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的区别是什么?

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民族乐派和浪漫主义乐派在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主流的思想倾向以及艺术风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浪漫主义乐派强调个人感情的抒发,而民族乐派则更注重表达民族特色和民间风情。

以下是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在各方面的具体差异:

1 社会历史环境:浪漫主义乐派形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这个时期正值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社会动荡,人们对于传统社会价值观的质疑和反叛。而民族乐派则形成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此时的欧洲各国都面临着民族主义的崛起和对民族特色的关注。

2 思想倾向:浪漫主义乐派强调个性、情感和个人经验的表达,艺术家们追求新的表现手法来体现自我感情和释放。而民族乐派则更注重表达民族的特色和民间风情,他们汲取本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3 艺术风格特征:浪漫主义乐派的艺术风格以情感强烈、主观色彩浓郁为特征,注重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民族乐派则注重表现民族的特色和民间风情,他们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民间音乐元素。

综上所述,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在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主流的思想倾向以及艺术风格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欣赏他们的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关注这些差异,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上承古典乐派传统,下启浪漫乐派之风格与精神,因而在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自1814年开始他的听力急剧下降,于是放弃了钢琴演奏和指挥,但却坚持创作。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6首钢琴奏鸣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贝多芬因此在华语世界中被尊称为“乐圣”。

音乐成就及特色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带Op编号的作品有138部。

至于带有WoO标签的作品则有205部,表示该作品是“Werke ohne Opus-Nummer”(不带Op编号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发表了,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个Op号。

而比较少见的是带“Hess”编号的作品,共14卷,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黑斯(Willy Hess)为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补充。

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等。其32首编号钢琴奏鸣曲,包括《悲怆》和《月光》等被汉斯·冯·彪罗尊称为钢琴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他早期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札特的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很大,如第一交响曲。而在早期钢琴奏鸣曲,如《悲怆》中,其和声特点、八度的频繁以及丰富厚实的织体,体现了穆齐奥·克莱门蒂和杨·杜赛克对贝多芬的影响。到了中后期,作品越发表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贝多芬甚至借着音乐道出自己的理想和诉求。

贝多芬可以说继承了德奥作曲家巴赫、海顿和莫札特的音乐精髓,将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极限。当时巴赫的音乐还有待人们的发掘。但贝多芬的老师内弗在教学中已经让贝多芬感受到这位“欧洲音乐之父”的过人之处,贝多芬曾说过:“他不是小溪(Bach,在德语中与“巴赫”谐音),而是大海。”

1855年,W·德兰兹提出了对贝多芬创作时期的著名三分法。虽然这一划分不断遭受批评,说其中有过分绝对化和不够确切的现象,但是它却非常有助于人们体会贝多芬创作风格的发展:

1、早期:约在1802-04年以前。这期间贝多芬明显的显示出他对古典主义传统的依赖。

2、盛期:约于1802-04年到1812-14年。贝多芬大部分有名的作品都诞生于此时期。根据作品的气质,此时期有时也被称为“英雄主义”时期。一般认为其肇始于《英雄》的创作,或更早的海利根疗养时期。

3、过渡期:随着1814/15年最后的登台演出,至1819年耳疾重度恶化为止,贝多芬陷入了数年的低产,音乐思想也开始转变。此间的重要作品几乎只有第28与第29号钢琴奏鸣曲(后者即著名的“槌琴”)。

4、晚期:历经低谷后,自1819年贝多芬提笔写作《庄严弥撒》起,其作品显示出晚期的创作特征,自省而哲学化,规模也进一步被扩大。但由于前者之创作费时许久,直至1822年后贝多芬方才有更多其他体裁的作品。

扩展资料:

创作特点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

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参考资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浪漫音乐始于十八世纪底,而古典音乐始于十八世纪中旬。

浪漫音乐的主题或表达式比较自然、自我表现,而古典音乐的主题、表达方式比较克制、注意情绪平衡。

古典音乐的器乐编排包括无钢琴独奏的交响曲,而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包括较大的交响乐和独奏钢琴作品。

浪漫的和声包括半音音阶和声,而古典音乐大部分是全音阶和声。

(一)古典乐派 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浪漫乐派 “浪漫”(Romance)二字是译音,它源于中古时期描写神话、英雄与美人的文艺作品。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常以此为题材。到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神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在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一二十世纪)的现代乐派中,还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浪漫乐派的最后几个代表人物。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还有去诺、比才、约翰·施特劳斯、圣-桑等人。 (三)民族乐派 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与,“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主旨的作曲家集团,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则兼属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四)现代乐派 “现代乐派”这个名称是十九世纪未到现在的音乐艺术的各种流派的总称。其中除了仍有继承古典--浪漫音乐传统进行创作(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曲家外,专业创作出现许多反浪漫主义的新流派。“xx主义”、“xx音乐”,名目繁多,总的趋向是从多调性走向无调性,以至否定乐音和音阶,只用自然音响,完全脱离古典的美学传统。如果将它们按出现和流派的先后分类,可以分为历史的三个时期。现将各时期的主要流派和各流派的代表作曲家罗列如下,以便了解二十世纪欧美音乐概况: 1.从十九世纪末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可称"近代音乐"时期) (1)晚期浪漫主义。主要作家有:理查·施特劳斯(德)、马勒(奥)、拉赫玛尼诺夫(俄)。 (2)印象主义(主张用音乐描绘从外界得来的瞬息印象,重视和声色彩)。主要作家有:德彪西(法)、拉威尔(法)、杜卡(法)、雷斯庇基(意)。 (3)表现主义(主张用音乐表现人们内心的下意识冲动或欲望、幻觉、梦魇等)。主要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威勃恩(奥)、巴尔托克(匈),斯克里亚宾(俄)。(勋伯格与威勃恩又是无调性音乐的创始人,他们与贝尔格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称"新音乐"时期) (1)原始主义(重视民间音乐,追求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和野蛮风格,而和声则是现 代的)。主要作家有:巴尔托克(匈)、斯特拉文斯基(俄)。 (2)新即物主义(强调“音乐即音乐”,,可以用音乐表现客观事物,但反对用音乐表现主观思想的感情)。主要作家有:米约(法)、兴德米特(德)。 (3)新古典主义(反对着重感情表现的浪漫主义,主张回到右典主义,着重音乐自身的形式美,乐曲结构简朴、内容清晰,和声与复调很新颖,音乐富于客观性)。主要作家有:斯特拉文斯基(俄)、兴德米特(德)。 (4)六人团(法国青年革新派、反印象主义和反浪漫主义)。作家有:萨蒂(法)、奥涅格(法)、米约(法)、弗朗克(法)、奥里克(法)、泰勒费(法)。 (5)十二音主义(又名“十二音体系”,十二个音同等重要。无所谓“调式”、“调性”和“主音”,十二个音任意先后排列,但不得重复。再次出现时,有严格的顺序原则。其和声用音也依此序列原则,无所谓"三和弦")。作家有:勋伯格(奥)、贝尔格(奥)。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而加创新,主张用音乐反映社会主义)。主要作家有:普罗耳菲耶夫(苏)、肖斯塔科维奇(苏)。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古典派 古典乐派是把巴罗克音乐之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古典风格为创 作特点的音乐流派。它包括德奥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早期维也纳乐派”、“盛期维也纳乐派”。我们一般所说的古典乐派主要是指盛期的古典乐派——即由海顿、莫扎特、 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浪漫派 浪漫主义一词原指用罗曼语所写的故事,进而指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 富于幻想、易于激起读者感情的骑士传奇以至后来的传奇小说等。欧洲文学史家 用这一名词来称呼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 音乐上的浪漫乐派是指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比贝多芬早一年出世的韦柏和晚一年去世的舒柏特是拉开浪漫音乐帷幕的人。浪漫乐派常被分为初、中、后三个时期。属于初期浪漫乐派(1820—1850)的代表作曲家除韦柏和舒柏特外,还有贝多芬的晚期以及门德尔松、肖邦、舒曼、 柏辽兹等;属于中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是:李斯特、瓦格纳、弗兰克、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柴克夫斯基等;被列为后期浪漫乐派的作曲家有普契尼、沃尔夫、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民族派民族乐派:一般是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活跃于欧洲乐坛,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运动密切联系的一批音乐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政治上是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同情或参加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艺术上又都主张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与曾经高度发展但已日趋保守的德国、奥志利传统乐风相对抗。 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总是乐于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歌调作为音乐素材,去表现那些具有爱国主义的英雄的主题,借以激发本国人民参加到反抗异族统治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中去。民主性、人民性、民族性,始终是他们艺术活动的鲜明标志。 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与中、后期的浪漫乐派,处在同一个时期。以民族乐派总的风格来看,它是隶属于浪漫乐派的。只是由于民族乐派更加突出和强调本民族音乐的特点,它才单独作为一种音乐流派。 古典音乐四大门派----印象派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追求和声化学的新发现。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叠置和弦,造成调性的迷离扑朔,旋律也趋向片断零散。 在配器上力图精致纤细,调节着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的气氛和情调。1892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最初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这部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 在他的歌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以及许多钢琴曲(如《意象集》、《前奏曲》)和管弦乐曲(如《夜曲》、《大海》)中都实践着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泻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先锋乐派、巴洛克乐派不太清楚。

我的也是从网上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2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