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1张

 窦娥冤》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阅读鉴赏”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我比窦娥还冤”,是时下流行很广的一句话,人们记住窦娥,主要是因了一个“冤”字,为什么说窦娥冤她冤在那里身陷冤情的窦娥有什么表现窦娥希望用什么来表明冤情是什么造成了窦娥的冤情是解读这篇课文的关键因此,我用问题导读这个方法进行了教学,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白如话的说白、凝练而富有节奏的唱词,理解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人性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品味精彩唱段,理解浪漫主义手法及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剧作背景、把握戏剧情节,体会作品所表现的对“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的黑暗社会的批判

教学重点

 品味精彩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语言,感受窦娥形象,体会窦娥悲愤至极的情感、为善被戮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怎样看待“三桩誓愿”实现这一超现实情节以及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源

 教学方法:问题导读法、诵读法、讨论法并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同学们都知道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中国古代有一位剧作家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美誉,他就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论时间,关汉卿比莎士比亚早三个世纪;论才华与成就,他绝不低于莎士比亚如果我们早宣传,他的知名度很可能超过莎士比亚,让人们称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关汉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预习检测(课件显示)

 1、读准加点字的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xiē chǎn wù zhí háng cuān jiǎn

 楔子 刬的 桃杌 盗跖 哥哥行 喝撺厢 瀽浆水饭

 2、检查对关汉卿代表作及元杂剧知识的了解

三、问题导读(课件显示四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窦娥冤,她冤在哪里

 引导学生完成对整体戏剧情节的基本把握

 问题二:身陷冤情的窦娥有什么表现

 1、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第二折中隔尾牧羊关中有关内容进行勾画、朗读

 明确:坚信自己清白的窦娥情愿和张驴儿去见官,让官府为她洗冤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太守桃杌是个将告状的看成“衣食父母”的主儿,他收受了张驴儿贿赂便偏信张驴儿一面之词毒打窦娥(板书:桃杌贪婪 凶残 昏庸)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本第二折中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黄钟尾三个唱段,体味窦娥蒙冤被打的怨恨、愤怒、坚强和最初的反抗

 3、桃杌毒打不成又生计要打窦娥的婆婆,窦娥“忙云: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一个“忙”字,更见窦娥善良

 4、引导学生学习第三折戏,再找出几处体现窦娥善良的情节

 明确:为不让婆婆受罪,主动承担罪名的情节和赴刑场时要求刽子手不走前街走后街的细节以及快活三、鲍老儿等唱段,都表现出窦娥善良、孝顺的美德(板书:至善)

 作者一再写窦娥善良,越是写她善良,就越能激发读者对她的同情和对桃杌、张驴儿的痛恨善良与命运形成对比,更见其“冤”

 5、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第三折戏中最能表现窦娥无奈和反抗的唱段滚绣球

 (板书:反抗)

 (1)一生试读,学生评价,该生再读

 (2)教师范读(读出主人公的情感)

 (3)研讨问题,指导朗读(课件显示)

 ①哪一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

 ②哪一句最能表现窦娥的反抗精神

 ③本唱段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件显示)

 ①“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揭示出好人遭殃坏人横行的社会不公平,这是窦娥用生命换来的认识,流淌着包括自己在内的善良不幸者的悲痛,汹涌着对作恶多端却不遭报应之徒的无比愤怒,读时要用一慢一快,一低一高,一泣一喊的声调,流泻出窦娥一怨一恨的情感激流(学生朗读体味)

 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善良的窦娥虽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决不屈从上天的安排,她指天骂地、痛斥是非不分的天地,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闪光

 这是窦娥在生命的尽头用尽全力吼出的一句,多么悲恨,多么无奈,又多么痛快淋漓(学生朗读体味)

 ③表达了主人公悲极、愤极、怨极、怒极、无奈之极的思想感情(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唱段)

 问题三:窦娥希望用什么来表明冤情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正确理解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

 1、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的复仇心理、报复思想,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实现

 明确:此问题涉及文学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窦娥的三桩誓愿从实用的角度讲的确不应当可审美价值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当现实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被作品感动,读者就完全忘记了其他利害关系,达到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目的这种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寄托的是人们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窦娥的“为夫守节”、“修来生”、发誓明冤等封建思想

 明确: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窦娥难免会蒙上封建社会的灰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关汉卿也提不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问题四:是什么造成了窦娥的冤情

 1、讨论:窦娥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刚刚度过20个苦难的春秋,生命的大树就被拦腰斩断;如花的年龄,但生命之花却被无情折落,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是谁让善良流泪是谁让高尚流血(板书:血 泪)

 (1)浅层次认识:凶手是贪婪、昏庸、凶残的太守桃杌,是他的贪财、毒打让窦娥蒙冤被斩;是无耻、狡猾、狠毒的地痞流氓张驴儿,是他纠缠、逼迫、陷害、诬告窦娥(板书:张驴儿无耻 狡猾 狠毒)

 (2)认识误区:窦娥善良高尚的品行把她推向刑场,高尚成了高尚者的墓志铭,错在善良;窦娥如果不反抗,顺从张驴儿,就不会如此悲惨,错在反抗(组织学生讨论,澄清错误认识)

 (3)深层次认识:作品中的理想结局正说明在当时社会中可能有一两个张驴儿(地痞流氓)被正法,但更多的张驴儿却逍遥法外,可能有一两个桃杌(贪官污吏)被惩罚,但更多的桃杌却升官发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那个无赖逞凶,官吏枉法的黑暗社会,是那个弱小百姓血泪横流的非人社会这是一出典型的社会悲剧(完成板书:社会“悲”剧)

  四、教师小结:

 我们不能不佩服关汉卿,是他塑造了不朽的文学形象窦娥,一个至刚、至善、至美的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是他让人们在虚幻的世界中看到了黑暗社会的一线光明,这就是《窦娥冤》恒久的艺术魅力

 课件显示:

 弱女窦娥,封建社会里的真实女性;

 三桩誓愿,黑暗社会中的一线光明

  五、结束语

 师生许下共同心愿:让正义的阳光普照,祝好人一生平安

六、板书设计

 窦 娥 冤

 关汉卿

 《 窦娥冤》教学反思

 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语文老师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还要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我和沂南一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坚定不移地认为,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否定或反叛,而是对传统理念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因而,我在设计《窦娥冤》这节课时,比较注重对传统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课堂中,我多次采用了诵读教学,指导学生体会戏剧语言的美和文字的张力;词语教学也是立足文本,吸收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长处;板书精练概括,富有新意在这个基础上,我认真吸收了新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教学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轻松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与探究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我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 提供平台,吃透文本

 我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水平,立足文本,通过问题导读和自我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想方设法地创设机会,提供平台,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中来,吃透文本,很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二、 声情并茂,创设氛围

 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味正而情浓的所谓味正,即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文学味;所谓情浓,即语文课要声情并茂、情思飞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了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等来感染学生

 三、 适时引导,拓展提升

 在学生对三桩誓愿的认识以及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发生分歧时,适时给予引导,并灵活处理了浪漫主义手法这个教学目标一堂课,学生并没有在活跃的氛围中冲昏头脑,而是学到了扎扎实实的语文知识

 整堂课,我感到整体设计比较流畅,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但是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很多,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的予以肯定,还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粉笔字不够工整,同时在多媒体教学方面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忠实执行者,我会以更大的热情和勤奋使自己不断的走向成熟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奉献,我会用的青春和热情,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把教育当成毕生的事业去求索。

  http://flzxpcjywnet/website/sxzx/upload/courseware/%C7%D8%BA%BA%C3%C0%CA%F5123_5ppt

  中国从秦朝建立经西汉,至东汉灭亡这一时期的绘

  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

  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

  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它

  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风格融合起来,形成雄厚博

  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由于社会风俗习

  惯的改变,战国时期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从遗存

  物看)青铜器、漆器上的装饰性绘画,让位于纯绘画的

  宫殿壁画、地上建筑壁画、墓室壁画及与此相关的画像

  石、画像砖等。作为用于丧葬的丝织帛画继续流行,漆

  器上的绘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对外交流中,

  不断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秦汉绘画在题材内

  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丰

  富、提高和拓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

  象,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

  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绘画活动的空前高涨 虽然文献中早有运用绘画装

  饰建筑的记载,其中也不乏关于战国壁画的描述(见战

  国绘画),但绘画的广泛应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无疑

  是在秦汉时期。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秦每破诸侯,写放(仿)其

  宫室,作之咸阳北坂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

  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史记·秦始皇本纪》)”在

  这些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

  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1979

  年在咸阳宫殿遗址残壁上发现的车马人物画像,提供了

  关于秦代壁画的实物凭证。到了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

  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

  不以绘画进行装饰。“富者土木被文锦,贫者常衣牛马

  之衣”,这既是汉代社会生活状况的如实写照,也是当

  时藻饰彩绘宫室屋宇的社会风习的反映。汉代皇宫中的

  壁画,仅见于记载的就有不少。文帝时未央宫前殿十分

  奢华,有“雕文五彩画”(见应劭《风俗通义》)。武帝

  时在甘泉宫内作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宣帝

  时又在麒麟阁墙壁上图绘功臣像。东汉明帝时,在南宫

  云台四壁上画中兴二十八将像。灵帝时亦曾于鸿都门学

  中图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西汉末年不仅宫殿都绘有

  壁画,贵族府邸内也有不少壁画。见于记载的有鲁恭王

  刘余灵光殿内图画,有天地、山神、海灵、古代帝王、忠

  臣孝子、烈士贞女等形象;广川王刘去的殿门上也绘有

  短衣大绔长剑的荆轲像,以及另一广川王刘海阳的画屋

  中绘有“男女裸交接”的壁画等。一般官僚的府舍也都

  绘有山神海灵、奇禽异兽之类题材的壁画。两汉州郡也

  利用壁画图绘地方官吏事迹,并“注其清浊进退”以示

  劝戒,还利用壁画来表彰属吏和进行政治宣传。在对反抗

  者进行镇压之时,统治者甚至运用壁画作为手段。据《后

  汉书·刘□传》记载,王莽在悬赏缉拿刘□期间,就曾下

  令“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刘□,字伯升)

  像于塾,旦起射之。”当然,利用壁画伸张正义的事例

  也曾见于史籍记载。东汉时延笃遭受党锢之祸而死,他

  的乡里人士便将他的形象画在屈原庙内,以示景仰(《后

  汉书·延笃传》)。

  汉代绘画不仅大量施于宫室屋宇,亦大量施于陵寝

  墓室、享堂石阙。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

  为鄙,而且借孝悌的声誉,还可以博取功名。这就是使得

  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包括绘制被认

  为能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帛画“非衣”),其规模和数

  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东汉赵岐甚至在活着的时

  候,就为自己的坟墓准备壁画,“图季札、子产、晏婴、

  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后

  汉书·赵岐传》)。与此可相印证的是迄今已出土的许多

  汉代墓室壁画、帛画以及大量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

  现存绘画实物。

  汉代杂技画像砖

  除壁画外,在宫殿的屏风上,贵族官僚的车马、舆服、

  器用上都可见到精美的绘画。汉代还出现一些可以移动

  观赏的绘画。这些作于木板或绢帛上的绘画被用来赠送,

  甚至可以买卖,当是后来广为流行的卷轴画之滥觞。据

  记载,汉武帝晚年曾召黄门画者画周公辅成王故事以赐

  霍光,东汉光武帝在宴见臣下时,被身旁屏风上图画的烈

  女像所吸引而“数顾视之”,梁皇后“常以烈女图画置

  于左右,以自监戒”。《西京杂记》上所载羊胜(西汉

  时人)所作的《屏风赋》,这样描述屏风的装饰:“饰

  以文锦,映以流黄,画以古烈,□□昂昂。”可见即使

  是“古烈”题材,于政治教化作用之外,通过艺术加工,

  也含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与绘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对绘画作品的大量需求

  相适应,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

  被罗致到宫廷的专门画家被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

  画工”。知名者,西汉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

  阳望、樊育等,东汉时有刘旦、杨鲁等。据《西京杂记》

  所传,毛延寿“写人,好丑老少,必得其真”;阳望和

  樊育两人都“善布色”。与商周时期从事绘画的奴隶工

  匠相比,这些在宫廷中执役的画工不仅专业化程度更高,

  也有较多的发展各自特长的可能,这无疑会给绘画的广

  阔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据文献记载,上层社会中的一些

  文人士大夫(如张衡、蔡邕、刘褒等)也开始染指绘画,

  这意味着绘画日益受到重视和绘画者社会地位的提高。

  绘画的政治教化性质 从绘画的观念内容与绘画的

  社会功能角度考察,秦汉绘画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直言不

  讳地为处于上升阶段的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教化服务。综

  观汉代绘画的题材,大致可分为3类:①包括车骑出行、庖

  厨宴饮、乐舞百戏、田猎农事、胡汉战争以及城郭、衙

  署、庄园、楼阁、仓库等现实内容的社会生活题材;②

  古圣先贤,如黄帝、颛顼、尧、舜、禹、文王、武王、

  孔子、老子、柳下惠等,以及表现儒家忠孝节义观念的

  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如周公辅成王、丁兰侍木人、老

  莱子娱亲、董永孝亲、梁节姑姊、齐义继母、秋胡戏妻、

  聂政刺侠累、豫让刺赵襄子、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

  等;③神仙灵异、祥瑞珍奇,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

  王母、日、月、星宿、雨师风伯、飞仙羽人、青龙、白

  虎、朱雀、玄武、比翼鸟、连理枝等。东汉王延寿在其

  《鲁灵光殿赋》中对上述题材及其意义有十分清楚明白

  的阐述:“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写载其状,托之丹青。……上纪开辟,邃古之初;五龙比

  翼,人皇九头;伏羲麟身,女娲蛇躯……黄帝唐虞……下

  及三后,□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

  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绘画题材尽管包罗万

  象,有天上、地下和人间,有时间上的回顾和空间上的展

  开,但从观念形态来说,目的只在劝善戒恶,宣传儒家的

  伦理纲常思想。古圣先贤、忠臣义士、孝子烈女无一例

  外都是作为世人的楷模来加以表现的。神话传说、迷信

  怪异中的形象,则既体现着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宗

  教意识、宇宙观念,也渗透着统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设

  教的意图。秦汉时期统治阶级清醒地认识到绘画的这种

  功利性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宣帝时在麒麟阁画功

  臣,明帝时在云台画名将,显然都是意在鼓励臣下效法

  功臣名将尽忠皇室。这种宣传往往收到明显效果,王充

  《论衡》说:“宣帝之时,图画汉列士。或不在画上者,

  子孙耻之。”到东汉后期于中央庙堂“图像立赞”表彰

  功臣名士的方法,被更为广泛地运用。灵帝时高彪迁内

  黄令,灵帝“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为了表彰鸿

  都文学乐松、江览等人,灵帝还“诏□中尚书为松等三

  十二人图像立赞,以劝学者。”在东汉时期,不仅用绘画

  表彰官吏,而且也用绘画表彰孝子孝女。如东汉孝子陈

  纪就被“图像百城,以励风俗”,孝女叔先雄也受到郡

  县“立碑,图像其形”的荣誉。实际上汉代墓室壁画中

  普遍流行的车骑出行、歌舞、百戏、宴饮等生活排场的

  表现,除了炫耀统治者之声威显赫外,其用意也在训诫

  子孙光宗耀祖博取功名。统治阶级直接利用绘画为政治

  服务的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绘画的社会功能,起到

  了刺激绘画发展的作用。

  重要的绘画遗存 秦汉绘画有较战国绘画远为丰富

  的实物遗存。这些珍贵的秦汉绘画实物资料绝大部分出

  自已经出土的地下墓葬,包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帛画、木板画、漆画等许多品种,内容丰富浩繁,风格

  样式多姿多采,艺术手法自由大胆,想像力更是无拘无

  束。它们洋溢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生动地展现出中

  国封建社会上升期乐观、开朗、自信的生活面貌和大气

  磅礴、积极进取的精神气概。

  秦代宫殿壁画残片

  秦都咸阳1号及3号宫殿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是迄

  今已发现的秦汉绘画中仅有的宫殿壁画遗存。内容包括

  装饰图案、车马出行、人物仪仗、台榭建筑及麦穗、竹、

  梅等。从车马出行残片可看出有七套四马一车的车马,衬

  景为道路和树木,是当时贵族游猎生活的形象反映。从

  人物仪仗残片可看出有头戴面具身着不同颜色长袍者11

  人,据推测这可能是描绘宫中打鬼仪式的《傩仪图》。

  440多块装饰图案残片,系用黑、赭、黄、大红、朱红、

  石青、石绿等多种颜色画出,图案五彩缤纷,风格雄健。

  这批壁画残片虽只是当时秦宫大幅壁画的支离破碎的局

  部,但却可由此推见秦代宫室壁画的规模、水平及其取

  材的广阔。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西汉墓室壁画遗迹主要有洛阳出土的卜千秋墓壁画、

  61号墓、金谷园墓以及八里台墓室壁画等处。卜千秋墓

  壁画以粗放的线条勾勒描绘出人身蛇尾的伏羲、女娲,分

  别乘腾蛇与三头鸟闭目飞升的男女墓主人,生动活跃的

  青龙、白虎,展翅飞翔的朱雀,内有蟾蜍与桂树的满月,

  飞着金乌的太阳,打鬼的方相氏,人首鸟身的王子乔,以

  及方士、仙女、仙兔、奔犬等众多异常生动的形象,还

  有流动的云彩穿插连贯其中。线描的流畅洒脱和富于粗

  细变化,使得画中的各种形象生气盎然,画面充满动荡活

  跃的气氛,显示出一个墓主人死后升仙的浪漫境界。洛

  阳61号汉墓中除有辟邪升天的内容外,还有两幅较完整

  的可能是取材于历史故事“鸿门宴”和“二桃杀三士”的

  图画。画中人物造型夸张、神态生动,其粗犷率意的风

  格代表西汉墓室壁画的特征。金谷园汉墓壁画内容为日、

  月、星宿、灵怪、祥瑞等,其中亦有乘龙升天的形象,手

  法与卜千秋墓壁画相同。八里台墓室壁画中的《上林虎

  圈斗兽图》现存波士顿博物馆,为西汉晚期作品。

  东汉墓室壁画遗存主要有辽宁营城子、北园、棒台

  子屯,河北望都、安平,河南密县打虎亭,山东梁山,内

  蒙古和林格尔、托克托,山西平陆枣园村等处汉墓中的

  壁画。在东汉墓室壁画中,表现墓主身份及经历的车骑

  出行、乐舞、百戏、属吏、官署、幕府、庄园等现实生

  活内容逐渐成为主要题材,而神话与迷信内容则相应减

  少。绘画技法更趋成熟多样,对人物的身份、性格刻画

  明显受到重视,因而壁画中的人物大多生动传神,这标志

  着人物画发展的新水平,也是三国两晋至隋、唐时期中

  国人物画大发展的前奏。望都 1号墓室壁画画死者生前

  僚属如主簿、功曹、游徼、寺门卒等,其中表现主簿的

  悠闲自在、小吏的谦卑恭谨、辟车伍佰勇猛威武,皆跃

  然壁上。手法以墨线勾勒为主,兼施渲染以表现明暗体

  积,色彩不多,但用笔肯定,画风严整而有气势,确能代

  表本期人物画的成就。辽宁辽阳北园墓室壁画主要描绘

  墓主生前的生活情景,有燕居宴饮图、属吏图、楼阁图、

  乐舞百戏图等。作者具有较高的写实技巧,亦十分重视

  人物性格刻画。构图颇具匠心,全墓壁画有完整的整体

  布局,各部分又能独立成幅,有多样统一、谐和而富于变

  化的艺术效果。在描绘手法上,勾勒、平涂、晕染等方

  法灵活使用,还采用了近于后世的没骨法的画法,色彩较

  为丰富复杂,并着意于表现对象之凹凸感。从马的飞奔

  姿态也可以看出作者已不满足于装饰性的描绘,而致力

  于追求表现所画对象的瞬间动态。东汉的和林格尔汉墓

  壁画内容最为丰富,描绘了墓主人由“举孝廉”至“使持节

  护乌桓校尉”时止的全部仕宦经历。画面上有繁阳、宁城、

  离石、武城等府县城市,有官署、幕府、坞壁、庄园、

  门阙、楼阁等各种建筑,有出行、仪仗、饮宴、迎宾、

  百戏、庖厨等生活画面,也有农耕、放牧、蚕桑、渔猎

  等劳动场景。还有古圣先贤、烈士豪杰、神话传说、珍

  禽异兽等西汉以来的传统壁画内容。该墓壁画场面壮阔,

  人物众多,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边塞地区的社会风貌。

  整体风格率意洒脱,线条圆润流转,渲染赋彩技巧熟练,

  人物的身份、姿态、神情的刻画生动入微。车马出行与

  放牧图中马的造型简练概括尤富意趣。

  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虽系用雕刻的

  方法制成,实为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

  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画像石作为

  建筑构件,不仅用于地下墓室,也用于地面享堂和石阙。

  东汉画像石有丰富的遗存,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

  川、陕北等地区,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河北、湖

  北等省也均有发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山东孝堂山画像

  石、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沂南画像石墓、安邱画像石墓

  等,河南南阳画像石及密县打虎亭1号汉墓画像石。四川

  画像石以刻在石阙上的最为精美,著名的有渠县沈君阙、

  雅安高颐阙等。孝堂山画像石为时间较早的东汉画像石

  遗存,内容有神话、历史故事、现实生活,其中,以车马

  出行、歌舞、百戏、战争、庖厨等现实生活的描绘最为

  精采,手法为阴刻线描,较为单纯质朴。嘉祥武氏祠包

  括武梁、武荣、武班等石室及两个石阙,计存画像40余

  石,在东汉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石之典

  型代表。其内容较孝堂山更为丰富,以历史故事及历史

  人物为多,并有榜文及赞语。雕刻手法为在凸起的类似

  剪影的平面形象上,以阴刻线纹刻画细部。武氏祠画像

  石构图茂密,人物形体及姿态动作高度夸张;历史故事

  题材往往抓住戏剧性的冲突场面来加以表现,古拙粗犷

  而富于激情,充满力量感及运动感,确有深沉雄大的气

  魄。沂南画像石时间较晚,因而技法更为细致成熟,阴

  刻的线条流畅奔放,乐舞、百戏、祭祀、丰收等人物众

  多的大场面,既杂然纷呈又井然有序,也有一种整体性

  的气势感,但布局处理上却较武氏祠画像石活泼自由,更

  带绘画意味。

  汉代“维盖轺车”画像石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帛画“非衣”,内容

  丰富,色彩绚烂,帛画以左右对称、上下连贯的格局分

  三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众多的人物、禽

  兽、器物被安排得有条不紊,疏密繁简错落有致。奇诞

  夸张的造型中体现出严谨细腻的写实技巧。线条流畅挺

  拔,刚健质朴,设色以平涂为主,技法纯熟,使用的矿物质

  颜料至今仍十分鲜艳。这幅帛画是本期绘画中的杰出作

  品之一,它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绘画在汉代所达到

  的高度水平。同类的帛画也见于马王堆 3号墓和山东临

  沂金雀山9号墓。马王堆3号墓帛画除“非衣”外,尚有

  悬挂于棺房的大幅帛画,保存较好的一幅长212米,宽

  094米,绘车马仪仗,有官吏、兵卒、骑士等数百人,马

  数百匹,车数十辆,场面宏大。金雀山9号墓所出帛画,内

  容多为进食、歌舞、纺绩、问医、角抵等现实生活场景

  (见金雀山汉墓帛画)。

  木板画遗存有江苏扬州邗江胡场汉墓所出的两幅人

  物画。漆画以湖南长沙马王堆 1号汉墓及砂子塘汉墓出

  土的彩绘漆棺最为精美,堪称代表。马王堆汉墓漆棺于

  满布的云气纹中用白、红、黑、黄等色画出各种怪兽、

  仙人,色彩斑斓,色调变化丰富微妙。画面氛围神秘,境

  界奇特,气度潇洒豪放,显示出汉代漆画在战国漆画基

  础上所取得的极大进步。

  成就和影响 秦汉绘画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绘画的表

  现题材和领域,发展了中国绘画描绘现实生活及刻画人

  物性格的能力,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

  通过对战国绘画的综合与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秦汉

  绘画为形成中国绘画的民族性特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秦汉绘画具有空前规模的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中

  国传统绘画中以传神论为美学核心、以顾恺之为代表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才得以发展起来,而灿烂的外来

  佛教绘画艺术也才得以找到它可能生根开花的丰厚土壤。

  

参考资料:

http://wwwartcnorg/neirong1/07/075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909465html

  资料很全,绝对够你看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187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