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对茶的雅称

古代人对茶的雅称,第1张

古代人对茶的雅称有哪些-粤北茶事分享三

1 乳茗

刚冒出幼芽的茶。清姚鼐《同秦澹初等游洪恩寺》:“明朝相忆皆千里,那易僧窗啜乳茗。”

2 茶枪

对茶的俗称。茶未展开时似枪,故称。

3 茶旗

对茶的喻称。茶叶泡开后如一面面小旗,故称茶叶。

4 茗饮

对茶的雅称。唐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瓮无谢玉为缸。”

5 瓯一

本指茶瓯上浮的茶沫,后以喻茶。

6 香茗

对茶的美称。茶为茗,喝之清香解渴,故称。唐白居易《晚起》:“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7 蔎

茶的古称。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喝茶的雅称有品茶、品茗、饮甘露、佳茗、沏香茗等,其次,还有许多别称,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

直到如今,茗和茶依旧通,故而喝茶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但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茶叶历史以及文化。槚:古书上指楸树或茶树,《尔雅》载有:槚,苦茶。蔎是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也是茶的别称。

《茶经·七之事》引扬雄《方言》记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蔎。茗,这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的雅称

清友: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写的就是在竹林里品茶,吹着风看夕阳的一桩雅事。

水厄:南北朝时期,茶有个代用语唤为水厄。在晋惠帝司马衷时代有个叫王蒙的士大夫,此人特好饮茶。凡从他门前经过的必被请进去喝上一阵,不嗜茶者简直苦不堪言,又怕得罪了主人,只好皱着眉头喝。久而久之,士大夫们一听说王蒙有请,便打趣道:今日又要遭水厄了。

1、荼: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但它是多音多义字,不专门表示茶。“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最早明确“荼”字包含有茶的意义的是《尔雅》。

2、茗: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香港陆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静农题写的茶联:“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酿香醪琥珀黄。”

3、不夜侯:喝茶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唐代曹邺诗云:“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4、消毒臣:唐朝《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5、涤烦子: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历来备受赞咏。唐代《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明代潘允哲诗曰:“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茶的别称雅号有:

1荼。

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只是其中一项。后来,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2 茗。

唐代后许多诗文中指茶。唐朝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3 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竹里品茶并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古人视此为雅事。

4 不夜侯。

茶的雅号,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5 清风使。

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6 龙芽风草。

除了采、蒸、捣、拍、焙、穿、封等环节,就是茶汤的烹煮了。宋代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有云:“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意为烹一杯香茗,要许多环节,尤其煮汤,更需一丝不苟。

判断新茶与陈茶:

1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2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3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喝茶的雅称叫品茶、品茗、饮甘露、佳茗、沏香茗等。

一种茶树,灌木或小型树木,幼枝上没有毛发。叶革质,长圆形或卵形,顶端钝或锋利,底部呈楔形,顶端光滑,下部没有毛发,初期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没有毛发。花为白色,花柄较长,萼片宽卵形到球形,无毛;花瓣宽卵形,基部略微联结,背面无毛,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上没有毛发。球状或1至2个球状的蒴果,高11~15cm,每一球有1-2个种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这就说明了“茶”是生活中最常见且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可是由来已久,据了解,“茶”的正名在唐代前期是“荼”,后来才演变为“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别名和雅号。

      据《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_、三曰_、四曰茗、五曰_。

      中国人以“品茶”为雅事,还在诗文中为茶起了很多雅号,例如以下几种:

      1、甘露: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出自《宋录》

      2、酪奴:惟茗不中,与酪作奴。——出自《洛阳伽蓝记》

      3、灵草: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出自《茶人》

      4、嘉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出自《试茗泉》

      5、叶嘉: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出自《叶嘉传》

      6、瑶草: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出自《龙门茶屋图》

      7、瑞草魁: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出自《题茶山》

      8、涤烦子: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出自《施肩吾》

      9、不夜侯: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出自《飞龙涧饮茶》

      茶的别名有荼、_、_、茗、_,雅号有皋芦、瓜芦、水厄、葭荼、苦荼、甘露、酪奴、灵草、嘉草、叶嘉、瑶草、瑞草魁、涤烦子、不夜侯等称呼,直到现在茗和茶还通用。

古代对茶有哪些雅称呼-粤北茶事分享四

1 荈,本指茶的老叶,即粗茶,后泛指茶。

2 涤烦子,茶的拟人戏称。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3 森伯,对茶的拟人称谓。

4 雀舌,对茶的俗称。茶芽似鸟雀的舌头,故称茶芽。

5 晚甘侯,茶的拟人戏称。

6 瑞草魁,古人对茶的美称。瑞草为香草,茶为瑞草之首,极言茶之佳美。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7 酪奴,茶的拟人戏称。

8 橄榄仙,对茶的拟称。喝茶后似食橄榄那样回味久长,故称。

9 槚,即楸树,本为一种乔木,后代指茶。

10 碧霞,对茶的美喻。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茶的雅称有茗、荈等。

茗:意思是茶。引申义:由嫩芽制成的茶,而茗由吴人陆玑《毛诗·草木疏》发表,说“蜀人作茶,吴人作茗”。

含义:

1、指一年之中春初之时采摘的刚抽芽的嫩芽。意为极嫩之茶。

2、形声。从艸,名声。本义: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后泛指茶。

3、茶树的嫩芽。 《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藓,嫩叶谓之茗。”

荈,意思是茶的老叶,即粗茶。

详细字义:

1、荈:茶叶老者。——《玉篇》

2、槚,苦荼。——《尔雅》。晋·郭璞:“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3、采摘时间较晚的茶。

时代起源说:

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9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