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里面包含了些什么元素

中国舞里面包含了些什么元素,第1张

一个成熟的古典民族演员在舞台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神”“形”“劲”“律”的高度融合。

这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八大元素

提、沉、冲、靠、含、腆、移、仰

提:

在沉的基础上,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顶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逐渐张开,瞳孔放神。

沉:

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沉丹田,以沉气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

冲: 

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靠:

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方向,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身如向右,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含:

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

腆:

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含腆”是里含外开形成的前后运动

横移:

盘坐准备。提气后,腰发力在沉的过程中由一侧的腰推动往正旁(3点或7点)水平移出到最大限度,头往反方向倾。注意肩与地面保持平行线,骨盆平整固定,沉肩,腰侧肌抻长,脊椎拉长。横移是左右动律

仰:

盘坐准备,在提的基础上双手展开敞胸,胸往上顶,头看上方。

舞乐诗是运用XR(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技术)、CG(计算机动画)等前沿特技手段,表现了“人在画中舞,画随景而动”的诗意江南图景。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编导用单袖掩面、后仰拖地行走的舞台调度完成了“深远”的视觉构图,“青绿腰”在视觉中心的聚焦,“群山”聚集后迅速分散,台后方“女分身”的动作重复,形成了山前山后青绿“倒影”的视觉效果,也达到了编导想要表达的“青绿”内心幻化的“心物同构”,充分实现了移情的艺术表达。

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类节目再度火爆“出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创意舞蹈《金面》以及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等掀起了一股艺术“活化”文物的热潮。《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用写意、移情的艺术手法将青绿山水的意象幻化,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端庄,绛唇高髻;真可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三星堆的神秘和青铜文化、金面的传奇故事,富春山居图的江南烟波浩渺和文人诗词中那种宁静淡泊、超脱自然的精神状态,都步入了观众的心灵……

当舞蹈遇到文物时,跨越了考古文字的历史鸿沟,营造出舞蹈这种独具时空魅力的艺术情境,将历史与文化感“浸透”于春晚现场,让传统“活跃”在当下。

中华文明是中国舞蹈创作的沃土、根基和宝藏

中国有大量的文物与舞蹈息息相关,如汉画像砖、敦煌壁画、乐舞俑等均有表现舞蹈场面、动作的静态形象。在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中,舞蹈逐渐融入戏曲艺术中,因此在1950年中国古典舞建构初期,欧阳予倩先生最早提出了“中国古典舞”,专指京剧、昆曲中的舞蹈。中国古典舞从无到有,在多年的发展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作为民族舞蹈文化建设平台的中国古典舞,是带有“复兴意义”的当代人的阐释与传承。

在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与剧目创作中,除了挖掘传统戏曲文化,也深入挖掘历史文物。1979年首演的经典舞剧《丝路花雨》使“敦煌舞”从“复活敦煌壁画”的方式中创生,创造了一种“民族舞蹈语言”,开创了敦煌舞的先河。北京舞蹈学院的孙颖先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探索出汉唐舞风,创作了《炎黄祭》《铜雀伎》等经典舞蹈剧目,尤其是舞蹈《戍卒乐》以一种当代人的视角,赋予秦始皇兵马俑鲜活生动的“人味”,在轻松诙谐的舞蹈韵律中回味千年前的文化积淀。

孙颖先生的这一编导理念在多年后由他的学生陈琳,在舞蹈《唐宫夜宴》中发挥得炉火纯青,在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中刷爆网络。由黄豆豆主演的舞蹈《秦俑魂》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古今穿越而共通的民族精神;《唐印》《唐宫夜宴》以及田湉的舞蹈剧场《俑》系列舞作都关注到古代乐舞俑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时代审美;2021年首演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为切入点,虚构了千年前发生在西域的传奇故事。可以说,在中国舞蹈的创作中,对历史文物的题材偏好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舞蹈创作的沃土、根基和宝藏。

文舞相融,匠心独具:打造千里江山连绵迤逦

在2022春晚舞台大放异彩的舞蹈《只此青绿》,源于2021年8月首演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舞蹈选段“青绿”,该作由著名编导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她们充分运用了视觉艺术的共通之处,在舞蹈编排上独具匠心、精雕细琢。

《千里江山图》的构图同时汇集了平远、高远、深远“三远法”的取景构图法则,使得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编导深受启发,舞蹈开场即采用了平远的构图,舞台前端的水波造境,凭借纵深的空间距离呈现辽远开阔的画面。从前景的三位女舞者拧倾的姿态,透过中景主演“青绿”侧身垂袖凝望,远景三四组错落有致的层峦造像,层次分明地呈现出千里江山连绵迤逦的气象。

在舞者汇聚呈三角形的舞段中,缓慢而迸发力度的转身,舞者伸出左脚轻点地面的重心移动,气息韵律的顿挫间离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象,这种视觉构图与绘画“高远”法则异曲同工。古语有云:“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是描绘崇山峻岭最为合适的方法,其视平线往往处于画面的下端,视觉效果突出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因而,这一舞段的动作也随之强化节奏和力度,与此前的虚静和行云流水形成对比,突出了奇峰峻峭、高崖万丈的青绿冷艳。

在文人山水画中,“深远”是最难表达的,古语有云:“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但在《只此青绿》中,编导用单袖掩面、后仰拖地行走的舞台调度完成了“深远”的视觉构图,“青绿腰”在视觉中心的聚焦,“群山”聚集后迅速分散,台后方“女分身”的动作重复,形成了山前山后青绿“倒影”的视觉效果,也达到了编导想要表达的“青绿”内心幻化的“心物同构”,充分实现了移情的艺术表达。

舞蹈“破界”“出圈”,是科技推动多媒体观演空间的创新

当河南卫视系列“奇妙夜”舞蹈节目的“出圈”,以及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的频上热搜,引领了晚会舞蹈影像的创作模式。舞蹈影像的叙事与传统舞蹈的叙事截然不同,舞蹈影像让观众通过镜头看舞蹈,体会“身在舞中游,心在镜中观”的微妙互动。2022年央视春晚也借鉴了舞蹈影像与科技的融合,在创意舞蹈《金面》中使用裸眼3D和全息影像等高科技,特邀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了一段跨越古今的双人舞,一位当代女孩在博物馆触摸历史,通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像,将文物“复活”,穿越回千年前的古蜀文明,跨越千年的爱恋在神树的见证下,在神秘金面的封存下,一舞千年、一梦千年。舞者半蹲、双手三道弯交折的动作造型,独具西南民族的舞蹈特点,舞蹈没有一味追求西方芭蕾双人舞的托举技巧,而是突出中国舞蹈的形神合一、朴实浪漫的审美趣味,也看得出编导杨丽萍的艺术风格和独具匠心,“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展现了亘古不变的爱之主题。

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运用XR(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技术)、CG(计算机动画)等前沿特技手段在摄影棚里拍摄了一周,又剪辑了20天,最终呈现了一幅三维动态的《富春山居图》,作品以数名手持油纸伞的江南女子翩迁起舞“入画”,通过江南女子的视角在徐徐展开的江南烟雨山水中,逐渐相遇“渔樵耕读”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诗词歌舞中展现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了“人在画中舞,画随景而动”的诗意江南图景。 传统舞蹈的观演空间是舞台、剧场,而舞蹈影像的观演空间已从电视媒介扩展至舞台剧场与电视媒介等多媒体的融合。舞蹈影像既有舞蹈与电视艺术在镜头语言中的碰撞,也有舞蹈与信息技术在数字化舞蹈影像中的融合,如今舞蹈影像已经逐渐从舞台的技术手段超越成为独立的作品,使观众打破历史的界限,透过舞蹈艺术将现实与历史传统对接,通过物看到人,通过文物,感受蕴含的人文精神,因此在观演空间不断创新的当下,舞蹈与文物的连接顺势而为,带来非同一般的观感体验。

  一、中国当代舞产生的背景

  “当代舞”,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舞蹈运动至今发展的总体认定,它即是老一代舞蹈家近代舞蹈创作实践活动,更涵盖建国后巨大的新舞蹈创作运动实践,总体概括为中国“当代舞蹈”。当代舞蹈是指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材上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感情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在时间和舞种上比现代舞容纳的东西更加广泛。该舞种的作品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反映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性的精神风貌。

  比如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的女红军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被誉为“20世纪经典”的女子群舞《小溪 江河 大海》以一群少女或细碎流畅或奔腾跳跃的舞姿,象征着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最终汇入大海的景象,以此揭示出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独舞《太阳鸟》以其精致独特的艺术视角,写意的展现了人们对生命、阳光的诗般礼赞……

  二、中国当代舞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以上阐述了当代舞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或是举出的例子,从表面上看,当代舞正在迅猛发展,但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对于当代舞,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法,编法技巧等成形的规模,因为没有正规的体系,所以在实践中,舞者们无法捉摸透中国当代舞的理念。

  (一)理论上难以区分中国当代舞与现代舞

  自中国当代舞这个名称及概念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是在很困惑到底什么是现代舞而什么又是当代舞,它们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一连串的问题说明了中国当代舞的概念实在很模糊,其实不仅是一般人这么问,对专业研究舞蹈的舞者来说又有谁能拍胸脯说自己分的清楚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初提出‘当代舞’这个名称和概念的时候,没有严谨考虑过这个‘新’舞种背后的理念,更没有任何示范性的实践作品,以致名称提出来,才惹得议论纷纷。中国‘当代舞’这个舞蹈品种名称的出现,主要是世界性的现代舞在中国本土发展以来,中国舞蹈界对本土文化的保卫意识下的一个反应。就如同欧洲的艺术家把现代舞称为当代舞,这种称谓本身其实阐述了欧洲艺术家对充满创造性的现代舞的不同理解和文化诠释。当中国舞蹈界提出‘当代舞’概念的时候,其实也在进行对自身舞蹈发展的反思,并设计了‘当代舞’这一名称来证明中国的传统舞蹈也有创造性的空间。只不过,中国舞蹈权威们一开始便把‘当代舞’放在现代舞的对立面:现代舞是西方的,隐蔽的,难懂的,‘当代舞’是中国的,开朗的,易懂的,总之如果现代舞黑,当代舞就是白,这样简单黑白分明的思维方式,不但毫无必要,更凸显了本身对现代思潮的无知与偏见。就今天中国‘当代舞’作为一门独立舞蹈品种来看,如果它是坚持着必须是中国的,开朗的,易懂的,则它的发展前景是绝对不容乐观的。

  (二)在实践中难以区分中国当代舞和现代舞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海的舒巧老师编排一台舞剧《三毛》,以台湾女作家三毛的生平为背景,是很中国的题材,内容浪漫温馨,而且用的是中国观众都很易懂的舞剧形式,在今天看来,应该属于‘当代舞’的范畴,可是舞剧的发展到三毛移居非洲,和当地的非洲土著一起生活,要排一段非洲舞的时候,难题就来了:如何用中国的舞蹈语汇来排演一段非洲舞幸亏当时舒巧老师很放得开,也不管别人怎样说,就凭自己的想象力,霹雳啪啦地把那一大段非洲舞蹈排了出来。如果用今天的所谓中国‘当代舞’的自我设制的定义去看,《三毛》这套舞剧大部分都是‘当代舞’,唯独是那段非洲舞,因为不是中国题材的,就变成了‘现代舞’。那舞剧《三毛》应该是‘当代舞’还是‘现代舞’我想没有人搞得明白。

  同样地,今天中国许多现代舞者们以自由自在的心态去进行创作,题材不会自我设限,内容喜怒哀乐并存,表现手法更是各极其异,谁知被中国舞蹈学术机构的强行定性,变成是西方的,晦涩的,难懂的,确实让人莫名其妙。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有两位舞者:刘斌和许一鸣,前者刚刚创作了一支纯抽象,没有故事情节的舞蹈《卜》,后者在数年前编过一支非常沉痛的,怀念他逝世父亲的舞蹈《爸》,从中国舞蹈权威人士看来,应该都属于晦涩难懂的‘现代舞’,可两人在一年前合作编排了一台让观众看了,人人开怀大笑的舞剧《再见蜗牛》,以中国舞蹈界的标准来看,这个舞剧应该算是观众喜闻乐见,人人皆懂的‘当代舞’。我问刘斌和许一鸣,他们编的舞蹈到底是‘现代舞’还是‘当代舞’可连他们自己都是懵的。根据中国舞蹈权威对‘现代舞’和‘当代舞’的解释,可能我们只能这样说:在跳《卜》和《爸》时,他们是现代舞者,而在跳《再见蜗牛》时,他们就是中国‘当代舞’者。

  综上所述,当代舞现在面临的是既要鼓励创作,又不小心自我束缚的困境,这种困境常常让许多中国的编舞和艺术家无所适从。

  (三)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当代舞的发展

  中国的‘当代舞’跟中国的传统舞蹈的不同之处,应该是它的创造力,没有了创造性的‘当代舞’,又是从中国传统舞蹈发展出来,这种所谓中国的‘当代舞’跟中国已经有的舞蹈,如新编的民间舞或古典舞,没什么分别。可是就是创造力这个东西是阻碍当代舞发展的主要因素。所谓创造力讲究的就是有想象的空间,可以天马行空,想人之不敢想,做人之没有想过的东西,包括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形式。可是中国‘当代舞’的一顶大帽子盖下来——必须是中国题材的,有开朗内容的,易懂的表现形式的,那艺术家的创造空间便一下子被压缩了好多好多。有几多我们中国的古人曾经说过:「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中国‘当代舞’的题材内容,便有八成生活中不如意的经验不能应用。我们也知道,无论艺术家的创造力如何高妙,艺术的想象源于生活,还是不变的。中国‘当代舞’一开始便这样束手束脚,如何腾飞起来

  据我所知,中国的‘当代舞’是在2001年的第二届中央电视舞蹈大赛中被首次成为一项专项比赛项目。当年比赛舞蹈分成五大门类,在民族舞、芭蕾舞、国标舞和现代舞门类之外,还新设立了一门‘当代舞’。这门要进行比赛的‘当代舞’的艺术风格特征,真是众说纷纭,连当时大赛中被邀请成为‘当代舞组’的评委们都有点摸不着头。因为当年的‘当代舞组’评委会组长是总政歌舞团的团长张继刚,其后每年在中央电视大赛的‘当代舞组’中比赛的,也几乎全是军区歌舞团的舞蹈,慢慢让观众有个感觉,‘当代舞’便是以军队为题材的舞蹈。由此来看,当代舞前方的道路越走越窄。

  三、中国当代舞应如何走下去

  今天在中国的舞蹈圈子中我们那么急于把当代舞和现代舞的区分开来,其实是因为中国舞蹈界硬把现代舞和当代舞划分为两个不同舞种,甚至以舞种的名义来进行比赛。当然我们中国舞蹈界完全可以有自由和能力去建立一种新舞蹈品种,并为之命名,就如许多前辈们通过采风,研究,并在排练厅里进行实践教学,和在舞台上进行实践演出,建立了中国的古典舞系统和民族民间舞系统,可以跟西方舞台上,通过多年实践而得到的严谨芭蕾舞体系互相辉映。既然我们中国舞蹈界完全可以有自由和能力去建立一种新舞蹈品种,并为之命名,我认为至少可以命名为中国技术舞蹈,并有别于国际性通用的‘当代舞’。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当代舞的发展不仅仅只是改一个名字这么简单,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想要当代舞继续走下去,必须有更多舞者的思维的碰撞,以及让当代舞有自己的教学技巧和编法体系,这样才会使当代舞有路可走,并且走的是具有特色的中国舞蹈道路。

舞蹈知识大普及,为你扫一扫盲区

 1、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是谁

 答:冯双白

 2、舞蹈动作的基本元素

 答:动态 动速 动律 动力

 3、舞蹈的定义

 答: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和交流人类的情感,传达信息、劳动技能和经验的人体动作。

 4、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有哪些作品在世界获了奖(3—5个)

 答:红绸舞 荷花舞 鄂尔多斯舞 孔雀舞 春江花月夜

 5、舞蹈有哪些种类(3—5种)

 答:生活舞蹈 习俗舞蹈 宗教祭祀舞蹈 自于自娱舞蹈 体育舞蹈

 6、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最佳女主角奖是谁

 答:《额吉》中青年演员王颖

 7、你知道《云南映象》的编导和主演是谁吗

 答:杨丽萍

 8、芭蕾舞起源于哪个国家

 答:意大利

 9、芭蕾舞兴盛于哪个国家

 答:法国

 10、《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三大舞剧音乐的作者是谁

 11、芭蕾等于脚尖舞吗

 答:不等于

 12、你知道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

 答:开 、绷 、直 、立

 13、中国古代舞蹈史上有几个舞蹈艺术发展高峰

 答:周代—汉代—唐代

 14、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舞蹈家

 答:西施 、赵飞燕 、杨玉环

 15、敦煌舞蹈有哪些艺术特色

 答:西域文化 外来文化 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

 16、列举3—5种不同风格的秧歌舞

 答:东北秧歌 胶洲秧歌 海洋秧歌

 17、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的芭蕾舞剧是哪一部

 答:《红色娘子军》

 18、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民族舞剧是哪一部

 答:《宝莲灯》

 19、舞蹈作品的内容指的是什么

 答:题材 主题 人物 情节 环境

 20、舞蹈艺术有哪些审美特征

 答:形象性 感染性 功力性 独创性 记忆性

 21、舞蹈传播有哪些方式

 答:群众性舞蹈活动 舞蹈教学 塑像和绘画中的舞蹈形式 舞蹈演出

 22、舞蹈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独舞 双人舞 三人舞 群舞 组舞 歌舞 歌舞剧 舞剧等

 23、胶州秧歌是哪个地区的舞蹈

 答:山东

 24、中国古代舞蹈史上有几个舞蹈艺术发展高峰

 答:周代 汉代 唐代

 25、中国最早学习欧美舞蹈的是谁

 答:晚清时期的裕容龄

 26、中国新舞蹈的开拓者是谁

 答:吴晓邦

 27、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有几种

 答:农耕文化型 草原文化型 海洋文化型 绿洲文化型

 28、蒙古族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答:安代舞 筷子舞 盅碗舞等

 29、傣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形式

 答:嘎光 象角鼓舞 孔雀舞等

 30、朝鲜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答:农乐舞 杖鼓舞 扇子舞 剑舞等

 31、维吾尔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答:塞乃姆 多郎舞 萨玛舞

 32、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舞蹈作品

 答:《大武》、《灵星舞》、《盘鼓舞》

 33、舞蹈有几种情感形态

 答:情绪型 情感型 情理型

 34、舞蹈情感有几种样式

 答:外射式 内敛式

 35、舞剧结构有几种类型

 答:哑剧模式 性格化模式 交响模式 风俗模式

 36、舞蹈语言有几种组合方式

 答:重复 对比 平衡 变化 复合 拟喻

 37、舞蹈形体运动有几种规律

 答:节奏规律 呼吸规律 步伐规律

 38、《天鹅湖》的女主角叫什么

 答:奥杰塔

 39、《天鹅湖》共有几幕

 答:四幕

 40、芭蕾史上第一个高潮是哪个时期

 答:“浪漫芭蕾”时期

 41、新疆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例举3个)

 答:维吾尔族 塔吉克族 哈萨克族 塔塔尔族

 42、例举四个古典舞作品的名称

 答:《扇舞丹青》、《秦王点兵》、《 垓 下雄魂》、《春江花月夜》等等

 43、第一部比较成功的电视多媒体舞蹈是哪一部

 答:《扇舞丹青》

 44、《咱爸咱妈》的'编导是谁

 答:金苗苗

 45、桃李杯几年一届

 答:四年

 46、舞蹈创作的结构三要素

 答:时间 空间 样式

 47、林怀民是哪个舞团的编导

 答:台湾“云门舞集”

 48、傣族的“孔雀舞”最初是由女子表演还是男子表演

 答:男子

中国式浪漫是三束水稻送别袁老,延乔路与繁华大道,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宫遨游,中国人的浪漫,是永远铭记那些最英勇的人,是对家与国最深情的眷恋。

狭义上的浪漫来源于19世纪20年代至19世纪末诞生于西欧的浪漫主义,这里的浪漫特指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欧洲人认为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因为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同贵族,同命运抗争。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从不能使我屈服。贝多芬便是射手座的,所以后人喜欢把浪漫作为射手座的特征。浪漫,一般用来形容富有艺术美感的事物体验,即使是对于同一样事物,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定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一、定义不同

中国舞是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统称,其中还包含了民族舞在内的多种舞蹈。

民族舞只针对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风格相对稳定且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

二、模式不同

中国舞的成型时间不长,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随着新观念的不断涌入,它的可变性也很大。

民族舞历史悠久,不同民族的舞蹈差异很大,但模式化程度很高。

三、技巧要求不同

中国舞对舞者的技艺和身体的软开度要求更高。

民族舞由于舞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的需要对道具有较强的控制力,有的需要较好地把握身体姿态。

中国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民间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的、经过提炼和组织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正如闻一多在《说舞》中所言:“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总是与人类最热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国有多少年的文明,就有多少年的舞蹈史。从最蒙昧的上古时代开始,中国传统舞蹈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中国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45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