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的悲剧,故事的浪漫性体现在哪里?

有人称《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的悲剧,故事的浪漫性体现在哪里?,第1张

有人称《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的悲剧,故事的浪漫性体现在哪里?

1、在《巴黎圣母院》中,刻骨铭心的爱,交织的爱像烫金一样烙在心里,伤痕累累的圣母院充当了所有记忆的载体。就是在这几代人的起起落落中,透露出一种不一样的浪漫。看完《巴黎圣母院》,我们没有感受到福玻斯船长的浪漫。他只是想要艾斯·米拉达的美貌和身材。一无所有的卡西莫多没有得到女神的爱,却获得了女神的全部幸福。他用最简单的表达,给了别人无法给予的喜悦。

2、更难能可贵的是,卡西莫多不仅没有物质基础,甚至连一个好看的外表都没有。但他依然勇敢的爱着女神,毫不退缩。而这种没有退路也是他什么都不想要的表现。浪漫的第一标准是抛弃“物化”。放弃物化不是为了挽回的借口,而是知道自己一无所有,依然付出真爱,不求回报。

3、艾斯·米拉达爱上了福玻斯,她渴望福玻斯同样爱自己,但一次又一次的现实让她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善良的女神只希望他幸福健康,她从不因此而记仇,也不因此而看破世事,永远用那颗勇敢纯真的心去爱一切。看在卡西莫多·艾斯·米拉达的份上,用去福玻斯让她开心来自暴自弃也是一样的过程。

4、其实救了艾斯·米拉达的人也是从更深的层面表达了浪漫。狂欢式的战争,突破了传统美学的私人个人浪漫,转为集体叙事和公共表达。他们不是在拯救女神,而是在呼唤真善美的到来,这也是巴黎圣母院的精神解放,被称为“汹涌的浪漫”。为浪漫而浪漫不是浪漫。浪漫不仅仅是细腻,还有粗糙和不经意。

巴黎圣母院人物关系图:

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的敲钟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弗洛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

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腊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扩展资料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加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富洛娄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

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巴黎圣母院

我就是个浪漫主义,同时是纯粹理想主义,极端原则主义,前不久还是唯理论者,我当然也可以看到自己将来的结局,我想那应该是悲剧收场~~~!!!

浪漫对应于现实,是在精神上对现实的理想化处理,所以往往与现实起冲突~~~!!!

浪漫主义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们在精神上生活在理想世界中,但他们终究还是生活在现实中,他们心中的理想世界也是基于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于是,心中的理想总要和现实互动,便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冲突,而这冲突,也必定以现实的胜利而告终~~~!!!

而人,从来都不是物质存在,而是精神和物质的混合存在,当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产生对抗并最终以现实世界的全面胜利为结果时,那个精神便会就此瓦解崩溃~~~!!!

我早已看到自己可能的结局,但终归无能为力,我既然是一个浪漫主义,也就只能接受这么一个现实~~~!!!

不同:

1、艺术风格不同

古典主义是以当时市民的英雄主义为典范来塑造的,提倡采用重大庄严的题材来反映社会的现实。

而当时的浪漫主义则表现出一种自我的个性,反对古典主义的那种崇尚理想的规范,摒弃其僵化的教条和呆板的模式,崇尚的是一种自由,一种解放,一种释怀。

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新古典主义要求的是完整与严谨,注重造型,强调严谨的造型,忽视情感,忽视气氛,忽视色彩。

2、代表人物不同

浪漫主义绘画的真正奠基人是德拉克罗瓦,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自由引导人民》等等,其中最为代表的是《自由引导人民》。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维安、大卫、安格尔,代表作有《荷拉斯兄弟之誓》、《哈里·亚诺什》、《加兰塔舞曲》、《管弦乐协奏曲》等。

3、组成流派不同

浪漫主义的组成成分有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

而新古典主义主要涉及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

相同:

1、都涉及到了思想的解放

古典主义认为人要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为祖国尽责。

浪漫主义强调思想的启蒙,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的杰出成就是戏剧,尤其是悲剧,所以戏剧领域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主战场。首先向古典主义发起进攻的是斯丹达尔,他在《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1825)中抨击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显示出反对因袭保守、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宣称“浪漫主义是为人民提供文学作品的艺术。这种文学作品符合当前人民的习惯和信仰,所以它们可能给人民以最大的愉快。”[1]

梅里美首先在1825年化名出版了富有异国情调的《克拉拉·加楚尔戏剧集》,它们讽刺教会和贵族,向古典主义法规提出了挑战。接着他又在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下,创作了反映中世纪农民起义历史剧《雅克团》(1828)。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也大多写过戏剧,例如缪塞的《罗朗萨丘》(1834)是一出规模宏大的历史剧。维尼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和《奥瑟罗》,他的剧本《夏特东》(1835)描绘了一个贫困诗人的不幸爱情和绝望自杀的悲惨命运,谴责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拜金主义。在浪漫主义戏剧方面成就最高和影响最大的是大仲马和雨果。

浪漫主义戏剧取得了推翻古典主义的巨大成就,但它本身却只是具有不同倾向的作家在浪漫主义大旗下暂时聚集的结果,每个浪漫主义剧作家在题材和形式方面都随心所欲,例如题材有历史、风俗、家庭、爱情,体裁有历史剧、情节剧和哲理剧等等。所以浪漫主义戏剧只能是昙花一现,1843年雨果的《城堡里的伯爵》上演失败之后,浪漫主义戏剧就被各种风俗喜剧、主题喜剧、讽刺喜剧、历史喜剧、通俗喜剧和滑稽剧所取代,涌现出斯克里布(1791-1861)、欧仁·拉比什(1815-1888)和埃德蒙·罗斯当(1868-1918)等一批喜剧家,但是由于喜剧的各种体裁全面繁荣,因此并未形成某个主导的流派。

第一节 大仲马

大仲马(1802-1870)出生于维莱科特雷,名为亚历山大·仲马,与他的私生子同名,因而后人对他们用“大”、“小”仲马来加以区别。他的父亲仲马·达维是共和国的著名将领,曾随拿破仑远征埃及,但不幸在44岁就去世了。大仲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继承了父亲健壮的体魄、超人的勇气。1820年,有一个剧团到他的家乡附近演出《哈姆雷特》,激起了他对戏剧的强烈兴趣。21岁时他到巴黎谋生,由于写得一手好字,在父亲生前好友的帮助下,当上了奥尔良公爵办公室的抄写员,他利用这个机会刻苦自学,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27年,英国的著名演员到巴黎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使他认识到必须表现使男人和女人战栗的狂暴激情,才能获得打动观众的戏剧效果。为此他首先冲破古典主义的束缚,创作了五幕散文体历史剧《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1829),上演的时间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一年,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剧本以法国16世纪的宗教内战为背景,反映了天主教徒与胡格诺教徒之间的激烈斗争。首相吉斯公爵组织了天主教联盟,企图篡夺军权,国王亨利三世就指使宠臣圣·梅格兰在决斗时杀死吉斯。王太后卡特琳一心想控制国王以操纵政权,因此打算同时消灭这两个对手,于是设计让圣·梅格兰单独会见并爱上了公爵夫人。公爵由此起了疑心,逼迫妻子写信约圣·梅格兰幽会,暗地布置伏兵,最后下令用夫人的手巾将他勒死。

大仲马不但彻底抛弃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用生动活泼、感情丰富的对话代替了悲剧中格言式的华丽辞藻,而且讴歌了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爱情。圣·梅格兰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愿意为之献出生命。公爵夫人也挣脱了道德的束缚,在危急关头向他表白了隐藏在心中的爱情,帮他跳窗逃走。剧本把爱情置于理性之上,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戏剧的风格。

《安东尼》(1831)是一出爱情悲剧,阿黛尔曾与安东尼相爱,后来他一去不返,但在嫁给爱尔维上校三年之后,却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原来他是个私生子,没有家庭、职业和财产,所以无法娶她。阿黛尔虽然难忘旧情,但是出于做妻子的责任,她决定到军队里去找丈夫,然而安东尼却在半路上留她在旅店里住了一夜。丑闻传开后,他极力劝说她一起私奔,但是她留恋女儿和丈夫而犹豫不决,这时丈夫回来用力敲门,为了保全阿黛尔的名誉,安东尼应她的要求刺死了她,声称她进行了反抗。剧本谴责了社会对私生子的歧视,也因为描写了通奸而一度被禁演。

大仲马其他比较著名的剧作有六幕历史剧《拿破仑·波拿巴》(1831),描写了拿破仑一生的辉煌经历,用充满异国情调的场景概括了30年的法国历史。《克里斯蒂娜》(1830)写瑞典王后克里斯蒂娜杀死背叛她的情人的故事。《奈斯尔之塔》(1832)揭露路易十四的王后和她的两个姐妹,她们*荡残暴,每天在塔里引诱贵族青年,然后把他们杀死投入塞纳河中,最终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是一个出色的剧作家,一共创作了88个剧本,而且还创办了私人的“历史剧院”。1838年,他的剧本《炼金术士》上演失败,他开始转向小说创作,并且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

他由于勤奋写作而成了百万富翁,但是他生活奢侈无度,总是入不敷出,最后穷困潦倒,于1870年12月5日在小仲马家里去世,遗体在1872年迁葬到他的家乡。

2002年11月30日,在大仲马诞生200周年之际,他的遗骸被从维莱科特雷迁入巴黎的先贤祠,标志着他已经获得了与雨果并列的崇高地位。希拉克总统在迁葬仪式后表示,大仲马是法兰西语言文化在世界上最好的传播者。

第二节 雨果

查理十世在 1825年登基以后,自由主义思潮日益高涨,以诺地埃[2]为首的浪漫派第一文社由于缺乏明确的纲领而于1826 年宣布解散,雨果组织维尼、缪塞和大仲马等人在1827 年成立了浪漫派的第二文社,同时发表了剧本《克伦威尔》。他在《<克伦威尔>序》中抨击了古典主义戏剧只写“崇高文雅”等清规戒律,全面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戏剧纲领,力图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强调自然中的一切都可成为艺术题材,并且提出了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进行对照的原则,从而突破了古典主义关于悲剧和喜剧的界限。这篇序言反映了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成了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宣言,为浪漫主义戏剧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雨果也因此被公认为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上演,内容是在16世纪的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为父复仇,与国王和公爵争夺美女唐娜·莎尔,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剧本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并且打破了古典主义在悲喜剧之间设立的界限,采用了乔装、密室、毒药等种种奇情剧的手法,因而在上演时引起了观众之间的争斗,被视为浪漫主义战胜伪古典主义的标志。

雨果接着上演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戏剧,例如《玛丽蓉·德·洛尔墨》(1831)歌颂了平民出身的青年狄杰和妓女玛丽蓉的爱情;《国王取乐》(1832)写平民姑娘爱上了乔装的国王,剧本由于揭露了16世纪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荒*无耻,只演了第一场就被禁止;《玛丽·都铎》(1833)里的王后爱上了宠臣,而《吕伊·布拉斯》(1838)里与王后相爱的竟是一个仆人。吕伊·布拉斯受主人、大臣堂·萨留斯特的指使,冒充贵族到王宫里去骗取王后的爱情,不料与王后一见钟情。后来他当上了首相,决心在王后的支持下革新政治,但是当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主人的工具之后,就愤而杀死了堂·萨留斯特,自己也服毒后死在王后的怀抱里。

雨果是浪漫主义戏剧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剧作情节奇特、性格夸张,充满了反封建的精神。他让下等人登上政治舞台,义正词严地谴责王公贵族,他把爱情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剧中的小人物远比大人物纯洁和高尚,这不仅是对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的挑战,也充分表现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

不过从艺术上来说,雨果的剧本并不成功,《克伦威尔》无法上演就是一个例子。浪漫剧大多是散文体,在表现人物性格和剧情的曲折方面,散文显然比诗体更为方便和自由,所以浪漫剧的发展必然引起古典主义诗剧的解体。但是雨果坚持用诗体写作,这就使他的剧作缺乏舞台的艺术效果,人物和情节似乎完全出于雨果的想象,显得很不真实。1843年,他的剧本《城堡里的伯爵》由于情节离奇和人物怪诞而上演失败,标志着浪漫主义戏剧退出了历史舞台。

问题一: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异同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策也存在密切关系。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是: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钝、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这是宫廷和贵族上层生活的折射。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等。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一次挑战。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在雕刻上的表现,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在建筑上的表现,在建筑方面,最著名的就是杰佛逊设计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佛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在美术上的表现,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在音乐上的表现,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

问题二: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异同 [编辑本段]概念定义

中文定义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英文定义

Neoclassici In literary critici , this term refers to the revival of the attitudes and styles of express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t is generally used to describe a period in European history beginning in the lat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lasting until about 1800 In its purest form, Neoclassici marked a return to order, proportion, restraint, logic, accuracy, and decorum

[编辑本段]在雕刻上的表现

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

代表艺术家

巴利(Barry)、卡诺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瓦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编辑本段]在建筑上的表现

在建筑方面,最著名的就是杰佛逊设计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佛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

[编辑本段]在美术上的表现

起源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 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泉》 安格尔表现特征

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代表艺术家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 维安的学生达维德在大革命爆发前夕,从罗马留学归来,他非常成功地展出了他的绘画《乞食者贝里塞赫》。随后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沙龙上展出,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1789年他创作了《布津蒂斯》,这幅画具有明显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战的意味。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19>>

问题三:英国文学,新古典主义于浪漫主义的区别 新古典主义重视造型和素描关系;浪漫主义重视色彩

新古典主义题材选取古代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是英雄人物;浪漫主义题材多选取悲剧、文学、以及异国情调

新古典主义遵循古典主义法则,追求理想的美;而浪漫主义多采用象征、比喻手法描绘,带有典型的个性倾向

问题四:英国文学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18世纪初的英国,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

约翰班扬 John Bunyan, 代表作《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亚历山大蒲伯 Alexander Pope 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

他出版了散文《论批评》(An Essay on Critici ),从此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次年,他又出版了《夺发记》(The Rape of the Lock),一部极妙的讽刺史诗。

丹尼尔笛福 Daniel Defoe 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乔纳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亨利菲尔丁 Henry Fielding 代表作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编撰英文词典的第一个英国人,作品为《英文大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这部巨著是塞缪尔约翰逊花了七年时间独自完成的。

理查德比谢立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代表作《情敌》(The Rivals )和《造谣学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被认为是上承莎士比亚,下接萧伯纳的纽带,是真正的英国古典派喜剧。

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代表作《墓园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是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和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Poems,chiefly in Scottish dialcet》)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则憧憬理想的社会秩序,清新奔放,富有独创性。

然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Active Romantici )和消极浪漫主义(Passive Romantici )。积极浪漫主义是进步的潮流,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它引导人们向前看,消极浪漫主义属反动的逆流,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反对现状,留恋过去,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Lake Poet)的三位诗人,他们也是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sworth)(1770-1850)与萨缪尔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和罗伯特骚塞(1774-1843)。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

问题五: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异同 重中古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古代罗马,一切以古罗马为典范,浪漫主义则要求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法国为大哲学家卢梭( 1712-1778 )所说的“野蛮人比文明人更高明,更智慧,更美”析认识出发,他们常常选用中世纪的传奇故事作为创作的题材,如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与维吉尔》、《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世纪传奇大多与骑士游侠有关,再加上当时资本主义正向海外扩张势力,在“本土”,过去宁静的生活已被机器生产所破坏,因而浪漫主义在向往中世纪的同时,也渴望和追求着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异国情调。

重自然

古典主义以宫廷为描写的对象,即使是真正的自然也要加以人工的雕琢以适应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交谈必须使用经过修饰的语言。浪漫主义者则重视自然,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真正地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认为人在原始社会没有经过改造的自然状态下,有着天赋的人权,人人得以平等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得到自身的发展和自由。他们要突破城市的囹圄,摆脱文明社会的干扰,讴歌乡村、田园、山林、天空、大海和异国风光。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只有自由才能打碎封建的枷锁,反之,只有打碎封建的枷锁才能得到自由。雨果在其名剧《海尔娜妮》序言中宣称:“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中的自由主义。”这可说是对浪漫主义十分坦率的表述。联系到浪漫主义的艺术实践看,重自然也可说是重个性的一种表现。

重感情

古典主义讲求共性,认为共性、理性即真理、即美;提倡在统一的道德标准下冷静地对待一切,抑制自己的感情和个性。浪漫主义认为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感情和个性,敢爱敢恨,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浪漫主义的作品热情澎湃,人物有着鲜明的个性。拜论的作品充满着爱与恨,在感情的狂热中往往伴随着离奇而荒诞的幻想。在浪漫主义的词汇里感情与幻想相联,幻想就是具有个性的感情的希望。在视觉艺术上,为了表达感情,他们强调色彩而把线条放在了次要的地位。

重形式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重视形式,但二者的方式和目的有所不同。古典主义在于用单一的模式规范作品的内容,浪漫主义在于用多种形式表达内容。古典主义从封闭中注意形式的统一,达到“善”。浪漫主义从开放中注意形式,以表达感情的奔放,达到“美”。古典主义的形式与道德相联系,浪漫主义的形式与审美相联系。

重对比

重对比是浪漫主义重要的美学原则。 1823 年雨果所写的《克伦威尔》序言,被公认为是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在序言中他猛烈地抨击古典的悲剧法则,主张应像莎士比亚的戏剧那样刻画人物性格,争取更大的自由和真实;推崇横扫欧洲封建势力的拿破仑,宣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可成为艺术题材的对象;艺术的真实基于现实的真实,为此必须选择,不过不是选择“美”而是选择有特点的东西。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与古典主义要求的纯正、和谐相对抗的美学原则即“对比的原则”,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雄伟与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人性与 、光明与黑暗等。这个宣言标志着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

问题六:叙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逐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

从法国开始,革新派的设计师们开始对传统的作品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但也保留了古典主义作品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这一风格很快取得了成功,欧洲各地纷纷效仿,新古典主义自此成为欧洲家居文化流派中特色鲜明的重要一支,至今长盛不衰。

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问题七:怎样区分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选择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2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3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4注重唯美与写实的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美术的特征:

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总上述可看出它们的区别在于新古典重理性而浪漫则重感性。

问题八: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 “新古典主义” 所谓新古典主义的主要风格在于:在力求正确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前提下,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故事情节及结构,强调节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现代语言,准确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语汇,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代社会。 booksina/shtml “浪漫主义”(Romantic)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大的差别在于它们所强调的方面,那是属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问题,浪漫的艺术家将情感的表现置于一切之上,因此,浪漫的艺术中,情感常与形式的规则相对抗;另一方面,古典的艺术家,则寻求形式与内容之间的 理想的平衡,他将情感的力量控制载他的艺术后面,努力协调情和理的要求,因此,和声获得均衡、平静和古典艺术的有控制的品质。 古典的性情,在古希腊达到它的黄金时代,而且成为两千年后文艺复兴的灵感源泉。其实,古典和浪漫始终是交替存在或并存着,因为它们调配着人的天性中的两种基本冲动:一方面,对于传统规范的热爱,需要有情感的净化和控制;另一方面,对于陶醉和狂喜的愿望,使他充满对于未知的渴望。古典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形式,浪漫也不是没有形式的感情。情感与形式是不可分的。关键在于它们的强调点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在当今这个社会,浪漫主义著以後终将是一个悲剧。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现实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可见,浪漫主义者的美好,终将会被现实生活打败。那些美好的浪漫终将是悲剧化的剧情!

‍‍‍‍‍‍在整部《李尔王》序曲的开端,柏辽兹就用非常舒缓而又沉重的低音乐器,来阐释整部作品的悲剧底调,除此之外,低沉的开篇音乐还能彰显出李尔王,作为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国王所具备的一种威严感,仿佛在诉说,虽然我的人生充满了悲剧,但我的人生同样充满了不平凡。然后,在中间的主要部分,柏辽兹将音乐节奏设计的非常轻快,甚至听起来会非常激动。柏辽兹此时想阐释李尔王被感触宫廷以后,独自在漫无人烟的野外求生的困难,比如一些大风大雨,饥寒交迫,甚至李尔王一个人的孤独感。最后,通过低音提琴和双簧管的声音共同收尾,又将李尔王抱着死去的第三个女儿,悲伤至极也马上就要离世的悲惨境地表现了出来。这不仅仅是故事的悲伤,也是乐器的哀鸣,还是演奏人员的悲情,更是柏辽兹对李尔王一生的致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8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