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我们课本上学过的唐朝的唐诗,还有没学过的宋朝的宋词、元朝的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琴(古筝)棋(围棋)书(书法)画(国画);还有民俗节日(比如中秋、重阳、春节)等等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中华成语。
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伯伯,他用成语接龙的方式把2008个成语围成五个环,象征着2008北京奥运的五环。
第一环是:天下第一、一脉相承、承前启后、后继有人-------意有未尽、尽忠报国、国利民福、福寿齐天。 第二环是:天下为公、公正廉明、明心见性、性烈如火------意在笔先、先入之见、见物思人、人众胜天。
第三环是:天下一家、家见户说、说短论长、长命百岁------食不求甘、甘拜下风、风和日丽、丽日中天。
第四环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广财疏、疏财仗义------世代相传、传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环是:天长地久、久负盛名、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由、由浅入深、深明大义、义薄云天。
陈汉东伯伯创作的中华成语龙,从天开始,以天结束形成了五个大圆环。不但很有意义,而且又好记又好玩。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没有将一些好词好句写进去呢?,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金句和素材吧,喜欢的同学赶紧摘抄下来吧。
第一个金句:纵有试试磋磨,不忘初时模样,在薪火相传中,继往开来,上下总是这样,像橘子味汽水被打翻的黄昏,此起彼伏的蝉鸣和永远发着光的少年。
适用主题,青春、剩下少年等势力。事例:初秋相遇,剩下告别,窗外枝丫疯涨,却总也挡不住烈阳,课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个青春留下的回响。坐在课桌前,似乎还能听到同桌说的悄悄话,也能听到老师的点名声,走在跑道上,只留下的都是青春,拼搏的模样,散发油墨香的青春,那是名为剩下的告别。橘子味汽水被打翻的黄昏,此起彼伏的蝉鸣和永远发着光的少年。一句毕业快乐,我们的青春就到了下一个站点。
第二个金句:鸿是江边鸟,岚是山间风。
适用主题,热爱自然,自然的魅力等。事例:鸿是江边鸟,岚是山间风,造化之神奇独创出这独一无二的家园或喧嚣或宁静,都给这家园带来无穷生命力与乐趣,欢喜承受大自然的美,一落笔,笔笔都是天意。
第三个金句:其实等字很浪漫,可惜你是匆忙的现实主义。
适用主题,慢生活,淡泊名利,学会等待等。古代文士在案牍劳形之外,也会静候时光给予的安宁。就如陶渊明眼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弘景心中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更是王维笔下的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在山光水色中濯洗凡世的尘埃。其实等字真的很浪漫,可惜你是匆忙的现实主义。
我爱世界文化宝库
——中国
在世界的东方,在黄河、长江横贯的地方,繁衍生息着56个民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共同
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美德影响深远。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而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走上了复兴的道路 面对着如今这么富强昌盛的祖国,怎能不为之骄傲呢只因为我是炎黄子孙
我国是人类最早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古有指南针,火药,造纸书活字印刷四大发明,今有神州载人飞船航天技术古有艺术独特的圆明园,今有璀璨通明的东方明珠古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有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近国有电报传送信息,今有互联网,无线电缆……在农业方面也有很大成果,例如杂交水稻,胚胎移植,抗虫棉等技术
然而,复兴之路并不平坦,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56颗璀璨的明珠,共同铸就了一个古老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我国各民族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甚至语言文字,在建筑、雕刻和原林设计等方面都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风格,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的历史,素以‘家家流水,户户垂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这里有世界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有唐宋韵律的被称为“活化石’’的“纳西洞经音乐”…………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山西省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它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显示出“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灿烂”的民居特色。
中国是世界文化的宝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各个民族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神话,历史传说和有价值的科学典籍;产生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和科学家;创造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饮食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
我爱世界文化宝库-----中国
除夕之夜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家乡的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实施我除夕之夜的第一个计划——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 “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我除夕之夜的第二个计划,毫无疑问,当然是看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一家子环坐在电视机前,兴致勃勃地等候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到来。高兴之余,突然爸爸的脸阴沉下来。我想:爸爸这是怎么啦?容不得我多想,爸爸此时拉开了话匣:“现在的日子真是天堂的日子啊!”爸爸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忙追问“爸爸,什么天堂的日子啊?”爸爸此时旋小了电视机的音量,对我们说:“孩子,你们是不了解的呀!过去我们这些老百姓可苦啦!”
“你们看到今天年夜饭桌子上的菜了嘛,多么丰盛。这要是在过去,想都不敢去想啊!”爸爸点着了一支烟,吸了一口,语重心长地说:“我常听你爷爷说,他那个年代,过年能有肉吃,就满足了,就有许多人羡慕。我记得你爷爷的这么一件事:那年春节前,你爷爷挑了一担旧书到后周去卖。他用卖书的钱买了一刀肉,回来总舍不得吃。想吃肉了,就朝挂着的猪肉看看。几个月过去了,那挂肉仍好好地话着。一天,你爷爷用木梯爬上去一看,只剩下一张皮了——肉全被老鼠吃了!就这样,人舍不得吃,却成了老鼠的美餐,多么的可惜啊!”说着,爸爸站了起来,用手比划着,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小孩现在简直是掉进了蜜罐里,什么没有得吃呀,过年出去拜年,餐桌上是‘三层楼’啊!特别是近几年,改革开放,农民走上了致富路,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的变化更大。连天鹅肉都能吃到。你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是啊,现在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确是提高了不少。这一切,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好,全靠党的领导好啊!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
“吱——”,一声刺耳的刹车声,紧接着就是“哐当”一声,把走在路上的我吓了一跳。我连忙向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去。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吃了一惊。只见两辆车子像两头愤怒的公牛,撞在了一起。呀!不好了,一辆小点的车子门被撞扁了,车轮也偏了。另一辆大点的车子已翻到在地,车玻璃的碎片洒了一地。看到这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听旁边的路人说,因为其中一辆车子速度太快,碰上另一辆车突然转弯,就撞在了一起。现在,两位驾驶员受伤都很重,送医院抢救了。哎……我想,这是不该发生的惨剧呀。这时,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们的话:不横穿马路,不可边走边玩……那时觉得无所谓,现在想想,那话里全是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啊!
我不禁又想起了另一件事:一天早上,因为起床迟,上学可能迟到,我就催爸爸车开快点。妈妈说车速太快不安全,爸爸说,生命只有一次,有的错犯了可以改正,但关乎性命的事错了就没机会改了。当时我似懂非懂,只惦记着不能迟到,现在才明白过来:无论是驾车还是行走,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惨祸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人人牢记安全警钟长鸣,家家一路顺风平安幸福。
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的人是我们。气愤的是我们传统的端午节却被韩国人给申报为了文化遗产,这不的不说是一种耻辱。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的今天,我觉得作为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更应该宏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抵制一些西方的腐朽文化侵蚀。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叫文化呢?在中国古代"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什么叫传统文化呢?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历史典籍等……与精神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这也是它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我愿意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我愿意多多地与朋友们分享中华文化的精华,愿意奋力探索已经被淡忘的远古文明,愿意接近每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我的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遨游驰骋,此乐何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