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布谣
2.渔光曲
3.思乡曲
4.草原夜色美
5.歌唱你啊,祖国
6.梅娘曲
7.铁蹄下的歌女
8.玛依拉
9.美丽的孔雀河
10.故乡的小路
11.嘎达梅林
12.燕子
13.阿瓦日古丽
14.问
15.月之故乡
16.我骑着马儿过草原
17.嘎俄丽泰
18.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19.牧羊歌
20.半屏山
21.伊犁河的月夜
22.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23.幸福在哪里
24.夕阳红
25.愿你有颗水晶心
26.滚滚长江东逝水
27.啊!樱花
28.长城谣
29.赋登楼
30.页里麦
31.举杯祝贺
32.念故乡
33.摇篮曲
34.纺织姑娘
35.土拨鼠
36.摇篮曲
37.在路旁
38.灯光
39.西波涅
40.鳟鱼
41.致音乐
42.尼娜
43.百灵鸟
44.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45.照镜子
46.不要责备我吧,妈妈
47.美丽的梦中人
48.伦敦德里小调
49.阿路路
50.春天年年到人间
51.少女的愿望
52.在那白茫茫的田野上
53.桑塔·露琪亚
54.送别
55.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56.喀秋莎
57.绿树成荫
58.我亲爱的
59.莎丽楠蒂
60.深深的海洋
61.多年以前
62.在我的心里
63.可爱的家
64.故乡的亲人
65.含苞欲放的花
美声唱法·中级
1.春思曲
2.玫瑰三愿
3.驼铃
4.思乡
5.红豆词
6.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7.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8.英雄赞歌
9.大海一样的深情
10.生活是这样美好
11.祖国之爱
12.我和我的祖国
13.清晰的记忆
14.一抹夕阳
15.古老的歌
16.大森林的早晨
17.赛吾里麦
18.思恋·
19.我等你到天明
20.江河万古流
21.在银色的月光下
22.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23.长江之歌
24.曲蔓地
25.黄鹤楼
26.故乡
27.天下黄河十八湾
28.教我如何不想他
29.这就是我的祖国
30.祖国,慈祥的母亲
31.牧马之歌
32.松花江上
33.思乡曲·
34.嘉陵江上
35.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36.我的祖国妈妈
37.啊!中国的土地
38.长城永在我心上
39.大江东去
40.啊!我的虎子哥
41.黄水谣
42.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43.祖国永在我心中
44.祖国的春天
45.岁月悠悠
46.最后一个梦
47.看见月亮看见了你
48.啊,台湾,台湾
49.一杯美酒
50.海上女民兵
5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52.黑雾
53.报答
54.日月之恋
55.啊!我亲爱的爸爸
56.玛丽诺之歌
57.海鸥
58.母亲教我的歌
59.你们可知道
60.吉卜赛女郎之歌
61.小夜曲
62.西班牙女郎
63.妈妈
64.悲叹小夜曲
65.啊,我的太阳
66.老人河
67.重归苏莲托
68.伏尔加船夫曲
69.菩提树
70.神奇的月光
71.因为
72.在遥远的地方
73.北方的星
74.玛丽亚!玛丽!
75.三套车
76.小小的礼品
77.那地方你知道吗
78.孤独的牧羊人
美声唱法·高级
1.生命的星
2.忆秦娥·娄山关
3.我爱你中华
4.北京颂歌
5.怀念战友
6.金色的秋光
7.但愿不是在梦里
8.杨白劳
9.黄河怨
10.我爱你,中国
11.我住长江头
12.不幸的人生
13.飞出这苦难的牢笼
14.阿珠的咏叹调
15.快关上爱情的心窗
16.乡音乡情
17.情歌
18.多情的土地
19.火把节的欢乐
20.青春小鸟
21.我像雪花天上来
22.牧笛
23.军营飞来一只百灵
24.爱情湖
25.我心永爱
26.你是这样的人
27.金黄的落叶
28.风萧瑟
29.水库夜歌
30.七月的草原
31.岩口滴水
32.彩云与鲜花
33.那就是我
34.乌苏里江
35.天上星光多灿烂
36.啊,多么奇妙的和谐
37.冰凉的小手
38.苏萨宁的咏叹调
39.黎明
40.负心人
41.格拉那达
42.偷洒一滴泪
43.费加罗的咏叹调
44.斗牛士之歌
45.安东尼达的浪漫曲
46.夜莺与玫瑰
47.圣母颂
48.夜莺
49.苏尔维格之歌
50.圣母颂
51.为艺术,为爱情
52.当晴朗的一天
53.啊!人们叫我咪咪
54.月亮颂
55.哈巴涅拉舞曲
56.花之歌
57.女人善变
58.今夜无人入睡
59.主人,您听我说
60.漫步街上
美声歌曲(精选50首)
美声唱法(意大利文:Bel canto)又称“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美声唱法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声乐艺术,同样也影响着社会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下面我为你整理我美声唱法歌曲精50首,别忘了收藏哦!
1顾欣《乡音 乡情》专辑
2崔峥嵘《中国经典声乐作品》专辑
3穆红《红谷回声》梦幻美声专辑
4王静《天长地久》专辑
5王秀芬《啊,音乐人生》专辑
6郑莉《我爱祖国的蓝天》专辑
7邓韵《林中小路》专辑
8陆青霜《送你一束花》专辑
9孙家馨《跨世纪艺术瑰宝·孙家馨》专辑
10莫华伦《最美的**主题曲》专辑
11温可铮《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专辑
12迪里拜尔《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专辑
13王秀芬《黄河怨》
14迪里拜尔歌曲集上
15迪里拜尔歌曲集下
16魏松《跟你走中国歌曲作品》专辑
17魏松《今夜无人入睡》专辑
18廖昌永《凝聚》专辑
19廖昌永《诺言》(意大利艺术歌曲精选)
20廖昌永《怀念》专辑
21廖昌永《山丹丹花开》专辑
22廖昌永《绿树成荫—歌剧咏叹调》专辑
23廖昌永《俄罗斯经典歌曲》
24《爱情浪漫曲》专辑
25廖昌永《情释》专辑
26杨鸿基《白发·黄沙》专辑
27陆在易声乐作品《祖国慈祥的母亲》专辑
28关贵敏《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专辑
29龚冬健《中国首张专辑》
30施光南歌剧《伤逝》上
31施光南歌剧《伤逝》下
32范竞马《中国艺术歌曲》专辑
33黄英《歌剧咏叹调》专辑
34张杰《星星》
35邓桂萍《意大利艺术歌曲演唱1》专辑
36邓桂萍《意大利艺术歌曲演唱2》专辑
37廖英君《银色的月光》专辑
38郭淑珍《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39王莹《军营飞来一只百灵》专辑
40殷秀梅·戴玉强二重唱《桃花红杏花白》
41黎信昌《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专辑
42莫华伦《满江红》专辑
43戴玉强《喀什葛尔女郎》专辑
44王秀芬《边疆处处胜江南》专辑
45刘淑芳《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专辑
46殷秀梅《传奇再现》专辑
47钟丽燕《祖国我的最爱》专辑
48世界名歌集1专辑
49世界名歌集2专辑
50世界名歌集3专辑
美声唱法的艺术表现
1、培养良好的音乐修养
什么是音乐修养贝基先生的高足、我国美声唱法研究方面的专家田玉斌先生认为:“所谓修养是指理沦、知识、艺术和思想等方面所具备的一定水乎。”音乐修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音乐理论知识的水平,包括音乐基本理论、中外音乐史、以及对音乐流派和风格特点的把握第二是音乐的审美能力,即歌者的艺术品质,第三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即歌者对音乐语言的领悟力或感受力。第四是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这是一个歌者音乐修养水平高低的集中表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对歌曲的表现力,是建立在一定的音乐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的,是与他(她)的艺术鉴赏力和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密不可分的。歌者要把纸面上的作品塑造成感人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善于理解和运用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节拍、音高、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并且恰当地把这些音乐要素糅进我们美妙而运用自如的声音和清晰、自然的语言中去,并以此表达作品的内涵,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作为歌者,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①善于从各种不同的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
从事声乐艺术事业的人,不但要听音乐会,听名家的演唱,琢磨他们的歌唱发声方法,观察他们的艺术表现,要看歌剧表演,要听器乐演奏,还要经常看**、观赏绘画,读小说、参观画展和各种艺术展览。因为一个人的直接生活经验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善于从其它形式的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就不失为一条丰富音乐知识加强音乐修养的良好途径。其它形式的艺术作品,也是艺术家们根据生活而创造的成果,其中不乏对生活中的各种经验的描述和体验,善于向其他的姐妹艺术学习一来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二来可以观察其他艺术家们是如何体验生活描述生活的,并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进一步加强自己对音乐语言和歌词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②善于思考。
有时,在某些音乐会上,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观众面对有词有歌的演唱往往难以激动甚至无动于衷,而无词无歌的器乐演奏却令观众如痴如醉、激动人心。这说明器乐演奏充分调动了音乐语言的表现手段,并以此来感染观众。同时也说明我们的一部分歌手歌唱时只是唱出了音符、而缺乏对作品的分析和思考。歌者的思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歌唱方法发声技能的生理机能感受的调节的思考;二是对音乐作品诸要素的分析和思考,其中有对歌词的内容的理解,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入探究,对语言逻辑重音的推敲和安排;也有对音乐风格、曲式的结构分析,高潮安排的研究等等。经过自己头脑思考之后的作品表现出来就更有魅力,字字句句都闪烁着歌者的智慧之光,体现了歌者的音乐修养。这样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入到观众的内心,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③勤于实践。
总之,加强歌者的音乐修养!是学习美声唱法的歌者所必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它和掌握歌唱的发声技巧一样,对于艺术表现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2、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
歌唱的艺术表现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以优美而富有情感魅力的歌声去感染听众。因此,正确处理歌唱表现时声与情的关系,对于培养歌者的艺术表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声”和“情”的含义。
“声”当然是指歌唱的发声技巧。是歌者将作品的情感内涵诉诸于听众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吐字、共鸣以及声音的强弱、音色的明暗,节奏的张弛、速度的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声音的抑扬顿挫等等。而“情”的含义则包括以下几层意思:一是词曲作者的主观情感,即词曲作者在一度创作中赋予作品的原始情感;二是歌者对作品意蕴的直接反映,即歌者在二度的创作的过程中,对作品原始情感的表现和发挥。三是歌者的真实情感。歌者综合了以上三个因素的“情”反过来作用于“声”,强化“声”的艺术感染力。
在“声”与“情”这一组矛盾中,哪个是矛盾的主导方面这个问题不能用一句话来简单地回答。歌者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机械地划分阶段。例如先声后情,或先情后声,而应该自始至终注重声情的结合,从总体上说来,情应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情”根源于歌曲的内容。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是感情表达的依据。无论是词曲还是旋律,都来源于作词家和作曲家被生活实践激发的情感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歌者对词曲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弄清楚词曲的内容,挖掘词曲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知识修养和生活体验赋予词曲新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感情表达的依据,才会懂得如何借助音乐的旋律去表达情感,也只有这样,所抒发的情感才比较贴切,塑造的音乐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总之,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有机地结合,建构成一个完美的声乐表演体系。任何只重“声”而轻“情”,或者只追求“情”而忽视“声”的倾向都有失偏颇。因为“情”终需“声”来体现,离开了“声”即失去了“情”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则无从传情达意;同样,离开了“情”则“声”便失去了精华。惟有“声”与“情”的结合和统一,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
3、掌握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规律
所谓掌握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规律,就是要懂得如何准确细腻地表达一首歌或一部作品的思想感情:要想达到此目的,笔者建议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练就扎实的声乐表演技能技巧基本功,把握表演技能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感情的表达是通过许多具体的手段去体现的。苏轼在他的《书李伯时(山庄图)居》中说:“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技能、技巧的基本功,便难以将对作品的理解的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美国著名的歌唱家大卫·比斯法姆在《音乐表演的主要原理》中说:“第一流的最优良的技术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感动广大听众的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而是广博的教育、经验、理想、文化、人类同情心和艺术家的魅力。”这也说明,声乐表演中的技术手段固然重要,必不可少,但它只能是艺术表现的手段,是为表达歌曲的情感服务的,如果歌者只为炫耀自己的高超技巧,而置作品的内涵,情感于不顾,那么,其技术技巧就成了没有灵魂的空壳:世界著名歌唱家卡拉斯说:“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你必须将你的声音粉碎成千块,使它为音乐的需要服务。”这也说明:声乐表演艺术的实质,就在于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能技巧,而且更要将其融人歌唱的艺术表现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的结合。
②认真研读作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人们常把声乐表演称为二度创作,就是说,声乐表演必须以一度创作即声乐作品为依据。所谓依据,就是歌者要认真地研读作品
拿到一首不熟悉的作品,首先要认真地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把握歌词所蕴含的情感基凋,是悲是喜,是痛苦还是欢乐。细细体味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及深刻的内涵:李耀伦先生所译的《外国音乐参考资料》曾载有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一段话:“总谱上的标志是忧伤,但是几分忧伤哪种忧伤呢内在的、暗淡的,或者仅仅是愁眉不展的作曲家没有说明、我只能自己去做出判断。”有造诣的艺术家,总是以认真的研读作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作者的原始情感为出发点,从而达到对作品的准确传达和提高再现。
其次,要准确地、仔细地反复读谱,反复小声地哼唱,认真地而不马虎地对待每一个音。搞清楚作品的体裁,音乐的基本风格,作者的创作意图等等。
③分析作品中的角色,作好歌曲的处理设计。拿到一首新作品后,要看其是歌剧选段,还是艺术歌曲或创作歌曲,或是哪个国家的民歌。
若是歌剧咏叹调,就必须先了解整部歌剧的剧情梗概,弄清楚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演唱角色的性格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内心活动,角色的生活氛围等等,从而把握住角色的气质和表演分寸,准确地塑造剧中人物的形象。
例如:一位女高音在准备演唱普契尼的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寸,首先要了解全剧的剧情:故事发生在日本的长崎岛,美丽、痴情的日本艺妓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爱上了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生性轻浮的乎克尔顿就随船回了美国,一去三年,渺无音讯:可是巧巧桑对丈夫的忠诚却毫不动摇,她带着为平克尔顿生下的儿子,痴心地等待着,在忠心耿耿的女仆陪伴下,隐居式地度过了三年漫长的岁月。三年后,当巧巧桑亲眼见到平克尔顿带着新夫人重返日本时,爱情的幻想破灭了,她便吻剑自杀了。
了解剧情之后,还要弄清楚歌词的内容,角色演唱时的内心活动,及演唱氛围。《晴朗的一天》这段咏叹调,是巧巧桑在第二幕演唱的。巧巧桑的女仆一面匍匐在佛像前祈祷,一面在怀疑平克尔顿已把巧巧桑遗弃,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巧巧桑,仍对仆人描述着自己的想象,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丈夫乘着军舰从海上归来,于是充满信心地唱出了这首世界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
歌词大意是:晴朗的一天,在那遥远的海面,悠悠地升起了一缕青烟,有一只军舰出现。一只白色的军舰,平稳驶进了港湾,舰上礼炮齐鸣,看他已靠近岸边!但我不愿跑去相见,我不。我一人站在小山坡一边,长久地只向海面张望,期待着和他幸福地相见。那山下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一个身影出现,正急急忙忙走向这边……谁来了谁末了当他来到家门前,他将会说什么他会把小蝴蝶一声声召唤,但我却默不作声,悄悄地躲在一边,让他来寻找,让我们这次会见更加动人心弦,他焦急不安地呼唤着:“我亲爱的小蝴蝶,好妻子快来相见!”他亲切的声音还像从前一样美好,一切痛苦都忘掉,我再不必牵挂,满怀着忠诚信念相见!
通过反复吟诵歌词,我们不难体会到:这首咏叹调,既有甜蜜的回忆,又有热烈的盼望和殷切的期待,而更多的是痴心的幻想。有时主人公仿佛进入了自己描绘的幻想的梦境之中,基于歌词所赋予的情愫,歌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来展示歌曲的意境,设计和处理情绪上的起伏。
在突出一个共同主题的前提下,一般用来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手法安排和构思各有不同,可根据各人自己的特点去发挥。演唱的具体表现手段很多,一般归纳起来,不外乎速度,力度,唱法上的连、断,音色的明暗,吐字的顿挫等等。例如在演唱《晴朗的一天》这首咏叹调时,要把握住对歌曲的理解,歌曲开始处要用较轻的力度,暗里透明的音色,以及十分连贯的声音线条来表现蝴蝶夫人进入幻觉的情感状态,转调之后,要唱得激奋多情,唱到“正急忙走向这边”时,要慢下来,可理解为他正在爬上山坡。下面一句“谁来了谁来了”要唱得轻些,节奏也可以自由些:这一方面表现蝴蝶夫人仿佛受不了这么大的欢乐,另一方面,又好像蝴蝶夫人担心眼前的幻觉会突然消失。在唱到最后一小节时,现在很多歌唱家都把 ,取消了向下的八度跳进,也是一种处理方法。总之,无论怎样唱,都要在剧情规定的情境之中,以剧中角色的个性为依据来进行艺术表现,把角色的感情传递给观众,唤起观众的共鸣,达到在艺术上进行再创造的目的。
;如何欣赏美声歌曲
美声和其他严肃音乐艺术的受众群体成长缓慢,这确实是文化发展的一道难题。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如何欣赏美声歌曲,希望有所帮助!
如何欣赏美声歌曲
首先,观众或听众应当摒除偏见,以完全开放的心态来接触美声唱法的艺术作品。人们通常以为,源于意大利的西洋古典唱法艰深难懂,演唱的外国曲目更是阳春白雪,拒人千里;再加上演唱者大多西装革履或大袖长裙,作派规矩古板,缺少时代气息,观众无法得到放松和愉悦。还有人说,通俗歌曲和民歌曲调流畅,容易上口,互动性强。其实,就像各类美食都能提供营养一样,各种风格的艺术也能带给人们精神享受,只不过侧重点或场合不同而已。经典的美声作品是经过岁月的筛选流传于世,旋律优美隽永,节奏丰富有致,内容发人深思,单凭词曲本身和演唱者的技巧创造出的感染力就足以使人回味无穷。
如果能够坐下来耐心听,剩下的事情就容易了。对于艺术表演,人们通常需要从作品本身和表演者技巧两个层面去感知体会。从音乐层面去欣赏美声声乐作品对普通听众而言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也无需太多的理论知识作基础。声乐作品基本上可分为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两大类;对于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的欣赏侧重点应当有所区别。前者的歌词多为著名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诗作,作品着重再现原作的意境和含义;后者则常常是戏剧人物的内心独白或人物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冲突,更多地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戏剧性。事先了解歌词大意无疑对欣赏作品大有裨益,但是不知道或听不懂外文歌词也不应妨碍听众的欣赏过程。声乐作品的作曲家所处的时代不同,艺术风格迥异,作品带有本民族的鲜明特征;然而他们表达人类喜怒哀乐的音乐语言又具有一定的共性,听众可以完全从感性的角度去捕捉作品的主旋律及其发展变化,感受在变幻节奏下高低音符的各种组合造成的音乐及其审美效果。
优秀的声乐作品也具有声声悦耳、琅琅上口的特征,也会在心中引起共鸣。如果不是在音乐厅,那么听众在欣赏过程中应当试着跟随演唱者一起哼唱,这样可以消除初期阶段对美声作品产生的生疏感,缩短自己与作品的距离,充分体会作品的优美动人之处。
选择合适的入门曲目非常重要。通常一首声乐作品大约3—6分钟长,如果你2分钟内还没有发现歌曲的主旋律或者那个旋律无法打动你,可能说明这个曲目的艺术水平不高或者不适合你的欣赏能力。我建议初级爱好者把中国作品《我住长江头》和外国作品《我亲爱的爸爸》(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奇》选曲)作为自己的美声艺术之旅的起点。这两首作品长短适中,结构简单,节奏舒缓从容,旋律优美而鲜明,具有美声作品的典型特征;同时它们又代表了不同的民族风格与文化传统:前者清丽悠远,细腻精致,后者浓墨重彩,华丽奔放。还可以选择悠扬动听的新疆民歌《曲曼地》和《圣母颂》(法国作曲家古诺改编)。
从技术层面去欣赏美声歌曲相对来说有点难度,不过这和听京剧没有本质区别,多听一些行家推荐的经典唱段、多听听不同歌唱家演唱的相同的曲目,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掌握一套评判演唱技巧的标准。声乐技术欣赏可以分为声音技巧和表演能力两方面。如同京剧有“生旦净末丑”之分,美声唱法的歌手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和男低音等声部。歌唱家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和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熟练地掌握复杂的发声方法,使他们与常人无异的发声器官变成常人难以企及的演奏乐器,可以奏出高亢嘹亮、坚韧挺拔的高音或是浑厚强劲、震撼人心的中音低音。听众需要判断演员是否能够完整地演唱整个作品,演员的音色是否明亮干净,声音是否一致并具有穿透力(优秀的歌唱家在音乐厅演唱时无需扩音器也能使最后排的观众听得清清楚楚)。
美声歌唱家的表演能力来自他们的技术功底、对作品的理解、文化修养和经验积累,主要通过声音来实现,同时辅助以有节制的面部表情和有限的肢体语言。歌唱家通过对作品中每一个乐句强弱快慢的细微处理,通过对声音和气息的正确控制,真实艺术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涵,把音乐中包含的喜怒哀乐准确地传达给听众并使之产生共鸣。这一点是区分杰出艺术家和平庸演员的试金石,听众可以在长期的对比欣赏中体会到。
声乐爱好者想要在声乐技术鉴赏方面有所提高,需要经过样板研习和实际探索两个阶段。样板研习就是收听或观看歌唱大师演唱的经典曲目,从整体上获取对美声唱法的感性认识;随着经验的增加,还可以逐步感受到不同歌唱家的独特风格和擅长之处。如果可能,尽量选择歌唱家在40—50岁之间的演唱版本,这通常是他们艺术上的巅峰时期。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和多明戈是大家熟悉的杰出男高音艺术家,卡拉斯、提芭尔蒂、萨瑟兰、佛莱尼等则是女高音歌唱大师的代表,他们在上世纪70—90年代的作品堪称男女高音曲目的典范。喜爱男女中音的朋友可以选择迪斯考、巴托莉演唱的作品。上述大师的作品在市面上比较容易找到。
实际探索就是经常收听或观看高水平的美声歌唱表演。在欣赏过程中保持一个客观平和的心态,不要让歌者的各种头衔左右你的判断,也不要因为演唱者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而过分苛求;不要为演员在台上夸张多余的表演所迷惑,也不要只注重演员在高音上的表现而忽视其对作品的整体诠释。注意在声音、技术以及表现力等多方面对比不同演员的风格与水平。顺便提一下,由于商业化的录音录像制品可以经过后期制作处理,要想了解歌唱家的真实水平,最好是观看其现场演唱或实况录像。
如何欣赏美声唱法
美声学派的发声方法源于意大利,有其许多优点和科学性;但普及到世界各国声乐界,就加上了许多人的自我认识、自我理解的理论。因此,就出现一个老师一种方法的说法;甚至,许多声乐专家所总结的理论,有许多地方都是互相矛盾的;虽有其共同点,但实在是差别很大,分门别类各有千秋。中国人有句古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只要用心,加上勤奋和老师的指点,我们就会很快掌握美声的发声方法。
美声歌唱的创始人G卡奇尼在他的《新音乐》的序言中介绍了这种演唱方法。继而18世纪的PF托西、G曼奇尼,19世纪的F兰佩蒂、M加西亚等又着书作了详细阐述。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上的特点如下:
呼吸
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因此,排斥啜泣时的锁骨部位的呼吸法和胸式呼吸法,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美声歌唱的格言是谁懂得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良好发声的基础。
起音
美声学派把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起音,看作是正确发声的关键,是调整气息及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初学者宜以练软起音为主,跳音练习也是一种很有益的练习,它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起音,有利于锻炼呼吸支持、喉头的积极配合和集中声音的共鸣。良好的起音应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础上的演唱,可以使声音有弹性,有持久力,节约声带和体力消耗,延长演唱寿命。
声区
声区的统一是美声歌唱训练中的试金石,美声唱法取得声区统一的主要方法是:强调唱好各声区间的过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阶时,要把前一个声区的最后3个半音,唱得稍带下一个声区的特征(即虚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阶时,较高声区的最后下行的3个半音,要唱得稍具有较低声区的特征(即实些、真些、亮些)。这样逐渐的量变的过渡就可避免由于从这一声区到另一声区的突变而产生的破裂音。
声音的连贯
声音的连贯是气息流畅和喉头稳定、共鸣良好的反映,又是美声歌唱的旋律线条优美动人的主要特点。破坏声音连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起音不准确,滥用滑音;声区不统一,音量忽大忽小,音色忽明忽暗,或出现破裂音;呼吸控制不佳,气息逼紧;母音的共鸣部位的不统一〔特别是窄母音(i,e)和宽母音(a,o,u)之间的不统一〕等,都影响声音的连贯。声音的连贯首先是母音间的连贯。用发子音的部位来唱母音(特别是在高声区)是造成声音不连贯、不统一或白声的原因之一。
灵活性
用快速的音阶、琶音、跳音或装饰音练习,或用花腔的华采段来训练歌唱者声音的弹性和灵活性,是美声学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声音松弛而富青春活力,有利于延长演唱寿命。
音质
明亮、丰富、圆润而又具有金属色彩、富于共鸣的特殊音质,是美声歌唱的特征之一。人们往往从音质上来检验学派的正统性。良好的音质是良好的声带闭合、适度的气息冲击、适度的喉的低位置、适度的软腭提起,喉部及咽部肌肉积极但又不僵硬、不紧张的配合,正确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而美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综合的协调一致的产物。理想的音质是既明亮又圆润,既结实又松弛,即所谓又明又暗
微颤
歌唱中正常的微颤应是每秒钟6~7次,过快或过慢都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或造成不悦耳的音质。过慢的微颤又称声音摇晃,是喉头压得过低,过分追求声音的深度或洪大音量所致;过快的微颤又称声音碎抖(亦称羊声),是下颌肌肉紧张和过于追求明亮或甚至白声所致。歌唱中微颤的快慢又与歌曲内容及情绪有关,激动时快些,宁静时慢些、平稳些,它又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4个世纪以来,美声歌唱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随着时代、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至今仍盛行不衰。
欣赏美声作品您应当摒除偏见,以开放的心态来接触美声唱法的艺术作品。人们通常以为,源于意大利的西洋古典唱法艰深难懂,演唱的外国曲目更是阳春白雪,拒人千里;再加上演唱者大多西装革履或大袖长裙,作派规矩,缺少时代气息,观众无法得到放松和愉悦。还有人说,通俗歌曲和民歌曲调流畅,容易上口,互动性强。其实,就像各类美食都能提供营养一样,各种风格的艺术也能带给人们精神享受。
;#主持词# 导语主持词已经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是一条线贯穿在活动的始终,没有这条线,节目就会变得杂乱无章,由此可见主持词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活跃活动氛围,你需要书写一份别出心裁的主持词,如果你对于写主持词有什么疑惑,可以到 主持词频道来瞧瞧,下面是主持词频道收集的主持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了解。
篇一
女: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合:你们好!
女:舞蹈如同音乐,是人类超越语言的特殊符号。人类的演化进程,蕴藏肢体和灵魂的解放,正是这种力量,催化了人类肢体和谐运动的境界——舞蹈的诞生。
男:人类的花样年华,由此舞动出更多奇迹。人类需要奇迹,如同芭蕾舞者脚尖踮起的那一刻,世界浓缩成一个点,撑起美的曲线。这就是奇迹,人类精神感动升华的奇迹。
女:我们的艺术节就位同学搭建了一个让我们尽情舞动的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毫无顾忌,尽情舞动青春,挥洒风采!
男:,让我们赶快动起来吧!伴随着动感的旋律,展现我们轻盈的舞姿,让我们的舞步快乐飞旋。
女: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青年风采举办了这次校园舞蹈大赛。
男:参加这次舞蹈大赛的有:
男:担任这次舞蹈大赛的评委有:
男:明天我们将以现场打分形势对参赛节目进行评比,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女:跳跃的音符,演奏着青春的活力。
男:动感的舞姿,展示着青春的魅力
合:校园舞蹈大赛现在开始
篇二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12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乘着歌声,我们铺开七彩的画卷,12月的大地笑语欢歌,走向未来,我们书写豪迈的誓言。
今日的舞台星光绚烂!在这舞姿与灯光构成的舞台,在这放飞梦想的舞台,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燃烧所有的热情,尽情诠释我们无畏的青春!
流金岁月,xx舞蹈学校已经度过了8个春秋。8年来,我们舞蹈,我们成长,我们挥洒着汗水与泪水,收获着每一份成功!
在此,请允许我们代表xx舞蹈学校全体师生,向一直以来支持与关心xx舞蹈事业的家长与小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对今天能够来到现场的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xx舞蹈学校位于开发区,拥有1000㎡的练功厅和完善的辅助教学设施。地理位置优越,教师经验丰富,是孩子步入舞蹈艺术殿堂的理想培训基地。
xx舞蹈学校开设课程有:民族舞、拉丁、芭蕾舞蹈基本功训练、形体训练、舞蹈小组合、成品舞蹈等。
xx舞蹈学校开设班级有:初级班(招收对象为未接触过艺术的学员);中级班(招收对象为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员)。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舞蹈更能抒发人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共同舞出最动人的青春律动!
现在我宣布,xx舞蹈学校文艺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1、中国范儿
出的是中国气儿,吃的是中国味儿,穿的是中国样儿,写的是中国字儿,走的是中国线儿,我们是龙的传人,要的就是中国范儿!中国范儿就是这么这么帅!中国就是这么有气概!下面请欣赏xx舞蹈学校的小朋友带来的舞蹈《中国范儿》。
2、时针时针快快跑
时间就像流水,匆匆不能回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努力进步。下面,请欣赏1舞蹈《时针,时针,快快跑》。
3、小猪啊小猪
小猪小猪胖嘟嘟。吃饱早餐咕噜噜
4、微笑的季节
阳光,洒向葱翠的森林;雨露,滑落下透彻的清爽。大自然是孩子温暖的家园,他们含着甘露甜笑,健康快乐地成长。掌声有请小朋友给我们表演舞蹈《微笑的季节》。
5、傣家小妹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傣族,可谓是大西南的一支独秀!幽静的竹楼,欢乐的泼水,还有美丽的傣族小阿妹现在,请观赏舞蹈《傣族小阿妹》
6、考级组合
舞蹈是艺术上的一颗红宝石,她高雅、优美,充满着艺术的魅力。而少儿舞蹈则让孩子们以灵巧的动作、优美的舞姿和扎实的基本功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请欣赏小朋友的舞蹈教学展示——《考级组合》。
7、花儿朵朵向太阳
我们拥有幸福的童年,我们拥有美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怀抱里一朵朵盛开的向阳花,积极向上,用感恩的心来回报祖国妈妈,请欣赏大三班小朋友带来的舞蹈《花儿朵朵向阳开》
8、快乐的羊宝宝
今天,我们现场来了许多聪明的快乐小羊,许多可爱的快乐小羊,每分每秒都过得舒舒服服。下面请欣赏他们带来的歌伴舞《快乐的羊宝宝》
9、xx蓝
每一只小鸟,都想张开翅膀,纵身飞入xx白云里,尽情去翱翔。然而,阳光并不总是那么灿烂,天空并不总是那么明朗,让我们一起努力,爱护环境,关爱小动物,让每一只小鸟都能够高高的展翅飞翔!请欣赏舞蹈《xx蓝》
篇三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女士们、先生们,
丙:大家
合:晚上好!
甲:四月的春风吹绿了潍坊大地,鸢都人民迎来了第2xx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乙:五彩纸鸢妆扮了潍坊的蓝天,万里长空放飞起新潍坊的新梦想!
丙: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风筝盛会架起友谊的彩桥,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今日潍坊为您呈现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灿烂与辉煌!
甲:今夜,这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让我们一同感受几代潍坊人奋进的风雨历程;
乙:今夜,这里高朋满座,智者如云,让我们一起描绘潍坊明天富民强市的新画卷;
丙:这是今天与明天的交汇,是历史与未来的盛大交接;
丁:这是光荣与梦想的舞台,是长天与大地的激-情合唱!
甲: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第2xx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放歌新潍坊”—“潍坊移动”之夜大型歌舞晚会,现在开始!
乙:“放眼这片河山,山不断水不断情也不断,一根长长的血脉,把我们紧紧相连,四面八方的五色土,凝成了一座江山,这方热土啊,叫人无限依恋”
首先请听男声独唱《故土情》。潍坊学院音乐系刘江虹老师倾情演绎的故土情,抒发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故土的深情与眷恋,表达了浓浓的赤子之情。掌声有请。
(甲、乙介绍来宾)
甲:“最深的是你,的是你,最险的是你,最长的是你,你轻轻走过,走过世界屋脊”,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曾获得CCTV第xx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业余组金奖、第xx届“亚洲之声“国际歌手大奖赛第1名,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青年歌唱演员徐洋为大家演唱《雅鲁藏布大峡谷》。
(徐洋:谢谢热情的潍坊人,尽管第一次来到国际风筝都潍坊,一下飞机立即被这里节日的气氛所感染,我喜欢潍坊的精致简约,喜欢潍坊学院的大学生朋友,接下来,为大家演唱一首《心如明月》,谢谢)
(主持人:谢谢徐洋,谢谢她带给我们的美妙歌声,潍坊是个热情的城市,希望徐洋经常来潍坊作客。下面,让我们再次邀请徐洋为大家演唱)
丙:潍坊是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潍坊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日潍坊农村,到处呈现着富足祥和的场景。请欣赏二胡齐奏《喜送公粮》,演奏:音乐系民乐队
丁:潍坊古称北海郡,是北海文化的发祥地,自古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潍坊风筝名扬天下,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潍坊核雕、诸城派古琴等也作为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享誉海内外。根据高密剪纸艺术创作的舞蹈《剪纸姑娘》,展现了剪纸姑娘用勤劳的双手绘就幸福生活的情景,请欣赏舞蹈《剪纸姑娘》。
甲:赞美生活,歌唱家乡,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的力量,我们的生活充满河()蟹的阳光。请欣赏由刘继鹏、解涛、刘晋吉三位老师为您演唱的一组经典的美声歌曲,掌声有请。
乙:潍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十笏园、范公亭、沂山、云门山、恐龙遗址、老龙湾等旅游胜地中外驰名。老龙湾作为潍坊临朐的一个文化符号,向人们讲述着龙的传奇。下面请欣赏由潍坊学院王守伦院长创作的歌曲《老龙湾》,演唱者:陈磊。
早期的哥特式音乐代表有如苏可西与女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包豪斯(Bauhaus)等等。它们充斥着沉郁厌世的情调。音乐往往冰冷刺骨,既带有精细的美感,但又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对于一切传统音乐极端的蔑视。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在舞台上,她/他们以偏激的狂乱扮装出现,如苏可西略带虐待与被虐情调(SadoMasochistic)的“冰女王”神采,包豪斯的主唱彼特·墨非(Peter Murphy)把自己打扮成冶艳无常的双性吸血鬼?这种对性别的颠覆与反转,还表现在对神学(或恶魔学)概念的狂热执迷。在1981年成立的仁慈姐妹(The Sisters of Mercy),是几个爱好中世纪风格的男子对于音乐意识的反扼,一度被形容为“狂笑著注视罗马城烧成一堆瓦砾”的主唱爱特利奇(Andrew Eldritch)一语道破歌德摇滚乐团的宗教立场——对于我们,犬儒精神就如同天主教徒的圣水一样。 早期的后朋克对于生命的诠释往往饱含着沮丧与绝望。例如快乐分裂(Joy Division)的主音歌手伊恩·柯蒂斯(Ian Curtis)于80年的自缢身亡。那些耗损生命而成的音符,成就了快乐分裂(JoyDivision)的不朽经典,见证着整个低调文化。他那套灰暗而孤离的人生观,隐藏着阴郁的遗传因子,将整个后朋克文化尽染成深灰与暗黑。八十年代,在迂落的音乐里构筑了一个悲观的年代,至少在英伦及欧陆地下文化的层面上来说如此。在当时的独立音乐圈里,趁势涌出一大批黑暗病态、风格邪异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源自于无尽的压抑,以及对生命的诅咒。如教会(The Mission),所有的夏娃(All about Eve)、列伏林之地(Fields of the Nephilem)、祭仪(The Cult)等等。这些被视为绝望、邪气、颓废的乐队/乐手,从朋克那种过激的破坏意识,反方向潜逃往一个内敛而黑暗的世界——这就是那个占据了摇滚乐大半个八十年代的低调音乐时空。哥特摇滚在英国地下音乐圈的形态与演进,正犹如一派邪教降临大地时伸出巨魔的手掌。它通过难以想象、天马行空的邪异素材来悦纳听众,这就不仅包括了在音乐领域圣灵齐放的空前创造力,也包括了在视觉造型上,所给予人们的前所未有的刺激视觉体验。中性化的身份造型,浓妆艳抹的打扮,这些并非新浪漫一族的专利。哥特仿佛是新浪漫的个性相反的孪生兄弟,是华美艳丽背后黑暗病态的一面。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哥特音乐的改良风格和其他相关乐派产生于比利时的EBM(Electronic Body Music)是一种电子化阴冷黑色的音乐。受德国Krautrock运动中Kraftwerk之类电子乐队的影响下产生的。 EBM创始乐队之一Front242以低限化的节拍,抑郁的声音和军国主义突击队的装束被大家认识。The Klinik,Insekt,Dive,Click Click,A Split Second还有后来的Suicide Commando都是BM的一些重要乐队。Dive和Klinik利用声纳噪音营造出一种冰冷的外太空气氛。Suicide Commando则融入了更多的舞曲化成分。类似的乐风在美国和加拿大被称为Industrial,象Front Line Assembly,Skinny Puppy等乐队。他们制造出的合成音乐和多层次的声音非常适合带上耳机去欣赏。Front Line Assembly的经典专辑Classical bumsare Caustic Grip(1990)和Tactical Neural Implant(1992),值得每个喜欢EMB的人去收藏。 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谈到德国,那里可是现在哥特音乐的重镇。许多德国的乐队被惯以DARKWAVE的音乐标签。Project Pitchfork乐队是德国最早涉及到哥特音乐领域内,虽然他们的乐风有所改变,但一直算是一支流行化的组合。首张专辑《Dhyani》亦为经典,有典型的黑色音乐和评论性的歌词组成。Deine Lakaien乐队的成员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他们做出了象“Love me to the end”这样的浪漫主义歌曲。作品带有着某种程度的中世纪感觉。德国很大一部分组合演唱时保持着自己的母语,例如Goethes Erben,乐队的名字也就说明了一切。他们的前三张专辑就象是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而Lacrimosa,Tilo Wolf这些乐队通过添加金属乐的元素不断的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做出尝试。当然我们必须要知道Das Ich这个组合,他们的经典专辑是《Die Propheten》,专辑中的歌曲机构复杂歌词充满着智慧化。阴暗电子乐派代表团体Calvay Nada用德语和西班牙语交错演唱,他们最有特点的是主唱Brenal的低音,而歌词方面多涉及政治,社会之类的话题,从这方面看这支乐队在哥特音乐王国中显得与众不同。 总的来说由于浪漫主义情节,德国的大多数乐队是浪漫的歌曲和阴暗电子化相结合的产物。如今哥特范畴内的音乐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例如阴暗民谣(darkfolk),这种乐风的代表是Current93,Deathin June,Sol Invictus还有Fire+Ice。早期的C93作品比较实验性难以理解,之后David Tibet利用他个人化的思维开始向声学民谣的方向探索。C93的前身乐队Deathin June自从首张专辑Nada推出后颇受争议,他们甚至被指控为极端的右翼倾向。但DIJ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异教的祭典式的音乐。如果想听这类音乐推荐给大家去找World Serpent,一个卓越的音乐厂牌,上面的提到的几支乐队均在其旗下推出过作品。对了,还有一支意大利的组合Ordo Equitum Solis也应该值得我们的关注。许多哥特乐队都有着某种中世纪的情节,他们将中世纪时期音乐和现代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德国有着许多这样的中世纪组合,音乐的创作者一般有着良好的古典音乐教育背景,知名的乐团包括Qntal,Estampie,Freiburger Spielleyt等。在意大利这种音乐更有影响,象Ataraxia,Camerata Mediolanense都做出了许多出色的音乐作品。这类组合不仅仅有哥特的听众群还吸引着部分古典音乐的欣赏者。而The Moonlay Hidden Beneath a Cloud和Rosa Crux的音乐中吸收了祭典音乐的成分。 当然许多乐队的风格是非常难以界定的,象意大利的Take Kirlian Camera,20年来乐队风格年年都有变化。而法国的情欲主义阴暗电子乐队Die FORM的音乐主题多涉及S/M(性虐待),他们每一部作品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另一支来自法国的乐队Collectiond 'Arnell Andrea的钢琴声非常有特点,成为自己的独特的标志。善于创作管弦乐的In the Nursery乐队的作品非常适合作为**中的陪乐。在北欧的瑞典,Cold Meat Industry这个厂牌通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音乐作品。旗下的乐队风格多样,如血腥派实验乐队Brighter Death Now和Deutsch Nepal,氛围音乐组合Raisond 'Etre,新古典主义的The Protagonist,天音组合Arcana等。说到天音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建议去听一听like 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Stoa这些代表乐队。 而在哥特音乐的文本中,我们可以细味到一些涉及宗教、性爱、死亡、绝望、基督以至匪夷所思的虚无论语句,这些都是哥特音乐不可或缺的一环,Gothic Rock,这覆盖在影像模糊、虚无飘渺的外在躯壳之下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神秘。哥特摇滚的风格,可说是继承自Joy Division的遗传,尤其是那种把贝司提升至主奏位置的癖好,直至今日的后哥特朝代仍无法完全摆脱。那些抑压着低沉声线或扭曲的人声,沉重如郁结般的贝司,迷幻的吉它声,充满控诉力的鼓击,偶尔发出鬼哭神号般的嘶叫,如同石磨般沉重或是狂野得分崩离析的曲式,还有一张张Rock Music苍白的面孔∶当你对生命感到茫然无助时,你会想到在它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吗?是心灵的孤立无援?是死亡阴影的笼罩?还是人世间的悲剧? Gothic Rock,是建筑于无意识的抽象表达而多于刻意性的音乐颠覆行为。如同面临一季暗晦的寒冬气候,我们被哥特文化侵占,在非人化的后工业现代社会里面,追逐着一种活着死亡的体验。同样存在着Barry的音乐先觉,除一贯本色的Rock Music在那个悲观的八十年代里,Gothic这种栖身于主流文化的阴影里的次文化,其影响力早已越过音乐的界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个哥特信徒所追求的黑色国度。度过模糊的九十年代,下个世纪今天的哥特摇滚已被解构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The Sisters Of Mercy,The Mission这些昔日的哥特守护神也早已离弃了他们的信徒。但是在今日的阴暗乐派(Dark-Wave)运动中,在死亡民谣(Death Folk)、后工业噪音(Post-Industrial)、阴暗氛围音乐(Dark Ambient)以至新古典(Neo-Classical)这些形式主义的风格外壳之下,我们仍然欣喜地发现Gothic依然是这些地下文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遗传基因。在这场突破和冲决了情欲与性别的革命中,歌德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成为了砸碎禁锢的美丽武器。看吧,以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勇敢地摆脱了苍白的天堂,绞碎天使的面孔,抵达永远无情的欲望。 在20世纪的后半期侵入非主流音乐的大花园,成为另类音乐中极为殊异的一个支脉。如果你熟悉新音乐历史脉络的话,就会知道大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些乐队分别顶著“后酷朋克(Post Punk Cool)”、“新古典(Neo-Classical)”或者是“新嬉皮(Neo-Hippies)”的招牌,并逐渐混融成日后的哥特摇滚乐派。 如果说早期的PostPunkCool对生命的诠释是沮丧与绝望(比如Ian Curtis——Joy Division的主唱——的自杀),那么“仁慈姐妹”以及同道的乐队比如“教会(The Mission)”、“全部的夏娃(All about Eve)”、“涅浮林之域(Fields of the Nephilem)”、“祭仪(The Cult)”等乐团所秉持的,可能是睥睨于现实中的种种烦俗,企图推翻假惺惺的教条,抽取反对与不满的精神,化为音乐的“反面传教(negative preach)”。在“教会”的专辑《上帝自己的药物》(God's Own Medicine)中,开宗明义的第一首歌“荒原”(Wasteland)就嘲讽地唱出“我还是相信上帝,但是上帝已经不信仰我了。”这等堪称冒渎的宣言,呈现出骇人的事实:原来长久以来,神与人的权力结构恰如性爱结构的主体与客体。在这张专集中,反复推敲着在推翻信仰的同时,死亡不再是父神用以胁迫的道具,反而是叛徒的情色乌托邦。如同在《爱我爱到死亡》(Love Me to Death)一曲,美妙地铺陈情欲的高峰不被僵硬的“主控-屈从”(Dominance-submission)关系所固置;也就是说,在死亡(旷缺)的领域,致命的阴性激情并不受到掌管与压制,发展出自己的美学。 不可否认,“死亡”在哥特摇滚乐的文化层面中,几乎是个关键字。当某些保守的声音或反挫势力,企图以这一点来抨击哥特摇滚乐与其次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回应:如“基督徒之死”(Christian Death)这个经营黑暗、痛苦情愫的乐队,对他们而言,死亡所演绎/延异出来的腐败、末世、毁灭等等情境,都足以让我们逼近“终极高潮” (ultimateorgasm)。在一些专辑如《痛苦剧场》(Only Theater of Pain)、《天使的狂怒》(The Rage of Angels)、《铁面具》(The Iron Mask)中,“基督徒之死”悉心探索的重心就是这种近乎临界点的痉挛之美。在其中一首歌曲“死欲”(Death Wish),结尾的歌词近乎狂喜地陈述“撒旦魔王是最仁慈的野兽”,配合凄厉的音乐,不啻狠狠地嘲弄了宗教/父权体系粗暴地规范在各种事物之上的二元对立价值观。 另一种反应,也许可以引述布莱特(Poppy ZBrite)在吸血鬼情色小说选集《血脉深处的爱》(Love in Vein)前言中所说的话:“哥特次文化”(Gothic subculture)并不是礼赞或者爱慕死亡,只是纯粹地拒绝畏惧它。在探索死亡的过程,慢慢地和它体肤与共,逐渐与它亲近。”这段话正好解释为什么像 “涅浮林之域”、“还有这些树”(And Also the Trees)、“意志”(Will)、“利姬雅”(Lycia)、“The Morendoes”等乐队,会不可自拔地沉浸于“与死去的君王交欢”的髑髅式意象(macabreimage),同时又在这般异端的情欲里浮生出细致的张力。此外,死亡不必然是生命的匮乏,顺着这些创作者的脉络、以及在许多异教神话或恶魔学发现的象征与寓言,死亡可能是贴近超自然、非人类领域的出口。 在此际90年代的中后期,哥特次文化不但在文学与音乐创作层面绽放,更影响了这个“混杂族群”(包括女性、酷儿、情欲的边陲份子)的文化生态与身份认同。在情欲与性别的革命,哥特次文化追求所谓的理想典范“阴阳同体”(hermaphrodite)虽然还值得更进一步检验,但也是有助于冲迫禁制的美丽武器让过往被视为妖魔的异类(它者)摆脱单一的天堂,品味自身的欲望与天使的尸体。
#主持词# 导语在主持词写作中,运用诗词写作中的对仗、押韵技巧,可以让主持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具有音乐的节奏美;在大段的抒情性的描述中,则可以借鉴散文诗的写作特点,可以分行,也可以不分行,可以段落形式出现。 主持词频道!
篇一文化艺术节主持词结束语模板
男:动听的音弦在会堂里响起,
女:感人的歌声在耳畔萦绕,
女:在这里有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
女:有孜孜以求的莘莘学子
男:在这里有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女:更有我们对未来的向往
女:学海慢慢,让我们鼓起勇气勇挑重担!
男:以苦为舟让我们带着欢笑欢笑怀揣梦想!
女:让我们坚定信心!
男:一往无前!
合:相信我们三高中一定会有无比灿烂辉煌的明天!
女:xx店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园艺术节“我的中国梦”才艺展示会到此结束!
篇二文化艺术节主持词结束语模板
男:菊花,可称得是节烈的君子,不屈的斗士。惟有菊花,能笑对严寒,做卓然不群的一枝。唐朝起义领袖黄巢眼中的菊花,俨然带有苍劲豪迈之气“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请听由任XX计应(2)班赵敬敏同学为大家带来的一曲《菊花台》
女:请欣赏《XX》,演唱者:胡英梅掌声欢迎
男:你遇见我,你找到了你最坚实的臂膀
女:你遇见我,你找到了你最温馨的港湾
合:掌声有请许戊群为我们带来《遇见我》
女:优美的歌声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男:欢乐的气氛还在我们心中荡漾。
女:在愉快的歌声和开心的笑声中。
男:在热烈的掌声和如海的鲜花中,我们的艺术节开幕式暨卡拉ok歌手大赛即将落下帷幕
篇三文化艺术节主持词结束语模板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我们身边就有着这样一种人,他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就是警官奥楚蔑洛夫,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剧《变色龙》
提到美声唱腔大家一定很熟悉,说起R&B曲风大家也不陌生,但听过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的歌曲吗
让我们欢迎初三(2)班的高XX同学和他的父亲为我们演绎风格独特的《千里之外》
诗歌和舞蹈是我们表述心迹的语言,歌声和乐声把友谊和幸福铭刻
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的双手,让我们拥抱梦想,期待明天会更好
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20XX即将过去,太多的欢笑和感动,将伴随艺术节的礼花,永远闪耀在我们记忆的夜空。
让我们把无数欢笑悉心珍藏,酿成美酒,献给即将逝去的20XX年
让我们把澎湃的心潮轻轻抚平,编成花环,献给即将到来的20XX年
让我们采撷艺术节最绚烂的星光,点亮XX中教育的新篇章
让我们共同祝福XX中学的明天会更好。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20XX年——再见。
篇四文化艺术节主持词结束语模板
女师:老师们的舞蹈真是精彩十分。接下来我们要走进另一番天地,感受另一番情景。男师: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点点金光;
女师:收蒿停棹,条条洒欢的渔船上,歌声阵阵;
男师: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心驰神往,接下来让这曲古筝合奏[渔舟唱晚]为您带来些思古的情怀,请欣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女师: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
男生:走在校园里,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诵读声,感受到的也是这种浓浓的学习国学的气息
男师:《弟子规》是古代文学一颗璀璨的明珠,琅琅上口的旋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女生:让我们跟随着一年级同学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
合:请欣赏《我学弟子规》
女生:幸福的时光总是太短暂
男师:美好的记忆总让人留恋
女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男生:感谢你们见证省实附小的成长
女生:我们身心健康成绩好
男生:我们品德高尚会感恩
男师:我们相处融洽,我们以教学生做人为根本
女师:期望明年的艺术节,你们能见证我们的辉煌!
合:再见20xx,再见各位朋友,20xx我们再相见!
篇五文化艺术节主持词结束语模板
红歌,总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对革命的敬仰、对英雄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请让我们重拾红色记忆,用歌声向建党XX周年献礼!请欣赏校合唱队的表演。
谢谢,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下面我们进行第四部分——师生同台团体操表演。
铿锵的声音是勇敢者对困难永不低头的执着信念,优美的旋律是每一个XX一中人对生活的赞美,XX一中人将以勇立潮头的姿态继续书写教育的辉煌。请欣赏校舞蹈队带来的团体操表演《放飞希望》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老师们、同学们,幸福的时光总是太短暂,美好的记忆总是让人留恋,XX一中XX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
在本学期仅有的二十多天时间里,让我们将艺术节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用知识的钥匙开启理想之门,祝愿七八年级同学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也希望九年级同学在仅有的22天时间里,抓紧时间,咬紧牙关,刻苦努力,老师们将与你们一起冲刺,祝愿你们在中考中考出优异成绩。
我宣布:XX一中XX年校园文化艺术节至此结束!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21世纪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歌剧中要求咏叹调和宣叙调相结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结合;宣叙调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明亮优美的声音能穿透交响乐送到观众耳边。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我国年青选手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更进一步说明运用美声唱法来解释和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水平。但如何使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如何把美声唱法的优点不断的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相结合而形成中国声乐学派,这还有大量艰苦细致斩工作,需要广大的专业和业余的声乐爱好者去不懈的努力。
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我国在开始引进这种唱法时,把Bel canto翻译为“美声唱法”,并把学习这种唱法的人统称为“美声学派”。其实Bel canto这个词意大利语的真正含义是“完美的歌唱”。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美声唱法”与“完美的歌唱”之间,在含义上是不尽一致的。“完美的歌唱”不仅仅包括声音,它还应该包括歌唱的内容及歌唱者的风度、仪表、气质等等。而“美声唱法”很容易的被顾名思义地理解为具有“美好声音”的唱法。把“完美的歌唱”理解为“美好的声音”,用田玉斌老师的话说,这种不全面、不准确的理解,使我国的声乐在发展中走了一些弯路。在很大程度上把美声唱法理解为只重视声音,声音高于一切,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学习。因此致使不少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在学习和实际歌唱中,要么重声不重字,要么重声不重情,甚至有的歌者非但不重字和情,就连声音也是装腔作势,唱起歌来很不感人。
基于以上原因,在声乐界有人曾主张将“美声唱法”改为“美歌唱法”。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准确地认识美声唱法的,含义,以避免在理解上乃到在实践佧莂出现偏差。其实,“歌”与“声”是不能划等号的。“声”是“歌”的“载体”,但决不反映“歌”的内容。在对“美声唱法”的称谓上已经约定俗成的情况下,再去在名称上大做文章,是无实际意义的。我们可以延用“美声唱法”这一习惯称谓,但关键是如何使美声唱法与我国的歌唱语言相结合,使歌唱者既能唱好外文歌曲,也能唱好中文歌曲。
运用好美声唱法,还应该知道美声唱法包括哪些实际内容和原则。基诺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的有关美声唱法的一系列主张和论述,经田玉斌老师概括整理为以下六个方面内容:(1)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2)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3)美声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4)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5)美声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6)美声唱法要求声情并茂。
以上六点是美声唱法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六个重要原则。之所以称之为原则,是因为学习美声唱法的人必须严格遵守,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很可能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不仅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同样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13世纪前的欧洲音乐均为单声部音乐,其中,古希腊的声乐也以单声部为主,并受到严格的诗歌韵律的支配,主要以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为歌唱形式。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出色的作品,它们是由盲人诗作者荷马创作并以说唱的方式演唱的。可以说这就是比较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随着古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欧洲进入了长期的教会统治的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中世纪”,教会教义几乎垄断了一切思想意识领域,歌唱同样成为各种宗教的附属品。古罗马帝国扩张不仅带来了领土的扩大,也为音乐世界带来了许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优秀艺人及丰富的音乐文化,他们聚集到罗马并使之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音乐中心。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这就成为了最早的合唱形式。教堂中用拉丁文演唱与宗教相关的内容即为被称咏的音乐形式。公元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选编、修订了配合教仪的《唱经本》,即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实际上相当于规定了教堂中演唱教义的歌调。圣咏是欧洲声乐艺术的萌芽,它要求庄严、肃穆的演唱配合教堂的氛围。虽然圣咏有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歌调,但由于它只是单旋律音乐,使人乏味。随着发展,演唱者将它作了一些华丽、流畅的“再创造”,形成了新的、更好的演唱方法。
在圣咏音乐流行的时期,从11世纪起出现了一些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丰富声乐艺术内容的音乐形式。由于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城市开始出现了针对宗教音乐的世俗音乐,它要求人们用音乐反映生活和世俗的情感。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游吟歌手、恋诗歌手、民歌手等专业的歌唱者,他们虽无法完全摆脱宗教的浓厚色彩,但已可堪称为对宗教音乐的大胆突破。 阉人歌手促使技巧的发展。
13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步突破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声乐演唱也为多声部合唱形式,分别由女高音(soprano)和女低音(Alto)担任,圣咏旋律则由男高音(Tenor)担任,后来又加入了男低音声部(Bass)。由于圣经的古训规定“妇女在教堂中应保持缄默”,因此,演唱中的女声部均由男童声代替。这些男童是被阉割的男童声歌手,在声乐发展史上被称作“阉人歌手”。他们的出现曾为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他们盛极的时代同时也带来了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早在4世纪,意大利就建立了专门训练童声演唱圣咏的歌唱学校,他们遵循古训,严禁妇女在唱诗班演唱,由于童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音色的变化,而不能唱出符合圣咏需要的优美自然的歌声,所以出现了这种不人道的“阉人歌手”现象。他们的声带及喉头不会随着年龄和身体的成熟而变化,阉人歌手具有女声的声带,同时又具备男子的体魄,所以,无需用假声就能发出悦耳的女声。虽然他们的声音不如真正的女声柔美,但他们华丽、轻巧、明亮的音色,宽广的音域,能令听众激动不已。在阉人歌手兴起和盛行的时期,不仅排挤了女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抢占了男声在歌坛上的地位。阉人歌手在欧洲盛行了近两个世纪之久,还有学校和教育机构专门训练阉人歌手。意大利著名阉人歌唱家法瑞奈里和卡法瑞里就是阉人歌手盛行时期的典范,他们的演唱技巧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不容置疑,他们将欧洲的声乐水平推进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制度开始动摇,人们纷纷要求废除这种不人道的歌唱现象,同时妇女们也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走上舞台,加上此时的男声也通过“关闭”的技法(close技法)提高了高音演唱能力,因此,阉人歌手在18世纪末开始走向衰落。 美声的发展与歌剧的诞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阉人歌手的出现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那么歌剧的诞生和发展又从更符合歌唱艺术发展的文化层面促使了美声的发展。歌剧诞生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极大影响之中,当时,佩里、卡契尼、蒙特威尔第等作曲家,在歌剧创作中为了仿效希腊悲剧的朗诵调,他们使旋律与歌词内容、情绪变化,以及语言的起伏紧密结合,在歌剧中主要起着展开情节的作用。他们突破了传统和保守的束缚,创造了采用自然声音,由各角色来演唱自己段落的宣叙调演唱形式。为了使宣叙调的演唱更具有古希腊人在广场上演悲剧朗诵的那种声音效果,就不能采用声音微弱的童声和假声,而需要采用有足够气息支持,有丰厚声音共鸣,丰满宏亮而咬字清晰、真切、并富于穿力的声音。“这些就促使佛罗伦萨小组的成员除了创作之外,还必须研究解决如何演唱的问题,于是就在前人,特别是维基的三幕仅供清唱用的16世纪恋歌剧《安菲帕那索》的演唱经验基础上,发展出了美声唱法”(摘自尚家骧的《欧洲声乐发展史》)。卡契尼提出要以宏亮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的要求;蒙特威尔第则进一步使歌剧音乐戏剧化,写出了歌唱性的宣叙调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咏叹调,这些都使得歌唱家们感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技艺是良好表现音乐作品的基本保障。同时,蒙特威尔第在威尼斯建造了世界上第—座歌剧院,使歌剧从最初的宫庭和贵族的厅堂走入了正规的歌剧院,也为社会各阶层的观众提供了良好的欣赏场所。这样,随着观众层次的扩大,欣赏要求不断提高,必然地促使歌唱家们开始研究训练完善他们的歌唱技术,以便自己的演唱能达到卡契尼、蒙特威尔第所提出的宏亮、致远、富于戏剧性的声音要求。于是,许多卓越的歌唱家以他们高超的演唱技巧、华丽的嗓音,穿过庞大的乐队“音墙”,清晰地把歌声送到剧场的每个落,征服了观众,使歌唱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所以可以说“美声”随着歌剧而得到极大的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艺术上的表现;它不仅是一种歌唱技术和一种演唱网络,而且还是一定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
透过17世纪欧洲诸多乐派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歌剧乐派佛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那波里乐派对演唱风格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对“美声”的发展的重大意义。
佛罗伦萨乐派:在佛罗伦萨歌剧乐派中有—个小组,他们突破传统的演唱形式,采用自然的声音,男演男角,女演女角。在贵族的宫庭里,在文人的聚会上他们都会尽情地演唱,弗朗西斯科·卡契尼就是当时最早、最优秀的女歌唱家之一。为了能使演唱再现古希腊人在广场上演出的悲壮效果,佛罗伦萨小组的成员开始了对声音及唱法的探究。传统的童声或假声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一种强调充分的呼吸,丰满、明亮的共鸣,清晰真切的咬字及宏亮而致远的音质的演唱要求被提出。他们不仅创作歌剧,而且还要不断地对演唱、发声的技巧进行研究。于是,随着《达芙妮》、《犹丽狄契》等抒隋音乐剧的诞生而产生了代表佛罗伦萨乐派风格的演唱要求:在自然、朴素的演唱基础上要求甜美、柔和、典雅,旋律优美抒隋给人以舒适之感。
威尼斯乐派:在17世纪的歌剧史上,蒙特威尔第创立了威尼斯歌剧乐派,为早期意大利歌剧奠定了基础。如果说佩里和卡契尼是歌剧音乐抒隋的创始人,那么蒙特威尔第则是音乐戏剧性的创始人,可以说歌剧诞生在佛罗伦萨,发展在威尼斯。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宣叙调加大了乐队伴奏的比例,丰富和烘托了独唱的气氛,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与佩里和卡契尼的《犹丽蒂契》来自于同—题材,而他写出了戏剧性的悲剧效果。在歌剧的创作上,蒙特威尔第首先使用了减七和弦,大胆地使用了转调和半音音阶,在乐队伴奏上,他首创了弦乐器的拨弦和揉弦的技巧。威尼斯乐派使歌剧走向社会,并使其走上了“花腔”——加花演唱的道路,他们追求华丽的演唱技巧和声音效果,他们以高超的声乐技巧出现在舞台上,引起了阵阵狂热。这种戏剧性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使Bel canto的演唱获得了更大的表现力。
罗马乐派:作曲家卡瓦里埃原是佛罗伦萨人,后定居罗马,成为了罗马有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成为了罗马乐派的代表人之一。歌剧这种体裁在罗马乐派中成了宗教的附属品。卡瓦里埃在宗教的气氛包围中,创作了寓言性的,颂扬封建道德的歌剧《灵魂与肉体》,以他为代表的罗马乐派的歌剧创作虽然在题材和形式上模仿佛罗伦萨乐派,在演唱上局限于宗教风格,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舞台布景、装置、服装上追求富丽豪华的场面。
那波里乐派:17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的歌剧被那波里歌剧乐派所取代,同时也为Bel canl0的演唱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其中包括A·斯卡拉蒂。A·斯卡拉蒂是一位颇有才能的作曲家和歌唱家,他创作的歌剧具突破性,使美声从此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也逐渐形成了那波里的美声风格:重视声音的明净、优美的音质和华丽的声韵效果。同时,他还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教授美声的教师。
美声是借鉴、融合了圣咏、阉人歌手高超华丽的演唱方法,伴随着歌剧的创始与发展,逐渐成熟和完善并成为—个科学的声乐体系,它能在世界声乐史上达到一个光辉的顶峰,所依靠的正是那些严格、准确的技术要求和训练,依靠的正是那些动人的声乐作品和杰出的歌唱家们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由于“美声”这种歌唱方法与风格,很快得到欧洲各国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的采用和接受,并在它的发展中,逐步从地区性扩展为国际性,形成一种具有演唱风格,声乐技术,美学原则和教学理论的声乐学派。 阉人歌手的衰落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大歌剧的兴起。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使人们冲破封建的、神学的、禁欲主义的束缚,个性得到解放,爱I青成为人们歌颂的主题,资产阶级浪潮对封建制度进行强烈冲击。进入19世纪,阉人歌手这种不人道的现象逐渐被禁止。l8世纪后期,大歌剧主题大都离不开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对爱情主题的叙述,并提倡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歌剧舞台上逐步改变了由阉人歌唱家担任女角的演唱方式,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演唱形式,这是欧洲歌剧的—个重大转折。为了实现男高音演唱技巧的飞跃,以配合不断发展繁荣的歌剧舞台,经过两百多年的教学和几代人长期实践探索,l9世纪随着“掩蔽”唱法出现使男声获得了稳定的高音,它标志着男高音演唱技巧的质的飞跃,并在歌剧舞台上,以男角为主角的局面逐步形成。可以说,l9世纪是男声的黄金时代,无论从演唱技巧的发展,演唱人才辈出,还是以大量的男角为主的作品涌现,均证明了男声在歌剧中的重要地位。
以贝里尼、唐尼采蒂、罗西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以及法国歌剧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声乐演唱水平,声乐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美声唱法的“全盛时期”。19世纪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家威尔第的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歌剧问世,标志着歌剧创作的新发展。由于他成功地在咏叹调上的创作,使得对声音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既要有扎实的歌唱技术,强烈的情感表现方式,震撼人心的戏剧性,又要具有抒隋性和流畅、灵活和柔美。以马斯卡尼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歌剧演唱技巧又上了新的台阶。而瓦格纳的歌剧由于注重乐队的配置,加重了乐队在歌剧中表现的分量,因此想获得较清晰的演唱效果,演员们必须在发声上要为扩大音量而努力提高发声的技巧。为适应不断发展起来的歌剧舞台,美声唱法在发声技巧上经历了多次的飞跃,总而言之,歌剧的发展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 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或新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或“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浪漫主义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以及拿破仑专政时期。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反映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不仅是—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问题,而且还是—个内容复杂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问题。在音乐创作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初的20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威柏”。(摘自张洪岛的《欧洲音乐史》)舒伯特的创作是艺术歌曲、交响曲、室内乐等,威柏主要是歌剧创作。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手法上作了许多革新,比如,在主题的音调上加强了抒情的因素,在器乐作品中贯穿了歌曲性的音调等。而在歌曲的创作方面,歌词大都采用名家的诗作,诗意盎然,讲究诗词和音乐浑然—体和“诗化精神”,要求将诗词的内涵充分地用音乐表现出来,同时,加强了伴奏、尤其是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和作用,形成了与歌声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推进高潮、揭示歌词意境,表现歌词未尽之意的新型关系。随着以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等作曲家为代表的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兴起,便出现了不同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虽然艺术歌曲的演唱同样运用“美声”技术,但它的演唱风格和技术要求却因内容需要,有别于歌剧。一是艺术歌曲的内容大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文学杰作,要表现这些诗歌细腻的情感、浪漫的隋调、高雅的格调,就需要运用轻声、半声,以及高音区上渐强渐弱的技术来丰富声乐的表现力。二是艺术歌曲通常用钢琴伴奏,在声音的音量上要求控制,并与歌剧演唱强烈的音响形成了对比。三是艺术歌曲还具有室内乐的性质,不以表现戏剧性的激情见长,而以抒情为主。从而形成了以多种音色、清晰的吐字、细致的语调,以含蓄为贵、阴柔见长的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正如德国当代最著名的艺术歌曲演唱家施瓦尔茨科普高度概括的那样:演唱歌剧犹如用大刷子醮着涂料进行粉刷,演唱艺术歌曲则像是画“工笔画”,需要极细的笔来描绘。以舒伯特为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问世,还使欧洲的歌曲创作进入了—个崭新的境界,在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还形成了与歌剧以及教堂音乐平分秋色的局面。随着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还出现了以音乐会演唱为主的职业歌唱家。
16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兴起,确立和发展了美声学派的声乐技术和演唱风格;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兴起和繁荣,不仅出现了与歌剧不同的演唱风格,还造就了许多专门从事艺术歌曲演唱的歌唱家。由此可见,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歌曲创作手法的革新和开拓,对音乐表演和声乐演唱以及音乐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世纪的声乐舞台可谓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多种演唱风格与流派并存。他们的竞争带来了演唱方法的多种多样,同时也是美声唱法日臻科学和完善的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