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念

致橡树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念,第1张

橡树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相互扶持、理解的爱情观。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在文革十年之后,人们似乎都耻于谈论爱情。爱情被丑陋化、妖魔化……舒婷却在诗歌里勇敢地说出了爱。

勇敢地表达了爱情应该是平等的、分享的、共存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共同的事业和命运之上的,这样的一种爱情观,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无疑具有令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的效果。而诗人借助树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赋予了思想鲜艳的颜色。

经过民众的网上投票,橡树被选为美国国树。橡树获得10万多张选票,亚军红杉(含巨杉)得票8万多张。橡树是美国分布最广的硬材阔叶树,共有白橡、黑橡、蓝橡、大果橡、常绿橡、大红橡、星毛橡等60多个品种,高度在10米至40米之间,寿命可达数百年,各个品种都以如云冠盖而引人注目。从木材纹理来看, 粗犷豪迈,犹如美国的文化精髓一般——粗犷豪迈又不失自然浪漫橡树是美国的巨大财富。在它的众多特色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比绝大多数树种都更容易移栽成活,并且它对于周围城镇环境的适应力也是惊人的强大。 橡树很久就是美国精神家园的象征了比如<飘>中一开始就有一个经典的情节思嘉和少男少女们一起参加在十二橡树举行的宴会作为引子开始了整个故事就像<飘>的作者玛格丽特说的那样橡树象征着一个阶层和一种生活方式它代表了庄园精神中独有的那份高远幽静、典雅秀美,处处洋溢家族情怀。

 《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祖籍江苏省南京市,台湾当代作家。1930年生,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来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见长,能够运用声、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高二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李乐薇先生写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如:写自己小花园时说 “开放性的院子”、“有形的围墙”侧重表现“无形的围墙”,目的是说小屋环境“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这种环境里生活是何等心情舒畅,自由自在。描写破晓和入暮美景时,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过程中有难以言传的享受,作者还点到,小屋是“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高二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把握作者的语境和写作思路。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品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领会文章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感受。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文章诗化的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2、托物言志的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心目中的房子建在哪里?怎么设计?

 2、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向往已旧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的湘江畔,在徐志摹的康桥边,在郑愁予达达马蹄声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一样在海边,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是归有光的一处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呢?

 二、新课学习。

 1、师:大家都预习过了课文了,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了,今天就不强调了字词了。今天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朗诵课文,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作者优美的句子和隐藏在句中的情感。下面请大家花两三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呆会儿,我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不能笼统的说每一句好,一定要找出自认为最好的。)

 教师准备: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痔一点。

 也许那是上帝赏玩的牡丹或芍药。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略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栖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山峡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

 它给人一种朦胧美,恍若仙镜。

 2、听配乐朗读。

 3、朗读训练。

 问: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下面请同学找出喜欢的句子,自由读出来,要求:读出味道来。

 作业布置:熟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高二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手法。

 2鉴赏品味散文的内容,表现技巧、语言。

 3理解作者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的语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如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

 二解题

 作者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有感情。

 “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我的空中楼阁》也正是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

 三整体感知

 1在文中“我的空中楼阁”具体指什么

 山上小屋--“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2作者是怎样写山和小屋的关系

 ①“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暗喻,拟人,突出了小屋的玲珑、小巧的特点

 ②“柔和的一个角度上”:明暗和色泽差别不大、不刺眼,和顺悦耳,质地柔软,亲切、温顺。

 山坡平缓,地势、地形,具体的事物赋予色彩、质地、性情。

 ③“点破”:直接了当地捅破,力度突出的是小屋的位置的显眼、显要和。

 ④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a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杨朔《画山绣水》)

 b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春之声》)

 c“砰”一声,郎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观众们蜂涌到场子里,将一束束散发着馨香的鲜花,献给教练、领队和姑娘们。(鲁光《中国姑娘》)

 d张老师却是一对厚嘴唇,冬春常被风吹得爆出干皮儿;从这对厚嘴唇里迸出的话语,总是那么热情、生动、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在学生们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识的种子,又像一把大笤帚,不停地把学生心田上的灰尘无情地扫去……

 上面例①用“莲花”、“海棠叶儿”、“一挂一挂的葡萄”、“仙人骑鹤”、“乐队吹箫”五个喻体来比喻“累累垂垂的石乳”这一个本体;例②用“雪”、“玉”、“飞溅的浪花”三个喻体来比喻“白丁香花”这个本体;例③用“海涛击岸”、“山洪爆发”、“飞瀑倾泻”三个喻体来比喻“欢呼声和掌声”这一个联合体;例④用“播种机”、“大笤帚”两个喻体来比喻“话语”这一个本体。如果用一个喻体来比一个本体,又用另一个喻体来比另一个本体,这不是博喻,这是比喻的连续运用。

 ⑤如果从选景、取景的角度看,这些内容从哪些角度观察

 远处。----远观全景。

 3作者怎样写小屋和树林的关系:

 ①树点缀了小屋(由近及远)。

 近观: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树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好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显得别致出色。高出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美而浓的树阴”,“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

 ②小屋点缀了树林、树丛(由远及近)

 远看: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隐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这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丰富的联想、想像,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屋的形势和情姿。这是此文托物言志的第一个里程碑。

 ③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山和小屋的关系

 相得益彰,相互掩映。

 4如果说以上内容是从实处写,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怎样写其它

 虚写

 写花园:由“领土”有限,到“领空”无限;由“有形的围墙”到“无形的围墙”;由花园的花朵到天上的云霞。小屋的光线也富有浪漫的文学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早晨光线加强,花蕊慢慢绽开,傍晚,光线暗淡,花瓣微微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中的小屋,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难怪作者情不自禁,“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啊!这是此文托物言志的第二个里程碑。

 5从文章的整体看,“我的空中楼阁”是不是确有其建筑

 理想中的生活地方。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合远离“入境”“不闻车马喧”之意。

 文章题为《我的空中楼阁》,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6“我的”这一定语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倾向从此可以感悟到作者什么样的志趣

 喜爱之情。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读最后一段。作者特意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所谓“地利”即“空中楼阁”,它踞于“高高的山坡之上”,“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是“我”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不必养鸟,无须挂画”,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这是此文托物言志的第三个里程碑。

 作者把小屋视为“快乐的起点”和“幸福的终点”,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薄,远离闹市人境,在尘嚣中寻找闲静,从明丽质朴的自然中获得无限的意趣,是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但作者这种幸福观是与众不同的,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对社会现实的厌恶和失望,对名利社会的彻底否定;也有其颇为消极的一面,即超凡脱俗、清心寡欲的遁世思想。因此,作者的这种“快乐”和“幸福”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种海市蜃楼式的幻景罢了,小屋只是一座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他所企望的境界实际上是镜中花水中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不过是人生的生活理想的寄托。

 文章开将从山写起,用比喻的方法,以神来之笔点出小屋的位置,接着用一组博喻来突出小屋点缀山,接着重点写小屋和树的关系,这部分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多方位写两者的关系。尔后,又以大量篇幅立足于小屋描写外面的景致,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在对外面多种景物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抒写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这样独具匠心的构思,使文章的内容由浅入深、由实而虚,也自然而然地借景物描写抒发了情怀。

 5表现手法

 文学创作中,作家有时感到某种抽象的精神难作具体描绘,有时也会由于某些原因不便对所表现的失望进行直接描述,于是便往往借对某一适当物象的描写,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让不便明言的情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这样的托物言志、咏物寄情的作品。状物与言志,融洽无间,和抒情也浑为一体。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高二语文《我的空中楼阁》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 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 (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五、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六、小结

 一篇优秀的散文,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我们鉴赏了课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趣美,即感受到了形式外在的美,又领略到了内在的意蕴美。

 板书设计:

橡树的花语

橡树有着什么样的花语呢,其实它的花语还是很独特的,是权威。

橡树文化寓意

橡树的材质比较好,具有森林之王的美称。很多的国家都是将橡树当做是圣树,认为橡树是有魔力的,并且是长寿和强壮、骄傲的象征。人们还常常将红丝带系在橡树上面,表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盼。

在欧美地区,橡树被人们视作神秘之树,据说,橡树的掌管者是希腊主神宙斯和罗马爱神丘比特、灶神维塔斯。据说在宙斯神殿里,就有一棵具有神力的橡树,这橡树叶的沙沙声就是宙斯对希腊人的晓喻。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祭司在求雨的时候,会用橡树树种在圣泉中沾上水。

在欧美地区的文化中,橡树代表力量,表示权威。它在德鲁伊特教中也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在德鲁伊特教的一些祭祀的仪式上,橡树被当做轴心物品进行摆放,象征的是男子的智慧。而橡树的所结的果实也被人们当做圣果。

在古罗马时期,在人们结婚的仪式上,一定要有橡树的树枝,因为这样可以增进新婚夫妇之间的感情,并祝福他们可以多子多孙。

据说,如果在梦中梦见带着橡树的树叶编制成的花冠,这就是成功的征兆。如果梦见有雷劈到橡树的,则预示着爱情会有波折。如果梦见爬上橡树,就预示着事业顺利,能够有所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1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