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屈原的《天问》一共问了多少个问题?

谁知道屈原的《天问》一共问了多少个问题?,第1张

中国航天浪漫名字有神舟、天宫、天问、悟空、墨子、北斗、鸿雁。

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作为货真价实的中国第一船,神舟包含着两层寓意,字面上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其次是神州的谐音,代表中国。

我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和大圣一样的火眼金睛,能在宇宙中看见暗物质,另一方面是这个名字还带有领悟、探索太空的含义。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就被古人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如今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现在中国人仍然将用以北斗为名的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定位导航。

浪漫的名字

墨子号是我国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中国古代科学家墨子的名字给它命名,是因为科学家墨子是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证实了光的直线传播的人。祝融号火星车最终成功着陆火星,完成了天问一号绕、着、巡的第二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成功着陆火星的第二个国家,接下来祝融号火星车预计将在火星表面工作约三个月。而天问一号环绕器将为火星表面探测和地球的通信担当中继卫星,传送信号,等到火星车工作计划结束后环绕器还将进行长达两年的深度探测工作。

9月10日夜晚,东方卫视播出了一期特别的中秋档节目。节目中,歌手张杰演唱了一首《天问》。歌声一出,网友纷纷点赞。节目营造张杰在宇宙中时光穿梭的幻境,张杰穿梭于浩瀚的银河宇宙中,站在航天员迈向的宇宙空间中,用歌声来致敬中国人的千年航天梦,致敬为中国航天梦而奋斗的幕后工作人员,致敬在中国空间站中工作的宇航员,致敬所有中国的圆梦人。

这次节目还特别邀请了科技研究院的常委,探月工程的副总指挥,天卫一号的副总指挥,与台下的观众、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共同赏月,许下了千千万万中国人一起追逐的航天梦的愿望。邀请航天工作人员这一点节目组真得很用心,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往年张杰一直助阵湖南卫视中秋夜,而今年却来到了东方卫视。张杰的一首《天问》,不仅让现场的观众一饱耳福,而且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一饱耳福。《天问》这首歌是根据屈原的长诗《天问》而谱曲作词的,吸收了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上千年来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东方卫视不仅为张杰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宇宙,也为观众们展现了一个浩瀚的宇宙空间梦。节目营造的现场气氛非常宏大广阔。在这样的气氛中,观众们深深切切的感受到了宇宙的辽阔和中国人航天梦的气势磅礴。这样的氛围配上张杰的歌声,是一场视觉的盛宴,给人一种人类即使非常渺小,却也追逐着梦想与希望,有着追逐梦想与希望的勇气和决心。

一首《天问》,不仅传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传递了人类对宇宙的不懈追求与探索。推开历史的门,中国人对宇宙的好奇与探索从未停止,也一直在加快步伐。《天问》唱的不只是追逐航天梦的决心,也唱出了在逐梦路上不懈努力的勇气和毅力。这才是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震撼的。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天的体制传为九重。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这是多么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天体轴绳系在哪里?天极不动设在哪里?

八柱撑天对着何方?东南为何缺损不齐?

平面上的九天边际,抵达何处联属何方?

边边相交隅角很多,又有谁能知其数量?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太阳是从旸谷出来。止宿则在蒙汜之地。

打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神女女岐没有配偶,为何能够产下九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瑞气又在哪里?

天门关闭为何天黑?天门开启为何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鲧既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将他推举?

都说没有什么担忧,为何不让试着做去?

鸱龟相助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也见功劳,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将鲧长久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接手先人未竟事业,终使父亲遗志成功。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他的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塞?

天下土地肥瘠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流通顺利?

鲧是什么使他意乱?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水神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东流之水总不满溢,谁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顺量比较狭长,长出地方又有几何?

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尾部又在哪里?

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又有几里?

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太阳光辉哪儿不到?烛龙又能照耀何方?

羲和还没御日出行,若木之花为何放光?

什么地方冬日长暖?什么地方夏日长寒?

哪儿又有岩石成林?什么野兽会发人言?

哪儿有着独角虬龙,以熊为妇游牝从容?

雄的虺蛇九个头颅,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萍草蔓延根茎盘错,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一条长蛇吞下大象,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黑水之地玄趾之民,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奇形鲮鱼生于何方?怪鸟魁堆长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哪儿得来涂山之女,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得到继嗣儿子出生。

为何嗜欲与人同味,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祚终结,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夏启做梦上天作客,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为何贤子竟伤母命,使她支解满地尸骨?

帝尧派遣夷羿降临,消除忧患安慰夏民。

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持着宝弓套着扳指,把那巨大野猪射死。

为何献上蒸祭肥肉,天帝心中并不舒适?

寒浞要娶纯狐氏女,羿妻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皮革,其妻与浞能消灭他?

西行之路遇阻受困,山岩重重怎么越过?

鲧的身子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地上都已播种黑黍,芦苇水滩也已经营。

为何遭逐同于四凶,难道鲧真恶贯满盈?

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常仪这么堂皇?

哪儿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天的法式有纵有横,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大鸟金乌多么肥壮,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雨师屏翳号呼下雨,他怎样使雨势兴盛?

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巨鳌背负神山舞动,神山怎样稳定不移?

舍弃舟船行走陆地,龙伯巨人怎样迁徙?

想那浇在家居之时,对他嫂嫂有何要求?

为何少康驱赶猎犬,遇浇就能将他斩首?

女艾借着缝补衣服,与浇同住一个房间。

为何少康取浇首级,浇虽力大仍然遇难?

少康策划整顿部下,他是如何厚待众人?

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什么方法取胜?

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之物又是什么?

妺喜怎样恣肆*虐?商汤怎样将桀诛杀?

舜在家里非常仁孝,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尧不告诉舜父瞽瞍,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起初刚有*奢萌芽,怎么就能预料结局?

纣王建造十层玉台,谁使他到如此地步?

承受天命登位称帝,什么道理受人敬仰?

女娲有着特殊形体,是谁将她造成这样?

舜帝友爱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放肆如同猪狗?其身并不危险失败?

吴国得以长久存在,江南山川民众栖止。

谁能想到此中缘故,全因得到两个男子?

饰鹄饰玉铜鼎调羹,美食拿来献飨君王。

为何承用伊尹之谋,汤能伐桀使他灭亡?

商汤降临巡视四方,在外遇到贤臣伊尹。

为何桀在鸣条受罚,黎民百姓十分高兴?

简狄住在瑶台之上,帝喾怎会对她中意?

玄鸟高飞送来聘礼,简狄为何那么欢喜?

王亥秉承王季之德,受到他的父亲褒奖。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当他在此放牧牛羊?

王亥持盾跳起武舞,为何就有女子爱他?

有易女子体态丰腴,为何王亥能够配她?

有易国的放牧小子,又在哪里撞破私情?

凶器击床王亥已出,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之德,哪里得到大牛满栏?

为何去求有易赐禄,却不能够安然回返?

上甲微能追随祖迹,有易国就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他会与其子妇偷情?

弟弟昏乱共为*虐,因此危害他的兄长。

为何善变狡诈多端,他的后代反而盛昌?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到达有莘氏的国土。

为何求得小臣伊尹,还能再得妃子贤淑?

水边那株空桑木上,拾到那个小儿伊尹。

为何又会产生恶感,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前来朝会请盟,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它们聚在一起?

整顿队伍攻击商纣,周公姬旦却不同意。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又发叹息?

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如何施设?

成功之道违反则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拿起武器,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远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遇见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引叫卖,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覆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忠良辅佐,喜欢听信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对他贬抑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地?

为何圣人品德相同,处事方法最终相异?

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出长子,帝喾为何毒害翻脸?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帝,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西伯姬昌号令衰世,执鞭来作雍州牧伯。

为何武王令治周社,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带着宝藏迁居岐山,如何能使百姓依从?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儿子肉酱,西伯姬昌向天诉求。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人在肉店,姬昌为何就能认识?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那么欢喜?

武王姬发诛纣灭商,为何抑郁不能久忍?

抬着文王木主会战,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纣王烧柴上吊自焚,这样去死究竟何故?

为何武王惊天动地,假托神灵却怀畏惧?

上帝既降天命于殷,为何不再劝戒明白?

纣王既已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为何最终上追成汤,受到尊敬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严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大地中央共同治民,列国君主为何发怒?

蜂蛾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女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庇佑夷齐?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有何可喜?

哥哥有着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最终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国勋旧军中殉国,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为何自赞告诫君主,忠义之名欲更显扬?

赏析: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闾、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沦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中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九州安错……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有“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覆,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问世之后,摹拟的作品为数不少。晋傅玄有《拟天问》,梁江淹有《遂古篇》,唐杨炯有《浑天问》、柳宗元有《天对》,明方孝孺有《杂问》、王廷相有《答天问》,清李雯也有《天问》……可见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摹拟之作大多既缺乏思想价值也缺乏文学价值。

采纳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11177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