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太子的婚礼

中国古代太子的婚礼,第1张

  周礼规定,士人婚礼有六项内容: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六礼数千年来一直相袭沿用,清代婚礼亦贯彻其立意,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议婚就是选择对象,相当于纳彩、问名;定婚就是确立男女双方的婚约,分为小定和大定,小定相当于纳吉,大定相当于纳征;结婚就是举行婚礼,相当于亲迎。

  先简单介绍下清代民间婚礼的过程。重点说一下京师旗人的风俗。

  1议婚:周礼中议婚重视的是女子的名字,用女子之名占卜婚姻是否吉祥,故有问名之礼。清代重视的是生辰八字,在家世嫡庶相貌等基本条件相互认可的前提下,双方过门帖、庚帖,门帖书祖宗三代的籍贯、职位、功名等,庚帖书自家儿女的生辰八字。八字经核算互不冲犯,议婚即告成功。

  2定婚:议婚成功后进入定婚阶段,首先是小定,由婆家出一名全福太太,即丈夫子女公婆俱全的中老年妇女,将小定礼送往女家。小定礼汉人重视戒指,旗人重视如意。放定之日,姑娘盘腿端坐在炕上,由全福太太将戒指或如意亲手交给姑娘,这门婚事就算是正式定下来了。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六法全书》仍然规定,只要经过小定,婚约即告成立。之后就是大定了,时间通常在拟定的迎娶之日的一百天以内,主要内容是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并商定迎娶日期,告知亲朋好友等事。大定礼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只鹅,代雁也。

  3结婚:迎娶之日前一天或者当天,女方要将姑娘的嫁妆送往男家。嫁妆以抬论,民间富贵人家,总要送上一份“全堂”嫁妆,即六十四抬;至少也要“半堂”,即三十二抬。嫁妆种类从田亩产业到痰盂夜壶以至于破鞋烂袄子种类俱全。至于亲迎,旗人重古礼,“以婚为期”,迎娶新娘必定在晚上,而且一定要赶在子时之前将新娘迎进家中。如果过了子时,新郎新娘行过合卺后就必须退出,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可以同房。因为古人认为子时之后阳气渐生,不利于阴阳平衡。若如此,新娘就必须在炕上呆上一整天,因为习惯要求新娘在同房之前不得下地。所以旗人姑娘在上轿之前,基本不吃东西不喝水,顶多吃几个鸡蛋充饥,就是为了一旦误了吉期不致引起个人问题的难堪。迎娶是坐轿,旗人通常是红呢大轿一顶迎新娘,新郎和四名或八名送亲老爷则骑马前往。花轿可以用八抬,不受官员平时用轿子只能四抬的限制。婆家的全福太太要先乘车前往女家,和女方的送亲太太一起为新娘上头。新娘上轿前要穿婆家送来的破旧棉袄,越破越好,如果婆家没有就会去找至亲世交借。当然棉袄穿在里面,外面还是会罩上鲜艳的新褂子。脚上穿蓝布鞋,盖清人以蓝黑为正色也。迎娶时以贴囍字牛角灯前引,乐队仪仗设而不作,和乡间的吹吹打打决然不同。新娘进门之后,并没有拜见来宾的习俗,更不会点烟敬酒地应酬,宾客祝贺的对象,是新郎的父亲而不是他本人。至于拜天地、坐帐、喝合卺酒、吃子孙勃勃等,都在喜房中由送亲太太和迎亲太太操持,新娘拜见公婆则在第二天,古板点的人家甚至坚持古礼“娶妇三日,始见舅姑”。

  皇子婚礼

  1指婚:皇室婚礼没有议婚的过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皇子长到15岁一般就要成婚。婚姻由皇帝在入选的秀女中指定,内务府行文钦天监选取指婚吉日,并开列帮办婚礼的官员与命妇名单。届时,赞礼大臣陪同选中的女子的父亲穿蟒袍补褂到乾清门东阶下,女子的父亲面北而跪,赞礼大臣面西站立宣读圣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亲承旨,行三跪九叩礼后退出。择日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福晋家见其父母,内大臣、散佚大臣、侍卫、护军等随行。到达大门,福晋父亲着蟒服迎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亲答三拜。以同样的礼节再见福晋母亲。辞行时,福晋父亲送出大门外。

  2初定:即民间的放定礼。由钦天监选取吉日举行,内容是皇帝赐给福晋家礼物、在福晋家举行定婚宴。礼物分为两种,一种称仪币,赐予福晋本人,将在奉迎时抬回皇子府邸;一种是赐币,是赐给福晋父母家人的,是真正的彩礼。仪币包括首饰、衣料、日用银器等,计有镶嵌东珠珊瑚金项圈一个、衔珍珠的大小金簪各三支、嵌东珠二颗的金耳坠三对、金镯二对、金银纽扣各百颗、衔东珠的金领约和做各式袄褂被褥的貂皮、獭皮、狐皮数十张,绸缎一百匹,棉花三百斤,饭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银盘银碗银壶银碟等若干。赐币中,赐给福晋父亲黄金十两,白银七百两,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顶,金带环、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饰一份,备鞍马一匹。赐予福晋母亲衔珍珠的金耳饰三对,狐皮袍一件,獭皮六张,雕玲珑鞍马一匹。分装于彩亭之类,由内务府大臣率领执事人等前去。福晋父亲穿朝服迎于大门外,仪币陈设于正堂,赐币陈设于阶上,赐马陈设于阶前中道。受礼后,福晋父亲率领子弟在中阶下以东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福晋母亲率女眷在中阶下以西行六肃三跪三拜礼。内务府照例备酒宴五十桌,羊三十六只,饽饽桌五十桌,黄酒五十瓶到福晋家设宴庆祝,并设乐队。所有不当班的公侯世爵、内大臣、侍卫和二品以上的官员及命妇,当日齐集福晋家出席宴会,鸿胪寺派官员引礼,钦天监派官员报时。福晋父亲率有顶戴的男性亲属宴于外堂,中午十分升堂就坐,福晋亲族折中有职官员与本旗的官员坐东面西,其余来宾坐西面东。宴会由奉茶、奉果、奉酒、奉馔酌酒等程序组成,中间伶工乐队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全体官员在阶下望宫阙行三跪九叩礼。福晋母亲与命妇宴于内堂,程序也是如此。此为定婚宴。

  3成婚。成婚礼前一天,福晋家将妆奁送到皇子宫中,其中当然包括先期皇帝所赐的仪币,送妆奁的福晋族人由内务府设宴款待。成婚当日,皇子蟒袍补服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三跪九叩礼,如果生母是妃嫔,还要到生母面前行二跪六叩礼。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八抬彩轿,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内务府总管一人率领属官二十人、护军参领一人率领护军四十人,负责迎娶新人。先期选取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妻一人率内管领妻等八名担任随侍女官,分别到福晋家与皇子宫敬侯,步军统领负责清理自宫门到福晋家的道路。

吉时降临,内监将彩轿陈于中堂。福晋礼服出阁,随侍女官伏侍上轿下帘。八名内监抬起,灯笼十六、火炬二十前导,女官随从,出大门骑马。前列仪仗,内务府总管、护军参领分别率属官与护军前后导护。到皇子宫外,仪仗停止、撤去,众人下马步入。女官随轿到皇子住处伺候福晋下轿,引福晋入宫。随后举行合卺仪式,由等候在此的命妇负责。

当日,在皇子住处张幕结彩,设宴六十席,羊四十五只,款待福晋父母亲族人员。出席人员与礼仪程序与在福晋家举行的定婚宴一样。

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妇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礼,皇子三跪九叩、福晋六肃三跪三拜,妃嫔所出的,还要到生母面前行礼,皇子二跪六叩、福晋四肃二跪二拜。

成婚后第九天,皇子偕福晋回门,福晋家设宴招待。在福晋家停留不会超过中午。

有。

大禹在召开诸侯会议时,防风氏的诸侯来晚了,大禹就把他杀掉了。与夏后氏同族的有扈氏不满夏启的家天下,结果被夏启给镇压掉。

专制主义是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夏商周三代是专制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周代末期,列国纷争,各诸侯国对人才、资源等进行激烈争夺,使的社会上出现了自由度很高士人阶层,学术各方面也获得空前发展,从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并不是说专制主义削弱了,相反,专制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秦朝的专制主义空前强大应该是前面历代发展的累积,而不突然事件。

但不管什么主义,他在影响社会风俗习惯和制度的同时,也受制于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比如汉代和明代,同为专制王朝,但是,汉代的妇女地位远高于后代的明朝,结婚、离婚和改嫁再嫁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从一而终虽然被人们称赞,但极属个别现象。贞妇烈妇仍属稀有动物。

《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秦国晋国是相邻的两个强国。两国世代通婚,结成了关系亲密的亲家。

晋国周边的戎狄对晋国的骚扰非常严重,在与戎狄作战的过程中,晋国有些力不从心。与秦国联姻后,晋国便可以和秦国一起夹击戎狄,止息动乱。对于秦国来说,与晋国联姻,则可以与中原诸侯国加强联系,提升秦国在诸侯国的影响力。秦晋联姻,对双方都有好处。

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历史上称她为秦穆夫人。这是秦晋联姻的开始。

晋献公去世之后,儿子奚齐继任国君。后来,忠于晋献公另一个儿子夷吾的两个大夫杀死了奚齐,夷吾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到晋国继承王位,是为晋惠公。几年之后,晋国发生饥荒时向秦国购粮,秦穆公运送了许多粮食到晋国去,帮助晋国度过了饥荒。第二年,秦国发生了饥荒,也向晋国来购粮,晋惠公不仅不愿意,反而趁秦国灾荒,出兵攻打秦国。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与秦穆公在韩原交战。晋军战败,晋惠公做了秦国的俘虏。

后来,在秦穆夫人的求情之下,秦穆公才把晋惠公放回国去,并缔结了盟约。晋国作为战败的一方,将太子圉(yu)送到秦国做人质,借此来延续两国的友好关系。秦穆公把宗女怀嬴嫁给了太子圉,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掌握晋国未来的国君。但这次联姻并没有达到双方的目的。太子圉是作为人质留在秦国的,即便秦穆公将女儿嫁给他,也很难让他对秦国有亲近之感。后来,圉因为听到晋惠公病重,偷偷逃回了晋国。次年晋惠公去世,圉继承王位为晋怀公。可晋怀公对内无力平定混乱的局面,对外无法处理好与秦国的关系。

这时,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的晋公子重耳,在诸侯国之间奔走,寻求回国的援助。重耳辗转到了秦国以后,秦穆公把五个宗女嫁给了他,并派军队护送重耳回国。重耳的人后来刺杀了晋怀公,拥戴重耳做了国君。

“秦晋之好”是说秦国与晋国世为婚姻,后来人们便把两个家庭联姻称为“互结秦晋”“秦晋之缘”或“秦晋之好”。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

(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影响:

(1)积极

①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2)消极

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6发展演变:

(1)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2)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含义: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分为大宗和小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

5影响: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知识补充] 宗法制度的瓦解

(1)小宗上升,大宗沉沦:①王室内部:废嫡长子改立庶子,导致西周灭亡;东周时王室进一步衰落。②诸侯国内部:大夫专权,互相兼并;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2)人才流动:①西周:世官制下,人才引用限于宗室子弟,依照身份等级任命。②东周:因列国竞争与尚贤思想,不局限于身份等级和宗法传统,出现许多布衣卿相;用人唯才,不受宗法血缘关系限制。

(3)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变法裁抑贵族,以定额谷禄代替土地分封,分封阶层向编户齐民转变。

(三)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1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

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3影响: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4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深化拓展]

一、分封制的影响

1对西周统治

(1)积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统治区域;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

(2)消极方面: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

2对后世社会

(1)分封制影响着后世皇权专制和皇权至尊的皇族分封体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62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