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
浪漫主义者是就是指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具备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奔放的激情、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一词指一种文学上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相对,强调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石评梅(1902~1928),山西阳泉人,因爱慕梅花自取笔名石评梅;乳名心珠,学名汝璧,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等。
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之一。1919年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结识庐隐等人。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其中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
她的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代表作有小说《红鬃马》《匹马嘶风录》,散文《墓畔哀歌》等。
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在她逝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初次读到她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被她独特的风格所打动,怎么会有人的文字写的可以如此的让人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我总是喜欢在一天的繁忙结束以后,煮一壶普洱,边品茶边感受窗外的万家灯火,与黑夜的寂静无声,时不时望向窗外沉思一下。看着路边微弱的灯光,若隐若现的照亮了偶尔路过的行人的脸颊。微弱的光芒被夜色包裹着,空中的繁星偶尔调皮的嬉戏,仿佛跟你玩着捉迷藏,一闪一闪地挂在空中。
如此静逸的时刻实在太能治愈一天的疲累,你可以尽情的傲游在知识的海洋,随着文字的转变随意转换着你的姿态,陶醉着,思考着体会着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无法自拔……
高君宇与石评梅的爱情曲折而坚定,两个人犹如天空中的烟火,在短暂的生命中演绎了绚丽灿烂的旷世之恋。
1925年3月6日凌晨,石评梅的恋人北大才子、杰出的***人高君宇因病去世,时年29岁。按照高君宇的生前心愿,他被葬在陶然亭畔。
高君宇的去世给石评梅极大的打击,她觉得自己太脆弱,不果断没有及早地和高君宇结婚。于是,她经常到高君宇的坟上哭,伴着高君宇与陶然亭畔。
在高君宇的墓碑上,石评梅写着:“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她用自己的青春,为高君宇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墓畔哀歌》,三年后石评梅也忧伤离世。临终前,她的手上仍然戴着君宇生前送她的白色象牙戒指。人们把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石评梅的作品是清冷的、是带有悲哀色彩的,感情上的脆弱和哀苦,“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等词汇,仿佛她的作品是一串串苦涩地泪珠汇集而成,可谓满纸辛酸泪。
她的多愁善感与抑郁的气质并不妨碍她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表现一种极热烈又悲哀至极的呐喊。
庐隐曾评价她说,石评梅注定了是悲剧中的主角。她经历了从幻想到现实痛苦,从虚幻、失望、渴望到仇恨、反抗、破坏的连续悲剧起落的过程。她的散文就是她自身的情感苦旅和这中间巨大的思考时空的真实记录。
她流星划过似的短暂年华中,因与高君宇的恋爱既美又痛苦, 她与高君宇二人因同乡相识,互相爱慕,高君宇曾红叶题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向石评梅示爱。但石评梅因为与同乡吴天放的爱情失败造成的心理创伤,又因为高君宇老家有包办的婚姻。所以最终没有接受他,委婉的拒绝了他的求爱,于是,她将感情深深地埋在心里,退回红叶,提笔写在红叶上“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一直和他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我爱,我原想追回那美丽的皎容,祭献在你碧草如茵的墓旁,谁知道青春的残蕾已和你一同殉葬。”高君宇走了也同样带走了石评梅的青春。活着对她来说只是一种压抑!她想脱离,她只能带着自己对恋人的思念以及愧疚拖着疲惫的身体去陶然亭畔向恋人哭诉自己的哀愁。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没有任何的语言可以去倾诉她对他的思念,只能让泪化作相思雨,滴在坟头,化在泥土中。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她俩的爱情故事,这个女人实在是可悲的,当初他向她抛来橄榄枝的时候,她因为自己的过失与心里的恐惧将这颗橄榄枝无情的斩断。而如今却又为何如此的悲伤?明明当初完全可以坦然接受他的求爱,也许如今也不用为此去用泪水编织一条悔恨的围巾了。
“我愿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捅,天呵!这蛇似的蜿蜒,蚕似的缠绵,就这样悄悄地偷去了我生命的青焰。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她认为是自己害死了他,所以带着深深地亏欠与爱恋守候在陶然亭畔,因为爱所以甘愿长久的陪伴在他的坟头。
她的文字是一首诗,拥有着让人肝肠寸断,不自觉泪流满面的力量。
她的文字摇曳在冷风中,经历着凄风苦雨的洗礼。
她也是幸运的,她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她生命历程中拥有了如此感天动地的爱情,不幸的大概就是生命如昙花般的美丽又短暂。
她和萧红一样的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萧红的力量来自于她的爱,萧红的一生是悲情的。石评梅的力量同样来自于爱。石评梅的一生是忧郁的。她们同样是四大才女却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路。
“我常觉你在身后的树林里,骑着马轻轻走过去。常觉你停息在我的窗前,徘徊着等我的影消灯息。常觉你随着我唤你的声音悄悄走近了我,又含泪退到了墙角。常觉你站在我低垂的雪帐外,哀哀地对月光而叹息!”
她因为思念所以看什么都像他的影子又觉得他随时都在身旁。又摸不到的凄凉。他因为爱她,又被她拒绝所以带着深深地遗憾离开了她。他是那么的温暖,他的一举一动涌上心头,避免不了又是一阵心酸与泪水交织着她的情感。
她的字里行间都是血泪与悔恨相加的忏悔。石评梅的文字可以说是悲壮的,她入了心,而我们断了肠,不禁为他们凄美的爱情潸然泪下。
“我认识了欢乐,也随来了悲哀,接受了你的热情,同时也随来了冷酷的秋风。往日,我怕恶魔的眼睛凶,白牙如利刃;我总是藏伏在你的腋下趑趄不敢进,你一手执宝剑,一手扶着我践踏着荆棘的途径,投奔那如花的前程!如今,这道上还留着你斑斑血痕。恶魔的眼睛和牙齿再是那样凶狠,但是我爱,你不要怕我孤零,我愿用这一纤细的弱玉腕,建设那如意的梦境。”
过去我不懂的你的珍贵,拒绝了你,而如今我已深尝这相思之苦,我愿用尽我所有的青春来陪伴着你。如今我再也不会因为我的愚昧无知丢下你,哪怕只是我静静的陪在你的坟前,我也是高兴的,你不用担心我的柔弱,以后没有了你我会用我的纤纤玉手来保护我们的爱情。
“我爱,这一杯苦酒细细斟,邀残月与孤星和泪共饮,不管黄昏,不论夜深,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
她的心无疑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少了一个他,所以在笔者的眼里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残缺的,都是悲悲戚戚的。
石评梅的一生可谓是悲剧的,而她的悲剧,不关乎外在的因素,是源于心理的悲剧。只是她的悲剧中又透露着一些浪漫和忧伤,她的文字优美又缠绕。
总是恰到好处的流露出她最真情实感的心声。
在她在爱情的道路上遭遇了挫折,她畏首畏尾,不敢向前,像一只刺猬一样用带刺的壳把自己保护了起来;即便她抱定了独身主义,决定孤独终老。但当理想的爱人像她吐漏心声,她又渴望又担忧,最终任由那份幸福从她身边溜走;拒绝了君宇的深情以后,在他逝世后,才发觉自己对他的动情,悔恨当初自己的不够勇敢,终日以泪洗面造就了如今的打湿衣襟。
回想现在的人,当错过的人或者事既然已经错过,就不必去介怀,当你成日沉浸在一片悔恨当中时,你的人生必然是悲伤的。
时间过去了便不会重来,青春消逝了留下了遗憾,如果成天活在这些遗憾当中终日郁郁寡欢,接下来你可能会有无数个遗憾。
青春易逝,但是有些遗憾是可以避免或者挽回的。努力的让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下次再见,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当你为错过一班车而哭泣时,你还会错过下一班车,何必为了昨天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
聪明的人早已懂得把握现在,愚蠢的人才会沉沦过去,过去的即已过去何不潇洒的放手,腾出更广阔的胸怀来迎接更美丽的未来!
人生怎么走都会有遗憾,所以我们要化悲份为力量,激起自己的热情与能量。
一个人一直朝前走,他的前方全是太阳的照耀,眼前的世界是广阔的,明媚的。而如果他转身,他的身后只有长长的背影,一个沉浸在黑暗中孤独的背影。
所以当幸福来临,我们要勇敢的打来心扉去迎接它,拥抱它,不去彷徨,不去犹豫,哪怕它如昙花般稍纵即逝,那么我们也要抓紧它。“花开最美,不负这尘世人间,只为相遇,留一道景致,我们徜徉在花海,心情也如鲜花绽放,愿你我心向花开。快乐的拥抱现在”我们不但徜徉在花海也徜徉在自己的“花海”。
浪漫主义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美化后的现实,或干脆是掺杂了想象的现实,而现实主义的人却看到的是现实本身。因此在做选择做判断时,现实主义的人更容易做对,因为他们是基于与现实吻合的事实和知识来做判断。而浪漫主义的人却是基于被美化被扭曲的事实做判断,所以就更容易犯错。而中国社会人多竞争激烈房价高,生存不易,没有给人太多犯错的空间,一旦在大事上犯错就容易受到损失,甚至会影响生存。在这种环境下,除非个人家境殷实有人托底,否则抱着浪漫主义情怀而在选择面前不断犯错,无异于自寻死路。
引言:在我国,诗派大致分为浪漫诗派和现实诗派浪漫诗派是我国诗歌流派的之一,而且他也有很多代表作代表诗人在唐朝时期浪漫主义代表的诗歌发展到了顶峰,而代表诗人也有很多,例如李白、李贺等等,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李白及李白的代表作品
说起李白,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他的诗,因为他的诗可谓是唐朝诗的代表,诉说了唐朝最繁荣最华美的境界,也表达了他自己个人性格,浪漫诗派讲究的是从主观心灵世界出发,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以及抒发自己的志向,诗词自由奔放,而且非常富有想象力,给人一种磅礴宏大的感觉,非常的具有主观性和抒情性,李白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无论是脍炙人口的那些还是他自己的一些独具风格的作品,都是给人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他的《月下独酌》里面也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月和饮表达在一起,给人一种抒情性的感觉,他的其他的诗也有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句诗也表达了李白个人主义以及非常特色鲜明的浪漫主义手法。
李贺及李贺的代表作品
李贺在唐朝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它不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且他本人也非常的具有浪漫主义,例如他我们最熟悉的一首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一句就表达了非常多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手法的表现,让大家感受到了非常浓烈的想象。还有他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李凭箜篌引》也是非常的具有唐朝有的浪漫主义,而且把这种浪漫主义宣扬到了极致。
总而言之,在唐朝我们的浪漫主义发展到了顶峰,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代表诗人和代表作品。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 11~12世纪 , 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小说中的代表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在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19世纪初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打破古典主义规范 ,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早期浪漫主义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讴歌反专制、争自由的思想,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卓越代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以波兰革命诗人A密茨凯维奇和匈牙利革命诗人S裴多菲为代表 ,他们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逐步被现实主义文学所取代。
浪漫主义美术 18世纪60~70年代,一些在罗马的画家曾在新古典主义艺术的严格学院主义原则范围以外探索各种可能的途径。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画奇怪异常而最为突出,其《梦魔》一画着重刻画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国画家和诗人布莱克在基督教神话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精心构制的宇宙论,他的水彩画技巧精美绝伦。在后来一代的画家中康斯特布尔和泰纳把水彩画技法的鲜艳性和油彩结合使用。康斯特布尔画英国乡村景色,探索了大气的光和色的复杂性。泰纳发挥了光的自然效果,创造出有动力感的构图,使观众如历其境,似乎在随画面一起游动。在德国,风景画家龙格力图以象征手法把个人的心灵气质描绘为普通的自然灵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诚的宗教徒 ,他以高入云霄的一棵孤树或十字架之类形象来暗示自然和心灵的可敬可畏。在法国,采用历史和文学题材的主要浪漫主义画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色彩和光方面进行实验外,他以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他的感情。异国的主题,特别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着迷。其热情洋溢地描绘动物生活的作品 ,反映了他和热里柯相似的兴趣,后者在选择当代事件作为创作题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德拉克洛瓦《米索伦基废墟上的希腊》(油画)
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 18世纪60年代~19 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 19 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故又称哥特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英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发源地,最有名的建筑作品是伦敦的英国议会大厦、圣吉尔斯教堂、曼彻斯特市政厅等。
浪漫主义音乐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特点是,不论作曲或演奏,都以个性为重点,注重感情表现。这种变化部分地是由于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所致。17世纪的作曲家是受托为贵族保护人而创作,而18世纪的作曲家则依靠城市音乐会的听众。就这一意义来说,贝多芬上承古典主义时期,下启浪漫主义时期,因为他的音乐技巧基本上是古典主义的,但他把自己的音乐看得高于一切,看作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从而为19世纪作曲家树立了重要的典范。一般认为CMvon韦伯是真正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开端 。 他以《魔弹射手》建立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随后有舒伯特、柏辽兹 、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和瓦格纳等大量作曲家。他们分别在艺术歌曲、标题交响乐、钢琴小品、交响诗、歌剧等浪漫主义新体裁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音乐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不论在浪漫曲还是在器乐方面,往往从诗歌、童话和民间故事吸取灵感。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更加自由 ,它服从于感情上的需要,有意识地带有片断或即兴的性格 ,对远距离和声和调性关系的探索使和声语言大为扩展。把浪漫主义理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的是19世纪的大歌剧,强烈的民族主义,对英雄的崇敬,奇异的布景和服装,描述性音乐 ,以及交响和声乐配曲所显示的精湛技巧,都是构成浪漫主义音乐的因素。
古典主义音乐
classical music
18世纪初~19世纪初的音乐风格。它出现在巴洛克时期之后,结束于浪漫主义时期之前,而且与这前后的两个时期都有着相当大的年代上的交叠。
1720~1760年左右,一般被称为早期古典主义时期( 也有人称前古典主义时期)。这种风格的基本特征是采用主调和声织体和更简化与更“ 自然 ”的旋律(这在当时被称为“华丽风格”)。这种风格还可以包括结构的方整性,结构内部(乐章间或乐章内)的更大的对比,力度等级的渐变 ,节奏轮廓更加清晰 ,和声语汇简化 , 和声节奏放慢等等 。在1730年前后这种新风格也出现在意大利的器乐作品中,特别是节奏复杂化和旋律装饰化的倾向在德国的情感风格的键盘乐器的作品中达到了高峰。此外,早期古典主义音乐还包括了以法国音乐为主的洛可可风格,这种高度装饰化的宫廷风格与当时的意大利和德国音乐相比带有更多的巴洛克遗风。
1760年~18世纪末,可以划为晚期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早期阶段的更具世界性的风格上的综合。它开始越来越具有风格与形式上的复杂性和表现上的深度,这一过程的特点是以J海顿和WA莫扎特的成熟作品为代表的 。至于Lvan贝多芬 , 在把他划为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何者更好这一点上,长期以来是有不同意见的。从某种角度上看他既是一个古典主义音乐家(特别是青年时代 ),又是一个浪漫主义音乐家,因为他身上的确已经存在着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如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作曲家,主观的自我表现在作品中越来越强烈等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 ,他又既不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像H柏辽兹或R舒曼那样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不过,从音乐上来看,他对大规模曲式的控制,明确而有力的节奏,功能性为主的和声,把主题(动机)的展开作为一种原则来坚持,以及对传统对位技巧的兴趣等等,都有助于人们把贝多芬的风格看作是海顿和莫扎特风格的一种延长和扩展。因此,人们还是把贝多芬 、 海顿和莫扎特3人放在一起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或把他们视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