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油画有哪些影响?具体的作品和表现有哪些

古希腊文化对西方油画有哪些影响?具体的作品和表现有哪些,第1张

一、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哲学一般认为源于公元前第六世纪的泰利斯,他主张水为万物的本质,因此有“哲学之父”美誉[1] 。作为自然哲学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一批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精神和宗教转向了对自然的诠释。他的哲学思想对以后的西方哲学产生长远的影响,成为了以后几个世纪西方哲学流派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探讨方向。

到了公元前第五世纪中叶,雅典实现了发达的民主政治,成为古希腊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正是民主思想的高潮时期,希腊出现思想革命,哲学家放弃对自然宇宙的研究,这便是“辩士学派”[2] 。苏格拉底的“伦理哲学”思想使得哲学从此作为一门统一的学科进入了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时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后来的西方现代民主思想提供了思想源泉。柏拉图形成了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体系,有关其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对于后世的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

古典希腊哲学对以后西方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

想都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对于西方早期基督教神学、穆斯林哲学、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甚至现代的普通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并且奠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二、古希腊文学——西方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与古希腊哲学一样,古希腊文学包含了对宇宙、大自然以及人类的想象与思考,包括神话、史诗和戏剧,以及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为整个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与源泉,为后人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荷马史诗》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古代史诗,成为西方古典文学的里程碑。

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一。古希腊的剧场和剧作对西方戏剧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阿尔凯奥斯和萨福后世评论家认为使古希腊抒情诗达到顶峰。阿那克里翁的独唱体琴歌对16世纪之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品达的合唱体琴歌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其风格亦为弥尔顿、歌德等所模仿。

古希腊文学中通过人们对与世界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憧憬,体现了古代世界的人们对战争与和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其文学作品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丰富了西方文学的素材,开创了西方文学的第一个高峰。

三、古希腊史学——西方史学的源头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是古希腊人写的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历史著作,成为西方史学的开山之作。希罗多德创立的以史实为中心的历史叙述的形式为后世的历史叙述体奠定了基础,至今仍被西方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理智的批判态度、真实的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描述和审慎的记载开创了成熟的“范例历史学”记载的先河,他被视为第一位运用科学方法的史家,因他写史的目的,是要客观中立报道历史的事实[3] 。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四、古希腊艺术——西方艺术的研究起点

古希腊艺术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写实。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神共性使得古希腊艺术对人体的塑造充满了兴趣[4] 。古希腊的陶器瓶画、神庙建筑、柱式、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通过贸易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影响着周边地域,在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古希腊艺术更为远播,绘画方法、建筑风格、雕刻技艺等被西方艺术所

效仿和吸收,对于西方的写实风格有着深刻影响,视为是西方艺术的主要源头。

五、古希腊宗教——西方民主思想的启蒙者

古希腊宗教与古希腊神话密不可分,具有多神崇拜、人神同性、活动频繁、民主政治等特点。古希腊宗教没有统一的经典教义束缚,没有教会组织以及神职人员的控制盒敢于,这种宗教的世俗性使人们拥有相当程度的思想自由和政治权利,促进了理性主义的萌芽,为孕育西方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六、古希腊科学——西方近代科学的发祥地

托勒密的地心说,成为哥白尼的思想源头,其理论统治欧洲天文学界1400多年;欧几里德和泰勒斯对于几何学的研究和阿基米德的比重原理、杠杆原理等对后来的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所用;亚里士多德对于生物进行的分类对后来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生物学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希波克拉底将医学从巫术迷信中区别开来,认为生病必定有其原因,他对古希腊之医学发展贡献良多,故今人多尊称之为“医学之父”[5] 。他提出的“四液体说”以及其所提出的医德规范一直影响到当今西方医学的观念。

在科学上,古希腊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对于西方科学的起步与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创造了辉煌的科技成就,留下了宝贵的成果与财富。

总结

古希腊在其文明进程中的文化成果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奠定了西方国家及人民在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基础,并催生了15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及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成为西方近代的民主自由思想和近代科学的萌芽,西方文化的发展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代表人物

1、 德拉克洛瓦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2、 籍里柯

籍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2-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籍里柯生于法国里昂,幼年随全家迁往巴黎,1808年从画马名家霍勒斯·韦尔内学画,席里柯重视绘画中的创新,喜欢描绘宏伟、壮阔的场面。

1810年入皮埃尔·纳西斯·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对马和赛马很感兴趣,常用速写出色地抓住马在运动中的姿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

1814年展出《受伤的重骑兵》。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1816--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

席里柯一生充满坎坷波折,曾因参加保皇派而不得不东躲西藏,怕拿破仑军队抓住;于舅母的畸形恋情,注定了爱情悲剧,并导致家庭破裂。

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在英国,籍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而英年早逝。他的艺术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

3、 约瑟夫·透纳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1775年4月23日-1851年12月19日),男,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

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4、 吕德

吕德,上海人氏。少年时期就投身中国现代玉雕艺术,成年后创立吕德玉雕工作室,苦心研究玉雕技艺。

十六年来,从实践到真正的作品,吕德玉雕工作室一直以海派玉雕艺术和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风格创作团体深自期许,同时,吕德先生也是中国新玉艺术推动者之一,是当代玉雕名师。 

在吕德玉雕的成长过程中,吕德先生以他个人独特的艺术天分、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玉雕技艺,创作出富含传统中国语言与人文思想充沛的玉雕作品,让吕德玉雕工作室在很短的时间内,晋身中国玉雕艺术舞台。

吕德先生的作品自然逼真,适度夸张,具有强烈的玉雕艺术感染力,加以小件精品细致入微的雕刻技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吕德先生秉承“君子比德如玉”的理念,孜孜不倦地坚持中国玉雕艺术的钻研与推广。今天,吕德玉雕作品越来越受广大玉艺爱好者、收藏者的青睐和喜爱。

吕德先生及其玉雕工作室将永远追求如玉的灵魂、如玉的人生和如玉的极致,吕德玉雕工作室提倡的企业文化与精神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二、代表作品

1、《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

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2、《自由***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

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3、《希奥岛的屠杀》

《希奥岛的屠杀》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于1824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

这幅画表明画家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

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浪漫主义画派

古希腊东方风格瓶画流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初,它的主要特点是绘画装饰纹样以动植物纹样为主,有时则直接采用东方国家喜爱的纹样,如埃及的莲花纹,两河流域美术中常出现的怪兽等,同时增强了纹样的装饰趣味。

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在画风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画风在于细腻二字,画法是循规蹈矩的,后者的特点是感性,颜色是不受拘束的,不是特别的细致,对比很鲜明,强调人的个性与自由。其实两种画风还有着政治上的联系,比如说新古典就是为了煽动人们的思想,让他们站起来反对国家的某种制度,形成革命,所以画作非常的严谨,不允许有哪怕一点的粗糙,不允许出现个性。而浪漫主义就是追求一种人性的解放,有那么一点印象派画家的意味在内。比如说有名的浪漫主义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画作就和梵高有着比较多的相似性,受梵高画风的影响很大。

在探讨一个时期的画风的时候,不仅要看艺术方面的,因为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推崇或者反抗。比如中国的文章亦是如此,清朝的八股取士,不允许考生学习其他的东西。而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也是在两种不同的思想下诞生的,自然有很多的不同点。但两者也有着很明显的相同点,就是是为了某种思想服务,还不能脱离统治阶级的控制。

提到新古典主义画作,很多人都会想到法国,在1784年的时候,路易十三请法国著名的画,加大为画了一幅《荷拉斯兄弟的誓言》。皇族是很珍贵的,通过画作就能显示自己奢侈的生活,彰显自身的权利,让御下的民众能够幸福,上述的画作就是这样的意思,展现了国家的实力可以巩固法国的统治。而新古典主义就像小编的上面所说的主要起煽动作用,革命者为了推翻法国的统治,在画画的时候也比较擅长运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英雄形象,让法国人民的好战心理被点燃起来,从而推翻路易家族的统治。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是在外国有如此的表现,在中国的古代意识如此,所以艺术是脱离不了社会的。

  作品名称:《夏洛特夫人》,作者: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作品作于1888年,收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1849年—1917年)英国新古典主义与拉斐尔前派画家。沃特豪斯出生于意大利,其父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母亲、姨妈对艺术也有较深的造诣。他早年在学院派的教育中,受惠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荷兰画家塔德玛的影响,对东方神秘文化和宗教、风俗显露出极大的兴趣,在首次参加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览中,就以东方题材的组画入展。他的绘画构成以雅致见长,极富浪漫主义的特质。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神话中获取滋养,创作出具有中世纪梦幻般神秘感和宗教情绪的作品。 沃特豪斯的绘画对拉斐尔前派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其璨璨光辉的绘画技艺使他载誉当时英伦画坛。

  《夏洛特夫人》完全是用英国人的流行情感构置的图像,题材选自丁尼生的长诗。原意是在夏洛特这个地方有一位美丽女子,她被神困居在一个古堡里,她只能通过窗户投射进室内镜子里的影像欣赏心中的偶像兰西罗骑士。只要从窗户往外看,她就要被毁灭。为了消磨自己,她每天纺织不止。有一天实在忍不住向外看去,厄运降临了,镜子破碎,丝线缠住了她,随后她被神示载往死亡之地。画面表现了夏洛特女士正坐在船上驶向死亡。这是一个以前少有的孤凄形象,她集感伤、神秘、疏离、飘逸于一身,既吻合了维多利亚的压抑情感,又具有难以表述的空蒙悲凉意象,众多的细节象征也符合流行趣味。此画也是沃特豪斯艺术基调的开启之作,一种孤苦的自恋情愫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来。

  《夏洛特夫人》沃特豪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沃特豪斯选择了丁尼生的“她松开锚链,躺了下来。”这个诗句逗号之间的微妙时刻,一个注定的悲剧之旅的开始。沃特豪斯曾在他的一本丁尼生诗歌抄本的空页处画满了创作草图。这位诗人本身的语言表达有着明晰的图像性。最见功力之处,就在于整幅画都是在忠实地传达诗歌意象,同时又是一幅室外景物画的杰作。沃特豪斯曾受法国印象派为主的“室外写生画派”(Plain Air)影响,所以他的作品要求欣赏者有“将我们的所思和文学上从荷马到丁尼生的浪漫想象联系起来的能力”。

1:非洲岩洞艺术

非洲岩洞艺术是新石器时代非洲原始社会艺术的遗迹。二十世纪考古发现:在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和利比亚地区都发现大量原始猎人刻画的牛、长颈鹿、河马、大象、单峰驼等动物,还有描绘人类日常生活、舞蹈、狩猎、战争和举行原始示教仪式的风俗画等。以利比亚的费赞(Fezzan)地区的作品最为突出。它的艺术风格和新石器时代的西班牙勒文特壁画相近似。在中非和南非的发现中,以罗得西亚的布须曼人的壁画最有名。布须曼人的子孙在十九世纪遭到殖民者的迫害以前,从未停止过壁画的创作。

2:爱斯基摩艺术

爱斯基摩要在严寒而困难的北极生活条件下,用骨、牙、木、石刻制的生活用具和迷信工具上的一种装饰艺术被称为爱斯基摩艺术。在阿拉斯加诺登桑(NortonSound)以北居住的爱斯基摩人大多数人都会雕刻艺术,他们在弓钻的转动杆(海象牙制的)上刻小型的剪影式的北极生活图画,并用海豹油灯的黑油涂黑,非常精巧,惹人喜爱。十九世纪中叶,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他们的艺术品逐渐变为商品。

3:拜占庭艺术

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其思想内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其风格特点是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葙结合,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如圣索非亚教堂的中央圆顶形的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的权威。在基督教神像学体系的建立和利用、改造旧形式为基督教宣传服务等方面,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由于教会的束缚。后期风格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它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巨大影响。1453年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艺术的历史已千终结,但其形式仍为东正教会所利用。

4:哥特式艺术

十二至十六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这种建筑风格,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半圆形拱门的教堂式样,而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反映了基督教盛行的时代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面貌。代表作品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教堂、英国的林肯教堂、意大利的米兰教堂等。

5:佛罗伦萨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经济和文化中心佛罗伦萨形成的一个重要画派。该派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导,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在以宗教神话为主的题材中,把抽象的神象画成世俗化的合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理想的人,成功地创造了人物画新风格。除了油画外,当时多创作大幅温壁画,主要为宫廷、教会和资产阶级上层服务,从而改变了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面貌。初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丘、乌且罗(Uccello, 1394-1475)等,盛期以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十五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最繁荣;十六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信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6:威尼斯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派之一。威尼斯共和国在十四世纪是欧洲和东方的贸易中心,商业资本集中,国家强盛。艺术受拜占庭及北欧的影响。十五世纪吸收了佛罗伦萨画派及曼坦那的经验,通过贝里尼一家、卡巴秋(Carpaccio, 约1465-约1526)、安东奈罗·达·美西纳(Antonello da Messina, 约1430-1479)等人的努力,政府和教会的利用,尤其是社会团体---互助会(scula)的支持,绘画艺术得到了发展。十六世纪威尼斯派成为欧洲油画创作中心。该画派反映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其画色彩明丽,形象丰满,构图新颖,但大多借宗教神话题材,描绘统治阶级的豪华生活。代表画家有乔尔乔、提香、丁托列托和和委罗内塞等。直至十八世纪仍有提埃坡罗、加纳来多(Canaletto, 1697-1768)和瓜第(Guardi, 1712-1793)等画家。该派作品对欧洲绘画的影响很大。

7:浪漫主义画派

十九世纪初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这一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民》。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8:印象画派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这一名称是由1874年该派作者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对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出以嘲笑而来。该派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

9:后期印象画派

广义指继承印象画派,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指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的创作方法。他们接受印象派的用色方法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泊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对后来的野兽派及表现派有很大影响。

10:新印象画派

十九世纪末从法国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个流派。认为印象画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不够严格,标榜以科学方法追求色彩分析,用不同的色点排列组合作画,画法机械。此派活动时间短暂。代表作者有修拉、西涅克、克罗斯(Henri-Edmond Cross, 1856-1910)等。

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抽象主义等流派

后印象派:凡`高

泉法国安格尔

作为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安格尔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

泉安格尔

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练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他的绘画吸收了15世纪意大利绘画、古希腊陶器装饰绘画等遗风,画法工致,重视线条造型,尤其擅长肖像画。在具体技巧上,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因而差不多每一幅画都力求做到构图严谨、色彩单纯、形象典雅。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表现人体美的绘画作品中,如《泉》、《大宫女》、《瓦平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等。

1805年,安格尔完成了《里维耶夫人肖像》一画,这幅肖像在色彩方面无疑也是安格尔的杰作之一。匀整的颜色如同镶嵌一样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色彩显示着形体,带有某些起伏的暗示,但没有求助于阴影。身体和衣服用象牙白突出来,组成画面的受光部分,深蓝色的沙发则组成画面的阴影部分。这两种颜色都被纳入到黑色的背景之中。红、黄两色的小小变化无害于整体效果。个性和朴实的表情、明暗和单纯——使这幅肖像画别有一种优美滋味的就是这些。这幅作品于1806年在沙龙中展出,但是它独特的、革命的、哥特式的风格特点招来了许多批评家的愤怒。事后,安格尔去了意大利,在当时奉承研究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绘画,目的是要把自己的风格提高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平,改造当时的绘画。他曾说过:“艺术发展早期阶段的那种未经琢磨的艺术,就其基础而论,有时比臻于完美的艺术更美。”那时他被中世纪的艺术深深吸引着。

1824年安格尔在巴黎开办了自己的学校,那些追求原始主义的年轻人都投向了他。他追求直率而纯洁的原始风格,把宗教画当作心爱的体裁,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感兴趣。他认为使艺术健全的道路在于通过希腊人和拉斐尔·桑西去研究自然,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主要是务求线条干净和造型平整。他强调纯洁而淡漠的美,这与大卫的艺术观点是相对立的。在对待古希腊的态度上,安格尔无疑投入了更多的感情和热情。

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罗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安格尔生前享有很大的声誉,死后安葬在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

《泉》大概从1830年安格尔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酝酿,但一直没有完稿。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26年以后,当他已是76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据说曾有助手帮他绘制,如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他的两个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协助完成的。

叔本华在两个世纪之前就这样写道:“人的相貌有如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是可以破译的……他的相貌概括了他所要说的一切。”《泉》表现的是一个宁静、优雅的少女,带有天真少女所特有的纯洁与青涩、梦幻与活泼,在一泓清泉的流溢下,与葱郁的背景相得益彰。就画面本身而言,《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少女的肌肉因安格尔美丽柔缓的曲线而更具魅力,色彩运用的非常柔和而富于变化。从作品的意义而言,《泉》并没有晦涩的隐喻和做作的批判,仅仅是作者对宁静安详的向往之情的艺术依托,是作者毕生追求的美的载体。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了。”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的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他曾说:“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还认为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构人物和虚伪的感情。

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不同的只是,像马萨卓、米开朗琪罗、乔尔乔奈等大师的裸女体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时代理想,而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这在他那些描写土耳其宫女的裸女画上尤为明显。晚年,安格尔画了这一幅《泉》,则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为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夫。例如,他的一幅《罗哲与安吉莉卡》有2幅复制,均作于1841年。《保罗与弗朗切斯卡》有5幅复制,最早的作于1819年,其余的分别作于1856年以后。有时,他的这幅画上出现了另一幅画上曾经出现过的个别人物形象,比如《瓦平松的浴女》上的形象,再次出现在后来的《土耳其浴室》一画上;《授圣餐的圣母》中的圣母,是从《路易十三的誓言》一画的构图中搬来的,其中有一个天使的脸差不多和他的《土耳其浴室》上的裸女一模一样。这一幅《泉》基本上与《阿纳底奥曼的维纳斯》(1848年作,现藏于法国尚蒂伊贡德美术馆,画的内容为从海水泡沫中诞生的女神,故此处画的是维纳斯从海水泡沫中升起,周围有许多小爱神簇拥着)雷同,仅具有微小的变化。此外,周围一群小天使形象被删去了。这种创作特点过去有人认为是安格尔创作思想枯竭的表现,这样说未免太武断了些。当然,古典主义画家除了画模特儿很少到现实生活中去,但安格尔本人却解释为,这是使主题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形象更趋完美的一种求索精神的反映。

当《泉》完成之后,画家对人说:“同时出现了5个买主,有人简直向我猛扑过来。他们争执不休,我几乎要让他们抓阄。”《泉》确实具有人们所向往的那种纯粹的美的品质,尽管她是画家深藏心底达半个世纪的理想化身,一旦付诸画布,人们确对这位艺术家的镂月裁云之作而发出由衷的赞叹。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也翻译为为玖沙泰里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安格尔愿意把自己称为历史画家,这是因为自17世纪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刻学院成立以来,传统的古典主义信徒一直把历史画视为最高的等级(第一等级为历史画、神话宗教画;第二等级为风俗画、肖像画;第三等级为风景画、静物画)。但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安格尔最出色的是肖像画和人体画,如果把他的肖像画和人体画再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他成就最高的是女人体画。

梅杜萨之筏法国籍里科

此画的创作,源于当时的一个真实的丑闻事件。19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了一个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莎号”的船长。这艘巨型船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员。他们为生存造了一只木筏漂泊海上,半个月后得救的时候,筏上生还者只有15人,上岸后又死去2人。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法国海军部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谴责。富有正义感的画家籍里科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萨之筏》。

画家创作过程中,阅读了生还者的回忆文字,并访问了幸存的那几个人,请他们作指导,还自己做了一只类似梅杜萨的木筏,亲自在海上漂泊,以获取真实的环境、气氛和对大海风浪变幻的体验。他构思良久,先后构图多幅。为了能真实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他亲自到病院观察垂死的人的情态。为了描绘死者的肉体色彩,他将解剖的死人体浸于海水中观察其色彩变化,他还请黄胆病人为他做模特儿,据说病中的德拉克洛瓦就曾做过他的模特儿。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激情正是浪漫主义精神所在,但画中那座人体构成的金字塔不免有古典主义的遗风。在这幅画中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古典主义的造型交织在一起,构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杰作。

海耶兹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FrancescoHayez1791-1882)是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肖像画作品因一位英雄人物肖像画而享誉世界。他是米兰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风格的首位艺术家,1810年海耶开始研究古典艺术、拉菲尔和雕塑家本人的作品并有所成就。

中文名:弗朗西斯科·海耶兹

外文名:FrancescoHayez

国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791年2月11日

职业:画家

代表作品:《古典英雄人物肖像》

概述

人物简介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FrancescoHayez1791-1882)1791年2月11日生于威尼斯,家境贫寒,由叔父,艺术爱好者和经营者乔万尼毕纳斯科(GiovanniBinasco)抚养长大。由于叔父的意愿,他跟随佛兰切斯科玛吉奥多(FrancescoMaggiotto)学素描和油画,同时热中于阅读历史、神话中的人物故事。

艺术生涯

1805年他的人体素描作品在威尼斯美术学院赢得一等奖,同时威尼托地区的几个小公国合并于意大利王国,该年朱塞佩马志尼(GiuseppeMazzini)降生。

1806年海耶兹进入代奥多洛玛黛意尼(TeodoroMatteini)的学校,开始创作历史题材画作。1809年海耶兹移居当时被称为皇城的罗马。

1810年海耶兹在维多里奥阿尔菲耶里墓碑(MonumentofunebrediVittorioAlfieri)的作者卡诺瓦(Canova)的指引下,研究古典艺术、拉菲尔和雕塑家本人的作品。

1813年给威尼斯美术学院送去他的首张大作:"里纳尔多和阿尔米达"(RinaldoeArmida)。

1817年和罗马姑娘维倩察斯卡绮亚(VincenzaScaccia)结婚,接受创作油画"Ezechia的悲悯"(LapietàdiEzechia)的任务。同年又创作"和安东尼奥卡诺瓦的巨大半身像在一起的奇柯涅亚拉家族像"(RitrattodellafamigliaCicognara:conilbustocolossalediAntonioCanova),这是使他名声大振、订画者剧增的首幅名作。

从1818年起,这一年曼佐尼(Manzoni)写下了悲剧"卡尔玛涅奥拉伯爵"(IlcontediCarmagnola),直至1820年,画家投身于创作彼得罗西像(PietroRossi)。

1821年接着创作了"上刑场的卡尔玛涅奥拉伯爵"(IlcontediCarmagnolacondottoalsupplizio),以此巩固了之前的成功,也得到了阿列山德罗·曼佐尼(AlessandroManzoni)的赞许。同年,仍是在文学的灵感下,又诞生了"Catmor和Sulmalla",它表现了JamesMacpherson作品"CantidiOssian"中的一幕。

1822年展开创作"西西里晚祷"(Vesprisiciliani)的第一部分,以及灵感来自于Canova的雕塑的dell'Ajaced'Oileo的大幅人体画作。

1829年完成油画"隐居者彼得"(Pietrol'eremita),这是他耗力最大的历史题材画作之一。

1831年画家创作了他最具感染力的画作:"布拉格难民"(IprofughidiPraga)。

代表作品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新古典主义取代了罗马艺术而占统治地位,古典文学再次崛起,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其中一位肖像画画家以其历史性的的油画,政治讽喻以及精美的肖像画而著名,他就是弗朗西斯科·海耶兹(FrancescoHayez)。他的肖像画作品因一位英雄人物肖像画而享誉世界,这幅《古典英雄肖像》现被巴黎美爵艺术基金收藏于家族珍藏馆内。

《古典英雄人物肖像》是一副大力度的肖像画,它描绘了一个男人的形象,他大概是作者所在时期的一名重要人物,带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色彩,也许类似老奥德修斯或者埃涅阿斯。这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坐在那里,一条红色长袍将他腰部以下的部分遮盖住。他的右手握着一把剑,这是力量和勇敢的美德的象征。他用左手撑住头,形成思考的姿势,象征着智慧。画家把这位古典英雄的动态和静态描绘的很到位,让观赏者从画中能够感受到这位大英雄的风度与气概。这个男人虽然不再年轻,但是却保持着健美魁梧的身材,蓄着黑色的络腮胡,而他的头发已经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变成白色。这样一幅集力量和智慧于一身的肖像画,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古典英雄的正面形象。

这幅作品被巴黎美爵艺术基金收藏后,在"2013艺术北京"上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艺术家们对海耶的《古典英雄肖像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作品大多来自于古典文学建筑,表现出一种渴望把新古典风格融入到大型作品主题中的情感,成为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

《吻》表现的是一对情侣在走廊间亲密的场景。画面构图简单,画家把人物安排在画面正中央,突显了主题。用笔细腻,女子身上的蓝色长裙光彩熠熠,蕾丝边的袖口优雅婉转。裙摆的褶皱在光线的照射下质感极强,女子的婀娜多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男子暗红色的外袍和红色的裤子色彩对比和谐。暗黄的光线通过情侣投射在墙上,为画面铺上一层深情温馨的气息。

所获奖项

1805年弗朗西斯科·海耶兹的人体素描作品在威尼斯美术学院赢得一等奖。

1820年,画家投身于创作彼得罗西像(PietroRossi)。这幅画在布莱拉(Brera)展出,获得巨大成功,被称为是浪漫主义新画派的展现。

社会评价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摸索学习着,通过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其艺术创作可以渐渐地把观众带入他所营造的世界之中,让观众能够通过他的创作感受到画中人物所要传达的感情,使得观众因他的感动而感动,为他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样式所征服。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是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相关背景

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古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古典主义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古典主义出现于中世纪后的欧洲,是启蒙时代、理性时代以及部分现代主义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19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