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处在幼儿时期,学习和记忆能力很强,美术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
2美术可以让孩子觉得生活多姿多彩,对生活产生热爱,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3知识和能力以及创新的综合发展
4对生活和事物的感悟能力加强
引言:孩子的体验很重要,如果父母想让孩子体验,就要对孩子做一个正确的认知。家长如果想让孩子体验情感,就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环境。
一、怎么让孩子体验情感?父母如果想孩子的体验情感,首先就要去培养孩子,让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慢慢地学会思考,不要让孩子跟其他人发生碰撞。如果孩子跟别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家长也可以适当的去缓和一下孩子。如果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化解矛盾的话,父母就要告诉孩子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对待别人,这样孩子就能很快的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对情感认知不健全的话,孩子的性格就会发生改变,父母要看一看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父母要适当的去帮助孩子,如果孩子哭了,父母要去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其实父母是很关心自己的。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父母要积极的去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到孩子可以得到发展。
二、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让孩子的情感认知得到培养,就要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让孩子看一看在遇到事情之后如何去缓解孩子就能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好的现象,父母要看到了就要去培养孩子的孩子,多跟一些性格好的人一起玩。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孩子学会思考的时候,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父母,要积极的去引导孩子。有些孩子会有一些不好的问题,父母也要去开导孩子,不要让孩子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经常有问题的话,父母也可以积极的去帮孩子询问。
随心、随缘、随意、
自己心态放宽,这是自己能力的问题不是别人几句话就能教导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个敏感的人为此很苦恼感觉很累那么我教你一个死而后生的方法。
尝试着让自己变得厚脸皮,变的没皮没脸,尽量放大自己的缺点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做回真实的自己。这时你就会发现一切变得迎刃而解。就像吃完黄连在吃药丸一样一点都不苦了呵呵(仅供参考)
你知道你是个内向的人,也知道自己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那么你就针对这两点改变自己呗,你可以从融入群体活动做起,一起和同事,同学参加一些集体的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记得你,让你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作用,树立自己的信心,慢慢的你会变得开朗。别人对你的看法始终是别人的看法,你无法阻挡也无法改变,你能改变的是改变自己,做对的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有自己的原则不被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左右才行。坚持对的,不做错的。你活的累就是想得太多,改变的太少,既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么就想办法改变,自己不改变,只是愁苦,抱怨,为啥自己这么累,看别人挺开心更嫉妒,更自卑,那样就是自暴自弃了,所以,不要总是看到自己失去的,要看到自己还有什么,今后能获得什么,总是活在自己的小思想里是长不大的。
谈到孩子早恋的话题,很多家长会感到头疼和无从下手。早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家长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谈早恋的建议,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1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在谈早恋之前,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有些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开始谈恋爱,有些孩子则很反感早恋。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都应该和孩子坦诚沟通。询问孩子对早恋的看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
2阐明早恋的危害
在谈早恋时,家长清晰地讲述早恋会导致的种种危害,譬如影响学习、社交和身心健康等等。不过在讲述时,不要过于讲道理,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好过于没用,但过度强调会令孩子感到束缚,反而会产生恶感。家长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早恋的危害,让孩子感到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那么美丽浪漫。
3给孩子提供建议和支持
给孩子提供建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孩子不一定会适应自己的恋爱经历。对于初恋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予一些支持与帮助。爱情是个新鲜感,但是家人是最亲的,情感沟通和信任十分重要。如果需要聆听,那么家长也应该适时地给孩子支持鼓励, 不要急着阻止,毕竟谈论也是一种方式,多提提醒,让孩子明白自己应该掌握的分寸。
4家长做一个榜样
作为父母,我们的言行和处世方式会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父母,应该自己身力行,做一个榜样。不要玩弄感情,不要作出以情动人的事,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交流时,我们应该放下成人的架子,通俗易懂,温柔治愈。
总之,谈早恋是一个严肃并复杂的问题。家长需要认真听取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但也不要姑息孩子的错误行为。通过细致挑战和做出正确的上述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发展和面对未来。
反对家庭暴力,共擎和谐蓝天。
反对家庭暴力,促进性别平等。
反对家庭暴力,维护社会安定。
反对家庭暴力,促进男女平等。
反对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
多包容,多赞美,彼此沟通,相互了解。
反对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
提高消除对妇女暴力的公众意识
拒绝家庭暴力,呵护美好生活
创建和谐平安家庭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行动起来,让我们共同反对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幸福破灭的直接原因。
给妇女一个没有暴力的天空,一个安全有尊严的生活,禁止任何形式和程度的家庭暴力。
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园。
遏制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
倡导建立富裕、文明、幸福的家庭,实现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地位。
反对暴力,给爱人一个安静的环境。
关注服务妇女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反对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
互敬、互信、互爱、互谅是两性平权的基础肯定自我,接纳别人。
反对家庭暴力,共擎和谐蓝天。
健康交往,适当表达情感健全两性交往,适当情感表达。
拒绝家庭暴力,呵护美好生活。
拒绝家庭暴力,共建美好家园。
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摆脱刻板印象,创造自我规划性性相近,你可以再靠近一点。
广泛开展打击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
反家暴、创平安、促和谐。
赶走暴力,还我太平。
反对家庭暴力宣传口号
1、人人参与反家暴行动,家家共享平安家庭。
2、世界由你们而美丽,生命由你们而完美。
3、拒绝家暴,建设平安,共促和谐。
4、反对家庭暴力,促进社会和谐。
5、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男女平等。
6、男生女生都是宝,分工合作快又好。
7、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8、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9、热爱生命,珍惜权利,反对家暴。
10、互敬、互信、互爱、互谅是两性平权的基础肯定自我,接纳别人。
11、非常男女,平等,平权。
12、加快男女平等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3、反对家庭暴力,创建平安家庭,共享和美生活。
14、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园。
15、你关心我,我尊重你。
16、赶走暴力,还我太平。
17、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
18、反对家庭暴力、远离黄赌毒,共建平安家庭、共促和谐社会。
19、男生也要分担家务,女生也可外出工作。
20、建立正确性别意识,反对性别歧视偏见。
21、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2、拒绝家庭暴力,让家家户户都充满爱。
23、创建和谐平安家庭,弘扬社会文明新风。
24、遏制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
25、多包容,多赞美,彼此沟通,相互了解。
26、反对家庭暴力,维护社会安定。
27、男女平等,应从夫妻平等开始。
28、两性无差异,求职没烦恼。
29、男女平等,尊重,关怀,真爱。
30、反对家庭暴力,促进性别平等。
31、拒绝家庭暴力,共建美好家园。
32、两性平等最美好,快乐生活没烦恼。
33、反家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34、爸妈互相帮忙,孩子快乐长大。
35、预防、惩处对妇女、儿童的暴力行为。
36、两性平等,你尊重我,我帮助你,共创美好的世界。
37、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法律保护。
38、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安龙。
39、共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榜样。
40、反对暴力,给爱人一个安静的环境。
41、男生能做的,女生也可以,超人不一定是男的。
42、从我做起,善待家人,反对暴力。
43、拒绝暴力,相敬如宾。
44、男女互尊重,相处乐融融。
45、关注服务妇女民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46、多点沟通,少点代沟,减少暴力行为。
47、防治家庭暴力,促进家庭和谐。
48、反家暴、创平安、促和谐。
49、反对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
50、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1、两性尊重,和谐平等。
52、反对家暴行为,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劳动法宣传标语1、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2、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可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4、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5、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6、除法律规定外,不得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7、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8、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9、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10、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1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2、一至三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13、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14、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5、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16、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17、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
18、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19、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签订集体合同
20、工会代表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1、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
22、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3、法定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24、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25、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26、依法监督检查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27、法定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28、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9、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帮助
30、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
31、工会应当帮助、指导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32、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33、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4、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5、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
3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37、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和缴纳社会保险
38、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39、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
40、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
新环保法宣传标语1、建设绿色校园,营造绿色环境。
2、乱扔纸屑不文明,随地吐痰不潇洒。
3、莫吐痰于地,常扔纸于篓。
4、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5、点点滴滴,从我做起。
6、爱花护树思想好,以校为家觉悟高。
7、与新生活同行,与大自然同居。
8、学校一片绿,学生心中一片春。
9、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10、保护大自然,共创美好家园。
11、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12、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3、美化校园环境,就是美化我们的纯真心灵。
14、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15、小草多可爱,请你别伤害。
16、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17、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18、当你昂首阔步时,我在你脚下呻吟。
19、小草也有生命,爱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20、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21、明净之道,何忍污之。
22、爱护小草吧,它是春天的信使。
23、人类离不开花草,就像婴儿离不开母亲的怀抱。
24、美丽有你的一半功劳,也有我的一半功劳。
25、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
26、草地青青真可爱,晨读时来大家爱。
27、让校园变成绿色家园,让祖国变成绿色宝库。
28、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
29、镇西小学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
30、坚持团结治水,构建和谐流域。
31、请大家保护小花、小草和大树,因为它们也有生命。
32、要想校园净又美,健康文明记心里。
33、小花小草传芳香,请你把路绕一绕。
34、人人参与,共建绿色校园。
35、轻轻地走,正如你轻轻地来,不留下一片纸屑。
36、爱花、爱草、爱树、爱校园。
37、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38、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39、水资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无限的。
40、高高抬起你的脚,花儿草儿对你笑。
41、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42、举手投足间,别忘记我饥饿的双眼。
43、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纸屑远离我们的校园。
44、花木有情报春晖,同学爱护喜心扉。
45、我是水宝宝,请你珍惜我。
46、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7、花草是我的朋友,请多一份爱护。
48、明明白白我的心,渴望一份真干净。
49、小草青青,脚步轻轻。
50、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51、百年校园,静净尽显。
52、绿色伴书香,你我共成长。
53、清洁一点,干净一片。
54、少一个脚印,多一份芳香。
55、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56、给我一份爱,送你一片绿。
57、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就等于爱护我们自己。
58、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59、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60、保护绿色校园,珍惜绿色生命。
在我的心目中,“合格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
长叹之后,是深思和追问:“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什么?怎样才无愧为“人之师”?教师,他(她)必会有、应该有什么情感、心理、思维、观念、修养、气质和品格?
平常心,正常情——教师首先是有“人”的意识,是情感健全的人
王栋生老师的教育随笔,常给人以震撼,《“模范”如是说》就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谈到了在教育表彰大会上,有“模范教师”介绍“经验”,说自己如何为了“坚守讲台”,而不顾家庭,以致妻子瘫痪,老父含恨而死,无暇关心女儿学习,连自己也延误治疗而落下终身残疾……据说这就是教师的“无私奉献”,云云。
王栋生拍案而起,怒声问道:“一个人,连妻子都不爱,连子女也不爱,连父母都不爱,却说热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这种话,你相信吗?他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他抛弃了所有的亲人,只是为了能站在讲台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为工作牺牲亲情,牺牲亲人,这其实是一种变态的极端的个人主义,是极不人道的”,“至少是麻木和虚伪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应当有正当的人性。
一个人没有‘人’的意识,没有正常人的思想感情,那就不能从事教育工作。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性的教育观和教师观,也是王栋生老师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即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有人情,要体现人道精神”(《跑,还是别跑》),“不近人情”就“近于野蛮”(《昨天的故事》)。
而以这样的失去“正当人性”的教师为“模范”的教育,就必然是“反人道的教育”,“它破坏的是基本的伦常,毁灭的是人性”。
王栋生老师质问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让学生都成为连生命也不知道珍惜的人,成为六亲不认的人?”
问题是这样的“六亲不认”的教育,在中国是自有传统的:古有“存天理,灭人欲”的假道学,现代有“只有国没有家,只有领袖没有父母”的“革命加拼命”的教育;而在这个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今社会,鼓励这样的“无私奉献”的“模范教师”,就具有更大的虚伪性,其实质不过是“对流汗流血的人强调‘奉献’,对淌脓流‘香汗’的人却总能‘按需分配’”(《何不弹铗而歌》),因此那些主持表彰会的教育部门的各级官员自己是绝不会这么“无私奉献”的。
这就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要警惕那些“伪教育家”(《遍地“教育家”》),要明确地指出,那些新时代的假道学都是不合格的教师,真正的教师必须和他们划清界限。
鲁迅早就说过,“伪士当去”。
“去伪士”,包括去伪教育理论,也是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因此,王栋生老师断然拒绝了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的所谓“奉献”论。
这种理论竭力渲染教师工作的“悲壮”性:“似乎这不是一种令人尊敬的职业,这是人要为之牺牲的一场苦难,是一条殉道者的路。
”然而,这是地地道道的伪理论,不仅它的提倡者自己都不准备实行,而且它和中国历代统治者一样至今还津津乐道地宣扬“安贫乐道”论,这是一种驾驭术。
那些“衣冠楚楚的各级官僚”,他们“穿着丝绸”,放纵地享乐,“希望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像春蚕一样默默地吐着有用的丝”。
不,我们不是“春蚕”和“蜡烛”,我们是“人”,我们有“人”的意识、情感和欲望,因此,我们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人”的权利,绝不为官僚们去做“无私奉献”;我们也“知道自己的生存价值”,不需要官僚们来“教”我们如何认识教师工作的性质和意义。
“我们不仅是庄严的劳动者,而且是爱的使者,因为有我们的工作,孩子们变成有感情的人,懂得会尊重人的人”(《别再称我们是春蚕,好么》),“教师是一种适合我的职业”,“一个人在做他所热爱的事,也就谈不上什么‘奉献’;我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同时享受自己的选择:如此而已”(《这是一种适合我的职业》)。
“人”的教育,应该由感情正常、健康、丰富的“人”来承担。
我喜欢,心灵震颤,眼眶湿润——教育的快乐在每天接触到的细节中
王栋生老师教育词典中最重要,却往往被人忽略的词语是“我喜欢”:“我喜欢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感恩之心》),“我喜欢富有同情心和爱心的学生”(《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他在一篇文章里,也提到我最喜欢听他“讲讲学生的事”,而且“还是美好的故事多”,这样的“美好”总让我们心热眼红,“像个孩子一样,任泪痕挂在脸上”(《感恩之心》,《老师,我的神》)。
刚刚远行的商友敬先生看了王栋生老师写的《告诉你几个故事》也“潸然泪下”,特地去信说“能流泪的老师是幸福的”(《致吴非》)。
我手头就有这么一篇《很小的事情》,还没有收入王栋生老师的文集,是我从2008年2月22日《新民晚报》上小心地剪下来,并珍藏在我的文件夹里的——说“小心”,说“珍藏”,是因为我从这短文里抚摸到了一颗教师的“大心”,并深受感动和触动。
还是先抄录开头的一段文字——
“学生迟到了,他面带愧色,站在教室门口轻轻喊了一声‘报告’。
他很尴尬:喊轻了,老师听不见,声音大了,又怕惊动大家。
教师发现了,也只轻轻地一点头,让他回到座位上去。
他已经知道迟到妨碍了大家,你尽可能不要多问,你的目光甚至没有必要停在他的脸上。
我对这样的学生印象很好。
这样的学生总是很注意个人修养,他们总是想到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别人。
这样的品格,以后是可以在一个文明社会立足的。”
我感动,自然是因为从“很小的事情”上看到了今天中国普通中学生心灵的闪光,作为一个关心中国教育、中国年轻一代,以及中国未来,并因此常怀忧虑的知识分子,我从中得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文明的幼芽,爱的幼芽还在,就如王栋生老师所说,“当今之世,中国有这样的学生,可以证明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有可能的”(《学生给教师上了一课》),我真的感到说不出的欣慰。
我感动,更因为能够发现这样的“很小的事情”,为之感动,并深思其意义的教师,也必有一颗“仁爱之心”。
更重要的是,这是完全自觉的努力,王栋生老师说:“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仁爱的禀赋。
”这就需要教师有一颗“仁爱的心”。
有了这样的“仁爱的心”,就会有这样的胸怀和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爱的萌芽、文明的萌芽,并精心呵护与培育,助其成长(《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这真是一盏“灯”,给中国教育以真实的希望。
而教师自身,也从中获得了教育的意义,以至生命的意义。
王栋生老师说:“只要能经常发现这样的孩子,就会觉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之心》,“教育的快乐从哪里来?就在每天接触到的这些细节中。
”(《这是一种适合我的职业》)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随时注意到这些细节,并受到感动,更不用说深思其意义了。
这也正是王栋生老师最感痛心和寂寞的。
他说:“对教学工作的机械重复,对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冷漠,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他还叹息说,今天的教师缺少的是“审美”的需求和感受力(《在实践中反思》),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不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发现其内心和行为的美,更不用说去培育美了。
而不能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美的教师,也一定不能享受教师职业之美。
王栋生老师说:“我喜欢孩子”,“看着他们清澈的眼睛”,“我的心灵常常会有一种震撼,我的眼眶会莫名其妙地湿润。
”(《第一滴污垢》)
读到这里,我的眼眶也“莫名其妙地湿润”了。
我对自己说: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教师的情感!我曾经在很多场合都谈到,人活着要永远保持一种“黎明的感觉”,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新的世界、新的美。
在我看来,教师的“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都能从学生身上发现新的美,并时时受到心灵的震撼。
这样,教师的生命就能永远处于新生的状态,即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里,还有中小学教师所特有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这也是我多次谈到的,中小学学生正是人生的“黎明时期”(我经常的说法是生命的“春天”和“初夏”时节),这也是一个人生命发展中最为纯净、最具活力的一个阶段,即使说今天的中学生已经受到了令人痛心的污染,但他们依然是相对单纯的。
天天和这样的生命相遇、交流,中小学教师正可以从中吸取生命的元气和活力,而使自己的精神永远年轻。
我们在中小学校园里经常可以遇到那些老教师,他们“在长年从教后仍然能保持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敏感,能对未知领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终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并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
王栋生把它称作“热爱的禀赋”(《教师要有精神追求》)。
这“热爱的禀赋”,是来自随时随地发现、欣赏并培育学生心灵美的襟怀、眼光和能力、习惯的,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禀赋。
王栋生老师说,教师职业适合他,他自愿选择当教师,就因为他具有这样的基本素质和禀赋,并在学生心灵美的发现与培育中,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这是他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真正的教师的秘密所在。
大忧虑,大恐惧——当“教育为立国之本”的观念成为思维习惯时
王栋生老师不仅有大欢喜,更有大忧虑、大恐惧:“我畏惧,我担心。
我们能把这个孩子教育成一个人吗?这孩子纯洁的心灵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会被什么样的人,以一种什么方式,洒上第一滴难以抹去的污垢呢?”(《第一滴污垢》)
就是说,王栋生老师在进一步思考与恪守教师的职责时,不能只局限于校园的细节,而要放眼观察、感受教育的环境和生活的世界。
他的大忧虑、大恐惧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关注的是,作为一个教师,他究竟忧虑、恐惧什么?这又反映了怎样一种思维、观念和精神呢?
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把乞丐赶出特区》的标题,愕然想到:“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变成没有同情心的冷血动物呢?”他说:“一想到我们的学生有可能因为错误的宣传而学会在人民的疾苦前闭上眼睛,我就感到愤怒。
”(《谁“赶走”谁》)
他看到一个孩子在玩杀人的电子游戏,联想到电视里充斥的带有血腥暴力的影片,立即奋笔疾书:《不能让儿童接触残忍》。
他说:“一个孩子从小就可以那样不经思考地去剥夺别人的生命,虽然不过是在虚拟的场合中,但是从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出发,必须考虑到:任何缺乏人道精神的暗示都会让他们变得缺乏人性,走向野蛮。”
他听到父母教育孩子:“出门小心,外面坏人多。
”第一个反应是:“孩子从小不懂得信任,是最可怕的事”,“如果没有对人世间的爱,世界在人的眼中也就没有了善良。
”(《如果孩子不懂得信任》)
他听报告,听到一组吹牛的数字,联想到商家在吹牛,官员在吹牛,教育家也在吹牛,这似乎成了“一些人的生存基本需求”,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他不能。
他说:“我之所以特别憎恶吹牛者,是想到当今孩子们思想混乱,他们的许多错误判断正是来自吹牛家的胡说八道。
牛皮家吹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搞乱学生的思想。
”(《有缘有故论吹牛》)
在谈到学校招生腐败时,他说:“我最怕的是我们的学生过早地知道这些故事。
可是现在的学生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他因此而感慨:“在这类问题上,学校伤害了多少学生?”(《老红军的难处》)
他还为“官员当着教师、学生面前念白字”而感到难堪,觉得这是“糟糕”透顶的事。
官场的许多“潜规则”更让他感到不舒服和十分的“遗憾”,也是因为“这些事过早地让孩子面对,会给他们的心灵蒙上难以摆脱的阴影”(《先生,你怎么说话》)。
他甚至害怕学校的墙上挂某些“大人物”的照片,因为“如果让学生每天都在某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学无术的嘴脸下走来走去,对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将是多大的伤害啊”!(《如今怎样当校长》)
他说,他经常为社会的各种问题“魂牵梦绕”,弄得“无处藏身”,就是因为“当今纠缠社会的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事故、犯罪、漠视生命、落后习俗,等等,最后无不归结为人的素质差”,“无不归于中国教育落后”(《沉重的话题》)。
王栋生老师作为一个杂文家,他的这些社会批评文章得到广泛赞誉,其意义自不待说;但我想强调的是,他的社会批评有一个基本的“教师”的立场和眼光。
所有的社会问题,在他那里,最后都归结为教育问题,所有的社会危机,最后都归结为教育危机。
因为在他看来,社会的腐败,教育的腐败,其最大危害,其罪恶滔天,不能容忍之处,并且让他忧虑、恐惧之处,就在于它会污染、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这无异于对国家、民族未来的“谋杀”。
他说——
“教育上的任何举措都有可能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
”(《欣闻取消“重点班”》)
“‘教育腐败’比‘司法腐败’更可怕。
教育为立国之本,如果根本发生动摇,不但我们毕生的奋斗将变得毫无意义,几代人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如今怎样当校长》)
“教育的任何不负责任的言行,都会记录为历史痕迹,一朝悔悟,如同手上沾过无辜者的血,心灵的阴影一辈子也洗不净。
”(《“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
“中国的教育将往何处去?明天,谁来建设这个国家?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思考,也许就没有人去思考了。
”(《前方是什么》)
“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对许多人,许多所谓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官员,不过是一种宣传口号。
但在王栋生这样的自觉的教师这里,却已经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他的思维习惯——如以上所引述的他的那些文章所表明的那样,遇到任何问题,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将污染学生的心灵,造成教育危机,从而动摇“立国”的根本。
正是这样的将教育危机与民族危机视为一体的思维,构成了他的“大忧虑,大恐惧”的心理意识。
由此产生的,是一种自觉的承担意识。
——我们在前文谈到,王栋生老师从发现、欣赏和培育学生心灵美中,享受快乐和感悟人生意义,这是教师职业对他自我生命的一种承担。
而这里,当王栋生老师面对学生心灵被污染和伤害的教育,和民族危机所产生的“我们不思考,就没有人去思考”的历史使命感时,就引发了他对教师工作的自觉承担,以及对民族的现实和未来,扩大了说,是对人类未来的自觉承担。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说,王栋生老师之所以自愿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并产生终身不变的“热爱”,就是出于这样的对自我生命,对教师职业,对国家、民族、人类未来的三层承担意识。
王栋生老师因此提出了“教育守望者”的自我命名,并且强调,这是“神圣庄严的工作”,“需要宗教般的执著精神”。
这样,对王栋生这样的老师来说,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王老师说得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有信仰的、站直了的人。
”(《前方是什么》)
独立,创造与尊严——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站直了的人”,这是王栋生老师教师观的一个关键词,他那句名言——“不跪着教书”所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教师观。
其出发点、着眼点依然是学生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如果教师跪着教书,中华民族也站不起来”。
而“不跪着教书”一语竟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则是因为击中了当下中国教育的要害。
所谓应试教育的实质就是“人”的工具化与奴化,而教育的官僚化、衙门化更是“不把教师当人”,“不拿学生当人”(《官场陋俗进学堂》)。
这是当下中小学教育的两大问题,都和人(教师、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的丧失,人的民主、自由权利的缺失有关。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在权力的 下,许多教师、学生自己不把自己当作人,自觉地争当考试机器的“螺丝钉”和官僚体制的奴隶,以致奴才,以求分得一杯羹。
因此,“站直了”的一声呐喊,才如此地振聋发聩。
而作为教师自身来说,能否“站直了”、“不跪着教书”,关键又在于教师是否有独立的思想。
于是,就有教师应当是“思想者”的命题的提出,所要恢复的是两个缺失了的知识分子精神和教育精神。
一是独立的批判、怀疑的精神。
王栋生老师提出了一个人们很少想、却非想不可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敢有个人观点,如果学生连校政都不敢评论,把教师、家长的话奉若金科玉律,如果学生对社会灌输给他的任何东西都‘坚信不疑’,会有什么结果?”回答是,“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
问题还可以再问下去:如果一个民族的下一代,都是这样的精神侏儒,思想奴隶,这个民族的未来又如何?王栋生说他时有“不寒而栗”之感(《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这类问题追问下去,是无法让有良知的教师心安的。
结论是“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是为他们打好人文‘底子’的重要措施。
这个任务只有思想者才能完成”(《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中国需要大批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来做‘瞒和骗’的掘墓人”(《不要跪着读》)。
问题又产生了:如果我们的教师自己思想就不独立,不但不做“‘瞒和骗’的掘墓人”,而且还助纣为虐,推行“瞒和骗”的教育,那后果又如何?王栋生老师回答说:“在‘瞒和骗’中长大的人,思维是会有缺陷的,而一旦觉悟,就有可能转向虚无,什么都不信。
”(《不要跪着读》)——由盲信、盲从到虚无,这不正是当下中国校园轮番上演的教育悲剧吗?
鲁迅说,中国“早就应该有几个”走出“瞒和骗的大泽”,敢于“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凶猛的闯将”(《论睁了眼看》)!当下中国教育也正呼唤着这样的“凶猛的闯将”。
其二,是独立的创造精神。
王栋生老师在一篇文章里同时提出了两个教育命题:“教师应当是思想者”和“教师应当是创造者”。
这两个命题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就是思想的意义、价值和乐趣,全在于创造。
王栋生老师说:“我们的教学需要创造的 。
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追求,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想象力的人,有办法的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他们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会丧失创造的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王栋生老师语文教育观的一个核心,特别在作文教学方面更是做了许多成功的探索。
这里还要说的,是他自身就是一个极有创造力的教师,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得有些期待,每次上课都想到能不能‘再朝前跨一步’,期待有新的发现”,他说:“如果没有创造的意识,教师职业有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种适合我的职业》)——这又是人们很少问,却又是非问不可的问题。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句话:“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而且是创造性的思想。
在这诗意的表达背后,是一种作为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的职业尊严感。
“自尊”是王栋生教育词典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
他说:“我从不认为自己的职业无足轻重。
”他有一篇告诫年轻教师的文章,第一诫就是“要时刻想到,你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诫徒》)。
他这样引述哲学家罗素的话:“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
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并且还说:“人只有把自己作为具有独立意志的公民而不是任人驱使的工具,社会才可能进步。
”(《〈前方是什么〉自序》)前面说官僚化的应试教育不把教师当作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摧毁教师的自尊心。
正是为了反抗这样的权力歧视,王栋生老师把有没有教师的职业尊严,视为教师是否“站直了”的一个标志,他最鄙视的就是某些教师的自轻自贱。
他说:“教师没有自尊是最可怕的。
一位教师如果到了没有自尊的地步,作为教师他的职业生命已经结束了。
”(《你为什么释放粗鄙》)
他把教师的尊严,称作是“劳动者的尊严”,他说他和“周围的人”都“坚守诚实劳动的信念,在这样的劳动中,学会做人,保持人的尊严和善良”,他坚定而自豪地表示:“不管社会价值判断发生怎样的变化,我都会和那位民工一样,选择流汗。
”他坚信,“劳动使人能够有尊严地生存,同时从劳动中,人获得知识的教养”,“被引入到一切高尚之境”(《敬重诚实劳动》)。
这里有两点很值得注意。
一是王栋生老师把教师的工作和民工的工作作同等的看待:都是普通的自食其力的“流汗”者。
这使我想起了鲁迅的话,他说,作家的写作和“农夫耕田,泥匠打墙”一样,都是做“有益的事”,“得一点不亏心的糊口之资”(《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这里,显然有一种可贵的平等观,由此产生的是教育平等观,这也是王栋生老师教育思想中很重要的方面。
而我想强调的是,由此而显示的王栋生这一代有知青背景的教师和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普通劳动者的血肉联系。
王栋生老师曾深情地回忆,他在农村当代课教师(这是他教师生涯的开始)时,正是“贫苦农民的善良让我看到了高贵的宽容”,懂得了“同情”、“善良”这样的“近于本能的基本情感”的价值(《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他因此而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教育“要从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开始,从你接触的每一位凭着诚实的劳动养活全家的人开始,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人的情感开始,从逐渐了解用血汗写就的几千年文明开始。
”(《祖国的歌》)——也许我们的讨论到这里才触及到王栋生老师其人、其思想的根和他的尊严感,他的独立思想、意志、人格,他的仁爱之心,他对教育,特别是对语文教育所有独到、深刻的思考,都来自我们这里所说的“和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普通劳动者的血肉联系”,和中国这块土地上的知识、文化的血肉联系。
他要维护的,正是教师作为“劳动者”的尊严,这同时也是“知识者”、“思想者”的尊严。
于是,我们又注意到另一个要点:王栋生老师对“教养”与“高尚”的强调,这也是他的教育词典里的基本语汇,构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的独到方面。
他有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理直气壮谈“教养”》。
他说:“现今学校教育在过于重视学科成绩的同时,忽略了‘教养’;而‘德育’的形式内容繁多,又偏偏忽略了‘风度’。
”他说他“痛心于这样的现实: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他们却认识不到,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今后在文明社会寸步难行”。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贵族阶层,但是不能没有绅士风度;在丧失了绅士风度的社会,文化教育至多也只能起到油漆的作用——粉饰涂抹而已。
”——这都是痛切之言,没有直接说出的是教师的“教养”和“风度”。
其实,按王栋生老师的一贯思路,学生的教育关键在教师,对“教养”和“风度”教育的忽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今天的教育者,许多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官员,自身就没有教养与风度。
熟悉王栋生老师的朋友都知道,他对人的一个基本评价标准,就是有没有“教养”和“风度”。
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教育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在本性上就具有高贵的气质。
因为劳动是高贵的,思想是高贵的,创造更是高贵的。
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等功能。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操作系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如果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二、情感与语言学习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一)语言具有情感功能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语言具有认识性、实效性和情感功能。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情感,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加深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因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会与人沟通、正确运用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克拉申也对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他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也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学习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因性格内向而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听说考试就怕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使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春风。因而,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以情达理,顺理入情。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也难以启人服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三、情感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其次,情感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再者,情感教学不仅体现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体现于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 法。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情绪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会引起学生心情烦躁、紧张,影响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去接受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到教学中,使知识传授的过程渗透着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丝丝入扣,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创新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此,我在英语教学中,十分注意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在传授知识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创建平等和谐的英语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这种“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和创造潜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泗阳县卢集中学 王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