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相信这幅画是莎士比亚本人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W莎士比亚的英雄,15641616年),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大师,代表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文:”哈姆雷特“),”奥赛罗“(英语:”奥赛罗“),”李尔王“(英文:”李尔王“),”麦克白“(英语:”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很多“无”的(人教版教材叫做“幸福”)的历史话剧“亨利四,”“亨利五世”,“”合理理查德II “等。还写了154首十四行诗,三或四首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称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虽然莎士比亚仅以英文写作,但他是一个世界著名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许多国家上演他的戏剧。 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去世。 [编辑本段] 1564沃里克郡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央斯特拉特福公民莎士比亚诞生地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的生活。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羊毛,皮革和粮食经营菜市场,1565任刘振民政工师,三年后当选市长的业务。他的童年是在当地的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流派”的写作和较丰富的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但他的父亲破产,无法毕业,开始独自生活的道路上。他曾作为一个屠夫的学徒,曾任教农村学校在这本书中,还担任过多种其他职业,这使他成长了不少社会经验。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他们的后代从这些数据中大致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20岁到伦敦的文字,第一次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者走进影院,做了演员。董事。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开始写作,第一部戏前三年适应,很快就开始独立创作。牛津,剑桥背景的戏剧界,“大学才子”谁占主导地位,一次一个著名的剧作家写文章轻蔑的口气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乌鸦”敢于相同的“高尚的天才”评估!不过莎士比亚,但后来赢了,其中大专以上组织,包括了广大观众的支持与厚爱,学生业余戏剧学校工作有一些莎士比亚的戏剧,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1597年返回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日子。虽然他收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没去上大学。 1582年,18岁,一个35岁以前引用莎士比亚的戏剧,称赞他的喜剧,悲剧是“例外”,经典剧集和古代诗人说。但他没有发表生前他的戏剧。主编写莎士比亚骚桑普顿的成功赢得了主的祝福,成为他的保护。莎士比亚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写了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主,主撰写了大量的十四行诗。与主的关系,莎士比亚的贵族文化龙,高社会使他有机会去观察和了解,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从1594年起,他是属于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张伯伦影院剧场。”在1596年,他是在他父亲的名字适用于“绅士”称号和所有权的纹章,有相当大的房地产购买三倍。 1603年,詹姆斯一世的宝座,他的剧团改称“国王崇拜剧场”,他和团体的演员被任命为帝国服务员,所以除了到正规的巡演剧团,但也经常在法庭进行,莎士比亚创造的剧本,然后杰出的社会。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20年,并在此期间与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特福。他退休时,接近一年的命运回报拉福里斯特(1612左右)。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他的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被安葬在圣三一教堂。去世后留下遗嘱。他的肖像画说是更可靠的教会半身像和Droeshout的肖像,手稿,有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在剧中三个手稿。 1623年,演员·H·康代尔海明和他的戏剧在对开印刷,纳入36玩(其中20个是第一次印刷),被称为“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这是莎士比亚的作者不断提出问题,并试图证明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他们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给他所有的同性恋情人,据英国媒体报道,最近一位英国收藏家重申家庭藏油画人的身份,原来的名字,这个迷人的“女人”是没有莎翁传说中的同性恋情侣 - 亨利三世,南安普敦里奥谢思利伯爵以外。
发现画“惊艳”画科布家族家藏十分丰富,继承了整个艺术收藏亚历克斯科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一直以为从小保姆诺顿女士命名,因为在后面的画赫然写着诺顿夫人的话。但是,几年前,一个偶然来访的艺术收藏家告诉科布,他认为保姆不是女人,但把假扮女性的男同事。备注一语惊醒梦中人,科布开始重新审视其真实身份,直到今年年初终于揭开谜底。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后期,画中的南安普顿伯爵涂脂抹粉,擦口红的嘴唇上,左耳还戴着精致的耳环,宽松的手在他的胸毛,看上去一派女人风情。英国遗产当局“全国协会主办的”确认为真正的油画,这幅画完成于1590年至1593年,当莎士比亚生活在你家的三,南安普顿伯爵。尽管一代文豪莎士比亚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但他真实的性取向一直备受争议的文学评论家不断的话题。
南安普顿伯爵为同性恋的传说很长一段时间,他与莎士比亚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伯爵已受理莎士比亚占领他们的公寓,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十四行诗”是专门以一个漂亮的过人,“美国如果女人”的年轻人。 (学生以为:十四行诗从前面比一个十几尊敬的生育可以不被了解为解决男友的首都。)长时间的测试,根据许多历史学家,莎士比亚诗钦佩可能转向对玩女人的帅气男朋友。 [编辑本段]莎士比亚的作品大约在15901612年,超过20年写37剧(如与弗莱彻合写的“两贵亲”是38),但也有两次书面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头脑”和154首十四行诗。许多他的戏剧是根据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现有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以促进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理论对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的观点。因为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和艺术,一方面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了解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它使莎士比亚创造一个大量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多彩的画面,并使其与悲喜,诗意和想象融为一体,并结合统一矛盾的变化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理念和关键特色而著称。
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5901600),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个历史剧,10喜剧和两个悲剧部。
9上播放的历史,除了“约翰王”是写13世纪初英国历史外,其他8收敛的两个四步骤的内容:“亨利六世”上,中,下“查理三世” “查尔斯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下一个和“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概述年英国历史上数百动荡之间的正面和负面的形象,创造出了一系列国君,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支持集中谴责暴政暴君需要开明君主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人文主义理想。
10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风流温莎的妻子“,”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主要是在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有一个人文主义者,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和妇女的智慧和美德,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斗争,赞美进度,精彩的新鲜空气,而且还轻轻地揭露和嘲讽老破旧的和丑陋的东西,如禁欲主义自命不凡,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谈笔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这一时期的基本情绪是乐观的,明亮的,充满了人文主义理想,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在此期间写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充满了喜剧气氛。虽然英雄于殉情,但理想中的爱情战胜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后来成熟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的色彩,而且还与忧郁和悲剧因素,崇尚爱情,友谊和真诚的爱在同一时间,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丛林中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歧视,说明作者已经认识到之间存在着理想与现实难以解决的冲突。
第二个时期(16011607)主要悲剧,写了三个罗马戏剧,悲剧和3个5“黑色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从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英雄传”历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的时代,生活的深入思考,努力打造了一批这样的悲剧英雄新的时代: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无知醒来曙光照耀现代化,有事业心,要制定或完善自己,但不能克服的局限性的时代和自己的,并最终在同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和内在的力量不平等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报父仇,发现关闭榫“整个时代”,并决定采取“重组宇宙”的责任,结果是空杯的野心,无力回天。 “奥赛罗”诚实和真诚,但我相信人邪恶,怜悯谋杀自杀男子不要哭了,为追求完美反遭恶报。电源的“李尔王”给他带来了荣誉,骄傲,在本质上失去了自信,精神错乱,幻想点,让国家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的权利,同时做一个平凡的人可以做同样的或更大,从而站着一个痛苦的磨难。 “麦克白”,这是积极的方显英雄本色,善,美端,因为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没有悔恨和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揭示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在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文主义理想和残酷的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表现,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由于在这一时期戏剧增强深度和现实主义思想的深度,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结婚”和“针锋相对”和“喜剧”也揭示了黑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邪恶的阴影,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剧”或“黑色喜剧”。
第三个时期(16081613)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情景剧。
主要作品的是四个悲喜剧或情景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这些作品是写分离,团聚,诬陷平反。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揭示了现实的黑暗,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会和偶然,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莎士比亚与弗莱彻合写的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贵亲”,这是近年来一些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
莎士比亚的创作背景
1590年至1600莎士比亚早期的创作,也被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在此期间,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皇家坚实的团结和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莎士比亚在现实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乐观鲜艳的色彩洋溢着自信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写了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顶部和底部集)(1597年至1598年)和“亨利五世”(1599)等9。基本主题的脚本支持中央君主制,封建暴君和好评谴责开明君主。例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屏幕上的内乱,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以前花天酒地,后来意识到错误,在镇压叛乱中战功。戏剧,实现高度的团结和艺术虚构的历史事实。字符中最生动的福斯塔夫,谁是自私,懒惰,胆小,尚未警觉,聪明,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组成的在此期间,包括诗意的喜剧“仲夏夜之梦”(1596),促进良好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的风流娘儿们温莎“(1598),以促进无”(1599)和歌颂爱情和纯洁的爱情“无事生非探索人类的”第十二夜“(1600)等10个。这些脚本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具有强烈的抒情,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生活中的表现。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和其他悲剧,虽然有心酸的一面的作品,但其基本精神和喜剧在一起。莎士比亚还写了一首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年至1593年),“鲁克丽丝受辱头脑”(1593年至1594年)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詹姆斯一世的政权,英国的社会矛盾,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暴露出来。在此期间,莎士比亚的成熟的思想和艺术,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剧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由创建初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进入社会的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造了第二个时期(1601至1607年),也被称为悲剧期间。他写道:“哈姆雷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和其他著名悲剧。 “”奥赛罗“,”苔丝狄蒙娜,尽管贵族出身的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的“奥赛罗”私下结婚,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表现,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悲剧“奥赛罗”嫉妒,伊阿古为代表的强大的邪恶势力。 “奥赛罗”垂前的清醒,包含人类理性的胜利。 “李尔王”中的表演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社会,“李尔王”,因为他的任性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从封建君主的绝对权威的英雄已经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变化很大,这在莎士比亚的最有特色的作品。 “麦克白”中的英雄,因为内部和外部的唆使野心成为野心家和暴君。在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自私可以摧毁否则不是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的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滔天的利己主义,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深入揭露;减少欢乐的风格,浪漫的气氛,抑郁,悲伤情绪增加,形象更饱满,更熟练语言。
1608年莎士比亚的创作后进入最后时段。这个时候,已经看到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无法实现在现实世界中,开始写悲剧写情景剧,从黑暗的社会现实,写幻想世界的曝光和批评。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莎士比亚的传奇播放期间。这一次,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般的幻想,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洋溢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悲观,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丰富。 “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了“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其他三个情节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从现实生活出发,深刻反映了现代风格和社会性质。他认为,玩“视同放弃自然光泽的一面镜子:看看他的脸美德,去看看他们的荒谬的手势,看他们自己的时代和社会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和恩格斯视为莎士比亚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创作应更多的“莎士比亚”。这是针对存在的“个人的时代精神的文艺创造成一个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提出创作原则。所谓的“莎士比亚”,是要求作家如莎士比亚,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开始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工作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功能的时代的典型环境的人;作品的情节应该是生动的,丰富的,人们应该有鲜明的个性,但也有典型意义,作品描绘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气氛巧妙组合,语言丰富,表现作家往往隐蔽性和自然表达的情节和人物的描述。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泰特斯,凯撒,安东尼和克里欧派屈拉(埃及艳后),科利奥兰纳斯,TE Luoai攻城记,TIMON雅典等。
喜剧:错误,已婚,幸福,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没事,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爱的徒劳,两绅士的维罗纳,泰尔亲王佩力迈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理查德二世,理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投诉,鲁克丽丝失真记住,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编辑本段]成就和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基于旧的戏剧,小说,编年史或民间文学艺术,但在改写中注入自己的思想,旧的主题,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涵。在艺术表现,他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英国三大传统戏剧和发展,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意创新。所有这三个他的戏剧的束缚,打破了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的奥秘,它可以创造大量的复杂和多样的性格,一个典型的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一个巨大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以及其广泛的,深刻的,富有诗意和哲学称为。
莎士比亚的戏剧舞台和观众的英语写作流行剧场。因此,它的悲喜交融,品味和时间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的原始阶段,等补偿,伏尔泰在18世纪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控,并的表演随意删改。莎士比亚的真实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勒律治和威廉·黑兹利特的论述和其他批评,才开始被认可。但莎士比亚表演仍然经常包括五幕结构的戏剧模式。 19世纪,W·博爱二路和H·威巴克强烈反对的精采演出,由伊丽莎白女王剧院演出莎士比亚的传统主张没有风光的方式,以恢复其固有的特点。
17世纪,莎士比亚传入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北欧国家,然后逐步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民族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并有成为世界的文化的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引进和翻译,发表在1978年的基础上,修订了全套11卷译的“莎士比亚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 1902年,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首先英语秀“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65个专业和业余演出团体,在英语,汉语,藏语,蒙古语,粤语五种语言,文明,戏剧,现代戏剧,歌剧,话剧,芭蕾舞,木偶戏六种类型的莎士比亚21日演出,包括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一所中文学校,大学的教学机构,尤其是戏剧性的。莎士比亚演员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提高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37个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发挥一般与他人合写的。此外,他还写了一百五十十四行诗,三,四首诗。
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到人类努力开发等诸多领域。例如,科学的进展对经济和政治的东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影响了宗教,哲学和艺术。
一个著名的画家,虽然可能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但他可能会带来音乐和文学的影响不大勘探等领域的人类努力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影响。类似的说法也适合于诗人,剧作家,作曲家。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文学有影响的文学人物,事实上,只有他们所从事的特殊领域的影响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没有文学,音乐或艺术性质被列为前30名,只有极少数的人在这本书中只包括。
那么,为什么这本书有文学人物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艺术升值有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效果是不是总是伟大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阅读部分时间,部分的时间画画,依此类推。我们听音乐,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没有影响其他活动(这当然是一种夸张),这仍然代表了一些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间。
一个艺术家影响我们的生活,可能比我们听,读或看他的工作需要,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是因为他的工作很可能有其他作家的创造性活动,影响他们的工作,因为我们已经经历和赞赏。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文学作品或多或少明确的哲学内容,这会影响我们在其他问题上的看法。当然,文学或艺术作品往往是多乐而已。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莎士比亚让亲王说:“凶手不能讲慈悲,否则就是鼓励杀人。”这里提出的想法(无论人们接受与否)具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而不是其他如欣赏“蒙娜丽莎”的影响。
莎士比亚在所有领先的文学人物,它似乎是在没有执鞭。相对来说,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把莎士比亚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新词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经常被引用──甚至从来没有看到或读到他的戏剧的人。此外,他的名气不是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工作已经带来了很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喜悦。正如莎士比亚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未来的许多世纪,也将被普遍欢迎,这一假说似乎也不无道理。
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我们应该考虑这个,如果没有他,不会有他的工作(当然,每一个文学和艺术的数字类似的断言,但这一因素在评估一般艺术家影响并不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高达两万个字以上莎士比亚电网。它被广泛用于民间语言(如民谣,俚语,谚语和滑稽幽默的古代散文等),注意吸收外来词,但也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登峰造极收集是英语。许多莎士比亚的说法已成为现代英语习语,典故和格言。相对来说,他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华丽铿锵短语;后来成熟的作品会显得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丰富多样的语言,贴切而生动的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而且还可以用来传达的话简单而自然令人兴奋的感受和想法。
虽然莎士比亚英语写作,但他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知名人物。虽然英语是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它是更接近世界语言比任何其他语言。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许多国家都读过他的作品,他的戏剧上演。
当然,一些受欢迎的作家也将是文学评论家的轻视,但莎士比亚是不同的,文学学者都不遗余力地向他的作品致敬。一代又一代的剧作家研究他的作品,试图得到他的文艺气质。正是因为莎士比亚等作家有巨大的影响,受到广大市民的不断升值,使他在这本书相当高的排名。
莎士比亚的戏剧集中的序言,对一些版本是这样的话:
他有一个强大的艺术力量,他的典型,通过图像,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的英雄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他们的行动,并透露自己的性格的矛盾。激烈的戏剧人文主义发出的光,优秀的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和国家的范围。
文学造成这么大的影响,难怪他的朋友,著名的剧作家本·琼斯说:“他不仅属于一个时代,属于所有的世纪。”
** 年代 饰演角色 剧中身份
《侠骨风流》 李世民
《舞女》
《地狱山庄》 1990年
《东方第一刺客》 1990年 吴怀远 军统特务
《中国人》 1993年
《暮鼓晨钟》 2007年 章明 厂长
电视剧 年代 饰演角色 剧中身份
《千秋英烈传》 燕丹 太子
《好爸爸,坏爸爸》 1988年
《北洋水师》 1993年 萨镇冰 蒙古教官
《新书剑恩仇录》 1994 年 鱼余同 金庸小说角色
《相约》 1995年
《若男和她的儿女们》 1996年 李光辉
《五爱街》 1998-1999年
《刑警没有浪漫》 1999年 孙剑 刑警队长
《突出重围 》 1999-2000 年 唐龙 参谋
《阴谋刺杀》 2000年
《特工009 蜗牛行动》 2000年
《豪门寡妇》 2000年 梁甫华
《上海秘密战》 2000年
《魂断太平》 2001年 李鸿章
《妒忌》 2001年 段大功 服装设计师
《游戏规则》 2001年 沈尼青 公司副总
《蓝色较量》 2001年 方舟 艇长
《导弹旅长》 2001 年 何涛 工程师
《暴风法庭》 2001 年 童涛 检察官
《雨夜惊情》 2002 年 卫青 画家
《十三号摄影棚 》 2002年 马建 电视编剧
《最后的棚户人家》 2002年 余恩 网络CEO
《救赎I》 2002年 丁乔 囚犯
《人证》 2003 年 陈世迅(王天成)
《真相的背后》 2003年 高飞 检察官
《12亿》 2003年 李小路 建筑公司老总
《双枪老太婆》 2003年 闵加林 国民党参谋
《这里盛产金苹果》 2003年 蒲校长 中学校长
《和你在一起》 2003年 江国华 小提琴教师
《沉默的证人》 2003 年 陈俊威 心理医生
《案发现场》 2003年 陈冰 刑警队长
《英雄泪》 2004年 钟离剑 侦查处处长
《风吹云动星不动》 2004年 钮五阳 钮家大少爷
《谁为爱情买单》 2004年 孔繁荣 时尚主编/保安
《北京,我的爱》 2004年 总经理 酒店总经理
《傻小李元霸》 2004年 杨广(隋炀帝) 皇帝
《爱情二十年》 2005年 杜志民 工人
《无国界行动》 2005年 沙海 警察局处长
《龙虎人生》 2005年 杜松山 副县长
《快乐星球2》 2005 年 叶教练 体育教练
《女人香》 2005年 赵明宇 CEO
《高纬度战栗》 2006年 邵长水 支队长
《大秦帝国》 2006年 商鞅 改革家
《保姆》 2006年 秦可天 医院院长
《拯救之非常地带》 2007年 苏克 教师
《文化站长》 2007年 张书记 书记
《撞车》 2007年 朱刚 主持人
《十万人家》 2007年 沈万家 商人
《秘密图纸》 2008年 陈亮 参谋
《天地有爱》 2008 雷力扬
《上海秘密战》
http://wwwdy365cn/html/8496html
《蜗牛行动》
http://wwwaaahaatvcom/pginfo/55/55738html
《豪门寡妇》
http://wwwaaahaatvcom/pginfo/27/27570html
《刑警没有浪漫》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1/07/05/000039178shtml
《雨夜惊情》
http://peopletvsoucom/intro2aspid=12323
《游戏规则》
http://wwwcztvtv/cztv/75435293758455808/20070530/75421html
《突出重围》
http://entsinacomcn/v/f/ttcwhtml
《导弹旅长》
http://entsinacomcn/v/f/ddlz/indexhtml
《蓝色较量》
http://wwwsouthcncom/ent/tv/juji/200304091012htm
《最后的棚户人家》
http://datalibentqqcom/tv/335/detailshtml
《北京,我的爱》
http://entsinacomcn/v/f/bjwda/
《真相的背后》
http://entsinacomcn/s/2005-08-30/1204825013html
《12亿》(《蜕变》)
http://entsinacomcn/v/f/ydey/indexhtml
《人证》
http://enttomcom/1030/1592/20031117-60398html
《傻小李元霸》
http://entsinacomcn/v/f/sxlyb/indexhtml
《和你在一起》
http://entsinacomcn/m/f/f/hnzyq/
《死亡日记》 (《沉默的证人》)
http://wwwtjtvcomcn/system/2004/11/15/000903425shtml
《案发现场》
http://entsinacomcn/v/m/f/afxc/indexhtml
《英雄泪》
http://yulesohucom/7/0504/19/column220191943shtml
《谁为爱情买单》
http://entsinacomcn/v/m/2005-10-25/1814875713html
《双枪老太婆传奇》
http://entsinacomcn/v/m/f/sqltpcq/
《风吹云动星不动》
http://entsinacomcn/v/f/fcydxbd/
《无国界行动》
http://entsinacomcn/v/m/f/wgjxd/
《龙虎人生》
http://entsinacomcn/v/m/f/lhrs/indexhtml
《爱情20年》
http://entsinacomcn/v/m/f/aq20/
《女人香》
http://mw2006blogsohucom/
《保姆》
http://entsinacomcn/v/m/f/baomu/indexhtml
《高纬度战栗》
http://entsinacomcn/v/m/f/gwdzl/
《拯救之非常地带》
http://entsinacomcn/v/m/f/zjzfcdd/indexhtml
《文化站长》
http://entsinacomcn/v/m/f/wenhuazz/indexhtml
《大秦帝国》
http://entsinacomcn/v/m/f/daqdg/indexhtml
《秘密图纸》
http://entsinacomcn/f/v/mmtz/
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哦~!
如果要有点深度但又不枯燥的 可以考虑下面的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陈忠实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围城》 作者:钱钟书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根》 作者:亚历克·黑尔
《生命从明天开始》 作者:心曼 春曼
《活着》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曹禺剧本选》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般夺人眼目…… 山梁土峁间,由于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撕破了几架山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 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足有十华里长。 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都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当你沿着铁路支线拐进这些山沟,便会知道那里有着多么庞大的世界。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耸的井架,隆隆的机声,喧嚣的声浪,简直使人难以置信这些小小的山沟山湾,怎么能承载了如此大的负荷?
2《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现了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垂涎。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树
一本风靡全亚洲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曾高居日本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
这当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许多人认识这位日本人就是从这本书开始。全书以回忆为线索,表达了青少年面对青春期的孤独困惑以及面对成长的无奈、无聊。村上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强调了他在以后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本人认为,内容错综复杂,不仔细看,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唐泰斯受船长委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入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唐泰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本书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故事性很强, 很耐读!
5《教父》 作者:马里奥·普佐
这是是1969年美国出版的长篇小说,是美国出版史上的头号畅销书,曾连续70周排名畅销榜,37年销量达2000万册。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发行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据小说改编的三部**有两部获奥斯卡奖。《教父》的故事提供了某种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悦因素,使读者近距离观察到一个令人震颤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阶层,献给读者一场凶险生活方式的飨宴。 黑帮故事的经典~!
6《苏菲的世界》 作者:乔斯坦·贾德
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奇书
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
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994年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最优秀作品奖"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7《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8《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9《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之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的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日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作者钱钟书1910—,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留学英、法,是位学贯中西而富才情的学者。《围城》动笔于1944年,完稿于1946年,其时,作者正蛰居上海,耳闻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蛮横,“两年里忧世伤生”《围城·序》,同时又坚韧地“锱铢积累地”把自己对人生、对学术的感悟与思考付诸笔端,先后完成了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11《活着》 作者:余华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 在我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自来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作为一部分作品,《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与此同时,《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那句老话: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12《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余华目前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从文学风格上说,这将是一部与《许三观卖血记》迥然不同的作品,这部小说将于明年初完成 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 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于是,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一位耐心,仔细,善解人意和感同身受的聆听者他努力这样去做,在叙述的时候,他试图取消自己作者的身份,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位读者事实也是如此,当这本书完成之后,他发现自己知道的并不比别人多 书中的人物经常自己开口说话,有时候会让作者吓一跳,当那些恰如其分又十分美妙的话在虚构的嘴里脱口而出时,作者会突然自卑起来,心里暗想:"我可说不出这样的话"然而,当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当他阅读别人的作品时,他又时常暗自得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 这似乎就是文学的乐趣,我们需要它的影响,来纠正我们的思想和态度有趣的是,当众多伟大的作品影响着一位作者时,他会发现自己虚构的人物也正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他 这本书其实是一首很长的民歌,它的节奏是回忆的速度,旋律温和地跳跃着,休止符被韵脚隐藏了起来作者在这里虚构的只是两个人的历史,而试图唤起的是更多人的记忆 马提亚尔说:"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写作和阅读其实都是在敲响回忆之门,或者说都是为了再活一次
13《牛虻》 作者:伏尼契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个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人。他深爱过两个人——父亲蒙坦里尼和高洁的女人琼玛,但后来的他一生都没有再给机会让他们来爱他。他的内
既是慷慨动人的革命书籍,又是高雅纯正的文学名著,本书充满深刻描写人情人性的艺术感染力。在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土地最宽的前苏联,《牛虻》拥有着无数的、几代人的崇拜者。 主人公牛虻,是上流社会的叛逆。年轻时经历过几番刻骨铭心的感情苦难。他曾因无知而铸成大错。他最热爱的姑娘,给予他惨痛的心灵伤害;他尊敬的生父,却是凶残的政敌!然而他义无反顾地追真理,抛弃了爱情与生命――为意大利的独立与自由。牛虻,成为青年人心中“坚强”的化身! 小说围绕牛虻,恋人琼玛以及性格复杂的蒙泰尼里主教展开,线条简明而又写得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显示了作者激越的感情世界和浓厚的艺术功力。
14《呼啸山庄》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毕生的唯一力作。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恩萧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而庄主的儿子辛德雷却仇恨他,老恩萧死后,把他降为奴仆,百般凌辱。凯瑟琳为了得到“画眉山庄”主人林顿的财产资助希刺克厉夫而嫁给了林顿。希刺克厉夫得知后愤然出走。几年后,希刺克厉夫致富归来,使辛德雷倾家荡产,并诱骗林顿之妹与他成婚,恣意虐待。凯瑟琳终因不能同希刺克厉夫结合而凄然病逝。
15《尘埃落定》 作者:阿来
《尘埃落定》是青年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的藏族人民被十八家土族统治着,麦其土司便是其中之一。
《尘埃落定》讲述的是康巴藏族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很民族化的题材。因为作家的族别,他的生活经历,这个看似独特的题材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必然,但小说并不囿不于民族题材,小说中涉及到的权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杀、爱情等话题都具有现代意义。这使《尘埃落定》在题材上不仅有特殊性,更具有普遍意义。《尘埃落定》写的是历史,但历史也是一种现实,而这种现实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它的面貌会更加文阔,更加深远。同一种空间,也就是具有演绎多种故事的可能。关于这段历史,阿来说“史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
16《拿破仑全传》 作者:刘乐土
1804年,在一个盛大无比的典礼中,拿破仑波拿巴为自己加冕,成为法国的皇帝。他的法语带着浓厚的科西嘉口音,看起来好像不大适宜做法国的***。可是他却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他是一个军事天才,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和埃及……1815年,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里使他一败涂地。拿破仑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一个英国的小岛上,6年之后与世长辞。 拿破仑还是一位既爱江山,也爱美人的大丈夫。其一生风流情债无数……他猎取美女芳心的招法,与他天才的军事才干一样出类拔萃……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公正、最生动、最细腻展示拿破仑军旅生涯和情感世界的著作!
17《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白,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煌。《破碎的四月》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固扰和悲剧性。
浅论莎士比亚喜剧的艺术风格
自1590年始,至1612年止,在莎士比亚前后大约二十三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
共创作了诗体戏剧39部(其中与人合作两部),叙事长诗两首,十四行诗154首
,以及少量的杂诗。其中,喜剧占据着相当的份量,总计十部。莎氏喜剧创作
横跨近十年之久,且全部创作于他创作的第一时期,即1590-1600年之间,几
乎占了他创作生命的一半。
这时期莎氏初到伦敦,受国内爱国情绪的感染,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
的影响,加之当时社会正处于伊丽莎白王朝统治巩固与发展的时期,社会繁荣
安定,因而他心情愉快,激奋向上,对于社会发展的前途充满着乐观的信念。
故而,他多写喜剧及历史剧,以表明他对开明君主制的向往,及对新生事物的
赞赏。综观莎氏第一时期的全部喜剧创作,一般以为,他的喜剧创作道路可分
为三个阶段,即试验阶段、成熟阶段和高峰阶段。
试验阶段(1592-1594年)。此期,莎氏主要创作的喜剧有《错误的喜剧》(1
592年)、《驯悍记》(1593年)、《维洛那二绅士》与《爱的徒劳》(1594年
)。最早的《错误的喜剧》,其实是对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代表作《孪生兄
弟》的模仿。剧情通过两对孪生兄弟之间由于误会而造成的一连串出乎意料的
事件和场面,以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充分体现出通俗喜剧滑稽可笑、轻松有
趣的特点。莎氏的第二部喜剧作品是《驯悍记》,依然带有试验性质。它通过
“戏中戏”的形式,反映了彼特鲁乔运用“手段”驯服生性泼辣、任性的凯瑟
丽娜,使其最终成为众人所倾羡的“贤妻良母”的故事。此时,作品的主旨鲜
明,爱情与婚姻成为作者描述的中心,人物个性也开始突现出来,表明莎氏喜
剧正在由通俗喜剧向性格喜剧的过渡。
1594年创作的《维洛那二绅士》与《爱的徒劳》,是两部重要的试验性喜剧。
前者是对浪漫喜剧的创作,不仅进行了许多试验与探索,而且获得了相当的成
功。它是莎氏写下的第一部浪漫喜剧,标志着莎氏喜剧浪漫风格的初步确定。
而后者则肯定了爱情的威力与价值,是一篇反禁欲主义的战斗檄文,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成熟阶段(1594-1598年)。这时期,莎氏的喜剧创作主要是:《仲夏夜之梦
》(1594年)、《威尼斯商人》(1596年)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年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第一部比较成熟的浪漫喜剧,幻想性与抒情性
的水乳交融,使得它在全部莎氏喜剧中别具一格,从而获得莎评界的一致好评
。作于1596年的《威尼斯商人》,则是莎氏喜剧创作走向完全成熟的一个重要
标志。它不仅具有广泛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充分表现出莎氏娴熟的喜剧技
巧。至于《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乃是莎士比亚受伊丽莎白女王之命仓促写就
,属即兴创作。它描写的主要是没落骑士福斯塔夫的“谈情说爱”,及其被“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尽情戏弄、出尽洋相的故事。全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与生
活气息,常被人誉为“闹剧精品”。
高峰阶段(1598-1600年)。自《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之后,莎氏创作便进入
高峰阶段,一连写下了三部著名喜剧,即《无事生非》(1598年)、《皆大欢
喜》(1599年)与《第十二夜》(1600年),被人誉为“娇媚明艳的喜剧三部
曲”。它们完满体现了莎士比亚的喜剧风格,充分体现了莎氏喜剧创作的艺术
天才。因而被公认为“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综观莎氏的全部喜剧,其喜剧最显著的风格则是:有讽刺而不辛辣,充满着温
柔亲切的情感;有幽默而不浮华,洋溢着浪漫动人的诗情。正如莎评界所达成
的共识:莎氏的喜剧是“诗意的,缠绵的,罗曼蒂克的”,“是诗意与感情的
混合”,“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富于诗情画意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
方面。
一、愉快的生活,温和的讽刺。
莎氏喜剧充分肯定生活中的欢乐和幸福,表现出活泼欢快的生活情趣和人们在
幸福生活中所体味到的甜蜜感觉。爱情与友谊是莎氏喜剧的两大永恒主题。在
这里,他认为,人应当充分品尝人生的乐趣、爱情的美满、家庭的幸福及友谊
的温暖。他还坚持人追求欢乐的各种欲望都是正当的,任何人都不应禁止它,
也是禁止不住的。相反,应当给予它自由表现的天地。在莎氏的全部喜剧创作
中,几乎每一部剧作都有类似的描写,如最初的《错误的喜剧》中主仆二人之
间经常由于阴差阳错造成的误会而产生的活泼欢快的生活情趣,在真相大白之
后全家团圆的家庭幸福欢乐;又如《维洛那二绅士》中男主人公凡伦丁由起初
对爱情的蔑视到后来遇见西尔维娅的情不自禁,以致于对她开始起执着的追求
的情景描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现在,我除了关于恋爱方面的说话以外,
什么也不要听;单单提起爱情的名字,便可以代替我的三餐一宿。”再如《爱
的徒劳》中那瓦国王和三位青年大臣由最初的清心寡欲、不近女色,到后来终
于在一支小小的法国女郎的“军队”面前缴械投降,个个春情萌动,背誓违约
,大胆求爱。还有《仲夏夜之梦》中赫米娅对真爱的追求,《威尼斯商人》中
鲍西娅与巴散尼奥的热恋,安东尼奥和巴散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皆大欢喜
》中最终有情人皆成眷属,好人自得其所等等。
对于生活中的阴暗面,莎氏采取的是善意的幽默和诙谐的态度,开个玩笑之后
,最终予以和解。无论是《维洛那二绅士》中的普罗丢斯,还是《威尼斯商人
》中的夏洛克,抑或《第十二夜》中的马伏里奥等等,作者都给予了他们以原
谅与宽容,将他们的个人缺陷最终归于人性弱点的共性。就夏洛克而言,作者
一方面把他作为一个贪婪、自私的高利贷者来揭露和鞭笞,而另一方面又将其
作为一个备受歧视与欺凌的犹太人和犹太教徒来同情与怜悯。法庭上他在准备
动手行凶之前的一番慷慨陈辞,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的理由是什么?只
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
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
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
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
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
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至于马伏里奥,他
是奥丽维娅的管家,是个聪明能干的人。他忠于主人,在逆境中维持着整个家
族的实力与声望。但他自恃有功,便目中无人起来,盲目自信,而且在他内心
深处,还潜藏着一颗无限向上爬的野心,妄想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以便逞威
享福。对于这样一个理应被嘲讽的人物,在莎氏看来,只不过是“中了暑在发
疯”,是“中了鬼迷”。
二、奇思妙想,机智百出。
剧中人物倚仗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发出的箴言妙语,滔滔不绝,贯穿于莎氏每部
喜剧中,激起人们健康、愉快、智慧的笑声,取得了与滑稽喜剧所不同的喜剧
效果。
下面是《错误的喜剧》中大安提福勒斯主仆关于小安提福勒斯厨房丫头的一番
对白。
大德洛米奥:黑得像我的鞋子一样,可是她的脸还没有我的鞋子擦得干净;她
身上的汗垢,一脚踏上去可以连人的鞋子都给没下去。
大安提福勒斯:那只要多用水洗洗就行了。
大德洛米奥:不,她的龌龊是在她的皮肤里面的,挪亚时代的洪水都不能把她
冲干净。
仅仅只有两句夸饰,仆人大德洛米奥机智风趣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又如《无事生非》中的培尼狄克,他也是个说幽默话的能手,当克劳狄奥非要
他对自己的意中人希罗作出评价时,他回答道:
好,那么我说,她是太矮了点儿,不能给她太高的恭维;太黑了点儿,不能给
她太美的恭维;又太小了点儿,不能给她太大的恭维。我所能给她的唯一的称
赞,就是她倘不是像现在这样子,一定很不漂亮;可是她既然不能再好看一点
,所以我一点不喜欢她。
再如,《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法庭断案”一节。
鲍西娅:你必须从他的胸前割下这磅肉来;法律许可你,法庭判给你。
夏洛克:博学多才的法官!判得好!来,预备!
鲍西娅: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
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
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
夏洛克:法律上是这样说吗?
鲍西娅: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
所要求的更地道。
夏洛克:那么我愿意接受还款;照约上的数目三倍还我,放了那基督徒。
鲍西娅:别忙!这犹太人必须得到绝对的公道。别忙!他除了照约处罚以外,
不能接受其他的赔偿。
鲍西娅:所以你准备着动手割肉吧。不准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
一磅的重量;要是你割下来的肉,比一磅略微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即使相差只
有一丝一毫,或者仅仅一根汗毛之微,就要把你抵命,你的财产全部充公。
这种欲擒故纵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她的聪明机智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三、景色优美,风光如画。
莎氏喜剧在揭示生活美的同时,还向读者大量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使人们听
到微风吹过森林的沙沙声,嗅到原野上各种花草的芬芳清香,看到清晨染红天
边的瑰丽的云霞,还有傍晚倒映河面的苍翠山峦。如《维洛那二绅士》中对夕
阳的描写:“太阳已经替西天镀上了金光……”以及凡伦丁面对原始森林的一
番感叹:“在这座浓阴密布、人迹罕至的荒林里,我觉得要比人烟繁杂的市镇
里舒服得多。我可以在这里一人独坐,和着夜莺的悲歌调子,泄吐我的怨恨忧
伤。”如《爱的徒劳》中有关“春之歌”与“冬之歌”的描写:“当杂色的雏
菊开遍牧场,蓝的紫罗兰,白的美人衫,还有那杜鹃花吐蕾娇黄,描出了一片
广大的欣欢;听杜鹃在每一株树上叫……”“……当一条条冰柱檐前悬吊……
”“……刺骨的寒气,泥泞的路途,大眼睛的鸱鸮夜夜高呼……”又如《仲夏
夜之梦》中对月光、露珠的描绘“像新弯的银弓一样”“当月亮在镜波中反映
她的银色的容颜、晶莹的露珠点缀在草叶尖上的时候”。 小仙与仙王奥布朗的
独白歌唱:“越过了溪谷和山陵,穿过了荆棘和丛薮,越过了围场和园庭,穿
过了激流和爝火……”“我知道一处茴香盛开的水滩,长满着樱草和盈盈的紫
罗丝,馥郁的金银花,芗泽的野蔷薇,漫天张起了一幅芬芳的锦帷……”再如
《威尼斯商人》中罗兰佐在月光下拥着恋人对于美丽自然风光的一段由衷赞美
:“好皎洁的月色!微风轻轻地吻着树枝,不发出一点声响……月光多么恬静
地睡在山坡上……瞧,天宇中嵌满了多少灿烂的金钹……”《无事生非》中对
于日出壮观景象的描绘:“瞧,熹微的晨光在日轮尚未出现之前,已经在欲醒
未醒的东方缀上鱼肚色的斑点了……”显见,在莎氏的喜剧中,花草树木,山
水鸟兽等,几乎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美丽的自然景色与欢愉的社会生活景
象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好而和谐的生活画卷,从而扣人心弦,使人留恋
忘返,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四、两类人物相映成趣。
莎氏喜剧最显眼的人物有两类,即风雅人物与滑稽人物。前者具有一定的文化
修养和社会地位,在剧中多为主角,典型的如《爱的徒劳》中法国公主一行,
她们的出现使得剧情出现波折,从而粉碎了那瓦国王及几个臣子的苦修计划,
使反禁欲主义的主题得以深化,情节得以深入展开;又如《威尼斯商人》中的
鲍西娅**,无论是先前的“三匣子选亲”和“法庭上的断案”,还是后来的
“戒指风波”,都是紧紧地围绕着她展开的,她的形象也因此而显得异常丰满
和谐;再如,《第十二夜》中的薇奥拉,自开场至落幕,自始至终,作者都是
将其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还有《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等等。她们的出现,
无疑为喜剧的演出制造了浓厚的抒情色彩,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后者一般则为小丑和村夫俗子,多为配角。典型的如《错误的喜剧》中的两个
孪生仆人大小德洛米奥,如《皆大欢喜》中的杰奎斯及小丑试金石,还有《第
十二夜》中的小丑形象等等,他们的出现,主要是用来烘托愉快气氛,增添剧
作的喜剧氛围。这从下面的两段对话就足见分晓:
小安提福勒斯:我不是盛怒而去吗?
小德洛米奥:正是,我的骨头可以作证,您的盛怒它领教过了。
选自《错误的喜剧》
小丑:让她吊死我吧;好好地吊死的人,在这世上可以不怕敌人。
玛利娅:把你的话解释解释。
小丑:因为他看不见敌人了。
选自《第十二夜》
在莎氏的全部剧作中,这两类人物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较之阿里斯托芬的漫画喜剧,以及莫里哀、果戈理的讽刺喜剧,莎氏喜剧的这
种浪漫、抒情风格显得尤其耀眼。然而,莎氏上述喜剧风格的形成,却又并非
偶然。细细推敲,显然这与下列诸因素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肯定性、歌颂性主题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
“喜剧是引人发笑的艺术。”对此,喜剧通常采用两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即:
歌颂式与讽刺式。历来的喜剧都倾向于讽刺。理论上的概括也清醒地反映了这
一点。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
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这就无疑规定了喜剧的描写对象,也规定了
喜剧乃是针对否定人物以取得讽刺效果的艺术。后世的戏剧理论,对于喜剧的
特色与社会效应,其见解也大凡如此。如喜剧功用在于“人类能够愉快地与自
己的过去诀别”,“喜剧是把丑恶的东西摔碎给人看”等等经典言论,其实均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然而,基于文艺复兴时代的需要,天才的莎士比亚却大胆突破了这一脉相承的
以讽刺为主的喜剧创作传统,明确地开创出一条以歌颂为主、并辅之以温和的
讽刺的喜剧创作道路。从而表达出了肯定性与歌颂性的主题,为自己的喜剧奠
定了乐观开朗的基调。在莎氏的喜剧中,爱情与友谊像两支优美的乐曲,融汇
成了他全部创作的主旋律。于是乎,生活中的新事物,对于人的力量的价值的
肯定,尤其是青年人的蓬勃朝气、聪明才智,他们对于爱情生活与友谊生活的
执著追求和美好向往,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畅快描绘。因而,我们也才能看到
更多的如贝特丽丝与培尼狄克的爱情“纠葛”(《无事生非》),鲍西娅与巴
散尼奥的热烈相爱(《威尼斯商人》),奥兰多与罗瑟琳之间的“求爱”喜剧
(《皆大欢喜》),还有薇奥拉对奥西诺的默默追求和奥丽维娅“不爱主人爱
仆人”的执着爱恋(《第十二夜》)等等。与此相伴的,我们还见到了具有慷
慨大度、乐善好施的重视友情的安东尼奥,具有侠胆忠肠、立誓为希罗伸冤报
仇的贝特丽丝,等等。情爱与友爱,像两个形影不离的歌手,活跃在莎氏的喜
剧中,合力演唱了一支支嘹亮动听的颂歌。这里,正是由于主题的歌颂性特色
才充分体现出了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爱情幸福的时代精神,将莎氏喜剧提高到
了一个诗意盎然、富于浪漫色彩的境界,从而激扬出明朗欢快、韵味无穷的笑
声。
至于生活中黑暗、丑恶、卑鄙的一面,莎士比亚并未放弃揭露与嘲讽。在他的
作品中,也明确地揭示出诸如普罗丢斯的背叛爱情与友谊的恶劣行径(《维洛
那二绅士》),马伏里奥的表里不一与野心(《第十二夜》),以及夏洛克的
贪婪吝啬、自私狠毒(《威尼斯商人》)等等。只不过,他的讽刺较之阿里斯
托芬的严肃、辛辣,显得温和些罢了。莎氏的讽刺往往是留有余地的,是宽厚
和仁慈的,并且是从人性弱点这一普遍的共性出发,对他们一律采取了谅解与
宽容的态度。因而,他视普罗丢斯的背叛行径为“一时糊涂”,视马伏里奥的
虚伪、狂妄为“鬼迷心窍”,而对于夏洛克,在揭露其贪婪狠毒的同时,却又
把它作为一个备受欺凌与歧视的犹太人和犹太教徒来描绘,对他寄寓了深切的
怜悯与同情。这一点,或许正如赫士列特所言:“作为喜剧,它也许太和善了
。它没有什么讽刺,更没有怒气。它针对的是荒唐事而不是可笑事。它使我们
嘲笑人类的愚行,而不是蔑视它们,更不是对它们抱有任何恶感。”
二、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
莎氏之前,喜剧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总是有意无意贬抑女性,更多地写滑稽形
象,而较少刻画风雅人物。而莎氏一反以往讽刺喜剧尊男卑女、崇上抑下的因
袭惯例。在男女形象、滑稽形象与风雅人物之间,他着力描绘风雅女性优美绝
伦的形象,从而开创出喜剧艺术的新篇章,也使他的喜剧焕发出明媚娇艳的独
特光彩。其实,莎氏喜剧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依赖于对这些人物形
象刻画的生动优美和具体真切。尤其是那些女主人公形象,更是作者着意雕琢
的精品。她们或名媛,或牧女仆妇,个个天生丽质,光彩照人。她们感情纯真
,才智非凡,心地善良却又意志坚强。更令人陶醉的是,她们个性各异,绝无
重复之感。由此,我们见到聪明机智、幽默风趣、性格活泼而又温柔多情的鲍
西娅(《威尼斯商人》),温柔妩媚、豁达开朗、果敢坚毅且又嫉恶如仇的贝
特丽丝(《无事生非》),活泼开朗而又调皮狡黠的罗瑟琳(《皆大欢喜》)
,善良无私、坚毅忍耐的薇奥拉,还有感情真挚、追求执着的奥丽维娅(《第
十二夜》)。在她们的身上,“天赋的灵奇”和“绝色的仙姿”,达到了完善
、和谐的统一。她们真不愧为光芒四射的人间“维也纳”。女性形象的光彩夺
目,令男性形象相形见绌,构成了莎氏喜剧在形象塑造上的一大特色。难怪著
名的莎评家罗斯金说:“莎士比亚笔下的男主人公都不值一赞。唯独他的女主
人公个个光辉耀眼,如同英雄。”尽管他的说法有偏颇过激之嫌,但却至少明
确地揭示出这样一点真谛:莎氏喜剧之所以具有巨大而迷人的艺术魅力,其奥
秘也就在于此。
三、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喜剧氛围。
对于戏剧中背景与环境的安排,莎士比亚在其喜剧中显示出非凡的创造才能。
他一改过去通俗喜剧的面貌,首先将喜剧的背影移到上流社会,着意刻画宫廷
、贵族的生活情景,使典雅的环境,诸如富丽的宫室、豪华的客厅、浓艳的闺
房等等,成为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次,他不排除自然环境,而是根据剧情
需要,着力描写自然环境的美好怡人。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上述两个背景,莎氏却又并非是一视同仁,毫无褒贬的
。相比较而言,莎氏更赞赏于自然环境。因为尽管上流社会豪华气派、雍容富
丽,但却人烟繁杂,污浊汇集,矛盾纷呈。而自然环境虽然荒凉浩瀚、人烟稀
少,但却安详静谧,纯朴可爱。因此,他着力渲染自然环境中粗犷、原始、纯
朴、宁静的一面,以此对照尘世生活的喧嚣、繁杂、混乱与污浊,从而表达出
他的美好理想与热切向往。正如凡伦丁(《维洛那二绅士》中的主人公)在荒
林中所说:“在这浓荫密布、人迹罕至的荒林里,我觉得要比人烟繁杂的市镇
里舒服得多。”也如同罗兰佐(《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于贝尔蒙特之夜对
杰西卡说的:“月光恬静地睡在山坡上!我们就在这儿坐下,让音乐的声音悄
悄送至我们的耳边;柔和的静寂的夜色,是最足以衬托出音乐的甜美的。”在
具有传奇色彩的《皆大欢喜》和《仲夏夜之梦》里,更是如此。前者的剧情发
生在粗犷原始的亚登森林,后者则是仙人、精灵出没不定的雅典森林。它们都
有广袤的原野、参天的大树、丁冬的山泉、绿荫覆盖的草地。在这儿,自然界
的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着,点缀着这美好的天地。优美怡人的自然景色,不
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陶冶着人们的心灵,改造着人们的灵魂。于是,这里生
活着的,便是一群正直善良、朴实而又诚恳的人。这里没有阴谋诡计,没有尔
虞我诈,有的只是友爱和情爱。甚至于恶人来到这里,也因受到和善的对待而
幡然醒悟,痛改前非。自然景象的纯朴美好、优美恬适与人物的美好情愫、善
良品性结合起来,使莎氏笔下的喜剧场面更显得诗情画意、恬美动人。
四、莎氏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与其语言运用有关。
“语言是喜剧的生命。”一般讽刺喜剧的语言,较多夸饰、插科打诨与冷嘲热
讽。莎氏喜剧语言则多出自正面人物之口,因而更多诗情画意,更多幽默风趣
,是诗意和机智相结合的产物。如《皆大欢喜》中奥兰多与杰奎斯杰之间的针
锋相对:
杰奎斯:我不喜欢她的名字。
奥兰多:她取名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要您喜欢。
杰奎斯:她的身材怎样?
奥兰多:恰恰够得到我的心头那样高。
杰奎斯:说老实话,我遇见您的时候,本来是在找一个傻子。
奥兰多:他掉在溪水里淹死了,您向水里一望,就可以瞧见他。
杰奎斯:我只瞧见我自己的影子。
奥兰多:那我以为倘不是个傻子,定然是个废物。
这里充满着俏皮的讽喻、机智的挖苦和灵活的应对。诸如此类的,还有《威尼
斯商人》中鲍西娅法庭上关于“慈悲”的著名论述,《无事生非》中培狄尼克
与贝特丽丝之间的唇枪舌剑等等。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迎合一般市民观众的
情趣,莎氏并未放弃插科打诨、夸饰语言的适当运用。如下面《错误的喜剧》
中大安提福勒斯主仆的一段对话,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大安提福勒斯:她名字叫什么?
大德洛米奥:“八尺”,大爷;可是八尺再加上八吋也量不过她的腰围来。
大安提福勒斯:这样说她长得相当宽了?
大德洛米奥:从她屁股的这一边量到那一边,足足有六七尺;她的屁股之阔,
就和她全身的长度一样;她的身体像个浑圆的地球,我可以在她身上找出世界
各国来。
大安提福勒斯:她身上哪一部分是爱尔兰?
大德洛米奥:呃,大爷,在她的屁股上,那边有很大的沼地。
欧洲文化略分五个时期。
一、古典时期( the Classic Age, 1200 BC~476 AD)
主要是古希腊文明(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及古罗马文明(the Ancient Roman Civilization)。奉行的是异教徒的信仰和实践(Paganism)。异教徒指非基督教徒,非教徒,非伊斯兰教徒。理念上鲜有束缚,实践中享受人生,个性突出,热情奔放,创造力旺盛,风格多姿多彩。
二、中世纪时期(the Middle Ages, 476~1453)
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文化(the Church Culture),强调人的原罪(the original sin),人性受到压抑(inhibited),文化上是一泓死水(cultural backwater)。这一时期的主流是对古典时期的反动。
反主流的代表人物是但丁( Alighier,Dante,l265~1321),杰作是史诗《神曲》(Divine Comedy)。
三、文艺复兴时期(the Renaissance, 15~16C)
古典主义的复兴,遵循的是人文主义(Humanism),这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对抗(reaction)。
代表人物有:
1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代表作有梵蒂冈教皇(Pope,pontiff)专用西斯庭小教堂(The Sistine chapel) 穹顶上的壁画《创世纪》,(Genesis)以及圣坛后的壁画《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雕塑《大卫》(David)等。米氏又是建筑师、诗人。
2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代表作有《蒙娜丽莎》(Mona Lisa),《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确是多才多艺(versatile)。
3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代表作有《圣礼之辩》,(The Triumph of Religion,又名Disputa),《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他所设计的52幅梵蒂岗壁画世称“拉斐尔圣经”(Raphael's Bible)。
4 提香(Titian,1490~1576):威尼斯画派中的调色大师。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等。
5 蒙田(Montaigne, 1533~1592):散文之父。
反对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原罪说。代表作为《随笔集》(Essays),以怀疑论(Skepticism)先是研究自己,发展为研究人世。座右铭(motto)是“我知道什么”(What do I know?)
6 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1547~1717):
代表作《唐吉柯德》(Don Quixote)。
7 莎士比士(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代表作:《哈姆雷特》(Hamlet),《李尔王》(King Lear),《马克白斯》(Mac-Bath),《奥赛罗》(Othello),《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等,以及14行诗(Sonnets) 154首。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17~18C)
特点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抵制(reaction)。有两种相反而相成的思潮:
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只有凭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代表者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 l632~1677);
经验主义(empiricism),认为感性经验为知识的源泉。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前者推崇“理性”,矛头指向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所形成的文化思潮称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后者殊途同归,锋芒直指“君权神授”说,主张立宪政体(constitutional monarch)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checks and balances)。
在文艺风格上,主张明晰(clearness),典雅(elegance),对称(symmetry),恬静(repose),认为人应能控制激情,以理性自律。代表人物有:
1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语言大师,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新工具》(Novum Organum)。但人品不佳。
2 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对18世纪诗人产生深刻影响,不朽之作有:
《失乐园》(Paradise Lost),《复乐园》( Paradise Regained),《力士山孙》 (Samson agonistes)。
3 伏尔泰(Francois Voltaire, 1694~1778),法国作家,信奉洛克学说,反对专制政治,两次入狱,被逐出国。主要作品《哲学书简》(Letters Philosophiques),悲剧《扎伊尔》(Zaire),参与《百科全书》的撰述。
4 狄德罗(Denis Diderot l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主编。
5 海顿(Franz JQ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交响乐(symphony)和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作出贡献。
6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主要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磺》(Don Giovanni)、《魔笛》(The Magic flute)等。
五、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 18~19世纪)
浪漫主义是对前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反作用。主张:
1 感情重于理性(Feeling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reason);
2 重回自然,返朴归真(Return to nature);
3 培养自我,解放个性(Cultivate ego and individuality);
4 追求自由平等(Pursue liberty and equality)。
这四项要旨贯串于代表人物的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之中。
代表人物是:
1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思想家,对法国及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巨大影响。主要著作《民约论》(Du Contract Social)和自传《 忏悔录》(Confessions)等。
2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国哲学家,先验论(transcendentalism)的创始人。认为:有一个可知世界(a sensible Worlds),也有一个纯概念性的、超感觉的世界(an intelligible world)。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美(beauty)和目的性(purposiveness)的观念。代表作:《纯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
3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德国诗人,狂飙运动(Storm and Stress)代表人物。代表作诗剧《浮士德》( Faust)。
4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英国诗人。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anto of Child Harold)等。
5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德国诗人。代表作《华伦斯坦》(Wallenstein ),《威廉·退尔》(William Tell)。《欢乐颂》(Ode to Joy)成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the Choral Symphony)第五乐章的主题(theme)。
6 雨果(Victor Hugo, 1805~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悲惨世界》( Le Miserables)。
7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法国作家。代表作《基度山怕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8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1824~1895),法国作家。代表作《茶花女》(Camille),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地(Giuseppe Verdi,1813~1901)改编为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9 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 1799~1837),俄国诗人,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和《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由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改编为两首同名歌剧;《露丝兰与柳德米拉》(Russlan and Ludmilla)由格林卡(Mikhail lvanovich Glinka,1804~1857)
改编为同名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Boris Godunov),由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改编为同名歌剧。
10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
11 伯辽兹(Louis Hector Berlioz,1803~1869),致力于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代表作《幻想交响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12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30~1882)
美国思想家、作家,美国先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论自然》(Nature)等。
13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美国作家,代表作《沃尔登》 (Walden),《论公民的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
14 惠特曼(Walter Whitman,1819~1892),美国作家,代表作:《草叶集》(Leaves of Grass),《稃鼓集》([Sequel to]Drum Taps)
15 德拉克洛瓦(Ferdinand Victor Delacroix,1798~1863),法国画家,对印象派很有影响,代表作《自由***民》(Freedom Guiding the People)等。
作品大多收藏于卢浮宫(the Louvre)。
16 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国雕塑家,代表作:《思想者》(The Thinker)等。
17 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法国早期印象派画家,印象派创始人,强调细致入微地表现光的变化(subtle nuance of transitory light effects)。作品《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印象派”因以得名。
18 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所绘风景画和人物画富于表现力和激情。主要作品:《垦夜》(Starry Night)等。
19 高庚(PauI Gauguin, 1848~1903),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醉心于原始主义(Primitivism),表现异国情调(exotic ambience),礼赞高贵的野蛮人(the Noble Savage)。主要作品:《**的基督》(The Yellow Christ)等。
20 塞尚(Paul Cezanne, 1838~1906),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创见:自然物体与简洁的几何图形相似,对毕加索影响很深。作品:《玩纸牌者》(The Card player)等。
21 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西班牙画家,立体主义(Cubism)画派主要代表,把物体表现为几何形的组合(Objects broken down analytically into geometric figures),平面复叠(overlapping planes)和超现实的失真(surrealistic distortion)。主要作品:《阿维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格尔尼加》(Guernica)等。
从哲学界的尼采(Friedrich W Nietzsche l844~1900),到教育界的斐斯塔洛齐(Johann H Pestalozzi,1746~1827),从心理学界的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到后现代主义者(post-modernists),在他们的思想中、作品中,如果钩沉索隐,往往可以发现浪漫主义的深刻影响。
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 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 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作品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3个时期:
�
第一时期(1590~1600年) 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与《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概括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间的动乱,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 》的历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 、自豪 、 自信中迷失本性 ,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
第三时期(1608~1613)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暴风雨》。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李尔王,哈姆莱特,奥瑟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埃及艳后),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
Top10《心惊肉跳的同居》,80分这是一部主角是九尾狐的鬼怪题材韩剧。
就设定来看并不新颖,但胜在男女主角人设足够有趣。
千年九尾狐并非传闻中阴险狡诈,而是蠢萌蠢萌,时常被人类吓到鞠躬道歉。
女主角李丹不是传统阳光少女设定,而是带有独特的气息,做事不按套路出牌,经常让九尾狐哭笑不得。
故事最大看点,为惊悚、浪漫、搞笑三种不同元素的完美融合——因误食九尾狐的狐狸珠,所以女主角李丹和九尾狐被迫同居。
李丹误以为九尾狐要迫害自己,殊不知九尾狐只是想保护狐狸珠。
过程中两人斗智斗勇,满屏都是笑点。
朝夕相处中两人产生感情,公主抱、搂腰、接吻浪漫名场面一个接一个。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九尾狐是鬼怪而李丹是人类。鬼怪与人类之间的爱情该如何延续?由此成为剧集最大看点。Top9《模范出租车》,81分2021上半年最高能以暴制暴爽片,没有之一。
主角团伪装成出租车公司职员,表面上是开出租车,实际上承接生意。
节奏快,保持每两集一个单元故事。
看点多,和被制裁者之间猫捉老鼠游戏全程高能,以暴制暴动作戏更是拳拳带肉爽到飞。
情理上来看,以暴制暴并不正确,但法律总有漏洞和不公。
因为无权无势,所以聋哑人被黑心雇主侵犯;因为不敢反抗,所以少年被校园暴力;因为害怕,所以女生在得知男友拍摄自己私密照片后选择自杀。
主角团们所做,是为被伤害的弱势群体发声。
所以即使是以暴制暴也能让观众拍手称快。与此同时,的表现手法也充满反讽,看完令人深思。
Top8《怪物》,85分高开疯走悬疑韩剧,结尾直接封神。
故事围绕连环杀人案而展开,两位刑警男主角均有。
这个设定非常大胆,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批评故弄玄虚。
但编剧很好把控住这个悬疑的尺度,两位主角的演技更是高能,将角色稳稳立住。
最开始,以为两位男主角都怀疑对方是杀人犯。
随着朝夕相处时间增多,从互相怀疑到成为的伙伴。
故事十分高能,每集都有悬念,氛围也十分惊悚。
最后命案的真凶出人意料,根本猜不到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
片名之所以为《怪物》,是因为剧中两位刑警为查明真相不顾一切,也是因为凶手杀人的原因。
但不管怎样最后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值得一看。
Top7《五月的青春》,86分《甜蜜家园》后李到_和高示_二搭,两人之间cp感满满营造出极为浪漫的氛围。
相识与的闹剧,但聪明的男主角早已发现女主真实身份。
直球追求表达爱意,三句话至少两句是告白,看得人少女心爆棚。
爱情是本剧
第一重看点。第二重,则是美好青春与韩国历史中这一残酷背景下糅合。
乱世之下爱情颠沛流离,这从一开始便注定两人之间结局并非圆满。
但也正是因为乱世,真挚的爱情显得更加可贵,动乱时局导致小人物命运发生巨变这一残酷现实揭露的力度也变得更加深刻。
主题是青春爱情,但底色却是对历史的揭露和反思,格局很大令人惊艳。
Top6《球拍少年团》,86分近几年为数不多,笑点泪点燃点都做得非常好。
故事如其名,讲述少年们追求羽毛球梦想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少年们经历训练的艰辛、和队友之间笑闹的真挚友情,也遇见朦胧的爱情。
其中,队友之间真挚友情是最让观众惊艳的:在球场观众席一边为对方加油,一边花痴对方打球姿势真帅。
表面不在意队友被他人欺负,实际早已偷偷帮其出头。
少年人与少年人之间感情令观众由衷羡慕。此外剧中不按套路出牌的笑点也非常多,对小镇中温馨邻里之情感情的描绘更是温暖治愈,颇有一种《请回答球拍少年团》的感觉。
Top5《窥探》86分2021年最佳悬疑犯罪片,没有之一。
从
第一集开始,便呈现出**级别高级叙事和惊悚画面氛围,令人惊艳。
故事中的切入点更是高能,瞬间勾起观众好奇心。
故事中最大看点,莫过于李_基所饰演郑巴凛究竟是不是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悬念,从开篇猜疑到结尾,最后的结局出人意料。
剧集中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伤痛和秘密,每起单元罪案背后的真相都令人无比唏嘘。
所有线索串联成一张巨大的网,揭露时不敢置信,根本就没有人能猜到结局。
Top4《至上之法》,88分88分探讨法律的优质韩剧。
故事主线为法律学院教授被杀案,教室中所有学生和授课教授都可能是凶手。
而后从这起杀人案出发,牵扯出背后更多和利益有关的纠纷和命案。
不管是剧情设定、主角团人物性格,还是剧集中无处不在对现实生活中罪案的反思,都十分抓人眼球。
令人意外的是,剧集中最大看点并非谁是杀人案真凶,而是剧中各个角色与已死亡教授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人和其实亲人,有人家庭被其迫害,还有人曾举证教授贪污但最后失败。
以为是揭露死亡案真相,实则是以死亡案为切入点揭露,颇为用心。
在其他国家还在讨论法律是否能伸张正义时,本剧已经开始的反思,这一点更是令人惊艳。
Top3《我是遗物整理师》,91分全集全部放出后飙到91分高分佳作。
主线剧情,为主角团帮助处理死者遗物过程。
采用单元剧集形式每集一个故事。从死者遗留物品出发,推断出其过往人生,助其完成最后的心愿。
故事温暖治愈,每一集都赚足眼泪。
如被儿子忽视所以孤独死亡的奶奶,最后愿望是帮儿子买一件像样的西装;毅然共赴死亡的恋人,是不被世俗认可的同性恋人。
虽说未能光明正大承认爱情,但好在同生同死,极致浪漫也极致催泪。
以死亡为切入点,呈现出过往生活的美好,同时也告知观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能好好珍惜当下。
更惊艳的是每个单元故事中都有能让观众感到共鸣的地方,能从中寻找到和自己生活有关的答案。
Top2《如蝶翩翩》,94分和梦想有关的故事,温暖治愈。
主角有两个,分别是70多岁高龄但仍旧想追求芭蕾梦想的老爷爷,和极具天赋但心态一直未能调整到最佳的天才芭蕾少年。
意外之下,少年成为老爷爷的芭蕾舞老师,共同学习芭蕾舞。
虽说是两位男性的故事,但精彩程度远高于受众最广的浪漫爱情片——不顾一切也要实现梦想的热血和观众面对现实中挫折的勇气,两位主角共同鼓励最终成功拥抱梦想的真挚情感,更是让人感动。
“人一生中,总有一次是要为自己翱翔吧。
”这句台词几乎是瞬间夺走观众眼泪也毫不过分。生活的迷茫、不敢追求梦想的胆怯,都可以在这个故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Top1《机智医生生活2》,97分苦等一年终于等到这部神剧回归,97高分则告诉观众这仍旧是和
第一季一般的美好故事。
主角医生五人帮和病人之间相处状态,治愈温暖:像朋友一样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尽最大努力医治令病人安心。
即使是即将面临生死别离,则是在温柔的氛围之下。
五位好友之间的友情,仍旧是鸡飞狗跳的搞笑:因对方偷用自己洗发露而生气,因喜欢饼干被偷偷吃掉而大打出手,幼稚而可爱。
2021最火的韩剧排行榜前十一名1悬疑2爱情3剧情4剧情5剧情6剧情7剧情8剧情9:2021现代10:2021爱情112021爱情剧
1、徐福
本片讲述了着因罹患绝症而濒临死亡的情报局特务闵基宪,在执行最后一项任务-保护拥有人类不死秘密的永生人徐福时,与想将永生人占为己有的各方恶势力展开一场猛烈追击的故事。
本片由两大男神孔刘与朴宝剑联袂主演,是2021韩国最新**中必看之一。
2、胜利号
**背景设定在2092年,讲述着离开无法生活的地球、靠着打捞太空垃圾维生的宇宙行员们,在意外发现了一个被宇宙警察通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便决定以其换取赎金的故事。
这是韩国影史上首部高成本科幻巨制《胜利号》纳入华谊兄弟“H计划”
第七季片单5大篇章的远瞻国际视野篇章。
3、紧急宣言
本片是韩国首部航空灾难片,斥资68亿打造,讲述着在面对史上罕见的灾难时,经机长判断无法正常飞行的情况下,于无条件宣布紧急迫降的飞机内所展开的一连串故事。
4、仙境
本片是金泰勇导演以《晚秋》树立了好口碑后,阔别10年后和妻子汤唯联手的作品,而且合作的演员还包括裴秀智、崔宇植、郑裕美、朴宝剑等知名影星,该片以人工智能为题材,讲述了人们通过视频通话,与离开人世的家人和恋人再次相见的故事,一定是部催泪大作。
5、与神同行3
这部作品缔造了韩国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第一部和第二部都有着亮眼的成绩,而2021年即将登场《与神同行3》,主轴会围绕在都敬秀DO饰演的关怀兵东延,他将做为第50位“贵人”通过地狱审判的故事,导演金容华在受访时透露《与神同行》第3、4集会一起拍摄,但会剪辑成两次上映。
6、闲山:龙的出现
**讲述的也是关李舜臣将军的历史故事,以1592年的闲山岛海战为背景,李舜臣将军与朝鲜军为了防御陷入守势的朝鲜而与日本军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片中会看到许多战争谋略还有战争大场面,非常让人期待。
7、魔女2
《魔女》是一部韩国经典恐怖片,在当时播出时获得非常好的成绩与口碑,而且结局最后留了反转伏笔,让不少影迷敲碗续集,而这部《魔女2》可以说是万众期待。
8、寂静
2021年上映的韩国**中这部《寂静》也非常让人期待,剧情以大雾弥漫的仁川大桥上发生连环车祸事件展开,困在桥上的人类们,将与被释放出来的不明生物体进行决斗的故事,还有李善均、朱智勋、朴柱炫、金秀安、朴喜本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
9、狩猎
本片讲述了讲述国家安全企划部的两名重要官员朴平浩和金正道追捕潜伏韩国的朝鲜间谍头子揭秘惊人真相的故事,喜欢李政宰和郑雨盛的影迷们一定都很期待吧。
10、混凝土乌托邦
故事背景为绝命大地震后的首尔,幸存的市民们只能聚集在唯一的寓所“帝国公寓”,李秉宪饰演帝国公寓的领导者,而朴叙俊则饰演李秉宪的左右手,朴宝英则饰演朴叙俊老婆是一名护士,后续却发生惊悚事件。
2021年十大韩国最新**,如徐福、胜利号、紧急宣言、仙境、与神同行3、闲山:龙的出现、魔女2等,你最想看哪部呢?
01
徐福
02
胜利号
03
紧急宣言
04
仙境
05
与神同行3
06
闲山:龙的出现
07
魔女2
08
寂静
09
狩猎
10
混凝土乌托邦
11
狎鸥亭报告
12
分手的决心
额,那重写个
点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之虚实一讲到《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大家一定会想到刘备、诸葛亮、曹操及臭名迢远的刘禅。在《三》中,作者把刘备写成仁义、宽厚、忠义,凡事“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的理想君主;诸葛亮写成贤能之人,智慧的化身,堪称“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曹操写成奸诈、阴险、自私的人,堪称“一代奸雄”;刘禅写成一位昏庸无能,白白断送刘备江山的第一罪人。但事实上,这些人物是否真的如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一样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从总体线索看,罗贯中是根据“尊刘贬曹”这思路去写《三》的,是尊从当时大多数人民希望有一贤能君王能统治天下,把这些思想寄要托于《三国演义》上。那么,历史上的刘备、诸葛亮、曹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载刘备是比较粗豪的,车胄、蔡阳都是刘备杀的,督邮是刘备鞭打的,而鞭打的理由仅仅是求见不许,显然罗贯中是为了把刘备塑造成一名仁义君主的形象,而把事实给扭曲了。还有的就是刘备的“哭”,罗贯中就为给刘备塑造形象,无时无刻不写刘备的哭:“请诸葛亮,哭得衣襟尽湿”、“护庶民,刘备又是大恸”、“尊爱将,边哭边摔子”、“脱虎口,哭拜新娘子”、“白帝托孤,更是泪流满面”。作为当时群雄相争的主要人物之一的刘备,竟如此多哭,这只能说是软弱无能,和人民理想的仁义君主扯不上半点关系,反而把刘备的“诡计”给写了出来,给完美的刘备抹上黑。最具体的是刘备投江欲自尽和摔子,在那种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刘备不想办法反而装腔作势地要投河自杀。他知道将士们不会让他跳下去,自然有人把他抱住。可刘备这一哭,加上一个假动作,可把人心给完全收买了。再说摔子一事,人家赵云拚死救回阿斗太子,你刘备却把他摔在地上,这显然是太过份,但他这一摔一哭却又发挥它收买人和的作用,拢络民心,又折服了一批贤臣良将,心甘情为他争天下。就是因为刘备如此多哭,民间上就流传一句话:“刘备,刘备哭出一片天下来”。作者一再写刘备的哭,本来用意是要写刘备的仁慈,而实际起到相反的效果。
罗贯中写刘备,除了写他的仁义,宽厚,还有的就是能识人才,这以三顾茅庐具体表现出来,刘备第一眼见到孔明,见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已经对孔明很有好感,觉得他有才能,可以说刘备识人才,以貌取人。这一点在遇到庞统时看出,“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来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由此可见,刘备只因庞统的貌丑,便不重用,他可知贤才求主,必求良主而事,绝不会把他的才能胡乱拿出来显示的(据民间传说,诸葛亮之兄诸葛瑾也曾经求见刘备,他也因瑾貌丑而不重用,致使瑾投东吴)
如果有人问我谁是《三》中刻画得最完美的人物,那我会说:“《三》中刻画得最完美的人物非孔明莫属”,这位蜀国的第一功臣,为蜀国的基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至死方休,其精神在三国时代无人能比,他的智慧更无人能及,不出隆中能知天下事,运筹惟握于战场,他的决定永远是对的,但没想到,在街亭之战中,他做了一生人唯一的错误---错用马谡。虽然作者没把这件事删去,以提高孔明在人民心中的完美形象,但这更使孔明的真实性提高,至少他不是“神”。那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不是完全符合史实呢?其实有一处就写得不太好,有虚构成份。那就是说魏延后脑生有反骨那段,诸葛亮对魏延的功劳不单没奖赏,还要叫刀斧手把他捆起要斩他,当刘备问他原因时他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诸葛亮的这番话完全是强词夺理,当时要是不杀韩玄,黄忠就要死,根本谈不上什么忠不忠;如果说献长沙是不义,,你派兵去给攻打它,更是不义。所以诸葛亮不过强加魏延一个罪名,其根本原因是脑后生有反骨,如果说魏延生有反骨就要反,那马谡又生有什么骨竟敢违抗军令状,你诸葛亮又为什么看不出?况且,一个人生下来就生有会见造反的骨,说起来也太荒唐,令人难以置信。这都是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而添加的一些游戏之笔。但总体来说诸葛亮形象的真实与远非刘备形象可比。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这奸诈的,残暴的、阴险的、狡猾的,性格每与备相反的奸雄。他,就是曹操。罗贯中对曹操这一形象是奸邪诈伪阴险凶残种种恶德的代表,如“一讲曹操,曹操就到”表现出他的阴险,防不胜防。到近几十年,才有人对他形象作出平反,郭沫若认为曹操是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有志于除残秽定乱扶衰、统一北部中国的英雄。这是第一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有了改变。
《三》中的曹操,有很多杀贤人,不听贤臣进谏的描写,如杀华陀,逼死荀彧,借罪杀杨修,拒谏等等;其实,一位如此残暴的君主,怎能统治中国北方呢?所以,曹操应是有眼光,有见地,善于识人用人,同时又带一点奸诈,多疑而已。郭嘉、张辽,荀或、张郃等都是当时的英雄好汉,良禽择木而栖。曹操不是有其优点,他们那会肯为他卖命。大家之所以憎恶曹操,其主要是因为罗贯中写他杀吕伯奢,其实,曹操并没有杀吕伯奢,据正史《魏书》所述:曹操投靠伯奢后,伯奢的家人来打劫曹操,出于自卫,曹操把他们杀了。这就说明,曹操的反面形象是罗贯中所塑造出来的。
最后,我要说说的就是刘禅,这位被喻为昏君代言人的刘禅,被古今多少人的唾骂,就连诗人也用诗来讽刺他,在《登楼》一诗曾写到“可怜后主祠庙,日暮聊为梁莆吟”说李豫当政像当年的刘禅。其实,刘禅如果真是一名绝对昏君,那在诸葛亮死后,他还做了二十九年皇帝,又作何解解呢?再说,诸葛亮、姜维的北伐都是经过刘禅批准的,说明他并非偏安巴蜀、希求苟安的昏庸之主。所以,我认为刘禅的确只能算一个守成不足的“庸主”,至于作者为何写刘禅写得那么昏,应该是想突出诸葛亮的重要性吧!
嗯,还有一篇
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和版本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是整个《三国演义》研究工作的基础。代表们就此开展的讨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一)罗贯中的生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的时间。会上主要提出了三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罗贯中是宋末元初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于元代。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最重要的根据是南宋末年著名理学家赵偕的《赵宝峰先生集》卷首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等材料,认为罗贯中即门人名单中的罗本;名单中的高克柔应作高柔克, 即创作《琵琶记》的元代著名戏剧家高则诚;罗贯中参照元代广泛流传的《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中的三国戏而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明代的一些《三国演义》刊本也明确地题署“元东原罗贯中演义”或“元东原罗贯中编次”。有的同志为此说提供了旁证,指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称“钱塘罗贯中本者,南末时人”;明王圻《稗史汇编》中的“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一句,从文字、训诂、语法、逻辑等方面来看,“宗秀”应为“宋季”之误,则王圻也认为罗贯中是宋末年人;此外,《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某些细节描写,正好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某些制度和风尚,书中还有不少元代的“俗近语”。由此可见,《通俗演义》是元代作品。有的同志还进一步推论,它大约完成于十四世纪四十年代,即至正元年(1341)到十一年(1351)之间,这段时间,罗贯中大约是四十岁至五十岁。
第二种,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说《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的罗本即罗贯中是可信的,他由于敬佩赵宝峰“道行于时,匡济斯民”的品格和其渊博学识而自居门人也是很好理解的;列入名单的三十一人,按照门人相互之间“序齿”的通例,是按年龄长幼的顺序排列的,第十一位的罗本处在第六位的向寿(约生于1310年)、第八位的乌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的王桓(1319年以前生)之间,那么, 可以推算他的生年约在1315一1318年,卒年也可相应订为1385—1388年;至于名单中的高克柔,可以肯定不是高明(字则诚,著有《柔克斋集》)。这些同志再参照其他材料,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可能是罗贯中于明初开笔,全书初稿的完成当在洪武四年(1371)之后;其时,罗贯中年龄在五十五岁左右,其知识和阅历都足以胜任《通俗演义》的写作,而初步实现了安定统—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他完成这部巨著。有的同志还探讨了罗贯中与施耐奄的关系,认为施耐奄于1363年前后盘桓于苏州、钱塘,而罗贯中那段时期正流寓于杭州等地,1366年还在慈溪出现,他们的相遇是很可能的;罗贯中既参与了《水浒传》的写作,又独力 完成了《三国志演义》。
第三种,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代中叶。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文学演进有其自身的规律。《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的。现存的元刊《全相三国志平话》是新安虞氏在至治年间(1321一1323)新刊的五种平话之一,全书约八万字,是五种话本中篇幅最长,写得较好的一种, 可以说代表了当时讲史话本的最高水平,然而文笔也还相当粗糙、简陋。而《通俗演义》篇幅约八十余万字,是《平话》的十倍,其描写手法已接近成熟,因此它的诞生,不能不远在《平话》之后。有的同志还进一步认为,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第一部成熟的《三国演义》版本,因此,它不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作品;明代中、后期的书商之所以托名罗贯中,又在其名字前面冠以“元朝”字样,乃是有意把此书的时代提前,借以抬高它的声价;而为此书作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
(二)如何看待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小字注
1980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出版了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章培恒、马美信同志在该书前言中,对书中的小字注十分重视,把其中的“今地名”作为考证《通俗演义》成书时代的主要依据。他们认为,小字注中“所说的‘今时’何地,除了偶有误用宋代地名者外,都系元代地名”。因此,《通俗演义》写作“当至迟在元末而非明代之后”。在这次讨论会上,代表们围绕着小字注,讨论了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小字注是否出自作者本人之手主要有三种意见:
(1)认为小字注大部分出自罗贯中之手,其中有的可能是在传抄过程中由抄者加添的。有的同志还指出:“此书的夹注不象后世评点家那种有纲领有计划的产物,倒象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兴之所至,信笔所加的结果。由于缺乏全盘考虑,加上掌握知识的局限,才造成全书中夹注的不平衡、不匀称、不统一以及不精确的状况。”
(2)认为小字注和《通俗演义》的正文均出于庸愚子之手。他一方面惯于在正文中照抄《三国志》原文,不加改动,一方面又抄录裴注来解释其中难懂的词语,此外,他还借鉴了《资治通鉴》,并杂抄了不少胡三省的注文。
(3)认为小字注不是《通俗演义》作者本人的手笔,而是远在作者之后的某人所作。理由有四:其一,有些注文与正文矛盾;其二,不少注文破坏了正文的艺术效果;其三,许多注文完全可以写入正文,不必单独存在;其四,许多注文补充的材料当是被作者所舍弃的。
以上三种意见有一点相同:都认为小字注出自一人之手。
第二,小字注中的“今地名”可否作为判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时间的根据主要有五种意见;
(1)认为通过“今地名”来考索成书年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全书二十多条“今地名”除两条显然讹误,两条系沿用宋代地名外,其余均为元代地名,可证《通俗演义》成书于元代。
(2)赞成通过“今地名”来考索成书年代,但认为书中的“今地名”,有的是罗贯中把宋元及其以前的地名误记为“今地名”有的则是明初的地名,可见《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
(3)认为注文是远在作者之后的某人所作,因而根据“今地名”来考证《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是靠不住的。
(4)认为要判断这样一部巨著的成书年代,不能仅凭几个“今地名”就下结论,而应对全书进行细致的研究;至于“今地名”多为元代地名,是因为明代中叶的庸愚子有意伪托元人罗贯中之故。
(5)认为“今地名”包含唐、宋、元、明各代的地名,本来就是一本糊涂账,因此,不应该用它来考索成书年代。
(三)关于毛本《三国演义》
从版本源流的角度来看,会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毛本的评改究竟成于何人之手一些同志根据毛纶《声山别集》、褚人获《坚瓠补集》、李渔《笠翁评阅第一才子书》的记载,认为这一工作是由毛纶、毛宗岗父子合作完成的。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毛纶虽然已经着手对《三国演义》“条分节解”,但充其量只能说他对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起了先驱者与推动者的作用,由于毛纶中年失明,故此书系统的评点工作是由毛宗岗独力完成的。
第二,毛本《三国演义》的“金圣叹序”是否伪托一些同志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考证和分析,指出该序不可能出自金圣叹之手,而是毛宗岗伪托金圣叹的,所谓“第一才子书”的说法也是由毛氏提出的。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这篇序当作金圣叹的作品而加以引用,这其实是一种误会。
第三,怎样评价毛本同旧本的关系一些同志认为,毛本不仅在文学上优于旧本,而且使《三国演义》在创作方法上向现实主义前进了一大步,在其评语中也表现出一定的人民性和批判精神,从而大大地加强了《三国演义》一书的流传和影响,提高了《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的同志则认为:“毛氏父子所改,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改错。”“毛氏父子所加于《三国演义》的污秽不去,则罗贯中真实的思想面貌终难呈现于读者面前。”还有的同志认为:毛本虽则在艺术上更加成熟,人物形象更加一致而丰满,但却强化了封建正统的气息。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
这个问题,是此次讨论会上争论最为激烈、意见最为分歧的一个问题。除以往提出的“正统说”、“忠义说”、“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反映三国兴亡说”和“讴歌封建贤才说” 等五种观点之外,新提出的主要有“悲剧说”、“仁政说”、“农民愿望说”和“分合说”等四种观点。而且即使是以往的几种旧提法,有人也作了新的解释,注入了新的内容。
(一)悲剧说。
这是此次讨论会上十分引人注意的一种说法。此说论者认为,在《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大批艺术形象中,曹操和刘备,包括他们所代表的集团,不仅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且始终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曹操被刻画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奸雄形象,一个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集中代表,贪欲和权势欲的象征。他的身上几乎概括了剥削阶级的全套统治手段和全部本质特征。而残暴狡诈和雄才大略的紧密结合、“奸”与“雄”的高度统一则是他最显著的标志。这一形象乃是恶德的实体、个性化了的社会存在,是作家所处历史环境的直接映象。与此相反,刘备这一形象的本质特征则是对理想道德的追求,他幻想在尘世中实施“仁政”,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以曹操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现实存在和以刘备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理想象征之间的激烈交锋,构成了《三国演义》一书最基本的矛盾冲突。
不幸的是,以曹操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存在却最终战胜了以刘备为代表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理想追求。《三国演义》为人们揭示了一个严酷的事实:左右形势,对封建政治生活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不是正义,而是邪恶;不是道德,而是权诈;鲜廉寡耻、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战胜了孝悌礼让、忠诚信义等理想观念;暴政强奸了仁政,兽性代替了人性;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伦理观念不得不让位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市侩原则。这不单是三国时期的历史现实,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所以《三国演义》所表现的蜀汉集团的悲剧,正是悲剧的时代所诞生的我们民族的一部历史悲剧,它因之而成为民族历史的启示录,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二)仁政说。
此说论者认为,《三国演义》一书有着极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这个倾向性集中地表现在“尊刘抑曹”上,以前不少论者把这一点作为《三国演义》的主题,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然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这一强烈倾向并不等于就是它的主题。透过“尊刘抑曹”的表象,我们看到的乃是于对仁政的歌颂和向往,对于暴政的批判和鞭挞。《三国演义》对刘蜀的“尊”和“拥”,反映了挣扎在封建制度残酷现实之中的人民对仁政的热烈拥戴;对曹魏的“抑”和“反”则反映了人民对暴政的深恶痛绝。这不仅是贯穿全书的主题思想,也是《三国演义》一书在思想倾向上的民主性、进步性的具体体现。
(三)农民愿望说。
此说论者认为,我们分析《三国演义》的主题,不能也不应当离开这部作品形成的历史。尽管《三国演义》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为该书所作的注为主要的素材和依据,也就是说主要是以正史为素材和依据,然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它更多地受到讲史话本、元杂剧以及宋元以来大量流传的民间故事、传说的影响。“尊刘抑曹”的倾向正是在这样长期流传、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尊祟刘蜀集团、神化关羽、宣扬忠义和正统, 并不全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市民思想,它所反映的实际上还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所谓的“忠义”、“仁政”以及书中表现的某些伦理道德观念,都应当说是这种愿望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作品本身的思想相当复杂,我们难于具体地概括它丰富的内涵。
(四)分合说。
此说论者认为,分析一部作品的主题,应当力求从作家思想的主观与作品题材的客观这两者的统一中去寻求。从作品本身来看,它所表观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乱、战争濒仍的时代,客观上描绘了从汉末到晋初这样一段从“合久必分”到“分久必合”的历史。作品所精心描绘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政治、军事斗争的实质,都是一场为争夺帝位、而其实质即统一中国而进行的斗争。所谓的“忠义”、“正统”之类的思想,统统都是处于从属地位被编织在进行统一战争的整体结构和整个的矛盾冲突之中的;其次,从作家的主观来看,由于罗贯中生活的元末明初与东汉末年有惊人相似之处,处于这样一个分裂动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他目睹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的惨状,自然回忆起中国历史上那一段动荡剧变的分裂时期,于是他吊古伤今,写下了寄托着自己的悲愤和理想的《三国演义》,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厌恶战乱渴求统一的思想倾向来。《三国演义》正是这种倾向的艺术表现。它总结了自周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不断地从统一走向分裂,同时又不断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这种普遍的、带规律性的历史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