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热爱她的人还有否?

想知道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热爱她的人还有否?,第1张

雷 查尔斯,诺拉 琼丝是我最喜欢的!

**中的爵士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让古老的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一下子迷倒了中国观众。《珍珠港》中给空军小伙子们出征前和护士欢聚的温馨场面配乐的正是爵士。还有《卡萨布兰卡》中那曲伤感的《Time goes by》、《廊桥遗梦》中男歌手强尼哈特曼所唱的《For All We Know》、《I See Your Face Before Me》,有浓厚蓝调色彩的黛安娜 华盛顿演唱的那首《Soft Wind》,《西雅图夜未眠》中路易阿姆斯特朗的爵士名曲《Makin'Mhoopee》、《新娘不是我》中美国歌王Bennett的《The Way You Look Tonight》,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爱在纽约》中悲情歌后Billie Holiday演唱的《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Me》,科波拉的《棉花俱乐部》、马丁斯科赛斯的《出租车司机》……用爵士配乐的**数不胜数。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音乐时代,爵士元素越来越多地被采纳,流行音乐、摇滚乐、古典音乐、红透全球的Hip-pop,其中都有着爵士的影子。Radiohead的新作《KID A》,Kenny G的萨克斯,窦唯的译乐队,顺子的新专辑《and music's there》,丁薇的《断翅的蝴蝶》……其实,爵士的独特魅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和喜爱什么是爵士?简单的说,爵士乐是一种杂交的乐种。从它的身上可以找到美国民歌小调,黑人灵乐怨曲以及各种村音俗韵的身影。这种"鸡尾酒"式的音乐从其发端说来不过百十年的历史。

一、爵士乐起源的背景文化 (一)、非洲渊源 爵士乐来自黑人音乐,黑人音乐的故乡是非洲音乐。在非洲文化中,音乐以对人生的全部理解为其基础,无所不在,充斥着一切,不仅仅有服务于宗教,而且服务于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生老病死,工作与娱乐。非洲,这块充满原始野性的大陆其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原住民手下的鼓在太阳的炙烤下自然诞生了火焰般跳跃的节奏。于是,这种节奏成了非洲音乐的内核,它所独具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让全世界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来自非洲的动感冲击。非洲音乐传统是"口头的",既无记录也无常规,只是带有本地风情。口头传统产生灵活性和创作力。节奏歌词随领唱情绪而变。领唱(常)在演出中编新词新调,这就是"即兴"的含义,即艺术家用脑(和心)创作。非洲音乐另一突出特点是,演出中变换节奏。通常是起奏延缓、随机强调音节。18世纪到19世纪,黑奴贩卖交易繁盛,来自非洲大地各个角落的许多黑人被贩卖到美洲,绝大部分充当奴隶。黑人音乐文化遗风,被白人殖民者装船远渡而受重创。在奴隶制度的压迫下,他们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象舞蹈、音乐、神话、宗教仪式等,"自由修改"词、节奏、风格的趋势愈加明显。这是他们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东西,并经过代代相传,其核心部分终于存留下来了。在奴隶得到解放后,这些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发展,甚至最终给居于统治地位的白人的音乐文化,打上了特殊的印记。 (二)、宽容的文化氛围非洲音乐中传统的节奏和即兴是黑人音乐的根源。在黑人音乐全面影响美国主流音乐以前,美国白人音乐也是不讲究旋律的。再往前推一步,非洲音乐也并不是只讲究节奏的。正宗的非洲音乐对旋律的讲究至少不亚于节奏。美国黑人音乐中节奏的特殊地位是和早期白人奴隶主不准黑人唱歌弹琴有关的。黑人音乐在初到美洲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总有一个地方能够容纳非洲来的音乐。新奥尔良正好处在这么一个政治地位上。于是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爵士乐的发源地。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奥尔良恐怕是全美国最不美国化的城市。它座落在密西西比河拐入墨西哥湾的河口以内80英里处,混合着西班牙、法国、诺瓦斯科夏(加拿大省名)和非洲等若干不同文化,其氛围十分开放、宽容、自由、温馨。新奥尔良在爵士乐诞生及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在整个18世纪,新奥尔良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三不管"自由地区:法国和西班牙将新奥尔良转让来转让去,这个州就是这样与管辖主若即若离,殖民者似乎时有时无,直到1803年,被美国政府以700万美元买下。此地的法国、西班牙统治松散不力,许多非洲黑人从美国南方和加勒比群岛的奴隶主手下逃到新奥尔良,享受优越独特quot;自由黑人"身份,在求职、进修、与当地白人交往、通婚等方面都不受限制。由于通婚很普遍,他们的后代形成此地一个优势阶级"克里奥耳人"(双亲中一方是非洲人,一方是西班牙或法国人)。19世纪初叶,克里奥耳人享受的社会地位几乎和白人的一样。 18世纪末,19世纪初,统治着新奥尔良的法国人一贯重视音乐,尤其热衷搞音乐节和艺术节。法国、西班牙商人和专业人员从故国携带钢琴、小提琴、小号等乐器,以便来到新奥尔良以后还能继续欣赏巴赫、莫扎特和舒伯特的乐曲。商人家庭多因有钱、受过教育,受过欧洲音乐作品熏陶,通晓乐器,保留传统已成习俗。后来当地人(非洲人和克里奥尔)与他们自由往来并受其音乐艺术熏陶。有钱人送天赋颇高的克里奥尔人去欧洲音乐院校,而他们小时侯在当时所受的却是正宗的黑人音乐。于是19世纪末,大批黑人、克里奥尔音乐人在唱歌剧、奏弦乐,给他们的赞助人和自己以文化激励。西城大部分就是贫穷的黑人,他们之中的乐师却连乐谱也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新奥尔良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音乐团体,一种是"端坐乐队",在闹市演出;另一种是"即兴乐队",通常走街串巷。在1894年,突然这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发布了"种族隔离政策",将黑人和克里奥尔人全部归结成了有色人种而实行隔离。地位的降低引起了克里奥尔人的极大不满,并在客观上使他们与当地黑人更为亲密。于是,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克里奥尔人和黑人乐师们坐在一起研究和探讨音乐,让克里奥尔人放弃了原先优美舒缓的欧洲风格音乐,而故意将音乐加大拉长,以此抗议歧视。新奥尔良早先曾有过极大的社会自由,几种不同文化传统曾自由融合,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一度自由交往、通婚,也把各自的音乐揉进新奥尔良音乐之中,使之成为一种与美国主流音乐传统迥异的混合音乐。

二、爵士乐的直接起源 (一)、BLUES蓝调 Blues音乐是居住在美国的黑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风格。它发源于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带,起源于20世纪初。1865年,美国内战宣告结束,往日的奴隶们获得了人生自由,他们多数是文盲,生活依然贫困潦倒,唯有靠自己故土培植出的音乐自娱自乐,是采摘棉花或筑路时唱的劳动号子和农田歌曲。美国南方黑人与白人早期在音乐方面接触的重要媒介之一--宗教音乐,对黑人在音乐上的影响形成了黑人圣歌。在教堂里黑人牧师们在宗教集会上借用了英国的惯例,即采用一种名为"领唱"的技巧反复吟诵两到三行圣诗,以此解决人们不识字的问题。最初这种音乐完全以人声吟诵,极少有乐器伴奏。后来这种音乐(至少对欧洲人)逐渐变得很正式,被精心记录和正规演奏。信教黑人(常不懂玄奥的神学及圣人风度)也奏乐,但远不及神父的期盼。黑人教堂中的圣歌(这样严肃的音乐)中出现了许多非洲音乐名词。牧师也取代了西非音乐的领唱,唱法充满活力、令人兴奋、与众不同。颂唱、应答合唱拖长变幻音节与模式,加上喊叫和感情自然迸发,都是黑人献给上帝的独特补充。 到了19世纪下半叶,黑人音乐风格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同样受到非洲音乐以及美国白人从欧洲带来的传统音乐的影响,劳动歌曲和黑人圣歌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黑人民歌风格,从这种风格中便产生出了Blues 音乐。Blues最初主要是人声的叙述,后来才加上了乐器的伴奏。主要是吉他或者班卓琴之类的单一乐曲伴奏,器乐旋律与歌曲者交替表演。它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Blues以它个性的歌词、和谐的节奏以及忧郁的旋律逐渐兴起。Blues音乐中包含了很多诗一样的语言,并且不断反复,然后以决定性的一行结束。旋律的进行以和弦为基础,以I 、IV、V级的3个和弦为主要和弦,12小节为一模式反复。旋律中,将主调上的第3、5、7级音降半音,使人有着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感觉冲击。布鲁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看似简单,实际可以有几乎是无穷的变化,一直是任何一种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成功地保持了自身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如�挥胁悸乘咕筒豢赡苡薪裉斓木羰坷帧⒁」隼帧br> Blues 的产生是为了抒发演唱者的个人情感,它为音乐家提供了表白自身的机会;他们的爱、他们的恨、他们对工作的态度等等。著名Blues 歌手布朗 麦克斯就曾说过:"我从不运用想象力写曲子,Blues 不是梦,是现实。"Blues 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平民的音乐,是来自生活的音乐。而它的内容则包括许多,而且是最真实的反映;对不公正的反抗、对美好对爱情的向往、挫折后的失意、情感上的宣泄;同时幽默、自嘲,有时甚至是流着眼泪的笑。 (二)、拉格泰姆REGTIME音乐本身没有肤色之辨。吟游歌手们最初都是白人,他们将脸孔涂黑,模仿并歪曲黑人音乐家的演唱;乡村里贫困的白人乐手表演的,往往来自欧洲的民谣和说法语的路易斯安娜洲所独有的移民音乐。内战结束,士兵们复员回乡后,有价格相当便宜的军乐可利用;器乐演奏行列的壮大意味着黑人音乐的日臻成熟。当美国的黑人搬到像孟菲斯和新奥尔良这样的都市中去打工的时候,布鲁斯逐渐转为更大程度上的都市化现象。1900年,由于音乐互相融合渗透,在新奥尔良形成所谓"新奥尔良派"音乐,人称"褴褛时代音乐"。正如前述,许多黑人、克里奥耳音乐人极具天赋。他们弹欧洲古典乐及民谣的技术炉火纯青。当时,这些乐师在妓院和酒馆里为一群没有多少音乐素养的人演奏。在昏天酒地的气氛中,他们开始修改曲目,甚至自己创作。钢琴师们自由发挥,随意偏离固定格式。他们这样做几乎是出于报复。由于演出时间长(从傍晚到次日清晨),可以想象这些松垮的艺人对严格的音乐标准感到厌烦,开始创作新的有趣的韵律格式。由"妓院"钢琴师发展出两种模式--"切分法"和"即兴法",它们是"褴时代音乐"标志。在20世纪初,"褴褛时代音乐"已显现严格的新奥尔良爵士前身音乐的主要风格。"褴褛时代音乐"开始明确作为钢琴演奏的独特风格。它复杂、节奏严格,"引用"古典乐润饰。然而,在底层黑人和克里奥尔钢琴师手中古典音乐中严格的节拍被打乱,甚至完全崩溃,显得有点恶作剧,"ragtime"由此得名。拉格泰姆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在1898年到1908年,但它的时问跨度实际很大,影响绵延不绝。

三、爵士乐的发展进程早期的爵士乐(1900-1917)曲目有32小节、4乐句的AABA流行歌曲式的曲调;有4乐节、两个调的拉格泰姆曲调;还有12小结的器乐布鲁斯曲调。拉格泰姆乐曲的和声节奏倾向于比另两种更快的速度。布鲁斯乐曲的和声节奏最慢,但它的独奏旋律线的变音转调较多,起音不一,音高变化也不少。早期爵士乐队的设置平均为8位乐师。在新奥尔良风格爵士乐队的固定形式上增加了两件乐器。有时添一支短号和一件节奏乐器,有时加一把小提琴为领奏。在演奏过程中,乐队的每个成员,不仅仅是独奏者,都要做即兴演奏。彼此之间自发的互相谦让与合作,只受和弦进行结构的限制,这种新的声音在20世纪初期任何听众以下就能辨认的出,它就是"爵士乐"。 1917年,"JAZZ"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一年被人们公认为"爵士元年"。从这时候开始,爵士,这种黑人古典音乐逐渐影响了整个现代流行音乐世界。在当时,爵士音乐更多地是充当一种跳舞性的伴奏音乐,还没有能够形成很好的理论,也没有跨入大雅之堂。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爵士音乐家靠着自己不断地摸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的爵士音乐理论,开创了大大小小十几种爵士音乐分类和风格,逐渐成为了世界音乐殿堂中的主流音乐。甚至有一些预言家说:"今后50年,音乐将变革得更为彻底,大体分为非即兴和即兴两大类音乐,而后者的代表将是爵士音乐。" 总有一个群体在不断的推翻另一个群体,因此使爵士乐充满了活力。 二十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爵士乐仍然是新奥尔良地区性的音乐形式。二十年代因爵士乐的流行被称为"爵士时代",一支完全由白人组成的著名的"始创迪克西兰爵士乐队"的集体即兴演奏风靡一时。而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典范--"克里奥尔人爵士乐队"及其灵魂人物短号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出现改写了爵士乐,集体合奏开始向个人独奏的形式过渡。到了三、四十年代,以单簧管演奏家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为首,爵士乐进入了"大乐队时代"也称"摇摆时代",这一时期爵士乐已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以伴舞为主要职能quot;摇摆乐"盛极一时。摇摆乐打破了原有的乐队编制,它将乐队人数增至二三十人,并将乐队分成萨克斯管、�堋⒋蚧骼秩�糠职雌籽葑唷M�绷硪恍┚羰恳帐跫颐抢�门分蘧�湟衾钟quot;蓝调"相结合,创造出"经典蓝调"。 四十年代中期,摇摆乐从音乐上开始缺少新意,有时为了取悦白人听众而失去了艺术个性。因此,以萨克斯演奏家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为代表的比博普爵士可谓是爵士乐的疯狂时期。爵士音乐家冲破"摇摆乐"的束缚,创造了以忽略旋律,追求高超的以复杂和弦演奏为基础的即兴演奏的"比波普"爵士乐。爵士乐不再适于伴舞,演变成艺术音乐,退出流行舞台。同时各种形式的爵士乐依旧发展,"迪克西兰"复活,爵士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五、六十年代,爵士乐进入了一个自由创作时期,被称作"比波普"和"酷"时代。 "比波普"爵士乐成为爵士乐的主流,但同时强调舒缓的音色和编曲的"冷爵士"亦称"酷"在西海岸兴起,五十年代中期达到顶峰。而另一种强调灵歌成分的"硬比波普"在影响上超越了"比波普"。随后,结合非洲原始音乐和欧洲现代主义元素无调性的"自由爵士乐"却真正推动了爵士乐的进步,将观众甩在了身后。六十年代,"自由爵士乐"达到顶峰。"波普"、"比波普"、"酷"和"自由"派的相继出现为现代音乐的进一步"演化、试验和想象"铺平了道路。而后爵士乐该往哪儿走?这便是"否定-创新"中的第二个概念--创新。否定本身就意味着创新,然而创新即意味着又将有新的现象出现。爵士乐吸取了美国音乐中的所有营养后开始播撒全球。然而当它经过拉丁美洲时,这一刹那又为爵士乐增添了一页光辉历史。拉丁爵士--当今最受欢迎的拉丁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最高统帅爵士乐撞到了一起擦出的火花都是带光环的。以节奏闻名的拉丁音乐加上还是以节奏为特色的爵士乐,因此,拉丁爵士的节奏性是任何音乐都不能与其相比的。特别是巴西的波萨诺瓦(Bossa Nova)将拉丁节奏曼波(Manbo)与冷爵士相结合,打击乐的色彩在切分节奏的衬托下一幅幅崭新的画面使人眼花缭乱。 七、八十年代,爵士乐进入"融合派爵士乐"时代,音乐家将摇滚乐、节奏、布鲁斯、芬克式低音以及流行音乐引入爵士乐,并在演奏中加入电子合成乐器。八十年代,爵士乐开始不断回归。 "融合"是为主流,而另一些音乐家重新回到波普以前去寻找灵感,"新波普"诞生。九十年代,"新经典主义者"创造出压抑的、节制的、经济的音乐,游离于爵士浪漫主义传统之外。 今天,几乎每一种爵士风格都活跃在舞台上。具有强烈持久生命力的爵士乐经过百年的演变和融合,早已突破了种族和国界的限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今天,爵士乐的主要舞台也从美国移向了欧洲并扩展至世界各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为各国音乐爱好者所喜爱。

四、爵士乐的各大流派 尽管现代的唱片界有时将爵士乐划分为传统爵士乐和现代爵士乐两类,其中传统爵士乐是指采用了4/4拍的行进性的管乐队演出相关工作的爵士乐,而现代爵士乐是指采用了贝斯演奏跳舞音乐的爵士乐。这种划分有时会显得毫无疑义,如果那这种标准来衡量,人们几乎无法判断肯尼 金是否比比赛希尔 泰勒的音乐更应属于现代爵士乐。其实传统和现代这两个相关的概念予以划分爵士乐的种类并不确切,这造成了一些既具现代风格又包含了传统风格的优秀作品无法分类的问题,因为爵士乐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是连续不断的。各种风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联系,大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十九种风格:

时间风格代表人物

1910'-1920'

Ragtime(拉格泰姆爵士)Carlos Barbosa-LimaDick BakerBurt Bales

1910'-1930'

New Orleans(新奥尔良爵士)Louis ArmstrongBig Bill BissonnetteHenry "Red" Allen

1920'-1930'

Classic(古典爵士)Coleman HawkinsFats WallerLouis Armstrong

1920'-1930'

Dixieland(迪克西兰爵士)Eddie CondonBob CrosbyCharlie Teagarden

1915-1960'

Standards(主流爵士乐)Bing CrosbyDee Dee BridgewaterNina Simone

1920'-1940'

Cool Jazz(冷爵士或西海岸爵士)Dave BrubeckLester YoungStan Getz

1930'-1940'

BigBand(大乐队)Frank Sinatra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1940'-1960'

Swing(摇摆乐)Count BasieLouis ArmstrongElla Fitzgerald

1940'

Bop(波普)Charles MingusOscar PetersonSonny Rollins

1940'

Latin(拉丁爵士)Tito PuenteRay BarrettoThelonious Monk

1940'-

Brazilian Jazz(巴西爵士乐)Lisa OnoAzymuthLuiz Bonf

1950'

Avant-Garde (前卫爵士)Cecil TaylorCharlie HadenMax Roach

1950'-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后波普爵士或现代主流爵士)Elvin JonesGeorge BensonGil Evans

1950'-1960'

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John LewisTeo MaceroGunther Schuller

1950'-1960'

Hard Bop(硬波普爵士)Art BlakeyElvin JonesThelonious Monk

1960'-

Free Jazz(自由爵士)Chick CoreaJohn ColtraneOrneete Coleman

1960'-

Fusion(融合爵士)Miles DavisMarvin GayeWayne Shorter

1970'-

Crossover Jazz(交叉风格爵士)Bill EvansGeorge BensonQuincy Jones

Vocal Jazz(人声爵士)Billie HolidayElla FitzgeraldGeorge Gershwin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的爵士风格。

Swing 当新奥尔良爵士乐已经创造了即兴演奏的合奏之时,爵士乐在二十年代在美国社会逐渐流行起来,同时对于爵士乐的需要要求增加更多的舞蹈乐队。Swing 如果当成一个形容词,它通常是指一种感觉,一种对爵士乐的切分音的感觉, 因为重拍与古典乐不同而产生的一种swing 的感觉。 这种感觉, 通常成为判断一个音乐是不是爵士乐的标准之一 所以, 大家有时会听到这种话: Keith Jarrett 的东西还不够swing, 或是说, swing 不起来等等, 即是将Swing 变成一种判断的标准。三十年代的大乐团型式的那种东西,通常被称为swing, 或有人译为摇摆乐, 而三十年代同时也被称为 Swing-era。(也有人称三十年代中期到一九四六年为止。) 若说二十年代以前是爵士乐的草创期,则三十年代是爵士乐的流行期。三十年代初期,因为流行工业(如留声机、广播以及唱片)的发展,爵士乐的重镇从芝加哥移转到纽约,配合着为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萧条中站起来的美国消费界,爵士乐手一方面失去单独(或是小编制)表演的机会,一方面却也使得大乐团的表演型式更加流行。三十年代中期后,摇摆乐大乐团已是流行音乐中的大将,一直到四十年代中期,这股风潮才开始随着二次世界大占的终战退去。这段由摇摆乐大乐团独领流行乐界风骚的时期,就是一般所称的:摇摆时代(Swing-era)。在这一段爵士乐的黄金时期里,收音机传出的尽是摇摆乐大乐团的演奏录音,酒吧、舞场及其他表演场地里,尽是大乐团的天下,就在他们的乐音的搅拌之下,美国人民用狂舞来度过他们的经济低潮、工潮与世界大战。Count Basie的乐团可是一个极佳的乐团,除了有很强的节奏之外,特别是他团里出了许多著名的乐手,Count Basie的音乐及乐手,同时也成为日后bebop的一个前哨,甚至有人认为他才是真正的波普之父(The real father of bebop)

Bebop "Bebop"一词源出自爵士音乐家在练声或哼唱器乐旋律时发出的毫无词义的音节(或无意义的狂喊乱叫),是一种激进的新的音乐风格。波普爵士乐从四十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发展,在1945年左右迅速发展成熟。比波普的乐句经常在末尾以一个很有特色的"长一短"音型突然结束,而这个节奏又常被哼唱成"里波普"或"比波普"。这个词初次出现在印刷品上是作为吉列斯匹6人乐队于1945年在纽约录制的唱片曲名-《咸花生Bebop》。 Bebop发展于摇摆时代次中音萨克斯手Lester Young和Don Byas钢琴手Art Tatum和Nat Cole, 小号手Roy Eldgridge, 巴锡伯爵的节奏乐器组,还有Charlie parker, Thelonious Monk, Dizzy Gillespie, miles Davis和Bud Powell。 Bebop音乐通常由3至6人组成的小型爵士乐队演奏。他们不用乐谱,这一点正是他们用来对抗摇摆乐使用改编乐谱的准则。演奏的程序是先把旋律完整地演奏一次(如果是12小节的布鲁斯则演奏两次),接下来是在节奏组(一般是钢琴、低音提琴和鼓)伴奏下的几段即兴独奏叠句,再重复第一叠句的旋律结束全曲。节奏组自始至终重复着全曲的和声音型(包括变化音型),以保持乐曲的结构。

Cool Jazz 冷爵士乐是在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从波晋爵士乐直接演化而成的,这种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波普爵士乐和摇摆乐某些被忽视和抛弃的特点结合的产物。不和谐的声音变得流畅自然,曲调更为柔和,编曲重新受到重视,节奏部乐器的演奏也更为和谐,有人称酷派, 有人称凉派, 主要是异于bebop的hot, 而较冷静的一种演奏风格。 五十年代早期, 有人受不了bebop 的那种压力, 便将 bebop 小小的改了一些, 将其中的那些快速的和弦变化和吹奏速度放慢一些 或者, 有的放慢很多。主要特色是不像bebop 一样有棱有角, 是较冷静而柔顺的一种乐风 一般是以西岸为根据地 所谓west-coast jazz 一般是指cool。 若要谈起源头,应该是1949年, Miles Davis 和 Gil Evnas 合作的- Birth of the Cool( Capitol), 但是跟上这种乐风的, 却大部分是以西岸的乐手为多。一般来说, 酷派的生命很短, 在五十年代成为一种主流的演奏方式, 但是很快的, 又被Hard-bop抢去风头, 但是酷派的一些元素, 还是会在一些乐手的东西里面跑出来。 Miles Davis 49-50年前段, Lee Konitz, 60年以前的Stan Getz的东西就算是酷, 可以参考。

Free 60年代是一个信仰破灭的黑暗时期,人们借助艺术来逃避对社会责任的监督和对自身欲望的追求,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爵士乐可能是一名最不羁的醉汉了。摇摆、冷却、坚硬和即兴,促使这种音乐的发展轨迹已无踪可觅,人们根本摸不清它明天会扑向何处。就在这种无所顾忌的放任自流里,自由爵士应运而生了。这种全新的音乐刚一出现,就深受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乐迷的喜爱。 自由爵士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的发挥。自由爵士具有全新的节奏概念,节拍、对称性被统统打乱,同时,它也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谐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融合到了一起,采用了印度的西塔尔琴、塔布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警笛和大量的电子设备及打击乐器,因此,有些自由爵士乐队看上去就象一支非爵士的先锋派乐队。 自由爵士乐对60代爵士乐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Fusion Fusion是融合的意思, 所以, 其实任何一种音乐元素被加入, 都可以算是Fusion, 但是一般来说, fusoin是指涉:jazz-rock fusion, 其它如巴西音乐加入会称:bossanova, 俄国音乐会被称Russia- jazz 六十年代, 爵士的风光不再, 三十年代转开收音机收到的爵士乐, 在六十年代已被摇滚乐取代, 市场决定了乐手的生命, 所以, 面对商业压力, Miles Davis 开始在爵士乐里加入了摇滚乐的元素。摇滚乐和爵士乐都是来源于相同的根目录: 蓝调, 福音,工作歌与r&b,所以, 将这两个东西合起来的过程, 还算自然。至少在音乐内容上没有太大的翻转。 六十年代中期, 老麦的第二个五重奏的节奏组: Tony Williams就已经开始在他的鼓声中加入了一些摇滚的节奏, 到了六十年代中后, 许多人开始加入这个潮流, 著名的包括: Gary Burton, Larry Coryell, Herbie Hancock, Keith Jarrett, Freddie Hubbard, Charles Lloyd, Don Ellis 等等。 起带头作用的重要的专辑是老麦的三张: Filles De Kilimanjaro, In a Silent Way, 和BitchesBrew, 其中带入了摇滚乐的鼓法, bass的弹法亦有了改变, 电吉它及Keyboard 也加入了jazz舞台 这几张专辑的阵容包括Herbie Hancock, Chick Corea, Joe Zawinul, Wayne Shorter, John McLaughlin,Tony Williams 和 Larry Young, 这些人日后也都组了自己的Fusion乐团, 像Headhunter, Reture to Forever 等等。另外Joe Zawinul和 Wayne Shorter 合组的Weather Report也在音乐中加入了中欧的民谣音乐。 总之, Fusion代表了市场对爵士乐的迫害所找寻的出路, 吓走了许多基本教义派的爵士迷, 却也吸引了一些当时的新一代加入爵士聆听行列。

五、爵士乐的特点 爵士乐的特点之一是变化多端,首先是风格多样,100年来它几乎总在变,各类风格的爵士乐粗线条说有十几种,细线条的数不清。这也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属性。其次是演奏过程中的变幻,即兴演奏是它的典型特征。爵士音乐一般在大家的合奏中有一个主题的框架,然后又在一个固定的和弦变化之下发挥每一个乐手即兴的演奏水平,他们只有一个主旋律的总谱

我就是从喜欢ROCK到JAZZ的 其实道理我想是这样的

ROCK属于年轻人的那种性格的张扬 一种爆发 激情

而JAZZ更像是内敛和高雅的艺术 真正爱上JAZZ的人 一般都是拥有一定社会经历 心理较为成熟的 当然 以及高雅的品味 都是喜欢JAZZ的人的一些特征

一种反璞归真的宁静感 属于自己的那份与世无争的境界

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Anrau1903-)

智利钢琴家

阿劳作为智利著名钢琴家,五岁即在圣地亚哥首次举行演奏会,崭露头角,少儿时期于柏林及德国其他城市和北欧巡回演出,获得成功,被乐坛誉为神童。他的演奏技巧精湛辉煌,所诠释的作品音乐含蓄内在,保持了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并与深刻的情感完美结合。他有一双强有力的大手,演奏以灵活自如、音色明亮、音量宏伟为特征。阿劳曾获得一系列国际比赛大奖,举办多次大型演奏会,并与数著名乐团合作到奥地利、南非、以色列、印度、日本、布拉格、布达佩斯等地进行巡回演出。他演奏过巴赫、莫扎特的全部钢琴作品以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系列,录制完成唱片。他一生反对商业性演出,重视钢琴艺术的人格化追求,并因此而誉满全球。

迪努·利帕蒂(Dinu·Lipatti1917-1950)

罗马尼亚钢琴家

英年早逝的利帕蒂是位传奇式的钢琴家。他的演奏技巧堪称当时最为精湛,但从未刻意展示和过分追求。他对作品的解释恰如其分,无论是巴赫、勃拉姆斯,还是肖邦、舒曼,或者是拉威尔,他都有令人信服的演绎。利帕蒂所处的年代,正是浪漫乐派大师被世人视为英雄般人物的岁月,人们称为如灿烂的落日那样光辉夺目的“钢琴黄金时代”。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艺术家,利帕蒂与其先行者一样,既是演奏家,又身兼作曲家的角色。然而,与当时盛行的对作曲家作品的随意解释现象大相径庭的是,他坚持忠实于原作,仅从这方面看,他又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人,虽然那时他还只是个少年。他说:“我们必须记住,真正伟大的音乐总是跨越时代的,他们从来都是与创作时公认的背景和规则格格不入。”因而,他在演奏每部作品之前都会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冥思苦想以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完美的表达。听利帕蒂的演奏,对于耳朵和心灵都是一种享受和满足。

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凯兰杰利(Arturo·Benedetti·Michelangeli1920-)

意大利钢琴家

米凯兰杰利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钢琴家。他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善于恰到好处地把握音色和多声部层次的控制,有条理地处理整体与细节的关系,以追求音色清澄、干净的演奏灵魂。他的演奏既保持了古典乐派的内在与平衡,又注入了浪漫乐派的热情与感染力,极具强烈的艺术魅力。米凯兰杰利对自己的演奏质量要求甚高,决不轻易举办独奏会。因此他演奏的曲目虽然不算广泛,但质量都十分完美。他演绎的贝多芬作品,摆脱了任何一种巴洛克风味的弹奏方式,将自己的音乐个性隐藏在乐曲自身的内涵下,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深情和精髓。他演绎的德彪西作品,以全然柔软圆滑的线条歌唱,丝毫不带钢铁的森冷,已达”无槌之音”的佳境,因而获得“音乐哲学家”的美誉。此外,他还是一位卓有贡献的钢琴教育家,指导和培养出了一批钢琴家,不少已名扬世界,意大利钢琴家波利尼就是其中之一。

毛里奇奥·波利尼(Maurizio·Pollini1942-)

意大利钢琴家

波利尼是现代意大利著名钢琴家。他的演奏技巧纯熟完美,声音清晰,手指触键有力而灵敏,音色光辉而分明。他因过分重视技巧而使演奏以“冷峻”著称。1960年,波利尼曾参加第六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作为八十九名各国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个,获得第一名,因而闻名世界乐坛,从此与著名指挥和乐队合作,巡回演出于欧美各国。他演奏的古典作品精益求精,并对现代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也有广泛的涉猎,如勋伯格的全部钢琴作品、普罗科菲耶夫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钢琴作品等。1974年,庆祝勋伯格诞辰一百周年,他在几个国家首都举行勋伯格钢琴独奏作品演奏会。

里昂·弗莱谢尔(Leon·Fleisher1928-)

美国钢琴家、指挥家

弗莱谢尔师承奥地利钢琴家施纳贝尔十年之久,因此他的演奏与其他美国钢琴家相比,具有更多的德奥钢琴学派风范。弗莱谢尔的演奏风格综合了知识的力量、热情的情感、优雅的品位和神秘的美感等多种因素。他认为演奏技巧与个人的音乐观念有关,技术是发出声音时所有的动作。弗莱谢尔以自己的卓越才能和高超技艺在众多美国钢琴家中独树一帜。他在音乐的处理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并努力追求音乐中亲切、朴实和纯粹的美,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目标,即使右手因病不能弹奏,仍然坚持用左手演奏拉威尔等人专为左手写的作品。他的精彩演奏倍受音乐界人士的推崇,尤其是他录制的许多唱片更使他当之无愧地进入20世纪著名钢琴家的行列。

范·克莱本(Uan·Cliburn1934-)

美国钢琴家

克莱本一生充满了传奇式的浪漫色彩,四岁即登台演出,十三岁实在德克萨斯州的钢琴比赛上获奖后受聘于休斯敦交响乐团担任钢琴独奏。1958年参加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荣获一等奖,蜚声国际乐坛。因为他是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第一个美国人在苏联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因而成为美国的宠儿,在他回到纽约时,像凯旋归来的英雄一样受到市民的夹道欢迎和总统接见。克莱本在青年时期就掌握了扎实的演奏技巧,具有简朴热情的演奏风格,在他演奏的黄金时期,有着高妙无暇的技术、如诉如歌的音色和出神入化的音乐表现力,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而遗憾的是,到60年代中期他的演奏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失去了新鲜感,往往单凭直觉而又矫揉造作,声音也变得粗糙,以至他的本人的演奏,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已成了历史陈迹。1962年在德克萨斯州沃恩堡创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克莱恩国际钢琴比赛。

默里·佩拉希亚(Murray·Perahia1947-)

美国钢琴家

佩拉希亚被誉为当代最为抒情的钢琴诗人。他尤其擅长演奏浪漫乐派作曲家舒曼、门德尔松、肖邦和格里格等人的作品,并以其多样化的风格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潜力。在演奏技巧方面,他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有键盘魔术师的美誉;而对作品的诠释,也因其多年的不懈努力而在音乐深度上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特点,广受各方好评。佩拉希亚的演奏曲目涵盖了上至巴赫、下至巴托克的各个时期中的钢琴经典之作。他四岁就开始学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长时期的刻苦学习使他奠定了应付各种技术难题的深厚功底,在演奏19世纪浪漫派某些作品技术艰难的段落中,给人以毫不费力的轻松感。在演奏协奏曲和室内乐等体裁方面,他最有心得,这两类作品占他唱片录音中的主要地位。由于他曾学过指挥专业,所以经常边弹琴边指挥乐队演奏莫扎特等人的奏鸣曲。

格伦·古尔德(Glenn·Gould1932-1982)

加拿大钢琴家

古尔德无疑是一位个性怪异独特并富有才华的加拿大著名钢琴家。以其演奏姿势经常前伏后仰、边弹边吟,技巧纯熟,对节奏、声部和力度层次的惊人把握,处理手法稍有古怪而不落俗套,具有独特的悟性和感觉而著称。在独奏音乐会曲目的选择上他也经常独辟蹊径,从巴赫到爵士乐都有演绎,被公认为是巴赫作品诠释的权威。他所录制的《十二平均律》被誉为钢琴演奏的“旧约全书”;此外,他还录制过勋伯格的全部钢琴作品和平常很少有人演奏的作品,但却从不接触肖邦的音乐,并极度恐惧面对听众。同时,他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的文章。1959年,获柯恩-巴赫奖章,1964年多伦多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1968年获加拿大最高的人文科学奖--摩尔森奖。

玛尔塔·阿格里奇(Martha·Argerich1941-)

阿根廷女钢琴家

阿格里奇是当代著名的钢琴家之一。她的演奏技巧高超,音色华丽,风格浪漫豪放,充满了吉普赛人的洒脱热情,同时也具有阴沉忧郁的格调,表现出内在、沉思的诗意。她善于演绎乐思丰富的多乐章作品,琴声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又甜蜜温柔、细腻柔美,被人称为“音乐的女大祭司”。阿格里奇涉猎作品广泛,曲目包括李斯特、肖邦、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著名钢琴作品,她对这些作品精彩演绎,录制成大量唱片,深受当代听众的喜爱和欢迎。她与阿巴多合作的几首浪漫乐派钢琴协奏曲作品,多年来一直受到音乐爱好者的青睐,成为德国DG唱片公司的镇库之宝和乐迷们争相收藏的目标。

玛利亚·胡奥·皮尔斯(Maria·Joao·Pires1944-)

葡萄牙女钢琴家

在近代世界乐坛上,女钢琴家可谓是凤毛麟角,葡萄牙出生的皮尔斯以精湛的演奏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成为众多著名钢琴家中的一位佼佼者,其演奏不像巴西女钢琴家奥尔蒂斯那样轻柔洒脱,而以细腻、典雅、秀丽、妩媚而享誉世界。皮尔斯擅长演奏莫扎特和肖邦的作品,其演奏和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肖邦前奏曲集散发出浓郁的法国沙龙气息。而肖邦夜曲则在浪漫气氛里,蕴涵着些许阴柔。她与小提琴家杜梅组成的二重奏,是目前活跃在世界乐坛的最佳组合,深得各种媒体和乐迷们的好评。

波兰、斯拉夫风格体系

阿图尔鲁宾斯坦(Artur·Rubinstein1887-1982)

波兰钢琴家

阿图尔鲁宾斯坦是20世纪权威的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大师。他的演奏不仅具有超人的技巧和独到的见解,而且还赋予乐曲以深邃的内涵,甚至使那些不太重要的乐曲,经过他处理后也身价倍增。他的音乐记忆力特别好,对位感较强,并且特别擅长处理自由速度,对他而言,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乐曲诠释,都达到了一种艺术的极致。阿图尔鲁宾斯坦演奏的曲目贯通今古,尤其钟情于浪漫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温暖亲切的抒情敏感的分句,丰富变幻的音色和浓郁的诗意,使他被视为20世纪最权威的肖邦作品演绎专家——“真正的肖邦代言人”。此外,他还喜爱勃拉姆斯的作品,所演奏的这位作曲家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雄浑与诗意并存,被乐评人视为精品。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艺术生命颇长,80多岁高龄还举行音乐会。他一生所得到的多种世界性奖赏和荣誉,更显示出他艺术成就的至高无上。

克里斯蒂昂吉默尔曼(Krystien·Zimermann1956-)

波兰钢琴家

吉默尔曼在1975年参加第九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一名,他是继车尔尼–斯特凡斯卡和哈拉谢维奇之后第三位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的著名波兰钢琴家,而且也是历届肖邦比赛第一名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具有斯拉夫人的浪漫气质、高超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记忆力,诠释作品以其自然、亲切,情感丰富和极有新意而赢得广泛的世界影响和赞誉。吉麦曼的演奏曲目较广,早年以肖邦钢琴作品为主,近年涉猎面包括古典乐派到现代乐派作曲家的全部作品。此外,他录制的许多唱片曾分别获得各种大奖,特别是鲁托斯瓦夫斯基的钢琴奏曲和德彪西的《前奏曲集》更是受到全球广泛的瞩目和好评。

伊沃波戈雷利奇(Ivo·Pogorelich1958-)

南斯拉夫钢琴家

波戈雷利奇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熟悉的南斯拉夫钢琴界的后起之秀。曾参加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演奏带有强烈的个性富于感染力,华沙听众为之倾倒,而评为认为其演奏不符合肖邦风格未获头奖,但却名声大噪。此后他在伦敦、纽约等地举行的独奏音乐会,以其演奏技艺高超、才华横溢而极受欢迎。波戈雷利奇的演奏风格传承了李斯特学派的技艺,诠释作品时照谱演奏,在触键、音质、深度等技巧方面都无懈可击,音乐清晰、精练和鲜活,特别是他那强烈的演奏个性,极受听众欢迎。波戈雷利奇录制的唱片数量不多,但每张都有新意,尤其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更是让乐迷们爱不释手,争相收藏。1993年,他与妻子在美国加州创办了规则与众不同的钢琴大赛。

俄罗斯风格体系

海因里希涅高兹(Heinrich·Neuhaus1888-1964)

俄罗斯钢琴家 

涅高兹是举世公认的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音乐教育家。他以学识渊博、演奏富有情感、诗意和独特的见解而著称于世。涅高兹擅长演奏舒曼、肖邦和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曾在一场音乐会上演奏德彪西的24首前奏曲而被后人广为传颂。特别是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42年中,辛勤的耕耘,为前苏联乃至世界培养了一批著名的世界级钢琴家,里希特、吉列尔斯、加夫里洛夫、扎克、马里宁等都是他的学生。其影响之深广难以估量,以至今日乐迷们提起他的名字时,敬慕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鉴于他在音乐艺术上做出的巨大贡献,曾获“艺术博士学位”,及“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弗拉基米尔霍罗维茨(Vladimir·Horowitz1904-)

乌克兰钢琴家

霍罗维茨可谓是一位我行我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钢琴家。他的演奏虽然素以离经判道著称,但其超群的技艺却委实令人为之震撼。演奏技巧方面,他对速度和力量的控制卓尔不凡,特别在八度的弹奏方面,有着惊人的能力,既有铿锵有力的金属声音,又有梦幻般的柔美音色。他的演奏构思不仅只限于充分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同时还经常渗入自己的个性以及对作品的独到见解。他对作品的诠释时而热情时而平淡,十分耐人寻味,并产生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他注重对作品的重新创造和注入新的感受,特别善于演奏的斯克里亚宾、舒曼、莫茨考夫斯基、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作品,因此而获得钢琴界的“梅菲斯特”的绰号。他一生录制了大量唱片,其中不少被公认为钢琴演奏艺术的传世之作。1972年,英国皇家爱乐协会授予他金质奖章,表彰他在钢琴演奏艺术方面的卓越贡献。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希特(Sviatoslav·Richter1915-)

俄罗斯钢琴家 

里希特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新一代杰出钢琴家。他的演奏极富节奏感,分句富有句子弹性和诗意,同时兼具歌唱性,在演奏一首乐曲时自始至终都使人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部层次和乐曲构思。他追求一种特殊清淡剔透的音色,使音乐产生出梦幻般的瑰丽色彩,令人叹为观止。在表演上他具有强烈的即兴性,既善于宣泄音乐激情,又善于恰到好处地处理音乐内部层次结构,使之达到完美的、诗意般的境界。里希特演奏曲目广泛,但却不太喜欢“凑热闹”。他录制的音乐会曲目不少是首演或鲜为人知的作品,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第七、第九钢琴奏鸣曲,德沃夏克的钢琴曲等。这位弹奏钢琴习惯熄灭灯光抛弃一切而专心致志于音乐的人,的确是一位将全身心都融入音乐的钢琴大师。

埃米尔吉列尔斯(Emil·Gilels1916-)

俄罗斯钢琴家 

吉列尔斯这位被音乐家称为“小巨人”的前苏联著名钢琴家,以其演奏技巧高超无暇、触键强劲、力度惊人、演奏幅度宏大而著称。他早期的演奏,音色变化丰富,既蕴涵着宛然欲泣的柔情,又充满了火焰般的热情生命力;后期的演奏由于受涅高兹的影响,热情减退,但却注入了安静、深沉、内在表达等新的因素,用吉列尔斯自己的话说:“这种演奏风格象征着现代俄罗斯钢琴乐派的真正开始。”吉列尔斯演奏的曲目广泛,从巴赫到巴托克的钢琴作品都有。他录制的唱片也包括从古典乐派到近代乐派各个时期的著名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的演绎都有着令人无法预料、无法想象的完整美感,堪称是当代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卓越表现。

拉扎尔贝尔曼(Lazar·Bermen1930-)

俄罗斯钢琴家 

贝尔曼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家之一,以触键轻巧、音色厚实、有光泽,和弦处理鲜明,弹奏速度自然,表情细致而著称于世。他对作品的诠释,常常是在整体把握音乐的创作构思下,充分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既有缠绵、柔美之情,也有铿锵、恢宏之势。贝尔曼擅长演奏李斯特的作品,他于1963年演录的李斯特的《超级练习曲》的唱片,深得卡拉扬的赏识。其次,他更擅长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那种在独自黯淡色调中隐藏着温暖情感的演绎无人能及,经他演奏和录制的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被公认为是权威性的版本,深受乐迷的喜爱和欢迎。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吉(Vladimir·Ashkenazy1937-)

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 

阿什肯纳吉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俄罗斯与东欧民族乐派浪漫主义作品的优秀演绎者,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演奏吸收了诸多俄罗斯钢琴家的优点,手指技巧高超,触键敏捷,速度感优异,音色表现丰富,舞台表演气质高雅智慧、热情诚挚。他的演奏范围广泛,对于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的音乐有着卓然的表现,特别是对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人至深的诠释。此外,他还录制了大量唱片,其中包括巴托克、贝多芬、莫扎特、普罗科菲耶夫等多位作曲家的钢琴协奏曲、奏鸣曲全集,被人们誉为是“钢琴全集录音大师”。

安德烈伊加夫里洛夫(Andrei·Gavrilov1955-)

俄罗斯钢琴家 

加夫里洛夫是涅高兹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又一位世界级著名钢琴家。他拥有着俄罗斯钢琴学派无懈可击的高超演奏技艺,奔放热情的表达方式和智慧控制音色变化的能力的演奏风格,以及对作品独特理解的才能,因而在西欧和世界各地赢得了高度的赞誉和广泛的影响。加夫里洛夫擅长演奏普罗科菲耶夫、李斯特和拉威尔等人的作品,1978年,他首次到日本举行独奏音乐会,演绎的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奏鸣曲获得很高评价。他录制的拉威尔的《夜的幽灵》、李斯特的练习曲《钟》、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魔鬼的诱惑》等唱片,也给人深刻的印象,不愧为俄罗斯新一代钢琴家的卓越代表之一。

斯坦尼斯拉夫布宁

俄罗斯钢琴家 

布宁是俄罗斯钢琴学派创建人之一涅高兹的嫡传,他的母亲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涅高兹班,是他的启蒙老师。布宁是一位深具想象力和诗意的钢琴家,他富有表情的音色表达了他对作品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其音乐感最早来自莫扎特作品对他的启迪。他说:“我初次听到的音乐就是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并被深深地打动了,那种体验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之比拟。所以莫扎特是我第一和永远的爱。”在巴黎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比赛中,他演奏莫扎特《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荣获大奖,评论家称他的诠释充满光辉,近乎完美。

米哈伊尔普莱特涅夫

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 

普莱特涅夫是一位不屑于简单划分类别的艺术家,他在钢琴和指挥两方面都业绩非凡。其钢琴演奏音色坚实、技艺一流,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别具一格,充满趣味风格和智慧的闪光。英国BBC音乐杂志评论他的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是最伟大的钢琴演奏,本身就足以使他跻身于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之列。他弹奏的肖邦作品,被评论家誉为“令人惊诧近乎震撼的演绎,堪称年度最佳。”他诠释的李斯特钢琴作品,展现了他与生俱来的大师风范和奇妙的钢琴旋风绝技,使听者屏息凝神,不能自已。普莱特涅夫的指挥艺术在他与俄罗斯国家乐团录制的柴科夫斯基及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得以发挥,尤其是后者的《灰姑娘》芭蕾音乐录音,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带花名片,评论称其为最有气氛、最动人、演奏得最好的《灰姑娘》版本。

叶夫根尼基辛 (Evgeny Kissin)

俄罗斯钢琴家 

基辛属于风格华丽的年轻一代俄罗斯浪漫钢琴家。他技艺超群,对音乐作品的演绎具有权威性,体现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传统,那是一种感受青春中体验成熟的激情。如同其他俄罗斯钢琴家一样,他也擅长演奏俄罗斯本民族作曲家的协奏曲,从柴科夫斯基到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都是他经常演出的曲目,并且都已出版了唱片。此外,他的曲目还涵盖了德奥作曲家的大量作品,其中包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和贝多芬。他演奏德肖邦作品独具一格,在诗意中透出淡淡的忧郁,尤其为世人称道。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钢琴家中,基辛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在国际比赛中获过奖的人之一。然而,他的影响不在同代人、甚至老一辈音乐家之下,这一方面说明他继承了良好的音乐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以独特的风格开创新的演奏风格。

德奥风格体系

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1895~1956)

德国钢琴家 

吉泽金是19世纪末出生于法国的著名的德国钢琴家,由于他早期受法国、德国音乐教育的双重影响,因而在表达这两国的钢琴作品时,赋予了作品更多的精确性。吉泽金具有惊人的视奏力和记忆力,强调对作品的忠实性,认为演奏家只是“中间人”的作业而已。他的演奏曲目涉猎广泛,囊括了古典乐派到现代乐派的全部作品,并以其深厚的音乐修养、精湛的演奏技巧、丰富的情感、对力度节奏恰到好处的处理以及灵敏透明的指触、细致的音色变化和微妙的踏板控制,而成为演奏德彪西、拉威尔钢琴作品的权威。他演奏和录制的这两位作曲家的全部钢琴作品的录音,曾获得许多国际大奖,因此而被公认为是地地道道的法、德钢琴学派的代言人。

鲁道夫塞金(Rudoef·Serkin1903~)

奥地利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塞金是20世纪中叶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他的演奏以触键清晰、音色明亮、节奏平稳并带有浓重的日耳曼风格而著称。塞金擅长演奏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在演奏曲目上,喜欢选择带有冒险性的非惯例作品,如戈尔德堡变奏曲、迪亚贝利变奏曲以及近现代作曲家勋伯格、韦伯恩和梅西昂的作品,同时他音乐兴趣广泛,爵士乐、摇摆音乐以及即兴演奏,他都很喜欢。因此,经他演绎的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部分作曲家的作品,或是各声部线条层次分明,或是浑厚细致而又光彩夺目,可以看出他深厚的音乐修养和成熟、精湛的演奏技艺。塞金一生对录音非常慎重,其中1962年在纽约与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合录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充分显示出其王者之尊。同年他与奥斯曼指挥费城交响乐团合录的理查施特劳斯的《滑稽曲》(钢琴与乐队),至今无人能及。1982年,他与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录制的勃拉姆斯的《钢琴与大提琴奏鸣曲》,为唱片史上留下了经典之作。此外,他在室内乐方面也成绩卓著,尤其是他与卡萨尔斯四重奏团合作的许多录音,都被视为经典演绎和重要的音乐文献。塞金以自己完美高贵的人格和精湛的演奏技艺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崇拜。

弗里德利希古尔达(Friedrich·Gulda1930~)

奥地利钢琴家 

在世界众多的著名钢琴家中,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古尔达以其精湛的演奏技艺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享誉世界。他的演奏,旋律自然流畅,节奏生动而富于弹性,音质硬朗、透明、装饰音新颖别致,触键清晰、强韧,力度控制恰到好处。尽管古尔达的演奏曲目涉猎面不是很广,但经他演奏的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钢琴作品却深受乐迷的喜爱和专家的好评。他在古典音乐演奏中引入爵士音乐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巧,并为探求极有创造性的新音乐做出了努力。此外,他曾先后在维也纳建立爵士乐队和创办现代爵士音乐比赛。为表彰他对世界音乐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970年维也纳音乐学院把贝多芬的戒指授予他。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不少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相结合的新作品,著有《语言与音乐》一书。综观当今的世界乐坛,古尔达无论从演奏技巧到审美意识都是比较超前的,并为自由爵士乐开辟了新路。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Brendel1931~)

奥地利钢琴家 

布伦德尔是20世纪德奥钢琴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的演奏风格继承德奥体系的传统,注重乐曲结构和内在张力,以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而见长。演奏以内在、准确为特色,速度比其他演奏家的处理略慢,善于处理装饰音和华彩乐段,音色变化细腻,情感丰富深邃,对所品的诠释深刻完美,充分表现出“学者型”钢琴家的艺术特色。他对于钢琴音乐的钻研很深,喜欢以举行系列演奏会的方式,探索某一作曲家精神世界的发展过程;尤其是他能演奏贝多芬的全部钢琴作品,使他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国际上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1989年获不列颠帝国荣誉二级勋位。布伦德尔的演奏深受费舍尔–迪斯考的影响,早期以演奏李斯特的作品名噪一时,后期对舒伯特的作品有独到的演绎,被认为是当今最权威的舒伯特作品演奏专家。他演奏的舒伯特奏鸣曲自然是权威的诠释,他与克利夫兰四重奏团录制的《鳟鱼》是此曲最平衡的版本。此外,他演奏的贝多芬32首奏鸣曲也受乐坛好评。《乐思与回想》是他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音乐艺术的又一贡献。

阿图尔·施纳贝尔(Autur·Schnabel1882-1951)

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教师 

在19世纪末德奥风格体系的著名钢琴家中,施纳贝尔属于忠实于原作的学者型之列的带头人。他的一生为追求完美、达到艺术顶峰而不懈努力,以至在演奏技巧、审美意识和对作品的演绎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施纳贝尔极擅长演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人的钢琴作品,他的演奏独具特色,并赋予作品异常生动的抒情旋律,伴奏织体各声部的配合完美统一,力度控制恰到好处,节奏感较强,使作品的各种因素都达到完美疵的地步。

威尔海尔姆·巴克豪斯(Wilhelm·Backhaus1884-1969)

德国钢琴家 

巴克豪斯是德国莱比锡钢琴学派最后和最著名的钢琴家,因其演奏风格气魄宏大而键盘师王”的誉称。他的演奏技艺精湛,音色清晰,旋律表现处理卓越。他在强奏时的苍劲击键能产生出交响曲般的壮丽音响,在弱奏时极为清晰,冷峻的控制,又常常使人着迷和耐人寻味。

威尔海尔姆·肯普夫(Wilhelm·Kempff1895-)

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 

肯普夫是当代德国最有代表性的钢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的演奏风格禀承了德国致密、朴实、严谨的模式并与自己的创造精神相结合而形成的,因此不受技巧的约束,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表现功能来运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972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