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朔大枪,据说杨家枪岳家枪都源于此,有没有详细介绍啊?

关于河朔大枪,据说杨家枪岳家枪都源于此,有没有详细介绍啊?,第1张

  河朔大枪怕是小说家捏造的,不过杨岳的枪法在历史上确有起源与原型

  铁枪”源流

  古代作战,兵器以轻利为上乘,所以有“快马轻刀”之说。兵器笨重,不仅不利于武艺的发挥,而且无论步战骑战,都是一种负担。这个道理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历史上确有不少膂力过人、武艺绝伦的武将,专门喜欢使用份量超乎寻常的兵器,这在史书上时有所见,并不完全是小说家的夸大之辞。

  枪是刺兵,又是骑战的主要兵器,为了刺杀便捷,运用自如,古代枪柄主要用竹、木制作,这可以求证于文献记载,并被考古所得的实物所证实。然而,古代武将确有人不用竹、木作枪柄,而是干脆使用通体用铁锻造而成的“铁枪”。古代使用铁枪作战的武勇之士,常常以“铁枪”为号,以表示与众不同。

  历史上,最先以铁枪临阵的武将出现在何时,现在还不很清楚,唐代名将秦琼所用的枪就很特别,但不知道是不是铁枪。史载:

  “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用枪逾越常制。初从太宗围王世充于洛阳,驰马顿之城下而去,城中数十人,共拔之不能动,叔宝复驰马举之以还。迄今国家每大陈设,必列于殿庭,以旌异之。”

  这种描写不免有夸大,但以秦琼之勇健,用枪不同于一般是可信的,我们推测,他用的很可能就是铁制枪。史有明载的“铁枪”英雄,以后梁名将王彦章最早,也最为有名。《旧五代史》卷21《王彦章传》说,他“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当时人把他称为“王铁枪”。王彦章骁勇善斗,每战必胜,然而最后还是败在枪法似更高一筹的夏鲁奇枪下。但,宋以后的话本杂剧里,“王铁枪”是五代故事里最重要的人物,“铁枪”的名号也随之传扬天下,后来不断有人以“铁枪”作为名号,应该与王彦章的影响有关。五代另一个惯使铁枪的将军,是后梁的王敬荛,《旧五代史》本传说他:

  “敬荛魁杰沈勇,多力善战。所用枪矢,皆以纯铁锻就,枪重三十余斤,摧锋突阵,率以此胜。”

  五代以降,宋、金、元之际,使用铁枪,并以“铁枪”为浑号者不一而足,这几乎成了这个时代的风气。《宋史》卷197《兵志十一》载:

  “咸平三年四月,神骑副司马使焦偓献铁盘槊,重十五斤,令偓试之,马上往返如飞,令迁本军使。”

  “铁盘槊”形制不明,以其重量来看,很可能是用铁丝缠绕枪柄的枪,这样可以加强枪柄的坚韧度,比一般竹木枪柄要结实得多,又能保持枪柄弹性。直到明清时代,军中用枪常有这种形式的。如果是纯铁枪,份量应该比十五斤重。这可以算做铁枪的一种。

  史书中,北宋执用铁枪的将领虽不多见,但当时铁枪确是军中兵器之一,国家曾专门制作以供给边地将士。《宋史》卷197《兵志十一》载:

  “仁宗时,天下久不用兵。天圣四年,诏减诸路岁造兵器之半。是岁,诏作坊造铁枪一万五千,给秦、渭、环、庆、延州镇戍军。”

  这是一条需要稍做分析的材料。宋代诸州都有监造兵器的机构,每年所造兵器数量很大,这在宋修方志如《景定建康志》卷39《武卫志》里都有记载。因为兵器易于损坏,所以各地添造兵器的数量往往很大,动辄以数万计。朝廷给秦、渭等五州特意制造铁枪一万五千条,一是说明军中使用铁枪者不乏其人,但毕竟不是每一个将士都能用得了的,所以平均每州三千条,这个数字不能算多。其二,秦、渭五州与西夏毗邻,是北宋战争最多的地区。西夏虽然是“黑子弹丸”一样的小国,但民族强悍,武备严整,北宋屡屡战败。北宋专为五州制造铁枪,显然有提倡尚武精神,奖进骁勇敢战之士的寓意。

  宋、金间用铁枪的武将时有所见,我们举几个例子。

  《三朝北盟会编》卷249载,与耿京、帝弃疾一起揭起抗金义旗的有一位叫“李铁枪”,是一个忠义之士,但他的名字已经无从考知。李铁枪事迹亦见《金史》卷87《仆散忠义传》,被称之为“火山贼”,曾被女真名将仆散忠义击败。

  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李铁枪”,就是金末纵横山东的“红袄军”首领李全。周密《齐东野语》卷9《李全》条载:

  “尝就河洗刷牛马,于游土中蹴得铁枪杆,长七八尺,于是就上打成枪头,重可四五十斤。日习击刺,技日以精,为众推服,因呼为‘李铁枪’。”

  李全是王彦章以后最有名的铁枪将,《大金国志》卷25说他“身长八尺,手执铁枪。”《宋史》卷475本传也说他“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李全的夫人姓杨,号李姑姑,也以枪法驰名,曾自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明清以来的流传甚广的梨花枪(即六合枪)就托名于她。

  金朝用铁枪的似较宋朝为多,特别是金末抗击蒙古的战争中,北方出现过好几个以铁枪为号的武将。

  有杨铁枪,见《元史·王珍传》:“金末丧乱,所在盗起,南乐人杨铁枪,聚众保乡里。太祖遣兵攻破河朔,铁枪以兵应之。”

奇袭龙城和河朔大捷,是卫青七次出征匈奴的头两次亮相。

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围(我之前专门写过此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让汉武帝和匈奴彻底撕破了和亲带来的“伪和平”之后,匈奴对汉朝的侵略骚扰也变本加厉。为了挽回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公元前129年,汉武帝自部署战略计划,分派四路将军各领一万骑兵从四路出击。

四路分别是: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结果公孙贺无功无过;公孙敖损失7000多人,最后重金赎买死罪,贬为平民;李广作为将领,自己都叫匈奴人俘虏了去,最后使诈逃回;唯有卫青直捣龙城,首虏700人,取得胜利。

这次龙城大捷,四位将军一对比,高下立判。这次直捣龙城,我觉得除了卫青个人的勇敢果决外,也跟他第一次上战场,匈奴对他的轻视也有关系。因为汉朝建立那么多年,匈奴在汉军手下就没真正吃过亏,更没想到这张新面孔如此生猛。

河朔之战是汉武帝识破了匈奴占领渔阳、上谷后,又猛攻右北平的真实意图,是想让汉军出兵东线,匈奴的另一支部队可以通过河朔地区直击汉都长安。于是武帝派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率大军用“迂回战术”,西绕匈奴大军后方,又率精骑南下,用高阙、陇西县向白羊王、楼烦王形成包围圈。

这次河朔之战,俘虏匈奴数千人,牛羊百万,彻底控制了河朔地区。武帝在河朔筑城,河朔变成了汉朝与匈奴对战的前沿阵地,河朔大捷是汉朝和匈奴军事变为主动的转折点。

此次大捷,卫青部队全甲而还。如果说上次卫青是第一次出战,匈奴还有些轻视的话,这次除了汉武帝调度得当,卫青的个人能力也得到充分体现。因为这次匈奴所图甚大。大规模用兵,意在长安,如果失败,匈奴王庭将失去屏障,谁也承受不起这样的后果,所以不会轻视任何人。而卫青七战七捷,无愧名将之风!

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开始,朱温的实力已经凌驾于天下群雄之上,原本的唐末群雄争霸淘汰赛的第一主角李克用被压制在河东苦苦挣扎。李克用已经预感到了下一个战场将是自己的大本营河东晋阳(现山西太原)城,开始调动大批士兵民夫加强晋阳城防,完全没了当年数千骑兵就敢于与大队敌军作战的勇气。

不过对于朱温来说,彻底消灭李克用的时机尚不成熟,河北还有幽州、成德、义武三镇敌友难辨,不解决这几个家伙,朱温可不敢西进山西。

再战幽州

过去几年,朱温轻松拿下了李克用占据的河北西部邢洺磁三州,但在与李克用争夺山西南部潞泽二州时失败,越接近李克用的核心地区,朱温受到的阻力就越大。

新的一年开始,朱温考虑要先拿下河北北部的幽州,这样就可以通过北方草原、中原交界地带,那里也就是后来的燕云十八州,可以很方便的从侧翼攻打李克用山西北部地区。尤其上一年,幽州刘仁恭不知所谓的野心膨胀南下攻打朱温铁杆盟友魏博镇,但被朱温手下大将李思安、张存敬、葛从周等人击败损失惨重,正好趁着幽州尚未恢复实力的时候把幽州拿下。

当年四月,朱温命大将葛从周挂帅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幽州刘仁恭,首战攻占德州,随后围攻沧州,刘仁恭抵挡不住,就厚着脸皮去求李克用援助。

刘仁恭原本就是幽州将领,在很多年前争夺幽州节度使位置失败后投奔了李克用,李克用那时正是鼎盛时期,出兵幽州,几个月内就彻底占领了幽州全境,并任命刘仁恭为幽州节度使。而刘仁恭私下集聚力量,离间李克用与幽州将领的关系,在李克用与朱温河北大战时叛晋自立,从背后捅了李克用一刀,李克用发兵攻打刘仁恭,又被刘仁恭击败,这才彻底丢了幽州。

失去幽州是李克用一生由盛转衰的开始,传说中李克用临死前有三个心愿,其中之一就是报刘仁恭背叛之仇,二十年后他的儿子李存勖再次占领幽州全境,活捉了刘仁恭父子,算是了了李克用的遗憾。

朱温和李克用之间的第六次大战

李克用虽然痛恨刘仁恭的背叛,但还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知道即使自己拿不到幽州,也不能让朱温轻易得手。于是,李克用派遣大将周德威率领五千骑兵攻打朱温在河北的大本营兼后勤总基地邢州、洺州等地,这是个围魏救赵之计,目的是调动葛从周大军回援,或者给葛从周在幽州的军队造成一些后勤方面的麻烦。

随着三方不断增加兵力投入,仗越打越大,刘仁恭从幽州大本营调集五万大军前来援助沧州,李克用也在之前五千骑兵的基础上增兵五万,并派出自己麾下另一大将李嗣昭统御。

葛从周当时相当于是朱温在河北地区的总指挥,十万大军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河北邢洺磁三州,虽然在沧州取胜击败了刘仁恭的援军,但留守邢洺二州力量不足,无力抵挡周德威、李嗣昭的凌厉攻势陷入被动,一旦邢洺磁三州有失,葛从周即使打下幽州也得不偿失。

朱温看到幽州这边刘仁恭抵抗顽强,又赶上连日大雨,于是就在七月召回了葛从周。幽州这种传统强藩虽然野战战斗力一般般,但守城还是没问题的,葛从周要是逐个城池攻打必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损失不小,既然数月来葛从周连续击败幽州军杀伤俘获不少,也算是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此次出兵的战略目的。

这次退兵是正确的,李克用军在邢洺磁三州攻势如潮,甚至拿下了洺州,朱温自己亲自率军来援救也没能扭转战局,直到南返的葛从周军加入了战斗。

当年九月,朱温、葛从周在洺州附近会和,总兵力应该有十五六万。李嗣昭和周德威都是李克用麾下的顶级将领,二人率领的五万多人几乎是李克用全部的机动力量,不敢冒险与朱温在洺州城下硬拼,打赢了还好,打输了河东就完了。于是李嗣昭放弃洺州退兵,但仍然被葛从周在回程险要之处设伏击败,损失不小。

这是朱温和李克用的第六次较大规模交战,李克用先胜后败,虽然对朱温幽州攻略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自己也有损失,算是打了一个平手,朱温以三胜一平二负仍然处在领先位置。

顺手收了成德

朱温既然亲自来到了河北,自然要解决一些原本葛从周不适合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成德镇及其节度使王镕。朱温的势力发展到这个程度,其手下大将如葛从周,必须要明白哪些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军事问题,哪些是不可触碰的政治问题。

在李克用刚刚兴起的时候,成德镇与朱温是一伙儿的,王镕给李克用造成了不少麻烦,李克用手下大将李存孝被策反就是王镕和朱温二人合伙儿干的,弄得李克用非常被动。李克用称霸河北时,王镕倒向了李克用,现在朱温势大,王镕又开始保持中立两不相帮,不过私下一直和李克用往来密切。这就让朱温越看王镕越不顺眼,正好这次到河北撵走李克用军后无事可做,索性顺手解决成德问题。

先胜幽州、再胜河东的朱温大军到达成德镇治所镇州城下时,王镕吓坏了,自己只想着永世割据河北,根本无意争霸天下,朱温你不要玩儿这么大。之前是李克用在自己境内纵横往来,这次是朱温兵临城下,这些人根本不会换位思考理解自己一个无辜的、与世无争的藩镇的想法。但想归想,自己实力不如,只能尽力争取一下,于是王镕第一时间派人去找朱温求和。

王镕派出的使者水平不低,非常会说话,在勃然大怒或假装勃然大怒的朱温面前侃侃而谈,一边夸奖,把朱温比作当年尊王攘夷、制霸中原的齐桓公、晋文公;一边威胁,说镇州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上下一心,你朱温有十万大军也难以攻占。冷兵器时代,本来攻打坚城就必然要付出重大代价,朱温与其他藩镇已经打了快二十年,自然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这个使者既给了朱温面子,又让朱温知道唬不住对方,于是开始进入下一轮谈判。

朱温假装转怒为喜,“ 与公戏耳! ”双方都有了台阶下,最后的结果是王镕送出自己的儿子和军中大将子弟作为人质,又拿出大笔钱钱财犒赏朱温军,朱温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镕的儿子,成德镇一跃成为继魏博之后朱温在河北的第二个铁杆盟友。

三战幽州

王镕随后向朱温建议继续加强对河北北部幽州、义武等地的攻势,“ 使河北诸镇合而为一,则可以制河东矣 ”,如果能够整合河北各方面力量,河东李克用必定不是对手。

王镕的建议刚好和朱温想法一致,葛从周要留下来镇守邢洺磁三州防御李克用再次南下,朱温派遣大将张存敬挂帅北伐,现在朱温的力量强了,手下名将如云,接连战败的幽州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就足以解决。

张存敬也是朱温手下名将级的优秀将领,如果不是死得早,一生成就应当不在葛从周之下,这段时间就是张存敬最辉煌的一段时间,先后为朱温击败了幽州、义武、河中三镇。

进入幽州之后,张存敬连战连胜,在刚刚入冬的北国大地上一路推进,攻占了刘仁恭二十多个城池。秋天时刚刚被葛从周蹂躏过一次的刘仁恭哪里想到张存敬会在冬天再来,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只能以空间换时间。但张存敬运气不是太好,秋天时葛从周退兵的原因之一就是幽州连降大雨,张存敬此来虽然不再下雨了,但道路泥泞,部队行动缓慢,无法直取幽州城下,于是张存敬率领三万兵马掉头向西攻打义武军的易定二州。

收服义武,朱温威震河北

义武军就是后来五代十国之一的北平国,处在幽州、成德、河东三镇之间,虽然只有易、定二州,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中定州相当于是河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当年隋末唐初定州曾经是管辖黄河以北三十二州的大总管府所在地。

义武军的在中晚唐时期是唐王朝用来监督、限制河朔三镇这几个不安定分子的班干部级别的存在,黄巢占领长安后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又第一个起兵勤王,虽然战功不如李克用,但却是被称为“ 勤王举义,处存为之最 ”的忠臣。所以虽然义武军的地盘不算大,却一直有唐王朝的政策倾斜,实力不弱。

当时义武军节度使是王处存的儿子王郜,王郜一边组织力量抵抗,一边向李克用求援。当年王处存、李克用二人在长安并肩作战,算是一起扛过枪的战友,虽然王处存已死,但河东、义武两镇关系一直不错。

张存敬此次西进义武只带了三万人,估计大部队留在了幽州,毕竟幽州才是张存敬出兵的主要目标。王郜派自己的弟弟王处直率军数万迎敌,王处直比较谨慎,认为应当依托坚城打防守反击,而有人认为张存敬兵少,义武一方兵力占优,应当勇敢的打进攻战。王郜接受了这个建议,命令王处直前出迎敌。

当时朱温军的战斗力可以算是天下第一,野战无敌手,又有张存敬这样的名将统御,沙河一战张存敬以少胜多,义武军大败。

王处直率领溃兵回到定州,随后就触发了王郜弃城而逃、王处直被军中将士推举为义武军节度使的事件,估计是王处直因哥哥王郜瞎指挥而战败,一气之下回去就夺了哥哥的位置。

张存敬可不管城里的节度使是王郜还是王处直,直接就围住了定州城。没过几天,朱温也赶到了定州城下,和王处直城墙上下对话,王处直说了几句软话并送了大笔钱财,朱温于是退兵,义武军成了朱温的又一个盟友,当然,不算是太牢靠。

李克用得到义武军的求援鸡毛信后也派李嗣昭来救,仍然是围魏救赵,南下攻打河阳三城。以往李克用出兵大多都是攻打昭义镇河北部分的邢洺磁三州,但这次三州有大将葛从周主持大局,估计李克用看此处无机可乘才深入敌人腹地攻打河阳三城。河阳三城在黄河岸边,已经很久没有战斗发生了,果然朱温军防备不足,险些被李嗣昭偷袭得手,后来朱温军援军赶到,李嗣昭退兵。

义武军得到的第二支援军来自幽州刘仁恭,刘仁恭也知道统一战线的道理,所以调动大军援助义武。不过幽州军数量虽多,但战斗力不强,被被张存敬在易水河畔击败,损失六万多人。

朱温这次打遍河北未逢敌手,河北诸势力中魏博镇早就是朱温的盟友,每次朱温出征魏博镇都出兵出钱粮;成德镇王镕这次投靠了朱温,在朱温刻意笼络下,双方联盟牢固程度不在魏博之下;幽州卢龙镇刘仁恭屡战屡败损失惨重,只能缩在角落里祈求朱温不要再来;义武虽然首鼠两端,但至少在朱温面前不敢表态支持李克用,甚至也要付出一笔数目不小的保护费以表示与朱温的同盟关系;加上朱温直接占领的昭义镇河北西部地区,整个河北基本上都成了朱温的势力范围。

由是河北诸镇皆服于全忠 ”,虽然大多只是同盟而非直接占领,但这事情不能着急,大唐后半程一百五六十年也没能解决河朔三镇藩镇割据问题,朱温做到这个程度已经不简单了。

宰相崔胤,朱温的新盟友

与此同时,朱温仍然没有忽略对长安城中那个小朝廷的影响,之前的宰相张浚是朱温的盟友,张浚下台后朱温又和新任宰相崔胤勾搭到了一起。

崔胤也许有些头脑,但一门心思只想从宦官手中夺回权力,并成为唐王朝宰相带兵第一人,国家都要完蛋了还只想着争权夺利。朱温喜欢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当宰相,朱温才不用担心那个名义上的天子会整合全大唐力量与自己为敌。

为了保护崔胤这个盟友,朱温也是尽心尽力,当崔胤与宦官争斗失败被贬离长安城远远的发配到广州时,朱温接二连三的上表要召回崔胤。朱温的实力无人敢忽视,宦官们担心朱温和他们翻脸,就把已经走到湖南的崔胤召回长安重新为相。

当年年底,被宦官、藩镇凌虐的已经濒临崩溃的唐昭宗终于发疯了,酒后亲手杀了身边几个服侍他的宦官侍女,宦官们一看这熊孩子不管不行,就把唐昭宗关入冷宫,准备拥立太子继位,这个过程都被崔胤第一时间通知给了朱温,并要朱温“ 兴兵图返正 ”。

朱温的选择

这时的朱温有几个方向性的选择,一是南下江淮找杨行密报仇,二是北上幽州彻底把河北占领,三是进入山西消灭李克用,第四就是西进关中把唐昭宗控制在手中,最后,朱温选择了第四条,有两个人让朱温下了这个决心。

第一个是当时控制唐昭宗的大宦官刘季述,这个宦官也知道大势已去,就派人联络朱温,“ 许以唐社稷输之 ”,要把大唐天下送给朱温;

第二个是朱温的副手李振,在朱温犹豫不决时,李振提出:首先“ 王室有难,此霸者之资也 ”,鼓励朱温再进一步;其次,“ 季述一宦竖耳,乃敢囚废天子,公不能讨,何以复令诸侯! ”明确指出朱温不能与宦官合作,要借讨伐宦官解救天子的大义名分来增加声望。

李振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与宦官合作,那么就不能轻易对宦官下死手,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朱温得到的那点儿好处远远抵不上留下宦官的风险,更别说与宦官合作带来的名声上的负面影响。而且,在朱温绝对实力面前,朝中有宰相崔胤这个盟友就足够了,宦官所能带来的好处可以忽略不计。

这才有了朱温西进关中夺取唐昭宗并终结大唐王朝的一幕,这时48周岁的朱温,自二十五六岁加入黄巢农民起义军转战天下,32岁到汴州担任宣武军节度使,二十多年刀光剑影没有一天安稳日子,这时急于再进一步也可以理解。

不过,朱温西进并非一帆风顺,不但长安周边的李茂贞、韩建等人不会让朱温轻易控制皇帝,李克用、杨行密等人也会捣乱,但以朱温凌驾天下群雄之上的绝对实力,这时无论想做什么都能实现。

周边阅读:

《大唐终结者朱温1,追随黄巢转战南北5年,投降大唐反戈一击 》

《大唐终结者朱温2:从生存到扩张,朱温人生当中的第三次重大选择 》

《大唐终结者朱温3:战河北、克蔡州,主角光环在身的朱温战无不胜 》

《大唐终结者朱温4:现实很骨感,唐昭宗初期两年朱温几乎一无所获 》

《大唐终结者朱温5苦战六年取得东方三镇,朱温有了争霸天下的本钱 》

《大唐终结者朱温6:淮南败了河北补,朱、李、杨、刘四方大乱战 》

1 文言文宋江起河朔翻译

宋江在河朔起事,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宋江军队将到海州,叔夜派侦探侦知他们的去向,宋江军队直接到海边,抢走大船十多艘,运载战利品。张叔夜于是招募死士得到一千人,在城边设伏,而让轻兵在海边抵抗,引诱宋江军队作战。先把壮卒埋伏在海旁,等两军作战时,用火烧掉宋江军队的船只。宋江军队听说船被烧,都没有斗志,伏兵乘机攻击,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宋江才投降。

加任直学士,改任知济南府。山东各地盗贼突然到来,叔夜估计无力抵挡,对僚佐们说:“如果束手等待援兵,百姓将没有一个活下来,应当用计拖延。如果能拖延三天,我的大事就能成功。”于是拿出原来用过的赦免盗贼的文书,让邮卒送到郡里,盗贼们听说,果然稍稍松懈。叔夜在谯门会饮,显示自己的闲暇,派官员把恩旨告诉盗贼。盗贼猜疑不止,到晚上还未做出决断。叔夜调派五千士卒,趁盗贼松懈时加以攻击,盗贼们溃逃了,追杀数千人。因战功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骑兵,与诸将并力截断敌人归路,奏章未上报。改任知邓州。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第二天出发。到了尉氏,与金人游兵相遇,转战前进。十一月十五日,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皇帝点头同意。加任他为延康殿学士。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皇帝派使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嵇仲努力吧!”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到达白沟时,车夫说:“过了界河了。”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2 关于宋江的文言文原文

楼主您好;

真实的宋江在历史上有过短短的一些描述。

1、《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2、《宋史·徽宗纪》:“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

3、《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3 关于宋江的文言文原文

真实的宋江在历史上有过短短的一些描述1、《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2、《宋史·徽宗纪》:“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3、《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4 宋江起河朔踞什么意思

应该是《宋史》中关于宋佳的记述吧,意思就是宋江从淮南起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宋史·张叔夜传》所叙:“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

5 官军莫敢婴其锋是因为

“官军莫敢婴其锋”出自《宋史·张叔夜传》,而非小说《水浒传》。《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頕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这段话中没有明确说明,对于转战各地的宋江兵马,“官军莫敢婴其锋”的原因。但是,从后来宋高宗与岳飞谈话时,岳飞提出要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这件事来看,对于宋江,宋朝“官军莫敢婴其锋”的原因,主要还是官员们爱财、怕死。所以,当遇到张叔夜这样吧爱财、不怕死,深入实际、探明敌情并制订出正确作战方案进行指挥的官员,宋江只能投降啦。

6 古文中的“河朔”在那了

河朔《ZDICNET 汉 典 网》1古代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

《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 河 朔。” 孔 传:“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於 河 之北。”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袁绍 ]振一郡之卒,撮 冀州 之众,威震 河 朔,名重天下。” 清 李寅 《书邺侯传》诗:“但清 河 朔风尘易,欲扫宫庭枳棘难。”

郭沫若 《前茅·哀时古调四》:“ 河 朔 淮 西一宵尽,满池鹅鸭可成兵。”2见“ 河朔饮 ”。

《初学记》卷三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大驾都 许 ,使光禄大夫 刘松 北镇 袁绍 军,与 绍 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饮。”

后因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南朝 梁 何逊 《苦热》诗:“实无 河 朔饮,空有 临淄 汗。”

北周 庾信 《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欣兹 河 朔饮,对此 洛阳 才。” 清 曹寅 《惜红衣·东渚荷花》词:“故人要我, 河 朔饮,深杯未足。”

亦省作“ 河朔 ”。 唐 王勃 《夏日宴张二林亭序》:“香杯浊醴,是 河 朔之平生;雄笔清词,得 高阳 之意气。”

清 孙枝蔚 《宴集李嗣远东园分韵得幢字侵字》:“高会追 河 朔,凉风满北窻。”。

7 文言文闲人怎么说呢

1 文言文闲人:闲者。

2 闲人亦作“间者”。间谍;探子。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六:“有闲者自蜀还,上问曰:‘剑外有何事?’闲者曰:‘但闻成都满城诵朱长山 《苦热》诗。’”《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

3 闲人亦作“间者”。近来。《史记·孝文本纪》:“闲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 《史记·孝武本纪》:“间者河溢皋陆,堤繇不息。”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闲者官常刓敝,习俗竞流。”

8 水浒传文章出处哪里

宋史《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汪应辰《文定集·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谓:“河北剧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张守《毗陵集·秘阁修撰蒋圆墓志铭》谓:“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振,吏多避匿。”《宋史·徽宗纪》:“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张叔夜传》所叙最详:“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李存勖的一生写照,就是一段家族复仇史。其父李克用临终之际,留下三大恨,要李克用继承父志、为父报仇。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第一恨是后梁皇帝朱温。李克用帮助朱温会战黄巢起义军,而朱温却恩将仇报,一把火差点儿烧死李克用。之后,晋梁争霸,朱温两次兵围太原,把山西猛虎李克用打成了丧家犬。

第二恨是幽州刘仁恭、第三恨是契丹耶律阿保机,一个是李克用所立的小弟、幽州节度使,一个是李克用所结的兄弟、草原雄主。而这两个人全是背信弃义的小人,“皆背晋以归梁”。

无忘乃父之志,李存勖就要继续晋梁争霸,并在争霸战争中消灭朱温的后梁政权。李存勖的根据地是山西太原,朱温的根据地是河南汴州,看似是山西与河南争霸。但关键点却是割据百年的河朔三镇。

大唐皇帝不满意的豪门阀阅,黄巢给消灭了;大唐朝廷不满意的宦官势力,朱温给消灭了。而大唐帝国一直就不满意的河朔三镇,则是被五代十国的的藩镇兼并战争给解决的。但是,此时的天下已经再无大唐。

李存勖要为父报仇,就必须与梁争霸;而与梁争霸,就必须争夺河北。河北就是晋梁争霸的关键所在。所以,五代十国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就是终结河朔三镇的百年割据。而谁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谁就能够成就一代风采。

01形胜之地之所以形胜:就是因为一直打不死

山西高地,乱世必出军阀。但山西财富却无力支持山西军阀雄霸天下。所以,山西军阀要争霸天下,就一定要东出河北。因为河北是财富之源。

公元890年,李克用进攻昭义藩镇。昭义位于今天的山西与河北交界。所以,李克用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以山西形胜和沙陀骑兵染指河北财富。

但是,李克用的这一举动,立即招致天下诸侯的警觉,甚至长安朝廷也被震动。于是,中原藩镇朱温、长安昭宗朝廷以及河朔幽州藩镇,立即组成了一个天下联盟,围攻山西李克用。山西形胜,遭遇了第一次危机考验。

但是,此次危机却被李克用轻松化解,因为沙陀骑兵横行山西。李克用不仅让征伐山西的神策军有来无回,而且还顺便抢掠了河中、成德。公元893年和894年,李克用出兵河北,打服成德、全定幽州,立刘仁恭为幽州节度使。大唐打了上百年也打不服的河朔三镇,而李克用竟能以河东一地吊打两个。

昭宗朝廷与河朔三镇,这时候已经一起没落了。所以,最厉害的势力是河南朱温。朱温一出手,李克用便遭遇了真正的危机。在兼并山东藩镇之后,朱温开始联手魏博、成德、义武等河北藩镇进攻山西李克用。

公元901年,朱温大军扫荡河中、包围太原。但是,朱温军队突遭暴雨,军中疾病流行,于是只能退兵。但是,还没等李克用完全恢复失地,朱温就卷土重来。

公元902年,朱温再次出击山西、包围太原。李克用一边困守坚城,一边筹谋出逃。但是,朱温军队又突遭瘟疫,于是此次征战山西只能作罢。

这就是山西的尴尬,以山西一地根本无力争霸天下。但遇中原劲敌,山西猛虎也只能是乖乖猫。但是,形胜之所以形胜,首先是因为能够立足不败之地。无论河南朱温与河朔藩镇如何进攻,都不能快速消灭李克用。由中原北上山西必走沟壑盆地,由河北西入山西必穿太行陉道。这个形胜因素,使得山西军阀一直打不死。

02李存勖的争霸攻略:山西必并河北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在结束内部斗争后成为山西高地的****。面对晋梁争霸,李存勖会怎么打呢?

刘邦还兵三秦之前,大将军韩信便在汉中申军法,以秦法军制整顿汉军。所以,还入三秦和东出函谷的刘邦军队,才能堪当楚汉之间的争霸战争。

李存勖也是这个套路。沙陀骑兵虽然能战,却军纪涣散,战场攻坚主要是靠单兵彪悍。然而,要争霸天下,就必须得有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李克用承袭晋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军纪入手、整顿沙陀骑兵。不见敌军不得上马,确保骑兵能够在战时发挥最强冲击力;步骑集结作战,必须确保阵型和队形;分路出击之时,必须确保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等等这些军纪的申明,使得沙陀骑兵实现了战斗力升级。

在潞州之战后,李存勖出兵河北、救援成德藩镇,与朱温爆发了柏乡之战。此战,沙陀骑兵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一举歼灭梁军两万多人,朱温最为精锐的龙骧和神捷两军全军覆没。

潞州之战和柏乡之战后,晋梁争霸的形势发生了初步逆转,李存勖开始掌握主动。

首先是潞州之战,李存勖巩固山西、朱温退出上党,山西高地为晋所控。

其次是柏乡之战,李克用击溃朱温大军,证明了沙陀骑兵的第一霸主地位。

第三是河北格局,朱温势力退缩到魏博藩镇,而李克用则可以纵横河北大地。

而最重要的转折点,应该是朱温被弑。这个枭雄一旦毙命,天下便无人再是李存勖的对手。于是,接下来的动作就是联合成德、义武等河北藩镇进攻幽州藩镇。消灭幽州藩镇之后,李存勖终于可以还告太庙,因为“系燕父子以组”,李存勖为父亲李克用报了一恨。

公元915年,趁魏博藩镇爆发兵乱,李存勖举兵攻取魏博,收编魏博牙兵。公元916年,李存勖再次出击魏博,扫荡了整个黄河以北。至此,晋梁形势发生彻底变化,因为李存勖已经实现了以山西形胜兼河北财富的最强模式。

而就在李存勖志得意满之时,其父李克用的第二个仇人、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举兵五十万进犯幽州。周德威死守幽州,李嗣源火速支援,没用李存勖出手,沙陀骑兵便教训了耶律阿保机怎么做人。契丹大军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和无数头牛羊,退回大漠。

03李存勖纵横天下:其兴也勃焉

北除契丹之患,南扫魏博藩镇,李存勖与后梁政权隔黄河相望。这时候,晋有山西、河北,而后梁只能龟缩在中原河南。所以,胜负形势立判。

公元920年,后梁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叛梁归晋,李存勖全部占据了山西这个形胜高地。

公元921年,成德张文礼发动兵变,义武王处直勾结契丹,李存勖开始解决内部问题。经过公元921年和公元922年的连续征战,李存勖彻底解决了河朔三镇的割据问题,并自领成德节度使。

公元923年,李存勖接受各路藩镇劝进,登基为帝。

西晋末年,刘渊称雄山西,以大汉外甥的身份接续大汉统序,一个匈奴人建立了刘汉政权。五代十国,同样是称雄山西的李存勖,同样是接续大唐统序,一个沙陀人建立了后唐政权。对于前代王朝,中原枭雄真是太无情,而塞北雄主却是真有义。这真是历史的吊轨。

后唐政权治下十三藩镇、五十个州,成为当时最强政治势力。而接下来,后唐政权的历史任务就是统一天下、再造山河。

但此时,后唐政权也危机四伏。不仅北方的契丹虎视眈眈,而且山西潞州叛唐归梁、后梁董璋猛攻泽州,同时相州等地相继陷落。

北方契丹虎视眈眈、山西危机四伏、河北连连挫败。但李存勖就是李存勖,即不管北方契丹,也不管山西老家,直接从山东方向迂回后梁的老巢汴州。公元923年,李存勖发动了灭国战争。当年闰四月,后唐的前锋军队从山东方向渡过黄河;当年十月,后梁军队抵达汴州城下。后梁皇帝朱友贞自杀殉国,汴州军民开城投降,李存勖由大梁门进入后梁东京,后梁国灭。

公元924年,李存勖迁都洛阳,势力向关中方向拓展。关中李茂贞上表朝廷,请行藩臣之礼,取消岐国国号。

公元925年,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主帅,出兵四川、攻灭前蜀。至此时,自公元888年王建入蜀后便一直割据的四川,终于重新归于中原王朝。

在消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后,李存勖不仅完成了复仇大业,而且登顶人生巅峰。而李存勖从巅峰跌落,却只是一瞬间。

04兴亡所在都是河北:大唐的问题也是李存勖的问题

公元926年,魏博戍卒兵变,同时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地爆发士兵大起义。

李存勖派大将李嗣源率侍卫亲军前往河北平叛。但是,侍卫亲军却在魏州城下哗变,与河北叛军合作,共同拥立李嗣源为帝。

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李嗣源只能黄袍加身,带领合流的亲军和叛军南征李存勖。李存勖御驾亲征,但李嗣源先行抵达汴州,大批后唐将领纷纷归附。

李存勖只能退兵返回洛阳,但军心已经涣散、士兵逃亡不断。于是,李存勖驻兵汜水关,在此等待由四川返还的长子李继岌所部。

但是,从马直(即亲军)指挥使郭从谦,却突然发动叛乱、火烧兴教门。李存勖组织宿卫仓促应战,但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

李存勖其兴也勃焉,但其亡也忽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这样解释的: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人,一众优伶乐手,就能终结了李存勖这个一代雄主李存勖吗?

有人说李存勖是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白痴。但是,他究竟白痴在哪里?一句白痴就会让所有人停止思考,因为白痴可以解释一切。

我们总以为有些坏事就是因为有了坏人,有些失败就是因为有了弱点。所以,才说: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李存勖的其亡也忽焉,就是因为积于忽微、困于所溺。但是,仔细观察李存勖之所以败亡,就会发现:那些积累的忽微、那些两难的所溺,根本就不是李存勖的问题,而是大唐以来一直就没有解决的问题。

唐朝弱因河朔三镇,就是河北一直出问题。李存勖巅峰之时,也是遭遇了河北问题,河北叛乱不断。

唐朝亡于藩镇割据,但藩镇的底层逻辑是:皇帝受制于将军、将军受制于士兵。河北士兵哗变,侍卫亲军不但不平叛,反而与叛军结成攻守同盟,威逼主帅李嗣源一同造反。

唐朝困于宦官问题,而李存勖的后唐也是宦官问题严重。大唐用宦官作为藩镇监军,后唐也以宦官作为藩镇监军。大唐皇帝视宦官为心腹爪牙,后唐李存勖也视宦官为心腹爪牙。

因与宦官不睦,功臣郭崇韬被害至死。而发动兴教门之变的郭从谦,一直视郭崇韬为叔父,政变的起因竟是复仇。

所以,这些都不是李存勖的问题,而是大唐由来已久的问题,在五代十国的继续延续。李存勖在形式上解决了河朔三镇问题,却解决不了大唐的藩镇问题、宦官问题。这些问题的底层逻辑一直存在,所以总要表现出问题来,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在后唐。

历史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能够发现问题的,堪当明君;能够解决问题的,堪当雄主。但是,消灭不了问题的底层生长逻辑,仍旧无济于事,到最后只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大唐晚期以及五代十国,之所以混乱不断,就是因为问题的底层生长逻辑一直存在。那么,问题的底层生长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接下来将会逐个介绍五代的乱世雄主和风云变幻,在品味这些故事之后,我们也会逐渐拨开问题的面纱,找到这个底层生长逻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18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