团队里能干什么。
他每天无论再晚睡,都会在七点半准时起床,准时出现在公司,“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有什么资格要求员工”他说。他关注的领域,逐渐扩展到宏观经济、房地产、股市及各种社会问题。
这个“新贵”,衬衣也有订做的,100块一件;他也打网球和高尔夫,只不过仍是宅在家中,玩WII(任天堂在2006年推出的新一代电视游戏机),并继续对文艺片嗤之以鼻。
三年前成立的“京城四少”组合,聚会的时间越来越少。高燃的生意和应酬不断,“越来越像商人”;茅侃侃除了真人CS,还做起了培训;戴志康基本见不到人,眼下,他不但做到论坛平台应用软件的一哥,还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平台。
在博客里,李想将四人三年前的照片和近照放在一起上传,自嘲自己已“变成了准老男人”。
2010年,下一个十年开年,“准老男人”李想虚岁三十。未来十年,他的理想包括,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像上一代,上上一代曾经年轻过的长辈一样,在对的时间,结婚,生子。
;1991年,台湾电视剧《京城四少》上映,作为一部没有多少大牌影星加盟的古装爱情剧,这部电视剧本身并未留下多少关于值得讨论的话题,但是却诞生了“京城四少”这样一个颇有江湖气息的名号。此后在中国的创业圈和商界,都有过不少组“京城四少”各领风骚,今天我就选取其中最受网友认可的三组“京城四少”,看看他们如今都是何模样。
80后“京城四少”
2007年,Majoy的茅侃侃、泡泡网的李想、康盛创想的戴志康、Mysee的高燃四位年轻人因登上央视节目而声名大噪。彼时他们才都只有20多岁,却都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创业偶像,也被誉为80后“京城四少”。
然而十一年过去,这四人的命运轨迹却都截然不同,如今的李想已经创立了汽车之家与车和家两大品牌,还担任蔚来汽车的董事;戴志康后来也成为了国内的知名站长,一度还曾加入腾讯,如今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高燃现在的身份是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在行业内人脉甚广,据说和姚劲波、蔡文胜等大佬都有着10年以上的交情。
而这其中最令人唏嘘的则是茅侃侃,2018年1月25日,茅侃侃自杀,年仅35岁。在生前,茅侃侃的创业项目曾屡陷“融资不利”、“破产”等传闻。
2011版“京城四少”
2011年,在电视剧《京城四少》上映20周年之际,当时的网友们也没闲着,统计出了当时北京四个富二代年轻男性,冠以为“京城四少”的名头,一度刷屏网络。这四人分别是汪小菲、汪雨、王烁、王珂。
这一版的京城四少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娱乐圈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两位还都娶了女明星为妻。汪小菲和台湾知名艺人大S喜结连理,近段时间还登上了综艺节目《幸福三重奏》,在节目中大秀日常恩爱生活;王珂则娶了内地演员刘涛,也被网友们冠以宠妻狂魔的称号,两人也时常在社交平台上大撒狗粮,如今生活也是十分幸福美满。
汪雨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高调,踏踏实实的做着自己的房地产生意。而有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则是王烁,2010年因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故意损坏财物罪而被提起公诉。
新版“京城四少”
王思聪虽然屡屡和网红传出绯闻,但是其投资眼光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不仅有万达少主的名号傍身,还创立了直播平台Panda TV,同时还是IG战队的老板,普思投资公司董事长。
潘石屹之子潘瑞则毕业于英国名校,为人低调酷爱健身,在英国也有不少投资产业。另一位四少之一的张量也同样有着房产大亨的背景,他是国内知名的地产商富力的少东家,在去年张量还涉足了共享经济领域,投资了小蓝单车,不过如今来看这笔投资算是打了水漂。
职业生涯规划师
导语:职业生涯规划师,顾名思义就是帮助他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那么他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下面就由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职业规划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
社会的发展,生活成本的提高,加剧了职场上的竞争,人们在个人职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职业规划咨询的协助。在这众多良莠不齐的职业咨询、规划人员中,对于职场人来说,怎样正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的职业规划机构和职业规划师是最重要的。
向阳生涯指出,职业规划咨询是个高专业度的职业,要想做好职业规划咨询其实并不容易,对于一些从业人员仅凭个人职业经验来为受助者提供咨询肯定是不够的。按照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ccdm)的框架体系,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规划师,在知识结构、从业经验、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四个方面均有要求:
职业道德
职业规划师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规划未来,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因此他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感,承托起客户的希望,每个咨询结果对客户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专门从事职业咨询的机构,或是高校的职业发展部门,亦或是企业的员工职业规划服务人员,受过专业训练、真正具备专业资质的专业人员并不多,有不少咨询人员是靠经验从业,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是有待提高;
知识结构
一个职业规划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及实施模型、懂人力资源及企业管理、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及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具备助人(咨询)技术、信息搜集、分析能力、懂人才测评技术等能力结构,这样才能在专业上做好职业规划咨询业务;
实践经验
职业规划师要能够帮助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他自己首先必须是职业经验丰富,最好具备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及行业的经验。同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规划师,还必须经过大量案例的磨练,在咨询和规划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综合素质
职业规划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倾听,所以规划师必须有很强的倾听能力,有亲和力,让人有信任感,这样会容易与客户拉近距离;同时,咨询者大都是带着很大的'职业压力来的,规划师需要能够很好地将其化解。
职业规划师:不妨了解一些职场潜规则
1简历在hr手中可能只停留几秒钟。
其实,每个人的简历在hr手中可能只会停留几秒钟时间,因此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你的优势非常重要。
2 学历只是个人能力的一方面证明。
有时候,本科硕士之间的学历区别也许也只是入职时薪水上几百块的差异。
国内各行各业,多的是高中文凭的牛人,比如韩寒、罗永浩、茅侃侃……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密,某个领域的专才往往会更容易走向优秀。这也不是说让大家不去读大学,毕竟,国内的整体就业大环境,还是至少需要一个本科学历的。
3除了非研发类型的岗位,很多职位并没有很严格的专业限制。
管理、销售、市场、公关甚至是财务等职位,关键看的是适不适合,工作中能否胜任。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也可以通过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弥补这块的不足。
4相貌或者说气质还是很重要的。
对于销售、市场、公关等这些与人打交道的职能,还有时尚、广告、奢侈品、传媒等行业的工作,looking presentable其实是很重要的,公司有employee brand这个说法,如果一家公司招聘了你,对外你就代表公司的形象。
5500强校园招聘只是采荷叶尖,大部分同学都可能需要“曲线救国”。
如果没有办法一步到位,可以先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做自己适合的职能,潜伏着、积累工作经验,并等待一切机会,去自己梦想的公司。
6 其实,机会是分秒之内稍纵即逝的,要积极地争取。
人力资本市场是个买方市场,不管你是不是牛人,不管有多牛,在公司面前,都是弱势群体,都应该积极争取并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7 很多好工作都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这世界上,真正杰出的人才,也都不是循规蹈矩跟着前人的道路走下来,而是“开拓者”,哪怕是在相对保守的公司,也会有内部创业的机会。当一个公司变得较为庞大时,一定要找准发展的机会点,那些没有人做的,新设立的工作岗位,往往有让人意想不大的机会点。比如各大快消公司的市场部,5年前,甚至都没有负责网络营销的职能,也没有太多人会在意,而现今这个时代,网络口碑为王的时代,社会化营销已经黑之白字印在了很多市场、公关人士的工作职责上。
在这个好工作、甚至好实习“一票难求”,20%大学毕业生愿意零起薪就业的时代,大家不妨退一步想一想。社会大环境还是好的,国内的各行各业的机会也是层出不穷,海阔任鱼跃。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和创新!哪怕去尝试着经营一家淘宝小店铺,也许也会有做大做强的一天。城市方面,“北上广”如果挤破头挤不进去,不妨瞧一瞧国内2线城市,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哪怕是在大理、丽江这样的浪漫小镇,也吸引越来越多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的世界各地创业青年和海归呢。
记得有位前辈曾经说过,年轻人应该去流浪,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心胸也会变得宽广。可是80后一代,早就被现实的问题(房价、结婚、职场)压得喘不过气来。钢筋混泥土般的城市森林里,其实我们都太渺小,太容易变得狭隘。如果你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不如去旅行、背包去“流浪”,看看这个博大的国家,也许走到哪里会发现好机会呢。
8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薪资是不可以谈的。
各大求职网站基本上都可以查询到公司的各大初始职位的薪水。
当进入公司两年左右时间,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才可以开始和老板、人力去争取更多的福利、假期和更理想的薪水。同时,希望大家更多看准自己所在行业的前景和上升空间,而不要太过于计较起薪。不少公司和行业,起薪并不高,但会有很好的晋升空间和较高的涨薪幅度。请各位充分运用自己搜寻信息的能力,好好找工作,并找到好工作!
;
“80后”创业现象剖析
戴志康坐在上地宽阔的CEO办公室里,娴熟的给员工下命令,有时得穿着西装到各种论坛上发表演讲。如果仔细一看,还能发现他脸上的稚气未脱。他出生于1981年,手下有50多名员工,管着一个叫康盛的互联网社区软件公司。最近他经常与泡泡网CEO李想、MySee总裁高燃、M ajoy总裁茅侃侃在一起,到最权威的电视经济节目做访谈,上杂志封面。他们相同的特点出生于八十年代,都管着几十人到一百多人的创业型公司。
“80后的财富新贵”,”年轻的千万富翁”,当一顶顶光环耀眼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之时,可能连他们自己也始料不及。这个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创业是产生奇迹的途径,也产业不断前行的动力。1998年当布林和佩奇创办google时,分别为24岁和25岁,如今google成新一代的互联网霸主。陈天桥26岁创建盛大,马化腾27岁创办腾讯,盛大和腾讯都成了中国的商业神话。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当80后的创业闯进人们的视野时,我们有必要去研究80后这一批创业的年轻人。
戴志康他们只是80后创业群体的急先锋。也许他们会成为下一个陈天桥,也许只是过眼云烟,成为创业的“先烈”,但不管如何,他们的轨迹值得业界去探讨。
年轻的CEO们
25岁泡泡网CEO李想、25岁的MySee总裁高燃、23岁Majoy总裁茅侃侃、25岁康盛CEO戴志康被称为是80后创业“四剑客”。用媒体的话说,他们都是家身上千万甚至上亿,是同龄人眼红的对象。
李想1999年开始创办PCPOP,至今PCPOP已经是中文IT专业网站前三甲。2005年营收2000万,利润1000万,今年营业额预计在4000万。高燃担任总裁的mysee是一家视频公司,融资几百万,目前属于投入阶段。戴志康所在康盛公司吸引周鸿一和红杉中国基金的投资,投资额有几百万美元。茅侃侃运作的M ajoy项目是“网络游戏真人版”的业务,投资方承诺5年内投资3个亿。正式的测试时间是9月。
最近几个月他们非常风光。但他们都不是传统观点的好学生,茅侃侃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学资格,李想放弃了高考,戴志康大学的成绩单有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补考,学历最高的高燃,在清华学新闻也几乎没正经上过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继续“学习”----不是从学校。茅侃侃16岁就考下了微软和思科的认证。李想高中毕业时前学计算机已经六年,水平甚至强于大学生。戴志康大学的成绩单有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但他编程水平在省里数一数二。高燃在清华读书时,更是生龙活虎,人脉资源非常广泛。
对传统的反叛使得他们不受传统观点的束缚,敢作敢为。大学期间,戴志康潜心开发社区软件,并成立一个人的公司,自己既做开发,又做销售,直到去年开始融资规模扩大。茅侃侃高中辍学后就辗转做过销售、PR等工作,直到接下M ajoy这个近3亿投资的项目。
“80后出生的孩子具有不守常规,颠覆传统,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很多人不想按部就班的'工作,从而走上创业这条道路。”IDG亚太区总裁熊晓鸽分析说,80后的孩子更具有创新精神。
如果说,反叛能让得他们不断创新,那么不断的学习和执着、实际能使得他们走得更远。
1999年-2001年曾经涌现一拨大学生和海归的创业热潮,那时的先行者们,虽然有些现在有幸存者,更多的是喧哗登台,悄然落幕。“他们只是资本运作,没有扎实的用户基础,也没有技术和应用基础,遇到泡沫自然会倒掉。我们这一拨创业的比较踏实,做的大部分都是应用层面和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少做概念层面。”李想接受采访时说。
目前浮出水面的“创业四剑客”都在一线摸索多年。至今,李想创业有6年,戴志康从开发社区套件Discuz至今有5年,高燃出来创业也有3年。而得到投资人的青睐,有资本注入却是这两年的事情。在这之前,他们都曾经是“在长长的甬道上举着油灯划破黑暗探索前进者,最惧怕足以吹熄火光的冷风。”对理想的执着,让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的出现并不奇怪。比尔盖茨、戴尔他们创业的时候也非常年轻。”熊晓鸽评价说。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