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三首赏析

八下古诗《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三首赏析,第1张

十二、 雁门太守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黑云压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半卷红旗,轻骑驰向易水边;天寒霜气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

1、请你选取一联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脑海中呈现的战争场面,并写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 分)

5、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雁冂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圧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圧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C、颈联“半巻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 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祥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扱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6、这首诗构思奇特,丰想象富。诗的首联作者仅用一个“ ①  ”字,便把守军处境艰难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颈联中的“霜重鼓寒”则写出了战争的  ②   ;尾联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   ③   的情感。(3分)

7、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彩夺目,使人不敢熟视”。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3分)

8、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3分)

9、诗歌运用了侧面描写,请简要分析。(2分)

10、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分)

1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的“黄金台”和“玉龙”分别指什么?此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黄金台”与“幽州台”同指战国燕昭王所建招贤台,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各异,请指出其不同之处。(3分)

13、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

14、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十二《雁门太守行》答案

表现手法不同《登》全篇无一句写景,直发胸臆,将诗人的情感像火山一样喷发而出《黄》写景、抒情并有借景抒情,情景相融

主旨不同《登》旨在悲慨自己的生不逢时,空有一身才干却得不到施展《黄》旨在感时与还乡

还有格式不同一个是七古,一个是七律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

其真正的故址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台上隶属于北章村,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目前遗址尚存。

据清康熙十二年定兴县志记载:“黄金台燕昭王筑,,礼郭隗以致士。

乐毅剧辛先后至。

故址在县西三十里北章村。

年华旷邈,风雨崩摧于此,愈彰深古,触人远怀。

不知乃自何人构为梵宇,缀以浮屠,则悬金区作布金地矣惜也。

”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记载:“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所为乐、郭筑而礼之者,其胜迹皆在定兴。

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

据史料考证,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共执政33年。

他即位之初即着手招徕人才。

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军联合各国攻齐,占领70余城。

推测筑台时间起于公元前310年。

当时只言筑台而无“黄金”二字,洎鲍明远(南朝宋文学家,即鲍照,史称鲍参军)《放歌行》“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始见黄金台之名。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在现今北京大兴)。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著名诗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典故相同,只不过是地址在哪有争议。

表现手法不同。《登》全篇无一句写景,直发胸臆,将诗人的情感像火山一样喷发而出。《黄》写景、抒情并有。借景抒情,情景相融。

主旨不同。《登》旨在悲慨自己的生不逢时,空有一身才干却得不到施展。《黄》旨在感时与还乡。

还有格式不同。一个是七古,一个是七律。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感情,具有凄凉的感情基调。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文,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登幽州台歌

唐代: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扩展资料: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2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