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作用

碳中和的作用,第1张

“碳中和”是一个新鲜名词。英国已兴建首个“碳中和”生态村。新牛津英语字典2006年度词汇就是“碳中和”。通俗地说,你日常活动可能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植树等方法来中和抵消。令人欣喜的是,“环保”二字已经开始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已把环保变成生活自觉。在许多有识之士那里,“碳中和”已成为自发行动。曾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中看到,一位京城嘉宾说自己尽量不开私家小车了,难以避免要开车出去,就累计一年的碳排放量,到植树时节就去郊区栽种一定量的树木来中和抵消。“碳中和”行动,是“绿色奥运”的“现在进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球气温已达12万年来的最高值,急待每个人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

外来词“碳中和”,自然让人想起中国传统的“致中和”。《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致中和”是三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但要达到天人合一,达到万物皆育,达到和谐之境,确实也不容易。为了经济增长,我们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已经太大;今天如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全方位达到“碳中和”,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碳中和”涉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仅凭百姓个人行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产导致的碳排放,比生活导致的碳排放更严重、更厉害。如果各级官员、各家企业都能争戴环保和绿化的“绿帽子”,甩掉浓烟滚滚污染严重的“黑帽子”,那多好。“碳中和”要想“致中和”,就需要全民族的共识,需要全社会的行动。

有认识才会有行动,而且行动要持之不懈。比如两岸包机直航,航线“截弯取直”,减少汽油耗费,台湾地区***马英九就说这也是“节能减碳”。可现实中还有很多地方尚缺“节能减碳”意识。

森林树木,就像地球之肺。科学家说,城里的一棵大树,抵得上五六台空调;不仅带来阴凉,而且还能中和二氧化碳。每一棵树,都是那么的宝贵。难怪荷兰为了一棵树而大打官司:二战时,14岁的犹太小女孩安妮·弗兰克躲避纳粹抓捕藏进密室,写下感人的《安妮日记》,日记中写到的一棵栗树,几乎是唯一可见的窗外景象,是她赞美大自然的唯一对象,也给幽闭带来自由的无限遐想。如今这“安妮栗树”已150多岁高龄,成了“文化之树”,因病害而老朽,有倾倒之危险,危及了公共安全,面临被砍伐的命运。当地为了拯救这棵树,已经花了十几万欧元。法庭发放了砍伐许可证,但在荷兰引发强烈反对,结果官司打了好几回,博弈进行了很长时间。不管“安妮栗树”的最终命运如何,其国民这样看重和保护一棵树,其精神文化层面不就是“致中和”的高境界吗。

自然多么好:人类排放的碳,靠的是森林树木给吸收。但自然环境最弱势。最可怕的是,人类对环境往往拥有“合法伤害权”。环保作家徐刚说:“中国,你要小心翼翼地接近辉煌。”说得真好。如果不小心翼翼,那么“辉煌”其实是海市蜃楼,无法接近。人类需要精神内守、需要行动外化;有了精神内守“致中和”,才有行动外化“碳中和”。

首先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的挑战,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必须做出行动,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其次是为了保证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急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国家,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制造加工能力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更加庞大,也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加速攀升。而我们国家的油气资源相对发展却十分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构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中和

      “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即是“碳中和”。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之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方式是植树造林。

      碳抵消是指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排放量。

以下是中国一定要实现碳中和的原因:

《巴黎协定》所规定的目标,是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20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在20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不仅如此,各缔约方还将为争取实现15℃的温控目标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

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温室气体排放有多种,但主要是二氧化碳,占73%。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

近日,“碳中和”站上风口,相关的光伏、风能、特高压、环保等板块集体走强。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未来将采取18项措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有分析指出,“碳中和”是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世界各国利益对立和统一。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减排任务很重,国网的行动方案彰显其坚定实现碳中和的决心。

碳中和,是中国融入新时期全球产业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决策,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能源增量的主力军,能耗“双控”、碳交易及绿色金融是重要政策抓手。投资机遇:电力方面,火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光伏和风电接力增量需求;工业品方面,限产或为主要方式,供给侧改革再现;化石能源方面,煤、油、气先后达峰,过程中价格承压;新兴领域方面,新能源车、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材料机遇广阔。中信建投证券指出,从我国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来看,发展新能源是降低碳排放的第一驱动力。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在于使占85%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实现向清洁能源的转变。预测2060年的中国将有以下变革:第一,借助光伏、风电装机增长,电力系统将实现完全脱碳;第二,氢能源将实现全面商业化,特别是在航空等领域;第三,钢铁、建材、交通等能源消费部门,将进行大规模的电动化和氢能化改造;第四,碳捕捉是实现雄伟目标的关键拼图。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增量能源需求的主力。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既是时间的承诺也隐含了峰值的约束。预计从2020-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20%;非化石能源是满足这部分增量需求的关键,占一次能源比重将从164%上升到260%,其中光伏、风电潜力最大;化石能源占比将从836%下降至740%。

清洁能源比重将由现在不足10%提升到70%以上。中长期看,光伏、风能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清洁设备行业是最大受益者。现阶段,我国能耗较高、二氧化碳排放较大的行业包括钢铁、建材、有色、化工、造纸等周期行业。短期的战术投资策略是配置这些行业内有优质产能的标的。另一方面配置环保行业中,具有降低工业企业生产能耗和排放技术的环保企业也优先受益。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能源领域的每一小步变革,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更关系着全人类生存和发展。 中国利用液态阳光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

我国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消费方式转变。

一是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合理使用。

二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

三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加快实施综合能效提升等节能工程,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持续提升新基建能效水平。

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广泛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营造有利于节能的整体社会氛围。

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从根本和源头上作出部署,明确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

碳中和与碳达峰。

什么是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然后开始平缓波动再逐渐稳步回落。

什么是碳中和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等方式让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生活中怎样做可以为“碳中和”做贡献1乘坐公共交通。2使用纺布购物袋。3纸张双面打印。4少使用一次性餐具。5随手关闭电源。6使用环保餐具。7衣服多晒干少烘干。8种花草等方式。

碳中和相关产业(仅举例部分产业。新能源车产业、新能源车电池   光伏发电产业、风力发电产业,氢能源产业、 储能产业  以上几类均为大型产业,其产业链规模大(碳中和产业图)。

节能减排相关行业。(一)以下行业需绿色升级,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和污染物深度治理。(二)提升园区节能环保。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处理,鼓励工业企业、园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三)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城镇绿色规划、绿色建设、绿色运行管理,推动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四)交通物流节能减排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源:绿色工业创新联盟。

1)碳中和背景下,以煤电为主的发电行业脱碳压力大,电力能源结构亟待向清洁能源转型;2)传统电厂与清洁能源电厂需在新能源电力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作出突破创新;“碳中和”对行业的影响

煤炭发电市场将不断下降:据相关报道,未来30年,煤炭在发电能源中占比预计由55%下降至15%。发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电力,用以减少煤炭占比。以及众多企业开始将“ESG”规划与发展纳入企业战略。

碳排放来源,据相关统计2021年,我国来自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8%;工业过程碳排放量占36%;交通和建筑领域碳排放占比分别为8%和5%。

碳中和部分领域企业,图表22:中国碳中和产业相关企业。

光伏在碳中和的应用:工商业屋顶,居民屋顶,光伏幕墙,光伏电站。

城市净零碳发展排行,30个城市净零碳发展水平总排行:深圳、北京、青岛为城市前三,杭州、昆明、西安、武汉、厦门、广州、长沙分列第2-10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1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