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具体作品: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因体现其思想之精髓而在雪莱诗中占中心位置。该诗剧分四幕,写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被缚与解放。该诗使雪莱的两大主题)——社会变革与人间情爱——交织互补,并配之以两条线索:普罗米修斯与朱庇特的善恶关系和他与亚细亚的分别与重逢。
这两条线索由代表必然性和原始生命力的冥王来串连,由他来影响众神之命运,决定不同人物的胜败。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起源的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隐忧。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危”“高”,同义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诗人觉得仍不到位,“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一句“质问”,一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强化了蜀道的惊奇雄险。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诫友人之语写出诗人的政治远见及内心的深深忧虑。
“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剑阁是蜀中军事要塞。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由自然而及人间,诗人写剑阁之险意在引出蜀地的战祸之烈。巧妙地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军阀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关注,为诗篇增添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在诗中,诗人还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推陈出新形式、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让我们领略了“诗仙”李白的才情,《蜀道难》不愧为一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蜀道难》是旧题乐府,李白旧题乐府的特点与旧题原来的主题和寓意有密切的关系。梁、陈间阴铿诗已有“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之语。李白写《蜀道难》是写的是长安到蜀中道路的艰险,亦可能寄寓功名难成之寓意。
这首诗在体裁上是属于七言歌行。七言歌行在五七诗中是一种形式最自由的诗体,它以七言为主,可以兼用长短不齐的语句,长的可以使九言或九言以上,短的三眼、司彦、吴艳等均可,不向五古、律诗、绝句那样少变化。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分用长句,语言非常奔放畅达;后一部分写剑阁和属地环境险恶,有时用不少四言句,显得简劲有力,长句短句的变化,使诗的语言自由活泼,句式丰富多彩 。李白最善于写七言歌行,在这种诗体里,诗人充分继承并发展了楚辞、古乐府的特长,发挥了无比丰富的想象,运用了异常丰富的语言,现了他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热爱自由,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一特点从前人已经看出开了。如唐殷璠说:“其一文章,率皆纵逸,直如《蜀道难》等篇,可谓气质又起,然自骚人(指屈原)一环,现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明王世贞说:“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怳, 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艺苑卮言》卷四)明胡震亨说:“太白《蜀道难》、《远别离》、《天姥吟》、《尧祠歌》等无首无尾,变幻错综,窈冥昏默。”殷璠、胡震亨都提到《蜀道难》,可见这首诗又是李白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品。
“色彩”话题作文导写设计
例 文
例文1
黑 白 韵
白,白得质朴,白得纯洁,白得令人不忍玷污;白得高雅,白得让人心弦颤动。黑,黑得寂静,黑得深沉,黑得令人屏除杂念;黑得镇定,黑得让人自信坚定。
也许由于天性,我喜欢白色,最爱它给我带来的宁静的恬淡与质朴的高洁。它纯洁,天然,无世俗污染,污点在它身上显露无遗。的确,我钦佩它的正直,可有时它却过于耀眼,不够宽容。
我不爱黑色,却欣赏它的包容。白色只能给人以明亮的视野,而黑色却能笼罩整个世界。黑色默默地包容一切,宽容着他人的过失。它毫无怨言地衬托着白色的高洁,毫不艳羡人们对白色的赞美,为一切铺垫着最合适的底色。可它也太沉默。
黑与白永远是最合适的搭配,两种极端的色彩融合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与自然。黑色吸收了白色多余的光芒,白色激发了黑色蕴藏着的无尽活力,两者互相补充,和谐得无可挑剔。
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单一总有缺点,因为它势单力孤,无法弥补自己的缺点。而只有从天地万物间吸取精华,才会组成世上最完美的器物。
由此,我想到了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白色,纵然高洁,可是如不顾一切地反射阳光以炫耀自己,也会变得令人生厌。黑色默默无闻,总是作为陪衬,留在被人遗忘的角落,它内蕴的活力与激情何日才能得以释放?人也如此,力争上游是进取,可只顾自己,不给别人施展才能的空间,却是自私;默默无闻本无可厚非,可一味沉默而不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就是平庸与懦弱。做人,应该做到尺寸恰到好处。
不要总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学学别人,拥有更多的优点又有何不好?如黑白一样,相互搭配才具有最美的韵味。
做人的原则也正如这黑白之韵,只有集百家之长,才能成一家之美!
点评作者是要借写“色彩”来表达自己对做人原则的深入探讨。行文时,由色彩入笔,既写黑白两种色彩各自的优点,又写其不足,以及两种色彩搭配后的珠联璧合,待铺叙一番后,再水到渠成地说出了人“只有集百家之长,才能成一家之美”的道理。联想贴切、自然,主题启人心智,构思也很巧妙。黑与白在别人看来再平常不过,可作者慧心慧眼,对其进行了透辟而辩证的理解。因此,全文读来深刻、隽永,具有较浓的哲理色彩和思辨味道。
例文2 为生活调色
有人说,生活是红色的。它给予人似火的灼热,使人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有人说,生活是蓝色的,它给予人沉静与理智,使人像大海那样有宽广的胸怀、宏远的气魄;有人说,生活是绿色的,它给予人青春的梦幻,使人期盼在有限的生命中寻觅绿色的美丽;有人说,生活是灰色的,它布满了陷阱和失败,让你遍体鳞伤,愁容满面;有人说,生活是黑色的,山穷水尽,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那么你的生活是什么颜色的呢?我想这是一个要用人的一生来回答的问题。
你只看到黑暗,你就永远在黑暗里;你看到光明,光明就会在你的生命中。
坐在轮椅上的巨人———霍金,用痛苦去把生活画上灿烂的色彩;又聋又盲的海伦·凯勒,在苦涩的黑暗中描绘五彩缤纷的光明世界。董存瑞用自己的忠诚爆出轰天巨响,浓黑的硝烟散去,蔚蓝的天空飘扬着鲜艳的红旗;杨利伟用中国人的志气和智慧在太空中划出一道道光辉的轨迹……
生活并不是上帝用来检测我们有多蠢而布下的陷阱,而是一个让我们演绎精彩的舞台,是一堂让我们去感悟、去体验人生的必修课,是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所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调出自己生活的色彩!
如果你面临困境,请把“山穷水复疑无路”的灰暗,调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快。把“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绝望调成“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希冀。
如果你嫌秋太萧条,抹一笔春的绿色带给它生气;如果你嫌冬太肃杀,勾一笔夏的粉红,带给它热情和欢快。
如果你不甘于生活中平淡的底色,那就放飞自己的理想。奋勇一搏。让平淡消失在成功的金色之下。
如果你在金色的光环和铜臭的诱惑之下丧失理智,那就用金铜铸成警示的大钟。
用自己的双手去调出生活的色彩,用青春的彩笔去描绘我们生命的华章。
用亿万双手去创造和谐的社会,中华之树必定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点评作者将生活比做一个“调色盘”,将人在不同境况中的感受同相关颜色联系起来,表现出“用自己的双手去调出自己生活的色彩”的主题,属于从多个角度写多种色彩;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抒发生活“是一个巨大的调色盘”的感受之后,引出文章主旨,然后再一路“调”下去,“调”出“和谐的社会”,结尾深化和升华了主题。属于放———收———放的“X”结构。语言运用方面,文章清晰明快、淋漓酣畅,多引诗句,巧用排比,清新中透着文雅,整散结合,正反对举,稳健里不失明快。
例文3 蓝色,我的爱
蓝色,天的颜色,海的颜色,无尽苍穹与滕王阁下那一泓秋水共同的颜色。是不离不弃地守望着漫天星汉与人世沉浮的颜色。蓝色———执著、永恒、坚定、宽广、深邃地包容着你、我,包容着这个世界的一切是非对错、花开花落。
生命源于蓝色,当阳光的火红与大地的深褐在那一抹看不到边的蓝中相遇,在那翻溢的激流和起伏的潮水中炼化,生命便诞生了。我们便是传承着那蔚蓝蔚蓝的血液站在这世上,我们本来就来自同一个母亲,没有国界,不分彼此。蓝色不同于其他任何颜色,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属于所有人。它那博大的雄劲容纳万物,给予每个人毫不偏私的开始。
生命归于蓝色,有人说人死了便会化为一颗星在遥远的彼岸找到归宿,成为那无边的世界中的一个亮点。从生命的终点遥望,等待着亲爱的亲人、朋友、恋人;寄望他们的幸福,也期待着那终究会来的相见。天梵我心,无欲无念,那深邃的蓝啊,寄存多少纯洁的回忆与美梦。
蓝是炽热的颜色。人们常以为红色是活力的颜色,但其实蓝色也是。真正年轻的恒星会散发出耀眼的蓝光,而当它垂垂老矣,行将就木时才会变为红色。蓝色的星一般不会有太长的寿命,因其表面的温度一般都很高,它会炽热地燃烧,放出惊人的光和热,然后在生命的终点化身为一颗超新星,点亮这无尽的夜空。时间无法容纳炽热的蓝,因为古老的它无法承受那浩然的生机。
蓝是宁静的颜色。无论跳跃的星河怎样喧嚣,世间万物怎样吵闹,当深沉的夜降临,深蓝的夜幕笼罩万物,一切都宁静下来了。没有了白日的功名利禄,尔虞我诈,奔波了一天的人们都可以在夜幕里摘下虚伪的面具,停下疲惫的躯壳,得到心灵的解脱,把自己完全地打开,袒露在星空下,走入蓝的静谧,在一片寂静中追忆,寻求遥远的安慰。
蓝是希望的颜色。“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的波涛的海上来,踏着最后一颗东方的召引而来。我将给人们以安慰,又将给世界以希望,我是光明的使者,白日的先驱。”当依伦迪尔之星从海上升起,希望就在那无尽的东方召唤,把光明一同推出,当天空隐却夜的沉静化为澄澈的蔚蓝,当波涛在风雨中扬帆,大海便孕育出新的希望,把新的一天装点得无比灿烂。
蓝色,我的爱,我爱你,蓝色。
点评作文围绕选定的“色彩”,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展开丰富的联想,努力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积极思考。作者从多个侧面写一种颜色,选择具有同一色彩的不同事物,就其特征同某种人生体悟的关联发表感言并进行阐释,进而得出“蓝色,我的爱,我爱你,蓝色”的结论。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以赞美蓝色发端,然后平行阐释,最后又用赞美收束全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作者胸怀广阔,俯仰天地,遨游宇宙,语言汪洋恣肆,热烈奔放。
例文4
调出最美的色彩
三毛或许是错的,用丝袜草草结束了自己未尽的一生,从此永远远离了她的撒哈拉沙漠,雨季也不会再来。抑或是对的,也许她看透了自己未来生活的无边黑暗,才选择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在守候着自己如泡沫般脆弱的梦境,快乐才刚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生命就是如此,既然伤痛存在,我们又何必畏惧,何须畏惧,何不勇敢地支撑起生命,涂抹并调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这是一间颓废的画室,之所以称它为画室,是因为它容纳了几支秃笔和几盒彩膏。梵高,这位荷兰最伟大的画家,现代绘画艺术先驱之一,就屈身在这样一间房屋内。他头发凌乱,生活相当拮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作画的热情。在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后,他仍然不倦怠地工作。《星夜》是他这一夜刻骨铭心的作品,他以火焰般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奇特而迷幻的星空,那一片陷入蓝色和**旋涡中的天空。这个天空令人头晕目眩,这是他躁动不安的情绪的非理性成分,但这些却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他对生命的反抗。于是一株向阳的葵花植根在思想者的心中,摹刻在人们的心里,这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无言的抗争,这抗争坚韧、持久。大漠孤烟,风卷残霜,皑皑白雪之下,我们看不到大自然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却看到一位苦守着边关冷月,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的苏武。匈奴三番五次劝降,丝毫未曾动摇他义无返顾的信念,为了那柄汉节,一千年在这里也缩短了。他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一双浊眼日夜遥望关中明月,企盼重归故里的那一刻,一身浩然正气令天地动容,让生命焕发出无限光芒。
三毛用阴暗的黑色诠释了她对生命、对世界的失望。
梵高用金黄诠释了他对艺术的执著,对生命的热爱。
苏武用圣洁的白色诠释了他对故国的眷恋,对生命的不屈。
在历史的记忆里,蓄满了先哲的人生理念,命运抉择,我们追赶着,呼啸着,对苦痛的生命,我们究竟会留下怎样的一笔?是逃避,还是前行?是临阵脱逃,还是誓死抗战?既然我们无法选择生命,那我们何不改变生命,让生命现出自己涂抹的色彩,如雨后彩虹,春发青芽。
调出最美的色彩,为生命!
点评从人生角度来讲,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意志”“毅力”等品质就是我们调出的最美的色彩;从社会关系上讲,当我们与别人相处时,以微笑、宽容和爱心对待别人,这里的“微笑”“宽容”“爱心”又何尝不是最美的色彩!本文以“调出最美的色彩”为基本思路,并串联起一个个经过高度概括的人物及事件,思路相当清晰,结构十分严谨,内容也自然丰富起来。此外,本文的语言有文采,如“从此永远远离了她的撒哈拉沙漠,雨季也不会再来”“为了那柄汉节,一千年在这里也缩短了”等句子,都有不俗之处。
例文5
为生命着色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为什么要要依赖别人着色? ——题记
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还是秋的金黄世界,冬的洁白剔透?
人生,恰似一幅画,画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红色灿烂明艳……
白,如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
灰,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
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
人生的境界在于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生命的画板,让我们自己着色!
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让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许我们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喧嚣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诠释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成为栋梁之材!
不要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蓝天中飞到你的极致,这便是最好!
蒙娜丽莎向你发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诗篇在召唤,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为你的青春伴奏!
让我们拿起画笔,倾听心声,为自己的生命着色!
点评这篇文章令人过目不忘。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有材料,二懂材料,三懂用材。“白色——东坡,灰色——陈子昂、陆放翁、杜工部、李太白,红色——陆幼青”,色之性、人之性在淡泊、沉郁、灿烂中交融,这绝非是“妙手偶得”,而是得益于长期的阅读与冷静的思考。
例文6
为个性着色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色彩,组成了山石草木,组成了花鸟虫鱼,组成了天地万物,组成了世间万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皆因色彩而变得充满生机。
然而,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之中,你只是那不起眼的一点,也许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绿,也许是万里黄沙中的一粒土。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光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更何况那一丝丝或明丽或暗淡的色彩?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纵使是一片绿叶,纵使是一颗石子,也要张扬出我的个性,挥洒出我的色彩!
当屈原徘徊在汨罗江边,将生命吟成了千古流芳的传奇;当“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商音在耳边回荡,眼前留下的是那一幕幕抹不去的背影;当虞姬将满腔深情化作湛蓝剑影中的鲜红;当壮士掩面,乌骓哀鸣,我们所看到的已不是一张张泛黄的书页,而是一幕幕鲜活的悲壮,一个个伟大的人生。也许屈原可以选择归隐,荆轲可以选择逃避,项羽可以选择渡江。但是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用鲜血为生命着色,用个性让人格闪光!目送飞鸿,眉凝长空,那是将生命送上祭坛的庄严,是凝固的火焰,静谧的和弦,是强者沉默的哲学!
这就是用个性挥洒出的真我的色彩,那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当自我的色彩在外界的纷乱之中变得难辨,当自我的光芒在浓重的黑暗下被压得扭曲变形,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
是金子总会发光。历史会还你一个公正的评价。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金边,每一种色彩都会有绽放光芒的机会。
函谷关口,老聃骑着青牛,轻轻夹起自我的光芒,渐行渐远。他哪里知道,一篇《道德经》做成了道家文化的精粹,牢牢刻在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经脉里,生生不朽。陈蔡之间,孔子往返游走,磨破了嘴皮,然无济于事。他哪里知道,一部《论语》做成了儒家文化的根基,深深扎在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骨血里,代代相传。
当历史的迷雾被驱散,当浓重的黑夜被拨开,你那充满个性的色彩就会成为浩瀚星河中灿烂的一点,历史长卷中浓重的一笔。
为个性着色吧。做花,就做最灿烂的那一朵;做叶,就做最苍翠的那一片。在生命的画卷上挥洒泼墨,让世界因你而精彩!
点评本文的最大优点在于作者选材的广泛,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和裁剪,用散文诗般的语言使之成为自己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较短的篇幅内包含较大的容量。
标题即紧扣话题要求,简明地揭示出文章主旨。首段用宋祁《玉楼春》词句起笔,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图卷后,马上以“为个性着色”贯通全篇:主要选用人所熟知且又颇具典型意义的历史掌故作为论据,围绕主题,反复申论;然后总结出富有见地的内蕴 (“每一种色彩都会有绽放光芒的机会”),最后自然地回到题目上作结。紧贴题意,主旨鲜明,论证充分,结构完整。
例文7
人生需要一种色彩
当春柳在风雨中唤起重生,披满绿枝,苍翠欲滴,蓬勃的生机于是牵挂住了黄鹂的翅膀;当夏荷冲破淤泥的束缚,跃出水面,亭亭玉立,美丽和芳香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当朝阳绽放了笑靥,打破黑暗的沉寂,旭日东升,明媚的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绚丽的色彩……
色彩,是的,人的一生需要一种色彩。春柳选择重生的色彩,夏荷选择跃出水面的色彩,阳光选择了明媚的色彩。曾几何时,我也曾羡慕过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去来兮”的山园生活 是他的色彩;我也曾羡慕过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笑对人生是他的色彩;我也曾羡慕过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腔热忱是他的色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而我究竟属于哪一种呢?
我开始沉默,现实曾经给我带来了绚丽的色彩,而如今的我,只剩下一片昏暗,我无数次的失落过,我变得惧怕现实,现在的我,只带着一丝迷茫。
此刻,考场里很安静,象幽谷里的一株草,听得出它生长的声音,听着窗外零落的小雨,我找不到方向,我努力地在脑海里搜索给我方向的片段……
我见到了苏秦,他向我诉说着自己纵横沙场,合并天下的抱负,但少不了“悬梁刺股”;我见到了祖逖,他向我诉说着自己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但少不了“闻鸡起舞”;我见到了曹雪芹,他向我诉说着《红楼梦》里的故事,但少不了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我见到了顾城,他向我诉说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瞬间,我似乎找到了方向,我提起笔,开始了我的写作,我要找回属于我自己的色彩。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他们都是在自己最失意的时候才找到了自己的色彩。
窗外,天空开始放晴,明媚的阳光在我心里燃起了一种色彩,它是充满生机的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需要一种色彩,那是奋斗的色彩。
点评从眼前景色的自然色彩引起人生色彩话题,从羡慕文人墨客引起自我的思索,最后在想象中追问到了自己的答案。
例文8
为生命着色
生命薄如蝉翼,脆如芦苇。让生命存在,而且是多彩的存在,这是我们全人类的责任。
——题记
纺衣车间的女工用单针走线来衡量她们的生命,所以她们生活的色彩是单调的;田间辛苦劳作而仍入不敷出的农民用耕耘的田地块数来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们生活的色彩是黯淡而痛苦的;一个文艺工作者用还有多少期《泰晤士报》未读来衡量自己的生命,所以他的生活的色彩是充满憧憬的;
……
每个人的生活都涂着一种属于自己的颜色,无人能取代与更改,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棵平凡的草一样,却有着各自骄傲的理由。
是的,我们是幸福的,比起他们:
当肆虐的海啸袭击那片土地时,那些惊惶而不知所措的受灾人民,他们的生命是什么颜色?
当那些饥民由于长期没有进食,无力站立,匍匐在干涸的土地上。看到那双似鹰爪的小手又能让我们用何种颜色描述他们的生命
当求知的眼神通过那纯净而充满期待的眼神而展现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读懂了他们生命的颜色
当井矿下塌,看到亲人被活埋于井下,老母或妻儿哭的死去活来,我们一定领悟得到他们生命的色彩。
于是在痛定思痛中,我们明白:为生命着色,不仅为自己,如果有余力,也应想到那些无力为自己着色的人们。
德雷莎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条件,走出高墙,走入贫民窟,将爱带到了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一颗平凡的心,会自由的给,自由的爱,直到它受到伤害……”比起她,我们大可不必这么伤感,只需付出力所能及的一份。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们恐惧死亡,那是因为珍爱生命的缘故。是的,生命薄如蝉翼,脆如芦苇。不仅让生命存在,而且让它存在的多彩,这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很喜欢泰戈尔的这样一句诗: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于是,我给自己的生命涂上了夏花和秋叶的颜色——而明白行动就是这支涂色笔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点评套用一位扶贫大学生的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副担子,那就是让生命多彩的存在,不仅为自己,更为全人类。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小作者那颗坚强博爱的心,不禁被他感动,为他喝彩。
例文9
寻找自己的色彩。
山泉潺潺流动,奔向属于自己的另一番土地;雄鹰展翅翱翔,奋飞于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放飞你的个性,寻找自己的色彩。
流星的色彩源于划破星空的那一刹那,留住了生命的永恒;昙花的色彩源于绽然怒放的那一瞬间,留住了生命的色彩;飞蛾的色彩源于扑火的那一顷刻,留住了生命的追求。寻找自己的色彩,生命的永恒,生命的色彩,生命的追求,在自我的色彩中演绎着精彩。
海以汹涌澎湃,演绎着自己的色彩;山以深邃博怀,演绎着自己的色彩。个性的色彩,令人敬畏的色彩,一种不泯灭个性的色彩,一种寓含生命力的蓬勃色彩。
泉以涌居,留住个性,展示自我色彩;潮以涨居,发挥个性,展示自我色彩。诗仙李白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独创其浪漫主义色彩;“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人屈原却以一腔爱国主义色彩凛然于汨罗江中。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种不泯灭个性的色彩在诗人们中散发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一种内心的感慨,一种灵魂的感慨,一种寄予自己身心的色彩。正因为有了自我的色彩,他们的身躯才那样高大,正因为有了自我的色彩,他们的灵魂才有那样的震撼力。
没有山的巍峨,我们可以做小草,播种一丝生命的绿;没有海的辽阔,我们可以做水滴,奉献一丝生命的甘泉,寻找自己的色彩,生命因此而美丽。
海伦·凯勒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寻找自我色彩,一个折叠过的人,因为心中的理想,一股对生命的韧劲,一腔生存的热血,寻找着自我的色彩,折叠的人生,使他们愈加增添了生存的色彩,一种自我追求的色彩。
或许你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傲人的口舌,但请你不要沮丧,因为是种子总会破土而出,是金子总会发光。寻找自己的色彩,何不再努力一点。
生命的色彩源于对自我色彩的追求,源于内心的追求,源于一种毅力。寻找自己的色彩,完善自我个性,演绎人生一个美丽的梦。
点评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更使其显得灵动。作者扣住“寻找自己的色彩”,由山泉、雄鹰,到流星、昙花、飞蛾等诸多充满震撼美的生命色彩,一层一层深入,揭示了“任何事物都有独特的色彩,演绎出各自一个美丽的梦”的道理,并以李白、海伦.凯勒为例更鲜明地点出作为万物主宰的“人”更应“寻找自己的色彩”的深层见地。文章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文笔生动,感性的表述中洋溢着理性的深沉,显示出作者的语文素养。
背景探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尝为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与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但是他能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抨击,也有其积极意义。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来看,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他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灭是非得失,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
《庄子》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精神,大量采用寓言故事,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庄子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善用譬喻,且用喻灵活;第三庄子散文多用韵,声调铿锵,富于节奏感。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学问是无止境的,因为宇宙是无穷大的,人在宇宙中显得很渺小,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出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它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作品鉴赏
《庄子•秋水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一、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而这些比喻又是通过奔放新奇的想象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抒写出来的。庄子把一切自然事物、神话传说都具体化、人格化。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任意驱使为其观点服务:先让河伯因受环境和习见习闻的限制而自傲,然后让河伯从小圈子里跳出来,看到了大海而对自己以前的自满羞愧不已。庄子正是通过这个寓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并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
《秋水》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文章一开头,作者用“秋水时至……不辩牛马”寥寥二十二个字,就把涨水时那种汹涌澎湃、气象万千而又浩淼无边的壮阔景象毫不费力地描绘了出来,给读者以不尽的吟味。文章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写黄河,则浩浩荡荡,奔腾澎湃,气魄雄伟;写北海,则渺茫空旷,无边无际,意境开阔;写河神,则有喜有叹,逼真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优劣得以辨明,正谬得以彰显,主题得以突出。文中运用了多种对比,现分述如下:
1、 两次所见情形之比
第一次所见,是河伯在自己的领域之内的所见,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此景是何等雄壮!但当他来到大海边,见到的却是“不见水端”的广阔。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
2、 两次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有所见必有所感。第一次,河伯在见到自己的领地之后,“于是焉,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天下”,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第二次,河伯见到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向海神发出了由衷的感叹:“‘以为莫若己者’,我之谓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一个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一个是“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之比
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这一“喜”一“叹”鲜明地表现出了河伯两次所见后的不同神态。“喜”所表现的是河伯志得意满的神态,“叹”表现的则是河伯在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后的羞愧佩服的神态。
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第二次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一“顺”一“旋”表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心情。“顺”字反映连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
4、 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自高自大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做法,甚至导致他人的耻笑、鄙视。而第二次所见所体现的是河伯虚心认错的态度,知耻的精神风貌,这使河伯在认识上达到了一种升华,实现了从无知到有知的转化。做法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正确的做法带来的是收获,错误的做法带给人的是失误。
总之,大胆的想象拓展了文章的思维空间,强烈的文学色彩撞击着读者的灵魂,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译释点评
秋水时至②, 百川灌河③, 径流④之大,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照时令。 百:众多的意思。“泾”同“径”。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⑤。 于是焉河伯⑥欣然自喜,
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这时候,河伯乐滋滋地高兴起来,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⑦。 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⑧,
以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他顺着河流往东走, 到了北海,
尽:全,都。 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北海:(河东端)北方的大海。
东面⑨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⑩,
面朝东一看, 看不见水的尽头。 这时候, 河伯才转过脸来,
东面:面向东。 端;边。 旋:转。 向:面对。
望洋向若(11)而叹曰:“野语(12)有之曰:‘闻道百
对着海神若迷惘的感叹说: “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
野语:俗语。 百;很多。
(13),以为莫己若(14)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
就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啊。我曾经听说过,
莫己若: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意即“说的就是我”。 闻;学识。
少仲尼之闻(15) 而轻伯夷之义(16)者,始吾弗信;
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 开始我还不相信;
少:小看。 轻;轻视。 伯夷;商朝末年诸侯孤竹君的长子。他认为武王伐纣不义,商朝灭亡后,以不食周粟表明自己的义,饿死在首阳山上。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17),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现在我亲眼看见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穷:尽。 殆:危险。 非……则……:要不是……就……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8)。”
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见……于:表示被动的固定结构。 大方之家;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
点评: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学问是无止境的,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出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课后理解
在《非攻》(节选)和《秋水》(节选)中任选一篇,参考教科书给文言文加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为标号的内容加上恰当的注释。
(2)时至 按照时令
(3)百川灌河 许多小河流的水都注入到黄河里
(4)泾流 直流的水波
(5)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
(6)河伯 传说中的黄河之神
(7)尽在己 全在自己这里
(8)北海 (河东端)北方的大海
(9)东面 脸朝东
(10)旋其面目 转过脸来
(11)望洋向若 对着海神若
(12)野语 俗语
(13)闻道百 听到很多道理
(14)莫己若 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15)少仲尼之闻 小看仲尼的学识
(16)轻伯夷之义 轻视伯夷的义
(1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亲眼看见您的广阔
(1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知识盘点
1、通假字
①泾流之大 “泾”同“径”,直。
②不辩牛马 “辩”同 “辨”,辨识。
2、词类活用
①且夫我尝少仲尼之贤 “少”,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
②而轻伯夷之义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③秋水时至 “时”,名词用作状语,按时令
④顺流而东行 “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⑤东面而对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3、特殊句式
①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为“若己”,意为“比得上自己”。
②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应为“谓我”,意为“说的是我”。
③闻道百 定语后置,应为“百道”,意为“很多的道理”。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示被动的固定结构。
⑤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固定结构,可翻为“不是……,就……”
文化卡片
1、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曾整理“六经”。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考题链接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002全国高考卷)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力尽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 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实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1998年全国高考卷)
A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旧例。
B 得全首领以没 首领:指保持高位
C 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有关官员
D 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3、下列句子中“以……为(以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必以长安君为质 D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罢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涘渚涯之间 ②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③野语有之云
④我之谓也 ⑤我尝少仲尼之闻 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④⑥ D①②⑤/③④/⑥
附参考答案
1、A A项中的两个“以”字,均为介词,前者表示率领,后者表示工具,因此两者是不相同的。B项中两个“会”字意为“恰巧,正好”,用法也相同;C项中的“既”表示“已经”“在……之后”;D项的两个“无”字均表示“无论,不论”,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意思。
2、答案为B “首领”指身家性命。
3、D
4、B
5、B
!
在中国文学史上,庄子以卓荦独特的文艺思想和"汪洋恣肆"、"恢诡谲怪"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庄子在<天下><寓言>篇中比较集中地涉及到的浪漫主义理论问题:浪漫主义的渊源;浪漫主义精神的感性基础和表现形式;浪漫主义理论中有关艺术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等这些理论对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为我摘录的一篇文章,相信会给你答案的:
庄子与浪漫主义
目录
Ⅰ导论
Ⅱ本论
Ⅲ结论
Ⅳ附注
Ⅴ参考书目
Ⅵ感言
Ⅶ附录
Ⅰ导论
又要作国文报告了。今天是三月十六日,十天后要交,开始著手罗!
虽然老师此次提前在寒假前已公布主题,但整个寒假我都在金门,金门没有图书馆,所以无法动手。现在,三月十六日,我才开始写报告,准备在三月二十四日完成。
此次我选的主题是「庄子与浪漫主义」,听同学说资料不好找,因此我决定找西洋浪漫主义的书,来和庄子比较,也许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庄子和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者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对自然的神秘崇拜,善用讽刺的笔法进行批评,及不修边幅等。然而,在当时来说,庄子只是很自然的过著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想过什麼浪漫不浪漫,更何况,当时那里会有「浪漫主义」这个外来名词呢?
徐老师说「这是一个新的题目」也许这就代表著以前注意到这个部分的学者较少,因此截至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有关「庄子和浪漫主义」的论文及相关的文章。距截稿日只剩几天了,要加油啦!
庄子的思想其实处处隐藏著浪漫的思想,例如濠梁之辩中,他看到鱼在游,就猜想鱼儿很快乐,这种放任心灵自由奔驰的态度,就是浪漫主义的典型。
也许是古代学者太过严肃的关系,都忽略了庄子有如此浪漫的思想。也许国人都太过重视儒学,以至於其他各家思想未能完整的植入大家的心中,反倒是外国朋友们对道家的著墨较多,就连在网路上,道家文章都以外文撰述者为主。文学应当兼容并蓄的,当政者不应该只强调儒学,其他人的思想也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
Ⅱ本论
庄子,名周,[唐代道士成玄英说他字「子休」,这可能因古代文字(反切)拼音关系而加以附会]战国时代蒙地人,曾任蒙县漆园地方的小职员。他的学问十分渊博,研究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无所不包;他的学说基本上是根据老子而来,其著述有时几万字;大都用寓言的形式。他所写的:渔父、盗跖、胠箧各篇文字,用以辱骂孔子的门徒,来阐明老子的学说。譬如:畏垒虚、亢桑子等篇,全是说空话,没有事实的根据。可是擅长撰写文章,分析辞句,揭举事实,挖苦儒家和墨家的学者;纵使是当代的通儒硕学,也免不了遭受他的批评。他说话口无遮拦,因此许多王公大臣都不敢重用他。他这种处世的态度,和十九世纪时的一些人颇为类似。
法国浪漫主义的自由和个人主义最充分的表现在乔治桑和雨果的作品中。乔治桑是第一批以农民和卑贱的劳动者为小说主人翁的作者之一。另一个影响更广的作家是雨果,在许多年里,他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喉舌。他热衷於公共事务,雄辩的捍卫政治自由和为那些命运不济的人们主持正义,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悲惨世界》是一部通过英雄主义和苦难使灵魂净化后得到拯救的史诗,也是对社会残酷的有力控诉。
周显王二十年[西元前三四九年],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威王听说庄周很能干,指派代表,带很多金钱和礼物去聘请他,要他为相。庄周却苦笑对楚国来人说:「千金的确是一笔大财富,卿相的确有崇高的地位,你难道没有看到,天子在祭祀时用以牺牲的肥牛吗?那些牛被饲养了好多年,一但披上了彩色的布巾,最后被载了送进太朝内当祭品;在这个时候,想平安的作一只小猪也办不到吗?我宁愿像乌龟一样,拖著尾巴在污泥沟中过活,不愿被有国的当权者牵著鼻子走,一辈子也不打算过官瘾,是何等的写意啊!」
庄子和老子一样,都不爱受到牵绊;只喜欢接近大自然,写写小文章。庄子最拿手的就是寓言,使人更容易了解其中的道理,而这种放任自己的心灵奔驰想像的态度,和浪漫主义文学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果我们把浪漫主义文学看成社会与思想进步的一个因素,对它的重要性做出评价时,首先必须注意到它的严重局限性。即使是最自由的浪漫主义者,它们对理性和科学分析的轻视,对於最终解决人类的问题必然是个障碍。过分的感情是不容易控制的,让感情一方面像脱韁野马那样的自由驰骋必然会妨碍在另一方面做出判断。因此我们一方面看到雨果一方面对拿破仑三世发出愤怒的控诉,把它叫做「小拿破仑」,一方面却为拿破仑一世唱赞歌。
庄子和惠施在濠梁闲游。庄子说:「白鱼安闲自得的由水中出来游玩,这是白鱼的快乐。」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麼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心绪,但你也不是鱼,自然也无法知道鱼的心思。」庄子:「我们从头说起吧!你问我怎麼知道鱼的快乐的,表示你早就知道我已经知道鱼的快乐了才来问我。可见我在濠梁上便已知道了。」[注一]
庄子浪漫思想最著名的例子应该称的上是「濠梁之辩」了。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著,庄子见此,自然无法自拔的想像著鱼儿的快乐。但惠施显然不是浪漫主义的信徒,而以实际的态度回应庄子,造就了这一场闻名中外的辩论。两人的对话,也可以算是浪漫主义及其反动者的对应吧!
德国唯一的重要作家梅涅,其父母市政统的犹太人,但是后来为了方便的缘故皈依基督教。和雪莱与拜伦一样,梅涅也是一个个人主义者,一个对保守主义无情的批评者。它几乎是把整个积极的一生献给他喜爱称呼的「人的解放战争」。但他不只是一个机智的讽刺家和对自满与反动进行辛辣批评的批评家。在他的《歌集》里,他表现了温情和忧郁的抒情天才,以及当时极少有人能超过的迷人的音乐魅力。他十分恰当的被称之为「筑巢在伏尔泰的假发中的夜莺」。
音乐和艺术与文学相似,在十九世纪的头十年目睹了浪漫主义的兴起。浪漫主义者并不真正把音乐看成客观的美。他们主要他来表达人们的精神境界。音乐不仅要唤起听者的兴趣,而且要激起他们的共鸣。音乐家试图用音乐把握住自然界的各方面,首先是人的情绪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说,作曲家和诗人一样,他们对周围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政治戏剧做出反应。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方面的浪漫主义首先在抒情风格中找到了恰当的表演方式——钢琴曲和歌曲。这是对符合逻辑结构的大型交响乐形式的反动。自从大型交响乐令人敬畏的保卫者贝多芬像一个难於攻克的卫士那样捍卫著大型交响乐的大门以来,浪漫主义精神只能缓慢的进入室内乐和交响乐。
庄子虽然并未涉及音乐,但他和西洋浪漫主义者的共同点在於:两者皆重视精神层面的表现。相对於庄子以寓言方式将读者导入心灵的探讨,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也一钢琴曲和歌曲来表现其抒情的风格,并成功的将听众们珍藏在内心深处的澎湃的热情给激发了出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公演时,全场如雷的掌声震耳欲聋,虽然贝多芬自己听不到,但他看到了。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波昂,但他在维也纳度过了大部分的创作时代。贫困和严酷的父亲使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不幸,成年后主要由於不实际的性格和暴躁的脾气,使他遭遇一连串的困难。衣著随便,率直到无理的程度,而且过度敏感和多疑,常自己假想受到最亲密的朋友们的怠慢,以至於伤了彼此的感情。虽然它有这些性格,仍旧能够获得朋友们对他的忠诚,并吸引住维也纳的男女贵族,对他卑恭屈膝。
庄子的随性和贝多芬不相上下。庄周穿著修补过的粗布大衣,用麻绳绑住的破鞋,去谒见魏国的国王。魏王说:「阁下为何如此落魄?」庄周说:「我是贫穷,并非落魄。读书人不能实践自己的理想才是落魄,穿著粗衣破鞋只是贫穷,不是落魄;也可以说是时运不济吧。」
庄周是个放浪不羁,非常开通的人。他把生死都看透了,要逍遥自在,不受任何拘束。他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世间不管如何变化,都是一样的。没有什麼看不开的地方,也没有什麼太兴奋的事;这就是他的达观哲学。他重奉自然,不众人为。所以荀况批评他说:「庄子蔽於天而不知人。」这话说的十分恰当。
西方也有一些人和庄子一样豁达,过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德国的著名音乐家舒伯特就是其中之一。[注二]
舒伯特离开父母之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诗人,画家和歌唱家过著浪漫主义的希波米亚式的生活。他们始终贫困,始终工作,始终抱著希望。在这亲密的朋友之间可能是三人合一顶帽子,五个人和一个钱包,但是人们却用狭隘的观点错误地看待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夥被社会遗弃的人们过著与众不同的生活,他们在这种生活中一一死去。这些人自由自在的生活著,但是这种生活不符合资产阶级所制定的方式。他们的要求不高,晚上聚集在一起奏音乐,好天气一起到乡间去。在乡村,舒伯特会於某个下午在一张乡村饭店菜单的背后写作六首歌曲和华尔滋舞曲。舒伯特的音乐正式这样的反映了威尼斯的优美和生活的节奏。
庄子延续了老子对自然的崇敬,而主张人应多接触大自然,领略大自然伟大的一面。浪漫主义的作家和画家也和他有著相同的看法,将其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之中。
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根源最为深长。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两位伟大先驱是华滋华斯和科勒律治。华滋华斯以对自然的神秘崇拜而著称。他不仅崇拜自然表面的美,而且把自然看成是一种宇宙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宇宙精神把一切生物都团结在神性的关系中。他相信感官对自然的崇拜能使人们更深地悟解生活的崇高,使他们能够听到「人的宁静的悲哀的音乐」,由此而增进同类的爱和同情。柯勒律治的特殊天赋是使奇异怪诞世界变得可信。虽然他有时在形而上学的浓密森林中漫步,他的神秘诗歌《古舟子咏》成功地创造了英语中最生动而富有想像力的著作。这部著作表现了柯勒律治异乎寻常的才能。他把纤细的、几乎是女性的感情和对奇异的、超自然的恐惧事物,以及产生於人们感情的朦胧深处,以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折磨人们的精灵鬼怪的扣人之弦的描写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的代表者是卡米耶‧科罗(一七九六—一八七五年)。他是巴比松派的领袖,以巴黎附近的村庄巴比松得名。遵循这一传统的其他画家中有英国特纳(一七七五—一八五一年)。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们像德拉克鲁瓦一样醉心於恣意地表现感情主义,但是他们所表现的感情主义的调子比较宁静。他们是自然的诗人,他们笔下的森林、溪流和山峦笼罩著一层薄薄的雾霭,充分地表达他们崇敬自然的心情。
古人对庄子的评语,比较明确地如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所说:他的思想,主要是根源於老子。并且常常攻击并挖苦儒家和墨家。战时代的荀卿(况)说他:庄子的学说偏重於自然,忽略了人为的作用。从这些评语,就可以明白他的学说的大概。
Ⅲ结论:
从上述的举证,庄子和浪漫主义的密切关系已大致明朗了。虽然没有找到任何一篇论文来支持我的论点,但透过史书的记载和后人的考据,中外书籍对照之下,就可以明显看出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只可惜鲜少有人注意到此一关键,若非徐老师订了这一个题目,我也不可能发现庄子也可以算是浪漫主义的学者呢!
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惠施和庄子的焦点不同。庄子较随性,放任自己的心灵天南地北的自由奔驰,并擅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力,写出一篇篇文字简短却寓意深长的寓言故事,比起其他各家教条式的文字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其杀人不见血的讽刺手法,尤是一绝。但惠子就不同了,他不像庄子那麼随性,因此两人的关系虽是好友,但也可以和浪漫主义及其反动者有一丝相似之处,您注意到了吗?
也许本学期结束之后,甚至可能是本篇报告完成之后,我和庄子的缘分就已经尽了,终吾生不再有机会接触到他,但我仍旧爱好道家清新自然的处世态度,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告诉别人,┌在徐富昌老师的导引之下,我发现庄子原来是浪漫主义者呢!┘
Ⅳ附注:
注一:即「濠良之辩」,原文出自《秋水》。
注二:舒伯特和贝多芬同住在同一个程式,是当时唯一可以和他齐名的音乐家,但舒伯特非常敬畏贝多芬,因此一直没有勇气和他交谈。他的八部交响曲中有许多无可比拟的杰作,只有歌剧没有完全表现出他全部才华。
Ⅴ参考书目:
徐富昌老师的讲义。
老子庄子,严灵峰编著,正中书局。
庄子选注,严灵峰编著,正中书局。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编,王孝鱼整理,木铎出版社。
当代文明史话〈四〉,罗国治编著,华严出版社。
Ⅵ感言:
现在时间是三月二十六日凌晨三点二十八分,报告终於接近完成的阶段,只差这一段感言。原先预定在三月二十四日完成,却还是在最后关头才完工。
有点后悔选了这一个题目因为资料实在相当少,少到找不到把庄子和浪漫主义放在一起的论文。虽然我只花了五天来撰写这一份报告(前言是十六日写的,正文是二十二日才动手的),但这五天的心力交瘁是无法形容的。但一切的辛苦都已随著报告的完成而烟消云散了。
上一次报告完成时,我下定决心下学期的报告一定要提早著手寻找资料,不可以临时抱佛脚。孰料上次还用了十天,这一次却只花了五天,实在是一次不如一次。
其实我虽然很仓促的完成了这一份报告,但我的收获还是不少,我了解了庄子的思想及文学之中,充满了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者的特质和生活方式。贝多芬、雨果、梅涅、歌德和席勒等人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和庄子的文章有相似之处。庄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此的浪漫思想,称的上是浪漫主义的始祖,只可惜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使我们这些小朋友必须去汇整西洋史及庄子,才能成就此篇。
无论如何,我终於可以卸下这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开心的过青年节了。只希望期末考时也能顺利通过,画下休止符,成功迈入人生的另一里程。
Ⅶ附录:
一
庄子家境贫困,生活不好过,就前往监河侯处去借米粮;监河侯说:┌好吧!等我催讨了市面上的税收之后,可以借给你三百两银子,行不行?┘庄子马上发怒火,气冲冲的说:┌我昨天到这里来的时候,在路上有人喊我,我掉头一看,原来在车轮底下有一条鱼,我问他是干什麼来的,鱼儿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神,你有没有一升半斗的水来救活我?』我说:『好的,我正要到南方去,说通了吴国和越国的君王,引导西江的水来救济你,可以吗?』鱼儿愤怒的冷著面孔说:『我丢失了我正常的水中生活,现在走投无路,只要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救我了;你这麼说,不如早一点到市场去找我吧!』┘
二
最有代表性的英国浪漫诗人可能是济慈、雪莱和拜伦。济慈和他的大多数同时代人不同之处在於他把美和思想热情相互等同,这和希腊人把美和善相互等同很相似。他的信条的精萃。表现在著名的诗《希腊故瓮颂》中:「美就是真,真就是美——这就是你在世上所知道的一切,你也只需要知道这些。」他的观念是理想的美;不管鲜花枯萎,青春消逝,理想的美将永不消逝。雪莱和拜伦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更感兴趣。他们虽然出身上层阶级,却都是顽固的保守主义的叛徒,并利用他们的天才热情洋溢的为正义和自由呼吁。雪莱已无政府主义的罪名被牛津大学开除,以后几年里成为哲学上的无政府主义者威廉‧歌德温的信徒。虽然他最终修正了一些年轻时代的激进主义,他的思想越来越在朦胧的抽象世界里漫游,他始终没有放弃对非正义的憎恨和对於一个欢乐与自由的金色黎明的向往。十岁就继承男爵爵位的拜伦爵士,比雪莱更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浪漫主义的勇气和对人类的虚伪和骄横进行冷嘲热讽的诗人。他不仅以高傲的个性,而且以围绕他一生的丑闻,和直率而大胆的诗句典型的代表了这一时代浪漫主义者的精神。他在为希腊人争取自由的战争中死去。他的死亡是他短暂的、充满冒险的一生最为恰当的顶峰。
中心思想就是女权问题。能在旧式男性中心社会中,宣扬女子才学,伸张女权,提出女性问题。他批评社会的丑恶面,也以描写游历诸国的见闻,呈现了人性的诙谐及讽刺,甚具社会及教育价值。
主要内容:
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扩展资料《镜花缘》小说主要运用了夸张、对比等几种写作手法。
夸张手法:
在大部分讽刺性作品中,夸张——这种讽刺手法被大多数作家所钟爱,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
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作者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夸张手法就运用得恰到好处。
漫画手法:
《镜花缘》这部作品描绘了奇幻的世界,带有很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作者对书中海外异国的人情物态的描写并非随心所欲的胡乱勾描,而是根据其所要表达的寓意,运用漫画的手法细致勾勒。
众所周知,漫画在讽刺一些人或事时,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比用语言直接叙述强得多,李汝珍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白描的手法再略作夸张,变形,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让人感到滑稽可笑并能悟出此中真义。
对比手法:
李汝珍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对科举制度予以了讽刺,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和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上的毒害,在对比中进一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胸无点墨的冒牌文人,暴露其丑陋的内心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