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就是北纬纬度为23°26′的那条纬线;南回归线就是南纬23°26′的那条纬线。
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意思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是常见的地理术语。其中南回归线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时移到最南时所在的纬线,而北回归线指的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最北的界限。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的成因:
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椭圆。这个椭圆所构成的平面叫轨道平面,亦称黄道平面。地球一面绕地轴自转,一面绕日公转,在这一过程中,地轴并不与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相垂直,而是倾斜的,其夹角约为66°34′。
地轴的倾斜方向在空间始终保持不变(平移),致使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相重合(不平行),而呈倾斜状态,其夹角是66°34′的余角,即23°26′。这个夹角叫黄赤交角。与黄道平面在地球表面的大圆相切的纬线即为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为北回归线,南半球的为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意思:
南北回归线就是南纬和北纬纬度为23°26′的那条纬线(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南回归线是太阳在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大约在南纬23°26′,与纬度线平行。
南回归线是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内到达的最南界限。北回归线是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内到达的最北界限。
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的直射点都要到达两个回归线,然后返回赤道。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4′ 南北回归线的交角。也就是说,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着太阳旋转。这样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发生南北的移动。
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纬23°26′的纬线上。过了夏至,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北纬23°26′的纬线是太阳光在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光直射在南纬23°26′的纬线上,冬至过后,太阳光又开始逐渐北移,到夏至时,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南纬23°26′的纬线则是太阳光在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南回归线。
其纬度数值等于黄赤交角,大约在南(北)纬23度26分,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
每年太阳能够直射到的位置最北的纬线(约在 23°26′N),位于热带与北温带之间,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位置并不固定,据科学家观测,北回归线每年南移约14米。
穿越的省级行政单位
中国境内自西往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穿越的地形区
我国境内,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的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主要地形区。
穿越的国家和地区
自120°W起由西往东,北回归线穿越的国家依次有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非洲);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亚洲);美国、墨西哥、巴哈马(北美洲)。共计16个国家和地区。
穿越的大洲和大洋
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穿越的亚洲气候带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
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洋
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形区
马达加斯加岛(非洲)、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德拉肯斯山脉(非洲)、南非高原(非洲)、卡拉哈迪沙漠(非洲)、纳米比亚沙漠(非洲)、西部高原(大洋洲)、不及森沙漠(大洋洲)、中部平原(大洋洲)、巴克利台地(大洋洲)、大分水岭(大洋洲)、大堡礁(大洋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和拉普拉塔平原(南美洲)。南回归线穿过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热带沙漠气候(非洲)、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大洋洲和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洲)和山地气候(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
非洲: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南非,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大洋洲:澳大利亚;南美洲: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