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 一种枷锁。
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
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
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参考资料: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爱情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概念,虽然已经有无数科学研究证明,爱意产生之时,人脑内会产生大量诸如多巴胺、苯基乙胺、内啡肽等激素,但这些激素和大脑的波动并不是爱,所以,爱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我们做个假设,当有一天你加班回家, 刚一进门就被对象拥入怀中,这时你心中定然会升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温暖,这种温暖被呵护的感觉就是爱,但如果这种给你温暖的人实际上刚刚进行了多人运动,屁股上的正字还没来得及擦掉,你还能感觉到爱吗?能,只要你不知道这一切,但是,如果你发现,他身上留有的香水味比你的还贵,窗帘后面藏着的人哪哪都没你翘时,这种感觉就没了,在爱消失前后,其实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从来都没有变过,变的只是你自己,所以爱不是那个爱你的人给你的,而是你给你自己的。
爱是一种幻想,它是你被这个社会调教过后,基于他人的所作所为而产生的一种自嗨式的狂欢,它是不确定的,可以被塑造的。再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所有的**小说,都宣扬一夫多妻才是真爱,男人不出轨就是没有男子气概,那么当你发现他金屋藏娇之时所感受到的只怕就不是爱的幻灭,而是暴涨了。
当然这种观念反人性,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人类对于爱情的幻想,确实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想一下你自己的择偶标准和父母之间有多大差异,你和对象的相处方式和你父母年轻时的相处方式是不是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我们现在流行的爱情观实际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浪漫主义的那一套,它鼓吹自由、平等、真爱至上,是听起来很美好的东西,但在这一套理论的引领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感情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幸福。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但这套爱情观要背很大的锅,因为它本质上经不住推敲,首先真爱至上,浪漫主义相信世间有真爱,或者说灵魂伴侣,那是一个路过的人只能看到你的烟,但他却能看到你的火的人。当你们相遇,目光交错的火花,会超过十万伏特的皮卡丘,之后他又会无限制的理解你、体贴你,就好像是在你的口罩里藏了5G天线,以每秒500G的速度读取着你的思维。但这种灵魂伴侣明显是不可能存在,就算6G出来也没用,未来没有人可能会无限制的理解你、体贴你,事实上人和人靠近的过程,本身就宛如两团荆棘在跳舞,少不了摩擦和碰撞。
如果他人即地狱,那么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地狱本身,浪漫主义的爱情观之所以会有这么天真的幻想,只不过因为这种爱情观源自一些诗人或者作家的文学作品,在他们的作品里,那些所谓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一场露水情缘或者是婚外恋。
在18世纪那个新旧制度交替、男女婚姻被家族捆绑、情人情妇遍地走的时代是没问题的,因为它代表了对自由的渴望,本能的解放,但是现在就有些不合时宜,这种稍纵即逝的浪漫幻觉,更适合用于一场短暂的酒后狂欢,或者打着一场真爱的名头骗那啥,见色起意就见色起意,扯什么情情爱爱?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老色批,总有人想要认认真真过日子,但这种浪漫主义对于现实生活亦是缺乏指导,因为在这种灵魂伴侣存在的前提下,生活中所有存在的摩擦和争吵,都可以作为这个人不是你灵魂伴侣的证据,用一句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他不是对的人。
这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浪漫主义爱情观的另一个扯淡之处,那就是认为:爱是万能的,为什么那个灵魂伴侣能够无限理解你,因为他爱你,因为在一个浪漫主义的逻辑下,如果一个人爱你,他自然而然就会懂你,当对方无意识中做了一件让你不开心的事,你只需要窝在一边生闷气,一言不发,爱你的人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然后将问题顺利解决。奇怪!人类为什么要花几万年的时间进化出一套语言系统呢?明明只要大家相爱就可以成为三体人了嘛!爱不是万能的,它与理解无关。
家人肯定是爱你的,但是仍然有因为不理解而存在的争执,正如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需要学习,成为一名好的恋人同样也需要。一段好的恋爱关系是需要用时间耐心和智慧加以打磨和调整的,不存在生下来就合适的一对,所有你看起来的美满不过是两团荆棘,地狱收敛了自己的锋芒。
我想说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就是认清现实放弃幻想。爱情在现在社会中被描绘得太过美好了,到处都充斥着只要你得到了爱情就能永远摆脱孤独、沉溺于幸福之中的暗示,但爱情并没有那么神圣,它只是人类诸多追求的一种,和工作、事业、梦想、宗教信仰、友情、亲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很多不婚主义者,他们认为婚姻只是人生的一个选修项,而不是一个必修项。那为什么爱情就一定要是一个必修项而不是一个选修项呢?一个不想谈恋爱或者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会被施予异样的眼光,好像这个人有什么问题一样。总有人说大学一定要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否则就好像错失了什么一样,但凭什么呢?,难道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为一项伟大的事业献身过、没有曾全心全意的沉迷学习过、没有无所顾忌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过,不难道也是一种遗憾吗?牛顿一辈子没有结婚,在他眼中别人不是傻逼就是大傻逼,但并不妨碍他这一生活得有意义有追求。
其实爱情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暴政,哪怕有人真的无法感受到那种甜甜的恋爱,无法学习到这种浪漫主义下的情愫言语,他也要学会假装理解。它已经成了一种现代社会的新宗教,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恰逢旧宗教的衰落,当有人回归世俗他必须有某种精神追求,成为自己灵魂的支撑,而爱情填补了现代人的这片空白。最好的例子就在于,西方人喜欢称呼自己的爱人为天使,这并不是一个巧合,不过这符合时代发展对现实生活没有指导的思想潮流,终究会被抛弃。事实上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又一次开始谈起了门当户对,以前的深情也开始被称之为舔狗,这恰恰是无意中社会对于旧有不合时宜爱情观的一种调整。
我反驳旧有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因为只有认识到主流爱情观中的缺点,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浪漫主义是很美好的东西,它铸造了无数美丽的作品。但正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所言:
“ 猛虎比绵阳更美丽,但我们宁愿把它关在笼子里,但浪漫主义却要把笼子打开,欣赏猛虎消灭绵阳时那幕壮丽的纵身一跃。 ”
他鼓励着人们想象自己是猛虎,可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绵阳。
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崇尚慢节奏的生活,喜欢咖啡店里的一本书,喜欢研究好看的妆容和服饰,会在厨房里做精致的点心。
一个浪漫主义者,生活里一定不能缺少爱情。
对待爱情,我向来认真。
他比我早一年实习,环境不一样,话题也渐渐疏远了。他学会了抽烟,每天向我倾诉工作上的烦恼,偶尔会在他的手机里发现一两条暧昧的聊天记录。
我听过有人说,人一生要谈三次恋爱,一次懵懂,一次刻骨,一次一生。什么谬论!我的初恋也可以成为一生。那时候我的想法时常会得到闺蜜们的反驳。她们会开玩笑,你的新郎如果不是他,我们就不去参加婚礼!
但是我们分手了。
好像没有特别的原因,但又好像每一次不顺心都是原因。总之我们分手了。分的特别平静,他只回复了一个好字,然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
和他遇到是很偶然的事情,像我们常说的缘分。说的肉麻一些,就是夜晚公园里的邂逅。
不得不承认,我认识的他是一个很优秀的男人。帅气,体贴,浪漫,除了有一丢丢的大男子主义。但这一点在他身上好像也成为了我喜欢的优点。他有过很多女朋友,我并不真正在意。在我看来,他对我真的足够好。
甚至一开始对他不看好的闺蜜也对我说,他挺好的,你们好好相处。
一切都很顺利。他给了我想要的爱情,对于一个渴望这种爱情的浪漫主义者,已经是莫大的幸福。
但是我发现他出轨了。
我觉得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发生了。就在这几天,我像在做梦,梦到的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好多次我看着他的眼睛,好像哪里改变了,和我以前认识的他不一样了,我会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他,这个人好陌生。
他说他会改,会像以前一样对我,不会再有下一次。
有的时候突然想到他和别人在一起的画面,手会忍不住一紧,指甲掐进手心里,心里就会痛快很多。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一个爱情至上的人突然被爱情痛痛的打了一耳光,这挺残忍的。
我没有和他分开,其实不是我完全相信他,我只是在赌,我也不知道我会不会赢,赌注是一个爱情至上者的爱情观。
问我还相信爱情么,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想把自己变的更好一些,当我有一天失去能让我珍惜的爱情的时候,我也拥有一个美好的自己。
可能一个浪漫主义者,她会把感情看的很重,会有很多顾虑,幻想很多东西,很难走出来自感情的打击。但是,如果她吃到了一颗发苦的糖,当那个给她吃苦糖的人再递给她一块糖的时候,她会小心的问这糖是不是苦的,真的不苦么,你有没有在骗我我。小心翼翼但最后还是会把它吃下去。
这是这一类人的优点,也是致命点。
我和他好像又恢复了从前的生活,他表现的和以前一样,对我疼爱有加,也许我们可以走很久。
一、浪漫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二、浪漫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1、关于浪漫主义的对话
老师:“啥叫浪漫主义?”
学生:“看到美女便有给她写诗的欲望,这就是浪漫主义。”
老师:“啥叫现实主义?”
学生:“看到美女便算计兜里还有多少钱、够不够请她吃喝玩乐,这就是现实主义。”
老师:“啥叫批判现实主义呢?”
学生:“看到美女就想确认她是不是整形美女,这就是批判现实主义。”
2、关于浪漫主义的定律
大一:理想主义;大二:浪漫主义;大三:现实主义;大四:批判现实主义。
3、关于浪漫婚姻的测试
“丈夫最后一次送你鲜花是什么时候?”
“你和丈夫一起洗皂沫澡是什么时候?”
“他最近给你写诗或情书了吗?”
婚姻……不是人们在一张卡片上写上“质量合格”的那种东西。但是,它能在诗和情书之外打碎地狱。
〔美〕玛丽·阿诺德,高金华译,何为浪漫婚姻?《美与时代》1995年第12期第41页。(编辑:黄伯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