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关怀》南朝陈后主张丽华绚烂玉树后花园花

《微关怀》南朝陈后主张丽华绚烂玉树后花园花,第1张

张丽华出身艺妓,后来成为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她外貌最大的特点是头发有七尺长,光和如画的眼睛就能看出来。另外,争论非凡的记忆力更敏捷。所谓“世上若有一字,当告先知。”当陈后主是龚贵奇的仆人时,他一见钟情,被封为贵妃,被视为珍宝。所以当陈后主来到朝鲜时,官员们经常要求张丽华跪下来决定世界事务。尤其是张丽华生下儿子后,立即被立为太子,张丽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和巩固。陈,小Nv,隋文帝时,隋文帝,隋文帝,北朝为了减少赋税,整顿武装,杜绝奢靡之风,准备引进江南富庶之地。陈后主挥霍无度,臣民满心欢喜,给了隋朝一个机会。

喜欢张丽华的除了龚桂琪、孔桂琪、王、李、张、袁、何洁瑜、姜秀蓉。当时,陈后主在灵光寺前建有“林春”、“齐杰”、“王献”三座亭子,高耸入云。窗台和栏杆是用芦荟和檀香做的。至于其他方面,当然是极尽奢华,宛如人间仙境。这是一个假亭子。张丽华住在怡园,宫、孔两位夫人住在亭子里。三个展馆都有一条复杂的道路连接。陈后主游遍三馆,对你有好处!嫔妃们在窗边穿着漂亮的衣服,或者站到吧台。当风吹来的时候,他们就像神一样好。此外,蒋书记、陈璇、孔繁之等文臣被召集入宫饮酒、作诗、唱彩歌,夜夜登上舞台。著名的亡国之声《玉树后花园》,当时写道:林对林,新衣华丽,原衣美。门可罗雀,帘含笑迎。妖姬面如花,后院玉树临风。花开了很久,却红了,又归于沉寂。

当时,陈后主专门挑选了几千名女仆来演唱。这很清楚的描述了嫔妃的妩媚与美丽,堪比鲜花之美。但他们的笔一变,又突然点出‘玉树后花园花,花开不长久’的悲意,总被视为不祥之兆。当时隋文帝竭尽全力灭陈朝,完成统一大业,却想:“这里的王有什么用?”孔附和道:“长江是天灾,限于南北两岸。今天能参军吗?”居然逆来顺受,无视隋文帝的野心。隋文帝八年三月,隋文帝颁布圣旨:“天无绝人之路,我乃大臣,各级听之,皆痛。作为老师,你可以教法律。你应该好好照顾它。一下子就可以永远清除吴越了。”于是发兵518万,被晋王解救。他们兵分两路,直奔首都建康。

从六合,从襄阳顺流而下,从清河而下,从永安宣誓就职,荆州刺史刘思仁从江陵东移,荆州刺史王士奇从蕲春发兵,庐州主帅何若碧从庐江进院,其他主帅何若碧分别从庐江、东海来武州、青州会师。军队很快破坏了健康。其中率领500精锐步兵,于夜间从横江渡过蔡,随后何若壁攻出京口,形成两路夹击之势。韩擒虎是第一个进入朱雀门的人。一时间,陈慌了。平日里,他身边的一群朝臣也劝他效仿梁武帝与侯景相遇的故事,踏上韩擒虎的土地。

侯景带着几千人渡河,攻打下城“拜访”梁武帝。面对这个80多岁的老人,他还是觉得可怕,背上冒汗,惊恐万分。如今,时代变了。韩擒虎不是侯景,陈后主也不是梁武帝。陈后主不理会大臣们的意见,只说:“这不仅是美德,而且江南所有的衣服都用完了。我有自己的打算,不用多说了!”大家听了他的话,“我有我自己的打算”,立刻散去。韩擒虎本指望能闯进皇宫,抓住皇帝,大展宏图,却没想到皇宫里没有鬼,陈后主失踪了,这可是大事。尽管陈后主无能,但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可以利用他给政权带来不稳定,并立即下令搜查。

景阳宫前已列后宫,但张丽华、孔贵岱仍下落不明。韩擒虎差点掀翻了宫殿。最后,后花园只有一口枯井。一群士兵在井口大喊,但是井里变得一片寂静。一些士兵建议往井里扔一块大石头,这时井里突然有个声音请求原谅。于是士兵们用粗绳子绑了一个篮子,掉进了井里。他们在一起工作时,齐新感到很沉重。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帝龙的身体真的不一样。当他们停下来时,他们发现陈后主、张丽华和孔贵坤坐在篮子里。看到欢乐,士兵们笑了。据说是因为井口太小,三个人挤在一起,张丽华的胭脂擦井口。从此,这口井就被称为“胭脂井”,但也有人鄙视陈后主、张丽华、孔贵义的行为,称之为“耻辱井”。

如果陈后主能尽早未雨绸缪,隋军未必能轻易越过长江屏障;如果数百名守城士兵可以齐心协力,隋军如何不战而胜?如果这座城市被摧毁,陈后主将有足够的勇气爬得更高,如果他能整顿他的士气,重组他的部队,只在韩擒虎部署500名士兵。然而,陈后主只是一个杰出的人物。谈到与敌人作战,他只是一个胆小的失败者。把自己扔进藏胭脂的井里是死路一条,白白给后人留下笑柄。

陈后主欣赏世界的壮丽。当亡国之城被攻破时,死是理所应当的。否则苟且偷生有什么意义?张丽华、孔贵玉等人也要殉难,给南朝留下了忧郁的色彩。然而,他们羞于等待敌人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后人感受到了这一点,讽刺地写了一首诗:捕虎取矛,满六宫,春花无树,秋风无。匆匆看一眼感伤的地方,心甘情愿地走向那口井。当时韩擒虎没有为难陈后主。当霍鲁比进城时,他听说韩擒虎抓住了陈后主,就来见他。他对他说:“一个小国的国王,进入一个大国的王朝,不能算是人生的一次回归,无所畏惧!”陈后主害怕得发抖,一遍又一遍地感谢他。一切都结束了。陈各郡的兵马都在前头。都督差高贤入城,收了目录,封了府库,问张丽华。易师兄也是这样,心里只想着:“以前太公是假面公主,现在我可以留在张丽华了。”后来张丽华被清溪斩首。从此我对高恨之入骨,埋下了后来害死高的种子。

唐朝的魏徵说,公元《陈后主传》年,“她出生在一个深宫里。她从小受女人教导,却不知有多辛苦,于是沉溺于奢靡。以礼待人,却以酒献爱心;眼近小人,给他们平衡轴。所以,如果没有官骨,不就是官侵渔吗?政刑日乱,尸体满庭,机会不尴尬。混口饭吃,为天下笑,不痛苦!”张丽华死了,杨光为此难过了很长时间。因为要争取皇位继承权,他不得不更加自命不凡,装出一副受人尊敬的书生模样,所以表现出的不是好脾气,而是节俭。他成了杨迪的皇帝,一个个宠溺女人,甚至杀了自己的兄弟,背叛了自己的妻子,但这些都无法满足他对张丽华的向往。最后不惜挖渠,三次去江都,浪费钱财,浪费人力。说到底,他是渴望江南美景,尤其是满足于自己从未得到过张丽华,得到了某种心理补偿。

唐代大诗人杜牧,夜晚躺在秦淮河边,听着岸边饭馆里的女人们唱陈后主的《月下玉树后花园》。他的悲伤充满了南朝的辛酸和韵味。夜很静,增加了他的遐想,于是写了《秦淮夜眠》:烟笼冷,水在月上,夜餐厅秦淮附近。生意场上的女人不懂得恨亡国,却依然在河对岸的后院献花。南朝虽已逝去,但张丽华留下的风流韵事依然激起人们的遐想。秦淮河在桨影里,许多浪漫情怀都随风而逝。

1、梦见深清河水和字的预兆

勤勉做事,无厄安泰,终获成功之吉兆无疑,虽然成功较迟些,但平安发展,改善境遇,家门兴隆,但过程中亦有不少困苦烦恼。如果人、地两格无凶数,则无病,若有病吃药可速愈。中吉

吉凶指数:87(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深清河水和字的宜忌

「宜」宜致谢,宜排队,宜买**。

「忌」忌驾驶汽车,忌读诗饮酒,忌泛舟水上。

3、梦见深清河水和字是什么意思

无论你的梦里出现的是宁静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静的海洋;梦中的水总是喻示着生命的精华,代表了精神的洗礼和重生。一旦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你就有可能梦见自己遇水溺死;湖水象征着你想要尽快从烦乱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渴望过上宁静安稳的生活。

出行的人梦见深清河水和字,建议遇雨则止,延后再出外。

恋爱中的人梦见深清河水和字,说明要互相沟通了解,才能相处圆满。

做生意的人梦见深清河水和字,代表女性职员发生纠纷,慎防小人设计。

梦见河,象征着川流不息的生活,过河则意味着度过了人生中的考验,代表顺利。

怀孕的人梦见深清河水和字,预示生男。八月生女。

梦见深清河水和字,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7,桃花位在正东方向,财位在东南方向,吉祥色彩是黑色,开运食物是芋头

本命年的人梦见深清河水和字,意味着贵人扶助,要有信心,平顺得财利。

梦见深清河水和字,遇到有点浪漫或迷糊的对象,但是你这两天却可以用很有效又实际的方式与对方沟通。不过若有与别的人搞点小暧昧或是不恰当的行为,可是会为恋情扣分的唷!工作上要注意说话或留心同事们的发言,要确认清楚内容,比较不会有问题。

无论你的梦里出现的是宁静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静的海洋;梦中的水总是喻示着生命的精华,代表了精神的洗礼和重生。一旦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你就有可能梦见自己遇水溺死;湖水象征着你想要尽快从烦乱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渴望过上宁静安稳的生活。

做生意的人梦见水又清又深,代表经营不利,起伏不定,未能如愿,亏损不少。

梦见钓鱼,通常表示你能抵制诱惑。如果梦见在河边钓鱼,还有可能提示你的人际关系可能会遇到波折。

恋爱中的人梦见看到河水很清,若能说服双方家长即可成婚。

做生意的人梦见河水又清又深,先失后得,利市三倍。口舌是非难免。

做生意的人梦见河水清,代表经营不顺、无法周转、终告停止。

做生意的人梦见清撤的河水,代表难找。阻碍多,经营不善,亏损,不赚钱。

恋爱中的人梦见钓鱼河水特清,说明有些误会,宜早化解,否则难相聚。

梦见河水又清又深,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7,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财位在正北方向,吉祥色彩是蓝色,开运食物是面包

出行的人梦见长河水很清,建议遇雨则止,延后再出发。

出行的人梦见河水又清又深,延后出发。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后来相继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姐妹和边将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为在上皇。能诗,通晓音律。

  <<--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诗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应制之作,意义不大,但对律诗的定型所起作用较大。

  <<--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诗与沈亻全期齐名,合称“沈宋”,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学士,与韩雄(左)羽、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又与郎士元齐名,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

  <<--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进士。德宗时,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经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词藻华丽,以七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一首为最有名。据说当时有两个韩雄(左)羽,都善诗文,一次要授官,上命下来,不知该授给哪一位,皇帝只好批曰:“与咏‘春城无处不飞花’之韩雄(左)羽。”可见此诗知名度之高。

  <<--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开元十一年进士,曾任校书郎、洛阳尉、夏县令,为人淡泊,喜结交方外之士。诗多写自然景物。

  <<--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作品。

  <<--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曾因安史之乱,迁居今江西波阳。屡举进士不第,后得宰相元载赏识,才得以做了几任小官,累官检校户部郎中。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多赠答应酬之作,无甚特色。但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也不乏佳作。

  <<--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曾举进士,为剑南节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也是大历十才子一,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屡试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进士,官虞部员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

  <<--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

  马戴(775-),字虞臣,今陕西华县人,一说河北人或江苏人。屡试不第,直到武宗会昌四年才中进士。宣宗大中初年在太原幕中掌书记,因直言得罪,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后官太常博士。诗风与贾岛相近,严羽认为其律诗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

  <<--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因避黄巢之乱,曾在九华山隐居。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僖宗光启四年进士。终生飘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

  <<--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

  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曾与颜真卿等唱和往还,又与灵彻、陆羽等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诗多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扬佛教出世思想。情调闲适,语言简淡。

  <<--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开元二十三年第一名进士,但只做过河南尉一类的小官。曾隐居河南嵩山。

  <<--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苏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诗清逸可诵,多飘泊之感。

  <<--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济人,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官宏文馆学士、尚书郎,后出为巴州、蓬州、绵州刺史。持论鲠切,以谋略高自标显。终秘书监。诗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浅露。

  <<--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应进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赐进士及第。曾从僖宗入蜀,依附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诗以七律见长。

  <<--

  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早年与王维友善,同居终南山,相互唱和。现存诗多为五绝。常描写幽寂的景色,思想倾向与王维的山水诗相近。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序的反映,语言也较朴实。

  <<--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少有文名,曾官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因与李林甫不合,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诗多而无甚特色,只有少数乐府诗为人称道。

  <<--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诗以宫词为最有名,深得同时代诗人杜牧的推重。

  <<--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李频(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宣宗大中八年进士,历官秘书郎 、南陵尉、武功令、侍御史,终建州刺史。诗以写山水、别情为主要题材。

  <<--

  西鄙人,西部边地的人民,故称为西鄙人。

  <<--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详。

  <<--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任过仙州别驾,后贬道州司马。任侠使酒,恃才不羁。诗多古体,苍凉奔放。

  <<--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十二年进士,曾官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多写抑郁怨愤之思,不事雕琢,而清新可喜。

  <<--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

  <<--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历时进士,曾任洪州户曹参军,与卢纶、李端等为诗友。

  <<--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官著作郎,因高刺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后携家隐居润州延陵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善画山水,诗平易流畅,比较注意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严羽称其有盛唐风骨。

  <<--

  朱庆余(生卒年不详),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敬宗宝历二年进士。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其诗辞意清新,描写细致,为张籍所赏识,内容则多写人具日常生活。

  <<--

  郑畋(约824-882),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武宗会昌年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职,曾镇压过黄巢起义军。

  <<--

  韩亻屋(844-约914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今陕西西安人。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入长安,随昭宗奔凤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以不附朱全忠补贬斥,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

  <<--

  陈陶(约812-885前),字嵩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举进士不第,寄情山水,自称三教布衣。宣宗大中年间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后不知所终。

  <<--

  张泌(930-),字子澄,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后主时官中书舍人。

  <<--

  无名氏,无名。

  <<--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奇妾,后奇叛来,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

  薛涛 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岁。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

  苏味道 赵州栾城人。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人谓之苏李。弱冠擢进士第,累转咸阳尉。裴行俭引管书记,延载中,历凤阁舍人、检校侍郎。证圣元年,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圣历初,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前后居相位数载,多识台阁故事。神龙时,坐张易之党贬眉州刺史,还为益州长史卒。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代表作为《正月十五夜》、《咏虹》、《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写元宵夜景,火树银花加之秾李游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有集十五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六十五)。

  <<--

  刘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词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一诗写花开花落,时光掷人;昔日红颜美少年,今成半死白头翁,由此发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转娥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之感慨。其用词与意境与《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及黛玉的《葬花词》“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用词与意境何其相似,然其辞气不弱于后者,年代上则早之几百年,由此足见希夷洞察世事之深,文学造诣之高。所谓曲高和寡,尺泽之鲵难量江海之大,希夷之初不为人重亦难怪也。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八十二)。

  <<--

  虞世南 字伯施,余姚人。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

  <<--

  张谓 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九十七)。

  <<--

  徐氏 系前蜀太后也。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国色,能为诗,蜀王建纳之。姊为贤妃,娣为淑妃。王衍即位,册贤妃为顺圣太后,淑妃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凡游历之处,各赋诗刻于石。其诗不仅能点出所游历胜景的妙处,还跳出所咏实物的囿限,浮思联翩,虚实相生,令人不禁悠然神往,诚才女之作也。十六首诗中《题金华宫》、《玄都观》(一)、《三学山夜看圣灯》(一)等皆是佳作,尤以《三学山夜看圣灯》(一)为最善。“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将观圣灯之景有声有色地呈现于人前,写得十分高妙离俗。有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九)。

  <<--

  于良史 徐州张建封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诗多写景,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很有名的佳句。

潘金莲是最早出现在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也是古代小说金瓶梅中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的人物。

潘金莲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她美丽浪漫,千人追捧,说三道四,好色无情。她是清河县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她娘家姓潘,小名金莲。她二十多岁。被大户人家贬低后,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大户人家的婆娘把潘金莲许配给了老实无奈的武大郎。

就这样,武大郎在没有一分钱存款的情况下,娶了漂亮的潘金莲。

按理说,武大郎忠厚老实,有手艺,应该是女人梦寐以求的对象。但是,最后为什么潘金莲会出轨西门庆,武大郎会死?

分析了当初华远新闻网失联的原因,不能离开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潘金莲漂亮,有才华,针线精良,内心强大,不会安于平庸。潘金莲是个美女,在当时是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她有浪漫的爱情,有白马王子的向往,所以遇到武大郎就不会喜欢武大郎。

第二,武大郎满足不了潘金莲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武大郎是一个丑陋的侏儒,号称丁谷三寸树皮,三分人七分鬼。况且武大郎没有性能力,甚至连“爱”的能力都没有,既不能满足潘金莲的肉体,也不能满足她的精神,更不能保护她美丽的妻子。

所以,瘦弱的武大郎无法用武力保护美丽的潘金莲。于是,潘金莲经常被流氓戏弄,不仅无情地侮辱了潘金莲的身体,也彻底摧毁了她的心灵。所以潘金莲出轨是理所当然的。

第三,西门庆满足了潘金莲对白马王子的所有幻想。经营父亲留下的生药铺的西门庆,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富商。他生活富足,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让潘金莲过上好日子。

这样,潘金莲怎么可能不嫌弃武大郎,求大哥西门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4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