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意东升西落 浪漫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啊?

爱意东升西落 浪漫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啊?,第1张

意思是:对你的爱意,如太阳一般东升西落,升起落下,但也正如太阳一般独一无二,日复一日,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也不管那爱意是否真的东升西落,即便是为了那散落在生活之中以及爱意中的浪漫,我且至死不渝。

《月亮与六便士》背后的一句话“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而我只希望你,爱意东升日落, 浪漫至死不渝。 七岁和十七岁,中间有十年,十七岁和二十七岁,中间有一生。要一直相信爱,一定会来。

两个人谈恋爱,一定要认认真真吵架,把内心的疑虑顾忌全部都说出来,告诉对方,别猜,别憋着,也别胡思乱想,吵完就说几句软话,或者把对方搂过来,抱着哄哄,然后都开开心心的聊天吃饭。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浪漫至死不渝,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我无法保证我对你的爱永远维持在巅峰状态,但我能保证我心里永远有你的一个位置。一个和旁人都不同的特殊位置。当我们重逢,爱意将以燎原之势重生。

2、美好浪漫的事永远是被歌颂,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美好,需要浪漫;所以美好与浪漫永远不会消失。愿每个人都能怀有浪漫的情怀。

威尔海姆·理察·华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威尔海姆·理察·华格纳 外文名 :Wilhelm Richard Wagner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萨克森王国莱比锡 出生日期 :1813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 :1883年2月13日 职业 :作曲家 毕业院校 :莱比锡大学 主要成就 :德国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将浪漫主义歌剧推至巅峰 代表作品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尼伯龙根的指环》 逝世地 :义大利王国威尼斯 类别 :浪漫主义 人物生平,主要作品,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华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小官吏家庭,出世6个月,在警察局当职员的父亲就去世了。幼年喜爱文学、戏剧、绘画。1831年在莱比锡大学攻读哲学并学习作曲理论。他母亲不久改嫁给一个演员兼剧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继父工作的德勒斯登。华格纳在继父关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艺术薰陶,他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1827年,全家又迁回莱比锡。在莱比锡布商大厦剧院,他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深受感动。1831年,他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一年后,他创作了贝多芬风格的《C大调交响曲》。 青年时期的华格纳 1832年,经他哥哥介绍,到维尔茨堡任合唱指挥。同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仙女》。之后,他又先后在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担任音乐指挥。 1833年起,先后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歌剧院任指挥和音乐指导。丰富的演出实践对其歌剧创作和歌剧改革思想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1836年第一次结婚,次年前往当时俄国的里加任一家歌剧院的音乐指挥。1839年因为债务,乘船逃往伦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过。1842年返回德国德勒斯登,任萨克森王国宫廷乐队指挥。 1842年,德勒斯登歌剧院上演其歌剧《黎恩济》获成功,被任命为该院指挥。后受巴枯宁影响,参加资产阶级革命。事败后流亡瑞士,转向妥协,信奉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1849年在德勒斯登参加五月起义,失败后被通缉,此后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在巴黎期间,认识了李斯特,后来娶了李斯特的女儿柯西玛为妻。1861年通缉令解除后,回到德国,住在威斯巴登的布里希镇。 1864年应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之召,返慕尼黑。1870年代为实践其歌剧改革的主张,在拜罗伊特自建歌剧院,上演其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他所作歌剧还有《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歌唱大师》、《帕西法尔》等。主张歌剧改革应以福州为题材,戏剧与音乐须组成有机的整体,交响乐式的发展是戏剧表现的主要手段。他运用不间断的音乐结构的主导动机手法、半音和声体系和配器效果,丰富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对欧洲专业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1865年开始,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赞助。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间,因心肌梗塞病死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中。 华格纳的儿子齐格弗里德·华格纳也是作曲家。 逝世 1879年以后,因为健康关系华格纳连续四个冬天都是在义大利度过的。1881年春,华格纳赴柏林参加《诸神黄昏》的公演, 在一片喝彩声中他突然脸色苍白,急忙退入休息室。一阵阵的心脏剧痛威胁着他的生命。华格纳顽强地活下来了,但从此健康状况日益下降。1882年,华格纳重返拜罗伊特,在那里参加了《帕西法尔》的首演,在最后一场演出中他还亲临指挥。随后,华格纳又回到威尼斯休养,终因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883年2月13日死于威尼斯。 华格纳的遗体经慕尼黑运往拜罗伊特。2月16日下午二时,运有华格纳及其家属的专车从慕尼黑开出,沿途每一个车站都有无数的人汇集在那里默默祈祷。晚上,在慕尼黑车站上,有数千名华格纳的崇拜者,手持火炬在等待,当车子开出站时,数百面吊旗垂下。奏出华格纳的巨作《诸神的黄昏》中的葬礼进行曲。当列车抵达拜罗伊特时,巨大的哀哭声淹没了整个车站。每一户人家门前都拴了黑色吊旗,街灯也包上了布。一支巨大的送葬行列从街道上缓缓而过。华格纳死去的讯息很快传向全世界,吊辞从四面八方飞来。威尔第得知噩耗后悲痛万分,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悲!悲!悲!华格纳死了!!!大人物已消失,在文化史上留下伟大痕迹的那个名字!!!”雕刻家奥克斯达用石膏为死者拓取了遗容。华格纳的妻子柯西玛肝肠寸断,剪下一柬金发放到灵柩中永陪丈夫。 主要作品 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于1888年) 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首演于1836年) 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首演于1842年)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aender,1843) 汤豪舍(Tannhaeuser,1845) 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 崔斯坦和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1865)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8)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871) 诸神的黄昏(Goetterdaemmerung,1874) 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管弦乐改编 格鲁克歌剧《依菲格尼亚在陶里德》序曲 重新配器 C大调交响曲 浮士德序曲 5首魏森东克的歌 人物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华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华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莉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华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艺术受到华格纳的启发最多。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华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华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理察·华格纳 在华格纳生活的时代,德国人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义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华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但华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可以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除此之外,他的乐剧中几乎没有分曲,铜管乐的运用更加自由灵活,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及和声的方式表达,人声声部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华格纳的歌剧改革主要开始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标志著西方世界音乐语言中一种新方言的开始,调性体系开始瓦解的标志。从此以后,“华格纳风格”成了歌剧或一般音乐中“先进”及非传统的代义词。为了实现自己在歌剧改革方面的理想,并将这一切呈现于世人,华格纳特地筹建了拜罗伊特音乐节演出自己的作品。而这个音乐节到现在一直都吸引著世界音乐爱好者的眼光。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华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很多人在听华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华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勒斯登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华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晚年的时候,华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华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尼采与叔本华的关系决裂后,又因为华格纳还是叔本华的信徒,所以尼采也就与他的友谊自然而然的决裂了。 1878年1月3日,华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华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华格纳事件》和《尼采反对华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一直是华格纳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保护人,华格纳有多部作品是献给他的。而路德维希二世也是华格纳狂热的崇拜者。他以华格纳歌剧的内容为主题,修建了宫殿新天鹅堡,其内部有齐格弗里德屠龙的金像,描绘《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故事的挂毯,以《汤豪舍》故事设计的山洞和节日大厅,而且他计画将这一城堡作为礼物献给华格纳,当作歌剧《帕西法尔》的背景。他资助了华格纳修建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并且作为贵宾出席了开幕演出。 艺术成就 ① 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 Musikdrama)。 ② 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③ 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④ 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 ,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追随皇后,深受上官婉儿信任。虽然没有明确的头衔,但她实际上属于拥有实权的“女总理”。纵观中国历史,很少能找到这样一个铁腕倾权的女人。一方面,她体态、素质俱佳,天赋异禀,学识、文采俱佳;另一方面,她玩弄政治,控制政治,把自己极其*荡的私生活藏在脚下。

和其他登上权力顶峰的人一样,上官婉儿有着悲惨而卑微的出身。因为上官仪爷爷政治路线错误,公元664年,他家被定罪,——年被杀!很多亲戚,包括上官婉儿的父亲,都掉了脑袋。此时,可怜的小刚刚出生,还没吃上几口奶,就和母亲郑一起成了朝廷的“官奴”。他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地位很低。母亲很辛苦,跌跌撞撞拖着小女儿。当然,堕落的官僚也很有见识。母亲千方百计让婉儿在令狐安的天津车祸中接受全面而严格的正统教育,这是未来的资本。这个小女孩很聪明,她能看穿它。当她只有四五岁的时候,她写了一首美丽的诗。

在传记中讲了一个半真半假的故事:郑怀孕期间,梦见一个巨人送来一杆秤,对他说:“拿着这个,称一称世界!”好大的口气!权衡天下,难道不是皇帝说了算吗?大概要生儿子了?没想到,是个又胖又白的女婴。失望!做梦只能被姨妈嘲笑。

武则天终于给了破败的上官家族一个翻身和被解放的机会。久闻上官婉儿的才华,便将这对可怜的母女召入宫中。现场检查,非常满意,于是除了他们母女的“底子”外,他们留下了婉儿和他们一起担任负责信件的私人秘书。那一年,上官婉儿刚刚14岁。从此她涉足政坛,一步步接近她那个时代的权力核心。

新手总有拿不准的时候。上官婉儿也需要仕途的起伏,不断的历练。因为抗命,武则天差点杀了她。由于她根深蒂固的“爱才之心”,武则天只在姑娘粉嫩的额头上刺了一个黑色的刑签。这种差点毁容的惩罚叫做“脏脸”。虽然额头并不完美,但上官婉儿依然是个光芒四射的美人。她用了两个最厉害的东西在宫里混:一是头脑;第二,美。

才华固然重要,但好工作比好婚姻更重要。16岁那年,大约是上高中的年纪,上官婉儿漂漂亮亮地投入了皇太子李习安的怀抱。她知道这项“政治投资”的重要性。此后,李习安被废,她被派驻周俊和周放,上官婉儿坐在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腿上。她利用皇帝的秘书,给情人开绿灯,说吴三思的好话,甚至故意排斥唐力皇室。李家怎么可能不讨厌这个麻烦的贱人?

风水轮流转,李习安咸鱼翻身了。公元705年,唐中宗李习安从年迈的武则天手中接过皇权,“老框框”上官婉儿随即投靠。她被授予“赵蓉”的称号。事实上,她是皇帝的小妻子。按照旧唐书的说法,她的地位仅次于一皇后和三妃,是九妃中的第二位。婉儿负责具体事务,还是内阁秘书长。有了政治支持,她仍然感到不稳定,所以她把赌注压在了李习安的妻子魏如昀身上。最奇妙的手段就是介绍恋人。很快,肤白肉嫩的吴三思在婉儿的牵引下,爬上了皇后温暖华丽的床。在这方面,李习安,一个怯懦的血管炎妻子,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原则是:妻子开心就好。李习安、侯伟、婉儿思虑再三,经常关起门来在皇帝的床上鬼混

这一时期是上官婉儿人气的巅峰。在她的倡议下,全世界的文学都在蓬勃发展,各种诗歌比赛也会像今天的“超女”选拔一样如火如荼。皇宫里更加热闹,王公皇后率先垂范,文采飞扬的婉儿自然成为焦点。她费尽心思支持会议,不仅为皇太后夺刀写诗,还担任评审裁判,对文采优秀者进行奖励。据说第一名可以获得黄金打造的“爵”称号,比奥运冠军奖牌值钱多了。

女人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投机的人都转向了她们。提升行政官员对婉儿来说是小菜一碟。话说回来,她毕竟是个健康的女人,有世俗的欲望。环顾她的生活,美中不足的是她的“私生活”。于是,婉儿偷偷买了一栋私人住宅,并在宫外勾搭上了一些迷人的花花公子。旧唐书说“恶人污夫,争门,亲昵”麻烦的是,婉儿仍然在为这些家伙寻求政治利益,许多人踩着她温柔的肩膀成为了杰出的官员。

她最著名的情人是崔迪。这个年轻人长得不错,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也就二十三四岁。那时,婉儿不再是爱的种子中的小女孩了。她已经40多岁了。按年龄算,已经半岁了,她几乎可以算是崔的姑姑了。为了报答婉儿的恩情,小崔厚颜无耻地介绍了他的三个兄弟:崔莉、崔烨和崔迪。他们都很英俊,都是鲜花,自然成为婉儿床上的宠儿。不久,崔迪升任官职。就算崔迪犯错也没关系。皇帝细语,就免了,一步一步,就升到了宰相的高位

清代一位诗人感叹:“妻子该不该计较一个大计划?”其实这和“蛇蝎美人”的说法相去甚远,后者强调的是女性在政治问题上的作用。在权力的问题上,男女没有本质的区别。当人到了“一言兴邦,一言丧国”的显要位置,任何性别都会起到改变历史进程的作用,虽然只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上官婉儿终于走到了尽头,她的克星是政坛新秀李隆基。毕竟敌人太多,所有哀求都没用。龙帝四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隆基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夜色中,刀光一闪,上官婉儿惨叫一声,倒在血泊中。她才47岁。

浪漫至死不渝没有前一句,只有后一句温柔绝对屈服。

“浪漫至死不渝,温柔绝对屈服”的意思是一生喜欢追求浪漫,浪漫的情怀永远不变,对待温柔的人便没有了脾气。浪漫到死都不会改变,那么温柔也会永远臣服。更美好的深层意思是,你80岁的时候还会对我浪漫,那我80岁的时候还会对你温柔。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浪漫至死不渝,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我无法保证我对你的爱永远维持在巅峰状态,但我能保证我心里永远有你的一个位置。一个和旁人都不同的特殊位置。当我们重逢,爱意将以燎原之势重生。

2、美好浪漫的事永远是被歌颂,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美好,需要浪漫;所以美好与浪漫永远不会消失。愿每个人都能怀有浪漫的情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63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