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

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第1张

特点:

1、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

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

2、辛弃疾以文为词,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

3、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扩展资料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主要成就: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 (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

浪漫主义:上海孤岛和国统区内典型的通俗、先锋两栖作家,是徐訏和无名氏。这类作家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反映了40年代城市读者对小说的欣赏趣味的提高。有人称之为后浪漫主义小说,强调了他们的文学品位,既有浪漫主义理想,又渗入现代主义精神。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訏的《风萧萧》等。

一、代表人物

1、 德拉克洛瓦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2、 籍里柯

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籍里柯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霍勒斯·韦尔内学画,席里柯重视绘画中的创新,喜欢描绘宏伟、壮阔的场面。

1810年入皮埃尔·纳西斯·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

1814年展出《受伤的重骑兵》。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1816--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一生充满坎坷波折,曾因参加保皇派而不得不东躲西藏,怕拿破仑军队抓住;于舅母的畸形恋情,注定了爱情悲剧,并导致家庭破裂。

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在英国,籍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而英年早逝。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

3、 约瑟夫·透纳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男,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

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4、 吕德

吕德,上海人氏。少年时期就投身中国现代玉雕艺术,成年后创立吕德玉雕工作室,苦心研究玉雕技艺。

十六年来,从实践到真正的作品,吕德玉雕工作室一直以海派玉雕艺术和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风格创作团体深自期许,同时,吕德先生也是中国新玉艺术推动者之一,是当代玉雕名师。 

在吕德玉雕的成长过程中,吕德先生以他个人独特的艺术天分、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玉雕技艺,创作出富含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充沛的玉雕作品,让吕德玉雕工作室在很短的时间内,晋身中国玉雕艺术舞台。

吕德先生的作品自然逼真,适度夸张,具有强烈的玉雕艺术感染力,加以小件精品细致入微的雕刻技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吕德先生秉承“君子比德如玉”的理念,孜孜不倦地坚持中国玉雕艺术的钻研与推广。今天,吕德玉雕作品越来越受广大玉艺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和喜爱。

吕德先生及其玉雕工作室将永远追求如玉的灵魂、如玉的人生和如玉的极致,吕德玉雕工作室提倡的企业文化与精神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二、代表作品

1、《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

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2、《自由***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

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3、《希奥岛的屠杀》

《希奥岛的屠杀》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于1824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

这幅画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

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浪漫主义画派

霍夫曼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一生共创作了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3部长篇小说,此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写了2部歌剧,1部弥撒曲和1部交响乐。其小说大多结集出版。

一、作品

1、《卡洛式的幻想故事》仿效17世纪法国铜版画家卡洛讽刺、怪诞的艺术风格,将人的世界和动物世界交织在一起,主要探讨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对轻视艺术和艺术家的封建-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的童话中魔幻和鬼怪的东西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奇妙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德国艺术童话的高峰。

2、长篇小说《魔鬼的万灵药水》描写修道院的一个僧侣因喝了万灵药水而受魔鬼的控制,变成勾引女人的骗子和杀人凶手,最后又回到修道院,痛心忏悔,以表现人的双重天性。

3、小说集《夜间故事》。1814年重返柏林后,常与朋友一起聚会,谈论文学艺术,朗诵自己的作品,称为谢拉皮翁夜会。

4、小说集《谢拉皮翁兄弟》,在欧美各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5、长篇童话小说《跳蚤师傅》歌颂了真挚的爱情。

6、未完成的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描写两个对立的角色:一个是会写作的雄猫穆尔,它是一个“有教养”的德国市侩的典型;另一个是乐队指挥克勒斯勒,他追求一种不可理解的艺术理想,对现实生活不满,为上流社会所排斥。作者运用童话手法,以诙谐的笔调,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敌视艺术的市侩习气。嘲讽了当时的德国社会以及贵族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

7、《小查克斯》短篇小说发表于1819年。主人公是一个农妇生的畸形侏儒,他靠一个仙女的帮助学到了一种特殊本领,能用他人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思想装扮自己,以正人君子的面貌出现在众人面前。靠这套骗人的伎俩,他居然得到了最高的荣誉,登上了部长的宝座,成为独裁者。最后,一位大学生果敢的拆穿了他的西洋镜,随之垮台。小说不仅讽刺了德国的分裂状况和专制主义,同时还嘲弄了故弄玄虚、招摇撞骗的社会弊病。构思新奇,语言辛辣。

8、小说《堂兄楼角的小窗》是作家对自己瘫痪在床的生活状况的写照。

9、《胡桃夹子与老鼠国王》更是被改编成芭蕾舞剧、音乐剧、话剧、**、动画等,在世界上影响巨大,成为了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10、 歌剧《昂丁》(1816年首次演出)是霍夫曼最著名的音乐作品。

辛弃疾的词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而且风格多样,技法高超,艺术特色鲜明。其一是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把自己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其二是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三是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如“些底子,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 其四是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使婉约词与豪放词有机结合成为一体,浑然无痕。如〈摸鱼儿〉 总之辛弃疾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始于十八世纪末社会发生剧变之时,它反对古典主义的秩序、唯理性主义和对个性的压制,是一个风格多样的运动,但中心的主题是共同的:即对大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已逝的历史或异国情调的迷恋;对生活中惊心动魄、暗晦神秘的事物的偏好;对人本身难以理解的心灵上的困惑和焦虑的关注。

法国的浪漫主义艺术兴起于19世纪20至30年代。席里柯的《梅杜莎之筏》,吹响了浪漫主义的号角,他将人类复杂的情感在生命交替的刹那间表现得那样充分和富于悲剧力量,画中所蕴含的不可阻挡的激情的爆发,是以往的绘画中不曾有过的。 被誉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是一个情感丰富、知识广博、有多方面才能的人。轰动一时的《希阿岛的屠杀》,以其错杂宏伟的构图、热烈灿烂的色彩、阔大有力的笔触,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的胜利宣言。德拉克洛瓦认为"幻想是艺术家的第一个优点",因此他在创作时的热情常常是夸大的,浪漫的气质十分突出。他一生都在努力寻找科学的色彩法则,是一个色彩的革新者。他那些具有东方情调的 犹如色彩交响乐般的作品,终于将绘画从对雕塑的模仿中解放出来。

西班牙画家戈雅,可称作是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战争和革命的震荡使他摆脱了与罗可可传统的联系而创造出一种属于浪漫主义的技巧。在《1808年5月3日 枪杀》中,他戏剧性地运用明暗与色彩,抗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恐怖和灾难。他晚 年壁画所描绘的悲剧和梦幻世界,没有形、没有色也没有美,丑陋扭曲的形象却充 满生命力,完全扎根于无意识的心灵深处。美术史家们认为:"现代艺术是随着戈 雅摒弃了美和令人喜悦的东西后开始的。"

德国的浪漫主义在绘画中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风景画上,代表画家是弗里德里希。他作品中的景物常常是苍茫的群山、荒凉的海岸、修道院的废墟,在日出、日落或月光下显得神秘而深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欧美画家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旅",这些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作品,成了当时欧洲画家脱离古典主义规范的重要体现,在美术史上构成了一种颇耐人寻味的"东方主义"现象。

事实上,19世纪的浪漫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那些对难以实现的理想世界的热烈渴望,那些对灵魂呼唤的未知世界的神秘向往,幻化为欧洲文明中的一支极为统一的力量,它"不可逆转地确立了现代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并且决定了浪漫主义现象的丰富多彩。"

  摘 要:吴承恩是明代诗坛上一颗被隐没的星斗。他用潇洒不羁的语言书写奔放的豪情;于丰富的想象中描摹生活小景;以奇幻的神话故事讽喻现实。卓然不群的浪漫主义风格,给明代混沌的诗坛吹进一缕清新气息。

关键词:吴承恩 诗歌 浪漫主义色彩

吴承恩,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因明代山阳县为淮安府治所在,府东南七十里处有射阳湖,故有此号。今人眼中的吴承恩是位不朽的小说家,一部旷世卷帙《西游记》蜚声海外,用浪漫主义的笔调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令后人仰止。殊不知,这位“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射阳先生存稿跋》)的小说家还工书善画,精于博弈,尤善诗词。清代学者丁晏在《山阳诗征·序》中说:“山阳之能诗者,……明代有冰壑老人、射阳先生、虞山逸民,三子可称鼎足,谢华启秀,各名一家。”

吴承恩一生创作颇丰,除为世人悉知的长篇巨著《西游记》外,其诗、文、词数量亦蔚为可观,只因独子早夭,绝世无继,诗文大量散失,仅存“十一于千百。”(《射阳先生存稿跋》),现所见《射阳先生存稿》4卷,为其友人陆遥收集整理,表孙丘度编撰刊刻,收诗1卷,散文3卷,卷末另附小词38首。今有刘修业辑校,刘怀玉笺校的《吴承恩诗文集笺校》,存诗107首,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浅析吴承恩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明代诗坛,笼罩在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思潮下,能够不染于色者寥若明星,吴承恩虽与后七子中的徐中行相交甚好,和王世贞兄弟亦有所交,却“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吴射阳先生集选叙》)李维桢在《吴射阳先生集选序》中说他:“天下驰鹜七子,而汝忠自如。”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赞语:“习气悉除,一时殆鲜匹。”言辞虽过于盛誉,但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吴承恩诗歌创作的独出机杼,以及给盲从困顿中的明代诗坛带来的强大震撼。

一、潇洒不羁的语言

苏轼语:“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书》)吴承恩一生孤高志洁,潇洒不羁。自言:“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赠沙星士》)自幼与其友善的朱曰藩在《别汝忠》诗中有“一自风流嵇阮散,山阳空社长蓬蒿。”之句,将其与放荡不羁,轻时傲世的嵇康和阮籍并提。正是这样的超然洒脱的个性,决定了他诗歌中情感的抒发不会是低回婉转、缠绵悱恻,而是喷薄而出,奔腾直泻。

青莲居士登临地,有客来游兴不孤。

山水每缘人得胜,贤豪多共酒为徒。

云飞醉墨留朱拱,花拥宫袍想玉壶。

独倚阑干倾一斗,知君应复识狂夫。《太白楼》

这是一首登临游赏之作,吴承恩来到李白曾踏足过的楼阙,山水因有李白这样的诗仙来此而倍添锦绣,自古贤士多嗜酒,酒酣情浓之时,以抒胸中块垒。“独倚阑干倾一斗,知君应复识狂夫。”凭栏独狂饮,大有李白狂傲不羁的风采,更有与太白惺惺相惜之情。

此外,“信马游春山,山回得兰若。”(《西山》)、“问愁何以扫?杯斗能驱除。”(《对酒》)、“何以豁中襟?高楼一登眺。”(《登城上楼》)、“岁华推移如弈棋,今我不乐将何为?”(《慰友人》)、“怪墨涂墙舞乱鸦,醉中一任字横斜。”(《嘉靖丙辰余寓居杭之玄妙观梦一道士长身美髯时已被酒,牵余衣曰为我作醉仙词因信口十章觉而记其四》)、“狂欢送游子,醉语惊行人。”(《杂言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等诗句中都能找到他超脱自如的身影。真如陈文烛所说其诗有“李太白之遗也。”(《射阳先生存稿序》)

二、生动丰富的想象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刘勰所谓的神思就是想象,是将记忆中已有的形象片段加工整理的过程,生动丰富的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是诗人理想精神的自由畅言。吴承恩在他的诗歌世界里尽情施展奇幻的想象,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画卷。

我梦倒骑银甲龙,夜半乘云上天阙。

星河下瞰冻成石,卷起随风散成屑。

剧然长啸斗柄摇,两厈缤纷堕榆叶。

仙娥并驾白鸾凤,顾我殷勤赠环玦。

觉来开户央视天,拊掌惊呼太奇绝。

乾坤表里总一色,但见梅花扑香月。

狂铺鹿革坐翳花,长笛横吹古时铁。

飞来老鹤鸣向我,顾影蹁跹弄明灭。

是时身在水精域,肝胆森森共澄澈。

呼童问此何物邪?童子无知强名雪。

祠曹老郎隔桥住,鼻气吹珠挂寒鬣。

披书缩颈映窗读,声与饿鸦和呜咽。

茶香酒美君傥来,火蔟铜瓶水方熟。

《金陵客窗对雪戏柬朱祠曹》

这首七言古诗是诗人临窗观赏漫天飘飞的雪花而诗情大发,挥笔而就的,诗人梦见自己乘着银甲龙在云端漫游,俯瞰大地,凛冽的寒风中雪花缤纷摇曳,散落人间。偶遇仙娥,与之骑龙跨凤,并驾遨游,还殷勤赠予环玦。一觉醒来,开窗仰视,如置身水晶宫中,四壁澄澈。这种上天入地的驰骋想象,将雪花的飘落写得出神入化,自有一种漫浪显于其中。

“梅花融雪丽香台,仙旅凭高锦席开。山水四围龙虎抱,云霞五彩凤凰来。”(《宴凤凰台》),人们如神仙般在凤凰台上宴饮举杯。“问君庐山几许高?青天一道挂飞涛。”(《送人游匡庐》)庐山犹如天际倒挂下的飞涛直入大地。“仙源错引渔舟入,恼乱桃花自在春。”(《桃源图》)渔人误入桃花源,打扰了桃花的自在怒放,也扰乱了桃源人们的宁静生活。“前村一片云将雨,闻倚船窗看挂龙。”(《舟行》)大雨将至,诗人独倚船窗,静待如挂龙般呼啸而来的疾风骤雨。

三、神话故事的点缀

“余幼年时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比长好益甚,闻益奇。”(《禹鼎志序》)吴承恩对这些市井趣言爱不释手,百听不厌,也不自觉的将他们融入诗歌,讽喻时事。备受学界关注的《二郎搜山图歌》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名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江翻海揽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纵。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鏁交缠擒毒龙。”四句描写二郎搜山捉妖情景,山中刀光剑影,群魔断魂,狼嚎猿啼,场面栩栩如生。“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社会的黑暗不是源自妖魔的作乱,而是出于“衣冠”,这才是人间最可怕的鬼怪。“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有心除暴安良,却有志难伸,只能将此夙愿写入诗篇,于诗语间尽情挥洒。

日出沧海东,精光射天地。

俄然忽西掷,似是海神戏。

羲和鞭六龙,能驱不能系。

劳劳彼夸父,奔走更何意?

余自尘世人,痴心小尘世。

朝登众山顶,聊复饮其气。《古意》

此诗通篇运用神话故事。某日清晨,诗人登上海边高山,看到太阳冲破云霞,跃出海面,霞光万道铺满天地间,彩霞跃动着,如海神在嬉戏。看着慢慢升起的太阳,联想到了夸父逐日,羲和驾六龙,他们终日奔忙,竟毫无结果。以致使诗人产生了看破尘世,痴心于自己小“尘世”的遁世思想。

“六龙驱日车,羲和不留辙。群生总如梦,独而惊豪杰。大笑仰青天,停怀问明月。”(《对月感秋四首》其四)、“曹娥浪咽鹃啼雨,精卫随潮堕孤羽。芳魂三绕向南枝,相伴栖鸦月中语。”(《孝娥井歌》)、“司空驰奏入明光,百辟趋朝笑相慰。独不见当年神禹治九州,奏绩玄龟动天地。”(《瑞龙歌》)这些诗句中均用神话故事加以点缀,不仅使人易见其意,更增加了无限诗情画意,创造出清新浪漫的意境。

吴承恩在拟古之风盛行的文坛,仍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道路,他的诗歌师心匠意,真挚率直,想象丰富,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充满浪漫主义的诗画。

参考文献:

[1]苏兴,《吴承恩年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苏兴,《吴承恩小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3]胡光舟,《吴承恩和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刘怀玉,《吴承恩论稿》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刘修业辑校,刘怀玉笺校,《吴承恩诗文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85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