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中表达情感上的手法是:?

登幽州台歌中表达情感上的手法是:?,第1张

  吊古伤今

  时间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诗人,面对辽阔的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

  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孤独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

  悠悠的历史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柳亭诗话》云:"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假令陈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

 《登幽州台歌》创作于初唐时期,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著名诗歌,全诗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二句俯仰古今,第三句登楼眺望,第四句描绘诗人的情绪,那么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达了作者落寞、苦闷、悲愤的情感。

 2、其实《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歌,作者除了抒发自己寂寞、苦闷的心情之外,还揭露了当时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3、《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幽州台是哪儿

 幽州台,即是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怀古伤今,那些先者贤人被重用,而自己却不被重用,深感怀才不遇。

《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尽境遇的苦闷与悲愤之情。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陈子昂借吊古以来抒发自己内心寂寞苦闷心情的同时,也揭露出当时黑暗社会下那一批知识分子们所面临的相同遭遇。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在其壮志难酬、抱负未展、怀才不遇而经历种种仕途风雨和官场挫折后,悲愤至极而以豪语道出的无奈。当他渴望建功立业以求与天地同垂不朽的愿望落空以后,这才认识到天地悠悠、宇宙无穷,而人类的任何事功都会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如烟消散,无法与天地日月同寿齐光,故而涔然泪下。这一点也正是引起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共鸣的地方。人类的渺小远不能与宇宙的浩大相比,人类的历史远不能同时间的长河相始终,因此众人感之而颂子昂之先知先觉。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登幽州台歌》诗意画[3] 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18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