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崔莺莺的原型就是元稹的初恋情人双文。
元稹是个一生“绯闻”很多的唐代诗人。元稹早年的风流事被他自己写成一篇《莺莺传》,又叫《会真记》的传奇小说。这个故事被后来的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的剧本从而家喻户晓。但是现在大家熟知的《西厢记》故事和《莺莺传》虽然大意相同,但是细节上也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我们从读元稹自传体性质的《莺莺传》一文中,可以看出早年的元稹的一些情况。
元稹八岁丧父,家贫,但父辈藏书颇富。也是书香门第了。贞元十五年(799)冬,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相恋。元稹在他的《莺莺传》里是这样说的:“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这里的张生就是元稹的化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莺莺传》者,……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莺莺可能是假名,据说真名是“双文”,元稹也写过艳诗《赠双文》: 艳时翻含态,怜多转自娇。有时还自笑,闲坐更无聊。 晓月行看堕,春酥见欲销。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踏着爱的音符,迎着期待的目光,又一个七夕来到我们的身旁。带着憧憬,带着向往,带着爱的杯盏,带着思念的琼浆。相爱的人,要在今夜一杯一杯尽情地畅饮。醉了吧,醉倒在爱人的臂弯里,醉倒在天地博大的胸怀里。
爱是红尘里旖旎的风景,展现出人间最亮丽的风情。爱是人生动情的篇章,吟诵出生命最神秘的力量。这是一个溢满爱的夜呀,天上人间,思念的话语,填平了银河,没有了阻隔。缠绵的温存,滋润了饥渴的灵魂。天涯海角心灵相伴的爱人,守候这一刻的来临。上演一幕幕爱的故事,生生世世,永恒的主题。
古老美丽的爱情传说,使人间的爱情变得虔诚、神圣,葡萄架下听到的绵绵絮语,是忠贞不变的爱的教育,银河阻断相聚的身影,断不了相思的心灵,七夕银河架起永恒的鹊桥,让有情人释放相思的煎熬,享受缠绵的美妙。
轻柔的风,淡淡的月光,携手相依,看满天的繁星,你叫我认牛郎和织女星。你说,你做牛郎一生爱我,我说我做织女,一生伴你。不,我们同时说,我们不做牛郎和织女,要天天过七夕,岁岁共婵娟。不要浊浪滔天、泪眼盈盈、隔河相望,让永远真的存在,相拥在永远的每一天。
今夜的月亮,她那完美的弧度,好像你对我张开的包容的怀抱。她如弯弯的小船,摇荡在银色的夜空,映着银河的光亮,放射着七彩柔和的光芒,带着我的爱情,沐浴在你的身上。那雾霭般的轻云,沉静中融汇了我的灵魂,是我欲语还休的容颜,柔和如纱帐的月光弥漫了我一生的娇柔,是你永远的依恋。那灵动的星星是你深情的眼眸,伴着流淌的银河,沿着岁月奔腾在我身旁。
你给了我整片星空,我知道我享有的是一份深沉宽广的爱。只有你的臂弯是我的城堡,只有你的爱恋是我最美的守候。心中有岸不怕远航,感谢上苍给我们一座幸福的桥梁,永远永远你我红线相牵,你的路途中有我的苍老,我的方向里有你的微笑。在大地多情的怀抱,在群星闪烁的夜空,描绘这一幅旖旎的爱情彩虹。
迢迢银河,激情的海洋,点点繁星,爱的诗章,昭昭明月,照亮幸福的方向。我是你前世播下的种子,在今世为你盛开的玫瑰。你是我万里层云独一无二的唯一,是无可替代的奇迹。让我们在七夕的深情里陶醉盘旋,用旷世的爱恋弥补化蝶的跋涉艰难。
脚步轻轻的呀,别扰了鹊桥上那呢喃的梦呓。携手相牵,让我们步入心灵的天堂,伊甸的汪洋。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天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开始于汉代。因此,七夕节的形成也在汉代,当时就有「穿七孔针」、「以瓜果祭牵牛织女」、「登楼曝衣」的习俗。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从恋爱进而结婚、分离,到每年只能相会一天,传说逐渐完整,由于情节感人,因此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只是每个地方流传的情节略有不同。以下是在台湾流传的故事:
古时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织女,花容月貌,手艺高明,天天为天宫织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于勤于牧牛耕种,因此玉帝就把织女许配给他。但是没想到两人却因为爱情缱绻而渐渐废驰了工作,玉帝非常担忧,就命令喜鹊(现为吉祥的象征)转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许二人相聚一次,其余日子都要工作。但是这只喜鹊粗心大意,竟把命令传错了,说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还是过着恩爱的生活,终于把每天的工作废驰了。玉帝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并用发簪在空中划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离。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银河。同时,为处罚喜鹊的失职,命令喜鹊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类,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长桥,好让牛郎与织女过桥相聚。每当二人相聚之时,互相倾诉一年来的思慕之情,不断地淌着伤心的眼泪,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会下着毛毛细雨。
每逢「七夕」,民间的妇女有乞巧的习俗,故有人称为「乞巧节」;又因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也称为「女儿节」或「少女节」。在许多传统性的节日中,是最富有浪漫气氛的岁时节庆,所以又有「中国的情人节」之称。
另外七夕也是「注生娘娘」及「七娘妈」的诞辰。「注生娘娘」陈靖姑,又称「临水夫人」是福建蒲田县临水人。她之所以被人们奉祀为生育之神,是因为相传她曾救了很多的产妇。据说:宋代蒲城有个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妇怀胎十七个月,还没有生产,有一天,一个妇人自称姓陈专医生产专程来拜访他,吩咐他准备一间房间,房内的地板挖一个洞,把孕妇移到楼上,并且命令仆人拿着棍子在楼下看守,不久孕妇就生下一条大蛇,仆人看见立刻就把它打死,孕妇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兴要送珠宝表示感谢,但是陈姓妇人却不接受,只要求一条手帕就离开了。多年以后,徐清叟调任福州,在一座陈夫人庙里面,发现了这条手帕,于是他就奏请朝廷,封赠神号。据说,福州的注生娘娘庙,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赐的三十六个宫女,本省祀奉注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数的。
七月七日也是魁星夫子的诞辰,「魁星」是星宿的名称,也就是北斗第一颗星。因为一般相信魁星是「文章之府」,所以一般人,特别敬奉魁星,现在一般各地的寺庙,也有奉祀魁星,而且把魁星列为「五文昌」之一,而称他叫「魁星夫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可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一名女子却不幸身亡于家中,而嫌疑人竟然是自己最亲的人。
9月7日,李女士突然接到电话,说自己最小的妹妹李燕萍在她婆婆家突然死亡了,这让她感觉万分的震惊。今天,记者就来到事发的渭南市蒲城县桥陵镇叶李村。
李女士:“她婆婆说,你妹妹昨天晚上喝农药死了,喝那个无色无味的药。”
听到妹妹死亡的消息,李女士赶紧和哥哥赶到妹妹的家,发现婆家竟然已经开始准备妹妹的后事了。
李女士:“把寿衣都给穿上了,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在凳子上放着呢。”
婆家如此快速的准备后事,让李女士兄妹觉得相当蹊跷,仔细一看发现了问题。
李女士:“我都不相信我妹喝农药,一看现场,肯定是打死的!胸部肋骨骨折,内脏有出血,两条腿上全是青的,一条腿有像烙铁烙的一样12处伤,另一条腿有14处伤。额头有伤,脸乌青,嘴巴烂得不成样子,人的脚趾头是圆的,她的脚趾头一半都没有了,法医说是地上拉的,磨掉的。”
妹妹的惨死,让兄妹几个相当难过,那么是谁会下这么狠的手呢?随后,记者来到了死者李燕萍的家,李燕萍今年29岁,还有一个6岁的女儿,平常和丈夫以及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事发之后,她的丈夫以及婆婆都被警方带走了。现在家里就剩公公一个人了。
随后,记者来到了蒲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记者了解到,李燕萍死亡一案他们正在侦办,具体细节不便透露,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李燕萍在死前曾经遭受过她的丈夫以及婆婆的殴打。目前,她婆婆路某、丈夫马某已经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目前关押在蒲城县看守所。
律师:“以故意伤害罪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伤情的不同可能被处以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法律后果。”
请曾经或正在遭受暴力的人勇敢面对,借助法律、社会的力量对家暴说“不”!
《反家庭暴力法》已实施
家暴不再属于“家务事”
2016年3月1日起,我国首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国法可依。该法明确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裁定。
《反家暴法》的亮点是:
第一,把恐吓这种精神暴力作为家暴的一个列举事项。
第二,把发现家暴不报,列入了一个追责事项。
第三,适用了同居时家暴的认定。
第四,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一个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是《反家暴法》的核心内容。同时,被家暴的一方有权利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比如说居住地或者是发生家庭暴力所在地的法院申请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由法院签发,由法院去负责实施。
遭遇家暴,可以做这几件事
律师表示,一旦发生家庭暴力,女方应摒弃担心家丑外扬、息事宁人的心态,搜集家暴证据,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及时报警。
家庭暴力发生后,及时报警的好处在于办案民警会及时出警阻止家庭暴力,同时办案民警会对相关人做报案笔录、询问笔录,拍照取证,促进公安机关出具告诫书或对施暴者处罚。这些都是可以证明对方存在家庭暴力的证据。
2、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如果受害方的身体受到暴力伤害,一定要坚持要求办案单位进行验伤,并到办案单位指定的医院就诊,验伤记录、医疗清单等一系列医院出具的材料,都是可以证明对方存在家庭暴力的证据。
3、应及时向居(村)委会、妇联求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生家庭暴力后,居(村)委会应该予以调解、劝阻。
受暴者申请人身保护令,需要达到法律要求的证明标准,才能得到法院支持。对此,法官建议受暴者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可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收集证据。
1、身份信息材料:包括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户籍卡、居住信息在内的能证明公民身份信息的材料。
2、关系证明材料:包括结婚证、户口簿等材料证实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同居关系、抚养关系等。
3、公安机关证明:公安机关的相关证据材料作为官方证明力最强的种类,是最应当重视的。在受到家庭暴力侵害时,受害人要及时报警并配合警方固定证据。法院审理案件时,可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4、医院证明、病历资料等材料:通过提供因遭受家暴而前往医院就医的诊疗记录,结合确切的事件经过、受害人对于加害过程的描述,能相互印证家庭暴力行为的存在。
5、证人证言: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亲属、朋友、邻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知道了解相关家庭暴力情况的,都可以作为证人提供证人证言,证明家庭暴力行为的切实存在。
6、音、视频资料:包括录像、录音、照片等音、视频资料。无论是对人身的直接伤害,还是通过打砸财物、言语行为间接威胁,都可通过录音、录像、摄影的形式将证据固定,反映遭受家庭暴力的真实状况。
7、妇联、居(村)委会、受害人单位、法援机构、人民调解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证明:受害人遭受家暴时,可以向以上组织求助,相关机构的证明亦可以作为证实家暴行为的证据。
1下里巴人
2谢葆真
(1912一l947) 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夫人。西安市骡马市街三义巷人,出身城市贫民家庭。
1927年2月经西安妇女协进会推荐,进入中共陕西地下党组织创办的中山学校妇女运动班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冯玉祥将军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西安招收女兵。年仅14岁的谢德真,参军被编入该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前线工作团,该团团长是***人宣侠父。由于谢葆真表现突出,被转为中国***员。后由***员魏野畴推荐,谢葆真到杨虎城将军领导的国民十军政治处宣传科工作,后又到下属宣传队工作。1927年11月,中共党组织派谢葆真到太和县建立皖北第一个妇女联合会,谢任主任委员。在太和县,她领导妇女会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提倡放足,反对虐待妇女,同时宣传反帝、反军阀混战,打倒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1928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三十日),谢葆真与杨虎城结婚。1928年4月下旬,谢葆真陪杨虎城到日本休养治病。同年11月16日,谢随同杨回到上海,后到山东临沂国民十军部队中,在部队做家属工作,并在家属中办了学校。1930年杨虎城部进入陕西后,谢没有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省主席夫人自居而丢掉劳动人民的本色,她参与当时的政治活动,广泛接触、结识进步人士和***员李馥清、彭淑贞等,往来密切,交为好友,并在西安北大街办了一所训练班性质的学校,讲授革命道理和科学文化知识。
1932-1936年间,谢葆真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她尽量摆脱家务,把孩子交给母亲照管,自己仍积极配合杨虎城工作。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谢葆真时任西安妇女联合救国委员会主任。救国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散发宣传品、公演进步话剧,举办音乐会,为抗日前线将士集资募捐、缝制衣服、送慰问品、看护伤病员等,配合地下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
1937年4月间,蒋介石给杨虎城“革职留任”处分,指令杨挂名“欧美考察军事专员”出国考察。同年5月27日,谢葆真陪同杨将军出国。11月27日返回。11月30日,杨被囚南昌,完全失去自由。谢葆真在西安得知情况后,决心去照料杨。临行前,把自己积存的一部分钱和东西捐献给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谢葆真被戴笠囚禁起来。长期的牢狱生活,惨无人道的折磨,难忍的精神虐待,使她患了精神分裂症。1946年4月6日,杨虎城、谢葆真又被转往重庆杨家山。
1946年农历腊月三十日,敌人向她下毒手,把她的脚、手都捆在床上,挂起“药水”瓶子,针刚扎进小腿,她就痛苦呼喊,一个多小时后,谢葆真停止了呼吸。
建国后,谢葆真的骨灰随杨虎城及随|司遇难烈士的灵枢被运回西安,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后,安葬于长安县境内的杨虎城陵园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