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的风格是什么类型?急需!!!!!

李白的诗的风格是什么类型?急需!!!!!,第1张

李白的诗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李白诗风浪漫,包罗万象,继承陈子昂提倡的诗歌革命,反对南齐、萧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把南朝以来柔弱华靡的文风,一扫而空。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唐诗都得到创造性发展。

李诗富个性,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内容表现出蔑视庸俗,反抗和不媚权贵的叛逆精神,歌颂游侠和仙道,被誉为“诗侠”、“诗仙”,后世亦以诗仙李白称之。

扩展资料:

李白现存于世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纵285公分、横381公分。行草书5行,共25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见,与高适等结伴同游济源王屋山,登临王屋山华盖峰南麓的阳台宫后,写下此帖。

细品此帖,笔法超放,如游龙翔凤,迅如奔雷、疾如掣电;出规入矩、飞舞自得。与其潇洒奔放、豪迈俊逸之人品诗风相为表里,堪称稀世珍宝。

-李白

答案:B

知识点文化素养——教师的文学素养

答案B。

解析《望庐山瀑布》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擅长使用夸张的手法来创作诗篇,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其余的作品为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诗歌主要被分为两个比较大的流派,都是根据诗歌的风格来进行区分的,其中一个就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其次就是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这两种风格是在文学史上最常见的,李白并不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他在屈原的基础上,继续把浪漫主义发展到了极致。李白在开创属于自己的浪漫主义道路的时候,在诗歌当中加入了大量的想象和夸张的比喻,与屈原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一、《离骚》

在战国时期,屈原所创作的《离骚》一直都被人们认为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山之作,是因为《离骚》当中首次出现了香草美人这样一个文学意象,而屈原也用这一个文学意象把自己的整体诗歌都修饰的更加的完美,因此就具有了浪漫主义的倾向。所以早在李白之前,浪漫主义的风格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因为屈原的去世,这种风格没能够流传下来而已。

二、想象力丰富

在唐代,李白又被称为诗仙,主要就是因为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是无人能及的,而且他在浪漫主义诗歌这一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李白的浪漫主义与屈原的有很大的不同,李白的浪漫要比屈原的更加大胆,要更加的有想象力,李白总是在自己的诗歌当中加入大量的想象的元素,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利用一些梦境或者是想象,能够让浪漫主义变得更加的浪漫。

三、夸张手法的运用

李白的诗歌当中除了丰富的想象力之外,夸张也是他经常会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李白的一些诗歌,基本上都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这种情怀的刺激之下,他的诗歌往往都会散发出一种特别张扬,大胆的感觉。在他的很多诗歌当中,都有着对于景色特别大胆的描写,但是这些景色并没有让读者觉得非常的恐惧,反而觉得非常的浪漫,这就是李白的厉害之处,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李白的手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属于同一诗派。但这两个诗派都属于同一时代。

中唐时期,中国诗坛出现了很多的风格流派。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流派:一是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他们继承了杜甫现实主义传统,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用新题材创作然后播之乐曲的诗。它力求与生活联系,故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新乐府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对人民的深重疾苦表示了同情。艺术上则以语言通俗流畅、平易近人为特征。代表作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等。新乐府诗人中以白居易的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白居易的诗大约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几部分。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共有一百七十多首,《新乐府》占了五十首,其中以《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等最广为传诵。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也成为传世之作。白居易的诗富有情味,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有成就的唐代诗人。二是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作有韩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孟郊的《洛桥晚望》、贾岛的《剑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这些诗色彩绚丽,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笔调,融合继承了楚辞、乐府派浪漫传统,开创了奇险新创的艺术风格。三是以刘长卿、韦应物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四是以卢纶、李益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另外,晚唐时期,朝政日衰,诗人们虽心怀报国志,但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此一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即李商隐、杜牧。李商隐的咏史诗、爱情诗都很有特色,他的咏史诗不仅质量高,而且数量也多。他的爱情诗也别具一格,常以《无题》为题。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脍炙人口。杜牧的咏史诗也善于选择最典型的事件加以形象刻画,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派别。北宋前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固然他的创作成绩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愈加突出地表现了宋诗的艺术特性。他在诗歌艺术本领上总结出一套完好的办法,并教授给后学,以是,跟随和仿效黄庭坚的墨客颇多。比方陈师道与苏轼情谊最深,但作诗却以黄庭坚为学习模范。因而,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央的诗歌派别就逐步构成了。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以为这些墨客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纪录见于南宋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吕氏图所列25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 何□、王直方、僧善权、高荷。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纪录名单与此稍有收支。这些墨客并不都是江西人,大约吕氏的原意只是由于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墨客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25人中有较多作品传播上去的只要陈师道、谢逸、洪刍、饶节、洪朋、洪炎、韩驹、李彭、晁冲之,谢□等10人,除陈师道外,作品成绩皆不甚高。别的,被先人归入江西诗派的另有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曾□、曾思、赵蕃、韩□等人也参加诗派。诗派成员少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头脑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殊的主张,因此他们的作品在头脑内容上便各有特点。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次要是形貌团体生存阅历和抒发作者头脑情感,内容比拟狭窄。阅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应事先的民族妥协的爱国主义诗歌。构成江西诗派的次要原 因是这些墨客的诗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地,诗派成员之间的干系是教授和商讨诗艺。 黄庭坚诗歌实际中最闻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后人之辞、或师承后人之意的一种办法,目标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理论中比拟无效地运用了这种办法,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种办法疏忽了文学创作的独一源泉即社会生存,以是也发生了较大的弊端。厥后有一些缺乏创 新肉体的墨客奉此为圭表标准,单方面寻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克不及“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抽象干涸,构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临时以来受人讥评的次要缘由。 但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实际的一壁,它对江西诗派中比拟出色的墨客并没有发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实际另有别的一壁,即要求墨客以“独树一帜”为高兴目的,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本领的根底上解脱本领的约束而到达“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地步。江西诗派中的几位紧张墨客受此影响很 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此中都包括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由于云云,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固然师友教授,干系亲密,但他们的艺术作风并非原封不动。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墨客也各具特征:陈师道的诗比拟真诚,吕本中的诗比拟明畅,曾 □的诗趋势生动,陈与义的诗又趋势雄壮,没有“千人一壁”的缺陷。即便本领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主的风格。以是,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开展进程中的一个紧张关键。其作品是宋诗的紧张构成局部,其艺术作风是组成宋诗共同面貌的一个紧张要素,它的诗歌实际也在中国文学批判史上占据肯定的位置。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曾经十分明显,事先如刘□、汪藻、张□等人固然没有被当作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遭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普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闻名墨客都曾在艺术上遭到江西诗派的陶冶。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当前也不停如缕,其他波不断延 及近代的同光体墨客。 桐城诗派 “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仿孰重轻。”这是程秉钊在《国朝名流集题词》中的论诗之语。勇于同执清代文坛盟主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轻,可见桐城诗派影响的广阔与夫在文学史上位置的不容忽视。那么什么是桐城诗派呢?在讨论这个根本的题目时,学者们大多从史的角度,以工夫为经,以地区为纬,条列桐城汗青上的闻名墨客:从明代的办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钱仲联老师诗)但这只是在做桐城诗史,而未中桐城诗派的肯綮。桐城诗史与桐城诗派是两个既不克不及完全互相堆叠,又存在着多重穿插干系的文学史观点。简便地说,桐城诗派并不涵盖全部桐城诗史,而只是桐城诗史的一个紧张构成局部。它是在肯定的汗青时期里,诗学见地和诗学创作作风类似的墨客经过盲目或不盲目的联合而构成的一个诗歌派别。它的中心人物来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跟随者则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同等于严厉地以地区分别为界线的桐城诗史。因而,研讨桐城诗派,从空间下去说,应驻足桐城,放眼天下;从工夫下去说,则要截断众流,将其发轫期界定在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而无庸远溯到明代。 虞山诗派 虞山诗派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定名的西北诗坛紧张派别。以钱谦益为首,包罗其弟子冯舒、冯班、瞿式?,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钱谦益 (1582~1664)官至南明礼部尚书,被推为西北诗坛祭酒。因政治上屡经沉浮,故晚期诗歌中表露伤时感事的头脑,暮年所作则多亡国之臣思念故朝之音。由于文体共同,内容空虚,一扫明末自觉摹古充实诗风,创始了清初诗坛明朗活泼的新场面。著有《列朝诗集》、《初学集》、《有学集》等。冯班(1602~1671)与兄冯舒并称"二冯老师",自《诗经》以下逐一订正渊源,功力深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闻名诗论家,著有《定远集》。瞿式?所作《浩气吟》,气壮山河,可与文天祥《邪气歌》相比美。钱曾(1629~1710)著《交芦集》、《判春集》。钱陆灿 (1612~1698)是继钱谦益之后的虞山诗派第二牛耳,著有《调运斋诗文随刻》等。吴历(1632~1718)著《三巴集》。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改造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作风,对西北诗坛的昌盛作出了肯定奉献。 王孟山川诗派 山川故乡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药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墨客以善于描画山川故乡风景而著称,在艺术作风上也比拟靠近,经过描画寂静的风光,借以反应其安静的心境,或隐逸的头脑,因此被称为"山川故乡诗派"其次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此中成绩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川故乡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方式写作,在事先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水风光的描画,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形的形貌,有旅途情形的叙说,也有故乡田舍的生存的反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程度,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墨客从大处落墨,风格雄壮,气魄澎湃,洞庭湖绚丽宏伟的风光失掉了宛转而无力的体现 王维是盛唐山川故乡诗派成绩最高的墨客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今后,"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川故乡诗变革多恣,具有差别的作风与情调偶然魄力庞大意境开阔,偶然描写精致,引人沉思,偶然生动传神,偶然宛转凝练王维还擅长来用多种颜色,生动地体现大天然的现象,如<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葱茏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织组合,组成了一幅壮丽多彩的山水春晓图,的确是诗中有画",令人沉醉 岑高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派别。以描画边塞风景、反应戍边将士生存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目不时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开展 , 到盛唐则片面成熟。该派墨客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着名,而高、岑成绩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闻名。这些墨客多数有边塞生存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化体现边塞生存,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只描画了壮阔凄凉、壮丽多采的边塞风景,并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感情壮志以及征热ナ离妇的头脑情感。对和平的态度,有讴歌、有批判,也有咒骂和非难,头脑上每每到达肯定深度。其诗作情辞大方、氛围浓厚 、意境雄壮 ,多接纳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方式。出色作品如高适《 燕歌行》、 岑参《 走马川行馈赠班师西征》等。别的,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风格凄凉的边塞绝句。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思想内容:1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2讴歌理想,抒发悲愤3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4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风格: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风格: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风格: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风格: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种平板单调的弊病。风格: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风格: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oo ~~~ 累死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5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